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3W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 篇1

遠古時代,山上住着一個巨人氏族叫夸克族。夸克族的首領叫夸父,他身高奇高無比,力大無窮。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精選13篇)

有一年,天大旱,人們熱得難受,實在無法生活。夸父看叫這種情景,就立下雄心壯志,發誓要把太陽抓住。一天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夸父就從東海邊上邁開大步開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陽在天空飛快地轉,夸父在地上像疾風一樣的追。可是,夸父實在是太累太渴了,當他走到途中時,身體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夸父死後,他的身體變成一座大山。這就是夸父山,夸父死了,但他並沒有抓住太陽,可是天帝被他的犧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動,懲罰了太陽。從此,夸父的子孫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生活過得非常幸福。

夸父追日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遠古故事,我閱讀了許多書籍,其中夸父追日最令我印象深刻,因爲夸父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而夸父追太陽時那鍥而不捨的精神,真是令我佩服,所以我想把這個故事分享給大家。看完夸父的故事,我覺得夸父既有毅力,又有決心,雖然夸父追日的故事,有些人覺得夸父很愚蠢,因爲憑着我們人類是無法抓住太陽的。

但是夸父的精神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學習他永不放棄及不半途而廢的毅力,所以夸父留下的可能是後世的嘲笑,但也可能留下了拼命追求的精神,我想這是夸父這個故事一直被流傳的原因吧!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 篇2

讀完《夸父追日》以後,我認爲夸父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文中夸父曾經想過,每天夜裏,太陽跑到哪裏去了呢?他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所以夸父他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光明。

爲了實現他的夢想,夸父拿起手杖去追趕太陽,追啊,追啊,跨過了黃河、渭河,並且口渴得還把河裏的水都喝光了,但是夸父沒有停下來休息,又飛快的朝北方的大澤跑去,他跑跑啊跑,一直朝着太陽的方向跑去,可惜的是,他還沒到虞淵,就轟然倒下了。他雖然沒有成功地實現他的夢想,但是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就不能堅持地學習書法,那是我從國小二年級開始學習書法的,有的是楷體,不管颳風下雨每個星期日都去學習書法,直到現在。

夸父的那種鍥而不捨,堅持不懈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以後我們幹任何事情要像夸父一樣有堅持到底的決心,千萬不要半途而廢呀!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 篇3

學完夸父追日之後,我不禁想:這個故事已經是人人都知道,故事雖然非藏簡單,但是蘊藏着深刻的道理。

夸父是一個堅強的巨人,他不喜歡黑暗,只喜歡光明,他下定了決心,要去追太陽,讓太陽永遠固定在天上。

他拿起柺杖,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一口氣跑了兩千裏,到了虞淵時,那正是太陽落下的地方,他終於見到了紅紅太陽。這使他無比歡喜,但是,還差一步就要完成了的時候,夸父已經渴的嗓子直冒煙了。夸父喝乾了黃河和渭河的水,但是還是止不住口渴,他只好去喝大澤的水,但是,他已經累得不行了,他倒在地下,嘆息了一聲,把柺杖使勁向前一拋就長眠了!第二天,倒地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山,他拋出的手杖變成了一個桃林,讓向着光明前進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夸父雖然沒有完成自己的夢想,但是他有這個想法,想改變大自然的規定,夸父想讓後代的生活裏只有光明,沒有黑暗!雖然我不能像夸父那樣去追趕太陽,但我一定要學習夸父的那種精神。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 篇4

今年假期,我讀了凡爾納的小說《八十天環遊地球》。儒勒—加布裏埃爾—凡爾納是一位法國的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和詩人,被譽爲科幻小說之父,他一生寫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說,代表作有《海底兩萬裏》、《八十天環遊地球》等。

這本書主要寫了19世紀末,英國紳士菲利斯—福格因與改良俱樂部牌友打了賭——在80天或80天以內環遊地球。然後,他就和僕人“萬事通”利用了飛艇、氣球船、火車、輪船、大象、三輪拉車、機車、雪橇多種交通工具,從倫敦開始環遊地球。我覺得火車對他們完成任務最有幫助,因爲火車能讓他們快速地到達另一個地方。

