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3W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自從跟隨閱讀地平線計劃,走進兒童母語教育後,漸漸感受到兒童母語教育,不僅需要家教,更重要的是需要師教,這一重擔就在於我們一線的老師,尤其是國小語文老師的工作是否到位。因此,身爲教師的我們,自己要先讀書,再自然而然的帶着我們學生們讀書,將人類源遠流長的精華運送給一代又一代的學生,這是一種責無旁貸的義務,更是一種無以言說的幸福和美麗的事情。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3篇)

寒假用心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新教育之夢》一書,給了我深刻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蘊藏的那份渴望。“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說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着就要懷有夢想,工作着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都把德育置於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發展的內容裏也是以“德”爲先。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從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確應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困惑不解的問題。比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南轅北轍;有些家長對子女的缺點或錯誤熟視無睹,甚至寵愛有加,那教師的教育還能起作用嗎?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文化和道德相脫節的現象”。看來,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個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網絡,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爲本”的共識,建築起堅不可摧的“人格長城”。那如何使學生自覺地創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爲教師,理所當然地要肩負起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師應該爲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環境,開展各種自然的德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開展的“學雷鋒獻愛心”活動,傳統節日的紀念活動和“書香校園”讀書活動等,的確使學生的心靈在環境中得到淨化,人格得到薰陶,從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點,逐漸完善自己。

在德育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和學生有一種平等的溝通,一種平等的探討,一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德性。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溫馨的環境。例如我班上的有個學生,生性懶散,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學習上更是“得過且過”。我也曾經爲他的不努力而大動肝火,傷透腦筋。升入三年級時,他的成績是班上最後第二名。不管是語文還是英語,只要是背和記的內容,他就學得很吃力。但是我發現,他對數學卻很感興趣,每次數學測試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數。隨後,我耐心地引導他明白“人一己百,奮起直追”的道理,並且不時地在班級裏表揚他在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同學們都十分羨慕他,而這個孩子也更是幹勁十足。最後期末考試,他的各門成績都及格了。他高興,老師高興,同學們也高興。從這一事例上,我更能真切地體會到“平等”在師生之間所處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溝通”,失去了“鼓勵、表揚”,特別對於一些常常犯錯的學生,往往會只看到自己的缺點,併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從而放棄了努力。

二、積極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傳統的智育中,教師是真理和知識的化身,是無所不能的聖人;教師的使命就是給學生空蕩蕩的大腦中裝知識。於是,“一日爲師,終身爲父”顯得順理成章;於是,“填鴨式”“滿堂灌”也變得自然而然……其實,這樣的智育是有害的,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在書中朱永新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育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發展。通過智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爲他們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礎。”作爲教學在第一線的教師,更應該積極去嘗試,去摸索,去總結,去反思,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比如說,隨着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取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很多學生家裏添置了電腦,上了網;有的學生的知識面絕不亞於教師,甚至有些高年級學生知道的東西比有的教師還要多。在這種形勢下,就要求教師在教育的同時,也要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做到以前常說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教學改革,同樣也需要我們教師具有創新精神,不能單靠以往的“經驗”來進行一如既往的教學。這也正如書中講到的,“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用精彩與快樂去吸引學生,讓課堂充滿生氣與活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真正去實現我們的“理想智育”。

