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9K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

抗疫前線,醫護人員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爲了醫療隊的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保障醫護人員的吃、住、行等後勤工作也尤爲重要。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精選15篇)

醫療隊駐地酒店離醫院不遠,但無論什麼時間,都有公交車、出租車司機接送隊員們上下班。不論隊員們什麼時候上下班,都不會餓着肚子。早上早起,早餐都已備好;深夜下班回到酒店,也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爲了儘量照顧隊員的飲食習慣,每天的菜品都會迎合着隊員們的口味來準備。

在駐地,還有被隊員們親切地稱爲“貼心自助小超市”的地方,裏面準備了各種水果、泡麪、零食和飲料。擔心有隊員吃盒飯上火,還備有涼茶和蜂蜜。深受女隊員喜愛的,還有酒店精心準備的銀耳羹。有的隊員胃疼,酒店的廚師大哥便熬粥、煮麪,麪條裏還會加兩個荷包蛋。他說:“只要隊員們想吃,我就煮。”在這裏,毛巾、洗漱用品、常用藥物甚至秋衣秋褲等生活用品也一應俱全。

此外,細心的保障組還會挨個記下隊員的身份證號,早早地計劃着爲過生日的隊員準備蛋糕。只要隊員們有需要,保障組都會想盡辦法滿足。隊員們能夠心無旁騖的投入到戰“疫”工作中,離不開他們對抗疫情的決心,更離不開無微不至的後勤保障。

醫療隊員們身在異鄉,卻無時無刻不感受着家一般的溫暖。武漢,是一座溫暖有情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封一座城,是他們的姿態;護一國人,也是他們的願望。在疫情面前,愛從來都不會只是一份的孤單,武漢人民與全國各地前來援助的人們一同攜手抗疫。盼望醫療隊員們能夠早日還家,更是武漢和全國人民共同的心願。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2

“其實想跟病人交流,想給她們一個加油的微笑,可是我的臉被一層一層的護具壓得已經沒有表情,說話時,面部的表情肌都不是那麼的配合,只有心裏默默地爲她們加油打氣。”重慶市援鄂醫療隊隊員、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李文均在2月1日的日記裏寫到。

當日是她隨重慶市級醫療隊到湖北省孝感市支援的第6天。1月26日,144名來自重慶11家醫院呼吸內科、傳染病科、重症醫學科的醫護人員受命集結,在大年八年級的夜晚奔赴千里之外的湖北孝感,支援當地醫療機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一週過去了,這些在抗疫一線戰鬥的隊員堅守其中,僅在休息時間寫下百字日記,記錄工作,抒解情緒。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呼吸內科護士周柳吟在日記裏,寫下自己對患者的“心裏話”:“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我們汗流浹背,戴上防護口罩,非常的憋悶。一名患者得知我們來支援的,連聲道謝還讓我們離他遠點,怕傳染給我們。我哽咽了,淚水悄然留下。我們是白衣戰士,疫情就是命令,這個時候我們怎麼會離你們遠點呢,我們既然來了,就不怕靠近你,我心裏默默想着。”

“沒想到自己會成爲一名逆行者。”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黃倩的日記裏則記錄着自己意外和坦然:“出征儀式,瞬間點燃了我的鬥志,會開始想象到湖北後的一切狀況,也會憧憬着脫下口罩的自由呼吸。”黃倩登機前,平日少言的愛人在微信朋友圈爲她發了一條信息:請一定安全回渝,我的英雄。

“洗漱完畢,我穿上了尿不溼,工作時間要從上午8點到下午2點,穿上尿不溼可以避免中途上廁所,做好安全防護準備。我們小組四人,六小時都沒有時間坐下休息,一直在爲患者進行治療護理工作。下班取開口罩時,臉上也被壓傷,雙手被手套捂的發白,內衣也被汗水浸溼。”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心血管呼吸內科護士長蘭花寫到。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3

7月11日,壩芒中學結合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組織全校教職工及黨員幹部認真學習劉善平同志的先進事蹟。

6月10日,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大雨傾盆、濁浪滔滔。九潮鎮的九潮村等村寨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

“劉支書,我和女兒被洪水圍困了,快救救我們啊!”凌晨3點,九潮村村支書劉善平接到村民吳丁志的求救電話。他二話不說,組織10多人就往吳丁志家趕。

到達救援現場,大家拿出梯子和繩索。

“我下去!”村民陳昌勝說着就要下水。

劉善平一把攔住他:“你不要去,你家只有你一個崽(當地方言,即兒子)。我是村支書,讓我來。”

