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7W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1

感動中國,感恩你我。愛傳承,從沒有終點,感恩前行,從不曾停歇。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精選15篇)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舉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這些人物感動着、感動着。

從20__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我都堅持收看,認真地聆聽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認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頒獎詞;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已經成爲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一段故事,成爲我前行中最爲重要的催化劑、推動器。

非常感謝中央電視臺爲我們帶來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暨頒獎典禮”,這是一檔讓人們體味感動、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靈魂的好節目。我一發現他,就把他當做一個滋養自己心靈、軟化自己感情、培育並保持自己有一顆能感動的心的好節目;事實上,我的這個想法在觀賞每一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都能得以實現。

至今還記得,20__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還在行進中,我就在感動中寫下了“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評選之感動”,記錄下對於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彝族老師李桂林、陸建芬賢伉儷二人在天梯國小堅持十八年的感動。

每一次觀賞“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都是我靈魂得以洗禮、昇華的時刻,我自己很清楚: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偉大的靈魂,都有着一種讓我們每一個人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這些崇高的靈魂是常人無法企及的,也是我這一輩子無法達到的;正如一位偉人曾經說過的那樣:“一個人做的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仔細看看20__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中的“好人們”,那個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幾十年——陪聾啞兒子讀書十六年的愛心媽媽陶豔波、幫助“發小”三十九年的隴海大院的哥們、默默捐款20__從不留真名的張紀清、十幾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癱瘓父親的孝女朱曉輝等等。

每一次觀賞“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都是讓我的心與情得以進一步軟化、激發、培育和提升的好時刻;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的故事,讓我的心更加溫婉、溫潤,更能被感動、感化。至今,我還能有一顆似乎與年齡不符的能夠感動的心;至今,我還有一些能夠讓自己驕傲的激情,我要感謝諸如“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之類的節目、影視劇和文學作品。我會很好地珍惜這些人物、這些故事帶給我的精神滋養、文化陶冶,我會繼續努力地讓自己有一顆能夠感動的心,有一份能夠有一定熱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樂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2

我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溼潤。獲獎者,有爲了國家核潛艇研製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爲親人、爲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着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爲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後怎麼活着。

看着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爲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爲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爲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爲國爲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3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

如果問過去這十來年,中央電視臺原創了哪些成功的電視品牌,我想《感動中國》一定可以名列前茅,甚至排名榜首。《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的主旋律精神品牌欄目,多年來堅持鮮明的價值導向,彰顯了深切的人文關懷,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我們從“感動中國”收穫了什麼

《感動中國》是一種呼應,它呼應的是人們心裏本來就有的向善之心。《感動中國》的兩個多小時,對於每個普通的觀衆來說,可能意味着無法被擦乾的淚水,或者是心靈的一次淨化。但對於這個社會與時代來說,《感動中國》的走紅意味着什麼?

詩人顧城曾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在感動的同時,我們有時是不是也該有點兒憤怒。我們要做的和該做的事還很多,只有感動、憤怒都不夠,我們必須擦乾眼淚後行動,站到一個又一個曾經感動過我們的人身後,然後憤怒纔會真正減少。

看感動中國,最吸引我們眼球的還有裏面的頒獎詞,這些頒獎詞語言凝練,富有文采,魅力十足;精華濃縮,內涵豐富,短小精悍。我們讀之,品之,手不釋卷。我們仿寫,撰寫,受益匪淺,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收穫呢。

感動,真的有用嗎?

感動,無用!是的,感動不能改變什麼,行動纔有用。很多像《感動中國》一樣優秀的電視作品,都在傳遞一個思想——利他,是境界的利己。

每一年,《感動中國》的那些年度人物,都帶來一種啓示、一種力量。今晚,誰將讓你落淚,誰將動你心魄。感動中國的典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行動起來才能凝聚力量,向上,更好,創造未來!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4

20xx年,中國女排在金牌教練陳忠的帶領下,從1986年到20xx年,時隔十七年後,中國女排終於再次奪得了女排世界盃冠軍,中國女排也從這時候起,再起站了起來。陳忠獲得了20xx年的感動中國人物獎。

次年,20xx年,中國女排奪得了闊別多年的奧運會冠軍,從1984年到20xx年,歷經20xx年纔再次奪得奧運會冠軍。這一年,中國女排獲得了感動中國特別緻敬獎。

20xx年,沉寂十年的中國女排在郎平的帶領下,衝破一切艱難險阻,忍着身體上的病痛和心理上巨大的壓力,破釜沉舟,再次奪得女排世界盃冠軍,郎平的事蹟也是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郎平獲得了感動中國人物獎。

