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4W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我來說,家庭生活和學校工作,讓我閒暇時間不在向學生時代那麼充實,讀書自然無疑是開闊我個人視野最好的捷徑。尤其是讀教育類的專著時,經常便會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可以在書中學習到怎樣教育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啓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的確很真實也很充實。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精選15篇)

回顧教書生涯,已走過了18個年頭。隨着現今教育發展的態勢,當前要“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可爲是作爲今天的人民教師的一個終極目標。近些天裏,我在一個星期內,細細研讀了當代堪稱教育名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感受頗深,在書中受到了很多啓迪。

體會之一:教師更應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給楊守豐書信中的結尾推薦他閱讀陳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類的羣星閃耀時》以及《傅雷家書》。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

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着積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時,才能活學活用,信手拈來,對於教師更能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

體會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爲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裏,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爲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一節課的時間,他們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爲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例如:我

班的彭宇航同學,性格憨厚,思維緩慢,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業,所有同學都能當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納,錯誤率高。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時常表現急躁催促,對他大發雷霆,可是於事無補,成效不佳。時後與他拉近距離,細心談話,加以耐心輔導,發現他的數學思維不是我之前個人認爲那樣不可救藥。所以我們對學生真正瞭解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關愛他。你纔會體會到我們的孩子是懂事的,是會對老師有種莫名的感激之情。

體會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

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2

我很慶幸在我最浮躁最沒有方向的時候讀到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尤其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的時候,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

學校如同軍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當老師的一生教過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我們經常會聽到退伍的老兵懷念和感謝自己在軍營裏度過的歲月,因爲那是他們最受益匪淺的時光,毅力、勇氣、忠誠、友情等等等等都會在當兵的時候得到。那麼我們的學生呢?我們的學生在若干年後還會懷念甚至感謝他們在學校裏、在我們的班級裏所度過的歲月嗎?肯定有,但是苦澀、後悔甚至怨恨的人也大有人在。這是爲什麼?我相信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應該根據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話捫心自問:我有讓每一個從我手中走出的學生都幸福地過一生嗎?或者退一步,至少要問問:我有沒有可能讓每一個從我手中走出的學生都幸福地過一生呢?

要實現讓每個學生幸福的教學目標,做一個好老師,我覺得教師迫切要做的就是自我認識與反省。

一、教師要有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世界觀。

要讓學生感覺到幸福,就要給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果老師自己都是不知所以,整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只爲拿點工資打發時間的話,又怎麼談得上教育別人呢。作爲老師,我們也要經常給自己充電,多看有益的書籍,多做有益的事情,多思多想,讓自己作爲一個老師的生活也豐富多彩起來。同時老師也要有自己的理想,這種理想不要僅僅侷限在物質方面,可以更多地去考慮作爲一個老師應該有的理想,淡泊名利,活得開心充實就行。並且老師也要爲自己的理想不懈地追求並奮鬥着,言傳身教,給學生們樹立榜樣,促動孩子們爲自己的目標奮鬥。

二、要有成爲一個好老師的決心和信心。

作爲老師,我們要不僅僅會紙上談兵,叫學生積極向上,成爲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我們自己也要切實地實踐起來,爭取做個“品教兼優”的好老師。在工作方面,我們應該本着爲學生負責,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的基本原則,認真備好、教好我們的每一節課,改好每一本作業,爭取在成績方面讓班級的學生處在同齡兒童的前列。正如我們教育學生“也許你不是天生資質聰慧,但是你一定要盡力”一樣,雖然我們老師也不是每一個都能把自己的班級教到名列前茅,但作爲老師我們就要盡力,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即使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再怎麼不理想,都不要輕言放棄,因爲一旦放棄,可能就改變了某些孩子一生的命運。同時我們也不要吝嗇自己的優點,不僅要讓學生看到我們作爲老師的優點,也要讓孩子們看到我們作爲大人表現出來的成熟、穩重等優點。總之,要讓學生從你的課堂上學到東西,也要讓孩子從你這個人身上學到東西。

