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精選2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9W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1

小區很多人家的大門兩側都掛上了新鮮的艾葉,空氣中瀰漫着一襲與衆不同的奇特香味兒。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精選27篇)

家裏幾乎每個人都在忙碌着,準備豐盛的午餐,刀與砧板咚咚的撞擊聲,水蒸氣衝出氣閥的呲呲聲,不停地在耳邊縈繞,廚房裏不時飄出縷縷饞人的香味,夾帶着清新的糉葉香,刺激着人飢餓而貪婪的胃。

門被禮貌地敲開,來了不少的親朋好友。連忙遞上茶水,相互道着節日的問候和祝福,原本不是很大的客廳更加充實和溫馨了。

爺爺奶奶穿梭於廚房與客廳之間,爸爸媽媽也忙得不可開交,我的幫忙有時反而礙了他們的事,索性呆在一邊,悠然的看着這一切。

“來來來,大家都吃飯吧!”飯菜陸續都上了桌,正中間是一盤精緻的糉子,青青的糉葉上纏着兩色的細線,體型較長,棱角分明,卻像一隻只小小的龍舟。

輕輕地拿過一隻,將一端的細線拆下,往上一拎,糉子便聽話地從細線中脫出,小心翼翼地剝去裹着的糉葉,呀,中間露出了白玉般的糯米,依舊是龍舟形狀,讓人不忍下口,卻又被那略帶糉葉清香的濃郁糯米香味所吸引,讓人又再次禁不住誘惑,輕輕的咬下一口。

軟,香,滑而不膩,難以名狀的爽快之感,輕微地粘牙,又被舌調皮地舔去。那種停留於脣齒間的鮮香口感,實在讓人回味無窮。

還有那擺放在碟子裏切開了帶殼的黃白相間的鹹鴨蛋,我總是習慣用筷子將蛋黃一整個兒挑出來,細細品嚐。蛋黃上沁出些許油星,細膩柔嫩得很,入口即化,鹹中別有一番滋味。

窗外,雨一直下,不知龍舟賽是否像往年一樣,又在湘江上熱鬧非凡地舉行?也許是的罷,雨下再大,也絲毫衝不淡節日的氣氛。

這一天,正是端午。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2

星期天,我看到奶奶在團箕裏撥弄殼是黑黑的豆子。我問奶奶這是什麼豆,奶奶告訴我說是蠶豆。奶奶還說:端午節快到了,按風俗,大人、小孩要喝雄黃酒吃炒蠶豆,可以避邪的。

我瞪着兩隻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麼,慢悠悠地給我講述有關端午節的一些知識: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是開端的意思。每個月有三個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謂“端午”就是頭一個五的意思。

端午節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它是民間一年一度的全民“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裏要灑掃庭院、懸艾草、掛菖蒲、飲雄黃酒,用以驅蟲菌,除害病。這其實也是民間一種自覺的防疫防病措施和良好習慣。這些活動反映了我們民族預防疾病,講究衛生的優良傳統。這些與日常衛生保健有關的習俗,也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不過,我從課外書上看到過,知道端午節的最大意義是屈原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傳說端午節就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由於敵國實施反間計,朝中的奸臣又對他進行無恥的誹謗,使屈原遭到國君的冷落並被放逐。但是,屈原的愛國之情並沒有因此而受影響,反而變得更加激烈,當他聽到國家淪亡之時,憤怒而無奈的屈原投江自殺了。

千百年來,中華人民始終懷着深厚的感情紀念屈原。我認爲,屈原的憂國憂民、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他深深地感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深深地感動着我。作爲一箇中學生的我,最起碼,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振興中華,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3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將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將竹筒盛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夠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因此,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接着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將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好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之後,媽媽將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接着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因此,每當吃糉子的時候,我總是吃得許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4

端午節包糉子是中國的習俗。每到端午節前幾天,外婆都會包糉子。

每年端午前幾天,外婆就在街上買來棕葉、糯米和蜜棗。外婆先燒水煮棕葉,然後洗一洗糯米和蜜棗。中午,外婆開始包糉子了。她從盤裏拿出三張棕葉,捲成漏斗狀。先放上一半米,放蜜棗,再放上米。當外婆把糉子裹好好,再用棉線把它固定。

