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觀後感觸(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75K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觸 篇1

思緒太多,如亂麻在腦中糾纏,許多情節都很煽情,對於我這種一看電影就看哭的人來說,要理性客觀地評價一部電影似乎是極爲困難的。首先說說我看這部電影的初衷。我很小就在表姐的推薦下看過《亂世佳人》,對於美國懷舊的電影有一種癡迷的情懷,喜歡裏面動人的音樂,喜歡裏面人的服裝,喜歡裏面人說話的語氣,喜歡英國似的強調,看到這部排在top250的電影,以及像人物傳記的電影,覺得對上我的口味,果然這部電影我一口氣看下來。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觸(精選3篇)

電影很長,遺憾的是中間1900長大的部分描述得比較粗略,但是他的身世背景也算是瞭解得比較清楚了。首先他從小就在船上生活成長,擁有無私自通的鋼琴天賦。我每每會想如果他是一個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還會一輩子待在船上嗎?他會不會也想去改變自己的人生呢?其中有一個父親,他的命運可以用十分悲慘來形容,他似乎是非常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也有許多的擔心,但是當他看到大海,他開朗遼闊了,他可以放下一切從頭再來,那是因爲他已經很慘了,他爲了他的女兒,他有自己要去奮鬥的初衷,這是人性,人性就是爲了讓自己生命得以延續,就是爲了哺育下一代,他可以走出去。

相比之下,鋼琴師最終還是沒有走出去,因爲他的人性沒有那麼強烈,其中有一段與一個黑人鋼琴師決鬥的片段也充分地說明他不明白競爭是什麼,但是這對於黑人鋼琴師是再正常不過,因爲他是在另外一個環境中成長的,他懂得世俗的世界,他是具有非常貪婪和慾望的人性的。

1900缺乏人性的,但是確是非常理性的,他可以發現美的瞬間(一個女孩的美,確信他發現美的時候並不是人性的慾望在作祟),也可以記住美的音符,他對人性看得十分通透。他至始至終沒有參與世俗的世界,他是一個看客,這也是他爲什麼不敢走下船舷的原因,不敢走進充滿着人性的世界,他害怕,他無法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裏生存。他的出生背景,他的天賦,他的才華,他的理性使他最終選擇了以這樣的方式來度過自己的人生。這也是必然的選擇。

從哲學上來講,我們都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這很像道家的無爲而治,但是1900並沒有虛度一生,他一生爲了別人而彈奏美妙的音符,不曾覺得厭煩,他在做他最擅長的事情,一直在做,這卻不是無爲,而是堅持,堅韌,這也許正是道家所說的無爲的精神。現今社會,技術上的革新使得我們感覺似乎是有許多的可能性,整天蠅營狗苟,把時間浪費在了鑽營,投機,取巧上,這正好與無爲的精神相反,甚至是亂爲。

這部電影也讓我想起叔本華的哲學觀點:人的意志太強大使得我們不斷地競爭,自私自利,使得生活總是充滿苦難,世間的痛苦總是多於幸福,幸福是短暫的,痛苦卻是持久的。對於幸福和痛苦的論述在這部電影中也得到充分地印證:1900似乎是超脫的,但是也有痛苦的時候,因爲他突然感到了快樂(愛情的快樂),所以他體驗到了失去愛情時的痛苦,快樂是短暫的,而痛苦卻是漫長的,最終一切歸於平靜,然後亦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叔本華也提倡,美學上的體驗纔是終極的快樂,這也印證了1900最終的選擇:鋼琴,在鋼琴中體驗美,體驗悲傷和快樂的美。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觸 篇2

海上鋼琴師在海上出生;也在海上結束了他的生命;

一天他突然想要去到陸地上;可當他走到鐵梯的中間;他停下了腳步;然後回到了船上;

他說:陸地上的路太多了,我不知道該走哪一條,你看到那數不清的街道嗎?如何只選擇其中一條去走 ,一個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屬於自己的屋子,一種生與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纔是盡頭 ,一想到這個,難道不會害怕、會崩潰嗎 ?那架鋼琴太大;我無法彈奏。

他到底在說什麼鬼?

