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中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4W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 隊伍,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施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及推進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保證。爲了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接下來就跟着本站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關於關於國中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吧。

關於國中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關於國中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篇1

做爲一名青年教師,我有幸參加了新課程的教學。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踐,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就近兩年多教學情況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 改革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

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中取得成功,不僅取決於他們擁有知識、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還取決於他們的興趣、動機、態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基於這一認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標準粗線條地確定爲五個方面: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學生投入數學學習的程度;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

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師生關係是否和諧。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環境是否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

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這一項指標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啓發,敢於發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現情況,評價學生智力潛能是否得到較好的發揮。

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學生尊重別人、取長補短,合作學習習慣養成的情況和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特別是學生獨立構建新知識的能力。

通過兩年多的研究,我逐漸受了新的教學思想,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對改革很有興趣,因此保證了實驗工作的順利進展。

二、大膽慎重地改革教材

華東師大版國中數學教材應該說是一套很不錯的教材,但我總感覺它的知識體系不夠系統,有些零散,爲此,我在反覆研究華東師大版數學教材的基礎上,同時借鑑原來的教材,並對它們進行有理有序的整合。使它既能體現新課程的標準,又使知識變得系統,從而體現數學的邏輯美以及嚴密性。如:在九年級第二十一章分式中的“分式的的乘除法”接着是“分式的加減”、“分式的混合運算”、“可化爲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再接着纔是“負指數和科學記數法”,我覺得應該把“負指數和科學記數法”這一節直接放在“分式的的乘除法”,這樣學生學習負指數就覺得比較自然並且容易接受。因此我就這樣對教材處理一下,效果果真不錯。

三、探索新的課堂組織形式

大課堂教學有利於教師爲中心的講解,但不利於以學生爲中心的自主學習。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爲此,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如:在教學課題學習“製成一個儘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時,教師提出問題後,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怎樣才能製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怎樣才能使製成的無蓋長方體的容積儘可能大? 先讓學生獨立地想一想,然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① 先小組討論交流上述兩個問題,形成小組意見; ② 小組合作親手做一做;③ 在全班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製作儘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的方法,又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實際上,在上這一節課時,學生的思維是非常活躍,想法獨特大膽,很有新意。除了我們原先設定的方法外,有一小組在列表統計了各組的數據之後,學生觀察發現長方體的容積會隨高h(即剪去的小正方形的邊長)的減小而變大時,繼續減小高,體積反而變小。有一個學生想到中央電視臺的一個節目《幸運52》中的猜價格:高了或低了。他們將數據兩邊夾,與已找到的較大的體積比,最後找出精確到0.1的、能使無蓋的長方體的體積最大的h。在這節課中,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

四、逐步推行探索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關於教學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問題是觀念的轉變問題。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和應付考試,就算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統統丟掉了。我通過探索,認識到教學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景中,緊緊被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一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造"着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着獲取知識的愉悅。同時,在和諧誠懇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我們逐步推開了探索式、討論式的學習方法。具體從三個方面實施。

1.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這裏說的智力活動,就是爲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鑽研和創新,經過羣體的交流,完成對信息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的課堂上,教師給每個4人小組發了一套特別的畫圓工具--一個圖釘、一條短線繩、一個鉛筆頭,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畫圓。由於用這套工具畫圓,看似簡單,但真正畫起來,一個人難以完成。就是合作,在運用圖釘、線繩和鉛筆頭的綜合操作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難以畫出一個理想的圓。正是因爲在反覆克服困難中才好不容易地畫出一個圓,它便增加了吸引力,從而深刻體驗了畫圓時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學生在討論半徑、直徑的特點,以及圓心、半徑的作用時,學生們有感而發,有話可言,表現出異常的積極。再轉入學習用圓規畫圓時,才感到發自內心地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停手地找規律,急切想掌握它。這樣的課不管對學生來講,還是對老師來講,都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2.真正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的思想。這句話作爲一個口號來提是比較容易的,但真正落實在課堂上,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爲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我們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實驗、摸索、總結,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實驗班初步形成的教學思路是"問題情景--操作、探討、交流--總結、應用、拓寬"。經反覆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過去上覆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後,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複習告終了。複習課的改革多年來一直是一個難點。但在我們的實驗班上大改過去的上法,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就拿四邊形這一節複習課來說吧。學生用表格、迷宮圖、等多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整理思路,不管那種形式,都把這一單元的知識聯繫、解題規律揭示得清清楚楚。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能舉例說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贏得了同學們的一致讚揚,使這節複習課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的出色表現。

3.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樂意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我提倡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鬆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學生,允許學生用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衆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給學生一個探究的天空,讓他們用"探究"這一支點去"撬起"整個知識王國吧!

關於國中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篇2

近幾年的我校課改,我們在摸索中前進,一路走來,更多的是啓迪與收穫。作爲一名數學老師,在此,我結合自身教學實際,談談我對課改的幾點體會與反思。

課程改革後教材變了,教法也變了.究竟變了什麼,我覺得很大一部分表現在課堂上.縱觀課堂,學生的知識面廣了,學得活了,學習興趣濃了,課堂開放了,老師與學生的親和力增加了.這令我們老師和學生都歡喜了一段時間,可考試成績出來後,老師呆了,學生傻了,爲什麼呢?我們困惑.

其實不僅是學生,老師本身對課改後的教學認識也不夠.普遍認爲教學設計了與現實生活有關的數學情景,課堂熱熱鬧鬧,充滿了歡聲笑語的課堂就是一堂好課.的確我們的情感目標可能達到了,但知識目標卻經常達不到.

