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3W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數學學習要注重提升素養承認“解題”對數學學習的作用,並不是無限制地擴大它的價值,畢竟解題只是數學學習的途徑與手段,絕不是數學學習的終極目標。在新課程背景下,許多學者呼籲從關注“雙基”到“四基”,數學學習的目標在於掌握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體悟數學的基本思想。數學學習不只是解題,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將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學會書寫,學會合作。著名特級教師張天孝研究國小數學教學50年,他有一個治學心得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思考中學會思考。”這正是對數學學習目標的精闢提升。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8篇)

如果以上的表述並不具有數學學科的特點的話,那麼加上一個定語——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進行數學思考。比如,百貨店的促銷信息,人們不僅會關注哪個折扣低,還會關注標價的高低。美國統計學家戴維.穆爾的《統計學的世界》一書中有幅漫畫,畫的是一個人誤以爲平均水深就是每一個地方都是這樣的水深而溺水死亡,從側面反映了數學常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數學地思考,是數學學習的更高目標。數學學習過程中所倡導的思考方式是具有學科特點的。看到一幅圖畫時,別的學科可能關注的是這幅圖是多麼的美觀,但是對於數學學習來說,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這個圖形的組成與分解,引導學生思考的是多邊形線的條數等。這種量化、精確化的思考方式是數學教學最根本的目標價值所在。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2

中學生在生理髮展和心理特徵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培優補差工作已經擺在我們眼前。現結合自己的數學實踐和探究,從兩方面闡述數學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

一、分層化——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當前國中教育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給予教育教學帶來較大的困難。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擺在許多教師面前的一個大問題。如果在一個水平線對所有學生提出同一要求,勢必會導致優等生“吃不飽”,而學困生“消化不良”,針對這一狀況,可在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對優生和差生要求所學內容相同,但要求不同,對較優學生,在反饋練習中注意拓寬學生知識面,有時也可給出—些與生活相結合且有深化知識的競賽類練習,使他們在每節課都能得到較深層次的發展;對較差學生按照教學大綱,以課本練習爲主,注意這類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對課本練習作適當變式,成爲一些簡單的提問式或填空式的題型,使這類學生基本掌握基礎知識。

二、個性化——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體會。

在作業反饋過程中,檢查時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對優生,由於他們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好,數學思考能力也較強,所以側重點應在於作業格式的規範和思維能力的再現以及一題多解的訓練。對學困生,主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對學生的的要求重在理解解決問題時所用理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數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是一項長期的過程,除了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定期評定學生成績、優質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外,同時應採取課內外培優措施,制定培優計劃,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到緊張的教學及培優補差工作中才可能得實際效果。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有效教學是在新的教學形式下出現了,有效性教學可以使得老師採用各種手段各種方式用最短的時間來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從而能夠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所以加強教學的有效性在當下是非常必要的。特別對於數學這樣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更要做到來加強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在未來的學習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首先要把教材進行有效性的研究

對於老師而言要關注上課的內容是什麼,同時要知道教學目標是什麼,對於學生要做到充分的瞭解才行,並不是說上課的內容越多越好,越難越好,而是針對學生各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教學。所以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既要對課標、大綱有一定的研究,還要對課本的內容進行合理的研究把握,對於課堂的效率也要進行相應的提高。教師對教材的研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對教材進行有效的鑽研整合,才能真正的用好手裏的數學教科書。

二、教師在有效教學中佔有主導的地位

對於每節課的內容及其講解的結構等都是由老師來進行設計指導的,所以教師本身在課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教師的自身業務能力在數學的教學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說教師加強自身的素養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在瞭解自身優勢的同時,更要認識到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這樣教師才能在自身能力上得到不斷地完善,才能給學生教學帶來更好的效果。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可能忽視課下學習的時間,知識注重課上和課前的教學,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身不能進行相應的反思和再學習,所以教師在平時也要注重課下的時間,同時還要做到和其他老師進行交流,只有這樣在不斷的學習交流中才能使得教師的能力水平不斷地提高,從而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認清學生在數學有效性教學中是主體

對於數學教學能夠有效學生是最最直接的反應,隨意教師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相應的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首先在課堂形式上

對於數學的課堂教學形式而言不能只是單一的進行灌注,教師在數學的教學上可以採取多種形式,除了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外,還可以進行自學提問和分組討論的形式,這樣不但可以加強學生們之間的合作交流,而且還能在討論中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全體的學生更好的參與的課堂的教學中去,從而更好的體現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是新的課堂新式不能使爲了熱鬧而熱鬧的,要發揮每一種課堂形式的作用價值,不能讓課堂教學知識流於一種形式,所以教師在這方面考慮的藥全面才行,找到一個合理的課堂形式纔是關鍵。只有具有良好的課堂教學形式才能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課堂教學的內容,同時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領悟課堂內容更深的內涵。