次年,20xx年,中國女排再次奪得了里約奧運會冠軍,又是歷經20xx年再次站到世界巔峯。中國女排因此獲得了感動中國特別緻敬獎。

今年,中國女排比以往更加優秀,在祖國70週年的國慶前夕,送上了一份大賀禮。女排世界盃中,中國女排十一戰十一勝奪得女排世界盃冠軍,用着十一連勝慶十一,讓整個世界再次見識到中國力量。

目前,在世界女排的積分排名中,中國女排高達320分,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美國女排足足高出了54分,中國女排在世界範圍內也是遙遙領先。

最後,感動中國評選活動正在進行當中,希望大家都能踊躍參與,支持中國女排以及其他感動中國的人物,投上自己寶貴的一票,發揚傳承女排精神,發揚傳承感動中國的精神。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5

郎平30多年來一直被視作女排精神的演繹者。作爲球員,從21歲開始,她就站穩了女排國家隊主攻手的位置,一路成長爲和古巴的劉易斯、美國的海曼齊名的“世界三大主攻手”之一,爲中國女排開啓了最初的輝煌。作爲教練,她帶領球隊走出低谷,用兩年半的時間讓中國女排重新登上了世界之巔。

“有郎平的地方,就有奇蹟。”白巖鬆這樣評價郎平。誠然,獲得奧運會冠軍絕不是郎平一個人的功勞,但是,如果沒有郎平,在倫敦奧運會歷經坎坷的中國女排不會這麼快重回巔峯。郎平的執教水平、人格魅力讓全世界歎服。毫無疑問,郎平作爲團隊的帶頭人,有許多值得企業管理者學習借鑑的地方。

善於用人。兩年多的時間,郎平培養出了朱婷、袁心玥、張常寧等一批新銳,爲中國女排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女排贏球,依靠的是團隊以及不屈不撓的精神,但我認爲這次最重要的還是郎平的用人。這一場郎平把每個球員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每個隊員的特點都發揮出來了。”中國體育代表團副團長蔡振華在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後說。對於企業管理者而言,只有重視員工尤其是新進員工的培養,不斷髮掘員工的特長,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才能源源不斷地爲企業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注重創新。郎平懂得科學管理的重要性,她創新執教理念和方法,將國際化、專業化的團隊合作形式和科學訓練的理念引入中國女排,組建起復合型團隊,打造女排大國家隊模式,選擇性地放棄一些比賽,取得了明顯效果。這種大膽創新的精神是企業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創新是企業的活力源泉、制勝法寶,企業管理者要解放思想不斷吸收他人長處,創造適合自身發展的新機制、新產品,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持續保持競爭力。

人性管理。爲避免隊員過於緊張、壓抑,郎平對女排實行人性化管理,鼓勵隊員展示個性,在國外比完賽也允許隊員外出逛街,團隊氛圍輕鬆融洽。女排隊員朱婷曾說,郎指導總能清楚指出問題告訴隊員該怎麼做,並且能讓隊員相信這樣做絕對是對的。這種彼此間的信任與人性化管理密不可分。古語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只有多點人情味,真正俘獲員工心靈,才能贏得員工對企業的認同和忠誠,從而使員工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更大價值。

傳承優秀精神。郎平現場指揮中的“小技巧”可圈可點,幾乎每次郎平喊暫停後,再上場時中國女排都能得分。賽場上,當年那支打不死、衝不垮、壓不倒的中國女排又回來了,這種精神的傳承與郎平密不可分。她身處逆境敢於擔當,面對困難頑強拼搏,憑藉個人實力和魅力成功將隊員凝聚在一起,將優秀的女排精神繼續傳承下去。同樣,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不僅要具備踏實的辦事能力、強烈的服務意識與社會責任感,還要將優秀的企業精神繼續傳承下去,鼓舞員工團結一致勇往直前。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6

中國女排五連冠羣體1981年至1986年,中國女子排球隊在世界盃、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上5次蟬聯世界冠軍,成爲世界排球第一支連續5次奪冠的隊伍。

中國女排堅定“爲國爭光”的信念,刻苦訓練,頑強拼搏。她們隊訓練中所造成的苦痛從不叫苦叫累。憑着堅韌的毅力,她們練就了過硬的技術本領,形成了以快速多變爲主體、兼備高打強攻的獨特風格。中國女排,不屈不撓,克服重重困難,完美地詮釋了頑強拼搏、團結奮鬥、無私奉獻、爲國爭光的中華體育精神。中國女排奪冠後,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國歌一次次奏響的場景,讓中華兒女熱血沸騰。一時間,各行各業掀起了學習女排精神、發揚女排精神的熱潮。“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響徹神州大地。女排精神成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徵。中國女排五連冠羣體爲我國體育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勵着中華各族兒女不斷奮發向上,追求卓越。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7

