青年教師聽課心得(通用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3W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1

4月26日,在聯校領導楊主任的帶領下,我有幸在聊城參加了“全市國小英語高效課堂觀摩研討會”。聽了李陽陽、張淑敏、杜勝春三位英語老師的課,這三位老師分別以Book2 Module4 Unit1 Do you like meat? Book4 Module5 Unit1 Amy’s taller than Lingling. Book6 Module5 Unit1 It’s big and light.這爲我們英語教師的業務素質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聽課,使受益匪淺,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穫很多,雖然三位教師的教學風格各異,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下面談一談自己的聽課心得: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通用14篇)

首先,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三位老師既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又重視了學生個性健康和諧的發展,最大限度激發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顧及到了全班學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聽課時,我特別注意了三位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採用了不同的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式,而且互動模式多樣,採用看圖、看動畫、傳話、形象大使、大小聲、套用中文歌曲旋律的模式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

其次,三位老師善於利用學生的“舊知”實現向“新知”的遷移,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從“學會”迅速過渡到“會學”上來。三位老師採用師生對話談論有名的地方引出新課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對英語產生興趣,並且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的要求清楚明確,難易適中;教學目的明確,重難點突出,多媒體課件製作精美,容量也相當大。我個人認爲李陽陽老師可以留給學生足夠思維空間,教學生多讀幾遍,幫學生降低難度,學生回答問題就會更積極,讓學生學得更有成就感,便不失爲一節極爲優秀的課。楊老師的整堂課富有激情,學生的情緒高漲。

再者,三位老師有針對性地因層施教,分層設計課堂教學,並根據習題的難易程度提問學生,促進他們的參與意識,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體會學習的成就感。張淑敏老師是注重學生靈活性題目的訓練,開發其創造性思維,通過pair work合作學習、共同討論,鞏固所學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張老師以自己的熱情去感染了學生,教學中適當降低了教學難度,給足情景和關鍵詞來操練,幫助中、差生消除了自卑感,縮小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做到循序漸進,行之有效。

最後,三位老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聽課中我發現兩位老師基本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尤其是龔老師的語音語調比較標準。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從而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

2、善於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學生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

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充滿激情。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吳老師就是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保持了學生整堂課的熱情。

4、有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爲後盾,詞彙豐富,課堂充實。

通過這次聽課,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與省優的差距。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怎樣然孩子喜歡上課?怎樣培養孩子的能力?相信通過自己的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2

當了幾年的英語教師,雖說每天都在尋求進步,但是總感覺是在閉門造車, 這一次有機會去省裏聽課,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收穫很多。第一天到達之後已是半下午,安排好住宿後,大家早早就休息了,第二天早上8點鐘我們手持聽課證進入省教育廳的會場。兩天時間共聽了30名來自全省各地的參賽選手進行說課比賽,選手們的基本功都很棒,包括口語都很標準,但個人的表現力卻各有不同,有的選手站在講臺上可用眉飛色舞來形容,有的選手卻很沉悶,不動地方聽了兩天的課,如果選手沒有精彩的表現,對聽衆就是一種折磨。

此時此景,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孩子們每天都在聽課,在課堂上我是否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讓我的學生聽我的課不覺得枯燥和乏味,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是否積極,是主動接受還是被動接受。不管以前做得如何,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多注意自己的教態,儘量把自己的每一堂課都講得繪聲繪色,讓我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都能喜歡英語,這是提高成績最好的方法。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3

又一年的實踐和學習讓我找到了自己和優秀老師的現實差距,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英語教師的風采,精湛的教學藝術,以及深厚的教學功底。雖然這些老師的風格各異,水平不一,但是其實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借鑑的優點,找到差距和自身的缺點。 下面我就來談一下我對這學期聽課的認識:

第一、教師的良好業務素質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

在這次聽課中,我發現優秀的教師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1 、英語口語流利,發音標準準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對英語教學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讓學生學到正確的知識; 2 、善於利用各種形勢的多媒體,使學生接觸到的英語知識更立體,更形象、更直觀,更生動,更生動; 3 、教態自然大方,表情豐富生動,在課堂上能輕鬆營造愉快、活潑的教學氣氛,富有藝術性; 4 、有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教學功底作爲堅實後盾,使得課堂更加充實豐富。

第二、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了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參加講課的教師所製作的課件都是用幻燈片製作的,都非常富有創意,既形象又生動。通過各種直觀形象得圖片來幫助學生加深對單詞句型以及課文的理解,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記憶更深刻。

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我體會到閱讀能力的培養是目前教學的關鍵,而此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閱讀及訓練”,因此教學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導入、閱讀和訓練。

一、恰如其分的導入

“導入”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課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激發學生求知慾的關鍵。 針對中學英語教材課文類型較多的特點,可採用靈活多樣的導人方法,設計恰當精煉的導入語進行課文導入。比如利用圖片、幻燈片、投影片、簡筆畫、實物、多媒體、音樂等,可視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高中英語每篇課文都有豐富的圖片,有了這些圖片,創設情境使學生直觀的導入教學過程中來。

二.循序漸進的閱讀

(一)泛讀全文,瞭解文章大意。 泛讀就是泛泛而讀。它不追求對文章細節的理解,而是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並通過標題和主題句,對文章的內容、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形成整體印象。 (二)精讀各段,瞭解具體情節。 在泛讀之後。學生已知曉文章大意,應指導他們運用已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文中信息進行邏輯推理和分析判斷。瞭解每段之間的關係作用及意義。(三)再次閱讀,把握全文整體框架結構和文章宗旨、內涵。 這一步是引導學生復讀(Rereading)課文,讓學生再從中心思想出發,高屋建瓴,整體把握篇章結構、文章內涵和作者觀點,讓學生重新系統地、深層次地理解課文。

三.堅持不斷的訓練

學習任何語言都需要大量閱讀。學習英語也需要大量閱讀。英語學得好的人,一般說來,都讀過相當數量的書;反之,也只有讀得比較多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英語。閱讀英語應當輕鬆愉快,要做到這一點,閱讀材料的選擇是首要的。也就是說,要選擇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啓發心智的材料(或書籍)。 閱讀的主要目的在於語言吸收上的“潛移默化”,在於獲得語感。閱讀需要“量”,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是難以學好英語的。