在這個旅行中,他們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有的是天災,有的是人禍,他們用了79天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個環遊地球的任務,贏得了二萬英鎊的賭局。我認爲福格先生贏得賭局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堅定、勇於面對困難的精神。而我在生活中,卻沒有像福格那種堅定和勇於面對困難的精神。寒假裏,有一次我做作業,看見了一道題目比較長的數學題,我心想還是等爸爸回來問爸爸吧。之後,我又想到了福格先生,他那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應該努力思考那題。

我覺得凡爾納的小說真好看,我還要尋找他的其他小說看,當然,我也會把這本小說推薦給朋友的。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 篇5

想不起是哪位詩人說過“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千古流芳的名句。但還記得起,魯迅先生說的那句“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學習上。”的確每個人做學問都要具備以上兩句所要表達的——堅強與勤奮,而且要有一個目標。因爲鐵匠沒有目標,他可能只能做出遠不及寶劍的水果刀。

在《爲學》中我想到了堅持與堅強,還有目標。在起初讀的時候(指老師講之前),我就覺得,窮和尚孤身一人只有一個飯碗和一個水瓶,就能到達南海,真是不可思議,況且一路上有山有河還有野獸,就更不可能了。唐玄奘到西天去取經還帶了三個徒弟一匹馬呢!到了後來我終於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又想到了一次去爬山,目標是山頂,但我與山頂僅有一步之遙時,我選擇了放棄,就是因爲我沒有堅持。我就差那麼一步。

方仲永的父親依舊是以農民的思想對待自己那麼有天賦的兒子——不使學!就是因爲“利其然也”!如果他父親不讓他去上學,他自己也應該以“忽啼求之”的積極心態爭着去上學。如果這樣他也不會“泯然衆人”啦。你也可以不上學,但你可以自學,勤奮一些但不用挑燈夜戰。即使上了學不勤奮些,刻苦些,到了最後兩個字——白搭。這說明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還體現出唯有積極向上,堅持奮鬥,勤奮努力才能成功!

偉大的科學家,當時社會人羣眼中的“瘋子”——愛因斯坦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人”在我眼中只是一個有發達的大腦和會直立行走的裸猿,開啓大腦智慧的方法只有兩個“努力與堅持”。所以在學習時就要“人貴立志,事在人爲”啦!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 篇6

我國的藝術大師老舍先生的中篇《月牙兒》,以高懸於空中的月牙兒爲主旋律,通過主人公對它的不同感受,譜寫了一曲天上人間哀怨的悲歌。其情之感人,藝術技巧之精湛都令人歎爲觀止。

月牙兒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作家筆下它卻成了主人公孤獨寂寞時而又不可缺少的伴侶,成了主人公向黑暗社會控訴的代言人。總之,它變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全文中月牙兒出現了達十幾次之多,其中有三處是說沒再看見月牙兒,而這又恰恰劃清了主人公性格發展的三個不同時期。

“那第一次帶着寒氣的月牙兒確是帶着寒氣”,“它那一點點微弱的淺金光兒照着我的淚”。小說中此時的主人公還只是個七歲的孩子,這時她感覺到那月牙兒是帶着寒氣的是因爲飢寒和喪父的巨大不幸正降臨到這個只知道冷、餓和沒人理是悲慘的事的女孩子身上。或許此時她還不懂得那裝着爸爸的木匣被埋到城外的哪個地方是件多麼值得悲哀的事,她只是因爲冷、餓和沒人理而感覺到那月牙兒是帶着寒氣的。接下來作家又寫了月牙兒的第二、三、四次出現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出現時帶給小主人公的不同感受,進一步揭示了她的內心世界和悲慘命運。當“我”拿着媽僅剩得惟一不可當的東西——銀簪,坐在那嚴嚴關閉着的大門前時,月牙兒在天空中歪歪着照着“我”的淚,當媽哼哧哼哧給人洗髒衣服時“我”更愛這個月牙兒,愛它給地上的那點小影子。由上可見,此時的主人公還只是個孩子,她是那麼的天真、可愛、孤獨、寂寞、可憐和不幸,她對自己所遭遇的不幸還沒有任何準備和認識,每當她孤獨寂寞時,她便去看月牙,因爲只有它還能給她些許的安慰。