三、甘願做“新教育”的有心人

當讀到“一個優秀的教育家,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人,應該是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是個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無心就不能成功”這段話時,我內心深感慚愧。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認爲整天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着成長路途上的挫折與失落。可是很多時候,自己只是激動一下,興奮一刻,難過一陣,後悔一回……也沒有付諸筆端,便不了了之。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雲散了”。現在想來,真爲曾經流逝的歲月而感慨,真爲逐漸模糊的記憶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師應該成爲新教育實踐中的“有心人”,要及時地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等。因爲,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脫繮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爲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爲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爲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爲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啓示,爲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啓迪。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有思想、愛憎分明的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也才能爲學生所尊重。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新教育之夢》說換位思考。作爲教師,應設身處地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教師愛學生,還表現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們教育中的民主精神還不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我們經常抱怨社會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會民主的基礎是學校的民主。沒有學校的民主,何談社會的民主。所以我們教師應善於傾聽學生的聲音,可以通過談話,適當的引導,適當的鼓勵,這樣才能更多的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也更有利於教師在穩固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我們是在用我們時代語言,用我們的生活閱歷,同過去的大師們進行心靈溝通,闡釋我們對教育的理解。我認爲作爲一個教師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樣,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人格上的感召力。教師還應努力理解學生的世界,要善於和他們溝通,要和他們成爲生活中的好朋友。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生活就要有責任感,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作爲一個理想教師,就應該非常關注社會,非常關注人類命運,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教師在課堂裏面和學生討論環境,人口等問題,才能喚起學生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我們要讓學生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着他們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暑假期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說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於《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簡單而尊重地道一聲“朱老師”,彷彿一下子距離近了許多,讀他的書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從教的國小,很多方面已經是循着朱老師的教育之夢在走了。但可能限於探索和嘗試的階段,我們還無法很深地體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傳統的教育觀念又時時地不斷的衝擊,外加現行教育評價系統的不配套,要實現新教育的夢想自然是有着諸多困難,於是咀嚼着朱老師的文字,回憶和想象着我們的教育現實,不禁有了許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誇誇其談。洋洋灑灑說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

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於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乾脆直接說,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着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

我不打算在這裏一一複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於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爲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爲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融於一體,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力於“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

無論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還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師都把它放進了教育的大環境中進行闡述,其綜合性和融合性可見一斑。

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課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跡,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勞動教育和理想的體育。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門學科就是這朵花上的一個花瓣。

我們應綜合地來看待這些學科,而非從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理想的學科應該客觀看待和謹慎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整合。這樣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勵將隨着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願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

《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近段時間,我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讀完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特別是當朱永新老師講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身爲一名教師,自己離理想教師還有很大的差距,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慢慢向理想教師靠攏。

新教育意味着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新教育的四大改變,改變教育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新教育的六大行動,雖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但是,由於這些行動是中國教育相對缺少的東西,所以顯得很迫切,很重要。六大行動簡單的可以用聽,說,讀,寫,網絡,課堂來闡述,我們都可以做到。

新教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關注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其實想想也是孩子在不斷的成長與變化的,我們怎麼可以用陳舊的思想來進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師與學生都在成長。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應該是不同的,今天的我會更加珍惜時間,珍惜讀書學習的機會。給一點時間給閱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閱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閱讀,開啓我們因機械學習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讀書,力爭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老師。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禮。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纔有奇蹟。教育永遠沒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建構自我,在永不停步的發展中壯大自我,我將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爲我所範,進一步學習"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斷進步。我們要向朱永新老師學習,做一名對未來有理想的教師,做一名對社會有個性的教師,做一名對事業有思考的教師,做一名會自我學習的教師。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6

最近我讀了這樣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過多“博大精深”的理論闡述和學術語彙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實踐本質,引起了一線教師的共鳴,成爲廣受歡迎的教育學著作。

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對於“理想的教師”提出了八點要求。這些要求爲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爲深刻。任何一個崗位都充滿着競爭,教師間的競爭往往又是多於合作的。目前,教師這個行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制度,評價方式都需要競爭。但是作者在書中說,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爲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社會如此,教師職業也是這樣。從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教師間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雙贏纔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這句話說得多好啊!當今社會除了競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呼喚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社會需要合作,教師也要學會合作。教師要成爲受歡迎的教師,作者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換位,二尊重,三互惠。這三點建議同樣也在告知人們怎樣學會合作。

《新教育之夢》告訴我,智育不能獨領風騷,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數字,或是一紙文-憑,一張入學通知書,它“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爲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它應“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並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閒消遣,它“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化生命,激揚生命”。

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在自己還很迷茫的時候我讀了這本可讀性很強的書。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讓我審視自己所做一切的意義,讓我尋找到一條自我突破自我發展的道路。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7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字裏行間感覺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細流,我順溪而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園。

在這教育的伊甸園裏我看到了五個光芒閃耀的花環懸掛在高高的蘋果樹上,它們的名字叫作德、智、體、美、勞。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一位叫布羅迪的英國退休教師,在佈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啓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爲,在英國曆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

正當布羅迪猜測着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傢俬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

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爲我保存着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爲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裏,沒有一天放棄過。

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教授獲得啓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我感到很榮幸,因爲我拜讀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園裏屬於自己的那棵蘋果樹。因爲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權利和責任分享朱教授愛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夢想,並用它提醒和改寫自己從今往後的實踐和追求。因爲我也有一顆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跳躍的心。如果你要問我的夢想是什麼?那就是我願我的青春永駐蘋果樹下!

