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通用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8W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1

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中國的發展方向,被清晰地表述在五個詞彙當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理念引領了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份重磅文件的通篇。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通用15篇)

20xx年來,首次就五年規劃《建議》向全會作說明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全文正式對外公佈。

根據中共中央就《建議》向xx屆五中全會作的說明,《建議》的起草工作始於今年2月10日。文件起草組成立9個多月來,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多次召開會議進行討論修改。其間,中央政治局會召開3次會議、中央政治局召開2次會議分別審議建議稿。

這也是中共中央近20xx年來首次向全會就五年規劃《建議》向全會作說明。

表示,《建議》的起草充分考慮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

第一,“十三五”規劃作爲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必須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第二,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確立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爲此,建議稿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並以這五大發展理念爲主線對建議稿進行謀篇佈局。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的集中體現。

第三,“十三五”規劃作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規劃,必須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比如,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就是一個突出短板。《建議》分三大板塊、八個部分,其中,第三至第七部分構成第二板塊,分別就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進行闡述和部署。

根據《建議》,“十三五”將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xx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爲此,“十三五”期間(20xx-20xx年)將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

經濟增長底線是6.5%以上

作爲經濟步入新常態後編制的首個5年規劃,《建議》對增長方式、增長目標的考量都與過去有了巨大的區別。根據《建議》,未來5年將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就《建議》向xx屆五中全會作說明時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質量,要着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着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實現經濟增長。“十三五”期間,經濟要在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xx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

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等。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認爲,“中國在‘十三五’期間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是有條件的。從全球來看,和平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這一點沒有改變。而且中國仍然處於可以大有作爲的戰略機遇期。”

他表示,中國經濟確實面臨着下行壓力,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根據就《建議》作的說明,要確保到20xx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的目標,20xx年至20xx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

實際上,經濟總量積累到一定規模以後,增速持續放慢是一個規律。20xx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了10萬億美元,在此基礎上,如果按7%增長,相當於每年增加一箇中等國家的經濟規模。

北大中國國民經濟增長和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十三五”時期經濟在6.5%左右時,20xx年人均GDP在1.1萬美元左右,考慮到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實際中國人均GDP會更高一些,接近高收入國家水平的標準。“如果能進入到高收入國家,則等於是擺脫了中等收入陷阱,不過那時還只是高收入國家的下游水平。”蔡志洲說。

《建議》涵蓋大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十三五”規劃建議受益股大盤點

xx屆五中全會閉幕,萬衆矚目的十三五規劃也出爐了。根據各大券商研報,整理出一份較爲完整的十三五規劃受益板塊龍頭股。

美麗中國

環保產業作爲十三五規劃受益板塊之一,已經板上釘釘之事。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曾發佈相關內容,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是已經寫入五年規劃,環保產業鏈也愈發引人注目。太平洋證券、渤海證券、國泰君安、平安證券、廣發證券、廣證恆生、東北證券、東吳證券、中投證券等十多家券商發佈了關於環保行業十三五規劃的研究報告,力挺環保產業鏈投資機會。

粗略統計,蒙草抗旱成爲近期環保產業鏈表現最好的個股,10月以來漲幅高達79.3%,成爲該行業龍頭股。此外,大禹節水、福建金森、永清環保、豐林集團、萬邦達、中電環保等個股漲幅也超過30%。

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也是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列出的此次五年規劃的十大目標之一。以此推論,農業信息化、農機板塊兩大概念是較爲確定受益十三五規劃概念板塊。農業信息化概念股在A股市場還較爲稀缺,目前智慧農業、神州信息兩公司確定有農業信息化業務。農機板塊方面主要有一拖股份、新研股份、星光農機等個股。

健康中國

繼“美麗中國”概念去年橫空出世以來,健康中國概念也在近期得到了熱烈響應,相關標的近期股價暴漲。專家表現,健康中國有望寫進十三五規劃中,上升爲國家戰略。以此推論,醫藥醫療產業成爲十三五規劃受益板塊,概率也不小。

統計,九安醫療成爲該概念板塊龍頭股,10月以來漲幅超過127%。另外樂金健康、蒙發利漲幅超過80%,健康元、寶萊特、華邦健康、海虹控股、仟源藥業等個股漲幅超過40%。

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目前主要包含3D打印、機器人等兩大概念板塊。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民近期表示,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將於今年10月底完成。數據顯示,金自天正、博實股份、賽象科技、GQY視訊、瀋陽機牀、海源機械、華麗家族、三豐智能等個股10月以來漲幅超過50%,領漲概念板塊。

數據中國

在人民日報微博發佈的“十三五”規劃十大目標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等措辭都或多或少與科技有關,尤其是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因此有專家認爲,大數據、雲計算、信息安全等產業有望受益“十三五”規劃。

數據統計,大數據概念股中,同有科技、拓爾思、天璣科技等個股概念較爲純正;雲計算概念股中,超圖軟件、國脈科技、紫光股份等個股近期漲幅較大;信息安全板塊中,北信源、藍盾股份、任子行、美亞柏科、啓明星辰等個股近期走勢較強。

二胎概念

全面實施兩孩政策已得到xx屆五中全會確認。二級市場上,頻頻收購幼教資源的威創股份無疑受益二胎放開,嬰兒保育設備龍頭戴維醫療、奶粉生產商貝因美等,受益最爲直接。

國企改革

“改革體制機制”也是“十三五”規劃十大目標之一,國企改革有望得到進一步促進。從目前來看,國企改革主要有軍工領域的改制整合,央企層面的整合以及地方國企的改革。

軍工題材股方面,國泰君安認爲沿着改革和發展兩條大主線,根據催化劑的直接程度,受益標的排序首先是航天三劍客,航天動力、航天長峯、航天科技;

此外還可關注電科四大天王國睿科技、衛士通、傑賽科技、四創電子;以及內生外延高成長、低估值的軍工平臺型“民參軍”公司的銀河電子和軍工測試龍頭,工業4.0新寵東華測試。

央企改革概念股,市場關注點則主要集中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等旗下A股上市公司上。地方國企改革概念股則主要集中在上海本地股、深圳本地股身上。

新能源汽車

國家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由來已久,近段時間更是頻頻發佈各種政策大力支持產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方面,上游的鋰電池產業鏈、下游的充電樁產業鏈無疑是受益最大的。

