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政治新教育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9K

新課改下,國中政治教學應當積極響應新課程背景要求,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激發學生興趣,創造有效情境。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中政治新教育心得體會,供你參考!

國中政治新教育心得體會
國中政治新教育心得體會篇1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規定:“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要增加用於思想政治課活動和社會實踐的課時,積極開發並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活動課在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彰顯學生個性、凸現學生能力、較好實現從傳統閉卷考試的形式向開卷考試形式的轉變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開發與運用課程資源,抓好活動課教學,發揮思想政治活動課功能,在教學中,我圍繞活動主題,就如何整合利用廣泛而豐富的思想政治活動課資源開展活動課教學做了初步探索和嘗試,從中得到了啓示。

一、 國中思想政治活動課存在的一些問題

1、家長對活動課缺乏認識。活動課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中,但在目前的升學壓力下,它的存在會引起其他任課教師、家長的疑惑。畢竟,上活動課要佔用課程時間甚至課餘時間。有的家長甚至認爲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或有發發育智力,後培養能力的想法。

2、活動課的開展形式主義嚴重。往往活動課設計的問題沒有一定的深度,也缺乏一定的難度;而且出示問題後,馬上組織討論,並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結果要麼因爲問題簡單易懂、無需討論;要麼因爲學生覺得高不可攀,“無功而返”,課堂要麼冷場,要麼東拉西扯,往往成爲空熱鬧、假正經。另一種情況是在活動時,學生們往往“各自爲政”。有的學生搞“一言堂”,其他學生一言不發幫作沉默狀;有的“你爭我奪”,誰也不聽誰,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還有的乾脆天南海北高談闊論,遊離於教學內容之外,偏離主題。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進入課堂活動後,很多教師並沒有真正參與和投入到課堂活動的過程中去,更沒有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調控。

3、活動課的結構安排欠合理。活動課大都是先給出理論方面的闡述,然後呈現一些典型資料或一路事例加以論證,最後纔是讓學生活動。這種活動結構安排不符合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誰知規律,也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容易把學生的思維侷限於先給出的理論範圍內,不利於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不利於學生髮散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二、 緊扣活動主題,整合活動資源

1、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思想政治教材是思想政治課程資源的核心。新教改後,教材按教學內容結構方面可以分爲引語、正文、輔助文、閱讀與思考和探究與實踐五個部分。這些內容在教材中佔有很大份量,已成爲教材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我在活動教學“直面挫折”這一框內容時,創設“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的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說一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當時你的心情怎樣?你是怎樣對待挫折的?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暢所欲言,有的學生還講得非常生動感人,同學們聽後產生了思想共鳴。既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樣“閱讀與思考”、“探究與實踐”以及案例資料資源的開發對學生從多角度去解決問題,增強創新意識和提高創新能力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2、開闊拓展教材以外的活動資源,使課改要求不僅要確立用教材教,甚至可自己開發教材教。

一要聯繫實際,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使活動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任何地方都有其獨特而濃厚的地方特色資源。開縣也有“開縣四絕”:有風情萬種的竹涼蓆、有回味悠長的龍珠茶、有臨江香綢扇、有肉香濃郁的龍鬚牛肉;還盛產柑橘,有“桔鄉·帥鄉·金開縣”的美譽;有雪寶山、花仙峽、仙女洞、古剎遺址等自然風光;開縣物華天寶,舉子之鄉,開州文學,源遠流長、不勝枚舉。這些地方特色資源是我們教材上沒有的“地寶”,也是我們活動教學中可以廣泛開發的地方或鄉土課程資源。如盛山十二景被藝術長廊、大覺寺、劉帥紀念館、龍泉、巖觀音環抱。遊人行到松林坡,歇足於長近1000米、寬7至8米、青石龍柱支撐的“人工藝術長廊”,方可品評那仿古逼真、亭閣臺榭、雕樑畫棟的通幽樓廊。長廊中仿清“三層亭”,氣勢恢弘,迎來“八仙”祥雲繚繞,衆仙俯視通幽,依次得“陰陽八卦”其位,如磐石金鋼,示遊人出入八卦迷宮。你若記得自己的生辰屬象,可到“十二生肖”去尋找自我。遊人稱長廊似龍,透過首尾看方亭棱角,騰龍源於鳳凰頭,脈落劉伯承元帥紀念館。“呈吉祥,開州名人輩出;顯福康,帥鄉昌盛繁榮”。在教學“保護環境”這一節內容時,我就充分利用了這筆資源。首先用多媒體展示盛山十二景如畫的風光,如詩般的美境,不但激起了學生熱愛家鄉的美好感情,更讓學生理解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開縣不僅有秀麗的山水風光,還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在設計有關“愛國主義”爲主題的活動課時,我就組織學生了解和講解一代軍神劉伯承元帥及開縣當代名人的事蹟,將愛國主義思想滲透到學生熟知的具體事例中,大大提高了教學的可信度。