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切緬懷黃文秀同志短暫而光輝的一生,激勵廣大黨員幹部見賢思齊、奮發作爲,努力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20xx年7月29日下午,離退處全體黨員幹部參加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組織收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自治區黨委政府共同舉辦的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

報告會上,黃文秀生前同事、親人、同學和媒體代表分別從不同角度深情回憶黃文秀感人事蹟。百色市委宣傳部幹部蔣丹丹以“紅土地上的生命之花”爲報告主題,講述了黃文秀對駐村工作的全身心投入和對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的真情期盼。百坭村黨支部書記周昌戰以“永遠的第一書記”爲主題,講述了黃文秀走村入戶、鬥志昂揚,爲百坭村羣衆謀幸福的故事。黃文秀的研究生同學陳麗美說:“文秀總是把微笑給了別人,把堅強給了自己。”在姐姐黃愛娟的心目中,妹妹愛家人、有擔當,對一切美好事物都充滿好奇與熱情。廣西廣播電視臺記者湯婧在採訪中一步步走進黃文秀的真實世界,祈願這份感動永遠陪伴我們溫暖前行。

觀看視頻結束後,離退處全體黨員幹部結合實際,交流了學習體會和工作建議。

一致認爲,黃文秀同志是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涌現出來的時代楷模,在她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一致決心,要認真學習黃文秀同志堅守初心、不改本色、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勇於擔當、攻堅克難的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堅定理想信念,勇於擔當作爲,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引導老幹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積極發揮老黨員、老同志獨特的優勢和作用,爲發展改革工作增添正能量。

一致表示,要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初心融入到爲老同志辦理每一件事情當中去,用耐心、細心、誠心做老同志的貼心人。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豐碩成果轉化爲心懷感恩,用心用情服務老幹部的具體行動,轉化爲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工作狀態,努力做到讓老幹部滿意、讓委黨組放心,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8

王,男,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人。

20xx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租住在一樓的王發現火情後,義無反顧地三次衝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臨近的張衡路口,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

王事蹟報道後,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達250餘萬元。10月1日下午,王因多臟器衰竭離開了人世。

他的精神感動無數人,讓無數人留下了眼淚!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9

“她們喊我‘魔鬼’‘周扒皮’,半夜雞叫。”張桂梅笑道,因爲要求嚴格,她被學生們起了許多外號。

張桂梅不是校工,而是一所學校的校長。她的這所學校很特別:學生大多來自雲南的貧困山區,而且都是女生。這就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公辦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

從東北到雲南,命運讓她與這裏的學生緊緊相連

張桂梅祖籍遼寧,從東北來到雲南支邊後,隨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鎮第一中學任教。張桂梅以爲那裏將會是她餘生的歸宿,然而天不遂人願。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張桂梅害怕觸景傷情,申請從大理調出,她來到了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

從大理調到華坪不到一年,張桂梅被查出子宮內有一個近五斤重的肌瘤。由於之前給丈夫治病花掉了幾乎所有積蓄,張桂梅決定放棄治療。後來,縣裏得知了張桂梅的病情,縣長告訴她:“我們再窮,我們都會救活你。”爲此,縣裏開婦代會的時候積極動員大家給張桂梅捐款,有人甚至捐出了自己僅剩的五塊錢路費。

“我沒爲這個小縣做過一點點貢獻,卻添了這麼大的麻煩。他們把我救活了,我活着要爲他們幹些什麼。”張桂梅回憶起那段往事,依然哽咽。

再次回到校園,張桂梅發現,華坪的教育環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遠。張桂梅任教期間,民族中學裏的女生不僅數量少,還時不時有女生從課堂上消失。

讀着讀着就不來了,是什麼原因?張桂梅跑進大山,開始找那些退學女生做家訪。和家長們一談,張桂梅明白了:十幾歲的姑娘,已經被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張桂梅不甘心,攔不住的,就找到當地的村幹部進行溝通;家裏太窮的,就拿出自己的工資補貼。她鐵了心,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些女孩子們帶回去讀書。

20__年,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讓身爲教師的張桂梅兼任院長。“兒童之家”收養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遺棄的健康女嬰,無兒無女的張桂梅成了她們的“媽媽”。

民族中學和兒童之家的經歷讓張桂梅萌生了一個想法:籌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

“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的。如果她有文化,她會把孩子丟掉?我的初衷就是解決低素質母親和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張桂梅說。

