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分享心得體會(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2W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1

物理是中學階段的重點科目之一。怎樣學好物理這門課呢?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第一,要讓學生切實學懂每個知識點。懂的標準是每個概念和規律你能回答出它們“是什麼”“怎麼樣”“爲什麼”等問題;對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說出它們的聯繫和本質區別;能用學過的概念和規律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物理問題。爲了學懂,同學們必須做到以下三點:認真閱讀課本;認真聽講;理論聯繫實際。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一般會比課本更具體更詳細。認真聽講,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理解,另一方面,還要讓學生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

第二,學習物理,要掌握物理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中學的物理規律並不多,但物理現象和過程卻千變萬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規律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如假設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離法與整體法等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把複雜的問題分解爲簡單問題的能力,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物理問題。

第三,要即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裏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則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即時完成作業。

第四,閱讀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實踐表明,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無不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爲,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更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在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體會,見識一多,思路當然就活了。教學課堂的改革對物理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成爲一個優秀的物理教師,除了具有良好的師德之外,還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素質,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是教師的學術水平及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還要作到一個“活”字,要精通專業知識,首先必須學好書本知識,學好書本知識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掌握,才能把書本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纔有可能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師只有把知識學活纔可能把知識教活,把難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規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 作爲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精通所教專業知識,而且要掌握其它相關學科知識。凡是與自己所教專業在知識上有聯繫的學科都應該掌握其基本的知識結構,以利於教學的順利開展。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門學科知識相互滲透、相互結合日益加強,由於學科知識的縱向分支和橫行綜合,學科相互交叉,教師要適應這一發展的需要,就不能僅滿足於所教專業的狹窄範圍,而應該將各門知識綜合起來作爲自己知識結構的整個系統來認識。俗話說:一切東西懂一點,某一知識懂一切;既要百門通,又要一門精。就是這個道理。 教學過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教學和諧統一的基本教學規律,課堂上在教師的啓發、引導、指導下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地學。教學手段指的是教師用以運載知識傳遞教學信息的物質媒介。如課堂演示實驗,電化教學等,在使用他們時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運用時選擇恰當時機;不要譁衆取寵,喧賓奪主。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2

一、首先是教師要控制得住大局

雖然是探究性的開放型物理課,是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的課,但也應該是井然有序的課堂教學,而不是一堂亂糟糟的課。中學生的自制能力是很弱的,現在還把很多時間給他看,給他講,給他做。如果作爲一個任課老師,壓不住課堂的話,不但上這個課沒有什麼效果,而且讓他們有一種感覺就是上物理課就是可以玩、就是可以說閒話、就是可以開小差、就是可以鬧翻天的時間。這就與我們的目標越走越遠了。我們的目的只是讓他們輕輕鬆鬆地學習,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學會知識,培養能力,瞭解社會。

二、其次,教師要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最傳統的授課方式是老師講足一節課,學生只是在下面被動地接受;之後改變了很多,變成了老師以“提問啓發式”授課,學生終於有了發言的機會;現在的課程改革則更進了一步,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再想辦法解決。我覺得物理課上應鼓勵他們提問題,各種稀奇古怪的大自然問題、生活生產中的問題都行。平時上課也是這樣,有相關的他們想知道的問題讓他們自己提出來,而不是我提。當然,相應地,教師一定要多看書,多瞭解相關方面的知識,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使他們被你的知識魅力所折服。

三、再次,老師要敢於把解決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現在是一個信息時代,得到信息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個現代的人不是看誰記住了多少知識,畢竟能記住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是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把最有用的知識蒐集出來。有些他們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你不一定要幫他們解決,因爲他們最需要的不僅僅是結果,而是過程。現在信息流通很快,他們可以在圖書館中查找資料,也可以請教別人,更可以上網去找,或者自己通過實驗來解決相關問題,都可以,關鍵是他在其中學到了東西。 做實驗是解決物理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現在的物理課本沒有把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分開來,目的就是儘量讓學生多做一些實驗,而不是讓他們看着老師在臺上做。自己經歷過的與看別人的畢竟不一樣。

四、最後老師要敢於把下結論的權利還給學生

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到首都去開會時介紹他的經驗說:“我教得很好,我的成功來自我的不善言辭和我的粉筆字寫得很差”。由於他的表達能力不強,所以無論什麼他都自己少說,想辦法借學生的口說出來,結論、總結也是如此,大家來下,而他只是引導一下,糾正一下錯了的;由於他的粉筆字寫得不好,他總是讓學生自己出去寫,所以沒有一定模式的板書。如此一來他教的班級成績卻大大出人意料。當然了,學生自己下的結論,又是自己記下來的,又經過自己的一次次修改,怎會不特別深刻呢?這樣也促進了他們的積極性。 所以不要認爲你是老師,下的結論比他們要清楚、精煉,就要幫他們寫實驗結論,讓他們記下你的結論,去背會你的結論。應該拋開這個想法,放手讓他們自己去下結論,你只需要引導和糾正。