(二)其次注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情況

根據相關數據的調查,我們可以瞭解到當下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並不是時刻集中的,經過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的前二十分鐘注意力是比較集中的,所以作爲教師要注意到學生這一點,在內容的講解安排上要做到靈活的處理,不需要滿堂灌注,要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時間,對於重點難點有所側重。對於數學這門邏輯性較強的課程而言,有時候少說一點可能會更好一點,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幽默生動的講解,這樣學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識,甚至在必要時做一些小遊戲來調節一些課堂的氣氛。

(三)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做好問題的設計

對於數學這門課程來說,有時候會了一道題目的方法,其他的同類型的題目可能會迎刃而解,所以,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要注意問題的設計,只有經過精心的設計才能使得學生能夠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和方法,同時問題的提問要具有引導性,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學習,這樣才能使得學生不斷地進步。課堂問題的合理設計可以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享受大腦高速運轉的樂趣,從而在學習中能夠不斷地樹立自信心,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學習積極性,所以老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四)課堂教學中要進行分層教學

對於能力不同的學生而言,分層教學是非常關鍵的,因爲分層教學可以使得每一位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所收穫,,所以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層教學,在作業的佈置上也要進行分層,特別對於數學這門課程而言,有的學生總是善於挑戰自我,善於做一些難題,所以教師在作業的佈置上要分成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針對課堂上的所有聽課學生而言的,而選做題則是對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準備的,這樣就可以使得每位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能力,也不至於有什麼壓力了,使得學生能夠在不斷的挑戰自我中進行學習進步。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加強國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心得體會的探討,認識到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總過才行,教師要完善自身的能力,尋求多種形式來進行教學,學生作爲課堂的主體也要不斷地進行各方面的總結反思,只有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得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4

本學年主要擔任了八年級124班的數學教學工作,經過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也還存在些問題,現將本學年的如下:

一、教學工作

進一步深入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認真學習和研究教學改革,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堅持實施素質爲根本點,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認真完成教學內容。同時,積極訓練學生的各種數學技能。堅持理論聯繫實際。

二、教學的實踐操作

1、扣緊數學學科的特點,採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科的特點:

(1)與日常生活、生產聯繫緊密;

(2)思維能力、空間觀念強、針對這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要的幾何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以及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同時,在教學過程採用多媒體教學鼓勵學生自己設計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培養他們實踐能力。

2、狠抓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教學的質量,是教學的生命線,爲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試行了如下一些方法:

(1)抓好舊知識的過關,做好新知識與舊知識的函接。

(2)分化教學難點,以探討、實踐等方法解決教學重點、難點。

(3)查閱或穿插有關學習資料,做好知識的補充和學習延伸。

三、優化教學語言、運用多媒體組合。

語言教學是一種最基礎最廣泛的教學手段,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在教學語言上好好下一番功夫,優化的教學語言是可以引趣、傳導、釋疑的。教學語言的優化最根本可以從教學內容入手。如何把課面語言轉化爲教學語言,並使之最優化,是需要長期的探索和積累。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導言引趣,重點、難點的設疑或巧釋,知識的類化,典型事例的引入,情境的宣染等方面探索化的教學語言,做到教學內容的意隨心生,情境交融的良好效果。

教學媒體的使用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手段,根據教材內容,選取多媒體組合,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選取身邊材料,自制教具,製作投影、錄像、錄音、圖表等,創造和運用多媒體組合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

四、通過該學期的實踐教學,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在完成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傳播效果良好,並培養了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以及培養了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

今後仍需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積累經驗,培養和發展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良好素質。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5

20__年11月11日,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裏,聽了兩位數學老師的課,此次聽課收穫很大,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兩位數學教師的講課風采,也讓我從中發覺到了在課堂教學方面自身的淺薄與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爲教學服務。

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求知慾,進而促進其思維。教師創設的情境要真正爲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爲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兩節課裏,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第二、教師所創設的師生互動環節氛圍融洽。

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尤其是在聽課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些數學教師教學方法的與衆不同,我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個老師都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從板書、內容,那種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在他們的課堂上很少有見到不學習的孩子,因爲他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着。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也充分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共聽了2節課,每堂課細細的聽下來後,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緻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鑑,當然有比較就會有鑑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總之,平時一定要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授課能力,多聽同任教師的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取得好成績。

一節好課,學生既要學到數學知識,還要掌握學習方法。有時我在課堂上,唯恐時間不允許,造成了包辦的情況,致使課堂效果不好,今後我們應努力研究的教學方法,熟悉瞭解學生,做到課堂教學向自然高效邁進。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6

一、加強預習環節的教學

以前我們在教學中也曾要求學生進行預習,甚至在新教材中也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但是一方面,我們對預習這一環節重視不夠,只有要求沒有落實,或流於形式,甚至根本就沒有用到這一環節。另一方面是我們也沒有充分利用這一環節的應有價值,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我們在佈置預習任務時不明確,沒有分解學習任務,沒有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沒有對學生的預習能力進行專門的培養。學習高效課堂必須高度重視預習環節,要加強對預習環節的具體要求、效果檢測等方面的落實,保證預習的效果。