我看包糉子很簡單,也跟着學了起來。我拿起三張棕葉開始卷。可那三張棕葉完全不聽我的命令!它們就像頑皮的孩子,剛捲起來就散開了。我可急了。再拿三張糉子包,可還是沒有卷好。我又進行了第三次嘗試。終於,我把糉葉捲成了漏斗狀!我太開心了!手忙腳亂地放上了糯米,下面卻漏米了。外婆說:“慢慢來。”我聽了外婆的話,慢慢地包,雖然我包的糉子不好看,但是我敢說我包的糉子是最大的!外婆開始煮糉子了,外婆說要煮好幾個小時。我等啊等,兩個小時後,糉子開始散發出香味。我問外婆:“外婆,糉子好了嗎?”“沒好,還要火燜。”我又等了好一會兒,糉子纔可以吃。

只見它們青色的外衣變成了墨綠色的。剝開一個,濃濃的糉子香瀰漫了開來,軟軟的糯米、甜甜的蜜棗,看着都讓人流口水呢!

每年,媽媽同事都會送糉子給媽媽。可我更喜歡自家的糉子,因爲糉子裏有家的味道。爸爸喜歡吃糯米糉子,媽媽什麼糉子都喜歡。我更喜歡吃蜜棗糉子。

互送糉子也是一種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多吃糉子。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5

“節分端午自言誰,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一首紀念端午,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詩作。屈原是一位愛國憂民的楚國大夫,是一位勵志革新的政治家,他一腔熱血,勵志通過革新強大楚國,統一中國。可當政者聽信讒言,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他在《離騷》中寫到"長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艱.",人民的流離失所,撕扯着他的心肺。屈原空懷一腔報國之志,流放中眼見國破民苦而無力迴天,痛不欲生,同年五月初五抱巨石縱身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傷異常,前往汨羅江尋找屈原遺體,只找到了屈原的衣帽,百姓們在故鄉修建了屈原的衣冠冢。爲了紀念屈原,每年這一天當地百姓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同時做成各種糉子爭相投往江中,以便讓魚龍蝦蟹飽食了而不再吃屈原的屍身,從而演化成競龍舟、吃糉子的習俗。如今,吃糉子習俗已逐漸盛傳於祖國各地,以此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飽含着深沉的愛國情懷,也是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留給我們更多的歷史反思。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6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的是端午節。

據說,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被害投河後,百姓馬上相救,可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人們就划着船在河裏找屈原。百姓們怕江河裏的魚吃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米團,投入河裏。紀念屈原的這些活動, 就變成了我所知道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我早早地起了牀,準備吃糉子了。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了!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糉子了 ,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糉子呀!

吃完糉子,媽媽還會給我掛上香囊,香囊裏有許多中藥,聞起來清香撲鼻,可是,蚊子卻很怕這種味道,掛了香囊之後,蚊子就不會咬我了。香囊的用處可真好啊!

端午節我們還要吃五黃:鹹鴨蛋、黃鱔、黃酒、黃瓜和黃魚。據說,吃了五黃就會平安如意。

端午節最熱鬧的要數賽龍舟了。我雖然只在電視上看過賽龍舟,但是,那熱鬧的場面已經牢牢地吸引我了。我想下次一定要去看看賽龍舟,爲我增加端午節的知識。

端午節雖然沒有春節、中秋節那麼熱鬧,但是,端午節有很多民俗,讓我能感受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喜歡端午節!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7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在我的家鄉南京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要插上艾草,因爲艾草能辟邪。說到吃的東西當然少不了糉子,每到這一天大人們都去採來糉葉包糉子,爸爸說這是爲了紀念屈原而發明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糉子的香味。

南京人每到端午節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紅紅的莧菜、紅油鴨蛋、雄黃酒和我最愛吃的大龍蝦,據說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都可以避暑辟邪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圓桌旁,爺爺和大伯喝着酒,我和弟弟左手拿着糉子右手抓着龍蝦,弟弟啃得滿嘴是油,把大家逗得開懷大笑!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8

今天是端午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哦。對了,就是划龍舟、吃糉子、撞蛋、包薄餅……

中午我去外婆家,我過去的時候,大家已經開始包薄餅,我看她們包得那麼盡興,所以我也加入了她們的隊伍。下午媽媽又把我和哥哥帶去看龍舟。啊,看龍舟的人可真多啊!人來人往,水泄不通啊。乘着人們的吶喊聲、歡呼聲和”隆隆“的擊鼓聲,龍舟快速地向我們駛來。他們整齊劃一地用力划船,全身都溼透了。