三、要爲自己是個老師而自豪。

如今社會“利”字當頭,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金錢就代表着地位和權力。教師的工資和待遇不算很高,雖然現在國家出臺政策不斷在上調教師工資,

但是一些中小城市教師的工資基數本身就小,上調的幅度相對物價飛漲的生活來說也是杯水車薪。所以我們老師如何自處,是個很重要的問題。90年代流行下海,現在很多老師又蠢蠢欲動,看到周圍的人都發達了,也想搞點副業。心不大的做做家教,搞搞補習班,心大的利用課餘時間自己也開個店。另外一些老師自己不會去做,但是看周圍的人發財了,不禁開始抱怨學校,抱怨政府,教學的積極性也慢慢減退。更有甚者發展成爲“混日子”的。這些都只能證明我們有些老師思想認識不深刻,不明理。從公了講,教師教學,根本目的在育人,商人經商,根本目的在盈利,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我們老師和其他人的目的不一樣,沒有可比性,要想發財,乾脆學前人下海經商,不要做着教師,學着商人,兩頭誤,自己誤了不說,最重要誤了學生;從私了講,商人接觸的環境使得商人有機會贏取更多的利潤,老師呢?老師周圍的書香之氣也是旁人無法企及的,我們老師也可以利用這個優勢繼續讀書深造,我們可以在職讀研,可以深造,往一線城市去發展,待遇也會相應提高,又何必怨天尤人!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當我們桃李滿天下的時候,那種快樂應該比金錢帶給我們的快樂更持久更有意義。

老師,是一個多麼神聖的稱謂,它之所以神聖,不僅僅是因爲別人在歌頌它,而是因爲別人在看着這個稱謂下的一羣人,看着他們默默付出,看着他們始終守着那片淨土,耕耘,播種,施肥,開花結果!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3

看着那麼多的好書,一時不知道看哪篇,不過我感覺《愛心與教育》應該是一本不錯的教育類書籍--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細心研讀,在感動之餘常常受到很多啓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居住空間有限而閒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說,讀書無疑是開闊視野最好的捷徑。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便常常感嘆於“開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空間位置,忘卻繁雜的瑣事。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在書中可以學習怎樣教育教學,能從中獲得許多啓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很真實也很充實。

“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是我作爲人民教師的一個目標。讀了李老師的書,感觸頗深。

感受之一:作爲教師,應該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文學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雖然我曾今是教美術的,但我本身一直認爲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着積累,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最近,我也經常看《輸在壞習慣》,《每天多做一點點》等等,看了之後,覺得輕鬆愉快,心靈上有很大的觸動,我可以把這分精神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也每天多學習一點點。

感受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爲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裏,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爲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裏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爲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有時我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卻說:“沒事,老師,你都是爲我好”;反思一下,作爲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上學期裏

的“陽光體育”運動中,我們班級那麼多弱小的傢伙,輸給別的班級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會批評他們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們盡了很大的努力,也想爲班級爭光,也非常富有集體榮譽感,我不能傷害他們,所以我一直安慰他們,一直鼓勵他們,其實這個過程中不僅他們很開心,我也很開心,有些事很容易釋然的。

感受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對於我這個年輕的教師,要學習還很多,要把握好素質教育的實質,着眼於人的培養,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對得起學生那一聲聲“老師”的呼喚!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4

隨着女兒一天天的長大,我也漸漸意識到孩子教育問題的重要性。於是藉着學校給我們贈書的機會,選了一本名爲《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書,想從中汲取一些營養,獲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經驗。收到書後的那幾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讀起來,不到一個星期便讀完了。因爲讀的匆忙,總覺得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假期閒來無事,便又捧起重溫了一遍,這一次的品讀更讓我感受到了它獨特的魅力。看着同行們寫下的樸實無華的文字,讀着那一個個真實鮮活的親子故事,我的心不禁一次次與之產生共鳴,一次次被書中那濃濃的親情所感染。

《教師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完全由一線教師自主撰寫的育子故事,共分爲四輯,每一輯有不同的主題,收錄了不同的故事。細細品讀這些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蘊含着智慧,每一個故事都飽含着深情。讀罷全書,我有兩點最深的感受:

一點是要以一顆平常心來養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劉良華老師說:“研究教育的人很可能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是常有的事。”的確如此,在教育問題上老師是“燈下黑”,對待別的孩子特別有耐心,特別好脾氣,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和好脾氣統統到了爪哇國,指導孩子學習,一遍還可以,兩遍時聲音就高了起來,到了第三遍,簡直要咆哮了。我就經常愛犯這樣的錯誤,輔導兒子學習時,如果他總是出錯或是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會忍不住要發火,聲音也自然提高了八度,孩子常常被弄得不知所措,眼淚汪汪的。細細想來,這都是自己沒有擺正心態,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種表現,這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作爲老師,我們似乎都對自己有一種心理暗示,自己的孩子要比別人的孩子出色。於是如果孩子沒有我們預想的那樣的表現,我們便會愛之甚而責之切。其實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忘記了,我們的孩子與學生一樣,他也需要我們的理解與尊重。我們不應該讓自己的虛榮心矇蔽了心靈,而應該以一顆平常心來養育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個性,也有他自己不以我們的意志爲轉移的成長規律,我們不能要求他同樣的錯誤只犯一次,也不能要求他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有人把教師比作園丁,我覺得十分形象。園丁種下幼苗後並沒有強求每一株幼苗都能長成參天大樹,他只是按照植物的生長規律,讓幼苗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自然的成長,因此許多幼苗在他默默的守望中長成了參天大樹。我們的孩子也可以看做是我們種植的一株幼苗,所以對待孩子,我們也應給他們充分的理解與尊重,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在我們愛的目光的注視下健康快樂的成長。或許這樣,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讀完這本書,我還從各位老師身上受到一點啓發,那就是要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父母要在閱讀中和孩子一起成長。在這本書中,陳劍鋒老師、沈麗新老師、張家明老師還有扈永進老師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培養孩子讀書興趣,讓孩子愛上讀書的問題。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許多老師、家長都認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於是千方百計給孩子買書,教育孩子多讀書。但是孩子的天性是愛玩、好動,能夠靜下心來讀書的真的不多,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及時引導,督促。我們應該知道,閱讀是需要氛圍的。如果大人喜歡閱讀,經常捧着書看,孩子就會模仿。因此,我們作爲家長,尤其是身爲教師的家長,最好也閱讀,你以身作則,便會“不令而行”了。況且,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所從事的職業也要求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讀書,這樣才能更好的勝任我們的工作。所以,我們必須讓自己加入閱讀的行列,把讀書變成一種需要,讓讀書伴隨我們的一生。有了我們的薰陶感染,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愛上閱讀,那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會受益匪淺。

當然,讓孩子喜歡閱讀需要時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是隻要我們用耐心和細心去引導,孩子肯定會越來越喜歡閱讀。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5

讀完李鎮西老師所著的這本書,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爲他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整篇文章裏,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着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爲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作爲一名幼師愛心更是重中之重。小班的孩子剛入園時,大部分孩子離開溫暖的家,剛來到陌生的環境,便用苦惱的情緒來發泄他們的心情,苦惱對剛入園的孩子來說是不可避免的,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給他們講故事。漸漸的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喜歡老師了。這是我工作的第一個學期,幼兒園教師給我的印象是,刻苦,繁忙,孜孜不倦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就像一個演員,有時扮演孩子的老師,有時扮演孩子的朋友,有時扮演孩子的媽媽。既教他們怎樣吃飯、穿衣,又教他們怎樣認識世界,怎樣做人。雖然感到壓力大,時間不夠用,工作忙,任務重,但是我沒有一點怨言,這些天真、活潑、可愛的孩子給我增添了許多快慰和樂趣!使我嚐到了啓蒙老師高尚的滋味。記得愛爾維修曾經說過:“人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爲天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當也會成爲不平的人。”幼兒階段是人生髮展的奠基階段,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對孩子今後的道路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我深刻意識到我所從事的職業掌握着孩子成長的方向,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相當於掌握着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方向。但是,教育僅有愛心也是不夠的。這一點,李鎮西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值得思考,然而正是這些問題,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偉大,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也在想,其實這本書裏面記載的許多案例,都有它具體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時代背景,而現在的社會發生了許多變化,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式的閱讀或許並不聰明,重要的是這本書裏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者的愛心,教育者對教育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對大寫的人的張揚,應該成爲我們從事教育的這個羣體的出發點。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6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爲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纔算愉快。”——題記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着華美,流暢中滲透着憂慮,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動着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裏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爲,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裏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爲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7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鎮西老師愛的回報,讓我不止一次感動的流淚。李鎮西擁有了一顆愛學生的心,這是他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牢固的防線。其實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詮釋着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因爲他明白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學生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離開了感情,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必須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師認爲自己目前遠沒有達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當做我熱愛的事業,並儘量使自己逐步具備一種宗教情懷。因此,他自覺地記錄、反思、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爲,於是便有了持續不斷的班主任工作日記。這已經不是他的工作常規,而已經成了他的生活習慣了。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爲什麼李老師能成爲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爲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