二、加強展示的精彩

每位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慾望,每位學生在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都會進一步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信心,都會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都會有新的收穫,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黑板,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讓學生在展示中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展示自己生成的東西,同學之間進行思維的碰撞,產生激情的火花,小組之間、個人之間形成知識的對抗。加強展示的精彩和課堂的生氣。

三、加強課前檢測和當堂反饋

課前檢測和當堂反饋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那麼,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儘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既能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又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預習,去拓展知識面,去自主探索……

四、引導學生加強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理與提煉

整理、加工、提煉知識結構既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又是鞏固提高學習效果的必然環節。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容易忽視這一點,結果學生學習的都一些零亂的知識點。這樣的學習結果很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不利於學生認識學習內容的實質與核心,不利於學生對知識之間進行聯繫,不利於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因此,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樹立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理由,歸納,概括、提煉的意識,要給學生總結概括的時間與空間,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從而讓總結成爲學生每一節課學習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有價值、最有效的一個環節。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7

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要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此外,在數學教學中應滲透法制教育的思想,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一、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通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

學生學知識是爲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爲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爲"用數學"。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三、重視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通過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係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四、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啓智功能,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儘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

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而真正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來。

交流溝通、求知進取、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個性的機會,教師只有善於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才能讓大多數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例如,在討論課上教師精心設計好討論題,進行有理有據的指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羣體學習環境中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啓發,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質量。

五、重視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推動作用

通過方法指導,積極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維方式、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心理過程的效率來促進學習。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更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要儘可能地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設計適當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六、多準備資料,認真備課,增強法制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如在一次函數的教學時,通過函數的表達式及圖像等知識,可滲透《環境保護法》、各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情況的相關的知識。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8

我從事國小數學教育已有十幾年了,在這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經驗以及與一些優秀的前輩老師的交流,我總結出關於國小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驗。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爲學生創設各種各樣引發他們興趣的學習情境。當然在情境設置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情境設置的一些要點。

首先,必須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必須目的明確,要爲教學服務。如果是問題情境,提出的問題就要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而且要非常具體,要有新意和啓發性。這樣學生能理解問題的含義,纔有可能來探索、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創設的`情境要真正爲教師服務,爲學生服務,爲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爲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做爲老師,在做課程設計之前,必須充分的瞭解學生。對於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着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級,則要側重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儘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上的滿足,進而成爲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下面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教學情境之特點,我覺得非常適合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創設的情景要充滿趣味性

興趣是學習之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爲他們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爲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對故事、童話、動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二、創設的情景要生活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繫,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例如我在教學求圓柱體容積的時候,帶了一隻木水桶,讓學生主動測量,計算,檢驗。學生們興趣十足,他們竟然能自己得出結論:計算時要使用內直徑和內高。

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利於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並體會學習數學是大有用處的。

三、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該是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爲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後,讓學生做探究延伸題,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後那種喜悅溢於言表。其實,很多時候我都是這樣去設計的。

總之,我認爲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增進學生的交往,體驗情感,提高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9

《國小數學教學研究》從對國小數學學科性質的認識出發,來分析與闡述國小數學課程的基本性質與主要任務,並用發展的眼光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論來論述國小數學課程的變革與發展,尤其是結合國小數學的發展和國家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來分析今天的國小數學課程與教學。

從教學研究的論述角度看,本書始終將眼光盯住兒童的學習,始終在關注兒童的學習方式與認知發展。它教會了我們應該如何教數學。下面就從探究學習這一點談談我的體會。

研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爲載體,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來進行學習。通過學生主動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與體驗知識產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國小數學的研究性學習正是要引導學生去發現他所未知的問題,通過數學手段來解決問題,且能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遷移到其它問題的解決上。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時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上用不着選擇和創新,因爲自有教師爲他們選擇、講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師重在讓學生根據定義、公式照搬照套,機械運用,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這種機械、被動的學習方式中,我們的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創造能力,被教師不經意的注入式教學扼殺了。他們對數學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還怎麼能更深入地進行創新呢?在國小數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那麼,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呢?根據對本書的學習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爲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要進行研究性學習,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就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使其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

2.注意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數學源於生活,生活充滿着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繫,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

3、要儘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發現。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多一份創造的信心。

4、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國小生來說,能夠獨立解題並有獨到見解,這就是科學研究的縮影,也是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創新的初步嘗試。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勇於標新立異,尋找與衆不同的解題途徑,啓發他們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渠道進行大膽嘗試,提出新穎、獨特的解題方法,這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八年級學生大多數是14、15歲的少年,處於人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他們好奇、熱情、活潑、各方面都朝氣蓬勃;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更注重把好奇心轉化爲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認真學習的精神,變被動學習爲主動自覺學習。