晚上媽媽又教我編蛋袋,還和媽媽撞了幾個雞蛋呢。

啊,端午節實在太開心了!我希望明年的端午節快點來到。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9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說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和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和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糉子,賽龍舟。

說起吃糉子,自然的有包纔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糉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糉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將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糉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糉子。“先將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筒,接着放入糯米和花生、肉餡和紅棗。再將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糉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是感覺怎麼也不好像一個糉子。但是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糉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着,大家都認爲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的時候,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爲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10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夠划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的時候,好奇的我便硬是拉着家裏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爲保姆的婆婆總是非常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着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之後,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鬥志似乎隨着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着我的手,和藹地笑着。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溼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溼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着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隻冒着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着說,這些用荷葉包着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糉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裏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划龍舟的時候吃糉子。我似懂非懂地捧着這噴着荷香的飯糰,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着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婆婆在我上國小以後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是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的時候帶回幾隻糉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節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的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註冊了,家鄉的的河髒得不能夠再划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註冊了,我們還能夠吃糉子;這條髒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夠在水上划龍舟;但是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夠再牽着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但是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11

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吃糉子、包糉子,看賽龍舟。

今年的五月初五,我們一家也團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廚房裏包糉子。爸爸和姨夫們在一起打麻將、鬥地主。而媽媽和姨媽們則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廚房裏心得不亦樂乎。

不過,我們在廚房裏也心得挺開心。我和奶奶在比賽包糉子,比誰包的糉子又好又快,又精緻,只有做到這三好,纔算是真的好,才能算是真正的贏者。我們先一起將糉葉清洗乾淨,洗過了糉葉,然後再將糯米清洗,洗乾淨了以後,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醬油,和少許的糖和黃酒,這樣要等上二小時。

等醬油、糖和黃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時,再拿來糉葉,先折成一個小船似的樣子,一頭有邊,一頭無邊。用糯米在“小船”有邊的地方鋪上一層糯米,接着就是放肉了,我將一塊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後再把糯米輔在肉上,最後再把“小船”無邊的地方蓋在上面,然後將多餘的地方彎折一下用線紮緊。我和奶奶就這樣一個接着一個地包着愛心糉。

終於,我們包完了,我數了數我的,又數了數奶奶的,發現奶奶比我少一個,我頓時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這時奶奶走了過來,對我說:“孩子,比賽的輸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參加了,如果你贏了也不能驕傲,只有沉着冷靜的人,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奶奶的這番話語,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裏,令我受益匪淺。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12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將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將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13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糉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爲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爲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爲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爲中華文化而自豪!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14

“五月五,是端午……”今天是5月5日,也就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人來到了老家。

到了老家後,我們把糉子餡做好了,準備來一次包糉子大賽。我先抽了一片箬葉,又用勺子挖了一勺糯米餡結果一不小心掉了,媽媽看到後口裏喝的水差一點噴了出來。在奶奶指導下我終於把包糉子學會了,我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得了第一名。

包糉子好玩,吃糉子更好玩,誰讓我是個吃貨呢?一打開糉子,箬葉的清香和糯米濃香讓我食性大發,不一會兒我的那一份就吃完了,於是我虎視眈眈地看着妹妹那一份,連哄帶騙奪過來奪過妹妹兩個三下兩下就吃完了。

吃完了以後,我打開了電腦,搜了一下賽龍舟,哇!上面竟有幾千條賽龍舟的視頻。我打開幾條看了一下,心想屈原爺爺如果看到了這場面該多開心吶!這時爺爺在我身邊說起了屈原的故事:屈原曾是一名詩人,但他所在的國家十分無能,那些清正廉明的官越來越少,屈原被一些貴族陷害被貶爲平民,不久,楚國就被秦國滅了。屈原痛不欲生,跳下了尼羅江……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爲端午節,並有了吃糉子和賽龍舟這麼一說,我聽了爺爺的講解,對屈原的敬仰又增添了不少。