作爲一名國小教師,面對着一羣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8

讀了李鎮西同志寫的《愛心與教育》,我感慨萬分。說起教師這個職業,很多人都會這麼說:“當教師多好,教師是個崇高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正因爲教師的職業最崇高,還因爲他們生產的產品是世間最高級的產品——人才。人本身就是宇宙間已知的物質的最高級形態,人對於人身的認識又還遠遠不足。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從事人的教育更是一種艱苦的、帶探索性的,後果往往難以完全確定的勞動。

那麼怎樣實施教育,實施什麼樣的教育方式,這又是目前大家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過去的教育最看重的可能就是成績單,分數,高材生等等吧。現在還是有很多老師、家長把分數、名次看的過重,而忽略了孩子整體素質的培養,能力的培養。首先,作爲教師,我們應該認清自己的教育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級學校錄取通知書,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裏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身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

在幼兒教育方面,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怕幼兒不理解,着重研究怎樣教會他們,常常採用“嚼了喂”的方法,只重視教師的教而忽視幼兒的學。實質上是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於幼兒,阻止了幼兒的思維和創造力。作爲幼兒教師,應當從幼兒各方面的特點,在原有的基礎上出發,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將各領域的學習結合起來,使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環境中獲取各種經驗。在教學工作中善於敏銳地發現幼兒的探索思維能力,發揮其創造力,發現每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讓幼兒有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從而自覺去謀求知識並創造性地加以表現。

其次,做爲成功教師的共同經驗,你必須對你的學生有一腔愛心,愛孩子才能培養孩子的愛心。只有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爲他們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說法來貶低教師,其實,要做孩子們認可的“王”,真是談何容易啊!

蘇霍姆林斯基曾認爲,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孩子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教育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地發展;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

我們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我們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因此,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小孩子的雙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解放小孩子的時間。”他有一段話讓我特別震撼:“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這段話,讓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今天的素質教育。說到素質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考試製度等等的改革。這些當然是必要的,但是我認爲,素質教育決不僅僅是教育技術層面的事,首先是一種充滿情感的教育,是充分體現教育者愛心與童心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作爲幼兒教師,注重幼兒品德教育,無論在教育活動或生活活動中,都從細節做起,從一點一滴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幼兒時期是兒童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最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俗話說,嫩枝易彎也易直。孩子將來長大成爲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童時期的教育。正因如此,我們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使幼兒一入園向老師問好開始,教育幼兒尊老愛幼,團結同伴、謙讓有禮,愛父母、愛老師、愛幼兒園、愛祖國。也是從這時起一點點的改掉幼兒自私、無理、霸道的個性,讓他們一點點的融入幼兒園的大家庭,讓他們知道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同時也知道諒解他人。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9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爲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纔算愉快。”——題記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着華美,流暢中滲透着憂慮,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動着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裏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爲,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裏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爲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 是啊,一個專業知識紮實,人格魅力不同尋常的老師也許會吸引學生,讓學生去敬畏他,喜歡他,但能夠達到李鎮西老師這樣跟學生成爲一生的知己的老師卻爲數不多。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爲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學》中這樣說過:“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方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擴大而興奮,因走到小朋友的心靈深處而帶給他們快樂,而感到無比幸福。這些不是憑藉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體會到的。李鎮西老師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所做的一切,證明了這句話的價值。我想說,教育者的快樂也是學生給的。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幾年的教學,讓我漸漸明白,老師的行爲在學生們的心裏會種下怎樣的印象。以前我的兩個課代表喜歡衝着那些學習後進的學生大喊大叫,我發現之後並沒有當着大家的面批評他們,而是先讓他們停止叫喊,然後走到這名看似有錯的學生跟前輕輕地詢問緣故。之後我的課代表意識到他們的這種做法並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反而會把矛盾激化,她們不但向我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辦法。一次日記中,他們曾這樣寫道:“長大之後我也要當一名教師,當我的學生犯了錯誤時,我不是先去責罵他,而是先問明原因,然後虛心地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知道到他們能這樣想,我很欣慰。

