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課題講座的心得體會(通用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9W

申報課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

7月11日,我有幸聽了陳善冰老師帶來的《微型課題,我們這樣做》講座, 聽後,讓我耳目一新。借鑑蘇霍姆林斯基一段話,他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很顯然,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教師堅持做教育教學研究的話,那麼,教師的勞動就會成爲一種樂趣,天天上課就不會成爲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教師就會很幸福!有時我們的生活中也許就恰恰少了一點“研究”和“琢磨”的過程吧!雖然與陳名師參與研究了幾次課題,而我對於課題研究也是很迷惑,可以說是在摸索中前進,通過講座明確了進行小課題研究一般有以下五個步驟:

申報課題講座的心得體會(通用4篇)

第一,發現問題。教師要有問題意識,這是進行研究的前提。不能跟風,選擇的課題應該越小越好更重要的是要是自己熟悉的內容,還有就需要課題一定要有價值。實際上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的,如一個問題的講解、後進生的轉化、某節內容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學生上課不專心、作業安排等等。課題的價值有賴於有效的反思。第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小課題研究尋找方法其實也就是一個借鑑的過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個尋找方法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是小課題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資料收集包括閱讀書籍、查閱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還包括通過實地調研,訪談獲得直接研究材料,還可以通過體驗取得有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爲下一步研究做準備。第三,解決問題。教師要先明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可採用案例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應特別強調,小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於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創造教育實踐新形態的過程,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教師要隨時記錄、反思和總結。在研究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方法不能實施奏效,應該再回到第二步尋找更好的方法。要特別重視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注意對細節的反思與改善。第四,解決過程總結出來。這是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寫出來。這曾是我最匱乏的部分,而聽了講座後才發現其實沒有那麼難,總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是“教育日誌”、“教育敘事”、“教育案例”更可以是“教育教學反思”。第五,

把總結出來的方法應用與教育教學。就是把總結出來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這是小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這是第二次從理論到實踐。在這一過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顯著改進。

經過講座系統的歸納回頭看看自己,身爲一線的教師,其實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一些小課題的研究工作,只是我們缺少一些蒐集、整理、總結概括的過程,沒有形成一些科學的體系而已。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識,在解決教育教學中的一個一個小問題、實際問題的同時,讓自己成長爲專業化、科研型的教師。

申報課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2

10月26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南寧市教科所耿春華主任關於《研究小課題 成就大課堂》講座,頗有感觸。下面就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對這個講座的心得體會。

一、關於教師成長的類型。講座一開始,李主任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讓我們試圖暢想以後的教師生涯:三年後的我會有什麼變化?十年後的我會有什麼發展?二十年後的我又會有什麼成就。李主任在他的講座中將教師專業成長分爲三種類型:第一類簡單循環,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再備課——再上課;第二類改進循環,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教學反思——改進設計——教學活動;第三類研究循環,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教學反思——科學研究——改進設計——教學實踐。聽了他的這個分類以後,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細細一想,過去自己的教研意識很薄弱。

總是認爲,“研究”應該是專家們的工作,是理論工作者的工作。我們作爲一個教師,教好自己的書,學生們能夠不斷進步,也就夠了。聽了李洪山主任的講座後才頓悟,其實可以研究就是研究我的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比方說研究一下近些年來期末考試問題中某一類題型如何設題,實際的知識點哪些,如何規範作答,學生在答題時常常出現哪些問題等,而這些,本來就是我們日常工作中做的事情呀,所以,我 們不必把這些課題研究想得那麼神祕,我們要做到這些事情僅僅是,拿起筆,把我們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寫下來,展示給公衆而已 。 在講座中,李洪山主任給我們明確了教研的概念及其意義。教育科研是一種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領域中的現象和問題進行研究的認識活動。教師要掌握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懂教研,會教研。因此,李洪山主任提到教師應該樹立五大科研意識:

一)任務意識。李主任在講座中談到任務意識,認爲必須把教研當成一項任務,結合研究目標與內容分解任務。

二) 節點意識。所謂的節點意識,是將研究任務分解到各階段,確定完成子任務、子目標的時間節點。

三)數據意識。數據意識就是能想到用數據來處理問題,通過用數據來進行推斷。這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

四)案例意識。李主任在講座中提醒我們注意積累研究實驗中的具體案例,用案例來說明自己的實驗或研究效果。

五)成果意識。成果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具體展現。作爲教師的成果通常展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教育教學方面的成果;

第二,教研方面的成果。對於教育教學方面的成果,教師普遍都很關注。

二、關於課題研究靈感的積累 李洪山主任在講座中提到了要注意收集平時實踐中的案例,而我在這方面做得不好,不能說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沒有靈感,而是缺乏收集,沒有把靈感變成智慧的火花。今天聽完報告,心裏深感愧疚, 時間不都是擠出來的嗎,很多同事都可以做到,爲什麼我就不可以呢?