一句話,我們物理教師在課程改革中一定要“握得緊,放得開”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3

從教快五年了,在這期間,我曾經也收穫了喜悅,也感到了疲憊;我解決了教學中一個又一個難題,同時也堆積了好多疑惑等;我剛開始認爲教書不過就是完善自己的知識,把自己所學到的傳授給我的學生。也就是所謂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可慢慢的我覺得教學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因爲在我們的課堂中會出現各種各樣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作爲一名教師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是我就談談我在這幾年的教書生活中的一點小小的感受。

首先,讓我們們每位老師頭疼的莫過於學生的照抄作業問題,我幾乎每節課都在強調重複這件事情,可是我反倒覺得你說的越多,罵的越厲害學生照抄的就越嚴重,我也嘗試了好多方法進行懲罰可根本沒用。我也聯想到了我的學生時代,我也抄過作業甚至比有些學生還嚴重。於是我慢慢嘗試着走進學生的心中瞭解他們心裏到底在想什麼,爲什麼照抄。我發現有些學生的回答特別的誠懇,她會說:“老師,我本來上課聽着會可不知道怎麼的到做作業時我就不知道怎麼下筆了。”有的還說:“老師,我本來想到這個題就是這麼做可我就怕自己做錯了,於是就把別人的作業拿來看看,結果就抄了。”等等。從他們的口中讓我覺得他們是那樣的純樸和善良。他們所缺少的就是自信和勇氣。他們怕自己做錯了老師會看不起他。也許我所缺少的就是耐心,沒有認真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只是一味的責備與 辱罵。讓學生越來越沒有信心,直到最後的放棄。所以作爲老師我們不能自私,也許我們覺得一句鼓勵,一句誇獎沒什麼,可學生是多麼的在乎啊。讓我們多一份微笑少一分責備吧!

其次,在我覺得學生是否能學好一門課,重點在於老師的課堂。首先應該讓學生有興趣能讓學生積極的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可我覺得自己只是一廂情願的讓學生知道一些概念,公式,結論。不管你理解多少隻要我說過的強調過的,作爲學生就必須得掌握消化。如果提問學生不知道時,我就會大發脾氣或者進行懲罰。這樣也許只會讓學生更加反感我的課堂,更加厭煩學習。所以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實際問題中所包含的豐富的物理信息,探索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鼓勵學生嘗試獨立地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就是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把學生看成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學生只有具備了獨立思考的習慣,才能不斷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長知識,發展能力。同時,只有具備了獨立思考的習慣,才能從司空見慣的問題中推陳出新,培養創新能力,以適應於新時代的發展。從指導閱讀開始,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教師授課時,除了要啓發學生觀察思考一些直觀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還要指導學生養成看圖、讀文、思考數學知識的習慣。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看懂課本內容中的圖、式、文,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引發學生思考。如:在教學概念“摩擦力”時,要及時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有關文字,並強調其中的關鍵字“阻礙”,引導大家討論,使學生能理解相互接觸,相互阻礙,從而更好地理解概念。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而應該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習慣與預習習慣結合起來。

也許我想的遠遠不夠,教學是一個不斷自我挑戰,自我更新的過程,在以後我生活中,我們應該不斷的通過學習完善自我,充實自我,爭取做好我的本職工作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4

(一)、啓發性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45分鐘,使這45分鐘高質量高效率:

1、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新章節。預習是學習好物理的起點,首先通讀全文找出重點,用紅筆將重點畫出來,並將這些重點記在預習本上。其次,尋找疑點也是預習的精華,是經過反覆思考,依然尋找不到解答的知識點,將這些疑點都寫在疑點本上,並用紅筆勾畫出,作爲標記,上課要注意聽。

2 、授課過程以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爲主線,以教與學爲重點,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和管理爲主動參與,實行導向、導航、導演、引導、指導、輔導,領着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領着知識走向學生。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而不是單純品嚐前人創造的成果。教學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啓發式、實物式、對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講述中善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如在講蒸發時,首先將一塊溼布在黑板一側抹一下,然後對同學們講,一會兒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幹了”同學們異口同聲,繼而引出啓發。其次,注重和實際相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學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關鍵是要分析清楚。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循序漸進,不能好高騖遠,要觸動他們心中的那根向上的弦,使他們也能彈奏出美麗的明天。問與答是反饋知識最直接的檢測措施。