總之,閱讀能力在高中英語學習和使用英語的過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提高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於高中學生在大學聯考中取得好成績、適應社會的需要和培養終身學習能力意義重大。

反思這一學期的聽課,感覺自己需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英語一天不看,不聽就會退步,因此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要繼續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4

作爲一名青年老師,通過聽老教師的課,學習教學工作是我取得直接教學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多聽,多觀摩,多思,多總結纔會有更多的收穫。在聽課的過程中,我收穫很多。

一、聽課要注意的問題

1) 聽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遵守上課秩序。

俗話說“有比較纔有進步”,怎樣纔能有比較呢?這就要求在聽課前自己先備課。確實在聽課過程中我也有這種體會。備課後我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裏,我就可以帶着這些問題去聽課,這樣聽課才顯得有針對性,聽起來效果也會更好。除此之外,聽課前還要了解聽課的班級、節次,儘量在上課預備鈴響之前坐在教室。

2) 聽課過程中要善於思考。

“聽課是帶着腦袋去聽,帶着問題聽,而不是帶着筆去聽”。簡單記錄別人教學的總過程,那隻能說是工作的一種重複,因爲沒有經過自己頭腦的“加工”,那依然是別人的東西,學到的也只是皮毛,真正的內核是需要我們去思考去比較後才能挖掘到的。

3) 聽課後要主動與授課教師交流。

一則是禮貌,二則是請教的好機會。當我認真去聽一節課後,腦裏往往會出現幾個問號:“老師爲什麼會這樣講呢?”“老師選取這個素材的目的是什麼呢?”“爲什麼這樣處理教材呢?”這些問題我都可以通過課後和授課老師交流來解決。每個授課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路,通過深層的交流,我往往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就不至於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淺嘗即止的尷尬狀態。有時在交流中我還會得到一些額外的收穫。所謂“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交流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4) 聽課要有選擇性,避免盲目聽課。

選擇性聽課教師主要根據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體現在選擇教師上。所謂“薑是老的辣”,這個“老”不能單純理解爲年紀上的老,更多的是指在教學上的老到。優秀的老教師往往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有更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聽優秀教師的課不代表只聽老教師的課。

有些年輕教師的課也是上得非常出色的,他們上課的熱情和一些新的教學手段我們學習起來更容易。這裏我仿效一句孔子的話,簡單說就是要“擇優而從之”!

第二個方面體現在選擇聽的科目上。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同樣每個科目都有各自的教學特點。多聽不代表聽得雜,所有的科目都要聽。各科的學科特點的不同導致它們的教學特點、教學模式也有很多的不同,理科看重邏輯性、嚴謹性,而文科重辯證思維,重雜。對我來說,我教的科目是計算機方面,除了計算機課外,我還會去聽一些設計方面的課程,從中學習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其它的有選擇性地去聽。

第三個方面是體現在對時間的選擇。多聽並不意味着頻繁聽。聽課過於頻繁,留給自己思考總結的時間就顯得不足,這樣的簡單輸入,顯得容量很大,但是內化爲自己的知識的卻是少之有少。

二、聽課後的教學感悟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的魅力。聽了這麼多節課,我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當一位教師的語言更有魅力時,他的課堂就更活躍,學生就更積極,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其實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有時候一個類似的比喻,讓學生印象深刻,體現了語言的真正魅力。詞語是死的,但是教師的思維是活,教師的情感是靈動的,只要肯花心思,死的詞語也會活起來。我們並不要求達到妙語連珠的境界,但是作爲教師也不要吝嗇一兩句的經典話語,“經典”往往會讓一節課生色不少。

其次,教師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生成過程。新課程強調知識的生成性。學生對知識的生成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的,它拒絕教師的一手包辦,要求更多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做到這點,學生的思考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教師千萬不要礙於時間就自問自答,使設計的問題形同虛無,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如果知識的現成“推銷”或者灌輸代替了知識的生成,那麼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死的,或者說是半生半活的,而且扼殺了學生思維得到鍛鍊的機會。此外,爲了化解教材的難度,同時體現迴歸生活的原則,新課程的教學還倡導“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的教學模式。的確,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都嘗試了活動教學。但是從多次的教學觀摩中,我發現有些老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往往只考慮到“我該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去學”的問題,其實作爲教師,引導作用是要充分發揮的,但引導的目的主要是爲了學生,通過這種引導,讓學生學會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去構建知識,達到知識的有效生成。

以上是我在聽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和看法。通過多次觀摩不同教師的教學活動,我獲得了不少直接的教學經驗,看到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纔能有效地去引導學生?怎樣表達才讓學生聽懂聽明白?怎樣讓學生喜歡上我的課?聽課,觀摩,就是爲了博採衆長,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相信,這些收穫會讓我受益匪淺。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5

作爲廣州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活動的參與者之一,本人於20xx年下學期至20xx年上學期跟隨人文學院吳學平教授從事課堂教學能力培養。依據學校要求,本人積極按照教務處、學院的精神和要求,認真領會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計劃的精髓,在爲期一年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中,本人懇請吳學平教授擔任自己的教學指導老師,負責本人的備課、授課、講解、答疑、查找資料等教學方法和實踐技巧的培養。在培養期內,吳學平教授對我進行了認真、耐心而熱情的指導,使我能夠迅速地熟悉資深教授的授課方法和學生的情況。

廣州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活動,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廣大對於教師的嚴格要求與無微不至的關心,感受到了資深教授的淵博學識、奉獻精神,感受到了廣大校風中的嚴謹的和向上的力量。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裏,在跟隨吳學平教授進行教學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吳老師從聽課、輔導答疑、批改作業、上習題課等方面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教導,並且耐心指導我編寫教案,讓我參加外國文學史章節課程的講授訓練等,從而使我的教學能力有了質的飛躍。而更爲重要地是,在參加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實踐中,我對於高等教育學、心理學的認識,隨着教學活動的展開得到了極大的昇華,我愈來愈意識到,大學課堂的教學是一門精神的藝術,需要教師全力以赴地進行雕琢、品味和演示,才能夠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獲得知識的積累和精神的提升。通過這次教學能力培養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廣州大學的博大精深和蓬勃朝氣,獲益匪淺,而這些經驗對於我們今後的教學實踐將會是有益的借鑑。現將本人蔘與青年教師培養活動的經驗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是拓展教師視野、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極爲有效的教育方式,是當前高校教師素質培養模式的一大創舉。