劉善平把繩索捆在腰間,跳進洪水,蹚過激流,一手抱起吳丁志年幼的女兒吳振燕,一邊手拉着吳丁志,朝對岸走去。

雨越下越大,水越來越急。突然,一個大浪襲來,吳丁志、吳振燕父女被激流吞沒,劉善平趕緊向前去拽小女孩,可由於用力過猛,倒在了滔滔洪水中,岸上的羣衆使勁拉繩索,但無論怎麼拉也拉不上來。

“一小時過去了,大家都不肯鬆手,直到因水勢太大、岸上的人也可能被沖走時,大家纔將繩索系在樹根上撤退。誰也不忍丟開那繩子啊!”參與救援的陸剛景眼中含淚回憶道。

“一定要把劉支書找到!”水勢剛剛回落,大家就自發組織起來尋找失蹤的劉善平。可是,9天以後人們才找到了劉善平的遺體,年僅46歲的他還保持着去撲救吳振燕的姿勢,在場的幹部羣衆無不淚流滿面。

劉善平20xx年12月全票當選九潮村村支書。9年來,九潮的羣衆自發給他送過9塊牌匾。

20xx年6月8日,九潮村遭到暴雨襲擊,劉善平顧不上搶救自家店鋪裏的貨物,第一時間跑到滑坡危險區域的21戶羣衆家,將80多名男女老少疏散到安全地帶。大家深受感動,自發給劉善平送了“爲民做主辦實事”的牌匾。

爲了重建羣衆盼望幾十年的侗寨鼓樓,劉善平四處奔波籌措資金。他沒吃集體一頓飯,沒花集體一分錢,靠着實幹苦幹終於把鼓樓和侗寨門樓建了起來。20xx年元旦,九潮村村民又給劉善平送上了“金匾送功臣”的牌匾。

20xx年九潮鎮爭取到了4300畝的紅陽獼猴桃種植項目,羣衆對獼猴桃種植不瞭解,都不願意種植。劉善平急了,他明白自己不帶頭這個項目就搞不成,率先承租了20畝土地種植獼猴桃,打造示範基地,消除了羣衆的疑慮。幾年來,九潮村累計種植核桃500餘畝、茶葉200餘畝、中藥材200餘畝,20xx年羣衆人均純收入達6352元。

“劉支書雖然走了,但他的話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羣衆是有困難了纔會找我們啊!’”參與搜救的九潮村第一片區組長趙永興說。

“我們個個都服劉支書!他答應我們老百姓的事,件件都做到了。”九潮村柳洞自然寨52歲的村民李培蘭說。

劉善平常說:“如果你把心交給了羣衆,你的工作就算成功了一半。”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他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合格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通過學習,讓大家認識了劉善平不僅是一名好支書,而且是一名合格的黨員。在災難面前,他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給羣衆,甘當百姓心中的“守護神”。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4

德叔的自信,源於對中醫的自信。

1988年,張忠德從廣州中醫學院(現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畢業後,就進入廣東省中醫院工作,在這所“南粵杏林第一家”的滋育下,一大批名老中醫以及他們背後深厚的中醫理論讓他受益終生。

特別在師從廣東省第一批名老中醫甄夢初、國醫大師晁恩祥教授等後,張忠德醫術日漸精進。他還記得,無論遇到什麼疑難雜症,老師甄夢初開藥一般都是7~9味,絕不多開。當時國內的醫療資源還相對落後,很多國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慕名尋來,甄夢初總是藥到病除。

這讓張忠德對中醫有了強烈的自信,折服於中醫藥在臨牀治療上的功力,同時更堅定自己在中醫事業上的不懈探索。時至今日,張忠德依然保持每週閱讀和整理經典醫案的習慣。

在多數人眼裏,中醫是慢郎中,應對新冠肺炎這種急性傳染性疾病,是否會跟不上救治節奏?