當天晚上,我們回到了家,雖然路上我不禁想起了屈原的時代和屈原的故事。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15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我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有意義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是開始,“午”是最熱的時段,端午節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開始的節日。這個時期,“五毒”最活躍,人們爲了去除毒性,保持身體健康,每當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民間有很多習俗:吃糉子、扎五彩繩、賽龍舟、掛艾蒿、喝雄黃酒,因此這個節日又叫除病節。這些民俗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秦國大舉進犯楚國,楚國士大夫屈原給楚王提出很多保家衛國的建議,但楚王聽信讒言,不採納屈原的建議,還將屈原打入牢獄中。後來屈原被流放,流放期間,當他看到楚國的江山被秦軍佔領時,他悲痛欲絕,投汨羅江而死。屈原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感動着老百姓,老百姓爲了使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就向江裏投米團,當時屈原投江的那天正是端午節,後來演變成人們吃糉子的習俗,以此來懷念屈原。

扎五彩繩是爲了驅走疾病。傳說端午節時人們把五彩繩戴在手上,把疾病吸走,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就要把五彩繩扔掉。這些常識大家一定要記住喲。

掛艾蒿是爲了驅趕蚊蟲。天熱容易滋生蚊蟲,古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認識到艾蒿能驅走蚊蟲,於是大家紛紛在自家掛滿艾蒿。現在驅趕蚊蟲雖然不再用艾蒿,但人們仍然以這個形式來傳承這個習俗。

端午節是有意義的節日,我們要傳承發揚光大。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關於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請大家自己去探索吧。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16

這次的的端午節,我可算是過來一次難忘的端午節了,爲什麼收拾難忘的端午節呢?讓我跟阿加說一說吧。

端午節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着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爲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爲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就這樣,我過了一次難忘的端午節了,這次的端午節可真是過得非常的有意義啊。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17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一般人認爲端午節起源於偉大的愛過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後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伍子胥自殺後,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爲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寧波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糉子出籠,饞嘴的我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

《我們的節日》一書,還爲我們介紹了植樹節,勞動節,母親節,建黨節,建軍節,七夕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節等節日的來歷和活動方式,讓我們在愉快的閱讀氣氛中領略了我們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節日,對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印象,更讓我們有理由爲中華文化而自豪!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18

當每家每戶的屋子裏傳來一陣陣糉香時,端午節便來臨了。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包糉子、吃糉子,忙得不亦樂乎。

吃着味道鮮美的糉子,讀着“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我不禁想起了屈原——這位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文人。他早年受楚王信任,任三閭大夫。後來因才高氣盛,性格耿直,遭佞臣陷害,在楚王面前進讒,使屈原二次被流放。

在流放期間,屈原寫下了《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許多流傳千古的作品。其文筆委婉含蓄,開創了一種新的文體——楚辭。後繼者又有宋玉、賈誼、東方朔等人。漢人劉向將這些“騷體”作品整理成書,這就是影響後世幾千年中國人的《楚辭》。在文學方面,屈原產生的影響確實是無可比擬的。

屈原流放後仍不忘國家興亡,日日思念着祖國和百姓。當得知楚國國都被秦軍攻破時,屈原感到救國無望,投汨羅江自盡而死。他這種愛國愛民、寧死不屈的精神是多麼偉大啊!這種人格又豈是那些爭權奪利、搬弄是非、殘害百姓的貪官污吏所能相比?

此時,我彷彿看到了在兩千多年前,一位懷才不遇的才子在月夜下孤單徘徊,一位憂國憂民的大夫在草屋中飲酒消愁,一位志向高遠的詩人在江邊獨步吟唱: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品糉子,品到的不只是糉子本身味道之鮮美,更品到了一種精神和文化的傳承;我讀《離騷》,讀到的不只是其中語句之優美,更讀到了屈原等一批批愛國詩人堅貞不屈的精神和一顆憂國憂民的火熱的心!屈原的名字將和他的作品一起,千古傳頌,成爲鼓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執著追求於理想的精神食糧!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19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裏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說,至於還有什麼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纔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說,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糉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裏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糉葉放在水裏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糉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糉子也並不簡單。

包糉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糉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着雞蛋和蘸糖的甜糉,心裏美滋滋的。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20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今天我家的風俗就是傳統的北方特點,我媽媽今天給我們包糉子、煮大蒜等等。

今天姥姥和媽媽都在我家包糉子。見姥姥拿起一片糉葉,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個漏斗形的,然後就把糯米放到了裏面,一疊,用細線一裹,就扔進了鍋裏。我也蠢蠢欲動,想試試怎麼包糉子。我也拿起一片糉葉,卷呀卷,卷呀卷的,捲成一個漏斗形。我把米放進去,可是,我放進去的米一會兒就漏光了。姥姥說:”楠楠啊,你都沒有把糉葉卷好就把糯米放了進去,你不漏光誰漏光啊?”我一看媽媽,真的,下面一點都沒有縫隙,再一看我的,一個小洞。怪不得咧!我又拿起一片,卷的好用力好用力。終於沒有了縫隙。我終於自己做了一個糉子,吃起來一定很香!