通過將近一年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活動,本人通過聽課、備課、講解、交流、訪談、課後答疑、查找資料等,極大地開闊視野,大大優化了知識結構,激發了主動提高教學能力的興趣,能夠適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進行備課、授課、答疑;而更爲重要地是,通過此次活動,我充分體驗到了廣大的優良校風和學風,領略到了資深教授的學術風采和課堂英姿,接觸和學習到了相關學科專業的前沿知識。這不僅是一種拓展青年教師視野的教育方式,而且是一種當前高校中似尚未大量實踐過的高校師資教育的新方式,既能夠讓青年教師現場感受到名師的教學氛圍,又巧妙第解決了一般師資培訓形式呆板、費用較高、難於管理等諸多問題,爲今後高校師資教育摸索出了一條新的道路。

二、應注重選擇與青年教師今後教學方向一致的指導老師,應加強與指導教師的溝通、交流,真正做到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經過將近一年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活動,我愈來愈深刻地意識到,選擇與自己今後教學方向一致的指導老師至關重要,不僅關係到此次教學能力培養活動的成功與否,而且還關係到青年教師是否能夠真正地發現、瞭解和學習到廣大優秀教師的優良教風和治學精神,並使之在今後的工作中得到傳播。我的教學指導老師吳學平教授從事外國文學教學與研究,與本人下個學期的外國文學史的課程完全吻合,因此在授課思路、研究資料、備課內容、課後答疑等方面都具有極大的共通性。因此,在跟隨吳老師進行教學能力提高的過程中,我絲毫沒有任何的乏味和睏倦之感,而是充滿了迎接挑戰、不斷學習的昂揚精神。

三、應注意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及其細節,從中感受教學方法、理念和過程的差異,從而真正意識到自身與指導老師教學水平的差距。

在跟隨吳學平教授從事教學能力培養期間,我發現自己在教學觀念、方法和技巧等許多方面都與指導老師存在較大的差距。由於我們長期處於學校,作爲學生進行學習,而極少從教學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因此我們自然而然形成的教學觀念與實際的教學過程、尤其是與優秀教師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存在着較大的差距,這些差距體現在教學的具體過程之中,如對作品分析維度的不同把握,如對學生理解方式的不同掌握等。通過這些具體事例和細節的分析,我從中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今後將努力從小事做起,然後才能將授課做好。

四、應堅持對當天教師能力培養活動進行總結,反思存在的問題,做好資料記錄和整理工作。

這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活動中,本人感覺收穫很大,有許多的感受想要表達。我要求自己對於聽課內容、交流內容、備課內容等及時進行總結,寫成日記或教學筆記、教學感悟,以便隨時檢查自己的教學能力培養情況進展;同時,我堅持將自己的教學能力培養感受和收穫進行整理,將在課堂上感受到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既可作爲此次教學能力培養活動的記錄,又可成爲今後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時的豐富材料。如果不趁教學培養期間記憶新鮮、傾訴慾望強的特點進行記錄、整理,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許多的記憶都將淡忘在無情的時間之中,因此一些珍貴的片段、有意義的瞬間、思考的偶得都無法保存下來。

通過此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活動,我感覺到自己的知識、能力與他們與距離一名優秀的教師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例如,自己學科專業知識的單一,使自己在指導學生各種各樣甚至是稀奇古怪的提問時感覺有些難以解決;又如,教師還必須具備學會並且熟練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掌握教師對學生生理、心理髮展情況的掌握的能力,從而有針對性地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機,鼓勵他們刻苦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充分發揮此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期間汲取的精神養料,進行創新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於翻閱思想的藩籬,進一步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管理方法,使自己在教學中取得好的成績,爲學校、學院的教學工作作出自己微薄的貢獻。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6

學生是以“還不懂”的心情來聽課的,他不關心你怎麼講,只關心你講什麼。第一是你講內容是不是他想學的;第二是你講的內容他是不是聽懂了。所以爲什麼上課要先介紹本節課要達到什麼教學目標,強調一下重要性,其實就是在跟學生商量“你講的內容是不是他想學的”;然後你在展開講課的過程中,不管用什麼技巧,除了“讓學生聽懂”之外,就不用做更多的事情了。“以講授爲主”是不是“太單調”,是否“與學生互動”等問題,無非看“學生是否聽懂”,以講授爲主又不互動結果學生全聽懂了,那怎麼能不打100分呢? 當然,不互動的40分鐘是不可能保持聽衆注意力的。如果說學生上課不聽你講翻書自學就是老師的失敗的話,那做老師其實跟做演講家一個要求——以“吸引”爲第一要務。但是我覺得任課老師的責任也並不是光在堂上講課,它的責任是綜合地幫助學生把課程內容學好,包括作業和答疑。既然是這樣的話,我覺得學生不聽講翻書自學是應該允許的。

我做學生的時候,對這樣的老師是很失望的:我上課沒的聽他講,翻書自學;有不懂的地方,下課去問他,他回一句“我講的時候你又不聽”。有的人覺得,學生不尊重老師在先,活該。我認爲,第一,學生是成年人,有權決定自己如何利用課堂,他出勤和不影響別人就已經足夠了;第二,答疑是老師的分內事情。好的,既然我這麼做,老師會不高興,那我有疑問也不去問老師了。