張忠德介紹,歷史上發生多次瘟疫,中醫應對的效果是有史可考的。他以這次常使用的“四大南藥之首”檳榔爲例,據《湘潭縣誌》記載,明末清初湘潭發生瘟疫,最後正是通過檳榔解毒、避穢,解除城中瘟疫之害。

“大家要擺正心態、發揮優勢,讓救治效果最優化。我們的經驗是中醫西醫‘兩手都要硬’。”張忠德認爲,既要有紮實的中醫功底,能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也要有過硬的現代醫學搶救能力。

與此同時,中醫更強調辨證施治、因人制宜。

湖北、武漢是抗疫主戰場,張忠德帶領團隊依據這裏的地理、氣候、患者體質特點制定方案,“在武漢、湖北地區,我們摸索出的規律是,虛證貫穿了重症患者的全程,主要表現是氣虛、陽虛。所以我們在救治重症患者時非常強調扶正,進行補氣、溫陽,這對於緩解症狀、穩定生命體徵效果更好。”

隨着接診經驗越來越豐富,張忠德形成清晰的思路,一些經典古方大有可爲,如明代名醫吳又可治療瘟疫的名方“達原飲”和漢代醫聖張仲景的經方“麻杏石甘湯”用起來效果甚佳,同時輔助八段錦、耳穴貼敷等傳統療法和外治法,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種中西醫救治的組合拳,是中國戰疫的特色和優勢。

張忠德把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稱爲抗疫的“上甘嶺”。對於這類病人要不斷進行治療調整和病例討論,對症狀改善不好、轉歸把握不定的患者,還要及時請教各方專家,“我也會打電話請教鍾南山院士,他給了很好的建議,幫助我們大幅提高了臨牀效果。”

2月14日,在廣東中醫醫療隊入駐隔離病區剛滿半個月後,張忠德出席新聞發佈會,亮出了中醫藥戰疫成績單:截至2月13日12時,廣東中醫醫療隊共收治116名病人,其中108例是重症、危重症,105例服用中藥後病情明顯改善,其中19例出院,22例符合出院標準轉入緩衝病房。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5

王華同志是援疆幹部、公務員、共產黨員的好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向王華學習,學習王華情繫新疆、熱愛人民、獻身兵團的奉獻精神,自覺從兵團的性質、地位、職能和使命出發立身行事;學習王華俯下身子、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在新疆這片熱土上作出自己的貢獻;學習王華把兵團當家鄉的主人翁精神和恪盡職守、身先士卒、敢於擔當的工作作風,立足本職工作,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做好各項工作,用敬業奉獻鋪就無悔援疆路。

雪蓮,是高山的精靈。凌寒獨放,紮根雪線之上,傲立冰川之間;花色素潔,不慕蜂鳴蝶舞,更有藥石之效。有人說,因公殉職的援疆幹部王華,就像這樣一朵純潔的雪蓮花,忍得住孤獨,耐得住艱難,頂得住壓力,擋得住誘惑,扛得起責任。

雪蓮堅韌、聖潔,可謂草木有本心。而爲人處世,更需要抱定初心終不悔,堅守自己的標準、錨定自己的目標。同事都說王華身體很好,卻不知他辦公室和宿舍裏放着很多治療慢性胃病的藥;王華帶領援疆幹部資助了50名學生,卻特意叮囑學校保密;在王華的日記裏,鮮有在外人看來值得炫耀的事情那些奉獻與犧牲,那些執着與堅持,那些樸實與簡單,或許不是什麼高大上的壯舉,但卻如雪蓮一樣:唯其純粹,所以美麗;唯其平凡,所以動人。

王華用行動與生命,回答了援疆三問來疆爲什麼?在疆幹什麼?離疆留什麼?當有人計較高寒乾燥、水鹼、紫外線等對身體的傷害時,王華在可克達拉市高中項目的工地上日夜奔波,在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醫院綜合樓項目申建殫精竭慮;當兒子因爲爸爸不能陪伴左右而傷心落淚時,王華在幫高中生依力米努爾馬合木提躍過龍門這樣的故事並非驚天動地,也無關生死抉擇,卻讓人感受到超越性的意義和價值。其中原因,正在於少了私利,多了公義走出小我,成全大我。

活着是援疆的旗幟,倒下是援疆的基石。更多如王華一樣的援疆幹部,奉獻在此、牽掛在此,有的眼睛幾近失明仍堅守崗位,有的妻兒重病無法陪護,有的父母離世未能見上最後一面。教育援疆、醫療援疆、產業援疆、科技援疆、人才援疆五加二,白加黑,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工作,是很多援疆幹部的真實寫照。魯迅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對於他們來說,苦不抱怨,因爲這是使命的召喚;難不退縮,因爲這是篤定的信仰;累卻心安,因爲這是光榮的職責。