媽媽又在煮蒜了,我一看就沒有了胃口。蒜那麼辣,怎麼可能一口氣吃下去一個蒜呢?姥姥、爸爸、媽媽、姥爺,甚至我那可愛的弟弟——笑笑吃的也那麼香。我嘗試性的拿起一個,小心翼翼的剝開,放進嘴裏一嚼,嗯……面面的,甜甜的,還有一絲辣味。真好吃!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總是吃不膩,真好!

姥姥往笑笑受傷掛香包,一會兒也給我做了一個。姥姥說:“你必須戴完今天,不然就不吉利了。”我順從的點了點頭,說:“遵命!”姥姥和大家都笑了。

我們又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21

有一種習俗,靈魂處生長,任歲月遷移,依然不改當初的模樣,那是兒時的記憶,最溫暖的時光。陣陣糯米香,艾葉插門廊,糉葉飄香,傳承着中華五千年的風尚。

——題記

輕拈光陰的命脈,淡出絢麗的色彩,在盛夏的焦灼中靜待,待一朵夏花,熱烈的開,開到茶靡,開到絕敗,仍不願離開,執意演繹一場足夠自我的精彩。雨水灌溉,突卷而來,來不及躲避,來不及感慨,目瞪口呆,任其肆意的豪邁,深情的告白。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一首兒歌,膾炙人口,記憶的河牀,打開缺口。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總是那麼開心,那麼快樂,小小的身影,跟前跟後,蹦蹦跳跳,忙忙碌碌,泡糉葉,醃鹹肉,各種餡料,準備的穩穩妥妥,碧綠的糉葉,在母親的手掌,彎成形形色色,八角六角,各有特色,糯米的香味,在特大的鍋裏蒸煮,不斷考驗你,是否經得起引誘。橢圓形的鴨蛋,令人記憶深刻,黃乎乎的蛋黃,是高郵的特色

用七彩的絲線,編織網兜,放入鴨蛋,掛在胸前,晃晃悠悠,那份滿足,那份驕傲,任誰也帶不走。還有手腳繫上的綵線,說是爲了驅邪避佑。

長大後,一到端午,就想起那個時候,想起母親靈巧的手,通話裏的問候,是真真切切的等候,包好的糉子,裹進的是母親對我們濃濃的牽掛與不捨。時光的刀刃,快得沒有理由,一年一年,一月一月,流年輾轉,容顏篆改,青絲染成了白髮,母親的年華已溜走,那份無私的關愛,一直伴着我,留在胸口,溫溫熱熱。

端午的由來,有着許許多多,抱石投江的屈原,忠貞之士伍之胥,東漢之女曹娥,都在民間流傳着不朽的傳說。端午的諺語,更是種類繁多,“未吃端午糉,寒衣不可送”輕輕讀來,是那麼的朗朗上口。

如今的端午,有些許忙碌,速成的糉子,在超市裏成爲了寵物,生活的節奏,好似快得,有閒下來的時候。我喜歡端午,喜歡可以放假的時候,可以丟下繁忙的工作,離開網絡,只在節日的氛圍裏,感受親情的脈絡,陪着年邁的父母,聊一聊,左鄰右舍,誰對誰錯。

端午,是一種中國的傳統,是一種情懷,厚重而堅固。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22

一天我看了一本書,書裏面的內容全部都是節日的由來。我最感興趣的是“端午節由來”。裏面寫着:屈原是個楚國的大臣,皇上聽了他的話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皇上非常寵愛他。可是,其他大臣看他這麼受皇上的寵愛,就很嫉妒屈原。他們就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皇上聽信了讒言,結果把國家弄得雞犬不寧。屈原知道後,由於太悲傷,想不開就自盡於江中。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中來回打撈屈原的遺體。有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投進江中。說是讓水裏的魚蝦吃飽了,就不會要屈原的身體了。一位老太醫則拿過來一談雄黃酒倒進江中,說是讓雄黃酒裏的藥性來迷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到屈原。後來爲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糉葉飽飯,外纏踩死,後來發展成糉子。