鋰電池產業鏈方面,多氟多、國軒高科、欣旺達、滄州明珠等個股是龍頭;下游充電樁,上海普天、動力源等個股表現最佳;整車、汽車部件方面,比亞迪、宇通客車、江淮汽車、萬向錢潮等個股龍頭效應顯著。

低碳概念

低碳經濟將成爲十三五規劃的重點方向之一,是值得中期關注的佈局方向。未來一個階段,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啓動準備工作有望加快落實,關於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核心及配套制度也有望加速落地,低碳經濟主題有望持續迎來政策催化劑。

在減排技術主線下,建議關注中電遠達,相關公司還有凱美特氣;在減排設備主線下,建議關注中材節能和華光股份。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2

“十三五”規劃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因此,“十三五”規劃的制訂必須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十三五”時期,我國應該如何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回答這一問題,首先需要充分認識新常態會帶來哪些新的變化,進而在清晰地把握好未來五年甚至更長一個時期宏觀環境和發展背景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大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力度,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

充分認識新常態帶來的新變化

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最直觀的變化就是經濟增速進入換擋期,即由過去的高速增長轉到當前的中高速增長。一個時期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個較長時期的下行週期,經濟增速在波動中放緩,今年第三季度已經回落至6.9%。這是週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相互疊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結構性因素佔據主導地位。經濟增速放緩,表面上是需求不足,實際上是供給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一方面,已有的供給因爲供大於求出現了過剩;另一方面,部分需求缺乏相應的供給難以被滿足。進入新常態,一系列重大的、階段性的變化集中顯現,這既表現在需求側,也表現在供給側。

從需求側來看,20xx年我國城鎮戶均達到1套房,20xx年每千人擁有汽車超過100輛。按照國際經驗,進入這樣一個階段之後,房地產和汽車市場的需求都將發生明顯變化。從我國的具體情況看,房地產投資在20xx年至20xx年年均增長24%,今年前三個季度已下降到2.6%;汽車產量過去十年年均增長17.9%,今年前三個季度卻下降到0.9%。不僅如此,隨着房地產需求和汽車市場需求的下降,鋼鐵、水泥、玻璃、輪胎、電子、家電、家裝等關聯行業的市場需求也在下降。

從供給側來看,20xx年以後,我國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了820萬人,隨着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資源供需形勢發生變化、生態環境硬約束不斷強化,以往那種依靠生產要素大規模、高強度投入實現經濟增長的條件已經不復存在。與此同時,過去一個時期製造業迅猛擴張而形成的巨大產能,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當前面臨較爲嚴重的過剩局面,特別是鋼鐵、煤炭、石化、有色、建材等傳統行業,產能過剩更爲嚴重,利潤水平大幅回落,有的行業甚至出現全行業虧損。

由此可見,新常態更具本質的變化特徵還是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在需求側已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如果仍然一味地擴大投資和產出規模,雖然短期內對經濟增長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隨着投資的邊際效用逐步遞減,其結果,不僅會使產能過剩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會明顯減弱,進而還會錯失結構調整的機會。因此,新常態下,面對經濟下行暴露出來的矛盾和問題,必須加大供給側的結構調整力度,加快化解過剩產能和資產重組,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激發市場主體的內生活力和動力。需要強調的是,在市場需求已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不主動調整也會被動調整,而被動調整付出的成本會更大。

加大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力度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的重要窗口期。過去一個時期的經濟下行壓力,固然帶來了一系列嚴峻挑戰,但也是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的重要機遇。因此,“十三五”時期要充分用好經濟下行形成的倒逼機制,把握好窗口期的寶貴機會,下決心推進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

結構調整的重要環節是有效出清過剩產能。過剩產能特別是“殭屍企業”造成資源沉澱,影響要素流動和資源再配置,還會延誤結構調整的時機,使潛在風險不斷積累。可以說,近一個時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狀況持續惡化、工業品出廠價持續回落,與產能過剩是分不開的。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7%,到今年9月份工業品出廠價連續43個月負增長,表明產能過剩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只有下決心出清過剩產能,促進資源優化再配置,結構調整纔能有效推進。因此,“十三五”時期要下決心推進供給側結構調整,更加註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化解產能過剩,完善企業退出機制,推進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

動力轉換要把握好新舊動力的相互關係。新舊動力並存是今後一個時期的基本特徵。舊的動力如鋼鐵、煤炭、石化、有色、建材等產業板塊體量較大,雖然高速擴張期已經過去,但在相當長時期內對經濟增長仍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短期內也難以找到體量相當、帶動力相近的新興產業板塊來替代。今後要通過技術改造和產業重組,讓舊動力煥發青春。與此同時,要着力培育新的動力,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逐步替代傳統動力。

無論是結構調整,還是動力轉換,都要着力提高要素生產率。在生產要素供需形勢發生趨勢性變化、企業綜合生產成本普遍提高的情況下,迫切要求從提高要素生產率中挖掘新動力。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投資回報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纔能有效對衝要素供需形勢的變化,降低企業生產成本。要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家和全社會創新潛能和活力,發揮創新在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中的積極作用,真正使創新成爲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

“十三五”時期,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需要從多個方面展開。

第一,增強創新驅動發展動力。創新是提高要素生產率,提升產業價值鏈和產品附加值的關鍵。一是要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處在產業轉型升級、經濟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是培育和催生未來產業、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活力的根本途徑。二是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以2030年爲時間節點,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能製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健康保障等領域再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三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鼓勵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重視顛覆性技術創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四是激發企業家精神。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企業家最核心的功能是創新,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建設科研基礎設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產業標準和商業規則,維護市場秩序,減輕企業家創新風險。五是構建有利於創新發展的體制。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強化金融支持創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創新用好培養和吸引人才的機制。

第二,推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過去一個時期,產業發展的基本模式是“鋪攤子”,主要是擴大產能和規模。隨着市場需求變化和產能過剩壓力增大,產業發展需要從“鋪攤子”爲主轉向“上臺階”爲主,核心是提升產業價值鏈、產品附加值。一是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引導製造業朝着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促進信息技術向市場、設計、生產等環節滲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二是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支持企業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杆推進技術改造,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三是支持新興產業發展。更好發揮國家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四是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構建新型製造體系,促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高檔數控機牀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產業進入國際前沿水平。五是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製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