(二)、層次性、漸進性提問和追問

提問的技巧對於物理學教育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爲對於一個學習差的學生,如果提問比較難或太容易,他會覺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問的同時應掌握一個度。

(三)、讚許式評價

無論在哪些方面,儘量去挖掘學生們身上的優點,鼓勵他們的信心,並給以讚許式的肯定。“優點單”就是一個很好的措施,使每個學生看到了老師與身邊同學的評價,自己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還有這麼多本事沒有發揮出來,我也能行。其中同學們對一位學習特別差、紀律特別差的學生的意見至今記憶猶新,“學習成績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沒有創造力。記得嗎?1千米=1000米,你不就回答對了嗎。正是這簡單的評價,讚許式的肯定使他們的成績突飛猛進。

總之,把新課程理念運用於課堂教學中,關鍵要珍視學生獨特的理解,要讓學生自己珍視對教材,對問題等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以此培養求異思維,激發學生勇於創新精神。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5

12月27日,我參加了深圳福田區“汪穎教與學方式轉變特色教師工作室”複習課型展示與交流活動。杜郎口中學副校長任景業老師做了有關分享式教學的講座,學習了獨特的教學理念:意識前移、人人蔘與、教師讓座、參與無錯,我也深深記住了分享式教學的前提是我們老師理解、欣賞、認可學生。

接着,聽了天健國小張老師上了一節全新方式的複習試卷講評課,這是節真正把分享式教學付諸實踐的成功課例,給了我不小的`震撼。這節課分爲以下幾個環節:1、課前,學生針對考試試卷,完成《錯題分析預習紙》,要求寫出錯誤步驟及答案、正確步驟及結果,並進行錯因分析。2、教師整體分析進步與不足之處。3、小組交流個別不懂的或出錯率高的題目,分享獨特的解題方法和策略。4、各小組選取一題在黑板向全班講解。5、重點題目練習考評。整節課老師只有寥寥數語,把課堂、講臺實實在在地開放給了學生,每個小組的兩_在講臺上分工協作,畫圖、分析、板書、總結、提問,儼然一個個小教授,能把一道題講得清楚、透徹,這得經過多嚴密的思維過程呀!他們還能用自己的錯誤經驗提醒同學,這又是多麼寶貴的學習資源呀!

之後,現場老師與任校長積極互動,我聽到了一些老師獨特、大膽的教學嘗試,如以自由組織小組形式訂正試卷、學生自己錄下分析解題的視頻再全班分享等等,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任校長及時、機智、一針見血的互動更另我情緒高漲,內心也充滿着嘗試的激情與對美好的憧憬。

靜下心來,好好想了想應該怎樣在我自己的學生中實施“分享式教學”呢?要真正操作起來,我還是有以下幾點顧慮和疑惑:1、杜郞口經驗很成功,但那畢竟是中學生,如果是在國小階段特別是在低年級大面積實行“分享式教學”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嗎?2、“分享式教學”適合在所有課例中推行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老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能全部忽略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掌握數學的基本方法,在活動中要積累豐富的數學經驗,這些僅靠學生的自我摸索能實現嗎?3、開展“分享式教學”對學生的自制力要求極高,我們怎樣關注那些不愛學習、不聽講的學生?4、怎樣制定出詳細的實施方案與評價機制?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6

對於這特殊時期的特殊體驗,有不足有收穫,以下我談談自己的一些經驗和反思。

一、教師心態的調整

線上教學對於教師來講,準備的不僅指上課設備的齊全、網絡的保障、操作的熟悉、上課內容的規劃,更指從內心對網課的接納,班主任尤其需要站在班級的角度做足準備。作爲班主任,我們既要上傳下達,也要統籌安排自己的班級大小事務。因此,我們更需要明確學校課程安排、班級事務安排等。總而言之,教師要調整心態、轉變觀念,只有自己提前適應這樣的模式,纔能有條不紊地開展教學、管理班級。

二、在線教學

在實際的線上教學中,學生面對的不是老師,而是一塊塊冰冷的屏幕,對於自律性不強的學生來說,裏面傳出的是“可有可無”的聲音。部分學生甚至沒有一個良好的坐姿和學習環境來進行線上聽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針對此問題,我在課堂上多采用點名提問的方式來提醒部分自律性不強的學生注意聽課。

另外,線上教學時長制約了課堂呈現方式與內容的設置。在傳統的線下教學中,一課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兩課時,甚至三課時,直到大部分學生弄明白,達到教學的目標。但在線上教學時,學生面對冰冷的電子屏幕,時間一長學生就會有疲勞感,降低學習的效,而且會極大的提高學生的近視機率。所以線上直播教學一節課最高不超過四十分鐘,雖然這是對學生的保護,但又成了教師授課的制約。