以後,每在農曆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23

爲了讓孩子們生動地瞭解端午,除了爲孩子們準備了“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的解說外,長橋二幼的老師還準備了包糉子的材料,讓孩子們親眼看看如何包糉子,在看老師們包糉子時,孩子們都說:“真厲害啊,原來糉子這樣做的。”還忍不住想要嘗試一下,於是老師就讓他們親手摸摸糉葉,聞聞糯米香……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所以老師們還特意買來了艾草,向孩子們簡單的說說了爲什麼要插艾草。除了糉子、艾草,端午還有賽龍舟、飲雄黃酒等一些習俗,老師都向孩子們做了介紹,孩子們很十分的感興趣,都想要回家過一個味道十足的.端午節。

今天劉洪波小朋友的爸爸要到長海幼兒園教孩子們包糉子,孩子們高興地歡呼了起來。“爸爸老師”向小朋友展示了包糉子所需要的材料:糉葉、浸過醬油的糯米和臘肉。當“爸爸老師”在孩子們的期待中飛快的包好了一隻糉子,孩子們都爲他鼓起掌來。孩子們都躍躍欲試,老師們就分批讓孩子們上來嘗試,在“爸爸老師”的幫助下每個孩子都包了一個迷你糉。熱鬧的場面吸引了全園的老師、阿姨,甚至園長老師來也一試身手。於是小腳糉、三角糉、枕頭糉、嘉興糉各種各樣的糉子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下午回家時孩子們都拿着自己包的糉子,高高興興的回家過節嘍!

--幼兒園小班的老師們在環境創設上、在不同區域投放了不同內容。科學區投放了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糉子的材料;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老師們還爲幼兒講解了“屈原”的故事,讓孩子們瞭解“糉子”文化的由來,同時激發孩子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中大班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在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意義的同時,教幼兒學包小糉子,更真切地感受“端午節”這個中國特有的民族節日,體驗濃濃的節日氣氛。

-月-日一大早,--幼兒園的大禮堂裏被佈置一新:門口插着一把艾草,禮堂的中央擺放着一排桌子,桌子上依次擺放着箬葉、糯米、鮮肉和蛋黃。後勤組的人員正悠然自得地包着糉子。--一幼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有序地進來參觀。通過活動,孩子們知道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包糉子是端午節一項重要習俗,從中瞭解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樹立民族自尊,激發他們爲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幼兒園爲此準備了豐富的活動內容,使幼兒從小認識傳統節日——端午節。早在端午節前,襄一幼兒園的老師們就買來了驅蚊香料,懸掛於門口、窗臺,其目的就是在初夏來臨之際驅趕蚊蟲,保護小朋友不受蚊蟲困擾。當小朋友看到美麗的香袋,都欣羨不已,紛紛要求自己也能做一個。在週五的“週末小問號”之際,襄一幼兒園特別改室內收聽爲操場現場演示,向全園小朋友展示了代表端午節氣的植物——菖蒲,並和艾草一起紮成束,這些小小的儀式使大家做好了入夏防病的思想準備。芮然今天幼兒園裏沒有讓小朋友學裹糉子,但小朋友在品嚐不同品種的糉子時,隨意地交談、交換吃糉子的心得,卻也不失爲一種增進友誼的方式。

--路幼兒園託小班年級組結合幼兒園研究的中國傳統教育向託小班的幼兒開展端午節教育活動。在這端午節活動中,孩子們不僅瞭解了很多與端午節有關的風俗習慣,而且在動手剝糉子時也提高了託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孩子們在參與的過程中也進一步感受到了端午節的快樂,體驗了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24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據說端午節是爲紀念屈原的,唐代的文秀說的正是這樣的“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我喜歡端午節是因爲這一天可以吃到我最喜歡的糉子,還可以看賽龍舟比賽,這對於小朋友來說是最開心的了。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有着特殊的意義,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艾節”“五日”……端午節小孩子們都會佩帶香囊,端午節大家都會在家裏團聚,一起吃糉子,在這一天,我們都很開心。