實際上,我自學看書的疑問,基本上是通過再去圖書多看N本書來解決的。到了大三,我基本上任何課都可以不聽課自學了。這是壞學生嗎?但話又說回來,假如班裏大部分學生都這麼做,那老師在講臺上囉囉嗦嗦又有什麼意思呢?乾脆大家自習半節課,答疑半節課算了。我覺得,我做老師,我儘量使我的講的思維速度不“侮辱學生智商”,又要讓學生跟得上;儘量設置問題層層嵌套以保持學生注意力。但假如下半節課學生漸漸不聽了,我只能識趣地少搞些提問互動了。 補救的辦法就是在作業的形式上面。我設想,每章內容佈置兩三道題目,發給學生做。告訴他們期末考試反正會在平時佈置的題目裏面選擇(但不確定選擇哪幾題,這樣不算放水吧)。我估計大部分學生因此會重視這些作業,在平時就會請求答疑希望把這些作業都搞懂,我也會在堂上找時間講解這些作業。這樣能夠至少通過題目的形式保證學生理解相關內容,補救平時上課學生不聽課自學的不足。而且,學生不會覺得期末考試無章可循,給我評個良好什麼的。

其實,理論性強的問題,肯定是會枯燥的;物理化學、高分子物理的教科書都言簡意賅,學生打開書本要下很大的決心才能靜下心來理解上面寫的句子和公式,這基本上屬於“考研”的那種決心,大二大三學生是少有的。你不通過佈置作業跟期末考試掛鉤,學生沒有“真正搞懂”的動力;只有學生自己想搞懂,你的講解纔會進入他的耳朵裏。不然的話,不管你怎麼設問,學生何苦要關心“聚合物結晶速率跟什麼因素有關”呢? 今天觀摩比賽的時候,我聽說了一個詞叫“特點-優勢-利益”FAB銷售法。也就是說,賣汽車的時候,你介紹這款汽車裝了什麼裝置,客戶聽不懂也不清楚這意味着對自己有什麼好處。所以銷售的介紹完之後,要進一步講解有了這個新裝置使得汽車具備什麼優勢,然後對客戶有什麼益處,才能最終讓客戶理解。

這也應該用在理論性強的課程教學上。“聚合物的結晶速率跟什麼因素有關”,普通人是不關心的,學生也不關心。應該嘗試用FAB銷售法,“聚合物結晶速率快”只是一個Feature,你要介紹它有啥優勢(和劣勢),例如跟加工難易度和力學性能有什麼關係等等;最後對客戶有什麼益處(害處),耗時?耗能?易裂?然後再去講“結晶速度跟什麼有關”,學生才變得關心起來。這個FAB銷售法,是一個講解“汽車銷售實務”的老師講的,她本身這門課講得就很好。還有一個化工方面的老師講壓力容器器壁應力計算的,其實也暗中使用了FAB銷售法。他介紹了壓力容易的用途廣泛,及其安全性的重要性,20__年因爆炸全國死了多少人之類的,讓學生感到自己將要成爲這個行業的一分子很有使命感。這樣,學生就不再會對什麼“__因子”怎麼計算變得漠不關心了。學生再90後都好,畢竟比我這種歲數的老油條要單純得多,應該還是很容易帶動的。 看來了解一點推銷的學問,對上課很有幫助。不過也要認識到,那些地下傳銷組織主要是把人關起來不讓逃走來保持的,光靠講師上課洗腦是遠遠達不到這種效果的。這也說明,學生學習效果不能光靠老師上課的奇技淫巧來保證,也要通過一些制約手段來輔助。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7

學生是以“還不懂”的心情來聽課的,他不關心你怎麼講,只關心你講什麼。第一是你講內容是不是他想學的;第二是你講的內容他是不是聽懂了。所以爲什麼上課要先介紹本節課要達到什麼教學目標,強調一下重要性,其實就是在跟學生商量“你講的內容是不是他想學的”;然後你在展開講課的過程中,不管用什麼技巧,除了“讓學生聽懂”之外,就不用做更多的事情了。“以講授爲主”是不是“太單調”,是否“與學生互動”等問題,無非看“學生是否聽懂”,以講授爲主又不互動結果學生全聽懂了,那怎麼能不打100分呢? 當然,不互動的40分鐘是不可能保持聽衆注意力的。如果說學生上課不聽你講翻書自學就是老師的失敗的話,那做老師其實跟做演講家一個要求——以“吸引”爲第一要務。但是我覺得任課老師的責任也並不是光在堂上講課,它的責任是綜合地幫助學生把課程內容學好,包括作業和答疑。既然是這樣的話,我覺得學生不聽講翻書自學是應該允許的。

我做學生的時候,對這樣的老師是很失望的:我上課沒的聽他講,翻書自學;有不懂的地方,下課去問他,他回一句“我講的時候你又不聽”。有的人覺得,學生不尊重老師在先,活該。我認爲,第一,學生是成年人,有權決定自己如何利用課堂,他出勤和不影響別人就已經足夠了;第二,答疑是老師的分內事情。好的,既然我這麼做,老師會不高興,那我有疑問也不去問老師了。

實際上,我自學看書的疑問,基本上是通過再去圖書多看N本書來解決的。到了大三,我基本上任何課都可以不聽課自學了。這是壞學生嗎?但話又說回來,假如班裏大部分學生都這麼做,那老師在講臺上囉囉嗦嗦又有什麼意思呢?乾脆大家自習半節課,答疑半節課算了。我覺得,我做老師,我儘量使我的講的思維速度不“侮辱學生智商”,又要讓學生跟得上;儘量設置問題層層嵌套以保持學生注意力。但假如下半節課學生漸漸不聽了,我只能識趣地少搞些提問互動了。 補救的辦法就是在作業的形式上面。我設想,每章內容佈置兩三道題目,發給學生做。告訴他們期末考試反正會在平時佈置的題目裏面選擇(但不確定選擇哪幾題,這樣不算放水吧)。我估計大部分學生因此會重視這些作業,在平時就會請求答疑希望把這些作業都搞懂,我也會在堂上找時間講解這些作業。這樣能夠至少通過題目的形式保證學生理解相關內容,補救平時上課學生不聽課自學的不足。而且,學生不會覺得期末考試無章可循,給我評個良好什麼的。