“我”再一次看見月牙兒是在“媽坐了一乘紅轎”,“被擡到城外去”,一個陌生的男人扯着“我”走時,此時的月牙兒“象個要閉上的一道大眼縫”。這時,媽爲了不餓死“我”再嫁了,她不知等待她的會是什麼,此時她的腦海裏一片迷茫混沌,這個世界也是迷迷朦朦看不清楚的,這月牙兒的形象恰是“我”心靈的折射,至此作家已完成了對主人公童年形象的塑造。

接下來文中寫道“我”在三四年裏似乎沒再看見月牙,這是文中第一次提到“我沒看見月牙”,此時她有了她的小屋,好久沒去噹噹,有吃有喝甚至還上了學,生活似乎變得美好了,她已不再需要月牙的陪伴與安慰了,因而這次月牙的出現成了主人公性格發展過渡期的標誌,從此作家便進入了對少年主人公心理的揭示。

“它無倚無靠的在灰藍的天上掛着,光兒微弱,不大會兒便被黑暗包住”,這是“我”在三四年後再一次見到的月牙。因此時“新爸爸忽然走了”,之後“媽”屋裏常有男人來,儘管她還不大懂這些事,但已是“要在國小畢業”的她已猜到那不是好事,因此她不得不恨媽。可後來媽也走了,只剩下了她自己,在這種無倚無靠的情況下,她又看到了月牙,感覺到它是那樣“無倚無靠的在灰藍的天上掛着”,它“只能亮那麼一會兒,而黑暗是無限的。”月牙兒的形象正是主人公心裏的感受,此時的她孤苦無助,但她還是努力地同命運抗爭着,沒有喪失做人的尊嚴,她不願象媽那樣,雖然她也理解媽。然而將來對她來說是渺茫的。“我又老沒看月牙了,不敢去看,雖然想看。”從此作家又開始了對主人公由掙扎到最終被黑暗的社會吞噬的敘述。

畢業後她只能自己掙飯吃了,她懷着希望四處奔波,然而沒有事情給她做。“我的心就好像在月光下的蝙蝠,雖然是在光的下面,可是自己是黑的”,她沒有了任何希望,可是她要活着,終於她認識到“羞恥不是我造出來的”,殘酷的現實已把她純淨的心靈無情地塗上了污點,竟致使她在黑暗中看到那“月牙是清亮而溫柔的,它把一些軟光輕輕送到柳枝上”,並感到“這個月牙是希望的開始”,於是善良、單純和美好的希望使她陷入了愛的迷夢,她從“他的笑”“他的頭髮”上看到了那也在微笑的月牙,使她忘了自己、沒了自己,而當月牙兒忽然被雲遮住時,她也失去了自己,她的精神即將崩潰了,然而此時的她還善良,還有同情心,直到爲了別人,她又沒飯吃了。

“我早知道我沒希望,一點雲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將來是黑暗”。果然,爲了活着,她曾努力找事做,可最終殘酷的現實使她徹底絕望了,尤其是她還得養活已完全失去了掙錢能力的媽。媽的失而又歸無疑給她的心靈以更沉重的打擊,她從媽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將來,“我至好不過將變成她那樣,賣了一輩子肉剩下的是一些白頭髮和抽皺的黑皮”,是無情的現實使她“不願爲誰負着什麼道德責任”而墮落下去,就這樣一個曾經純潔善良、正直倔強的女性失去了自己,然而不幸的命運也使她對這個地獄般的世界有了清醒的認識,“我所做的並不是我自己的過錯”,這是對自己行爲的詮釋,更是對黑暗社會的無情揭露。

然而更爲耐人尋味的是文章的結尾,正當她打算嫁人不再繼續墮落時卻被送到了監獄裏。此時在心靈經歷了長期的摧殘後,她深刻地認識到“獄裏是個好地方,世界比這並強不了許多”,於是她甘願在此了結一生,也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她又看見了她的好朋友——月牙兒。