首先,會不會真的有人有這樣的想法,做這樣的決定,甚至是有這樣的經歷?

在這地球上存在過的人的數量,從古至今可能已經比我們能看得到的星星還要多,存在過什麼樣的人一定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力。

但是,也不一定說明像鋼琴師這類人就是極少數,他的人生經歷可能罕見,但與他相同的對生死的選擇並不稀少—因爲迷茫而選擇結束生命。這樣的選擇從古至今都不稀少。

鋼琴師說出的迷惑說不定是大多數在這個星球上生存過的和正在生存的人都迷惑過或正在迷惑中。

曾經沒有生活閱歷的我多次對自己說,那隻不過是一個故事而已,導演只是爲了拍一部戲,講一個故事,再把它拿來賣錢而已。但是隱約中感覺,這並不能說服我自己,其中一定還有什麼我不能理解。現在看來,從前是真的太年輕,活得太少。其實鋼琴師說的正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伴侶,房子,怎麼活,怎麼死,而導演也正是想討論活法和死法。

面對陌生的真實世界,鋼琴師選擇讓生命隨輪船一起消失在海上。

以世俗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來看,鋼琴師的態度是消極的,所有輕生的人都是消極的,如果我們要把”消極”這個概念解釋給小孩子聽,我們還會說:就是不好的。

我不能肯定地說生活有沒有正確的生活和錯誤的生活;好的和不好的。

但是我們是有相對的自由選擇生活的方式,我認爲鋼琴師也只是選擇了自己的方式:如果輪船可以一直存在,那我願意一直呆在這船上彈鋼琴,在我喜歡的地方,做我喜歡的事情,既然不能了,那麼我覺得這輩子也活得差不多了,就這麼結束也挺好。我猜鋼琴師就是這麼想的。

導演和小說家的確只是在講故事,但正如美國劇作家羅伯特?麥基所說: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人之所以要用到比喻,是爲了讓一件複雜的事物更易於理解而用一種更簡化和更具象的方式來表達。

鋼琴師的故事是一個比喻,鋼琴師人物本身也是一個比喻,比喻的是那些因不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而選擇結束生命的那些人。

在鋼琴師從舷梯上回到船艙中的鋼琴旁時,觀衆已經知道了結局,但是導演還是讓鏡頭對準鋼琴師久久不離開,他彈鋼琴時的表情,他的手,他的琴鍵。這正是導演在向那些主動選擇自己生命的結束方式的人表達理解和致敬!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觸 篇3

這天重溫一下經典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這已經是我第三次看到這部電影的

海上鋼琴師”,以主人公爲線索,描述了一個一生都在海上度過,從沒踏入陸地的傑出鋼琴師。片中很令人嘆息的時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陸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來,甚至邀他製作唱片,讓他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是他始終堅持自己在船上這種簡單而又單純的生活。即使在最後生與死的選取中,他也選取了與船共生死。他,就這樣葬身於大海,一生都沒踏上陸地,不知這是否是他的遺憾,還是說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執着什麼?到死都不願意去感受一下那個他從未了解過的世界

當看到他將要下船片段時!當他站在雲梯上思考,丟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無從下手,無從選取,怎樣辦?他扔下了帽子,給了城市一個背影,回到他的船再不後悔。這,便是他的選取!他會在腦海想象美麗的景色,從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選取的是忠於自己的內心,他是一個活在內心世界的人他不適合很複雜的人生城市充滿雜亂,是個喧鬧的世界,在那裏,沒有恬靜的生活,沒有美妙的音樂創作靈感,只有船上纔有清淨的音樂。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這是現實無法比擬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給了大海和天空。”

“他彈琴,不是爲了追求彈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爲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爲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

“毅然決然,再不後悔。”人生能夠歸結爲一種簡單的選取: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了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我們都要透過電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電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個我們從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獨,他對感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懼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靈魂中的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船上孤獨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屬於自己的很少。怎樣爲自己在這樣大的世界裏找到一片空間!很難!所以,當你找到後,不要放下,不要離開,留在那裏吧,守住這隻屬於自己的空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