爲什麼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張桂梅也有自己的考慮。一次家訪時,她發現有戶人家的兒子纔讀八年級,便可以進縣城參加補習班,而他的姐姐已經高三了,卻要被家長留在家裏幹活。那一刻,張桂梅心裏覺得,就算再難,她辦女高都是對的。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10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看了《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他們正在用自己的事蹟行動追逐踐行着中國夢。

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帶來的事蹟也許也稱不上偉大,但他們的執着與堅持把我徹底折服,在他們身上,能看見小草般堅韌不拔的品格。

其中張玉滾的事蹟尤其讓我觸動,張玉滾,38歲,河南省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國小校長,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稱號。張玉滾大學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__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幹起,一干就是17年。學校地處偏僻,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一挑就是5年,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他是這裏的全能教師,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由於常年操勞,“80後”的他鬢角斑白、臉上佈滿皺紋。人們都爲之感動,感動的不只是那優秀的品質,還有那無私的愛。

一個平平凡凡的人,經過一點一滴的奉獻,經過日積月累時間的考量,也會變得很偉大。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的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而張玉滾正在用自己的青春爲基,甘願做一顆大樹,一棵去托起孩子們夢想的大樹。我想,最有意義的事情也莫過於此吧!

我們追問自己人生的意義,也許意義不在於追問,而在於行動。作爲一名交通青年,用我們一點一點的行動,保障道路的安全通暢是我們的職責所在,而這條路不僅僅是聯通某個地方,它更是羣衆們回家的路。我們一定會牢記這些精神,把感動的火苗埋在心間,用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11

在繁華喧鬧、車水馬龍的都市裏,總有一些人,他們頭頂着烈日撿拾着垃圾,在十字路口揮着小紅旗吹着口哨,指揮着車輛,或是用手中的剪子不同的修剪着枝葉……正因爲有了他們的奉獻,我們的城市才顯得美麗整潔而充滿活力。

記得在一個冬日上學的路上看到了一個環衛工人,單薄的衣服和凍得發紫的雙手彷彿正告訴着人們他正承受着嚴寒的侵襲。但面對着塞滿積雪的道路,他沒有放棄,沒有怨言,而是竭盡所能地用鏟子將厚雪一堆一堆積攏起來,又把他們推到路邊的綠化帶上。繁多的積雪和嚴寒並沒有_他前進的步伐。是他執着的奉獻,爲這個黎明的城市劃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是他忘我的奉獻,讓上班的人們不再望道興嘆,讓人們走在路上掛滿笑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是那些默默奉獻的環衛工人,他們用那雙勤勞的雙手正在爲我們這個社會忙碌着。雖然他們收入微薄,可是他們卻有一顆可貴的、金子般的心。

記得在一個夜裏看到了一個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過馬路的志願者,隨身的一杯濃茶彷彿正告訴着人們她的疲憊。的確。在無人路過時,她靠着車站牌打着瞌睡,不時還睜開眼看看是否有需要幫助的老人經過。但看到老人被安全地送過馬路是她的欣慰。一聲聲“謝謝姑娘”和“不客氣”的相互交織,成了長沙夜裏一抹溫馨的色彩。正因爲她無私的奉獻,讓燈光暗淡的馬路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們不再危險。

那麼,生活在這個城市裏,作爲市民中的一分子,我們又能做出什麼奉獻呢?是大冬天裏站在路邊發熱茶,炎夏裏站在綠化帶旁掃地或是也像那位大姐姐一樣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過馬路呢?其實,奉獻並不是一件多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它只需你在日常生活中稍稍注意一下,如隨手撿起一張廢紙,扶起一塊告示等……點點滴滴的小事,都是我們對社會的奉獻。常言道,文明就在舉手投足間,當我們耐心地抓住就要隨手扔下的瓶子,多走幾步扔入垃圾桶中時,城市的文明之花,就會因你的奉獻而更加美好。