通過這一學年的教學,我認爲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有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在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新型授課形式上,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做課堂的設計者,學生的引路人,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關鍵可以從以下幾點着手:

一是善於把抽象的數學生活化。數學源於生活,但它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化,又具有了抽象性。因此,在授課時,教師要善於從生活中的例子出發,恰當地讓學生體會數學並不是難以理解的學科,以打消學生的畏懼心理。

二善於打破刻板模式,活躍課堂氣氛。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僅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豐富的課外知識。要求業餘時間要博覽羣書,多看新聞,科技知識,社會欄目,以開擴眼界,豐富知識,上課時纔有能力及時調節課堂氣氛,才能寓教於樂,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比如,每週星期一,學生的情緒較爲低沉的時候,課堂學習效果就差,這時教師就要及時調節氣氛,適當講個謎語、笑話或簡短有趣的故事,以激發學生的活力,引導學生進入角色,以期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終身學習和創造的能力。

三是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觸發學生的求知動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新奇的材料,創設懸念的情境,使學生帶着疑念的心情,產生揭開知識奧祕的濃厚興趣。

四是在教學中,教師若能巧妙地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形象描述抽象疑難的數學問題,定能改變學生認爲數學枯燥乏味的成見,使學生感到數學課樂趣無窮,耐人尋味。

五是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中感受“美”。“哪裏有數學,哪裏就有美。”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學因素,充分運用生動的語言、傳神的手勢、直觀的教具、形象的媒體和精美的板書,爲學生創設優美和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用美的觀點去感悟、理解和變通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審美的愉悅中,激發興趣,豐富想象,啓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對於數形結合這類題型,要讓學生先感受到美,纔會發現這類問題中的知識與聯繫。

最後,哪裏有成功的教育,哪裏就有愛的火焰在燃燒,熾熱的情感在昇華”。教學過程是一個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學對象是有情感的學生,他們有着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需要得到教師更多的理解、信任和關愛。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精深的數學知識、嚴謹的教學態度、嫺熟的演算技能和高超的解題方法,而且還要具有樂教愛生的崇高的思想感情。教師站在講臺上要用期待的目的注視着學生,用高昂的情緒感染着學生,用激動的語言鼓舞着學生,用藝術的方法引導學生,把知識變成活生生的思想和情感,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渴望探索真理的活動,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實踐證明,教師注重情感投入,將會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振奮,學習上的愉悅、思想上的共鳴,使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我認爲,在新教材教學中我們應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等方面進行深入細緻地探討和研究。

一、深刻領會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實驗版新教材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通過教授數學知識,使學生獲得作爲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新教材首先對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不再作爲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探究的過程。對此,我們要有深刻的認識,要立足學生終生髮展以及參與未來競爭的需要,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育人爲本的觀念,適應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實驗、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只有我們的教學觀念與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進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學方法,從而逐漸過渡到熟練地駕馭新教材,才能變挑戰爲機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發揮其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和探索的傾向。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就會全神貫注地、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對所學知識加以關注和研究,因此,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並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柘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啓發性,對培養學習的學習興趣有着極大的幫助。如,在七年級數學第一章節中加入了“豐富的圖形世界”,從學生能看到見摸得着的實際物體出發,開闢了國中數學的一片新天地,一改舊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數”,避開了數學的難點,使中國小知識的過渡變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學生對中學數學的畏難心理,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這些都只是新教材自身的內容和形式上的優勢所在。在教學過程,作爲課程的執行者,我們應該對此加以強化,要善於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教學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以我國在數學領域的卓越成就,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要挖掘絢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數學美,給學生美好的精神享受,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總之,我們應通過多種手段,多種方式,多種途徑不斷激發學生數學的興趣。讓大家感受到數學中充滿了美,數學也是一門生動活潑的科目,以取得列好的教學效果。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提高課堂效率,就是要使教師教得輕鬆,讓學生獲得學習方法,學得牢固,進而提升學習能力。我從實踐中談談自己的幾點心得。

備課備學生。要上好一堂高效的課,前提是師生要配合好,參與率要高,學習氛圍要濃,這種局面是建立在老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的。而教師在上課時,更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作爲教師來說,在分析了知識的重難點之後,要充分分析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找出突破知識重難點的方法。

課堂內容根據學情而定。作爲教師,我認爲不要刻意去追求課堂教學內容與備課內容的完整性,重點還是要追求課堂的實效性。在一節課時間裏,有70%—80%的學生接受不了3個以上的知識點。爲了提高教學質量,就只有量力而行,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解決。在實際教學中,特別是在很多公開課和基層學校教師的教學行爲中,有60%以上的教師在一堂課的最後15分鐘之內,爲完成當堂備課內容,教師大講特講,只達到了課堂內容的完整性,卻達不到課堂內容的實效性。這就是所謂的“有的老師上課不咋樣,但學生考試成績好,有的老師上課很精彩,可學生考試成績卻不好”的癥結所在了。只要出發點在於學生,哪怕一節課只學一個知識點,也達到了課堂教學的目的,得到了想要的高效課堂。