前年,奶奶還在家裏自己做糉子,我在旁邊看着,聞着極香的糯米味、攪拌着盤裏的豆沙,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這美味的糉子,奶奶說:“看你饞的,等好了再吃,生的可不能吃,再等一會吧!”我聽了一臉不高興,吃不到了,“好了之後,先給你吃。”小時候,我一聽到有人大聲叫喊:“賣糉子了,一元一個,絕對是純手工,”我就吵着讓奶奶給我買,奶奶沒辦法,只好給我買我拿着糉子十分高興,不知怎麼,長大之後一聽到那個叫賣聲,我還是那麼幼稚吵着讓媽媽給我買。

我只是認爲,糉子是一種吉祥和安樂的象徵,認爲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端午節還要賽龍舟,說起賽龍舟我是很在行的,賽龍舟在我國南方是很流行的,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直到2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爲可以吃到我喜歡的糉子,因爲我覺得我們還應該向屈原致敬,爲他對國家做出的貢獻。以後我也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25

午後靜寂,溫和的陽光照滿小院,一股清香幽幽地飄來。

哦,是牆角的艾草。艾草一入門,端午也跟着到了!

那把艾葉無妖嬈姿態,無絢麗色彩,無獨特之處,唯有香氣迷人,令人喜愛。聞着這般的艾香,我託着腮幫子,注視着門口。哦,是姥姥來了!

眼前的姥姥是多麼消瘦,手拎着浸水後更顯碧綠的糉葉。她從一旁熟練地搬來板凳,將糉葉放進一個洗淨透亮的鐵盆裏,鐵盆的周圍放滿了圓滾滾的糯米,還有香甜的蜜棗。

姥姥撈起一根糉葉,包成一個圓錐形,放入糯米、蜜棗,再用棉繩圍起紮好。哦,所有的動作都是那麼嫺熟,水到渠成一般,令我眼花繚亂。在她包好成堆的糉子之後,便開始下鍋煮了。

很快,一股濃烈的糉香向我襲來,我循着味兒,信步走進廚房。可是,當我揭開鍋蓋,裏面卻空空如也。我如夢方醒,方纔的一幕幕,只是我的幻想罷了。

愛依舊有的,我堅信!

這不,昨天姥姥在電話裏充滿歉意地說,她今年端午不來了,但會託人捎一些糉子給我。我的心中有着一絲悵然。很快,這份悵然又被收到的糉子驅散。

哦!讓我去“偷幽香一縷”,但也不要忘“聞糉香一片”。

我將姥姥寄來的清一色碧綠的糉子放進鍋裏,加水、點火、開煮,等待真正的那一片糉香。很快,鍋內的水沸騰了,糉香溢滿整個小院。

待糉子煮好後,我將糉子裝到碗裏,開始品嚐。我將糉葉撕開,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滿嘴的糯米,粘粘的,香香的。立即,我最愛的豐碩的蜜棗便露了出來,甜味嫋嫋地鑽到心底,那是最熟悉的味道。

我走在小院的小徑上,只有那艾香萬里。愛直撲我心,我心甜蜜。

端午,我“艾”你。

我想糉子與艾葉之間,還蘊藏着,我與姥姥濃濃的祖孫之情…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26

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積極倡導文明、和諧、喜慶、節儉的節日理念,努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節慶文化。根據省、市文明辦的要求,xx區在端午節期間,圍繞“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精心部署,認真組織,全區各鎮街管委會、部門和學校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主題文化活動。

一、 精心安排,認真部署

爲使活動既能取得廣大羣衆的響應,又能突出主題獲得成效,5月10日,區委文明辦制定下發了《關於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的通知》,對全區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提出了幾點要求,關鍵在於弘揚愛國主義教育、挖掘文化內涵,同時要注意突出羣衆性以及豐富活動形式。區文明委有關成員單位和各鎮街管委會、區直各部門、各學校根據安排部署,結合各自實際,分別制定了切合實際又各具特色的“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方案。

二、活動精彩,內容紛呈

1、注重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區文明辦、團區委與教育部門密切配合,着重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驗中學舉辦“實驗之春”歌詠比賽,在活躍節日氛圍的同時,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發展。實驗國小、白塘中心國小等校組織開展了“培養愛國情感,樹立報國之志”主題團隊會,設置“話端午”專題廣播,宣傳愛國詩人屈原等中華民族優秀代表人物的事蹟和愛國主義精神。此外,各中國小校還組織開展了“讀經典、唱紅歌、講故事”活動比賽,通過徵文、朗誦、演講等方式,傳承民俗文化、唱響愛國主義歌曲,抒發愛國情懷。