與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國、活在身邊的理想鄒碧華一樣,王華與更多的援疆幹部,用自己的選擇,回答了新時代如何做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考題,堪稱學習的典範。走過流血犧牲、毀家紓難的時代,不再有戰火烽煙、槍林彈雨的考驗,然而對於共產黨人,使命的召喚從未停止,篤定的信仰更不能動搖。8800多萬黨員以榜樣爲指引,在學上用真功,在做上見真章,在平凡崗位上義無反顧地默默堅守,在羣衆需要時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必能凝聚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挺起民族復興的堅實脊樑。

賽里木湖舉杯致謝,伊犁河谷嗚咽感恩。日前,展現王華事蹟的新媒體作品《想你!天山雪蓮爲你綻放》剛一上線,不到24小時,閱讀轉發量就超過220萬人次。一次點擊就是一次感激,一次轉發就是一次褒揚,這就是民心,這就是豐碑。雖然王華離世了,但他其實還活着活在新疆各族羣衆的心中,活在援疆前工作過的句容和鎮江的百姓口碑裏,活在接力王華未竟事業的援疆幹部的堅守中。無悔援疆路,一生新疆情;初心永不忘,忠魂守邊陲。王華已經化爲了那一朵雪蓮,綻放在天山之巔,守護着這一方熱土,傳唱着精神的頌歌。

我們要學習王華同志熱愛新疆、熱愛兵團,心繫羣衆的公僕情懷,用實際行動密切黨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學習他愛崗敬業、恪盡職守、銳意進取的擔當精神,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業績;學習他心中有民、一心爲民,全心全意爲羣衆謀利益,自覺踐行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觀和精神追求的高尚品質。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6

7月22日上午,張樹儉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蘭州舉行。甘肅省委、省委政法委書記澤巴足強調,全省政法系統要深入學習張樹儉同志先進事蹟,堅定理想信念,牢記職責使命,忠誠履職,勇於擔當,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報告會上,與張樹儉朝夕相處的同事,淚如泉涌,他們用真實的故事、感人的語言,講述着這位平凡卻讓人感念的戰友的件件往事。張樹儉參加工作32年來,始終牢記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以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出色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用自己的生命和平凡的堅守詮釋了政法幹警的價值追求,體現了共產黨員“忠誠、乾淨、擔當”的優良品格和職業操守。

澤巴足要求,全省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幹警要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大力宣傳學習張樹儉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牢固樹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政治品格,把使命放在心上、責任扛在肩上,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大政治責任。

“在張樹儉通知身上集中的展現了新時期政法幹警高尚的品德,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崇高的精神境界。雖然他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蹟將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全省各地政法機關,要結合“兩學一做”以張樹儉同志爲楷模,立足各自工作崗位,高素質、高標準的做好每一項工作。”

接下來,報告團成員將在甘肅省各地州市分別舉行張樹儉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7

20__年3月15號,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並向他們和奮鬥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廣大青年致以誠摯的問候。

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這樣一羣人主動請纓,義無反顧地衝到抗擊疫情最前線,他們看似瘦小的身形卻隱藏着巨大的能量,他們用行動證明他們也可以有責任,有擔當,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的榜樣。沒錯,他們就是我們平時口中長不大,‘垮掉的一代’“90後”,然而,面對新冠狀肺炎疫情,他們沒有退縮,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新一代“90後”不是‘垮掉的一代’,在面對國家有難時,他們一樣可以挺身而出,像抗戰時期的先輩英雄一樣,奮勇前行,擔當起重任。

“90後”那個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別人口中長不大的小孩,今天卻在抗戰一線成爲別人口中的英雄,或許他們沒有長大,只是偷偷穿了大人的衣服,學着大人的模樣,做了大人的事情。“90後”的我們迎風奔跑,正如是林伯渠的“白首壯心馴大海,青春浩氣走千山”詩句中的豪爽灑脫,正是青春的激情,鼓舞着我們的鬥志;正是青春的芬芳,陶醉着我們的心靈;在這次疫情中,“90後”用實際行動證明新一代青年已經長大了,可以守護祖國,保護他人了,也很好的樹立起新時代青年的榜樣。