學生動纔是關鍵。有的課堂,老師不用去維持紀律,因爲學生有事做,沒有偷懶的空閒或發呆的空隙。我想這樣的課堂應該是去掉了傳統課型中的輔助環節,一上課就直接點明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整節課的內容不追求速度,只追求質量。一堂高效的課堂學生純聽的時間應該很短,絕大多數時間要留給學生動着手、動着腦、動着口地學習。

要求到位是手段。對學生的要求教師應該是言出必行,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老師的言行都影響着學生的心理、行爲的形成。當老師能提高效率了,你的學生在行爲習慣上也就修正了,學習質量也就上去了。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嘗試教學法,是給學生創造一定條件或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爲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法。在學習了嘗試教學法並應用到教學中,我發現嘗試教學法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能減輕學生負擔。下面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在教學中我運用嘗試教學法的幾點體會:

一、有利於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嘗試教學法的運用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於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課堂上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這種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爲真正學習的主人。嘗試教學法的流程十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問題情境的導入、嘗試題、“試一試”、“做一做”等環節,結合教學內容並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知識,鍛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利用“嘗試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境,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將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再次嘗試安排一些與數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又能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二、嘗試教學法能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並不是“聽”會的,而是“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繫、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師寫出。

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上的主人。嘗試教學法正好適應了社會的發展趨勢,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例如在教學中爲了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爲“我要學”,我積極運用嘗試教學法,每節新授課都先複習一遍相關的舊知識,再設計好嘗試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式加減法”的時候,我先複習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同分母分式加減法”,然後讓學生自學課本例題,看看誰能最快掌握具體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興致盎然地紛紛投入學習中。自學課本例題後,再讓學生完成黑板上的嘗試題,結果,多數同學都做對了。這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進而形成良好的習慣,爲他們以後的身心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

嘗試教學法衝破了“注入式”的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先讓學生大膽地去嘗試練習,從小培養兒童“試一試”的精神,長此以往,就能逐步形成學生敢於探索的精神。嘗試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先嚐試解決問題,教師只起輔導、引導作用。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上數學課中的配方時,我提出瞭如何進行配方這個問題,各小組積極參與討論,但是沒有一個組能夠說出其中的關係,因爲書本上只給出了配出來的常數項,而沒有強調所配的是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然後我走到一個組的旁邊,提示他們:二次項係數是1,一次項係數與常數項數字有什麼關係?他們又熱烈地討論起來,不久,有一個同學站起來回答道:常數項是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當時我給了他一個微笑,並表揚了他,他高興得跳了起來。接着我讓他到黑板上給全班同學講解,他描述得很清楚,思路也很清晰。當他講完後,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他的數學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還不時跑到辦公室和我一起討論問題。看到學生的進步,感受到了學生的變化與成長,更加堅定了我繼續運用嘗試教學法的決心。

四、嘗試教學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小組內開展合作學習,每個班分成四到六個組,每個組有六到八個同學。學習小組的劃分按成績好差搭配,這樣就使課堂教學開始面向全體學生,最終改變了“只爲少數人教學”的現象,達到“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目標,並且有利於營造同學之間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在具體問題的合作討論中,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嘗試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一個人口頭表達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嘗試教學法中有一個環節是要學生討論、交流,在這一環節,除了組織、引導好學生,討論之後我還讓學生說說討論的結果。長此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總之,通過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體現了師生平等、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個性化發展等多方面的優勢。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一、導學案教學實踐初見成效

目前,八年級數學組,導學案的編寫與使用,走在了學校的前列,使用導學案教學已成爲年級組4位數學老師的習慣。

1、導學案的基本框架已確立。我們八年級數學組編寫的導學案一般由四部分組成。學習目標、課前預習、合作研討和達標檢測。課前預習主要包括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合作研討”部分主要圍繞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設計問題,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課前預習部分和合作研討部分在設計上存在明顯的梯度。“達標檢測”部分力求能夠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力求讓學生能夠在5分鐘內完成。現在,八年級組的老師們已經能夠較爲熟練地編寫導學案,並逐漸顯示出個人特色。

2、導學案備課的基本流程已確立。導學案備課的基本流程即:提前備課、集體研討、輪流主備、共同審覈、師生共用。備課組內同課頭教師提前備課,討論確定新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大體思路、主要問題等方面的內容,然後其中一人負責編寫導學案。

3、導學案教學的基本模式已確立。導學案教學的基本模式如下:導入新課——預習展示——師生評價——合作研討——交流展示——達標檢測。

4、初步建立了一套評價方案。從課堂發言、小組展示、作業完成、課堂紀律、測試成績等方面評價學生個體和學習小組,一週一總結。考覈居於前列的學習小組將受到獎勵。落後的學習小組組長要在全班作出說明:說明小組內存在的問題,整改措施和當前目標。