第三,推進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城鎮化是最大內需所在。20xx年,我國按常住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僅爲54.77%,相比較於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空間,特別是已經進城的兩億五千萬農業轉移人口,如果能夠實現市民化,消費傾向和消費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購買能力和對工業品的需求將大幅提升,就會釋放出巨大的消費需求。城鎮化發展還將創造高鐵、地鐵、機場、地下管網、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以及市政設施和住宅等巨大的投資需求。“十三五”時期推進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一是要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加快落實中央確定的使1億左右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二是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繼續推進戶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改革,全面實行身份證制度,改革徵地制度,健全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制度,建立農村土地交易市場,嚴格農村土地用途管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三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更多采取“補人頭”方式,有效消化現有的存量房地產。

第四,推進企業“走出去”構建全球化生產運營體系。支持企業擴大對外投資,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一方面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另一方面要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支持鋼鐵、有色、石化、建材等原材料生產企業到海外建立生產基地,逐步將直接進口資源轉變爲進口原材料。拓展高鐵、核電、特高壓電網、通信、航空等大型成套設備的國際市場空間。

綜上所述,創新是走向未來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以創新推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推進以人爲核心的城鎮化,推進企業“走出去”構建全球化生產運營體系。要通過創新引領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3

同志強調,新常態是一個客觀狀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內在必然性,我們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這提示我們,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前提是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那麼,如何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呢?科學的路徑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正確看待經濟發展中的一系列辯證關係,科學把握新常態的特點、規律和趨勢。

在發展方位上既看“時”又看“勢”

所謂時,是指時局、時機、時點;所謂勢,是指態勢、趨勢、走勢。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既要注意看時,又要注重看勢。

時是新常態靜態屬性的反映。看時,就是觀察經濟發展新常態所處的時代座標,全面把握我們面臨的時機、背景、條件。應看到,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總是在不斷形成,經濟發展新常態是此進程的一個階段,這完全符合事物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運動規律。同時應深刻認識到,新常態是我國經濟進入“三期疊加”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必經階段,也是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深度調整、艱難復甦以及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的必然反映。

勢是新常態動態屬性的體現。看勢,就是觀察經濟發展新常態所處的歷史座標,準確把握其面臨的變革、走向、趨勢。應把握好經濟發展的來勢,看到在經過長期高速增長後,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雖然有所回落,但綜觀全球,它仍是一列快速行進的火車,對世界經濟發揮着有力帶動作用;把握好經濟發展的大勢,看到全球產業分工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我國以低端製造爲主的產業結構已難以爲繼,推動製造業邁向中高端已刻不容緩;把握好經濟發展的走勢,看到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的驅動力逐漸增強,大規模走出去正在發生,市場在探索產業發展方向中的力量進一步顯現。

只有審時度勢,把時與勢有機結合起來,由表及裏、由靜而動,才能對新常態的發展方位瞭然於胸。只有審時度勢,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搶抓經濟發展先機,把握經濟發展規律,爭取經濟發展的更大作爲。

在發展升級上既看“形”又看“型”

所謂形,是指形狀、形態、形式;所謂型,是指類別、結構、性質。不執着於形而在意於型,注重根據形的變化用心塑型,是推動經濟發展轉型的成功之道。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既要注意看形,又要注重看型。

形是新常態的外在表現。看形,應把握經濟發展的速度、規模、態勢,把握經濟存量的規模和經濟增量的變化,把握經濟發展的投入產出和質量效益。

型反映新常態的內在規律。看型,應看到我國經濟正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的大轉型。把握髮展方式的轉變,認清經濟發展正由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把握經濟結構的轉變,認清經濟結構正由增量擴能爲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的深度調整;把握動力支撐的轉變,認清經濟發展正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改革促動、開放帶動;把握增長領域的轉變,認清經濟發展空間正由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只有把握好形,才能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狀做到心中有數,更好地堅持從實際出發,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經濟發展保持向上向好的態勢。型是經濟發展規律和趨勢的反映,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本質特徵所在。只有自覺在塑型上下功夫、求實效,才能以新方式適應新常態、以新結構引領新常態、以新動力支撐新常態、以新業態拓展新常態,全面打造新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升級版。

在發展機遇上既看“近”又看“遠”

所謂近,是指眼前、近期、現在;所謂遠,是指今後、長遠、未來。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把遠近結合起來,是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經驗。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既要注意看近,又要注重看遠。

正視新常態“最痛處”、解決“最難處”、爭取“最好處”。看近,應正確對待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經濟下行的暫時困難、結構調整的“陣痛”,積極化危爲機,着力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促改革,實現即期經濟發展目標。

看到新常態帶來更多更長遠的發展機遇。看遠,應深刻把握新常態下的增速換擋,有利於克服資源消耗多、效率低下、產能過剩、泡沫積聚等痼疾,爲進一步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騰出空間;新常態下的結構優化,有利於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和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條件;新常態下的動力轉換,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統籌用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不斷激發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

只有在“近”字上聚焦,才能立足當下,從現在做起,爲長遠發展打好基礎、創造條件;只有具備“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開闊胸襟、做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及早謀劃,才能抓住我國發展大有可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實現經濟發展長遠目標上贏得主動、贏得優勢。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4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新理念將決定未來發展路徑,成爲引領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新常態,去尋找新的發展思路,去走新的發展路徑,樹立發展新理念。

指出,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形成新常態,這新常態不僅是速度狀態,更是發展狀態,不僅是發展條件和環境的新常態,更是發展理念和模式的新常態。認識、適應、引領、發展社會新常態,是一個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性思維的過程,帶來的是發展方式、發展動力、體制機制的根本性轉變,從而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跨越。

要達到一個新常態發展共識就是要有發展的眼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勇於實踐。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精神支柱,一個國家不能沒有精神力量,一個政黨不能沒有精神追求,一個社會不能沒有價值標準,這精神支柱、精神力量、精神追求、價值標準就是這新常態中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精神食糧,只有不斷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真抓實幹,堅持改革創新發展,在“變”中凝聚智慧和力量,推動社會創新驅動,形成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新格局,讓發展、改革的成果惠及到人民羣衆的身上,讓人民羣衆的“菜籃子”鼓起來,讓人民的“錢袋子”漲起來,讓人民的生活更有盼頭。

充分發揮“五大發展理念”的效用,要有創新的思維和行動,要有統籌協調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有持續推進綠色發展的頭腦,要有“時不我待”改革開放的胸襟,要有不斷推進人人蔘與、人人盡力、共享發展的理念,全面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引領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形成新常態,激活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各方的智慧和積極因素,形成最大的“公約數”,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穩步前進。