因此這不得不逼迫授課教師在課堂呈現方式與內容上做取捨。如何儘可能的在四十分鐘內講更多的內容,那就只能教師講得多,學生思考得少,師生互動就更少。針對這個問題,我在實際線上教學中先將課文中關鍵知識點的問題羅列出來,佈置預習作業,讓學生在預習作業裏完成這些問題。然後在線上授課時,除了非必要回答的問題皆通過插入學生預習作業的回答來串講課文知識點,以達到既讓學生思考了課文內容,也做到了時間上的節約。

雖然線上教學是目前疫情時期不得已而爲之的方式,依舊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困難,但線上教學依舊有其優勢。我相信只要做到揚長避短,讓線上與線下相輔相成,依然可以爲教育教學繼續添磚加瓦。最後,希望這場無聲的戰疫能夠趕緊結束,我們相約校園見!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秋期,我有幸去河南師範大學參加一個多月的河南省國中數學名師培訓。

在這次學習中,我受益匪淺,更是初步認識、瞭解到一個新的教育理念——分享式教學。

任景業專家講的是《尋找適合人的天性的教學方式——分享式教學理論與實踐》。分享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經驗,實現共同成長﹑享受認同與尊重的愉悅過程。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問題出發,讓學生思考,並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種教學方法。

所謂分享式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經過感知、質疑、探究、創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後在全班進行分享的一種教學方式。旨在促進學生思考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經過交流分享和思維碰撞,擦出火花,萌生靈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價值和成就感,培養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最常見的課堂形式大概有兩種:一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二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師生互動。分享式教學探討的是第三種方式,就是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提出分享式教學的原因包括:分享式教學順應時代的需求;分享式教學有利於自主高效的學習;分享式教學順應孩子的天性。

分享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教師啓發—學生探究—小組交流—成果分享—反饋評定。

分享式教學最主要側重兩點:一是激發思考的積極性;二是提升學習的成就感。學生只有積極主動思考了,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敢於質疑的精神。而且通過分享,彼此可以交流心得體會,激發靈感,開闊思路,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彼此不再陌生,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思維的碰撞和貫通。而且,分享可以使人在不斷獲得成就感的過程中保持前進的腳步。

如何實施分享式教學呢?分享式教學應該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方法由學生探究,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和平臺。其中包括:1.構建分享課堂規則;2.問題提出的指導策略;3.思考動機的激發策略;4.小組合作的構建和指導策略;5.全班分享的指導策略;6.評講的跟進策略。

分享式教學在操作中有幾處關鍵點,即“意識前移,人人蔘與,教師讓座,參與無錯。”

在實施分享式教學前,要讓學生知道,學習過程中要參與分享,要樹立參與分享的意識。我們都知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道理,要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分享的過程,有可分享的內容,需要學生先有思考成果,需要讓學生在學習前就帶着分享的意識,帶着任務和職責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

要讓學生人人蔘與分享。人人都有投機心理,人人都會分外關注自己的事情,當分享不能成爲每個人必須完成的任務時,人們會抱有投機心理“反正老師不會叫到我”,而影響思維的投入。

讓學生有分享的成果,需要學生自己來思考,自己來創造。爲此,老師要讓位。在告之式的課堂上,學生沒有思考,或在問題引導下一步一引的課堂上,學生的思考空間很小,學生在分享時很難有積極的表現。

分享式教學關注學生是否產生了新的觀念,是否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思考,而不在於思考的對錯。杜郎口的課堂中學生參與度高的原因就在於有“參與無錯”的課堂文化。分享式教學,由問題出發,讓學生思考,並讓學生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一節課就是這樣由若干個“問題——思考——分享”的單元組成的。教師最關鍵的是封口,少說。教學中最關鍵的是“分享”環節。還學生把想法說出來、給大家分享的權力。

“分享”這一環節,從形式上看也是分享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點。

分享式教學可以解決下面的問題。

(1)學習效率問題:分享式教學應當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提出的“學習金字塔(Coneof Learning)”或 “經驗之塔”,可以說明這個道理,分享是把自己的思考說給別人聽,效果比聽講、視聽要好的多。

有人擔心這樣的教學會影響成績。現在從理論和實踐上來看,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2)是學會到會學的可行的途徑。我們教學是讓孩子聰明的,有人說人惟一聰明的途徑就是和別人多交流。因爲在和別人交流中才能學到別人是怎麼思考問題的,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維結構。

(3)能培養學生“會學”,從而可以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嚐到學習的幸福和快樂。商界有言,只有把產品變成商品才能帶來財富,學習一樣,只有把你的想法分享給大家,才能體會到思考的價值。這又有助於自信心的形成。