在獨生子女日益成長爲社會建設者的同時,我們才漸漸發現他們責任感的缺失和愛的缺乏。真誠與善良似乎在這個社會成了一種無能的表現。看看時下充斥的書籍,多半是爲升學而準備的輔導書,其次是幽默故事書、漫畫書,真正淨化學生心靈的書籍少之又少。隨着年齡的增大,他們懂得如何張揚個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知道要考上大學,卻不知考上之後該做些什麼;他們明白要踏實工作,但方向在哪裏卻從來都不明確。這分明是一種責任心與愛心的缺乏。 現在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我們作爲教師恰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裏,我們的班級纔會更加團結,學校纔會更加繁榮,家庭纔會更加和睦,社會纔會更加和諧,纔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師的教育手記,讓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不僅僅是爲了當一名好老師應該這樣做,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愛的驅使,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憑着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我們會以李鎮西老師爲榜樣,努力做教育這趟列車上的愛心傳遞員,讓真誠、善良、友愛陪伴學生走過以後的人生旅程。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0

希望的種子,以一終於讀完了這本書,當我合上書時,我深深地懂得,做一個教師,愛心比起其他的任何東西都要來的重要。如果說最初的愛來自於職業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麼,能讓這愛綿延不絕的,是我們的“心”。

《愛心與教育》啓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尊敬李老師,因爲他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爲是這樣的人,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爲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覺地油然而生,誠然,我也是愛孩子的。我會爲孩子生病而憂心忡忡,我會爲孩子的退步而發愁,我會爲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萬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發火,李老師卻能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着那顆顆幼芽,讓他們不斷地成長,這一點無穎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穎會使學生接近我們並樂於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

我們班有一位幼兒叫周張恆,性格及其內向,生活習慣也比較薄弱,他從不願意和老師交流甚至是打招呼,從不願意在幼兒園中吃飯,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一個學期過去了,雖然我們兩位老師都盡了力但是他的進步還是微乎其微。還是《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了我啓示,對啊我們要用心去對待他,要主動和他聊天,要積極鼓勵他。一天他早上來園時又突然不願意和我們說早上好了,而且還躲在奶奶後面不願意出來。他奶奶有點生氣了剛想訓斥她我就馬上阻止了他說:“周張恆不是不願意跟老師打招呼,是已經在心裏打過招呼了,對嗎?”他看了看我點了點頭。第二天,他又躲在了奶奶後面,但是輕輕地說了聲“老師早”。我馬上走過去笑着對他說:“嗯,你說得真響!明天還要再響一點,讓小朋友也聽到,好嗎?”他沒有回答我,但是我知道他已經在心裏默許了。果然在這之後,他每天都願意用響亮的聲音和我們打招呼了。

老師啊,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1

在暑假閒暇之餘,我有幸讀了李xx老師寫得《愛心與教育》。這是一本以手記的形式敘述了李鎮西老師和他的學生們之間一則則深動感人的故事。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教育手記,讓我思考到這樣一個問題: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在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李老師就是帶着這樣的一個基本條件去做好老師的。他說:“愛學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每個孩子都會引起他的興趣,如孩子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上面,孩子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孩子們的快樂和痛苦有哪些,這使李老師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連他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爲了他的朋友,可想而知李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是多麼富有影響力的一位老師啊!