朋友們,讓我們學會奉獻吧,把我們對生活的熱愛轉化爲實際的行動,爲城市帶來一抹暖色吧——節能減碳、隨手關水、垃圾入桶、排隊候車……這些都將是我們對文明的詮釋。當我們每個人都自覺的爲社會做出奉獻時,你會發現天地變窄了,視界變寬了,陽光也更燦爛了。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12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寫道“賽場上的輸贏,說到底是運動員實力的競爭,是國力的比拼。賽場上的裁判不公、規則漏洞,很難摧毀真正有實力的運動員;同樣,偏見、責難甚至敵意,無法動搖一個大國的自信。唯有實力,真正決定勝敗。戰勝巴西隊的時候,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說:不要因爲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最終,是實力讓女排姑娘一路披荊斬棘登上冠軍領獎臺,也讓女排精神再次成爲中國人的驕傲。”女排的氣勢,振興了一個時代,也驚歎了整個世界。中國早已不是東亞病夫,而是一隻昂然走向世界中央的雄獅。濃縮時代記憶的女排精神從那時起成爲一種凝聚中國力量、振興中華的精神支柱。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剛剛拉開帷幕,封閉已久的中國大門,向世界緩緩打開。那是一箇中華民族爭取“球籍”的年代,百廢待興,而又迷茫困惑,中國人需要精神偶像。關鍵時刻,中國女排帶來了一場關鍵勝利。1981年年底,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身份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排球賽,7戰7勝,首次奪得世界盃賽冠軍。在今天回望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那是一個人人談理想爲榮的年代,那也是一個國人爭先恐後用勤奮與智慧改變祖國面貌的年代,而中國女排用“五連冠”的佳績,對各行各業的中國人起到了激勵、感召和促進作用,爲當時的改革開放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時光流轉,世事滄桑。30多年來,女排姑娘有過成功登頂的榮耀與輝煌,也有過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得有多深,反彈就有多強”,正如主教練郎平所言:“中國的女排精神與輸贏無關,不是說贏了就有女排精神,輸了就沒有。要看到這些隊員努力的過程。”堅守爲國爭光的夢想,永葆求新求變的精氣神,不忘初心,與時俱進,用專業素養提升實力,以開放包容博採衆長,靠苦幹巧幹贏得競爭,這是新時代女排精神的豐富內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啓迪所在,也正是新長征路上的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力追上時代的底氣所在、力量所在。

當前,我們國家正在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奮勇前進,“女排精神”正是我們民族、我們國家需要的正能量,時代雖然不同,但女排精神沒有褪色,反而愈加閃光。35年來,女排精神總是與這個國家每個歷史發展的節點相契合,女排的頑強拼搏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體現。“無論比分怎麼樣,大家從來沒有放棄過。”賽場上的中國女排,將爲他們的夢想繼續拼搏;而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中國人,同樣需要一代代人承前啓後、繼往開來。女排精神,既是一種體育精神,也是一種前行力量,能夠激勵我們朝着目標砥礪前進。每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都應該發揚“女排精神”,愛崗敬業、忠於職守、努力拼搏、多做貢獻,讓我們永遠牢記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

走過戰亂、貧窮、飢餓,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走出積貧積弱的困局,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並向世界敞開懷抱。中國有了港口城市、建了經濟特區,國家基礎建設遍地開花,老百姓的溫飽得到滿足。改革開放的中國處處充滿了生機活力。時代發展永不停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因爲有着中國夢的引領,因爲堅持正確的道路不動搖,中國才得以日益繁榮,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祖國健兒才能在奧運會上盡情拼搏、超越自我。強盛的祖國產生強大的力量。正是因爲背後有強大的祖國支持,女排精神的種子纔有了生根發芽和成長所需要的堅實大地和肥沃土壤。今天,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如此接近中國夢,人們對精神的渴望和呼喚也從未如此強烈。中國夢成就了女排精神,中國夢的實現也需要女排精神。猶如一面旗幟,女排創造的奇蹟,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能行”,讓世界見證了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在今天,中國已進入改革攻堅階段和深水區,前面路上充滿激流險灘,每進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對改革的複雜形勢,許多人像中國女排在里約那樣“一分一分咬牙頂”,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縮,還有人墮落……在今天,時代和人民對精神的渴望和呼喚,越來越清晰有力。今天,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徵程.上,我們更加需要繼承和弘揚女排精神,團結起來、頑強拼搏,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去譜寫一曲曲壯懷激情、不懈奮鬥的新的華彩樂章。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13

20__年8月1日,是一個讓國人熱血沸騰的日子。

所有的焦點,都聚集在一個黃種人身上——蘇炳添。他是我們亞洲之光,是國人的驕傲,是我們中山人的優秀代表。

在8月1日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百米半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83秒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順利晉級決賽,並打破亞洲紀錄,他也成爲了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在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98秒的成績獲得第六,他再一次創造了歷史。

整個過程,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守在屏幕前,屏住呼吸,緊盯着那張被黑色、白色皮膚人種包圍着的面孔,緊盯着那雙充滿堅毅和信心的眼睛!雖然最終決賽沒有拿到獎牌,可是,以32歲的運動員之高齡,以9.83秒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兩次進入10秒大關,已讓世界萬般驚歎,國人無比沸騰。