2、注重加強關愛慰問志願服務活動。在端午節期間,xx區深入開展關愛睏難家庭、關愛老人、關愛殘疾人主題志願服務活動。區總工會、民政局及區婦聯組織社區黨員志願者與巾幗志願者帶着糉子和鹹鴨蛋,來到延寧社區、江口社區孤寡老人家中,幫助他們打掃衛生、整理家務,與他們聊天談心,讓他們感受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區計生局組織文明單位,深入15戶失獨家庭,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爲失獨老人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愛和祝福。結合第二十四個全國助殘日,區殘聯發動全區開展助殘、助困、助醫、助就業等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爲40餘名貧困截癱或重度肢殘者贈送輪椅,發放近20多萬醫療救助金,活動以關愛弱勢羣體、志願熱心助殘爲主題,彰顯着積極向上、樂於助人的社會正能量。

3、注重豐富節日文體娛樂形式。端午節期間,全區廣泛組織廣大羣衆開展羣衆性文體活動,精彩紛呈的端午活動吸引了居民踊躍參與。區文廣局在荔州廣場舉辦慶端午節廣場舞展示活動,現場進行健身操、功夫扇、太極拳等節目的展演,還舉行了羽毛球、跳繩、踢毽子等比賽,深受社區居民的喜愛;國歡鎮結合“鄰里節”活動,開展了包糉子、端午知識猜謎、健身操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大洋鄉結合黨的羣衆路線實踐教育活動,廣泛開展宣傳端午知識活動;區教育局與卓坡社區共同舉辦“濃情端午糉葉飄香”主題活動,邀請兒童父母一起參與,通過“包糉子”、“送香囊”、“作圖畫”讓孩子們更真實地感受到這個中國特有的節日的氣氛,感受端午節傳統文化。據統計,端午節期間,全區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和文化宣傳活動近20場,參與羣衆6000餘人。

4、注重清潔社區環境衛生。節日期間,xx區結合全省文明城區考評和市城市綜合管理考評兩項工作,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以“講文明、樹新風”爲主題的愛國衛生運動,積極發動社區羣衆打掃揚塵,清除衛生死角,使羣衆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並在全區營造了講文明、講衛生的良好氛圍。城區各鎮街組織社區黨員幹部、城管隊員和青年志願者積極發動羣衆對亂貼亂畫、亂堆亂放等不良行爲進行整治,使社區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三、注重總結,務實求效

本次端午節活動,xx區堅持貼近羣衆,充分挖掘端午節深厚文化內涵,精心設計羣衆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活動項目,把廣大幹部羣衆吸引到活動中來,以增強“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同時、發揮重點陣地作用,各個中國小、各個街道、鄉鎮均有典型活動,發揮輻射作用。這次活動中我們還注重材料收集,將活動開展的方案、資料、圖片等信息收集歸檔,方便爲今後的活動提供參考,使我區組織相關活動的水平不斷提高。

傳統端午節感受作文 篇27

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嗎?那端午節有哪些活動呢?對啦!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等等活動,其中最盛大的活動是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在我國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的一種活動。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端午節那天,我們家鄉的萬江河舉行賽龍舟比賽。河岸到處彩旗飄揚,看龍舟賽的人,真是人山人海,人們在歡欣鼓舞、擊掌喝彩。只聽槍聲一響,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在水面上飛行,龍舟在你追我趕。互不相讓,不甘示弱。每條龍舟上的指揮員站在船頭,隨着鏗鏘有力,節奏鮮明,悅耳動聽的鑼鼓聲,雙手揮着葵扇,雙腳不停地跳動。划槳健兒使盡力氣,木槳在上下飛舞,動作整齊一致。敲鑼鼓的也在一旁吶喊助威。

看賽龍舟,每一條龍舟都牽動着千萬觀衆的心。我的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濤時起時伏,激動不已。快看,有一條龍舟遙遙領先,成了羣龍之首,終於奪得了冠軍。一時,雷鳴般的掌聲、歡呼聲響遍了萬江河上下。

就這樣,賽龍舟活動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但那催人奮發的鑼鼓聲仍在我耳邊迴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