在書中一個典型的案例深深吸引了我。有一個學生的名字叫萬——一個典型的雙差生。它父母離異,家庭複雜,先後和父母的新家庭居住過,和爺爺奶奶共同生活過,也和社會上的一些混混有過一段流浪的生活。李鎮西從激勵其自信心入手,讓自己和班集體共同關心他,用愛感化他,使其脫離過去那種不良的生活,從最初的勉強接受,到後來自覺的去除身上的不良習慣,行爲反覆,以致後來堅決與社會上的小混混斷絕往來。然後再想方設法從萬同的學習基礎出發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共同爲其留特殊的作業,進行特殊的考試,讓一個在絕望、孤獨中長大的孩子看到了希望,成爲一個因爲自己活着而讓別人感到幸福的人。實際上,李老師的做法已經超越了一般的師愛,也可以說是他對學生所做的越過我們一般教師能夠做到的。尤其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功利的社會裏, 作爲教師還是應該有最爲純潔的思想,用一顆純淨的心去對待我們的學生,爲學生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泉。

如果每一位老師都能像李老師一樣覺得工作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麼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將會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和諧。作爲老師,不求轟轟烈烈,只求對得起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能共享教育的陽光雨露!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2

假期裏,我完整地通讀了李鎮西老師的這部己經打動過無數人的教育著作《愛心與教育》,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尤其是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

在“手記一”裏,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爲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爲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師就是這樣的幸福者!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對於工作多年的我來說,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當我讀到李老師的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所以他會給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他把學生比作“容器”,要向這個容器裏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的萬同的故事。萬同是書中的一個典型的後進生的形象,在李老師對他所寫的近五十頁的教育手記中,我深深地感到轉化一名後進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與耐心。教育不是神話,它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漸變的,甚至會經常周而復始地回到原點。在我看來,我們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是有愛心的,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稀缺的就是耐心與恆心了。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不斷反思自己:假如萬同是我的學生,我能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羞愧無比!我想我做不到,我會傷心、憤恨、絕望、無奈,會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來寬慰自己,理直氣壯地把萬同清除出我的心靈之外,因爲教育不是萬能的……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着哪一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羣體是不幸的,因爲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是的,“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愛心與教育》讓我受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怎樣跟學生怎樣相處,怎樣教育學生,同時,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國小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具備的“三心二意”。三心——指愛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誠意。我讀了這本書後,一定會好好反思,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不忘李老師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認認真真的做好!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3

明燈作伴,儘管夜已深,我仍舊伏在書桌上不忍釋手地看着《愛心與教育》,一點倦意還沒有,被李鎮西老師“還債”的故事感動着。曾經爲瓊瑤、岑凱倫筆下唯美的愛情而感動,爲了躲避宿管老師的抽查,甘願躲在被窩裏電筒達旦,興致猶存。當了教師以後,爲了充實專業教學知識,常要逼自己讀一些教育類書籍,卻經常翻不了三頁,接倒頭便去南柯赴那神往的約會。爲什麼此書在出版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成爲一本無需炒作的暢銷書?究其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爲書中那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喚起了千萬讀者塵封已久的情感,還因爲李老師那一股從心底裏流淌出來的對學生、對工作無比摯愛的清泉也同時滋潤了每一位讀者的心田。李老師對教育事業“衣帶漸寬終不悔”;用李老師的話說,就是“凡是用心靈寫出的作品必然會贏得讀者心靈”。“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他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爲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

看着看着,愧疚之心油然而生。我也是愛孩子的:我會爲孩子生病而憂心忡忡,我會爲孩子的退步而發愁,我會爲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萬分……但是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發火,而且繁瑣而平淡的工作,讓我漸漸地迷失、麻木並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師卻能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着那一顆顆幼芽,讓他們不斷地成長,這一點無穎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接近我們並樂於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這位真誠的教育者,以他的真誠贏得了衆多的心靈。