5、導學案教學的優勢已逐步顯現。導學案教學的優勢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不敢說的學生敢說,讓敢說的學生會說。

二、在導學案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我們遇到的問題:

1、教學時間不夠,教學內容完成不了。課堂教學總覺得有拖沓之嫌,有不完整之感。經過反思,我們認識到導學案上設計的問題過多,過於細碎,不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應力求設計的導學案量小、簡單、實用、有效。師生充分準備,儘可能使課堂環節緊湊。

2、學生板演字太小、字太多,展示效果不佳。一般情況下,字太小、字太多,學生看不清楚,就索性不看了,導致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下降,甚至遊離於課堂之外。我們的.解決辦法歸納起來就是“三提倡”“三標準”。“三提倡”即一提倡學生提取關鍵詞,展示要點;二提倡學生使用多色展示;三提倡學生巧妙使用符號展示。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制訂板演的標準:一是清楚;二是工整;三是正確。滿分十分,每項各佔三分,獎勵分一分。每次板演後,按照標準評價打分。

3、學生髮言講解聲音不夠洪亮,姿態不夠大方。爲了解決問題,我們是這樣訓練學生的:第一階段在課堂上反覆要求,不斷提示:發言聲音要洪亮、注意儀態。第二階段,引導學生從發言聲音、表情、站姿、表達是否流暢等方面評價,由專人負責專項評價。我相信長期堅持下去,就會取得成效。

4、學生只注重展示,不注意傾聽。這樣會導致課堂紀律鬆散,學習效果不佳。針對問題,我們採取了這樣的策略:首先讓學生明確傾聽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認真傾聽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能力。其次,多次提醒學生注意傾聽,強化傾聽意識。第三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傾聽同學的發言和老師的要求與點撥,比如:在整節課中傾聽較好的小組將獲得加分,反之則扣分,發言者重複別人的見解則減分。

5、學生不注意修正導學案。學生之所以不注意修正導學案,可能是覺得聽了同學的發言和老師的講解已經知道正確答案了,沒有必要修正。更重要的是可能懶惰,沒養成修正導學案的習慣,爲了幫助學生養成修正導學案的習慣,我們採用這樣的做法:課堂上展示評價之後,專門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用紅筆修正導學案;課後要求學生上交導學案,教師檢查批改,發現問題,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未修正的同學予以批評,按要求做的學生予以表揚獎勵。長期堅持持之以恆,學生就能養成修正導學案的良好習慣。

6、優秀學生經常展示,展示的總是那幾個學生。長此以往,優秀學生越來越優秀,而其他學生失去了發展的機會。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是這樣做的:規定小組成員必須輪流展示,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得到鍛鍊,違反這一規定的小組將被扣分。

7、學生不能很好地保存導學案,破損及丟失情況時有發生。之所以這樣是因爲有些學生思想上不夠重視,行爲上沒有養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爲此,我們要求學生單頁整齊對摺,用小夾子夾住,以免丟失。

三、對導學案教學實踐的幾點思考

1、是否可以根據學情,循序漸進地推進導學案教學?有的班級程度較好,不需要老師講解,學生就可做精彩的展示;但對於基礎較差的班級,就很難完全按照導學案教學模式推進。

2、是否可以在導學案教學與傳統教學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這裏的傳統教學指導學案教學之前的種種教學方式,其中亦有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益成分,是否可以將導學案教學與傳統教學較好地結合起來?

3、是否可以分階段實施導學案教學要點?比如說,這一階段可以出臺學習小組組長工作細則,依據工作細則,專門訓練小組長,給予小組長具體的方法指導。因爲小組建設是導學案教學的靈魂,只有搞好小組建設,導學案教學方有可能取得成功。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新的課程標準已將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作爲數學的基礎知識來要求,搞好的研究與教學是增強學生數學觀念,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讓人痛心的是,長期以來,一些本來生動活潑的,由於被淹沒在大量的“加、減、乘、除和乘方、開方運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簡”、“解方程的技能訓練”以及“大量的人爲編造的以致脫離實際的所謂應用題”和“各種各樣的解題技巧、解題模式的訓練”中,而失去了其應有的魅力和價值,學生也許學到了不少具體的數學知識,但卻很少甚至根本沒有領悟到其內在的本質,只有知識的“軀體”而無思想的“靈魂”,談何“素養”?