黨的xx屆五中全會爲我們規劃了“十三五”的藍圖,爲我們指明瞭方向,時機難得,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理念,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協調統籌發展,奮力作爲,形成新常態,引領社會革新新格局,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5

同志在河南考察和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兩次提出,要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一時間,“新常態”一詞在媒體上頻頻出現。以筆者理解,新常態就是指事物的發展已不同於以往,現在的狀態將長期、穩定地存在並發展。

全局幹職工要統一思想,強化責任意識,採取有效措施,搞好工作部署,抓好工作落實,全力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重點抓好五項工作:

一是深化重點領域統計改革。全力推進統計方法制度改革和創新,按照國家和省局全面深化統計改革部署,推進覈算、就業、投資、能源和服務業等重點領域統計改革,抓好固定資產投資統計“雙軌制”運行。認真做好三經普數據發佈和資料深度開發利用工作,啓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準備工作,紮實做好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等專項調查。

二是大力推進依法統計。健全統計普法長效機制,通過統計開放日、法制宣傳日等活動,大力宣傳統計法律法規。推進依法治統,堅守統計“四條紅線”。切實履行統計執法的主體責任,集中組織開展2次統計執法檢查和巡查,完善統計數據核查制度,開展經常性覈查和針對性覈查,進一步規範統計秩序,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三是着力夯實統計基層基礎。加強統計業務培訓。以鄉鎮統計辦和“四上”企業統計人員爲重點,認真組織開展基層統計人員業務培訓。紮實推進統計誠信企業創建活動,繼續深化整體推進縣級統計基礎工作規範化建設成果。強化源頭統計基礎,加大基層統計臺帳、原始基礎資料、統計網絡的規範和完善力度,細化統計業務流程,推進統計業務工作規範化。加強部門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指導,定期召開部門統計聯席會議。

四是全力打造現代化服務型統計。主動對接新常態對統計服務提出的新要求,持之以恆地開展統計優質服務。充分發揮政府綜合統計職能,切實加強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經濟指標的過程監控,認真抓好月度、季度和年度動態監測預警,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確保區委、區政府年初確定的各項工作目標如期實現。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密切關注經濟運行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爲黨政決策提供有見解、有舉措、可操作的參考建議,打造一批統計服務精品。繼續做好《夷陵統計月報》、《統計專報信息》、《統計公報》、《統計年鑑》等資料的編輯工作,着力建設面向統計用戶、面向統計基層、面向調查對象的現代化服務型統計。

五是切實加強班子自身建設。圍繞“四風”問題,紮實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情況“回頭看”工作。嚴格執行廉潔從政有關規定,牢固樹立自律、底線、紅線意識,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紮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列入黨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履行黨組主體責任、主要領導第一責任和“一崗雙責”,認真落實“三重一大”事項報告制度。強化機關內部管理,鞏固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制度的執行力,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6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在全國“兩會”盛開之際,我們迎來了新的學期。面對新形勢,我們的學習該如何深入,是每個黨校學員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也同樣進入新常態,面臨許多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比如,領導下基層調研,必須輕車簡從,作爲服務人員,如何解決“簡從”與工作“量大”的矛盾?不封路、不清場,作爲協調人員,如何確保“順暢”與“安全”? 杜絕文書會海,減少文件發放,作爲抓落實的部門,如何處理“上面千條線”與“下面一根針”的關係?既要嚴格執行中央要求,又要紮實確保服務質量,這對我們智慧和能力來說是一場“大考”。可以說,標準越來越高、要求越來越嚴、難度越來越大是我們工作的新常態。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以前是一個人的活兩個人來幹,現在是兩個人的活一個人來幹,這就是新常態。這對我們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學習、不提高,就難以適應新常態。正確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關鍵在於更新思想、改變觀念,核心在於提高履職盡責的能力素質。我們來黨校學習充電,就是提高自身能力素質、積極適應新常態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新的學期,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嶄新的姿態、蓬勃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在提高能力素質方面有作爲、有收穫,爲更好地履職盡責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堅定信心、“任性”前行

有錢不可任性,有權不可任性,但堅定學習的信心、決心和恆心,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習,可以任性。“任爾東西南北風,堅定學習在我心”。我們來黨校學習,首先要解決好“想不想學”“願不願學”的問題,其次纔是“會不會學”“學沒學到”的問題。我們平時常談及爲什麼來黨校讀研究生,有人言爲了放鬆,有人言爲了交朋友,有人言爲了擴大人際圈。但我想,每個來黨校的人,都是想提高自身素質的,就像“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樣不言而喻。所以,我們可以任性地說,我們就是來學知識長見識的,我們更可以堅定信心,砥礪前行,信心百倍地走在黨校學習的陽光大道上。

二、鼓足幹勁、“奔跑”起來

新常態要有新狀態,良好的狀態是學習的動力,也是確保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們能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來,專心學習,很不容易。既要珍惜機會,更要加油鼓勁,在寶貴的集中授課階段如飢似渴地多充電、多汲取,爭取滿載而歸,不枉此行。要樹立快樂學習的理念,正確把握“度”的關係,既不虛度時間,又會張馳有度;既要學好課堂上的知識,又把每一個聚會、每一項活動、每一次交流都當作學習的機會,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收穫知識、增進友誼。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姐妹。只要我們鼓足幹勁,相互幫扶,就能在黨校的天地裏跑出我們的青春。

三、講究方法、“點贊”一片

會學習也是一種能力,決定了我們是“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學習的方法千萬種,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但不論怎麼學,都要善於總結,善於思考,善於推陳出新。我們在工作中都知道,適時對工作進行全面總結,既是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工作的有效方法。學習亦如此,不總結,就沒有提高;總結不深入,思考不到位,就沒有新意,更沒有味道。去年年底我們都寫了年終總結,也許很多人都深有感觸,總結如果都寫成一個版式一個模塊,這樣的總結有什麼意思?同樣是寫總結,爲什麼有的人寫得很客觀很實在很生動,而自已也在說同樣的話,但就是乾巴巴的呢?道理只有一個,有沒有真正沉下心去思考、去總結,決定了有無思想的高度和思考的深度,也決定了是陳詞濫調還是耳目一新。有時我路過圖書館前思想者雕像,我常想:他在想什麼呢?是在求“點贊”嗎?其實,不管他在想什麼,我們只要能像他一樣地善於思考,善於學習,講求方法,注重章法,多想辦法,自會碩果累累,“點贊”一片的。祝願同學們在新一年學有所成、學有所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7