(4)有助於平等、民主、自由課堂文化的形成。要分享他們的智慧,心中就要有他人,要理解、認可和欣賞他人的創造,這有助於民主、平等、自由的課堂文化的營造。

如,成都市泡桐樹國小(天府校區)的老師在第一節分享熱身課上提煉出來的幾個關鍵詞語有:“平等、誠實、尊重、開放、大度”。

(5)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快樂。這一條是最主要的。一項改革不能推行下去,主要有三條:理念不認可,方法不實用,行動無效果。分享式教學把課堂給學生了,老師教的輕鬆了,順了孩子的天性,學生學的快樂了,這是得到大家認可的主要原因。

分享式教學更幫我們提出瞭如何處理學生兩極分化現象的方法,那就是“讓優生更優,讓差生保底”。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分享式教學更能明確的體現出這一特點,所以,分享式教學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讓我們一起運用這一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更好的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8

網上直播教學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在嘗試這種新事物的過程中,有了一些感悟和困惑,我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分享我的感受。

一、教的方面

①發揮每個老師的長處。我們葉公中學有八個教學班,四個化學老師。有的老師擅長講新課,有的老師擅長講複習課,有的老師擅長講習題課。我們根據每個老師的特長來上不同的課型。保證每一節課都上成高質量的課。

②加強網上研備。小到對某個知識點的認識與把握,大到對一節課的教學思路我們都進行反覆的討論,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集體的智慧往往是巨大的,一個老師能從其他老師的見解中獲得靈感,能夠不斷地創新與超越,得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③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學生爲主體。在近階段的直播教學中,老師往往講的很多,讓個別同學申請連麥時效果往往並不理想。在接下來的大複習過程中,我們堅決做到以學生爲主體,只有學生主動的思考研究,才能真正把知識學會,我們打算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某些學生講每人講一道題,然後把講題的視頻發給老師。在直播時讓學生直接觀看學生講題的視頻,然後老師再出類似的題目讓其他學生回答,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起到精講點撥的作用。

④觀看教學回放。查找自己的講課的缺點與不足,在釘釘上直播教學能夠觀看自己的直播回放,可以看到自己的語言是否流暢,語言是否清晰?是否帶有一些口頭語?是否做到了重點突出?這些都將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

二、學的方面。

①我們學校要求比較嚴格,學生的聽課率有80%以上,但是這裏面也有水分,開着釘釘釘沒有看直播,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召開家長會,天氣乾燥,學生需要補充充足的水分學生長時間盯着屏幕看,需要補充一些水果,所以我們讓家長每半天給學生倒三杯水,並且看着讓學生把水喝了,每天給學生削一些蘋果或者梨送到學生身邊,由於開家長會時學生也在身邊,這些問題看破不能說破,只能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②學生作業的提交率在60%以上。並且抄作業現象非常嚴重,爲了督促學生務實的學習,我們指定一些已經做過的題目讓學生講解發視頻,學生只有真正學會了才能夠講解出來。

各位老師們,我們任重道遠,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不斷地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道路雖然坎坷,但是我們必將成功。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9

20__年4月12日,山東省茌平縣杜郎口中學副校長任景業教授蒞臨我校,來我校開展“分享式”教學研討。

胡維森老師和郭曉蘭老師分別奉上了兩節精彩的“分享式”研討課。胡維森老師執教四年級的《雲雀的心願》,該課從引導學生“聯想”、“追問”開始,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並分享。學生小組分享,自信大方,語言簡潔,分析到位,學生成爲了課堂學習的主體,分享式教學頗見成效。郭曉蘭老師執教四年級的《觀察物體》,學生代替老師走上講臺組織課堂,在“小老師”的帶領下,整節課井然有序,學生思考縝密,不時思維碰撞更是爲課堂增添了不少亮點。老師勇於嘗試,甘於退位,適時引導,語言幽默富有藝術性,學生組織有序,積極對話,達到了分享的目的,分享式教學精彩紛呈。

兩節課結束後,數學科組的老師在任景業教授的組織下進行分享式教學探討活動。老師們針對兩節課的優缺點提出建議,引發思考。任景業教授指出“分享式”教學的三大模塊:“提出問題—思考—分享”必須環環相扣,前後呼應,由學生提出問題並思考,並針對問題進行分享,問題和分享絕不能脫節,不能爲了提問題而提問題、爲了分享而分享。兩位老師以學生作爲“小老師”的分享式課堂,讓大家耳目一新,但同時也提出了疑問:如何有效培養 “小老師”呢?