蘇炳添是廣東中山人,出生在古鎮,是一個地道的廣府仔,從他的身上,我們收穫了太多太多。這個沒有得到任何獎牌的運動員,卻沒有讓大家感到失望和不快樂,反而是讓我們很多人興奮得一夜難眠。

首先,過程勝於結果,雖然喊了那麼多年,但是這一次,卻真切地被大家認同。雖然沒有獲得任何獎牌,但是蘇炳添在賽場上拼盡全力、攥緊拳頭,往前衝刺的鏡頭,他那胸前的紅通通的“CHINA”,他那興奮得大吼大叫的馬步和表情……整個過程,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個黃種人身上的堅強與鬥志,感受到了他爲實現這個目標所付出的百倍艱辛與汗水,感受到了他圓夢之後的狂喜和欣慰!人民日報也在第一時間發表評論:致敬中國速度!不是奪得獎牌才值得慶賀,超越自我就能贏得尊崇!

是啊,全身心付出,超越自己,創造新的紀錄,本身這個過程已經十分精彩絕倫,給人驚喜,至於結果,問心無愧即可!在生活中,特別是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這樣說:“好好努力,只要全力付出了,結果和成績不重要。”可是,來到真正接受現實的時候,或許很多人都不淡定了,嘴上那麼說,心裏還是萬分看重那個結果。

是啊,我們要言行一致,才能給孩子們做好榜樣,既然這麼說了,就要這麼做。蘇炳添的經歷,就是最生動鮮活的教育案例:只要認真和艱辛地付出過,享受過程,超越了自我,即便是結果不如期許,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其次,什麼是正能量,什麼是負能量,哪些東西該大力宣揚,哪些東西該遠離唾棄,每個成熟的人心中應該都有一杆秤,都能明辨是非。8月1日晚上,我帶着兒子看了蘇炳添半決賽跑出9.83秒的那一幕,小傢伙激動得上躥下跳,像個欣喜若狂的猴子,馬上催促我趕緊吃完飯,回家去看決賽。在車上的時候,我給他講了近期發生的事件,有某個明星,剛剛被刑拘了,還沒講完,他已經知道我要說什麼,對我笑了起來。我說,哪些是真正的明星,哪些是真正的英雄,哪些人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我們的心裏,要十分清楚;每一個人,必定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才能立足於社會;必定要憑自己的實力和問心無愧的付出,才能贏得別人真心的尊重。聽完我一席話,兒子點點頭。

蘇炳添,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學習榜樣。健康自律,訓練刻苦,堅忍不拔,胸懷國家榮譽……當前,我們真的不必要去崇拜那些只會蹦蹦跳跳,靠臉蛋、靠流量去贏得燈光和打賞的小鮮肉們,我們的孩子,需要更堅實更勇敢的榜樣;我們的下一代,需要更多的時代英雄和正能量,更多的堅韌意志與人生歷練。所謂“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正是這個用意與要求!

再次,蘇炳添的人生經歷,也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人生哲理。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奇蹟總會降臨,逆襲遲早發生!一直以來,因爲體質和肌肉構成等原因,黃種人都被認爲無法在田徑100米短跑上跑贏那些黑人和白人,而蘇炳添做到了!通過系統而科學的訓練,長年的艱苦付出和不斷突破,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命和逆襲!無論在哪個行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希望,人人皆可通過卓越努力,達到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此外,從蘇炳添成功的人生經歷中,除了他個人艱苦的付出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對體育人才系統的培養,也可以佐證,基礎性、系統性的體育建設十分重要,我們要高度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與培養,從小抓起,抓出實效,無論硬件還有軟件,都要加大投入。而現在的“雙減”政策,就是要讓孩子們從繁重的作業和培訓之中解放出來,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給他們一個健康的體魄!

只有這樣,才能讓一代又一代身心健康的孩子們,站上自己或者國家的榮譽臺,爲自己的人生或我們的國家增添絢爛的光彩!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14

1970年8月30日,在西南大山深處的“909”基地,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設計研製的核潛艇陸上模式堆順利達到滿功率,發出了中國第一度核電!這意味着,新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心臟——核動力裝置開始運行了!