今天,我終於在《新教育之夢》一書中找到了追尋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訴我們:“要挖掘你生活中、職業中的內在魅力。”

教師,作爲國小教師這一職業可能永遠達不到職業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個優秀的、理想的教師,一定會在自己的內心把它排在最前列!

是啊!細想一下,我們的心態一般都比同齡人要有活力很多,這是我們的職業,我們的孩子給予我們的美麗,是孩子們影響着我們,帶動着我們,年輕着我們,使我們的青春延續再延續......

拜讀了《新教育之夢》一書之後,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麼辦?不再問自己還要教多少年書?因爲我知道了“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

朱教授說“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後重複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

因此,我追求作一個實實在在的教師: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老師;一個自信、自強、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不斷挑戰自我的老師;一個善於合作,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師;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老師;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老師,我相信那必將是一個永遠年輕老師。

花兒不會因爲畏懼凋謝而後悔綻放,小溪不會因爲畏懼乾涸而放棄流淌,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陣子”,它們都知道抓住每個最精彩的“一陣子”去贏取一輩子的生存價值。

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懷着“新教育之夢”譜寫自己輝煌的“一輩子”!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8

《新教育之夢》一書,給了我深刻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蘊藏的那份渴望。“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說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着就要懷有夢想,工作着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 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都把德育置於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發展的內容裏也是以“德”爲先。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從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確應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困惑不解的問題。比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南轅北轍;有些家長對子女的缺點或錯誤熟視無睹,甚至寵愛有加,那教師的教育還能起作用嗎?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文化和道德相脫節的現象”。看來,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個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網絡,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爲本”的共識,建築起堅不可摧的 “人格長城”。那如何使學生自覺地創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爲教師,理所當然地要肩負起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師應該爲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環境,開展各種自然的德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開展的“學雷鋒獻愛心”活動,傳統節日的紀念活動和“書香校園”讀書節等,的確使學生的心靈在環境中得到淨化,人格得到薰陶,從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點,逐漸完善自己。

在德育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和學生有一種平等的溝通,一種平等的探討,一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德性。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溫馨的環境。例如我班上的小豪同學,生性懶散,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學習上更是“得過且過”。我也曾經爲他的不努力而大動肝火,傷透腦筋。升入四年級時,他的成績是班上最後第三名。不管是語文還是英語,只要是背和記的內容,他就學得很吃力。但是我發現,他對數學卻很感興趣,每次數學測試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數。於是,在一次學校組織的奧數競賽中,我鼓勵他參加比賽。後來居然得了獎,從他興奮的眼神裏,可以看出他難以抑制的喜悅心情和漸漸樹立起來的學習自信心。隨後,我耐心地引導他明白“人一己百,奮起直追”的道理,並且不時地在班級裏表揚他在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同學們都十分羨慕他,而小豪同學也更是幹勁十足。最後期末考試,他的各門成績都及格了。他高興,老師高興,同學們也高興。從這一事例上,我更能真切地體會到“平等”在師生之間所處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溝通”,失去了“鼓勵、表揚”,特別對於一些常常犯錯的學生,往往會只看到自己的缺點,併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從而放棄了努力。

二、 積極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傳統的智育中,教師是真理和知識的化身,是無所不能的聖人;教師的使命就是給學生空蕩蕩的大腦中裝知識。於是,“一日爲師,終身爲父”顯得順理成章;於是,“填鴨式”“滿堂灌”也變得自然而然……其實,這樣的智育是有害的,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在書中朱永新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育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發展。作爲教學在第一線的教師,更應該積極去嘗試,去摸索,去總結,去反思,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用精彩與快樂去吸引學生,讓課堂充滿生氣與活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真正去實現我們的“理想智育”。