作爲“90後”,不管是在抗戰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是在奮勇一線的基礎黨員,作爲有爲青年的你們,不負衆望,用無私奉獻詮釋了青春無悔的擔當,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新一代的朝氣磅礴,我相信,青少年一定會以你們爲榜樣。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8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人民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副隊長王泠以“不知道你是誰,但知道你爲了誰”爲題,娓娓道來一個個感人的戰“疫”故事。

“疫情、責任和家人、親情,猶如天平的兩端,然而爲了更多人家庭的團聚與親情,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選擇了責任與堅守。也許你不知道我是誰,但你一定知道我爲了誰。”從帶隊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時,防護服下的大汗淋漓,耳畔粗重的呼吸和心臟戰鼓雷雷般的跳動,到看到重重門後是迫切需要救治的患者;從難度大、強度高的護理工作要求,到無微不至的生活護理;從一點點爲皮膚壓力性損傷截癱患者清創換藥,到收到出院老人一筆一劃寫出的感謝信,他們用溫暖的雙手,救護着每一位無助的病患;用和藹的話語,安撫着每一顆驚惶的心靈,用專業的護理,爲重症患者的生命保駕護航,用無邊的大愛,爲武漢人民帶去希望與陽光。情讓人與人隔開很遠,卻讓心與心貼得更近,隔着防護服感受到的真摯情誼,透過起霧的護目鏡看到的感激目光,讓前行的腳步更有力量。

在醫療隊中,有人推遲了婚期,有人孩子剛剛出生8天,有人父母生病住院。他們是女兒、妻子、母親,是兒子、丈夫、父親,但所有人都默默藏起“小家”的困難,爲了“大家”的安康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和奔赴武漢的4萬2千名醫務人員一同,匯聚成磅礴萬鈞的力量,給生命以最強勁的守護。

鄭吉春在總結講話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同志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舍小我、爲大我,不懼危險、不怕犧牲,堅持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以精湛的醫術築起了一道‘讓死神也望而卻步’的生命防線,展現了首都高校師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崇高的使命擔當,爲我們樹立了新時代的好榜樣。”他要求,北京教育系統以學習援鄂抗疫先進事蹟爲契機,持續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精神的熱潮;以弘揚援鄂抗疫寶貴精神爲重要內容,縱深開展“使命在肩奮鬥有我”主題教育活動,將師生抗疫故事和精神“學起來”“唱起來”“講起來”“做起來”;以用好援鄂抗疫生動素材爲切入點,不斷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切實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教育引導廣大師生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大會公佈了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名單,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師生代表們向各位報告人獻花,用鮮花和掌聲向援鄂抗疫的勇士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祝賀。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9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突然出現,使這個春節成爲了一個最充滿熱血與鬥志的“戰爭”。全國人民衆志成城,抗擊疫情,譜寫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英雄讚歌。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人們在不知所措時,卻有一羣這樣的人:他們被稱爲“最美逆行者”,並且告別家人出征疫情最前線,有的還剃光了頭髮,當他們摘下口罩時,臉上傷痕累累,整天穿着不透氣的防護服,時時刻刻都得照顧着病人,他們累得只好躺在地下休息,許多人民也開始爲國家做貢獻,小區開始檢查防控工作,快遞小哥快馬加鞭運送救援物資,導演將投資了鉅額資金的電影免費呈現給羣衆,民工將老闆用來抵工資的口罩捐給醫院。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抗疫英雄層出不窮。鍾南山院士,十多年前帶領人民抗擊非典病毒,此時,84歲高齡的他,再次挺身而出,率領白衣天使奔赴武漢,蒼老的他仍扛起寶劍,彷彿補天巨人,竭力挽救陷於水深火熱的武漢人民讓我一腔熱血又柔情滿懷。

讓我們爲他們加油,攜手抵抗疫情,讓我們早日渡過難關,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0

大家好!

這個庚子虎年可不一般!從寒假開始,就有一個叫“新型冠狀病毒”的壞傢伙,迫使武漢在臘月二十九“封城”了!在武漢的親友們都買了一大堆吃的喝的準備冬眠了。而我那不是那麼堅強的“小心臟”,也是隨着各種新聞,就像做了過山車一樣起伏跌宕!

這個病毒最開始源於一個海鮮市場的“小事件”,一下子因爲新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可以讓人們持續發熱,重一點的呼吸窘迫,更加嚴重的還導致脹氣衰竭,甚至死亡。然而在這種緊急情況下政府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停了,不讓武漢人出門。這時候武漢還缺口罩、缺隔離服、缺消毒液,缺病牀、缺醫生,還有好多病人不能到醫院救治。哎!武漢已經亂套了!

