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200字

來源:瑞文範文網 6.25K

藝術來源於現實,但高於現實,這是藝術創作的規律,用來衡量《人民的名義》,一點也不爲過。本站小編在此整理了20xx年《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200字,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200字
20xx年《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200字篇1

“久經滄海難爲水”,但一部電視劇能讓我產生驚悸的感覺,今個,真有了。

早餐時忍不住徑向夫人特別推介,“你有空好好看看,這是我從未看過的最好的反腐電視劇,如現實中的真人真事蹟近無二,而且全是知名演員主演,聽說羣衆演員大部分是江蘇檢察系統的人。”

就算是普通人,就算我們不是公職人員,我們也要從中吸取教訓,接受啓發,吸收正能量,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啊。

昨晚小兒吃了一個鹹鴨蛋,掏空了裏面的蛋黃,扔在桌上,淨留下蛋白。

我是忍不住嘮叨開了。“兒啊,我和你媽媽最開始吃的第一餐飯是炒白菜就米飯。能不能不要浪費啊?”當時我想到我自己的父母那時節一掛肚肺一家六七口就捱過年的光景。沒曾想兒子明顯不接受批評,只見他指指旁邊他母親的飯碗。我順眼看去,見到基本上和兒子差不多一個樣的掏空鹹鴨蛋也殘存在那隻碗裏。我默不吱聲。還怎麼吱聲?

日子好了,我們不僅要自己保持住我們的本色,還要多方面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包括不能浪費。他們的人生路,還早着呢。以小見大,大環境的染坊,我們沒有太大的力量屏蔽掉,但我們自己的小環境,我們得做好孩子的榜樣,教育好孩子要有明辯是非的能力啊。

候孩子回他自己的房間繼續做作業,我站在正在刷鍋洗碗的夫人邊上說叨此事,夫人羞愧的回首一笑,外加一聲嘆息的檢討,“唉,蛋白確實太鹹了。但還是做成壞榜樣了。”

因爲這樣的結果,做父母的自然需要檢討,但做兒子的,也自然應當在眼前看到的聽到的物事面前,有正確選擇的學習模仿,而不是抱着“人家能那樣,我就能這樣”的態度。這樣的態度肯定是不對的,最終,還會害了自己對於人性中正能量的堅持。

我們也必須要承認,但凡是人,人性中定有一定的或多或少的陰暗面,包括還有“醜惡”。有必要否認這一定嗎?管真真的能否定得了的嗎?但正因爲社會必然是前進的,社會環境自然會要求所有人符合社會和自然發展的規律,包括不能違反現行大環境所定下的公序良俗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否則,你就會被這個大環境淘汰出局。那後果一定是極悽慘的。

但有多少人,特別是那些位高權重者,如何能果如他們站在臺上所宣稱的那樣“謙卑謙卑再謙卑?”特別是那些官爺,如何能扼殺自己內心的魔鬼,控制住自己的貪慾,在如今如此這般如大染坊一樣的環境中,能抗拒誘惑、能跳脫出自己人性的弱點潔身自好呢?

有些東西,即或真爛了,也不需要隱諱,更沒必要忌醫。坦誠面對、下決心加大力度、果敢處置是必須的。而《人民的名義》這個好劇,來得太及時了,這部劇真正把現實中的腐敗及打擊這個腐敗的過程通過當今中國各路知名演員的努力演繹得氣勢磅礴,石破驚天!

這部劇,活脫脫一部現代版官場現形記,盡顯官場生態。

也許是因爲我親身看得多、接觸多了官場的那種“醜惡”,所以,乍乍看到這麼好的電視劇情節表述得如此逼真到位,還有能讓我真正的“走心”,所以,現在的心,一直都是欠欠的。

《人民的名義》這部劇,表現的尺度極大,真實極大的暴露了從中央到地方,政商組合、公檢法系統無非是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姻親關係、同鄉關係、主僕關係,各種子承父業,兄終弟及,盤根錯節、爾虞我詐、貪贓枉法之嚴重、之觸目驚心,爲中國曆代所不及。

作爲一名普通基層民衆,真切致敬中國的高層!倘沒有他們真正爲國爲民的決心,這部電視劇相信不會面世。國家有如此高居廟堂之人,實爲中國民衆之福!