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9

這個假期,我按照學校的讀書要求,認真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作者以輕鬆、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個方面,對理想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了極爲深刻的闡述;以科學的態度對教師、校長、學校、學生、父母五種教育角色作了細緻的分析和描繪。以誠懇的口吻對各種教育角色加以定位,並提出相應的要求。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領悟到了作爲一名普通教師,我存在哪些不足,應該怎樣改進與提高,下面僅從幾點加以交流:

一、 德育方面

讀完此書,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認識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標過大,沒有持之以恆,導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後的德育工作中我爭取做到以下幾點:

1、 將德育目標細化、生活化。

根據本班學生年齡特點及日常出現問題,制定班規、班訓。比如說:在上課時,要認真聽講、不氣老師、樂於幫助同學,回到家裏幫父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學會謙讓等等,讓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將德育落實到實處。

隨着年齡的整張循序漸進地設置德育目標,形成層次遞進,不斷完善德育目標的體系。

2、 讓學生與書本爲樂。

繼續完善班級圖書角,建立“書香班級”,讓學生堅持讀書,寫讀書筆記,有自己的座右銘,讓學生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從書中的心靈的慰藉,從書中到生活的,從中淨化自己的心靈,通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學培養。

二、 智育方面

1、 繼續注重培養孩子能力。

《教育參考》20xx年第4期的評論員寫下了這樣一席話:“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活動關注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並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這當是對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註釋。很慶幸自己從教十年以來,一直不喜歡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喜歡這種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成績,我不喜歡給孩子施加壓力,而是不斷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鍛鍊孩子的能力,雖然,這樣可能暫時成績,但絕會爲孩子今後的德育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基礎。

2、

在課堂教學中,我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與學生共同探討,平等對話,儘量做到因材施教,運用“教育”,讓每個孩子都到學習的成功感。“讓每個孩子都擡起頭來!”“用成功激勵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功”。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長,讓他們有自己的個性。

正如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沒有情趣,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想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成功的教師,不但應該滿懷激情,要有創造力,有責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對教育事業的愛,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來的教育教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纔會愛你,也纔會讓你去和他們交往中忘記了外面的世界,忘記了生活的煩惱。

最後,讓我用文中的話結束此次交流:

我從古老的童謠中走來,韻味悠長的童謠裏浸潤着愛的音符;

我從青春的腳步中走來,且行且吟的腳印裏灑滿了愛的陽光;

我從生命的花圃中走來,奼紫嫣紅的花朵上掛滿了愛的露珠……

此生,我將註定爲愛忙碌,猶如屋檐下面築巢的春燕。

讓我們爲愛忙碌,用愛造句!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在線”,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著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恆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願意做一把開啓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脫繮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爲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爲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爲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爲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啓示,爲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啓迪。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着《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在線”,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着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恆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願意做一把開啓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在線”,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著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恆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願意做一把開啓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脫繮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字裏行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以及對教育事業的追求與摯愛。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爲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爲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爲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爲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啓示,爲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啓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說,這既是作者的真誠規勸,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從本書裏,我還讀出了作者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嘆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你可以入睡前細細回味一天辛勤工作中的甘甜;你可以在學生一天天的成長中體味事業的平凡而偉大從中領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意蘊;你可以在學生細微的愛心舉動中也可以在來自遠方的問候中品味教育的真諦——學會愛……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我們常說愛是教師的天性。不錯做好教師愛必須貫穿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顯性的愛更需隱性的愛;有爲學生取得成功而喜悅的慈母之愛;更有"恨鐵不成鋼"苦口婆心教導"差生"的嚴父之愛。

因爲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愛能喚醒一個沉睡的心靈;愛能激發破土幼苗的生命力。教師的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年一屆的行爲而應該具有永久的生命。教育不止愛心不息!