縱觀全篇可知,女主人公有文化,有個性,善良正直,聰敏倔強,不遺餘力地執着着飄渺的希望,她本該有着美好的一切,然而最終她還是被黑暗的社會吞噬了。

總之,全文“我”與月牙兒形影相弔,構成了小說中的景與情,使作品具有詩一般的意境和低迴婉轉的抒情性。首先用月牙兒爲題象徵女主人公那隻能亮那麼一小會兒而黑暗是無限的生命,而作品前半部分月牙的頻繁出現暗示着主人公雖屢遭不幸的打擊,但其生命還有希望存在,儘管那希望渺茫的象月牙的微光;而後半部分月牙的不再出現卻暗示了主人公已被黑暗的社會吞沒了。至此,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學長廊中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便誕生了。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 篇7

最近我正在讀世界著名奇幻文學大師羅爾德·達爾的作品,看完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女巫》後,又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瑪蒂爾達》,很想推薦給大家。

這本書講述的是小女孩瑪蒂爾達和她的校長特拉奇布爾小姐戰鬥的故事。瑪蒂爾達這個小女孩,說她是天才或者神童都委屈了她。瑪蒂爾達的哥哥邁克爾是個完全正常的孩子,可是他的妹妹,有些事情會讓你目瞪口呆。可能許多人處在瑪蒂爾達生活的環境中,都會整天以淚洗面,但瑪蒂爾達把一切都看做是笑話。一歲半她就完全能說會道,懂得和詞彙和大人一樣多。可她的爸爸媽媽不是稱讚她,卻說她是個嘰嘰喳喳的多嘴丫頭,狠狠地告訴她,小姑娘都應該是看得見人而聽不到聲音的。到了3歲,瑪蒂爾達已經自己學會閱讀家裏的報紙雜誌。到四歲,她已經讀得又快又流利,自然開始渴望讀書了。但在這整個有知識的家庭裏,絕無僅有的一本書就是她媽媽的《簡易食譜》。等到她把這本書的從頭到尾讀到滾瓜爛熟,背出了書中所有的菜譜以後,她決定要讀些更有趣的東西。4歲時的瑪蒂爾達就已經把家裏的書讀完了,但基本上都是雜誌,因爲她那個經商的爸爸和嗜賭的媽媽根本不讀書,所以也想不到爲異常聰明的女兒買書讀。還是瑪蒂爾達自己提出上學的要求,父母才把她送進康琴國小。校長特拉奇布爾小姐投鉛球出身,哪個學生不聽話,她就把孩子像鉛球一樣投出牆外,她最討厭的就是小孩。全校師生都生活在她的陰影之下,瑪蒂爾達也不例外。雖然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一年級老師珍妮小姐是小女孩心頭的一縷陽光。老師欣賞瑪蒂爾達的聰慧,鼓勵她繼續向上。在跟校長特拉奇布爾戰鬥的時候,瑪蒂爾達發現了自己具有一項超能力,只要用自己的眼睛使勁盯着一個東西,那個東西就會跟她的眼球一起移動,最後,她利用校長特拉奇布爾小姐殺了珍妮老師的爸爸也就是她的姐夫後僞造遺囑,而獲得遺產的證據,把校長嚇暈了過去,第二天就再也沒有回來……

《瑪蒂爾達》這本書教會了我如何在逆境中成長,要是跟父母或者老師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就會想一想瑪蒂爾達是怎樣做的。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 篇8

《滕王閣序》是初唐才子王勃駢文(全篇以雙句爲主,講究對仗和聲律)的代表作。說起王勃,拿“才高八斗 學富五車”來比喻他,不算過分。出身書香世家,七歲即善作文,人稱“神童”;九歲讀《漢書》,就能指出註文中的錯誤;十四歲中舉人……當時與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明人輯有《王子安集》(王勃 字子安)。其中的這《滕王閣序》堪稱千古名篇。