通過進一步通過對教材的研究,我們知道課改後的新教材是屬於“螺旋式上升”的知識構架,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新能力。所以“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非常適合學生。它給我們帶來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氣象。使學生對新知識不用一下接受,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理解融會貫通的過程。下面是我對新教材一點體會:

(一)新教材的知識編排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初教新教材時,覺得整個知識體系大變樣,心中有些迷茫,不知教材的編排意圖是什麼。但經過親身任教幾年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新教材這樣編排的目的是使知識之間聯繫更加緊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些,這也正好符合人的認知規律。例如,函數問題是國中數學的一大難點,學生一直難以理解和掌握,而新教材則是分階段,分層次進行編排。先是七年級入門以最爲基礎的一次函數入手,再是八年級設置了反比例函數,最後到九年級學習一次函數,教材將原本集中的難點分散到各學段,由淺入深,各個擊破,從而順利地克服了學生學習函數的困難。

(二)新教材在導課、例題、習題等方面大量引入了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給教師與學生留下了廣闊的自主空間和再創造空間。

起初總是覺得以實際問題爲情境導課過於麻煩,先要引導學生來分析問題,繼而建立數學模型,最後再解決問題,實在是浪費時間,但不知這樣對學生受益匪淺。在長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過程,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漸長,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培養,爲以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教材強調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出發,使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不再感到數學是枯燥乏味的讓學生明白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學爲所用,學以致用,從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新教材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學習方式,這也恰恰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爲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例如,教材在設計《勾股定理》這一節時,首先是以畢達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爲背景材料,然後引導學生來觀察地板磚中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再從特殊到一般,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分析歸納得出了勾股定理,乃至後面勾股定理的證明,無不體現出新的學習方式。正是因爲學生親身經歷了結論的形成與證明過程,所以對勾股定理的理解勸也就更加深刻了。

除了對教材的認識以外,在課改歷程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

(一)如何正確處理“教材”與“課標”

《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學數學課程標準》(簡稱“課標”)是中國小教材編寫與國中畢業考試命題的依據,明確指出了“課標”的地位與作用。而教材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資源而不是唯一資源,教材的教學內容、具體實例也是按課標的要求進行編寫的。我們絕大部分教師把教材當成課堂教學的唯一資源,在教學時只是按照教材的教學順序將知識點面面俱到,而不敢私自將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合理地刪除或添加,往往他們對教材的處理力度很小或者幾乎沒有。當遇到某節課的內容對於學生偏多偏難或內容偏少偏易時,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從而導致學生有時吃得太飽,而有時又吃不飽的情況。

所以教師一定要熟悉“課標”,明確“課標”中的具體要求,要將“課標”中的具體要求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反覆對照,形成“課標”要求與知識點一一對應。對“課標”中有的而教材中沒有的要作適當的補充,對教材中難度較大的要敢於放低難度,對教材中理論性太強而課標中又沒作要求的要敢於刪掉,對教材中順序處理不妥的要敢於適當調整順序,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適當調整章節的教學內容。總之:要依據“課標”來選擇符合學生學情的教學內容,但同時也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如何正確處理好課堂教學中形式與實質的問題。

課改推行以來,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提高了,這與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和評價方法等的變革是密不可分的,但在這些可喜的變化背後,也存在着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有的教師刻意追求課堂形式“活潑”,擺“花架子”,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實質。我們說數學課的實質是進行數學學習活動,數學課應該強調數學的特點,學生應該學習數學知識、方法,領悟數學思想,學會數學思考。數學學習活動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任何課堂教學形式都應該是爲數學學習活動的展開而服務。

(三)如何真正更新教育理念,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一種教育觀念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那麼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來感悟、領會。正如目前的課改,傳統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如果我們不潛心學習新理念,認真研究新課標,就很難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課堂一講到底,按部就班,沒有一點新意,打着課改的旗幟,實質上卻是“換湯不換藥”,而教育的病根能否根治,關鍵還是取決於我們這些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待傳統教學,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能夠認真研究新課標、新教材,大膽探索,銳意進取,與時俱進,我們的教育事業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關於國中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篇3

經過幾天的國中數學培訓,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近幾年來,伴隨着新 的課程改革的實施,教材內容也不斷變化,爲了適應這一變化改革的趨勢,我在 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困惑和疑問。而 恰在這樣的時候,培訓班開課了,我十分榮幸的成爲了其中的一名成員。

在培 訓期間,我克服了家庭、生活上和工作中的各種困難,每天準時到校,在課堂上 我們認真聆聽了一些數學專家、 教授和名師的講座和講課,讓我更加深入理解和 掌握新課程的理念,提高了對新課程的認識. 下面是我這幾天培訓的一些粗淺的 體會:

一.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國中數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

通過培訓學習,我清楚地認識到國中數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

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國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且也要從 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爲國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

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 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哪些是會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 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 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 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 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國中數學新課程的組成模塊及知識點, 明白了各知識點之間又 有的聯繫與區別。對於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 的具體情況而定。

國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爲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 而制定的。爲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爲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爲社會的 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二.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國中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 其常用法。

整體把握國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國中數學的主要脈 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衆山小的姿態來面對國中數學新課 程,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 握好數學的主線, 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較好的整體把握國中數學 新課程、 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對於一個國中數學教師是非常有必要 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通過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中數學課堂 教學。

通過專家的經典點評剖析,明白了怎樣才能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 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 的數學素養; 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 認識到新的會考越來越傾向於“重視基礎,能力立意”。

“重視基礎”,意思就是 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從近幾年的會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 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說試題不是基礎知 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通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 生感。“重視基礎,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 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 通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通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 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爲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總之, 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開闊,而且使自己對初 中數學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這無疑將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 極而深遠的影響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會進行不斷的反思與改進,讓自己 的教學教育工作日趨成熟。

同時,也希望以後經常有機會參這樣加培訓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