那麼,究竟如何通過的滲透與應用來對學生進行思想觀念層次上的數學教育呢?我的體會有三:

一、要重視數學思想史的介紹。

教學中要儘可能多地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中的功能,使學生學習到數學家們探索和研究數學的思想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的巨大價值。如國小階段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圓周率的推導、素數理論的建立……,國中階段無理方程、高次方程的解法、變量與函數的概念、正邊形和圓的關係等等、等等……

二、要倡導“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

未來的數課程將力求形成“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式,以大衆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重要的現代數學觀念和。“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爲引導學生學習某個問題,必須精心設計出關於教學內容的問題系列,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積極的探索性的思維活動,設置的問題,要啓發引導學生去發現、分析並解決。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成功地學到知識,而且學到統攝知識的,從中讓他們發現數學真理的奧妙和體驗成功的愉悅。

三、重點突出基本的的介紹和滲透。

我有幸教過八年的國中和近三年的國小,較詳細地瞭解義教育階段的數學教材,深感在數學教學中應該滲透以下幾種類型的:

宏觀型的如抽象概括、化歸、數學模型、數形結合、方程與函數、歸納猜想等;

邏輯型的如分類、類比、完全歸納、反證法、演繹法、特殊化等;

技巧型的如換元法、配方法、待定係數法等。

據我的統計,義務教階段數學教材中頻數分佈排列前六位的是:數學模型、演繹、抽象概括、化歸、特殊化和歸納猜想。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數學教學和教學檢測中,我僅對以上六種中的演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視,而對其它方法的重視則不夠。事實上,另外五種宏觀型和邏輯型的不僅在數學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而且在其它學科甚至日常生活中有普遍的適用性,也是將現實世界數學化的重要思想方法。因此我們在保持重技巧型數學方法訓練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宏觀型和邏輯型的教學,這也是素質教育,特別是創新教育向我們提出的更高要求!

總之,我們進行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進而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我們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決不能單一地就知識而教知識,而應把一個個處於遊離狀態的知識點(塊)通過滲透歸類到相應知識結構的網絡裏,唯有此,學生才抓住了數學的內在本質,纔有了獲取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的動力工具!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上週利用三天的時間進行了期會考試,這是高一學生入學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檢測,

也是數學實行模塊教學的第一次師生共同成果的檢驗。我任教的班級有高一二班和高一三班,也許是班主任效應,在三班上課時課堂氣氛非常好,師生互動也隨着課堂跌蕩起伏,站在講臺上感覺每位同學的臉上洋溢着對數學知識的探索和求知慾,站在這樣的課堂上體驗着學生一點一滴的不斷成長是一件多麼喜悅的事情,當然這樣的快樂相信很多老師都體驗過的。在三班上課它充分滿足了我的作爲一名教師的驕傲。

然而另外一個我任教的二班卻是我相當的頭疼的,課堂紀律是需要每節課都強調的,幾乎孩子不聽話,調皮的天性讓他們在我的課堂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協調,教與學的步調不一致。這就需要我幾乎在每次講完課後都要伏案反思好半天,在反思中一次又一次的告訴我自己要努力改變現狀,一次一次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學生方面的以及我自己方面的,爭取和學生在不斷接觸不斷摩擦不斷交流中達到默契,從而進入良性循環讓學生和我自己的課堂效率最大化。雖然在課堂上每次都激勵學生,實際上也是在激勵自己別放棄,別灰心,別隨心所欲。但內心的想要改善的想法在一次次的步見成效中被不斷的消減甚至摧毀。

今天終於上了一堂讓我感動讓我體會到久違的快樂的一堂課。我是多麼的想讓大家和我一起分享這段我苦惱之後的收穫的喜悅。其實我已經養成一種習慣總是帶着一種莫名的熟悉的失落感走進二班,一如以往的講題分析試卷,只是單獨的增加了一些和前面知識的對照和形象化的說明,當然也是我對自己課堂改善的又一次沒有太大意識的嘗試,但當我分析每一道題與平時做的同類型的題進行聯繫時發現他們也漸漸萌生出了我對平時課堂沒有認真聽講的悔恨,以至於每位同學的聽課激情不斷提升,聽課狀態一反以前的狀態,同樣這種聽課狀態也激勵着我不失時機的不斷的引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課堂內容第一次在二班超前完成。最後的幾分中的自己總結討論時間裏,我在下面轉着不斷有同學就錯題講解了自己的意見看法,我給其糾正並重新建立正確的階梯思想的同時,又一次提示了自己再次改善課堂的方向和決心,因爲兩個月來幾乎沒有幾位同學問過我題更別提和我交流解題思想了。看着那些在以前對數學沒有興趣甚至各科都睡覺的同學也在熱情高漲的討論請教問題時,我心中的兩個月來一直困擾着我的如何重建我的課堂改善課堂的不斷探索初見成效時,內心是多麼的愉悅,這是一種很是想和別人分享的快樂。

二班的狀態現在已有很大改善,雖然與三班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這種在二班體會到的快樂是遠遠超過三班的。因爲它見證了我兩個多月來的努力,見證了一個實質性飛躍的過程,更是我和同學們共同成長的見證,也是對我自己教學管理的一種挑戰與激勵。