就在這麼嚴重的病毒環繞之下,臘月三十晚上,上海卻有一支特殊的隊伍,逆行到了武漢。這些人是誰?他們爲何還要去病毒氾濫成災的地方?沒錯,他們就是我們最敬佩的白衣天使——醫生!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武漢的市民渡過難關。

我在電視裏看到,這些來自於上海各個醫院的醫生,他們是自願報名的,他們和家人分別時都掉下了眼淚,因爲他們知道將不能和家人一起過大年,一起吃上和呼呼的年夜飯。他們要穿上厚厚的隔離服,陪伴着武漢的病人。

頓時,我落淚了!我們偉大的150名白衣天使,不顧自己的安慰,放棄自己的家庭,逆行進入到武漢重災區,幫助救治武漢的病患,這是多麼的偉大呀!

作爲一個國小生,我做不到像醫生一樣,衝進武漢疫區救治病患,但是我能做到的就是:待在家中,看書學習;出門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我們保護好我們自己,不要被傳染上病毒,不給醫生們找麻煩。

預祝這些白衣天使在武漢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平平安安的回家!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1

在20__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關於習近平總書記在這封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對90後的那些話語,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90後的肯定,而這對於我們九零後來說是一份莫大的榮譽,而在20__年中,這場在歷史上熠熠生輝的偉大的抗疫戰爭,必將成爲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成人禮”,必將成爲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效仿、爲國家做出貢獻的“里程碑”。

從前,我們這些90後的孩子在老一輩人的眼裏,我們這些出生在改革開放後富裕年代的孩子是在蜜罐里長大的。而我們90後當中的許多人都是獨生子女,被父母視爲“掌上明珠”。我們90後沒有經歷過他們老一輩人所經歷過的戰爭或飢餓,而他們似乎很難指望我們這些90後小孩能經受住任何風雨。我們90後中的“任性”、“自我”、“小氣”和“不可靠”就成爲了老一輩人印象中的標籤。

在20__年發生的這場戰役中,90後用行動給了人們一個生動的教訓。20__年,在前來湖北幫助的42000多名醫務人員中,有12000多人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95後甚至00後。更有千千萬萬青年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的各個戰線、各個關口、各個崗位。其中,一些人推遲了他們的婚禮,堅守在前線。有些人日夜旅行,騎了四天三夜的自行車去上班。有的人和爸爸媽媽一起走上抗疫的戰場……他們自告奮勇戰鬥,奔赴前線,衝破一切困難,勇挑重擔,一個個留下了剛毅、勇敢、充滿活力的人物。90後和00後所謂的“溫室裏的花”和“嬌嫩的一代”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抗疫戰場上的勇士,支持祖國和人民,爲祖國和人民撐起了一片天。90後作爲在祖國繁榮富強時期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愛國主義早已深深紮根於這一代年輕人的心中。面對險惡的疫情,他們把祖國的安全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把濃濃的愛國之情化作堅定的報國之行。“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它已經成爲新時期中國青年最強的聲音。

英雄往往在危難時刻方顯英雄本色。我們看到,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數以萬計的90後、00後“白衣天使”逆向而行,主動奔赴戰場,奮戰在與死神搏擊的最前線;一支支青年突擊隊日夜奮戰在科研攻關、醫院建設和物資生產的前沿,爲及時抗擊疫情建立了生命線。300萬青年自願報名,組成青年志願者隊伍,在農村街道上來回穿梭,堅守社區檢查站,築起屏障保護羣衆,勇敢前行。

“祖國有難,我們就應該衝鋒在前!”“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戰士!”……大疫面前這一句句錚錚誓言,吹響了新時代中國青年愛國奮進、爲國擔當的集結號。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他們將自己的命運與祖國人民的安危緊密相連,他們的青春之火爲人民燃燒,他們的青春之心爲祖國跳動。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在這場人民戰“疫”中,絕大多數青年人用實際行動充分證明了他們是有崇高理想的一代,是有家國情懷的一代,是有能力承擔重大責任的一代。我們堅信,經過與“疫”作鬥爭鍛鍊的中國青年,一定能夠在不懼風雨的情況下,勇敢地擔起重擔,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煥發出更大的光彩!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2