二要結合教學內容,汲取時政資源,使活動教學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活動課”面向的是每一個學生,活動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和國家大事以及諸多的社會熱點問題。社會熱點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好政治課的興趣,更多的是可以讓他們從一個成長的年齡段去認識社會、認識時代。

例如在學習“一國兩制”這節內容時,可先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達出來。知道多少,然後由學生提出問題,大家來展開討論。有個學生這樣提出問題:“香港、澳門迴歸是不是因爲條約規定的時間到了?”先佈置成調查作業,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收集有關新聞事實。然後在課堂上,組織全班同學針對問題進行了討論,最終總結出了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弱國無外交”;二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發生歷史性鉅變,綜合國力和統一局面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三是“黨和政府制定的‘一國兩制’方針有利於祖國統一富強和世界和平穩定”。最後還佈置學生課後去搜集有關等“”分子分裂祖國的資料,找出他們的觀點和可恥行徑、弄清解決臺灣問題的阻力何在。通過將時政熱點與書本知識的結合,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而且也樹立了前瞻的社會意識,促使學生們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和追求新知識,培養了學生與時俱進的精神。

三要創造活動課的社會實踐資源。

社會實踐活動是思想政治活動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實現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出活動”的轉變,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實踐舞臺上能動地獲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識。因此,教師要建立起“社會即課堂”的大課堂教學觀,要積極地創造和提供條件,根據學生活動的興趣及教學內容的要求,及時地安排學生從事課外社會實踐活動。

四要依託活動課必要的媒體資源。

媒體是教學的一種工具、一種手段,是連接教與學的橋樑,也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活動教學”中,充分開發媒體這塊資源,必能使我們的教學在原有的基礎上錦上添花。在“通過法律解決糾紛,協調關係”這一活動課教學時,教師可製作多媒體課件,模擬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設計動畫情境短劇,模擬法庭,進行“懂法、說法”活動。在這種新鮮別緻活動中,讓學生充分參與體驗,使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也活學活用了。

五要建構活動課人力資源。

教學的主體和主人是學生,他們有着豐富的內心世界,請學生說說他們的內心感受和體驗,深入學生的心靈世界,這是我們開展活動課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活動資源。“我們在打鬧中尋覓到了知識的甘甜,我們在沉思中尋覓到了這裏的深奧,然而,年輕活潑的我們,擁有一份小小的幼稚……”“是啊,我們只知道大人們要保護我們,社會要保護我們,國家要保護我們,卻從未想過自己如何保護自己。”“今天,讓我們集大家的智慧,採擷自我保護的綠葉,在智慧的陽光下,學會保護自己。”這是在《增強自我保護能力》課中導入的一個片段,這是學生的語言、學生的心聲,說得多好多妙。教師、家長、管理教育、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各界人士等都是思想政治活動課的重要資源,我們有必要儘可能多地把這些力量整合起來,形成爲一種強大的社會人力資源,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爲家庭、學校、社會於一體的教育。

三、 緊密聯繫實際 優化活動過程

1、認真選擇活動主題。活動主題及內容一般是教材中所提供的,但就教材而言,有的活動在農村學校根本無法開展。針對這種狀況,在實際教學中應不拘泥於教材,大膽創新。設計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深度,要面向大多數學生;也要有一定的難度,既不能過於簡單,又不能太難。要放在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放在學生易混淆處;要放在學生思維的敏感區,能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所收穫,有所發展。如,教學九年級第二課後,針對三次科技革命對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及時開展了“科學技術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活動課。通過查閱資料、演講等活動,學生感悟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認識到當前我國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重視科技,重視科技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同時,也認識到國家要發展,還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還必須借鑑和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