《序》不是說寫就能寫的。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緣於他自身的文學造詣就很高,更重要一點因爲他是“書聖”。所以當時彙集蘭亭的名流:謝安(指揮過淝水之戰,文武雙全外加圍棋高手),孫綽(文學家),支遁(佛學家)等都推崇他來作序(不光留下美文,還可留下墨寶)。滕王閣是唐高祖之子李元嬰在貞觀十三年受封滕王后所建,非比尋常。與會名流姘集。要知道“初唐四傑”在當時的社會地位是比較低下的,讓王勃作序,他的才華可見一斑。

拿我們現在的話來講,這是篇命題作文,而且容不得多加考慮,要即席迅速完成(寫序只是個開頭,按照當時文人一慣的玩法,後面還有很多人等着寫詩呢)。說實在的,滕王閣——這樣的命題不乏空洞,不象議論時要或抒發情懷等可以有一定的深度。作者卻從描繪滕王閣周圍景物及宴會的豪華場面着手, 通過“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等句的承前啓後,由景生情,在後半篇巧妙的熔入了自己的羈旅之情和對自身懷才不遇的憤懣與感嘆,使通篇頓顯立意深刻。真不愧爲大家手筆!

說來慚愧,我開始看《滕王閣序》時,只覺得滿眼的生字。因爲特鍾情於其詞藻的華美,硬是邊看註解邊翻《辭海》把它看完。同時被作者那清新的格調和開闊的意境所深深地感動。

《序》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且不論其構思的巧妙和對仗的工整,光那恢宏的氣勢,就讓人心爲之奪,彷彿隻身畫中……通篇值得玩味的句子可謂俯首皆是:“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看似樸實無華,卻把大自然那股清新、祥和的氛圍展露無遺。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述說着漁人的怡然自得,道不盡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傳說衡陽有回雁峯,雁到此不過,到了春天再北歸)。 “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意思是說‘清爽幽美的簫聲響起來,清風因此而生;輕柔舒緩的歌聲綿綿不盡,白雲爲它住留’——那融融的閒情逸趣,讓人恍若身臨桃園仙境。“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讀起來字字擲地有聲,展露着作者的傲骨,抒發着作者的抱負。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字字句句,美不勝收。而且其中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漁舟唱晚”“物換星移”等說得上是膾炙人口,被後人廣爲引用……

誠然,文章過於華豔就不免媚俗。對王勃的這一美中不足後世的評論可謂中肯。就象書法等藝術有“藏拙”“守拙”之類的說法。可要知道作者當時只有二十七歲,相對那些皓首窮經的老學究來說可要年輕多了——套用現在時興的話講:“都是太陽惹的禍,不是年輕鑄的錯”。不過話說回來,以上這些可不是吾輩俗人所想理會的。君不見:有多少女性喜歡瓊瑤的作品,有多少男生愛看武俠?——要的就是這股俗勁兒!

古人有“兩句三年得,一吟淚肆流”的感嘆。撇開“華豔”不講,王勃能在宴會上即興寫出這樣的佳作,讓人不由體悟到什麼叫厚積薄發,什麼叫才華橫溢。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 篇9

“小精靈”大家想它一定會魔法,讓人們充滿幻想……今天這羣可愛的小精靈悄悄地來到了森林,它們聽說大樹爺爺非常害怕一個人孤獨的過冬。

小精靈用樹葉做風箏,在樹枝上盪鞦韆,在草地上畫畫,用樹杈做提琴,演奏着出美妙的音樂……它們玩耍着、嬉戲着,整個森林又充滿了生機,大樹爺爺突然覺得渾身暖洋洋的,他想伸伸胳膊,動一動,他揉了揉眼睛說:“我好害怕秋天啊,現在我怎麼不怕了?”一隻小精靈說:“在冬天,我們小精靈是不出來玩的,現在我們找到這個最好的地方過冬。”大樹爺爺更加激動,這個冬天不再孤獨、很溫暖,這個季節很美。