《黃金時代〉轉寄來的賀卡上赫然寫着:親愛的老師、朋友和父親,我們永遠愛戴您、尊敬您、感激您!——您的高95級(1)班的全體兒女。1993年6月“父親節”那天,李老師意外地收到《黃金時代》轉來的賀卡,上面寫着:“親愛的老師、朋友和父親:我們永遠愛戴您、尊敬您。”落款是:“您的高95級1班全體‘兒女’。”每年李鎮西的歷屆“兒女”們,都要想盡辦法爲他祝賀生日。足以讓人頓生妒忌之心!“因爲我領了工資,要對得起這份報酬;因爲我享受過學生的笑聲與淚水,我要對得起這份真情;因爲有學生是通過各種‘勾兌’才編到我班的,我要對得起這份信任;因爲學生把我當做他們的朋友,我要對得起我的‘哥兒們’!”“因爲我承受了太多學生的愛。”“我是爲了還債!”看來,李老師真是債務累累。他還的,是一份情債!沒有付出,哪會有收穫?李老師說錯了。只有愛才能贏得愛!哪裏是他還學生債,分明是學生在用自己的行動回報他的愛。

他不忘在每一個學生的生日那天,送上一份注滿愛的禮物;不顧煩瑣的班主任工作,保持與學生書信的往來;爲後進生擦亮前行的航燈;替優秀生指點人生的迷津;在八十年代,他幾乎每年春節都和學生一起度過,幾乎每個暑假都和學生一起遊山玩水,在學生身上他傾注了絕大多數的精力和物力。“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有我,當然我也有你,愛,自然也是雙向的,於是,愛愛相報何時了?情滋養着情,債便這樣一茬又一茬地瘋長着!他的債主,是一批幸福的人!那張鬥雞的照片,足以讓人忍俊不禁。瞧他們,一個個抱住右腳,抓緊褲腿,齜牙咧嘴在那裏你爭我鬥,哪裏分得清老師和學生?

他帶着學生讀書,讀教科書,讀中外名著,也走進生活,讀社會大學這本厚厚的書。除了成績,他更看重的是學生的能力。不管你是聰明的、愚笨的、純樸的、頑劣的,都要發現你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的源泉,幫助你打開眼界看到自己,從而成爲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爲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成爲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發揮集體主義教育的功能,變“人治”爲“法治”,只要違反了班規,“天子與蔗民同罪”,他,成了與學生在人格、尊嚴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成了和學生探求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這就是李鎮西教育工作的寫照。於是,他從心底一瀉千里地噴涌出來的愛的故事,就能攫住我的心靈,賺取我的眼淚。

那麼,我呢?我也是一個教育者,所不同的只是教育對象的不同,而大致相同的,卻太多了,但是結果,卻是大相徑庭!不是因爲我的孩子幼稚,不是因爲我的孩子木訥,不是因爲我沒有睜開雙眼捕捉,不是因爲我沒有提起筆,也許是我的心靈,還沒有毫無保留地打開。

讀完《愛心與教育》,我還進一步感悟到:教師應該善於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教育良機。每個孩子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學習現狀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如同一棵棵正在生長的樹苗,需要我們小心地呵護扶持,才能茁壯成長。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心中只有裝滿愛學生、愛事業的情感,才能閃現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愛心與教育》讓我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有愛才有教育”。

除此之外,他啓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老師啊,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寫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則寓言:智慧、成功和愛這三位天使來到人間,一位母親請他們到自己家中做客,天使對那位母親說:“我們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選擇我們中的哪一個。”母親和家人商量後決定把愛請進家裏。母親問:“哪一位是愛?請進屋吧。”愛起身向屋裏走去,但智慧和成功也跟着進屋,母親很驚訝地問:“你們兩位怎麼也進來了?”答曰:“我們兩個都是跟着愛的,哪裏有愛哪裏就有智慧和成功。”