相信,我們學校的老師們在繼續深入對“分享式”教學課堂改革進行探索的征途中,必將碩果累累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10

12月27日,我參加了深圳福田區“汪穎(國小數學)教與學方式轉變特色教師工作室”複習課型展示與交流活動。杜郎口中學副校長任景業老師做了有關分享式教學的講座,學習了獨特的教學理念:意識前移、人人蔘與、教師讓座、參與無錯,我也深深記住了分享式教學的前提是我們老師理解、欣賞、認可學生。

接着,聽了天健國小張老師上了一節全新方式的複習試卷講評課,這是節真正把分享式教學付諸實踐的成功課例,給了我不小的震撼。這節課分爲以下幾個環節:

1、課前,學生針對考試試卷,完成《錯題分析預習紙》,要求寫出錯誤步驟及答案、正確步驟及結果,並進行錯因分析。

2、教師整體分析進步與不足之處。

3、小組交流個別不懂的或出錯率高的題目,分享獨特的解題方法和策略。

4、各小組選取一題在黑板向全班講解。

5、重點題目練習考評。

整節課老師只有寥寥數語,把課堂、講臺實實在在地開放給了學生,每個小組的兩三個的代表在講臺上分工協作,畫圖、分析、板書、總結、提問,儼然一個個小教授,能把一道題講得清楚、透徹,這得經過多嚴密的思維過程呀!他們還能用自己的錯誤經驗提醒同學,這又是多麼寶貴的學習資源呀!

之後,現場老師與任校長積極互動,我聽到了一些老師獨特、大膽的教學嘗試,如以自由組織小組形式訂正試卷、學生自己錄下分析解題的視頻再全班分享等等,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任校長及時、機智、一針見血的互動更另我情緒高漲,內心也充滿着嘗試的激情與對美好的憧憬。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11

3月19日,在縣玉沙國小,有幸聽到了來至宜昌天問國小名師團隊帶來的新課程模式――分享式教學。幾位教師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讓我們欣賞了三堂不同學科的課程。

這種分享式教學模式打破了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向學生們傳達合作、交流、學習的方法,課文中的字、詞、句、段隻字未提,完全放手讓學生小組自學、交流、彙報,以達到學通課文的目的。整堂做到了有序、有趣、有效,課堂中,孩子們個個善於學習、樂於思考、積極展示。

創造有利於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知,做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纔能有好的教學效果。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者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導師,因爲學生不是“空瓶子”,他們是活生生的社會的“生活體”,是有機的種子,本身具有萌發生長的機能。把課堂變成基本上由學生自學的課堂,是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

“會自學、會討論、會發言、會傾聽”是這種分享式教學課堂常規的重要部分,對提高課堂效率、保證質量非常重要,平時要下足功夫。培養學生能力要從低年級做起,學生的自覺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學實踐中反覆訓練、逐步培養起來的,又是在學習實踐中反覆運用不斷提高的。同時,培養自覺能力要貫徹整個教學過程。

聽完三堂課後,心中難免有些疑問:

1、這種課堂模式中,如何落實學生自學中沒有學透的知識?

2、對於我們目前的“大班額”教學現狀,老師在巡視過程中,是否蜻蜓點工水式的照顧到每個學習小組,還是有目的的重點指導幾個小組?

3、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對於略讀課文和側重語文人文性的文本比較適合,對於精讀課文和傾向於語言工具性的文本該如何把握呢?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12

20xx年4月12日,山東省茌平縣杜郎口中學副校長任景業教授蒞臨我校,來我校開展“分享式”教學研討。

胡維森老師和郭曉蘭老師分別奉上了兩節精彩的“分享式”研討課。胡維森老師執教四年級的《雲雀的心願》,該課從引導學生“聯想”、“追問”開始,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並分享。學生小組分享,自信大方,語言簡潔,分析到位,學生成爲了課堂學習的主體,分享式教學頗見成效。郭曉蘭老師執教四年級的《觀察物體》,學生代替老師走上講臺組織課堂,在“小老師”的帶領下,整節課井然有序,學生思考縝密,不時思維碰撞更是爲課堂增添了不少亮點。老師勇於嘗試,甘於退位,適時引導,語言幽默富有藝術性,學生組織有序,積極對話,達到了分享的目的,分享式教學精彩紛呈。

兩節課結束後,數學科組的老師在任景業教授的組織下進行分享式教學探討活動。老師們針對兩節課的優缺點提出建議,引發思考。任景業教授指出“分享式”教學的三大模塊:“提出問題—思考—分享”必須環環相扣,前後呼應,由學生提出問題並思考,並針對問題進行分享,問題和分享絕不能脫節,不能爲了提問題而提問題、爲了分享而分享。兩位老師以學生作爲“小老師”的分享式課堂,讓大家耳目一新,但同時也提出了疑問:如何有效培養 “小老師”呢?