我真羨慕這羣小精靈,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 篇10

寒假裏,我讀了一些楊紅櫻阿姨的書,每一本書都詼諧幽默,耐人尋味。在這本書裏,主要的人物有:笑貓、對對眼老頭兒和猴子。在其他的人物中,瘋丫頭杜真子、淘氣包馬小跳、廢話大王毛超、企鵝唐飛、河馬張達是“營救隊”的主要成員,從對對眼老頭的魔掌中救出猴子。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營救猴子那幾篇。和對對眼正面交鋒的那幾次,一次被對對眼騙了,第二次他們想騙對對眼,唐飛捱了一腳還不說,還白送給對對眼十元錢,他們爲了不讓祕密山洞暴露,決定讓杜真子去幫忙。他們先讓杜真子和猴子照相,然後讓杜真子跑到人少的地方,由張達把猴子帶到祕密山洞裏。

讀完這篇,我們不該學習對對眼的貪心,而要學習營救隊員們的善良。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 篇11

有一天,我一口氣讀完了《山居歲月》(珍.克雷赫德.喬治),只因書中的故事情節太精彩誘人。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深深地被書中的主人公所感動。掩上書本,我腦海裏浮現出一個叫山姆的紐約小男孩以及他在森林裏度過的日日夜夜。山姆在五月的一天捨棄了舒適、安逸的城市生活,獨自去到克斯奇山尋找曾祖父遺留下來的農場,僅憑一把小刀、一捆繩索、一把斧頭、一些打火石和鋼片,他開始了野外求生的生活。

在大森林中,山姆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他挖開森林中一顆巨大的杉樹的樹洞做樹屋,躲避風雨。山姆認識森林中很多植、動物,並瞭解它們的生長習性、形態特徵以及功效。他把平時自己勤奮學習到的諸多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成功找到各種各樣的食物。在森林裏,他曾被滂沱大雨澆成落湯雞,他曾被飢餓折磨得肚皮貼着腰背,他曾被暴雪困在山上迷失方向……但是他沒有放棄,通過認真觀察,善於思考,勤於動手,山姆掌握了野外求生的種.種技能與方法。形如書中所寫:“我可以說是完全靠天過活,所以對天氣的變化了如指掌。沒有一朵雲逃得過我的視線,沒有一陣風躲得過我的預測。我知道暴風雪來自何處,連形狀和顏色也如數家珍。”他學會了看雲、聽風聲預測天氣變化情況,從而避免再次被暴風雪圍困。讀到這裏,我深深敬佩山姆,因爲我和他的年紀相仿,我想如果讓我獨自在森林呆上一週我會不會倒下。

我一直無法想象山姆是如何度過孤獨的日子,直到我讀到下面這段話,我終於明白了。書中寫道:“我在暴風雪的峭壁徘徊,白日聆聽鳥語,夜晚靜聞風雪聲。儘管風在呼嘯,積雪崩塌,嚴寒侵襲,我照常吃飯、睡覺、吹笛子,和驚風(一隻鷹)閒聊,過得輕鬆、溫暖,享受冬天與世隔絕的難忘經歷。”暴風雪封鎖了大山封鎖了森林,卻封鎖不了山姆的心。屋外暴風雪呼嘯、屋內小山姆照常吃飯、睡覺、吹笛子、和鷹說話,他在困難面前的從容、淡定深深影響了我,讓我明白,不管遇到任何困難或者突發情況都要從容面對,要儘量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把書捧在胸前,我想到了自己學習生活的小細節。想想平時我寫語文作業遇到不懂寫的字,都不願意詳查字典;做數學題遇到難題,思考時間不到三十秒,也不願多讀幾遍題目深入思考就馬上跑去問媽媽了。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間,我也不會自己煮東西吃,喜歡拿着零花錢到外面買零食充飢。比之於山姆,我覺得很慚愧。我決定要像書中那小男孩那樣,遇到問題多觀察、多思考,儘量自己解決學習上碰到的難題。還要學會做家務,多下廚,跟媽媽學煮飯做菜,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

這本書雖然不算厚,可其中蘊藏的道理卻很多,它可激勵我們做一個勇敢、堅強、機智的好人。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 篇12