其實,理論性強的問題,肯定是會枯燥的;物理化學、高分子物理的教科書都言簡意賅,學生打開書本要下很大的決心才能靜下心來理解上面寫的句子和公式,這基本上屬於“考研”的那種決心,大二大三學生是少有的。你不通過佈置作業跟期末考試掛鉤,學生沒有“真正搞懂”的動力;只有學生自己想搞懂,你的講解纔會進入他的耳朵裏。不然的話,不管你怎麼設問,學生何苦要關心“聚合物結晶速率跟什麼因素有關”呢? 今天觀摩比賽的時候,我聽說了一個詞叫“特點-優勢-利益”FAB銷售法。也就是說,賣汽車的時候,你介紹這款汽車裝了什麼裝置,客戶聽不懂也不清楚這意味着對自己有什麼好處。所以銷售的介紹完之後,要進一步講解有了這個新裝置使得汽車具備什麼優勢,然後對客戶有什麼益處,才能最終讓客戶理解。

這也應該用在理論性強的課程教學上。“聚合物的結晶速率跟什麼因素有關”,普通人是不關心的,學生也不關心。應該嘗試用FAB銷售法,“聚合物結晶速率快”只是一個Feature,你要介紹它有啥優勢(和劣勢),例如跟加工難易度和力學性能有什麼關係等等;最後對客戶有什麼益處(害處),耗時?耗能?易裂?然後再去講“結晶速度跟什麼有關”,學生才變得關心起來。這個FAB銷售法,是一個講解“汽車銷售實務”的老師講的,她本身這門課講得就很好。還有一個化工方面的老師講壓力容器器壁應力計算的,其實也暗中使用了FAB銷售法。他介紹了壓力容易的用途廣泛,及其安全性的重要性,20xx年因爆炸全國死了多少人之類的,讓學生感到自己將要成爲這個行業的一分子很有使命感。這樣,學生就不再會對什麼“因子”怎麼計算變得漠不關心了。學生再90後都好,畢竟比我這種歲數的老油條要單純得多,應該還是很容易帶動的。 看來了解一點推銷的學問,對上課很有幫助。不過也要認識到,那些地下傳銷組織主要是把人關起來不讓逃走來保持的,光靠講師上課洗腦是遠遠達不到這種效果的。這也說明,學生學習效果不能光靠老師上課的奇技淫巧來保證,也要通過一些制約手段來輔助。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8

作爲一名青年老師,通過聽老教師的課,學習教學工作是我取得直接教學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多聽,多觀摩,多思,多總結纔會有更多的收穫。在聽課的過程中,我收穫很多。

一、聽課要注意的問題

1) 聽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遵守上課秩序。

俗話說“有比較纔有進步”,怎樣纔能有比較呢?這就要求在聽課前自己先備課。確實在聽課過程中我也有這種體會。備課後我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裏,我就可以帶着這些問題去聽課,這樣聽課才顯得有針對性,聽起來效果也會更好。除此之外,聽課前還要了解聽課的班級、節次,儘量在上課預備鈴響之前坐在教室。

2) 聽課過程中要善於思考。

“聽課是帶着腦袋去聽,帶着問題聽,而不是帶着筆去聽”。簡單記錄別人教學的總過程,那隻能說是工作的一種重複,因爲沒有經過自己頭腦的“加工”,那依然是別人的東西,學到的也只是皮毛,真正的內核是需要我們去思考去比較後才能挖掘到的。

3) 聽課後要主動與授課教師交流。

一則是禮貌,二則是請教的好機會。當我認真去聽一節課後,腦裏往往會出現幾個問號:“老師爲什麼會這樣講呢?”“老師選取這個素材的目的是什麼呢?”“爲什麼這樣處理教材呢?”這些問題我都可以通過課後和授課老師交流來解決。每個授課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路,通過深層的交流,我往往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就不至於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淺嘗即止的尷尬狀態。有時在交流中我還會得到一些額外的收穫。所謂“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交流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4) 聽課要有選擇性,避免盲目聽課。

選擇性聽課教師主要根據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體現在選擇教師上。所謂“薑是老的辣”,這個“老”不能單純理解爲年紀上的老,更多的是指在教學上的老到。優秀的老教師往往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有更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聽優秀教師的課不代表只聽老教師的課。

有些年輕教師的課也是上得非常出色的,他們上課的熱情和一些新的教學手段我們學習起來更容易。這裏我仿效一句孔子的話,簡單說就是要“擇優而從之”!

第二個方面體現在選擇聽的科目上。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同樣每個科目都有各自的教學特點。多聽不代表聽得雜,所有的科目都要聽。各科的學科特點的不同導致它們的教學特點、教學模式也有很多的不同,理科看重邏輯性、嚴謹性,而文科重辯證思維,重雜。對我來說,我教的科目是計算機方面,除了計算機課外,我還會去聽一些設計方面的課程,從中學習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其它的有選擇性地去聽。

第三個方面是體現在對時間的選擇。多聽並不意味着頻繁聽。聽課過於頻繁,留給自己思考總結的時間就顯得不足,這樣的簡單輸入,顯得容量很大,但是內化爲自己的知識的卻是少之有少。

二、聽課後的教學感悟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的魅力。聽了這麼多節課,我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當一位教師的語言更有魅力時,他的課堂就更活躍,學生就更積極,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其實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有時候一個類似的比喻,讓學生印象深刻,體現了語言的真正魅力。詞語是死的,但是教師的思維是活,教師的情感是靈動的,只要肯花心思,死的詞語也會活起來。我們並不要求達到妙語連珠的境界,但是作爲教師也不要吝嗇一兩句的經典話語,“經典”往往會讓一節課生色不少。

其次,教師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生成過程。新課程強調知識的生成性。學生對知識的生成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的,它拒絕教師的一手包辦,要求更多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做到這點,學生的思考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教師千萬不要礙於時間就自問自答,使設計的問題形同虛無,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如果知識的現成“推銷”或者灌輸代替了知識的生成,那麼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死的,或者說是半生半活的,而且扼殺了學生思維得到鍛鍊的機會。此外,爲了化解教材的難度,同時體現迴歸生活的原則,新課程的教學還倡導“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的教學模式。的確,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都嘗試了活動教學。但是從多次的教學觀摩中,我發現有些老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往往只考慮到“我該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去學”的問題,其實作爲教師,引導作用是要充分發揮的,但引導的目的主要是爲了學生,通過這種引導,讓學生學會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去構建知識,達到知識的有效生成。