這一天,中國成爲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自主核動力技術的國家,大家欣喜若狂,而總設計師彭士祿卻在悶頭大睡,在這之前,他已經連續五天五夜沒有閤眼。

彭士祿這個名字,鮮有人知。直到1988年9月27日,中國導彈核潛艇發射運載火箭成功,他才作爲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第一個核動力裝置的主要設計者,走進人們的視野。而在這之前,他隱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從事的工作一樣,都是中國的最高機密!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無產階級革命家、烈士彭湃的兒子。

時隔50年,又是一個8月30日,重溫歷史,致敬這位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

“他是個大人物,全家都要爲他隱姓埋名”

1925年,彭士祿出生在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是彭湃的二子。上世紀二十年代,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彭湃,衝破階級的“枷鎖”,成爲“中國農民運動的第一個戰士”。

“一個漆黑的夜裏,奶媽揹着我逃難。”這是彭士祿關於人生最早的記憶。1928年,他3歲,母親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義。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高唱《國際歌》,慷慨赴死。那一年,年僅4歲的彭士祿成了孤兒。儘管彭士祿才4歲,他就已經成了敵人的“眼中釘”、全國懸賞搜捕的“通緝犯”。

爲了躲避國民黨的“斬草除根”,彭士祿過起了姓百家姓、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的生活。他先後在幾十個貧苦百姓家生活過,每到一家,他都要改名。8歲時,彭士祿被國民黨當局抓進監獄。在那裏,他吃的飯裏滿是沙子、蟲子,渾身都是蝨子、疥子,晚上睡覺蓋的是破麻袋。

1935年,在獄友們的掩護下,在監獄受了一年苦、差點被餓死的彭士祿終於出獄。之後,他從監獄轉到廣州感化院,患重疾又差點病死。10歲時,他開始沿着鐵道流浪,一度靠乞討度日。後來,彭士祿再度被捕,這一次,祖母周鳳將其營救出獄。此後他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在香港、澳門學習和生活。直至1940年,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彭士祿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周恩來見到彭士祿時凝視了一陣子,親切地拉着他的手說:“終於把你找到了。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要繼承你爸爸的遺志,好好學習,努力工作。”

後來,15歲的彭士祿來到了延安,於194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回顧過往,彭士祿總是飽含深情地說,“坎坷的童年經歷,磨練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我對人民永遠感激,無論我怎樣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報他們給予我的恩情。”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

1951年,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留學蘇聯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

1954年1月,美國東海岸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個巨大而靈巧的“黑色水怪”轉眼潛入太平洋,遊過墨西哥灣、蕩過南美洲、橫穿大西洋,途經歐亞非三大洲後又回到了美國東海岸,而這一切所消耗的全部動力來自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鈾燃料。如果換了石油作燃料,需要整整90節車皮的石油,消息一經公佈,舉世震驚。這就是繼原子彈之後再度震驚世界的美國核潛艇“鸚鵡螺”號。

1956年,陳賡大將到蘇聯訪問,正準備回國的彭士祿被密召到中國駐蘇大使館。陳賡問他:“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願意改行嗎?”“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彭士祿堅定地說。

“從未在晚上12點以前就寢過,我們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一頭扎進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見了湖泊那樣。當時,那種奮進不息、爲祖國奪取知識制高點的心情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回憶這段時光,彭士祿這樣說道。也正是這段時光讓彭士祿與核動力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赫魯曉夫傲慢地回答:“你們中國搞不出來,只要我們蘇聯有了,大家建立聯合艦隊就可以了。”他甚至提出,在中國設立長波電臺,建設供蘇聯的潛艇停靠的基地。

1962年2月,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然而,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想要造核潛艇,簡直比登天還難!無圖紙資料,無權威專家,無外來援助,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所有人,誰也沒見過核潛艇長什麼樣,僅有的參考資料,是從報紙上翻拍的兩張模糊不清的外國核潛艇照片,和一個從美國商店買回來的兒童核潛艇模型玩具。在這種狀況下搞核潛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學”。

“那時候,條件艱苦啊,我們都能夠幹出來,不容易!”彭士祿深知,僅憑一腔熱血是不夠的,需要把自己和別人已有的經驗和技能進行轉化,同時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識。

彭士祿針對全室大多數人只會俄語不會英語、而外文資料又大多爲英文的狀況,組織了集體英語學習。大家從早晨5點多鐘起牀就背英語單詞,甚至上廁所時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幾遍新學的單詞纔去睡。這樣邊學英語,邊看與各自專業有關的英文資料,經過兩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過了英語閱讀關,並且摸清了國外核電站、核動力裝置的基本情況。

“那時候,交通不便,我們吃住都在工地上。那裏陰暗潮溼、毒蛇蚊蟲肆虐,生活非常艱苦。我們是吃着窩窩頭搞科研的,連窩窩頭都吃不上時,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沒有電腦,僅有一臺手搖計算機,大家就拉計算尺、打算盤,那麼多的數據都是靠這些工具沒日沒夜地算出來的。”彭老回憶說。

就這樣,通過邊學習邊實踐,他們逐漸紮實地掌握了核動力裝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統、各專業間的內在關係。默默攻關,這些“門外漢”悄無聲息地站到了核動力科學研究的前沿。

“我來簽字,我負責!”