幸運的是我就曾飽經了這份愛國小一二年級時的班主任是我印象最深的她住在鎮上而我們的學校卻在鄉下每天都要步行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不過在我的記憶中她從沒遲到過。記得那時經常下雨鄉間的小路泥濘不堪很容易滑倒但這對於我們來說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要算是過一座獨木橋那橋由兩根很細的木頭拼成僅此而已。每縫下雨天我們幾個膽小的就小心翼翼地爬着過去她知道後就每天在上學時守在橋邊把我們一個個背過去;她知道我們到鎮上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就幫我們購買了很多學習用品誰需要就可以到她那裏去買;爲了讓我們勤儉節約她不怕麻煩開辦了小銀行……

今天每當我想到這些不免有些激動。曾幾何時我還自豪地講給我的學生聽。我想她的這份愛不正是來自他強烈的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感嗎!

如今我也是一名三尺講臺前的教師我可能還不能被稱爲師表但每當聽到學生們深情地叫出"老師好!"時我總會意識到"我是教師!我是師表!"因此我有責任盡一個教師的職責。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脫繮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爲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爲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爲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爲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啓示,爲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啓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說,這既是作者的真誠規勸,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從本書裏,我還讀出了作者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嘆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偶然的機會,我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拜讀後輕輕闔上。然而我的心卻不能隨書頁的合攏而平靜,思想如脫繮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它像一盞明燈,爲我的教育導航。

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爲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爲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爲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啓示,爲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

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一篇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啓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說,這既是作者的真誠規勸,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從本書裏,我還讀出了作者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嘆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

另外,文中作者的一些簡潔而準確的說法,讓我感到很新鮮。如:傳統智育的在造就少數“成功者”的同時,也造就了大批的失敗者,讓大多數學生還在人生的求知階段便成了心靈自卑、個性萎縮的“精神侏儒”。就一個“精神侏儒”是何等的新鮮、形象。

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也就沒有了意義!”讀着這些貼心的話語,雖然覺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雖然知道夢和理想,理想和現實之間還有距離,但只要我們帶走的不僅是知識的蠟燭,還有理想的聖火,我們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夠在深藍色的知識海洋中,破浪前行,駛向希望的彼岸!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對於新教育,從聽說新教育,到走進新教育,進而實踐新教育,我自己感到到目前爲止,我個人對新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相對比較深刻的理解。特別是學校爲我們購買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書,讓我們在思想上進一步提高了對“新教育”改革的認識,也可以說成一種全新理念的一次昇華。但是,作爲常年從事國小數學工作的我來說,雖然自認爲邏輯思維和抽象能力還算不錯,但是語言表達能力嚴重欠缺,說道通俗一點就是:我心理明白,說不出來什麼大道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今天,來參加這次交流會,只好簡單談一點很淺顯的個人體會。

“新教育”改革運動,其核心是培養學生個性、尊重學生人格、訓練學生民主能力。 “新課程”、“新基礎教育”、“新教育實驗”已經成爲中國教育改革過程中衆人皆知的三個關鍵詞,這三大教育實呈現爲“三足鼎立”之勢,共同爲當代中國教育支撐起了一片新的天空。

因爲從事教育一線工作,所以對我感觸最深的是新教育六個行動之“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這也是我們學校搞新教育的一個亮點。

老師和學生們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教師的日常教育和學習生活,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寫教育隨筆不僅是練筆,也不僅僅是“心靈的對話”,教育隨筆還有育德、啓智的功能。教師和學生在寫隨筆(日記)的過程中,體驗生活,學會欣賞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進師生超越自我。教師可以把隨筆寫在批閱裏,可以爲每個孩子寫信,寫賀卡,寫觀察日記,鼓勵教師和學生堅持記錄生活的軌跡和人生反思的成果。也是一種師生之間交流的很不錯的有效方式。