相信,我們學校的老師們在繼續深入對“分享式”教學課堂改革進行探索的征途中,必將碩果累累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13

20__年秋期,我有幸去河南師範大學參加一個多月的河南省國中數學名師培訓。

在這次學習中,我受益匪淺,更是初步認識、瞭解到一個新的教育理念——分享式教學。

任景業專家講的是《尋找適合人的天性的教學方式——分享式教學理論與實踐》。分享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經驗,實現共同成長﹑享受認同與尊重的愉悅過程。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問題出發,讓學生思考,並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種教學方法。

所謂分享式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經過感知、質疑、探究、創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後在全班進行分享的一種教學方式。旨在促進學生思考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經過交流分享和思維碰撞,擦出火花,萌生靈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價值和成就感,培養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最常見的課堂形式大概有兩種:一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二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師生互動。分享式教學探討的是第三種方式,就是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提出分享式教學的原因包括:分享式教學順應時代的需求;分享式教學有利於自主高效的學習;分享式教學順應孩子的天性。

分享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教師啓發—學生探究—小組交流—成果分享—反饋評定。

分享式教學最主要側重兩點:一是激發思考的積極性;二是提升學習的成就感。學生只有積極主動思考了,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敢於質疑的精神。而且通過分享,彼此可以交流心得體會,激發靈感,開闊思路,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彼此不再陌生,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思維的碰撞和貫通。而且,分享可以使人在不斷獲得成就感的過程中保持前進的腳步。

如何實施分享式教學呢?分享式教學應該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方法由學生探究,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和平臺。其中包括:1.構建分享課堂規則;2.問題提出的指導策略;3.思考動機的激發策略;4.小組合作的構建和指導策略;5.全班分享的指導策略;6.評講的跟進策略。

分享式教學在操作中有幾處關鍵點,即“意識前移,人人蔘與,教師讓座,參與無錯。”

在實施分享式教學前,要讓學生知道,學習過程中要參與分享,要樹立參與分享的意識。我們都知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道理,要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分享的過程,有可分享的內容,需要學生先有思考成果,需要讓學生在學習前就帶着分享的意識,帶着任務和職責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

要讓學生人人蔘與分享。人人都有投機心理,人人都會分外關注自己的事情,當分享不能成爲每個人必須完成的任務時,人們會抱有投機心理“反正老師不會叫到我”,而影響思維的投入。

讓學生有分享的成果,需要學生自己來思考,自己來創造。爲此,老師要讓位。在告之式的課堂上,學生沒有思考,或在問題引導下一步一引的課堂上,學生的思考空間很小,學生在分享時很難有積極的表現。

分享式教學關注學生是否產生了新的觀念,是否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思考,而不在於思考的對錯。杜郎口的課堂中學生參與度高的原因就在於有“參與無錯”的課堂文化。分享式教學,由問題出發,讓學生思考,並讓學生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一節課就是這樣由若干個“問題——思考——分享”的單元組成的。教師最關鍵的是封口,少說。教學中最關鍵的是“分享”環節。還學生把想法說出來、給大家分享的權力。

“分享”這一環節,從形式上看也是分享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點。

分享式教學可以解決下面的問題。

(1)學習效率問題:分享式教學應當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提出的“學習金字塔(Coneof Learning)”或 “經驗之塔”,可以說明這個道理,分享是把自己的思考說給別人聽,效果比聽講、視聽要好的多。

有人擔心這樣的教學會影響成績。現在從理論和實踐上來看,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2)是學會到會學的可行的途徑。我們教學是讓孩子聰明的,有人說人惟一聰明的途徑就是和別人多交流。因爲在和別人交流中才能學到別人是怎麼思考問題的,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維結構。

(3)能培養學生“會學”,從而可以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嚐到學習的幸福和快樂。商界有言,只有把產品變成商品才能帶來財富,學習一樣,只有把你的想法分享給大家,才能體會到思考的價值。這又有助於自信心的形成。

(4)有助於平等、民主、自由課堂文化的形成。要分享他們的智慧,心中就要有他人,要理解、認可和欣賞他人的創造,這有助於民主、平等、自由的課堂文化的營造。

如,成都市泡桐樹國小(天府校區)的老師在第一節分享熱身課上提煉出來的幾個關鍵詞語有:“平等、誠實、尊重、開放、大度”。

(5)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快樂。這一條是最主要的。一項改革不能推行下去,主要有三條:理念不認可,方法不實用,行動無效果。分享式教學把課堂給學生了,老師教的輕鬆了,順了孩子的天性,學生學的快樂了,這是得到大家認可的主要原因。