人生感言:在我教學生涯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把每一次困難和挑戰當成對自己的一次磨練一次歷練一次機遇的話,相信在戰勝困難的一剎那你會體驗到作爲一位教師能夠體驗到的獨有的快樂和自豪感。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9月21日至23日有幸參加20xx年省“名師團送培”連雲港市“國小數學深度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的專題培訓。在開幕式時,臧雷局長的講話讓我感觸很深,臧局長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對教育的認識:教育要有溫度,心中裝着學生;教育要有高度,眼界高,關注孩子的未來,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教育要有厚度,用人文、學科通識的知識,認識兒童的知識;教育要有韌度,教師要堅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教育要有美度,有語言美等我感觸最深的是教育要有溫度,作爲教師要心中裝着學生,想學生所想,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學好你的課,首先讓學生喜歡你的人。接着聆聽了金海清局長關於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改革的專題講座,金局長的講座精彩紛呈,讓參會的教師感覺欲罷不能。金局長從核心素養的要義、深度學習的課改等幾方面進行闡述。他把知識、技能、能力和素養的關係比喻成駕校的考試,交規相當於知識,移庫相當於技能,路考相當於能力,禮貌行車和安全駕駛相當於素養。這個比喻貼切的闡述了核心概念之間的關係。他指出深度的課改是指向深度的學習,是深入學科本質的學習,是觸及學生心靈深度的學習,是促進學生持續建構的學習。他告誡我們:教師要想做一名真正的教師,就不能只會埋頭拉車,還要擡頭看路。

接着聽了兩節示範課。戚穎老師執教的《我們身體上的尺》,在課中戚老師從幾個方面體現深度教學的策略。以問題爲核心,促進學生思考的過程。如,她在講完老鼠剪了貓的鬍鬚,貓被卡在牆洞裏的故事後,說明鬍鬚是貓身體的尺,提問:你知道我們人身上有哪些身體上的尺嗎?使學生思考人身上有哪些尺。在學生應用身體上的尺測量實際的物體後提問:你們在用身體尺測量的過程中你有什麼感受?這些提問讓學生加深了思考的深度。以操作爲手段,讓學生在動手中感悟。她在課中安排了測量自己的身體尺,測量一米有幾搾、幾腳、幾步,實際測量。這些活動的設計體現了操作活動的深度。戚老師的課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體驗,既有學生個體的思考,也有學生整體的討論、思考,把獨有的知識轉化爲公有的知識。許冰彬老師通過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和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兩個活動,讓學生非常深刻的感受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係,很好的詮釋了深度教學的含義。

南通名師王蓓蓓老師的課讓我感到真不愧是名師,她的課亮點太多,我就以下幾方面說說自己的看法:她的課體現了展示的深度,在活動一外形美展示活動中,學生展示了用圓規畫圓、用圓形膠帶畫圓、用線畫圓等方法,其中用線畫圓,線分爲普通的棉線和皮筋,學生在用皮筋畫圓時出現了畫不圓的情況,讓學生從中感受圓的半徑不變才能畫出圓;她的課體現了活動的深入,在活動二中,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的活動發現圓的半徑、直徑的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學生的活動時間充足,活動非常深入;她的課體現了討論的深入。學生討論找圓心的方法比較熱烈,有用找幾條線段那條長的方法,有用任意兩條線段相交找交點的方法,有在圓外畫一個正方形的方法,學生的討論非常深入。

關於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弱智學生的身心實際情況,經常採用遊戲教學、學生動手操作、直觀教學等方式。通過兩個月的教學,使大多數學生掌握了11————20各數的認識,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掌握了新的知識,爲以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回顧兩個月的教學過程,我覺得在弱智學生數學教學中應貫徹以下幾點:

第一、在教學中力求體現培養目標。在數學教學中我密切注意數學本身的系統性、科學性,同時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能具有初步的計算能力和應用新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在教學中力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於弱智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差,接受新知識的過程很慢,且容易忘記,所以在數學中多采取小步子,多循環,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教學方法,學生對於數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困難,但這又是非常有用的知識,是學習數學最基本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適當增加教學層次作相應的知識鋪墊,使難點分散,使教學內容達到學生能夠接受的水平,根據教學內容的難度和強化學生記憶的需要,適當增加訓練步驟。

第三、在數學教學中加強了直觀教學。弱智學生的思維發展落後,缺少概括力,理解概念和形成形式都比較困難,使用概念時也比較紊亂。根據這一情況,加強了直觀教學,注重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逐步地建立概念和掌握其運用法則。強調了教師的示範和學生的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教學中運用數小棒、數手指的形式鞏固數概念的形成,使學生在強烈感知的基礎上逐步熟悉概念和掌握法則,爲以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最後、在數學教學中還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進行必要的調整,使每位學生都能對數學產生興趣,激發學習動機,以便使每位學生都達到更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