沒有哪位權重者臉上寫着貪字,沒有哪位官爺身上刻着腐字,沒有哪個人一開始就想跌下深淵、滑下泥潭。我真心想說,哪怕就是普通百姓就如我等,只要是滿了十八歲的成年人,想法抽出時間和空間來,好好看看這部電視劇吧。

這部電視劇所表達出來的教育及警示意義,不敢斷定是不是能影響一代人,但真能影響我們的人性,包括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選擇及運作的方式方法,這倒可能,是真的。

20xx年《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200字篇2

這幾天,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正在熱播,好評不斷,引發熱議。

一部電視劇再次帶動了全社會對腐敗問題的關注,也提醒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反腐敗鬥爭,究竟是在較量什麼?

黨的以來,正風反腐始終在路上,成效顯著,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但這不意味着反腐敗可以停一停、緩一緩,須知道腐敗與反腐敗永遠處在權力天平的兩端,一直進行着殘酷的較量,也只有反腐敗的力度和強度不斷加大,纔會真正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從這個意義上說,反腐敗的成績都是暫時的,反腐敗的鬥爭需要持續進行下去,這也是錘鍊黨員幹部隊伍、增強黨的凝聚力戰鬥力的必然要求。

既然反腐敗鬥爭是一場持久戰、拉鋸戰,那麼這場必須打贏的戰役究竟在爭奪什麼呢?不弄清楚這一點,就無法弄清楚反腐敗鬥爭工作的重點和深遠意義。當然,圍繞着權力展開的腐敗與反腐敗的鬥爭,對不同主體而言,所較量的也不盡相同。

對官員來說,反腐敗是在較量“如何用好權”。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但是它往往由官員直接行使,腐敗就是濫用權力的結果。最樸素的理解,反腐敗鬥爭就是讓官員們敬畏權力、善待權力、善用權力。否則,不管官大如蘇榮,爲自己和家人謀利,開設“權錢交易所”;還是官小如魏鵬遠,用審批權鉅額受賄,成爲“小官鉅貪”,無不是異化了權力、扭曲了自我。其實,電視劇中的部委處長和副市長,都是權力觀、金錢觀出現了大問題,如此,談何人生觀、價值觀,更沒有對黨和人民的初心了。

對政黨來說,反腐敗是在較量“如何更純潔”。一個政黨猶如一棵樹,從小樹苗到大樹幹,每一次成長都伴隨着“陣痛”,需要找找蛀蟲、殺殺病菌。相反,如果任由貪腐分子吮吸“營養”,就算是長大了也免不了千瘡百孔,看似有規模、夠龐大,但終究難以“參天”。說到底,政黨特別是執政黨,尤其是帶領13億多人民追夢的執政大黨,自身不健康,如何有力量來幹事創業。對執政黨來說,反腐敗就是對自身疾病的一場勇敢“反動”,是剜毒療傷,這少不了疼痛,就像我們黨在以來,中央紀委立案審查中管幹部240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16.2萬件,給予紀律處分119.9萬人,以來共追回外逃人員2566名。數字背後是思想建黨、組織建黨、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的成果,“純潔”決不是形容詞,而是反腐敗鬥爭中的“動詞”,是每一名黨員都應達標的底線要求。

對人民來說,反腐敗是在較量“如何得民心”。權力離老百姓很近也很遠,就像人們在關注反腐劇、討論反腐鬥爭一樣。不過,官員廉不廉、政黨純不純,老百姓都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人常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黨能夠從弱變強、從建黨到建國,成功經驗就在於“得民心”。曾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三億人民。”,一語直擊反腐敗鬥爭的要害: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人心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反腐敗的實踐證明,贏得民心需要打虎拍蠅、打虎拍蠅也贏得了民心。

“腐敗最嚴重的不是貪了多少錢,而是人的墮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人民的名義》是藝術化了的現實,而我們更需要直面現實、直面問題。這也如同行進中的中國,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績有多好,都不能忘了發展是在較量着什麼,那就是“以人民爲中心”,而這也恰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人民名義”。

20xx年《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200字篇3

歷時八年,六易其稿,周梅森終於在新年到來之際爲讀者奉獻出了他的又一部政治小說《人民的名義》。對這部新作,可以言說者甚多。我以爲它首先爲我們如何提高主旋律文學作品的創作水平提供了豐富、新穎而有效的經驗。毋庸諱言,我們的主旋律文學創作確實不太盡如人意,許多生活中非常感人的人與故事一旦搬進了文學作品便味同嚼蠟,許多被民衆共同關注令人振奮的重大主題到了文學作品中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重量、魅力與深度。時間一長,讀者對主旋律文學創作似乎越來越失去耐心和信心,既不叫好,更不叫座。