作者《擺渡人》是一本很不錯的書,看完後,你會思考很多,反省自己,這是我爲各位看官整理的《擺渡人1》讀後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短篇小說。文中一開場的是一個15歲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嘮叨的母親,令人不開心的學校,略帶自卑的個性,迷茫而又無聊的生活讓她顯得沉悶、煩躁。這樣一個女孩好像以前都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普通。然後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或者說這本書是一部非科學類的書,因爲出現了人死亡後的靈魂。

她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忙碌又絮叨的母親瓊並沒有給到她太多溫暖,她內向,自卑,膽小,不自信,同學們也嘲諷她,唯一可以傾訴的朋友凱蒂也搬家了。

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時,迪倫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男孩說,他叫崔斯坦(靈魂擺渡人:他們的職責跟使命是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讓他們到達彼岸。彼岸便是心中的家。荒原是靈魂心裏的映射,天氣的好壞取決於靈魂的心情。荒原中魔鬼跟黑夜都是致命的危險,而安全屋卻像是休息的驛站)。崔斯坦將她帶離了事故現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這個男孩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他們每天都在馬不停蹄的趕路,到達一個又一個的安全屋,在黑夜降臨之際儘可能的躲過凶神惡煞的惡魔。

荒原在她面前似乎是一個巨大的問號,而她也必須正視那些接踵而來的問題。在與崔斯坦的相處過程中,她漸漸明白了自己不是唯一的倖存者,而是唯一的受害者。天氣的陰晴取決於她的心情好壞;身邊又爲什麼會有哪些奇特的現象。

兩人在不知不覺中墜入愛河,迪倫、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惡魔追殺,一起到達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倫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誠,快到達邊界時,決定在一起,卻因現實而不得分開,本以爲故事在這裏就遺憾的戛然而止了,卻不曾想到勇敢的迪倫因爲愛,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尋找崔斯坦。每當迪倫到達一個小屋,我心裏都默默的勸阻迪倫就在這個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崔斯坦肯定會過來的,可是迪倫每次都無畏的往下一個安全屋趕,迪倫和崔斯坦終於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礙,返回人間,在一起。(補充一下前面忘記說了擺渡人會根據每一個不同的人變成她信任的樣子,每個人都不同,因爲愛,崔斯坦的模樣沒有改變)當看到最後,“原來你在這裏”“我在這裏”時的那種感動與幸福,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幸與不幸,我們依然雙手緊握,不曾鬆開,還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處,這已足夠。

夸父逐日的讀後感作文 篇13

放假前,馬老師給我們推薦了許多有趣的書,這不,前幾天,我剛到新華書店買了一本《再被狐狸騙一次》,今天下午空閒時,這本書像磁鐵一般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便抱起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篇關於紅狐清窩的故事。這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原本幸福和睦的家庭在一次外出覓食時被一隻巨蜥搞得兩死一傷,只剩下一隻瞎眼母狐和一隻小公狐。在這樣只能相依爲命生活的情況下,母狐卻狠心地把小公狐趕出了家。它寧願自己白白等死,也不接受小公狐的幫助,最終,它餓死了。

也許,大家都認爲紅狐清窩是自私殘忍的,但這篇故事卻告訴了我們,“凡沒被清過窩的小狐都智力低下,交際能力低下,獵食技藝低下,長大後很難找到配偶就算生兒育女,後代的存活率也極低。”成年狐之所以用這樣殘暴的方法把小狐驅趕出家,其實是爲了自己的孩子好。

最令我震撼的就是那隻母狐臨死的時候,它的面前堆着四隻小倉鼠,這是小公狐辛辛苦苦捉來給母親吃的,可它到死也沒有動。讀到這裏,我禁不住想要流淚。我既體會到了小公狐的孝順,又感受到了母親的執着。它爲了讓小公狐明白無論如何也不能回家,寧願拒食,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多麼偉大的母親!多麼偉大的母愛!

是啊,世上最愛我們的就是父母,爲了我們,他們寧願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連動物都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學會理解父母,替父母分擔。而且,這篇故事也讓我更深刻的懂得了,父母不能過分溺愛孩子,那樣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應該向這些紅狐一樣,在一定的時候,要能夠“忍痛割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