身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已在武漢抗疫一線工作20多天了。56歲的他,是第二支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有網友看到身在武漢前線、瘦了一大圈的他接受央視訪問,不由感嘆“短短10來天就瘦成這樣了,看着真讓人心疼”。

張忠德是桂林陽朔人。作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忠德帶領廣東中醫醫療隊馳援武漢。

在2月13日的央視特別節目中,張忠德詳細介紹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所採用的診療方法和取得的效果。

他說,使用中西醫結合方案尤其是讓中醫藥介入抗擊新冠肺炎的方案取得良好臨牀療效,接下來還會對現有的治療方案不斷完善,並結合專家意見和臨牀經驗,形成更好更接近實戰的治療方案,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以服務更多患者。

張忠德教授是甄氏醫學的繼承、發展者,同時是國醫大師晁恩祥的弟子。他把諸家醫學理論和經驗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因爲張忠德醫術高明,又待人親切,與他接觸的病人、朋友都尊稱他爲“德叔”。

17年前的“非典”時期,張忠德是備受關注的“抗非”英雄。當時,張忠德在排查患者時被感染,並很快進入呼吸衰竭狀態。所幸,通過及時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在第19天,病情突然發生轉機。這一次,他希望通過中醫人集體的力量,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早日共同打贏這場戰役。

記者瞭解到,張忠德的父母已經八十多歲了,他年前回陽朔老家準備過年。次日就接到組織來的電話,他立即啓程武漢,但沒敢告訴父母。他父母一直被矇在鼓裏。

張忠德目前非常忙,很難抽出時間與家人通電話和視頻。家人已經通過他姐姐,想慢慢讓老人家知道這件事。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3

中共中央、近日對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鄒碧華同志是新時期公正爲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20xx年12月,他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終年47歲。他的先進事蹟被媒體廣泛報道,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3月2日 新華網)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中去”,這是雷鋒同志說過的一句名言。現實生活中,像雷鋒、焦裕祿、任長霞等那樣身體力行的去踐行這句名言的人不勝枚舉。一想到這,我的心底不由心生敬意,爲自己不想幹事而羞愧難當。

近日,對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號召全社會向他學習。一時間“鄒碧華精神”、“鄒碧華現象”如雨後春筍,遍地競相開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掀起了學習“鄒碧華精神”的高潮。說到底,鄒碧華精神就是“三嚴三實”的真實體現。一名法官憑着自身的法學素養、對職業的尊重、對責任的擔當和用生命踐行優秀共產黨員的本色,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鄒碧華生前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投身司法事業20xx年。20xx年12月,他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終年47歲。鄒碧華去世後,中宣部追授其“時代楷模”榮譽稱號,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全國模範法官”榮譽稱號,中央組織部追授鄒碧華同志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鄒碧華是新時期公正爲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作爲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標杆和榜樣。

重要批示高度評價鄒碧華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他崇法尚德,踐行黨的宗旨、捍衛公平正義,特別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走上這個崗位,就得承擔起這個崗位的使命與責任。”鄒碧華用生命詮釋法治精神,用一生踐行自己的諾言。

鄒碧華的先進事蹟感染着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我們都應當像鄒碧華那樣,甘當“燃燈者”,做時代的楷模,做改革的引領者和開拓者。在落實“四個全面”的征程中,以敬事爲民的崇高追求、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任人評說的膽識勇氣、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努力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今天,我們弘揚“鄒碧華精神”,就是要感染、激勵、引領更多默默無聞的“鄒碧華”在法治建設、審判工作、司法改革和社會主義各項建設征程中,勇於創新、甘於奉獻、敢於擔當,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他的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寶貴的精神,也是激勵後來者不斷前行的力量。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毫無疑問,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要做實幹家,不做清談客。鄒碧華就是實幹家,就是“燃燈者”,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自己的光和熱爲國家建設匯聚正能量。

因此,我們只有把鄒碧華的精神更好的傳承下去,把“三嚴三實”的要求貫穿於工作始終,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落實“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匯聚團結奮進的正能量,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4

我們將文字浸染感動和熱愛,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以及所有堅守崗位的醫護工作者們。

我們感動於他們毅然決然的逆行。“英雄出征”“四大天團”“到武漢去”,這幾天各地醫護人員出征視頻點燃熱情,感動國人。國有急,民有難,他們聽從召喚,主動請纓,逆行赴鄂。都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都是家庭的頂樑柱,都是血肉之軀,並非沒有恐懼、擔憂和不捨,相反,他們有着更多基於專業知識帶來的清醒判斷和艱難選擇。然而,疫情在那,病魔在那,同胞的痛苦呻吟在那,死神的猙獰面孔在那,至暗時刻,總要有人去當那一束刺破黑暗的光。關鍵時刻,他們站了出來,辭別父母和孩子,拋開自己平平淡淡的“小幸福”,去赴這一場國家的“大危機”。想起南丁格爾的話“我從不找藉口,也決不找藉口”,這一種逆行而上的篤定讓人感佩!