今年,克州各組黨員幹部以好的作風、新的狀態,準確把握內外環境變化的新趨勢,積極主動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今年,自治區黨委確定了“新理念、新狀態,講看齊、嚴要求,強‘三力’、善作爲”的具體要求,號召和動員全疆上下切實增強看齊意識,緊張起來、行動起來,確保新年新氣象、新年新開端。

全州各單位、各部門全面學習、深刻領會,把自我要求調整到最嚴,堅決按照今年的目標任務緊抓各項工作的落實;把精神狀態調整到最好,全面加強學習,始終把學習作爲一種政治責任和精神追求;把工作標準調整到最高,真正做到從嚴從實要求自己、嚴謹細緻開展工作、精益求精確保實效。

州委提出要充分認識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重大意義,深刻領會“五大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和實踐要求,把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新舉措轉化爲做好克州工作的新方法、新任務、新目標,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十三五”開局之年,全州各單位、各部門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緊緊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點,謹慎規避前進路上的風險點,精準發力,積極作爲。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在具體工作中,全州各級幹部充分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更加註重多角度觀察問題、系統性把握態勢,讓自身工作符合“新常態”、符合克州實際。

走進州行政服務中心大廳,有一種全新的直觀感受。工作人員更加熱情積極,從進門引導到業務辦理,讓人倍感溫馨。在更加細心服務的同時,每一個窗口單位都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和業務水平,以新的狀態迎接着每一位前來辦理業務的羣衆。

州工商系統在去年全面落實“先照後證”、“三證一照”、“一照一碼”登記註冊制度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紮實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提出以新的舉措,不斷強化市場監管,努力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州稅務系統將稅務事業發展放在全州發展的大局中去考量和謀劃,緊緊圍繞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門戶建設等方面,進一步突出新作爲,全面落實各項稅收政策,創新工作思路,強化稅務部門在服務地方發展中的主動性,形成稅收服務地方經濟、經濟發展促進稅收的良性互動格局。

州宣傳文化系統更以全新的精神風貌,努力爲“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不斷開創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

一年之計在於春。州農口系統着力謀劃和安排農牧業生產,全面抓好春耕備耕等工作。州發改委、住建局等單位以新的面貌投入到了今年的項目建設工作中,確保早日發揮效益。州安全生產部門以更嚴格的要求,全面強化安全生產工作。每一個系統、每一個部門,都以更加嚴格的要求,行動起來。

新作風、新狀態;新作爲、新境界。“新”貫穿在全州每一項工作的開展中,滲透到每一位幹部的工作作風和精神風貌裏。“新”在堅持創新發展,思想、關鍵、方法、措施的全面創新,讓創新在全州上下蔚然成風,推動幹部思想解放和經濟轉型升級。“新”在通過補齊短板化解突出矛盾,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等同步發展。“新”在堅決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克州建設。“新”在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區域一體化趨勢,推動改革,促進發展。“新”在堅持從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努力讓全州各族羣衆幸福指數更高……新在每一項舉措,每一個細節。

在新常態的引領下,全州各級幹部紛紛表示,“十三五”開局之年的形勢催人奮進,目標振奮人心,將會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工作作風,搶抓新機遇、爲圓滿完成各項預期目標任務而不懈努力。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8

近兩年各種新常態出現在我國政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滲透在中國報業的發展過程中。所謂發展就要變化,變則新,新則活。可以說,中國報業將全面進入新常態階段,我們必須要有思想上和行動上的充分準備。

新常態體現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進一步融合發展。媒體融合是傳媒領域一場重大而深刻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中央主流媒體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建立了各種新形態的媒體形式,且粉絲數量增長迅猛,如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量已超過千萬。力爭第一時間在新媒體平臺發聲已經成爲主流媒體運作流程的新常態,拓展主流聲音傳播途徑、擴大主流媒體覆蓋範圍、佔領新興輿論陣地的理念,正滲透信息產品開發的方方面面。

新常態體現在媒體人才戰略培育中。社會生產中人是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報業要想穩固根基,隊伍轉型尤爲重要。這幾年來,傳統媒體人跨入新媒體已司空見慣,新媒體領域集結了一大批昔日傳統媒體的精英人羣。在報紙、電視等生產鏈條轉向全媒體生產體系的同時,人才的傳播理念、工作方式、業務能力及組織結構都變得至關重要。某種程度上,傳統媒體轉型成功與否,關鍵在人才。人才的職業規劃和流向背後正是時代之手在牽引。只有努力尋找和捕捉留給媒體人的出路和通道,傳統媒體及其從業者才能浴火重生。

新常態體現在傳媒市場的不斷開拓中。報業正在調整和轉變自己的發展方式,整合和重組優勢資源,報業市場的大洗牌正在使舊有市場縮小,新市場迅速成長。而傳媒業所在的信息產業屬於國家正在重點推進的六大消費領域之一,這必將給傳媒業發展帶來新的產業空間。近兩年報業建設的文化創意園正在成爲新常態,把廣告設計、動漫產業、高端印刷等技術創新型產業集聚在一起,打造全產業鏈的生態集羣。“傳媒主導,政府支持”的全新運營模式效果凸顯。

新常態體現在永無止境的創新中。紙媒生產模式100多年來沒有發生過革命性變革,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表現出的一些不適應,讓創新成爲必然。報業在傳播理念、方式、載體、流程等方面的創新正在成爲新常態。報業“摸着石頭過河”的創新,國內外鮮有成功先例。20xx年,上海報業集團推出的“澎湃新聞”“界面”等就是一種創新性產品。雖有質疑的聲音,但“如果你不願意做出改變,那最終會被淘汰”。

回顧激情澎湃的20xx,展望活力迸發的20xx,新階段催生新常態,中國報業的新常態已大量顯現,並將持續涌現;新階段必須適應新常態,我們將經歷一個逐步適應到習慣的過程,做到平和淡定;新階段更要適應新常態,我們要迅速調整思路和定位,以勇於擔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力求在傳媒業至關重要的轉型發展期大有作爲,昂揚前進。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9