三、關於課題研究的選材 聽了李洪山主任的講座以後,我終於豁然開朗了:原來,課題研究不是一件非得要醞釀琢磨很久的事情,就如課題的選材也可以研究我們自己在平時教學、班級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而且課題選題範圍越小,越容易切入,越容易寫到點子上,當然也可以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來分析。

聽了李洪山主任的專題報告後,在我提高了對課題研究的意義後,在我掌握了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法,具體步驟後,在以後的課題研究工作中,我相信,我一定會學以致用,把在聽報告中學到的東西都用到實踐當中來,做好我的課題研究工作。

申報課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5月18日,臨高縣培訓辦組織國小三年級數學老師在第一思源學校培訓,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培訓。陳老師的講座《基於學段目標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觀摩她的示範課《搭配》,我聽後,頗受感觸。

陳風雲老師指出:

一、大目標:面向全體學生,賦予每個學生學習的權利。

二、大目標的達成需要老師有正確的學生觀。

1、每一個學生成長需要經歷失敗的體驗。

2、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需要經歷成功的喜悅。

3、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需要經歷獨立自主,對自己負責。

三、老師是促進者:用情境激發,用問題啓發思考,用平等營造安全環境,教師是“平等的”參與者。

四、教師是鼓勵者:用真情激發學生上進,用責任助一臂之力。

陳老師的觀點給我指明瞭方向,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我要多學習她的教學理論知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傾聽,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下午聽了陳老師的展示課《搭配》,受益匪淺。

1、陳老師大膽地把課堂交給學生,以學生爲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耐心地引導學生,讓學生髮表出不同的見解,課堂氣氛和諧,師生互動非常活躍,讓學生在互動中尋找搭配。

2、陳老師設置問題,貼近學生生活。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中,陳老師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爲一名教師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要非常明確,所有的教與學的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申報課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學習教育局組織的講座和觀摩課,我提高了對化學教學的認識,明確了今後教學的重點。對此,我略談幾點講座和觀摩課所得的體會:

一、大學聯考回顧。

主講專家史樹斌老師通過對往年大學聯考化學試題研究分析,第一卷主要考查熱點有化學與STSE的關係、有關NA、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離子共存、電化學、反應速率、蓋斯定律、有機必考(選擇題)等。第二卷主要考查的是常規元素推斷題,要求1到36號元素,結合元素位置,元素性質進行推斷,主要考查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化工工藝流程題,主要依據流程圖中涉及的化學知識、化學原理而設計的。探究實驗題,近幾年總是考有機實驗,所以要加強有機基礎知識的學習。選考主要是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一般設問比較常規,涉及電子排布式,σ鍵、π鍵的問題,雜化理論、分子空間構型,配合物的知識等。

觀摩課中主要對一些典型問題、典型解法作了詳細講解。讓學生了解到了除了常規解法以外的特殊處理辦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二、反思體會

1、強化“雙基”,構建“網絡”,突出主幹知識的教學

(1)重視“雙基”知識的掌握,深挖其內涵和外延,注意知識的橫歸類和縱向對比,切忌機械分割。講解中經常有意識地插入些帶“陷阱”性的問題讓學生解答,使其從“失敗”中獲得機智,從而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重視對學生解題過程的分析指導,選取經典考題讓學生練習,然後幫助他們尋找解題技巧,從而教會他們掌握不同題型的解題程序和思維模式的特點,對不同的解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擺脫自身困難定勢的束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3)重視相關學科的知識及解題方法與本學科的聯繫與應用,以歷年大學聯考的試題爲依據,加強實驗操作、實驗步驟設計的複習,提高學生解決綜合實驗問題的能力。

主幹知識:是學科知識樹的樹幹部分。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和週期表;化學鍵和晶體結構;物質的量及其它物理量;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氧化還原反應;鹵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鹼金屬;鎂、鋁、鐵及其化合物;同分異構體和同系物;烴及烴的衍生物;糖類、蛋白質;合成材料;涉及物質的量的基本計算;有關相對分子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溶液濃度計算;化學基本儀器和基本操作;常見氣體的製備;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鑑別;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