我們感動於他們奮戰一線的堅守。有一種面孔,是長時間封閉作業而勒痕深深、嚴重過敏的容顏;有一種聲音,是聽到母親突發急病去世卻不能送終盡孝的無聲哽咽;有一種擁抱,是醫生夫妻走廊偶遇卻只能隔空相擁的鼓勁;有一種背影,是身穿臃腫的防護服轉身走進ICU病房的果敢;有一種疲憊,是連續奮戰、不眠不休、體力不支的踉蹌;有一種犧牲,是爲國擔當、爲民請命而倒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告別。穿上厚重的防護服,走進封閉的隔離區,比起我們,他們與病毒最近,卻與春天隔得更遠,甚至,他們中的一些人永遠留在了春天,這一種捨己爲人的犧牲令人動容。

我們感動於他們呵護生命的奉獻。在我們的身邊有太多這樣的醫護工作者:他們有着理工科生特有的低調和內斂,不多言,不張揚,每天上班下班,迎來一撥又一撥的病人,做着一臺又一臺的手術,默默守護你我的健康。一位醫生朋友說“醫護人員的字典裏,沒有節假日,在醫院的時間比在家裏的時間還要多”。這是他們的工作日常,更是他們的職業操守。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們迎來集體高光時刻。馳援武漢,一線抗疫,只是把他們的平凡工作和平凡中的偉大,放大並呈現在了公衆面前,這一種默默無聞的奉獻值得尊崇。

今天有多感動,明天就要有多尊重。春天必將到來,疫情終會退去,但感動不能退去,這並非多餘的提醒。猶記17年前的那場“非典”疫情,禮讚白衣天使,致敬生命衛士,同樣鋪天蓋地,衆口點贊,可危機過去,“鬧醫”“傷醫”“殺醫”悲劇反覆上演,醫者仁心和醫患關係屢屢跌至冰點。這一次,我們再不能讓對醫護人員的感情,像潮水一樣涌來,又如潮水一般退去,而是要將今天的感動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給予醫護羣體以該有的、持久的尊重。甚而至於,我們還希望,經此一“疫”,每一個職業羣體都更加珍惜自己的集體形象,每一個人都能給予不同行業和職業以充分的理解,這是整個社會走向良性互動、構建和諧家園的基石。

我們呼籲:以理解迴應愛心,用尊重接力感動,願你我都能善待呵護生命和健康的那抹白色,那是光,是暖,是愛,莫讓它沾染恐懼和悲傷的黑色。

2022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篇15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發生牽動着全國人民以及全球友人的心,作爲一名中國人、一名臨牀醫學生、一名中共黨員,我雖然目前正在日本醫院實習,但是仍舊通過多種媒體密切關注國內疫情的最新進展。

疫情加快蔓延的嚴峻形勢,更是對全體黨員的考驗。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統一思想和行動,緊密團結聯繫羣衆,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切實做好工作,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是全體黨員現階段的重要任務。作爲一名赴日交流實習的學生,雖然遠離國內,但是能做的事仍舊有許多。首先,作爲一名醫學生、一名黨員,在周圍家人和同學中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是最基本的職責。通過多次向周圍家人宣傳和強調疫情進展和防護方法,做好模範帶頭作用,切實保證了宣傳落實效果。另外,許多日本醫生、老師和學生也對本次疫情表示了密切關注。有些人此次疫情表示同情與惋惜,同時也有不少人因爲信息不全面,對於目前的形勢表現出恐慌。因此,我主動接受了日本學生的邀請,與他們進行了一次關於本次新型病毒肺炎的交流展示,使用官方數據以及專家意見,希望能夠客觀、真實地向他們展示目前的形勢與防治進展。

困難當前,挑戰仍在,但我堅信,各行各業的黨員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發揮專業優勢與特長,帶領全國人民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