分享式教學更幫我們提出瞭如何處理學生兩極分化現象的方法,那就是“讓優生更優,讓差生保底”。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分享式教學更能明確的體現出這一特點,所以,分享式教學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讓我們一起運用這一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更好的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14

4.12日,有幸聆聽了任教授的分享式教學研討會,並且觀摩了兩節課,接觸到了分享式教學的一些理念和構建規則,有一些收穫,也有一些困惑。

在整個分享式教學的課堂上,依稀能夠找出我們日常教學方式的影子,只不過,我們並沒有如此的系統化。這種教學方式,對於學生來說,有很多的好處,它的前景是美好的。

首先,它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要角色,他們學會了質疑,學會了提出問題,在獨立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自主的解決問題,並且能夠快樂的分享自己的成果,這樣的形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濃厚,增強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對於學生的表達能力不無裨益。

其次,它能夠讓學生自信,在自信的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補充,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去解決發現的問題,在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在和同伴的交流與集體的智慧中共同取得一定的進步。

最後,這種教學方式,對於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並不是按照自己的預設和備課來組織課堂。他必須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和機敏的課堂機智,依據學生的發散思維來構建自己的課堂語言,來引導學生在“無序”中走向“有序”,而不至於使學生偏離了方向,教師對於課堂的駕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學生需要的纔是最好的。能夠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所得是一件相當快樂的事情。然而,對於這種教學形式,在現實的教學中,我覺得只能是取其精華,借鑑使用。全盤的“拿來主義”對於我們目前的教學來說是不現實的。有很多種方法我們都需要虛心學習,博採衆長,因爲教無定法。但是適合自己的,適合學生的纔是最好的。對於這種教學形式,我們只是瞭解了表面的東西,對於具體的文本內容,具體到每一篇文章如何實踐,依然模糊不清。例如: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果沒有價值性,而對於需要學生感悟的一些有價值性的問題如何解決呢?如果不以課文爲例教給我們學生一定的表達方法,那學生如何進行讀寫的結合呢?有些文章是需要學生精讀品味的,這樣的文章又如何進行操作呢?總之,當我們無法解決困惑的時候,盲目的模仿只會讓我們迷失了自己教學的方向。不過,對於任何有益的教學方式,都值得欣賞和學習,這確實需要一個過程。

許多事情,是有人在做,纔會存在。而許多事情,是有人在思考,纔會存在的更好。教無止境,學無止境,一邊學習,一邊思考,讓我們的學生因爲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學分享心得體會 篇15

4月12日,有幸聆聽了任教授的分享式教學研討會,並且觀摩了兩節課,接觸到了分享式教學的一些理念和構建規則,有一些收穫,也有一些困惑。

在整個分享式教學的課堂上,依稀能夠找出我們日常教學方式的影子,只不過,我們並沒有如此的系統化。這種教學方式,對於學生來說,有很多的好處,它的前景是美好的。

首先,它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要角色,他們學會了質疑,學會了提出問題,在獨立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自主的解決問題,並且能夠快樂的分享自己的成果,這樣的形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濃厚,增強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對於學生的表達能力不無裨益。

其次,它能夠讓學生自信,在自信的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補充,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去解決發現的問題,在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在和同伴的交流與集體的智慧同取得一定的進步。

最後,這種教學方式,對於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並不是按照自己的預設和備課來組織課堂。他必須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和機敏的課堂機智,依據學生的發散思維來構建自己的課堂語言,來引導學生在“無序”中走向“有序”,而不至於使學生偏離了方向,教師對於課堂的駕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學生需要的纔是最好的。能夠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所得是一件相當快樂的事情。然而,對於這種教學形式,在現實的教學中,我覺得只能是取其精華,借鑑使用。全盤的“拿來主義”對於我們目前的教學來說是不現實的。有很多種方法我們都需要虛心學習,博採衆長,因爲教無定法。但是適合自己的,適合學生的纔是最好的。對於這種教學形式,我們只是瞭解了表面的東西,對於具體的文本內容,具體到每一篇文章如何實踐,依然模糊不清。例如: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果沒有價值性,而對於需要學生感悟的一些有價值性的問題如何解決呢?如果不以課文爲例教給我們學生一定的表達方法,那學生如何進行讀寫的結合呢?有些文章是需要學生精讀品味的,這樣的文章又如何進行操作呢?總之,當我們無法解決困惑的時候,盲目的模仿只會讓我們迷失了自己教學的方向。不過,對於任何有益的教學方式,都值得欣賞和學習,這確實需要一個過程。

許多事情,是有人在做,纔會存在。而許多事情,是有人在思考,纔會存在的更好。教無止境,學無止境,一邊學習,一邊思考,讓我們的學生因爲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