2、把握複習方向,廓清思路抓重點

大學聯考複習備考應以課程標準依據,按照“考試說明”和“教學要求”確定複習內容定位,以高中化學新教材爲依託,根據不同模塊的功能及必、選修模塊之間的聯繫,清晰複習教學思路、步驟、節驟,擬定有效複習方案,組織實施教學。使學生從宏觀上了解高中化學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知識主線,明確重點知識、主幹知識和關鍵點、易錯易混點。指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同類歸納、異類比較、橫縱聯繫、點面結合,在發散收斂的同時,認識、理解、全面整理知識,打通模塊,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規律化。

3、加強實驗題特別是探究式的實驗的複習和演練

加強實驗題特別是探究式的實驗的複習和演練,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實驗和設計實驗能力的提高。從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條件、實驗現象、實驗結論(數據)、實驗注意事項、實驗所使用的儀器、實驗評價分析等幾個方面對課本中出現過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進行全面地複習,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拓寬思維。如掌握一種裝置的多種用途、一種儀器的多種用法以及一些儀器的靈活運用等。

培養實驗能力,加強實驗操作的正確性,化學用語的準確性,以培養學生化學實驗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實驗現象描述的訓練,準確用化學用語加以表述,加強對實驗原理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加強綜合訓練,查漏補缺

學會整理和歸納錯點、疑點、盲點,並進行應試技巧、答題規範訓練,不要題海戰術,要挖掘精品題,以點帶面。同時要克服思維定勢,杜絕盲目做題。另外一定要對教材中的概念、定律、原理、性質、實驗等內容要仔細閱讀,真正做到迴歸教材,以教材爲據,克服複習的隨意性。在學習中先“死”後“活”,多記,多寫。《考試說明》是專家命題的依據,要對《考試說明》中的“瞭解”“理解”“綜合運用”各種層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數,挖掘知識規律和信息,探究知識的擴展點及可能的出題點。

5、複習的後期做好幾個“迴歸”

(1)迴歸基礎抓教材

教材是考生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最原始載體,考生一年來的練習、考試題和將要做的大學聯考題,都是改變情景和知識的呈現形式,變換命題方式,但考查的知識和方法沒有變化,儘管解題過程需要各種能力,但是許多試題的答案就是教材中原文(概念、用語、原理、公式等)。熟練地建立學科知識體系,是所有基礎的關鍵。建議依據學科《考試說明》的知識點逐個落實到教材中,將所有內容重溫一篇,尤其是在平時考試中出現頻率不高,但《考試大綱》有要求的知識點,防止在大學聯考試題中的解答過程出現知識盲點,影響大學聯考臨場發揮。

(2)迴歸基礎抓題型

大學聯考命題各學科題型相對穩定,題型是考查知識和能力的載體。大學聯考命題始終堅持“重點知識重點考,重點知識不迴避,重點知識變換方式考。”各學科重點知識和能力的確定要依據《考試說明》如化學學科中的知識要求爲“理解”或“掌握”、“綜合運用”等知識內容和四種能力要求。化學學科主要做好“注重理論概念知識,突出物質推斷題型,突破實驗設計與評價題型”

(3)迴歸基礎抓弱點

通過高中學習和歷次考試,每一個教師和學生都應該知道自己的班級學生在哪些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建議每一個考生先用筆寫出自己的知識內容在哪些方面不足,哪些學科方法不熟練,什麼樣的題目不會做。然後對照歷次考試中出錯的題目,看自己歸納出的不足在考試中主要錯誤原因是什麼。最後將高三年級所有的訓練題中的出現錯誤的試題重做一遍,並將做錯的試題所涉及的知識內容對照課本重新溫習一遍,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請老師指導。

(4)迴歸基礎抓答題細節

“習慣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這句名言對參加大學聯考的考生來說要有真實的體驗,讓學生將每一次考過的試卷拿來進行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許多試題的失分並不是因爲不會做,而是因爲答題習慣和答題細節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審題讀題不仔細、回答問題不規範或不全面、學科用語不準確、答案塗寫不到位、選擇題答案從試卷向答題卷轉移錯誤、基本概念和術語出現錯別字等一些細節把握不好和不良習慣導致失分。建議考生將已經做過的每一學科試題出現以上錯誤統計出來,就會發現這樣的失分在每一次考試中總分不會低於20分。並且在這一個月的複習中下決心有意識地改正答題過程的不良習慣和認真對待答題細節。

以上便是我學習講座和觀摩課的一些心得,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微薄的幫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