以上是我在聽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和看法。通過多次觀摩不同教師的教學活動,我獲得了不少直接的教學經驗,看到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纔能有效地去引導學生?怎樣表達才讓學生聽懂聽明白?怎樣讓學生喜歡上我的課?聽課,觀摩,就是爲了博採衆長,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相信,這些收穫會讓我受益匪淺。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9

高等教育是一種專業教育,其根本目的在於培養人才,這就要求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更應注重對人才的塑造。作爲一名高校的青年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以適應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現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提高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幾點心得體會。

作爲一名踏上講臺不久的青年教師,我們應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做到揚長避短,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大多爲碩士及以上學歷,具有系統而紮實的專業基礎,工作熱情高,學習能力強。由於接觸教學工作時間較短,沒有形成固定的思維套路,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引進新視角、新方法,從而推陳出新,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青年教師往往由於教材熟悉程度不夠,對教學內容缺乏全面掌握,從而極易忽視對教學重點難點的強調,導致教學過程中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由於本身經驗不足,不能自如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及手段,使得教學內容枯燥,教法僵硬,教學過程缺乏互動,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此外,由於年青教師本身閱歷不足,知識存在缺陷,不能很好地起到學習引導者的作用。

只有當高校的青年教師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特點,多方求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劣勢轉化爲優勢,讓優勢保持爲優勢,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取得進步。

高校青年教師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前,都已掌握了較紮實的專業知識,並且經過崗前培訓,具備了一定的教育素養,但是這對於成長爲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來說還遠遠不夠,我們仍需要下真功夫,苦練教學基本功,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要做好這些,我認爲應從以下幾點人手:

衆所周知,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我們要提高教學水平,需重視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大量專業的書籍期刊和豐富的網絡資源爲我們提供了衆多的學習素材,而學校和教研室也會開展一些資深優秀教師的公開課,通過觀摩學習,有利於我們青年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更爲直觀地理解教育教學理論的內涵。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現代教學觀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着眼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而,高校教師應在傳授現有知識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如何獲取、掌握所需知識和信息的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教會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強調結果本身;在適度掌握知識數量和精確程度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努力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學有所獲,真正做到“授人以漁”,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只有確立了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並在教學中加以貫徹,學生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得到保證,從而爲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課程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一堂課能否上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備課的好壞。課上短短的幾十分鐘,課下卻需要教師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對於我們青年教師應做到:①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尤其是集體備課,領會教學精神實質,抓住重點難點。②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及相關參考資料,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習,力求吃透教材,掌握知識要點。立足學科發展,重視前沿知識,拓寬學生視野。③設計可行的教學思路,使教學內容完整而系統,脈絡清晰,重點突出,注意知識的縱橫向對比及前後銜接。④由於目前多采取多媒體教學,在課件製作時,力求多變,吸引學生注意力;針對專業特點,插人較多實物圖片及錄像資料,使學生能更形象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⑤採用課前試講,以便掌握教學節奏,檢驗備課效果。

好的課程準備還需要好的課堂發揮,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目前提倡“以學爲主”的教學理念,即要加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力度,以啓發學生探索學習、創新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了對比式,啓發式、討論式,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講授、自學、討論會、實習等多種教學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向題的能力,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學的目的在於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教學效果評價的主體是學生。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係,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青年教師和學生年齡差距小,便於溝通,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教師應主動接近學生,瞭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課餘活動等方面的情況,還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活動,拓寬師生交往渠道,做到與學生及時溝通。對學生應一視同仁,不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價學生,建立起友好而相互信任的師生關係,這有利於我們教學工作的開展。通過及時有效的溝通,學生可以從教學中受益,而教師也可以從中認識自身的不足,做到教學相長,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當前,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涌現,需要我們青年教師立足本專業,選擇適合的方式,應用於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的摸索積累,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最終成長爲一名優秀的高校教師。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10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提高自己教學水平最快的途徑就是聽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和優秀教師的課。今天聽的是市場營銷專業安予蘇老師的《市場營銷》。安予蘇老師是一名教學經驗豐富,從事教學工作十餘載的老教師。聽安老師的課對於自身知識的積累,教學水平的提高,課堂氣氛的控制都非常有幫助。本次聽課的心得體會如下:

教學設計是老師爲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課堂教學中,能感受到安予蘇老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態度目標到技能目標,體現了依託教材以人爲本的學生髮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從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非常詳細而且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知識的結構體系。能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課堂上安老師鼓勵學生個性化地學習知識,提倡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整個課堂充滿了活力,課堂上,學生不僅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及想法,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認真傾聽別人的觀點,相互接納和欣賞,相互合作交流,並不斷地對自己和別人的想法進行批判和反思,通過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學生間的多向交流探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瞭解決各類問題的能力。聽完這次課,我對解決問題又有了新的認識,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11

20xx年4月7日,有幸在我校觀摩了xx縣國小語文青年教師優質課評選活動,期間我聆聽了5位年輕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啓迪。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聽課體會:

一、對新課程的思考:

在本次活動,使我對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詮釋,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健康持久發展的空間。

二、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以人爲本”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一切爲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作爲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來自不同學校的4位教師的示範課例。幾位教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爲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學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衆,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互相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另外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12

“課”,是學校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組成單位,教師專業生活的許多領域都同“課”緊密相連。聽課是教師最簡便的學習方法之一。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聽課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功,聽課的方式方法如何,將影響着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而且聽課又是評課的前提,只有認真聽課才能進行客觀的評課。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聽課評課作爲一種發現、思考和提煉的教學研究活動,直接對我們教學的關注焦點作出反應,從而更能有效地促進聽課者和上課者教學能力的提高。經常聽課,有利於教師之間進行業務交流、切磋、互動,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聽不同科目的課,可以跨學科交流,促進優勢互補,文理交融。有利於青年教師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教學經驗,使自己能更快地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有利於良好教學風氣的形成,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有利於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我認爲聽課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聽