黨的以來,以同志爲的新一屆中央 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勵精圖治,銳意進取,使黨和國家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呈現出了新常態。這其中從嚴治黨的新常態功不可沒。從嚴治黨新常態 是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成果,符合時代進步的潮流,符合人民羣衆的願望,符合黨完善自身的要求。當前從嚴治黨“新”之端已顯現成風,深入人心, 但若不注意保持,可能就無法落地生根,無法進入“常”,因此,從嚴治黨新常態當前關鍵在“常”,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從嚴治黨,依法治 黨,依規管黨,真正讓從嚴治黨新常態邁入法治的軌道,自覺成爲一種習慣與規律。

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形成作風建設穩固的新態勢

“奢靡之始,危亡之漸”,作風不僅反映黨員幹部的狀態和本質,還關係到黨和政府的威望與形象,直接影響黨的執政基礎。在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高壓態勢 下,當前作風建設的“拐點”雖然已經出現,大吃大喝、公款送禮、公車私用、會所消費等人民羣衆深惡痛絕的現象日漸減少,風氣爲之一新,幹羣爲之一振。但如 果沾沾自喜,稍有鬆懈,就會前功盡棄,半途而廢,暫隱的頑固“四風”問題可能又“濤聲依舊”,一些不良風氣可能又捲土重來。黨面臨的“四大考驗”是長期 的、複雜的、嚴峻的,“四種危險”也更加尖銳地擺在我黨面前。要在新時期“趕考”成功,“接好執政的一棒”,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居安思危,在黨憂 黨,在黨興黨,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堅持常抓不懈,注重鞏固提高,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使得作風建設在新“拐點”之後能長久保持一種穩固的常態。領 導幹部不僅要帶頭抓好自身的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以上率下,正己正人,增強踐行羣衆路線的自覺性、堅定性,而且要落實好主體責任,擔當起自身負有的領導和 管理責任。要以制度爲根本,以解決問題爲關鍵,以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爲目標,糾建並舉、堵疏結合,從治標與治本、矯正與疏導、評價與激勵等多個 維度發力,構建作風建設新秩序,增強黨員幹部改進作風的內生動力。

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打造風清氣正的新局面

“貪似火,無制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習在中紀委三中全會上指出,遵守黨的紀律是無條件的,要說到做到,有紀必執,有違必查,不能把紀律作 爲一個軟約束或是束之高閣的一紙空文。建設從嚴治黨的新常態,必須持續彰顯懲治的威力,對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堅決查處一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 嚴明黨紀法規不放鬆。對違反規定踩“紅線”、闖“雷區”的行爲保持高壓態勢,不管牽涉到誰,都要一查到底,以儆效尤,決不姑息,決不允許腐敗分子有藏身之 地。對發現的腐敗問題,不管是“老虎”,還是“蒼蠅”,都要嚴肅查處。健全查辦案件的監督制約機制,規範辦案的流程管理,強化各環節的互相監督制約,提高 辦案質量,保證依紀依法辦案,杜絕辦案的隨意性。要發揮懲治的警醒作用,強化對查辦案件的剖析和通報,以查辦案件的震懾效應,使頂風違紀者及時收斂,使沒 有收手者趕緊收手。這樣,通過懲治的“零容忍”,讓黨員幹部不再存有一點點僥倖心,切實拉起一道“不敢腐”的“帶電高壓線”,日積月累,長此以往,養成長 期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形成風清氣正的新局面。

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並重開啓剛柔相濟的政黨治理新思維

“旋風式” 的懲腐治標可以帶來“新”,但是推進“常”還必須標本兼治,建立思想上“不想腐”、制度上“不能腐”的兩道防線。在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 講話中指出,“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同向發力、同時發力”。思想建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制度治黨則是我們黨的一貫要求,而突出強 調把二者結合起來,是關於從嚴治黨方法途徑的新論斷,開啓了政黨治理的新思維。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嚴重的病變。“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 難。”思想上鬆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行爲上的疏漏錯誤其本源都是思想上的放鬆懈怠乃至自棄。要着力提高對黨員幹部的教育效果,增強思想建黨的自覺性和 針對性。要加強黨性教育和道德教育,堅定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把爲民務實清廉牢牢刻在心中, 化作行動的指南。在幹部提拔時、在重大節日時、在發現問題苗頭時,都要對幹部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春風化雨,入腦入心,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使黨員幹部不 致於在身陷囹圄時再吃“沒有早受教育早受提醒”的後悔藥了。以制度和規則管黨治黨,是法治思維在黨建中運用的結果。法治是理性穩健、持久深遠、行之有效的 治理方式,是政治體系理智而成熟的標誌。要圍繞用人用權用錢重點內容強化制度設計,科學嚴謹,標準清楚,界限明晰,剛性充足,把權力關進緊密有效的制度籠 子,防止出現“牛欄關貓,進出自如”的現象。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健全制度執行,着力消除制度執行過程中的“彈 性空間”和“死角地帶”,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嚴肅性,讓各項規定真正成爲規範黨員幹部行爲的硬準則。思想是黨建根本,制度是黨建保障。缺乏思想基礎,制度治 黨容易流於形式、停在本本上。缺乏制度載體,思想建黨就難以落地生根,流於敷衍了事,無法促成行爲的改進。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兩條腿走路,妥善平衡兩 者的關係效用,才能確保從嚴治黨新常態取得長效進展。

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探索權力運行制約監督的新規律

不受監督的權力 必然產生腐敗。從嚴治黨新常態的堅強保障是對權力運行的制約監督,進而再拉起一道“不易腐”的防線。現實中許多不良風氣的形成、許多腐敗行爲的出現,在很 大程度上是對權力監督制約的“缺位”造成的。說:“善除惡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只有抓住了權力運行監督制約體制機制問題,纔是抓住了 根本性問題,也才能從源頭上剷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當前我們要大膽改革創新,找準容易發生利益衝突的環節,大力推進權力分解、權力制約的制度創新, 讓權力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在監督的環境下行使,逐步養成領導幹部在“放大鏡、聚光燈”下行使權力的習慣。要探索下對上的監督、同級之間的監督,保持權力 縱向結構上各層級的活性,推進監督主體的多元化,重視外部監督尤其是人民羣衆的監督作用。