2、精心設計活動程序。如,在七年級思想品德“主志與成功”一節活動課教學中,針對同學們對我們自行研製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發射併成功返回的事件,特別對楊利偉克服困難,憑藉堅強的意志順利成爲中國第一位太空人的事蹟非常感興趣的現狀,我與學生一起對教材規定的活動程序進行了重新設計和整合:創設情境(錄像播放“神舟五號”順利發射併成功返回的片斷及楊利偉艱苦訓練的場面)→問題討論(假如你是楊利偉,你會怎樣?)→超級鏈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不良誘惑”等,你會怎麼做?)→反省提高(制訂意志鍛鍊計劃並在班上交流)。通過有學生自己參與設計的活動課教學,他們對意志有了理性的認識,深深體會到能否完成學習、生活中的各項任務,意志起着決定作用,而學習、生活中的各項任務的完成過程,也是磨礪意志的過程。讓學生參與設計活動程序,有利於提高活動課教學的效果,更具有教育性和實用性。

3、靈活使用活動形式。國中學生不但興趣愛好各異,個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於成年人的性格特點。如果活動課單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會使活動課單調、枯燥、缺乏活力。因此,活動課的形式應靈活多樣,如環保問題的活動,可以參加清潔場鎮街道的活動,或組成環保小組進行環保宣傳;可以採用問卷調查、實地調查、攝影;可以就發展經濟要不要保護環境進行辯論,提高自覺履行環保義務的認識,也可以邀請環保人員做關於保護環境的專題講座,還可以向環保部門提出整治、保護環境的建議,爲加強環保工作獻計獻策等等。凡是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發揮主體作用的,有利於提高活動質量達到預期效果的形式手段,都可以爲行動課所使用。活動課的形式要多樣化。可以是競賽、辯論、調查、模擬表演、訪談、分組討論、自主學習等。但不管是採取哪種形式進行,都必須考慮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這種形式必須爲這堂課服務,要能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探究平臺。這樣才能既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有利於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問題的能力。

4、適時調控活動過程。教師要當好“導演”,做好活動的引導和調控。由於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年齡及對事物的認識等方面的差異,其表現欲的反應方式和方法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要真正瞭解每個學生,在活動中有機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活動全過程。要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實施“宏觀調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抓住時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保證活動健康有序地進行。要給學生“緩衝”的時間和空間,問題提出後讓學生進行深入的獨立思考,這樣學生纔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纔能有話可說,有觀點可講,纔會有心靈的交匯、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融,纔會有新知識、新觀點的不斷涌現和迸發。還要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不能當“甩手掌櫃”。要充分地尊重、理解、平等對待學生,親切地與學生交流、探討,不武斷,不強制、不灌輸。並且要善於捕捉學生髮言中有價值的東西,對學生獨到見解或創新思維,要及時給以鼓勵和表揚,以激發其繼續探討的興趣和熱情,並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而且當學生忽略了某些觀點的情況下,教師應給以及時提醒。

5、及時做好活動總結。既要肯定活動的精彩與成功,又要指出活動的不足與缺憾。對每位同學在活動中的表現認真進行評價,並作爲平時考查的重要依據。不僅如此,還要切實做恰當選擇活動時間、合理佈置活動場所等等。

總之,國中思想政治活動教學的着眼點應放在考慮如何使學生得到自主發展上,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新課程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和合作性,而不是停留在活動的表層,千萬不能爲活動而活動。我們政治老師應積極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不斷學習,努力提高組織活動的藝術和技巧,充分把握學生的特點和政治課的相關原理,在教學實踐中勇於探索,不斷創新,使活動課向着更科學、完善、實用、易教、樂學的方向發展。

國中政治新教育心得體會篇2

作爲教師我們應該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學習新理念,新教學方法。以下是我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改革目的,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基本理念作爲出發點,教師充當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不是作爲一個居高臨下的管理者。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都活躍起來,使學生學會了從各個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從而喜歡上本學科。