聽教師授課時的起、合、轉、承、導是否流暢、自然、貼切。學生的思維在教師的引導下是否靈活。外顯在學生的言語表達上是否清新、富有創意等。例如聽上課老師是怎樣複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的?是怎樣啓發學生思維的?是怎樣指導學法的?是怎樣鞏固新知識的?是怎樣提出問題討論問題的?只有這樣多問幾個爲什麼,聽後對本節課的成功和失敗進行客觀分析,才能達到心中有數。

而要做到這些,聽者在聽課之前必須有所準備首先,要掌握課程標準中的具體要求。課前瞭解聽課內容、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聽課重點。其次,要了解上課教師的教學特點和聽課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聽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看

看教學流程的設計、推進是否合理,層次是否明晰。教師的角色是否自覺轉變。“教”是否自覺主動地向“學”轉移。教師是否“心中有學生”。教師是否關注“弱勢羣體”。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否高漲。學生的參與面、思維度是否“看得見,摸得着”。教師是否善於捕捉課堂生成點,把生成點演繹成課堂“亮點”。教師是否在走“教案劇”等。具體的就是看上課老師的板書、教態,看上課教師使用的教具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看學生的表情、板演、練習,看上課老師教學時間的分配,看課堂上是否全過程都讓學生參與,還要看課堂上老師與學生是如何“打交道”的,等等。

因此我們在聽課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意識背景中長時間積累建立和鞏固起來的有缺陷的運用理論,提出有價值的教 學問題,並思考改進方法,提升自己的素質。

三、記

記錄聽課時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內容。記聽課的日期、節數、班級、學科、執教者、課題、課型。記教學的主要過程,包括主要的板書要點。記學生在課上的活動情況。記本節課的教學思想和教材處理情況,瞭解課堂上是否做到面向每一個學生,在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前提下是否兼顧“兩頭”(優秀生和基礎差的學生),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記對這堂課的簡要分析。記錄要有重點,詳略得當。教學過程可作簡明扼要的記錄,講課中符合教學規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問題可作較詳細記載,並加批註。

四、思

就是想一想這堂課有什麼特色?執教教師是否以課程標準爲指導展開教學?教學目的是否明確?教學結構是否科學?教學思想是否端正?教學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教法是否靈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調動?寓德育、美育於教學之中是否恰到好處?教學效果是否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否得到培養?在師生的交往、互動中,是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聽者聽後可設身處地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這節課我該怎樣上”、“假如學生向我這樣質疑怎麼辦”、“爲什麼她的學生聽課興趣這麼濃”等等。

因此,課後對行爲實踐作出總結、歸類聚焦,分析判斷教育教學現象之間的相關聯繫或因果關係,教師的教材處理是否得當。某一環節的教學若由你來執教,是否有更好、更妙的處理方案。聽課教師應學會去粗存精,摘要而錄,有了感受、觸動,立刻用簡潔的語言予以批註,待課後抽空再製成聽課卡片,便於以後檢索之用。

五、談

總之,聽課是教師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經常性的職責與任務。聽課既是教研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提升的需要。聽課是一項需要精力和心智的活動,宜及時交流,分享智慧帶着問題聽課,能夠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財富,它就是一種思想和行動的對話。把自己當成研究者,欣賞他人,提升自己。聽課可以欣賞他人如何處理教材,欣賞他人教育教學技巧,欣賞他人如何喚醒學生。

在新課程的環境下,如果年輕老師聽課時能做好一聽、二看、三記、四思、五談,那麼肯定會有所收穫。這不但會促進教師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也會提升青年教師的授課水平,而且有利於青年教師的專業提升,以便快速適應新課程和新形勢的發展。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13

教育教學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是正常的,關鍵是教師是否在自己的工作中邁出了探索的步伐,以探索者的姿態出現在自己的教育舞臺上,大膽探索,銳意進取,是教育教學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在閱讀這些案例時,我時常驚訝於這些教師精妙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常爲他們在教育教學中取得的進步所感染,時常感受着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快樂。通過對本書的閱讀,談談自己的點滴感受:

一、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應具備的理念

1、不斷反思,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學反思被視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因而成爲當前教育界比較流行的話語。從專業發展角度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師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在對自身活動的不斷反思中才能完成。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器,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才能在課堂教學管理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纔會清楚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做什麼以及怎樣做,纔會適當地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難度。通過自己的總結反思,改進教學方法,取得課堂教學管理的成功。

2、修身養性,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良好人格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是形成學生人格的重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師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以教師的人格爲依據。因爲只有從教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

案例中的教師無一不是具有高尚的人格的教師,他們熱愛教育事業,尊重學生,執着於所從事的職業,都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3、無私奉獻,綻放教師美麗的光彩。

我們都知道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是教師的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熱愛你的學生是做好一名教師的基礎”。

作爲教師無論採取何種教育方法,都要在熱愛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才能取得效果。否則,都不會取得任何結果。做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

只要你擁有愛,那麼它定能傳遞到世間的每一處,傳遞給世間的每個人。從書中我還懂得了要學會理解與溝通,寬容與厚愛,真誠與善良。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同時也讓學生了解自己,我們需要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在愛生的前提下,深入學生中間,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瞭解每個人的個性差異、憎惡喜好,我想這對於開展自己的教學工作是有益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成長中的學生呢!教師出自內心的寬容態度,是遠比嚴厲地批評強百倍的教育方法,這種寬容是出自教師對學生的熱愛。

我們應根據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教學內容、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學習的狀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激勵學生,讓學生從內心體驗成功,產生學習的動力。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心幫助,從而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其次,公正地評價學生。教師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偏愛優秀學生,不冷落後進生。而且,更應對後進生施以關愛,善於發現、賞識他們的閃光點,充分肯定他們所取得的點滴進步,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使之獲得“我也行”的情感體驗。