毛澤東說過,“只有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纔不會鬆懈;只有人人起 來負責,纔不會人亡政息”。羣衆的智慧和力量是無窮的,隨着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公衆參與監督的熱情也空前高漲,適應新的時代潮流,織密羣衆監督之 網,積極引導公衆依法有序地通過信訪、媒體、手機短信、網上舉報等方式,對權力運行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監督,讓“隱身人”無處藏身,更加匯聚廣大人民羣 衆參與從嚴治黨的正能量,以廉潔政治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走向新的勝利。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10

五大發展理念是應對新挑戰、引領新常態的發展新理念。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明確了“十三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理念。以多維視角對五大發展理念進行認識和把握,有助於我們深刻理解其重大意義、增強貫徹落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通過學習,我體會有三個思維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工程或技術層面的思維,第二個層次是邏輯或設計層面的思維,第三個層次是哲學或理念層面的思維。做經濟工作,這三種思維均需具備。以五大發展理念爲主要內容的發展新理念,屬於哲學或理念思維層次,具有前瞻性、整體性、統領性。

有人可能會擔憂哲學或理念思維距離實際比較遠,容易成爲一般號召,難以解決實際問題。其實,這種擔憂是沒有必要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以五大發展理念爲統領謀篇佈局,而且每個發展理念又有發展目標、路徑和舉措。同時,五大發展理念要統領和貫穿即將制定的“十三五”規劃《綱要》,還會有更加具體的政策設計和發展舉措支撐。顯然,哲學或理念思維不僅能解決實際問題,而且能對實踐發揮重要的引領和指導作用。當然,不同思維層次的選擇未必完全一致,如同戰略與戰術可能會存在不一致,有時爲了戰略全局的主動,戰術局部就要作出犧牲。

認識和把握髮展新理念,應從新階段、新常態的判斷入手。一段時間以來,在經濟工作中,我們經常運用的是工業化發展階段的分析方法。誠然,諸如美國經濟學家錢納裏的工業化階段理論和多國模型等,當前仍然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就工業論發展,只從需求規模和投資率看問題,顯然已不合時宜。

我國重視收入水平的分析,尤其是對“中等收入陷阱”保持高度警惕。不言而喻,這是正確的。20xx年世界銀行發佈的《東亞經濟發展報告》,從實證分析角度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二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出口導向型經濟體依靠低成本勞動力優勢可以實現經濟高速增長,但隨着工資水平上升,這個優勢會逐漸喪失;如果不及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有可能出現停滯。一些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還有發展共享度不夠、盲目採用西式民主、實行民粹主義福利政策等原因。我們要汲取其中的教訓,但面對國際國內複雜發展環境,僅僅從收入水平單一因素看問題是不夠的,還需引入系統分析方法。

新階段、新常態與發展新理念關鍵圍繞發展思路。要從發展現狀、發展條件、發展程度、發展的關聯性、發展的國際背景等多維視角看問題,既分析需求又分析供給,既分析總量又分析結構,既分析生產又分析分配,既分析收入又分析投入,既分析資源條件又分析技術和體制因素,既分析現狀又分析趨勢,既分析經濟又分析社會和文化。因此,我們對發展階段的判斷要從我國實際出發,樹立全面、系統、動態思維,不能簡單化。既要考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內在規律出發,按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把握階段性特徵,如由粗放到集約、低端到高瑞、簡單分工到複雜分工、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等;也要把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與世界經濟長週期特點聯繫起來分析。還應看到,經濟發展新常態是與新階段相聯繫的發展狀態,絕不是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另一種說法。一個歷史階段的發展狀態,不是短暫的偶然現象,而是長期的必然趨勢。我們必須主動適應、把握並引領經濟新常態。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11

關於“新常態”的表述,對現階段中國經濟走勢的客觀基礎作出了新的研判,提出了經濟發展新階段對發展動力新的要求,也預示着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新的方向,因此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基於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背景和宏觀經濟基本走勢的判斷,作爲基層工作者要在當前新形勢下,判定方位,理清思路。

新常態意味着經濟增長速度由過去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換。我國在經歷了過去30多年將近10%的高速增長、總體上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以後,不僅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發生了變化,而且原有的以投資和資本擴張爲主導、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已難以爲繼。勞動年齡人口和資本積累率的下降使潛在增長率降低將成爲必然趨勢和常態,而長期以來積累下來的產能過剩、財政金融風險加大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減弱等幾個因素的疊加,都使得經濟不可能再維持此前的高速增長。也就是說,減速或換擋是經濟發展內在因素導致的必然結果。更爲重要的是,與前期增長減速主要源於週期性因素不同,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減速主要源於經濟基本條件變化帶來的結構性因素,而這種減速也不能繼續簡單地沿用過往凱恩斯主義的總量需求政策了。

新常態意味着宏觀調控思路的轉換。除了原有的總量平衡外,結構調整、預調微調、防範風險和穩定預期將成爲宏觀調控的“新常態”。適應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後中國新領導層在對現階段體制改革和經濟形勢特徵提出全新的分析判斷基礎上,在宏觀經濟調控的內涵、目標、取向和政策工具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創新。中央的界定了“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爲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爲主要手段的宏觀調控體系”,這與xx屆三中全會中“國家計劃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觀調控體系”提法有了重要的區別;中央提出“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產業、價格等政策手段協調配合,提高相機抉擇水平,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但是沒有把產業、價格政策放在宏觀調控體系之內,這表明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調控職能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在宏觀調控的目標方面,多次強調“穩”字當頭,並提出“上下限”論,體現了底線思維的宏觀調控方針。在宏觀調控的取向方面,今年初以來中央對經濟形勢作出了“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重要判斷,政策思路從過於重視經濟增長速度向更加重視結構調整轉變。與此相適應,在政策工具方面,從“全面調控”向“定向調控”轉變,瞄準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確定調控靶點,在精準、及時、適度上下工夫,根據不同經濟部門和區域實際採取更有針對性的精準調控方式。

面對新常態,無論是各級政府還是企業,都需要調整心態,適應新的環境,正如所說的要有“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新常態標誌着持續高速增長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意味着經濟增長總量指標的重要性下降,也預示着長期以來唯GDP增長馬首是瞻的政績考覈指揮棒將會淡化使用,這將改變過去以經濟增長速度爲目標的偏好與思維定式。政府將更多資源和精力用於廣義的發展如社會保障、民生福祉、文化建設、醫療教育等方面,強化中央所提到的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對於企業來說,在增長速度下降、產能過剩的年代,勞動力等低端要素不再是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過去依靠拉關係、走後門等尋租行爲獲取資源的機會成本或難度也加大了,創新和研發成爲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價值的創造纔是企業立足的基礎,因此大多數企業都要面臨轉型升級。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12