就在《愛心與教育〉的故事感動着我時,“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也鞭策着我,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然後不斷地地演繹有關“債”的故事!學生們的愛已不僅僅侷限於對同學、對老師的愛,還擴展爲對周圍陌生人的愛,對祖國的愛!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我想說:因爲有愛,才使老師與學生的心貼得那麼近!因爲有愛,才使一位普通教師的形象顯得那麼高大、魁偉!因爲有愛,才讓平凡的工作和生活變得那麼多姿多彩!讓我們每一位靈魂工程師都能以李鎮西爲榜樣,實施愛的教育,用自己的愛心去澆灌祖國的花朵!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4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喚醒力量,愛心鑄就輝煌。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爲有愛,我們纔有耐心;因爲有愛,我們纔會關心;因爲有愛,我們才和同學心貼心。讓我們的愛心化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愛在每一個學生心間生根發芽,直至愛滿人間。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也說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讀過之後,我的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爲一顆愛心才使我快快樂樂守在學生身邊,也是我具備了一顆童心,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幸福與快樂;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離的接近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靈中寫下美妙的詩行,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

在一次學生的作文中,我發現他們真的可愛,它們把自己的心裏話寫出來了,“老師,我謝謝你教會了我許多本領,我從一字不識到現在我可以寫作文了,真的謝謝你!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這些話語,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爲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面面俱到,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後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指導,鼓勵與關心。讓學生感到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愛。

當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就涉及到李老師教育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寬容學生,我們才能獲得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抓住教育契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取得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爲學生創造民主自由的課堂,而不是隻有老師是權威的一言堂。在討論課文題的理解時,同學們的理解是多種思路的,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總之,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我決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通過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養具有遠大理想是後一代而努力工作。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學生參考作文 篇15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爲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纔算愉快。”——題記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着華美,流暢中滲透着憂慮,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動着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裏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爲,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裏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爲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 是啊,一個專業知識紮實,人格魅力不同尋常的老師也許會吸引學生,讓學生去敬畏他,喜歡他,但能夠達到李鎮西老師這樣跟學生成爲一生的知己的老師卻爲數不多。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爲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學》中這樣說過:“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方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擴大而興奮,因走到小朋友的心靈深處而帶給他們快樂,而感到無比幸福。這些不是憑藉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體會到的。李鎮西老師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所做的一切,證明了這句話的價值。我想說,教育者的快樂也是學生給的。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幾年的教學,讓我漸漸明白,老師的行爲在學生們的心裏會種下怎樣的印象。以前我的兩個課代表喜歡衝着那些學習後進的學生大喊大叫,我發現之後並沒有當着大家的面批評他們,而是先讓他們停止叫喊,然後走到這名看似有錯的學生跟前輕輕地詢問緣故。之後我的課代表意識到他們的這種做法並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反而會把矛盾激化,她們不但向我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辦法。一次日記中,他們曾這樣寫道:“長大之後我也要當一名教師,當我的學生犯了錯誤時,我不是先去責罵他,而是先問明原因,然後虛心地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知道到他們能這樣想,我很欣慰。

在獨生子女日益成長爲社會建設者的同時,我們才漸漸發現他們責任感的缺失和愛的缺乏。真誠與善良似乎在這個社會成了一種無能的表現。看看時下充斥的書籍,多半是爲升學而準備的輔導書,其次是幽默故事書、漫畫書,真正淨化學生心靈的書籍少之又少。隨着年齡的增大,他們懂得如何張揚個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知道要考上大學,卻不知考上之後該做些什麼;他們明白要踏實工作,但方向在哪裏卻從來都不明確。這分明是一種責任心與愛心的缺乏。 現在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我們作爲教師恰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裏,我們的班級纔會更加團結,學校纔會更加繁榮,家庭纔會更加和睦,社會纔會更加和諧,纔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師的教育手記,讓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不僅僅是爲了當一名好老師應該這樣做,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愛的驅使,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憑着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我們會以李鎮西老師爲榜樣,努力做教育這趟列車上的愛心傳遞員,讓真誠、善良、友愛陪伴學生走過以後的人生旅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