4、積累得失,永不放棄,鑄就教師教育實踐的成功。

在平時的教學中做到了解教材,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對教學過程要認真設計與嚴格執行,教學方法多樣化,在活動中獲得語言,接近師生情感距離,鍛鍊與提高教學技能,完善和發展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藝術。在這點上我們應該向案例中的老師們學習尤其是張曼凌教師的10分鐘+10分鐘+10分鐘>30分鐘理論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如果在平時我們能利用這10分鐘把上課的閃光點記錄下來,哪怕只有幾行字,日積月累一定是一筆不小的收穫。

書中的衣奎偉老師每天都認真總結自己教育教學的得與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麼做的,有什麼體會。今天發生了什麼矛盾,是怎麼解決的。今天遇到了什麼挫折,有什麼感受。今天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悟。具體到課堂教學,課的成功之處,課的精彩之處,課的不足,學生的進步等等,都原封不動的記錄下來。還有案例中的彭榮輝老師,堅持“秉燭夜讀”,最終成爲“成長”的受益者。此外周萍老師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都是很好的例子。

二、目前教師的存在的問題——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及對策

據檢測表明,中國小教師心理障礙發生率竟高達50%。直接影響教師的心理生理健康的罪魁禍首就是“職業倦怠”。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個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應付日常的教學工作,很少主動地去學習,涉取新知識,沒有緊迫感,危機感,使命感,過着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另外教育部門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動方式單一,主要是專題講座,聽課以及研討會等,這些活動往往以講解爲主,接受培訓的教師是被動學習者,很難有實際操作的機會,參與面也不廣。教師的專業成長應大力倡導多元化和開放性的活動形式,爲此我們不仿採取以下舉措:

1、加強學科教育的思考與研究,不同理念和專業化發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展現。

要關注兒童藝術思考和研究兒童究竟是怎樣學習和掌握學科知識的,要思考和研究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最適合兒童學習,要思考和研究學科設計與編寫思路,要思考和研究什麼樣的測試、評價的手段和方式,更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的發展,要積極參與校本研修,案例書寫和問題研究,勤於做教學觀察筆記和教學反思,善於進行研究成果的總結,要加強專業功底的提煉,如口語能力、閱讀能力、語言與跨文化意識,還要具備其他教學能力,如:板書設計、簡筆畫、演唱演示,體態語運用等能力。可以開展以培養閱讀,運用能力或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爲主題的活動。

打破傳統研討會上僅有專家講座的形式,而是採用分組討論,大會自由發言和分享教學故事的方式展開。在分組討論中,每位教師都可以暢所欲言,每位教師都是學習者,都處於一種平等的地位。通過分享別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分析他人的教學行爲,發表自己的看法,在相互溝通和改變自我中得到提升,激活教師的創造力,並在此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

2、要保持教師專業發展的延續性

在終身學習的背景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已經不再是教師個人的事,而是教育系統改革的重要部分。因此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將越來越高。教師僅憑專業知識還遠遠不夠,我們要多接觸網絡,案例中的許多教師就是很好的見證。我們可以通過方便快捷的網絡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羣,以促進教師專業化持續發展爲目標,多參與教師自主成長的平臺,營造共同學習、相互理解和扶持的文化氛圍,不斷輻射和引領自己在相互溝通中追求自身的專業化發展,把自己在交流中獲得的信息乃至教學理念遷移並滲透到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中。通過網絡等現代技術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享,促進教師在專家引領下的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個人今後專業成長的方向

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教學,我認爲其中很重要一點是課堂教學。無論新課改還是素質教育,其主陣地仍在課堂,只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教師觀念更新了,新課改、素質教育才能取得成功。作爲一位國小語文教師,我現在甚至有點害怕上課,我感到自己越來越不會上課了,也不怎麼會評課,可是,我總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啊,我要從頭學起,從上課做起,能從課堂中發現問題,有所反思,有所感悟,有所進步教學方法上注重學生思維的開發,教學內容要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要創設真實的情景,把身邊的東西當作教學資源,並且滲透德育教育,教學環節儘量做到層層遞進,板書設計規範美觀。多聽課,且要用心去聽,用腦去想,要常反思,勤動筆,把每位教師課堂的可取之處與存在問題都寫出來,並設想如果自己去上,應該怎樣做才能使課堂更完美,效果更明顯。我更要學書中提到的30名教育專家,優秀教師那樣,到網絡論壇中去吸取,去交流,去學習,使自己儘快地成長起來。

任何實踐的成功都離不開正確理論的指導,唯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才能豐富自己的教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被時代所淘汰。我相信,每位實踐於第一線的老師們讀完這本書,也定會有更深的體會,會發現您及周圍老師在新課程實踐中的影子,讓我們在不斷反思中提高。

青年教師聽課心得 篇14

前幾天有幸參加了xx市xx中學的聽課學習活動。聽了兩位老師的課,我感觸很深,瘦弱頗多。

用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能概括我的體會,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加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當抓住機會,知道學生學習,將“漁”的能力教給學生,使學生不但能夠學會,而且能使學生“會學”,讓學生了解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發展思維,形成能力,能獨立解決問題。這種“漁”的方法我覺得也適用於其他學科。

在劉朱剛上的詩歌鑑賞這以複習鑑賞課中,方法的教授體現得尤爲突出。劉朱剛老師在上課的開始用複習舊知識引入新的知識,這樣就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當學生面對學案中提出的問題時,劉朱剛老師又滲透着詩歌鑑賞的方法性,滲透着方法性教學。

第二位老師是顧老師的課,她的課思路很清晰,環節流暢,她講的是《始得西山宴遊記》第二課時。劉老師抓住重點“始得”並貫穿全文,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可見劉老師的課紮實有效,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她上課也比較自然、流暢,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學習!

這兩位老師的課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非常突出,自己扮演着主導角色,她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爲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聽了她們的課後,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感慨萬千,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自己雖然也認真投入,但跟她們比,實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很多教學環節設置沒有深度,在點撥功夫上還有所欠缺,尤其是課堂評價語言,我更是單調,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語文教學成績沒能達到預想的效果。聽了她們的課,我學到了很多,今後自己一定將所學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儘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辜負領導和學生的期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