我們從剛開始的拼湊的方式寫隨筆,進而到有感而發不由自出的寫隨筆抒發感情、探討問題、交流經驗,到慢慢地形成一種習慣,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寫作水平小有提高了,居然還有可以教語文課的天賦了,甚至有些想該行的念頭了。老師的這些好習慣也影響到了孩子們,不僅僅對孩子的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機會,也促進了師生之間關係的融洽。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今天,我校舉辦了新教育推進活動。胡校長對我校的新教育做了介紹。王改梅老師和杜慧琳老師分別做了精彩的晨誦和繪本公開課。課後,我校老師積極研討,探究教法。教研室的領導對晨誦和繪本也給出明確的指示,並解答了我們在教學中的一些困惑。爲我們明天的工作指明瞭方向。通過本次活動,老師們受益匪淺,相信在領導的指引下,榜樣的帶動下,老師的努力下,我校的新教育之路定會開滿鮮花,芳香四溢。

我惜書,書亦懂我。我愛書,書亦香我,無需其他,彼此之間的會心一笑,便已是一個靜謐而富足的世界。讓讀書成爲我們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學生還有我們老師。“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成爲一種習慣,在讀書中幸福生活”新教育下,我們似乎沒有理由不去讀書。提到新教育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偉大的教育大師-——朱永新。

最初知道朱永新這個名字,是在一次例會上王校長提及時的眉飛色舞,從此,我記住了朱永新這個名字。隨着新教育的深入開展,學校將《新教育》作爲我校教師的必讀書目之一。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一朱永新教授對夢想的癡狂、執着、追求,使我非常欽佩他。朱永新教授說“真正的教育家也應該具備詩人的品格”我說,他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敢做夢、又敢付諸於實踐的追夢人。夢想是一種動力,是一顆閃亮的星星。有夢纔會那一點不安分的衝動,有那份無悔的堅守。

朱永新教授的堅守讓新教育遍地開花,芬芳四溢,爲了一個共同的理想:“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廣大的一線教師已經在平凡的崗位上奮力拼搏,將相同的理想與信念傳播開來,堅定地邁向了同一個方向,越走越遠,不斷接近新教育的明天。

新教育,意味着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新教育》讓懷揣夢想,不服輸的我們又多了一份自信和力量,心中不斷地涌動着一股要戰勝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或許這就是新教育的魅力吧。教育永遠沒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建構自我,在永不停步的發展中壯大自我,教育永遠是一個美麗的夢,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擁有的夢,我將與新教育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尋教育之夢,讓教師與學生真正能夠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0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書寫在《新教育》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爲熱愛和未來的詩,教育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夢想。一番翻閱以後,他超凡脫俗的熱情和誠懇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書中,他是這樣向我們暢談着遠大的教育理想,他爲我們展開了一幅宏偉的教育藍圖

莎士比亞的詩寫到:“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培根說:“讀書可以怡情養性,可以摭拾文采,可以增長才幹。”在“構築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爲一名教師,我們尤其要率先垂範,讓讀書成爲習慣。開卷有益,學貴心悟。他的著作《新教育》一直放在我的案頭,時常拿來捧讀,總想說點什麼……

一、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

作爲教師來說,走上教育崗位以後,必須爲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爲之奮鬥的目標。我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中青年教師居多,唯有胸懷理想,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才能振興,教師不能滿足於“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手捧教材,滿堂灌輸,唯我獨尊,否則,我們的事業就會停滯不前,新課改就會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只有自信,才能使一個人的潛能、才華發揮到極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峯體驗’。培養人就是培養他的自信,摧毀人就是摧毀他的自信。自信是開啓成功之門的金鑰匙,自信的教師會用自信去感染他的學生,自信使師生自強,使他們的才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終生受益。我們中青年教師不能滿足於現有的成績,應摒棄“高級評到手,事業到盡頭”之類的短視念頭,要不斷地挑戰自我,敢於超越自我。魏書生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實現對自我的超越。把工作、學習、壓力、打擊、磨難都當作超越自我的階梯,踩着它,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素質。超越不是顛覆,不是折騰,不能浮躁,不能沒有根基。”要引導優秀的教師、學生們邁上一個力所能及的臺階,再邁上另一個力所能及的臺階。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擊成功。

三、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競爭基礎上的合作,合作基礎上的競爭,是現代社會的顯著特徵。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爲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合作帶來雙贏,校本教研需要建構以校爲主的學習型組織、研究型集體,少數教師個人素質雖然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與別的教師斤斤計較,這樣的教師不會有多大出息。1-1=0,只會嚴重影響工作,傷害彼此,有害無益。人格魅力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俗言道,同船過渡都是前世所修,與同事處好關係,尊敬領導有助於我們相互協作,共同提高,實現1+1>2的成效。