問題出在哪裏?其實很簡單。關鍵是我們的許多作家沒有將主旋律文學作品作爲文學來對待。不管主題如何重大,題材如何重要,都要按照文學的規律來創作,不管哪一類作品,只有具備了文學的優秀品質,它纔會得到讀者的喜愛,從這個意義上說,主旋律並不享有非審美的豁免權。

《人民的名義》可以說再主旋律不過了,作品彰顯的是黨的以來反腐的主題,傳達的是人民呼喚公平正義、風清氣正的強烈願望,契合的是當下從嚴治黨、依法治國的執政理念。但是,周梅森帶來的是讓讀者驚心動魄的故事,是環環相扣、戲中有戲的連臺大戲,是性格豐滿而獨特的人物,是下到底層勞動者,上到黨的高級幹部,包括商界、企業、金融,以及社會灰色地帶的各色人等,是現實的浮世繪,是時代的衆生相。作品以一個省域爲故事空間,並以其政治生活爲主要的故事內容,以重大腐敗案件的偵查爲故事動力,層層推進,抽絲剝繭,不斷將故事推向高潮。作品不僅生動地展示了反腐敗鬥爭的驚心動魄,而且對當今中國的複雜的政治生態、多樣性的社會關係進行了深入的思考。這樣的作品不僅是對當前社會主體的積極迴應,同時也滿足了讀者審美需要,給人們帶來了酣暢的精神享受和富於挑戰的理性思考。

所以,我認爲這部作品不能僅僅從社會價值與現實意義上進行評價,它同時對當前的長篇小說創作帶來了啓示。不能不說,新世紀以來,中國的長篇小說創作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種“輕質”的“小長篇”似乎漸漸成爲主流。這些長篇多以日常的局部生活爲背景,人物少,人物關係簡單,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戲劇衝突,主題也大都以一些小情感、小憂傷爲主。傳統長篇那種深刻的主題、重大的題材、宏闊的場景、衆多的人物、激烈的衝突和汪洋恣肆的語言不再是主流。

我們當然知道,長篇需要發展,但這種發展不能以犧牲傳統爲前提,不能以拋棄長篇藝術的多樣化爲代價。當長篇越來越小越來越輕時,我們在長篇中便難以看到時代的潮流,難以感受到時代的精神和思想的光輝。而許多長篇的藝術手法也漸漸流失,包括人物塑造的方法、複雜的結構營造、戲劇性衝突的設計技巧等等都稀有傳承。現在的長篇似乎不需要生活的積累與藝術的修爲,許多年輕作家上手就來,門檻變得越來越低。這樣的局面如果成爲主流,長篇小說將難以完成本來的文化功能,變得徒有其名。這時候就可以看出周梅森這批作家的力量了。

就以《人民的名義》來說,它對時代的呼應,它對現實的批判勇氣,足以鼓盪起人們的豪情,滿足人們對社會巨大的思考量,而其對正反兩方面典型的刻劃,包括對許多小人物的精雕細刻,都使得文學人物的畫廊不斷增量,而對侯亮平等人物的塑造,使久違的英雄式形象得以迴歸,從而復活了人們心中的英雄審美情結。與之相對應,以英雄人物爲引領,對社會全景式的反映和富有哲學意味的反思使得長篇小說再次顯露出史詩的光芒,這無疑是一種崇高的美。

文學有其審美的歷史性和時代性,但藝術觀念的進步應該使我們對文學的進程有更自覺的思考和積極的應對,僅以長篇製作來說,輕重並重纔是其多樣化的發展之道。我們當從這個高度來估量《人民的名義》這類作品的審美價值。

《人民的名義》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它聚集了大量實力派演員和老戲骨,這在流量明星們霸屏的當下,儼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熒幕清流;二是它聚焦了近年來最敏感也最受關注的時政議題:反腐,衆所周知,在現有的審查機制下,拍攝嚴肅政治題材等同於帶着鐐銬跳舞,呈現一部可信、可看、可評的檢察題材電視劇,難度係數遠高於其它類型的國產電視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