尖端科學講究精細嚴謹,但彭士祿偏偏“大膽”。

在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開發前期,許多人對核動力的知識都幾乎爲零,他們有學電的、有學化工的、有學儀表的,對某個技術上的問題意見不一致,甚至經常發生激烈的爭論。出現這種情況,他就對研究人員說“不要吵,做實驗,用實驗結果說話。根據實驗結果,我來簽字,我負責!”

1970年7月,反應堆開始緩緩提升功率。每提高一檔功率,出現的險情也越多。問題不斷增加,反對繼續提升功率的意見也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彭士祿力排衆議,繼續提升功率,8月30日,他決定實現主機“滿功率”。這一天,實驗現場圍滿了人,負責數據運算的黃士鑑並不知道彭士祿滿功率的計劃,下午六點多鐘,黃士鑑發現,竟然滿功率了!他以爲自己算錯了,繼續算第二遍、第三遍,第三遍,他才確定。

彭士祿的“大膽”,並非有勇無謀,“拍板”也並非胸中無數。有一次,有人問他:“爲什麼敢於拍板?”他說:“其實,有個祕訣,一定要用數據說話。”牢牢掌握實驗數據,是他大膽決策的科學依據。也有人問他,“在潛艇核動力研製過程中,那麼多次拍板,有沒有拍錯的時候?”彭士祿毫不掩飾地說:“有啊,怎麼可能沒有。錯了,我就改過來,再繼續前進。只要三七開,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就可以幹,不然,都準備好了,要我們幹什麼?”

就在覈潛艇進行最後調試工作時,劇烈的胃疼襲來,彭士祿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醫生診斷爲急性胃穿孔,這一次手術,彭士祿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那一年,他才49歲!他說:“我喜歡這個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1988年,彭士祿又擔任了秦山核電二期工程董事長,成功實現了我國核電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彭士祿曾在自述中寫到:“也許因是屬‘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勁精神,不做則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熱愛祖國,忠於祖國,爲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羣體團結,是合力,至關重要,最怕‘窩裏鬥’,分力抵消,越使勁越糟糕,最後變成負力,悲矣!儘自己的力氣去做正功,沒有白活。”

大國重器,以命鑄之。他們在祖國貧弱的年代,創造出了蔭護萬代的財富,用自己堅挺的脊樑,給了整個民族以力量。幾十年後,中國大地上已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潔的核電站。一代又一代核工業人不弛於空想,不鶩於虛聲,將青春年華化作深海中前行的潛艇、澎湃動力的核電站,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心得及感想 篇15

女排精神是一種頑強拼搏、永不服輸的意志。里約奪冠告訴我們女排精神從未走遠,女排精神再次讓國人相信只要拼搏就會有奇蹟。

本屆奧運會,中國隊開局並不完美,也不是頭號種子。首場苦戰荷蘭即告負,又接連輸給塞爾維亞、美國,跌跌撞撞地小組出線後,馬上面對東道主、衛冕冠軍、第一奪冠熱門巴西女排。然而,中國女排頂住壓力,反而越打越好,連克巴西、荷蘭、塞爾維亞等勁敵,最終鎖定冠軍。女排精神,是不畏困難,越挫越勇。

這屆中國女排是一支年輕的隊伍,論整體實力和大賽經驗,還不穩定。但就是這支年輕的隊伍,在困難時沒有放棄,在爭議時沒有迷失,於絕境中激發潛能,最終完成了自我超越,王者救贖。“怎麼大風越狠,我心越蕩……”真正的強者,是無畏困境,不懼挑戰的!女排精神,是奮勇拼搏,逆勢上揚。

而今天,女排精神還意味着創新。這一切得益於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在接手女排後,郎平針對中國和世界女排的發展特點提出了“大國家隊”的概念,即每次集訓總是有20多人,每個位置總是保持三到四個人在競爭。隊伍擴大後,針對不同的比賽安排不同的陣容,承擔不同的任務,不過分強調成績。通過對新時代運動規律的把握和尊重,中國女排在面臨新老隊員交替時穩住了陣腳,完成了隊伍的涅盤重生。

中國女排,始終如一的堅守,刻苦奮鬥,不忘初心。頑強拼搏、永不服輸的精神永遠都是奧運賽場上最耀眼的一抹亮色。“更高、更快、更強”,我們從中國女排和徐莉佳們那裏收穫的那股精氣神兒,將成爲國人奮勇向前的無窮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