二、重知識聯繫實際。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政治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我們身邊的事例來闡明觀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樂學、願學、想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爲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中政治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 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於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儘可能多地爲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政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政治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國中政治新教育心得體會篇3

根據學校教學教研處的安排,聽了江忠清老師和程俊峯老師的課,收穫頗多,下面就這兩位老師的課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江忠清老師《實現社會和諧》11月4日週五第二節

江老師的課主要有以下優點:

1.從結構上看,整個教學過程按照“解讀和諧——感受和諧——認識和諧——構建和諧”的順序展開,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知識拓展、能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能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髮展性目標的實現。整體結構比較和諧。

2、教學內容具體而翔實,“爲什麼要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如何建設和諧社會”教學內容一一落實,沒有出現泛化的現象,學科特有的價值充分挖掘了出來。

3、多媒體的運用擴大了課堂的容量,給上課增色不少,特別是《和諧》的短片給學生以視覺的衝擊,直接讓學生感受到人際和諧對人際關係的的改善和滋潤作用。並且產生對這樣一種和諧的社會的嚮往。xx大報告視頻又直接告訴了學生國家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當中改善民生應該達到的目標,既印證了課本,又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知識的拓展上,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可操作性。中學生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能爲和諧社會做些什麼?突出強調反觀學生自己的生活空間——校園生活,發現校園生活中不和諧的方面;有針對性的提出合理化的意見;設計相關的活動和活動標語。由近及遠,由理論到行動,爲本節課注入了濃厚的生活化的內容。我們的課題也將在這些方面進行研究。

5、具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教態自然,語言清晰,平易近人,很有強的親和力。

具體教學過程的細節處理上,有些方面有待商榷:

1、新課導入上: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鬥目標引出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或者小康建設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四位一體的建設,正好與本課標題相對應,既從宏觀上幫助學生把握了教材內容,又加深了學生對全面小康的認識,從而進入新課的教學。

2、解讀和諧時,由“那西方對和諧社會的認識”後緊接着出現《大同書》的內容。

儒家的最高社會理想是世界大同。儒家的重要經典《禮記》描述了天下爲公、誠信和睦、互幫互助、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無私奉獻的大同世界社會景象。孫中山先生之所以大力推崇,實際上是把它作爲一種崇高的社會理想和執着的人生追求,再可以結合讓學生朗讀陶淵明的飲酒詩,指出崇尚和諧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已經深深熔鑄到我們民族精神之中。始終引導着中華民族的志士仁人追求以人際和諧爲基本特徵的社會發展目標。自然引導出“建設和諧社會是人民的共同心願”

3、和諧社會和古人的“大同世界”“理想國”的區別,老師不講學生可能一直就會存在疑惑,教師要點到:他們脫離了當時的實際,不具備實現的物質和理論條件,是不可能實現的。

4、和諧社會的特徵是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內容,除了讓學生通過圖片加深讓學生有個感性的認識外,有必要做適當的講解和引導。例如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充滿活力的最好體現應該是“四個尊重”。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繫。

5、如何建設和諧社會是本節課的難點內容。和諧社會的核心是以人爲本,從國家的層面就是主要是推進以民生爲重的社會建設,就是要解決與人民羣衆生存與發展密切相關的問題。從個人的層面,和諧社會人人共享,所以建設和諧社會人人有責。課本中首次出現民生問題,這裏面要指出:民生問題在當前集中表現爲上學難、就業難、看病難、住房難、收入分配不公等問題,可以作如下拓展:①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表現;②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措施;③我國政府爲解決民生問題採取的措施有哪些?結合時政內容,例如新農村合作醫療、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徽保障房建設、穩定物價、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打擊食品添加劑、地溝油等等。通過這些時政熱點問題,架設起教學與生活的橋樑。政治學科知識點看上較少,教材提供的資源有限,篇幅也不長,而實際上拓展的廣度和深度比其他學科都要來的大。例如:“蝸居” “高房價” “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這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以拿出來讓學生自己來說說自己的看法;說說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讓學生感受和諧的重要性,樹立對和諧的渴望,加強對黨執政的信心。同時又落實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會考試題的取材極爲廣泛,這就要要求我們老師要密切關注現實生活,密切聯繫時政內容。哪怕我們平時點到,就是給學生指出了答題的方向,否則,學生陡然碰到陌生的材料做題目會有一定難度的。