四、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

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正如夏沔尊先生所言,“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們中國小教師不僅要有一顆愛心,而且要有一顆童心,要學會微笑,對學生充滿人文關懷,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少數教師甚至是優秀教師、骨幹教師缺乏愛心,儼然一位“教育警察”,不是肯定成績、激勵學生,而是發現缺點,有意無意地數落學生、挖苦學生,以極端的言語,數十遍乃至數百遍的罰抄對待學生,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傷害、毀滅性的打擊乃至惡劣的悲劇。作爲教育超市的服務員,我們應該修煉好自己的基本人格,從而真正走進學生心靈,關注生命成長。教師愛學生,還表現在教育的民主性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教師的“霸主”地位依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我們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做引領者、激勵者、參與夥伴,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感知體驗、交流協作、張揚個性、實踐提高、探索發展。

五、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感悟,反思前行,教育科研不可畏,積累、沉澱、思考、總結、內化、昇華就是從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我們要從點滴做起,堅持寫教育札記,攝下自己的得意瞬間,記下自己的某一失誤,錄下自己的困惑,這些就是校本教研很好的素材,是我們提煉案例從事行動研究的源頭活水。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我們的隊伍中不少教師不斷地探索創新,追求卓越,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初嚐了教科研的甜頭。

六、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活動是潤澤人的一生中最積極、最有意義的活動。只有學習精彩,生命纔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纔會成功。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是我們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學習是一種“解讀”,能推動我們觀念的變革:人本主義、多元智能、任務驅動型學習、建構性學習、發展性評價等先進理念,我們唯有學習才能融會貫通;學習是一種“喚醒”,能激起我們自主學習的願望;學習是一種“整合”,促進我們綜合能力的發展;學習是一種“激發”,能挖掘我們創造的靈感;學習是一種“溝通”,能帶動我們彼此的合作。你不讀《論語》,不讀陶行知,不讀杜威,不讀蘇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難成爲教育家。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心境,讀書是一種收穫,讀好書就是與大師對話,品嚐精神的大餐,感受心靈的啓迪。

《新教育之夢》激情澎湃,蕩氣迴腸,氣勢恢宏,凝聚着朱永新先生一腔教育熱血、一份教育詩意、一種教育理想,激勵着我們務實創新,追求卓越,做理想的教師!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1

假期裏,細讀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本書是作者關於教育的宏觀思考及對於理想之教育的藍圖描繪。書中,作者對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闡述;同時對理想的學校、教師、校長、學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

讀過之後,讓從事教育工作的我不禁掩卷深思。書中寫到這樣一件事:1996年,“第三屆國際數學和科學調查”對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50萬名學生進行了測驗,結果顯示,新加坡學生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均名列第一,並且遙遙領先。然而新加坡政府並沒有沾沾自喜,他們清醒地認識到高分是一柄雙刃劍。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專門發表講話說,我們需要重新檢驗我們評估學生的方式,僅僅用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學業並作爲國家教育質量的標準是片面的。而我國現在的智育弊端也是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唯知識論”、“唯分數論”的畸形智育依然氾濫,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還以學校的考試成績作爲評估的主要標準,甚至大搞分數排名。考試成績成爲學校的生命線,教師的生命線,分數成爲學生唯一的榮耀或恥辱,有人竟將此上升爲“理論”:“考試纔是硬道理”。由此,學生成了一部部學習的機器和考試的機器,他們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反思自己的教學中,常常也會成爲“唯分數論”的代言人,變得急功近利,時常會以分數來論英雄,而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身心的健全。我深知這樣的智育對於一個孩子的反展是殘酷的,然而往往又有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或許,在社會這種大背景下,我們教育者應學會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著名學者徐惟誠先生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的序言中寫到:“(教育者)首先要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裏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身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所學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所以,在現狀下,讓我們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解放孩子們的頭腦、解放孩子們的雙手、解放孩子們的眼睛、解放孩子們的嘴、解放孩子們的空間、解放孩子們的時間。讓我們共同追尋理想的教育,讓我們的學生擁有一顆富有智慧的頭腦,成爲一個在精神上永遠幸福的人。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2

利用業餘生活時間,我有幸拜讀了《新教育之夢》一書,感慨頗深。朱永新是我國著名教育學者、蘇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蘇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長。《新教育之夢》,書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畫面,看了使人振奮。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觀察和認識教育的新視野、新視角。

全書共分十章,分別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和理想的父母。在文後收錄了《新教育實驗的理論與實踐》,這是朱教授主持的一個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開題會是在張家港高級中學舉行的。新教育實驗課題有六大行動。即: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應用雙語,建設數碼社區和創建特色校園。現在這個已經在全國各地實驗推廣。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英國有一個退休老師,在佈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以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啓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爲,在英國曆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着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傢俬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

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爲我保存着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爲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裏,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獲得啓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朱教授在書中說,讀書需要良好的環境,也需要條件的便利,因爲便利會使讀書變得輕鬆愉快。朱教授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考察中就充分感受到了這種便利所帶來的愉悅。比如在美國,你只要持當地人寫給你的信,就可以到圖書館借書。還書也無需辦理什麼手續,尤其是社區圖書館,門口都有一個還書的箱子,順手將書往裏一扔即可。所以,他很希望學校圖書館和閱覽室裏一個開放的空間,供學生隨時閱讀。這樣,既省卻了煩瑣的借閱手續,又沒有了開放時間的限制。有人擔心如此狀態有可能造成圖書的丟失。但朱教授卻說:“我們應該相信孩子。即使有的孩子真的把書拿回自己的家裏,說明他非常喜歡這本書。孔乙己還說竊書不算偷呢,孩子愛書就更不是什麼壞事情了。”

《新教育之夢》中說:“讀書,是孩子們淨化靈魂、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因此,實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書香社會,建立起書香校園。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讓學生與書本爲友,與大師對話,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中淨化自己的靈魂,昇華自己的人格。上學期,我們曾經嘗試鼓勵學生大量地進行課外閱讀,並通過“閱讀摘錄”這項作業督促檢查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如果一個孩子愛讀書,那麼他會從書籍中尋找到生活的榜樣,從書籍中得以淨化自己的心靈,書中的道理往往就成爲他人生的座標。”讀書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增長他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陶冶情操,淨化靈魂,昇華人格,而這不就是我們做教師的最重要的任務嗎?鼓勵孩子們讀書,也許會使學生的負擔加重一些,但是當孩子們從書中找到了榜樣、當孩子們從書中學會了做人,當孩子們的心靈受到了陶冶,那麼這種所謂的負擔能使他們受益終身,這樣的好事爲什麼不堅持呢?

我想,今後我們不僅要堅持鼓勵孩子多讀書讀好書,還要在這方些面加強指導,比如讀什麼書、怎樣讀、要創造性地組織孩子們進行讀書比賽,指導他們寫讀書心得等等。總之,要採取一定的措施,鼓勵學生去多讀書,讀好書。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給我帶來靈感和啓迪,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願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3

寒假期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說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於《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簡單而尊重地道一聲“朱老師”,彷彿一下子距離近了許多,讀他的書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從教的國小,很多方面已經是循着朱老師的教育之夢在走了。但可能限於探索和嘗試的階段,我們還無法很深地體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傳統的教育觀念又時時地不斷的衝擊,外加現行教育評價系統的不配套,要實現新教育的夢想自然是有着諸多困難,於是咀嚼着朱老師的文字,回憶和想象着我們的教育現實,不禁有了許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誇誇其談。洋洋灑灑說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於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乾脆直接說,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着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裏一一複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於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爲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爲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融於一體,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力於“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

無論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還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師都把它放進了教育的大環境中進行闡述,其綜合性和融合性可見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課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跡,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勞動教育和理想的體育。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門學科就是這朵花上的一個花瓣。我們應綜合地來看待這些學科,而非從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理想的學科應該客觀看待和謹慎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整合。這樣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勵將隨着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願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