我們的政治課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教師要善於用教材去教,能依據課程標準,因時因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注重聯繫社會變革和學生的生活實際。

二、程俊峯老師《實現社會和諧》11月7日週一第六節

1、導入過程中,從章題《全面建設 實現小康》、課題《共建和諧美好的社會》;20xx年北京奧運會“和”字圖片;讓學生寫出心中最中國的漢字,導出課題並指出“和爲貴,諧爲美”。這個導入有新意也有創意,但稍顯累贅,如果重新設計一下,直接播放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相關片段:舞臺上,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簡吟唱“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活字印刷方陣中一個巨大的“和”字三次出現在人們面前,加上視頻上的解說。三個“和”字,表現了中國漢字的演化過程,也表達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爲貴”。恢弘的氣勢,壯觀的場面既創設了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爲後面的學習設置了懸念,就很自然的進入課程的學習探究,這樣的導入就很容易出彩。

2、自主學習這個內容中,老師出示預習思考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閱讀教材自主學習,這個環節設計很好,但和後面的教學過程沒有融合起來,有問就有答,有學習就應該有檢驗,而程老師沒有把這個環節進行整體設計,或者有設計而沒有通過教學把這個過程表現出來,應該是一個遺憾。

3、和諧社會的特徵是本節課的重點,採取的六個特點與以往所學知識相結合也很好,但如果讓學生自己來講,最後出示,可能效果要好些。

4、在講民生的時候,能把“民生”提升到“幸福”的高度,這一點很不容易,體現了教師的很強的業務能力和政治敏感性。

5、如何建設和諧社會,《深入實施民生工程 促進和諧懷寧建設——致全縣城鄉居民的一封信》是一個很好的材料,如果能根據這一封信來整體設計,很容易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這封信當中提到了懷寧縣36項民生工程,課前就可以把這一封信作爲材料發給學生,上課時圍繞這一封信來展開,讓學生談對民生的認識,談對懷寧縣政府所進行的民生工程建設的認識,再深入引導學生思考“建設和諧社會僅僅是政府的責任嗎?”,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結論:和諧社會人人共享,所以和諧社會建設人人有責。最後根據這封信設計一份課後作業:爲了響應政府的號召,我們中學生可以爲建設和諧懷寧做些什麼?最後迴歸到行動上要熱愛家鄉,承擔社會責任,實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6、教案是教學的操作過程,要基本忠實於教案,否則就會讓人產生疑問,要麼對教學設計提出疑問,要麼對老師提出疑問。

個人總體感悟:

1、根據這一節課涉及的教學內容,我個人認爲一要非常注重概念的解釋(政治課的教學首先它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二最好以案例教學法爲主,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2、老師自己要以自己的知識參與教學內容的建構。高效的課堂必須要老師“胸中有本”,要首先搞清楚教材的編寫思路、編排意圖、上下結構、還有教材的弦外之音。對文本的深度解讀,不是說教師要將這些知識和理念全部都告知學生,而是要煉就先將課本越讀越厚,然後再越讀越薄的功力;做到深入淺出;做到將文本知識轉化成自身獨有的看法,來解釋衆多的政治觀點。在對文本沒有進行深刻解讀,在教師對所教的知識本身都沒很瞭解的情況下,就不會做到“深入淺出”。深入淺出要建立在豐厚的知識積累基礎之上的。教師自己對知識瞭解不深,並將生吞活剝的知識滾燙燙得馬上遞給學生,要不就是太深、要麼就會太膚淺。

3、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學生學習的主人、創造的主體、發展的生命、是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老師應該轉變角色,由主演變成導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想,自己去說,自己去探索,大膽引導,積極激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我們要珍惜上公開課的機會,積極上好公開課。其實磨課就是磨人,上大課、公開課確實能能鍛鍊人,通過反覆琢磨下的課堂必定是趣味橫生的課堂,是充滿深度的課堂,更是思維迸發的課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