在衆多人的期待下,北戴河會議並沒有傳出什麼消息。有官媒指出,北戴河的中央暑期辦公制度已經退出歷史舞臺,重要的戰略措施並不會從中出爐。不過,中央政治局在20xx年7月20日、20xx年7月30日連續兩次開會,已向外界釋放諸多經濟發展方向信號。

20xx年7月30日,由中共中央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變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合理的流動性,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水平;重點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等體制機制改革。可見在“十三五”出爐前期,領導人在繼續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重視。

實際上,20xx年在多次講話中都強調了對經濟發展、改革的堅實信心。20xx年6月16日至18日在貴州調研時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結合的講話以及20xx年上半年經濟數據來看,我國經濟增速依然是全世界最快的,但從人均水平來看尚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經濟放緩也是必然,國家領導人主動降低經濟增長指標,這也意味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將追求質量而非數量。這也意味着我國的經濟發展還有巨大的空間,同時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

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是在新常態經濟下產業升級換代下的表現,同時還是實體產業發展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創新低的過程中,我國政府並沒有採取過度刺激的政策,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適當定向調控,這也意味着看重經濟發展的長遠而非眼前。同時,這也反映出新常態是中國的國家戰略,只要在清除過去兩輪經濟過熱的因素之外,處理好短期、中長期的關係之後,我國經濟政策迴歸中性是必然的。中國宏觀經濟增速下滑很大程度上是週期性問題,迴歸正常狀態只是時間的問題。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推動經濟穩定發展依然是嚴峻的問題。主動而不是被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足見中央對新常態環境下的高度重視。結合強調“十三五”期間需要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體制機制改革、生態文明建設、民生、扶貧開發十個領域取得明顯突破的背景來看,兩者又是環環相扣。

在主動出擊下,纔有機會將穩增長的主動權把握在手中。新常態背景下,只有主動才能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並促進經濟增長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在生產端實現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才能在“十大領域”中取得真正的突破。突破就需要改革,從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如簡政放權、涉外經濟改革進行的情況可以看出,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衝了一部分經濟下行的壓力。

在改革不斷深化、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我國就業壓力也出現了緩解的趨勢,無論是對農業、生態文明、民生、扶貧都能起到積極作用,這將有助於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同時提升我國市場化程度,令新興民營產業獲得更好的發展,贏得更多的財富,做到真正的財富於民。

從近期的講話可以發現穩定經濟增長、主動適應新常態的方式有很多,其重點都在於保障經濟穩定增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新型的收入分配製度、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全社會的福利水平。綜合這些方面,相信即將於20xx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xx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制定的“十三五”將會爲中國未來五年創造更多驚喜。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13

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是對我國目前經濟增長狀態的準確判斷,不僅要求我們要準確認識,還需要主動適應、積極引領。

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是20xx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的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就必須牢牢把握“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這個大邏輯。

準確認識新常態

新常態是對發展階段的一個新的判斷。20xx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提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一重要表述,是中央領導首次以“新常態”描述中國經濟,體現了一種“新常態思維”。11月,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峯會上系統闡述了新常態。12月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提出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這是中央首次在政治局會議層面提出新常態。12月9日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是對APEC會議上習關於增速、結構和動力的闡述進一步的深化和系統化,是決策層對新常態最爲完整和系統的解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別從消費需求、 投資需求 、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與化解、資源配置模式及宏觀調控方式等九個方面的新變化提出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性特徵。

這些趨勢性變化說明,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這些趨勢性變化和特徵可以推出“四大轉變”的結論:一是經濟增長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三是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爲主轉向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四是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準確認識新常態,必須把握好這“四大轉變”。

主動適應新常態

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反映。我們不僅要準確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更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主動適應新常態,就要進一步增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拋棄舊的片面強調增長速度、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和資源消耗的方式方法,對GDP增速的下降要有寬容度,徹底擺脫“速度情結”、“換擋焦慮”,保持“平常心”,要探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變化了的內涵和條件,改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和結構。

主動適應新常態,就要努力做到“八個更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八個更加”,即要更加註重滿足人民羣衆需要,更加註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更加註重引導社會預期,更加註重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註重發揮企業家才能,更加註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更加註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註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八個更加”是判斷我們認識是否到位的基本標準,也是我們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重要基礎。

主動適應新常態,就要有對路的方法和得力的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點、又有利於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也要使改革的舉措有效轉化成發展動力。要自覺遵循新常態下經濟運行規律,堅決破除過去的路徑依賴、思維定勢和工作慣性,實現思想觀念上的新變化、工作思路上的新發展、工作路徑上的新突破。

積極引領新常態

做好當前和今後的經濟工作,我們必須在主動適應新常態的基礎上,積極引領新常態。

積極引領經濟新常態,需要我們樹立科學的新常態思維。樹立新常態思維,就是要打破掣肘發展進步的“路徑依賴”,放下對經濟增速的糾結,深刻理解新常態下的增速換擋,是爲了獲得更持續、更強大的發展動力;就是要把握目前經濟發展的新進展和階段性特徵,不能再用“起飛”階段早期和中期的慣性思維去看經濟增長速度,而是要注重經濟增長質量和轉型升級。

積極引領新常態,必須堅持發展、主動作爲,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要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要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要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要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實現經濟穩定增長,還要注意防控化解各類風險。

積極引領新常態,必須抓住和發掘經濟發展新動力,培育新的增長點。要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動力,切實把經濟工作的着力點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要向大力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爲主的第三產業要動力,要向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要動力,要向消費創新和消費熱點要動力,要向區域創新發展要動力,要特別重視向科技創新和信息化要動力 。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在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適應反腐帶來的官場“新常態”》這篇文章。官場的“新常態”對於領導幹部的從政品德和行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狀態不是一陣風,因此官員要對之充分認識,堅定信心,不應該抱觀望和應付的態度。

“新常態”是一種新的正常狀態。之所以說是“新常態”,就是說這種狀態不是一陣風。這種“新常態”,將是領導幹部從政新的基本環境,因此也就形成了對領導幹部的基本的底線,不能違背和僭越。當然這種“新常態”也是會變化的,但是其變化只能是對領導幹部的要求更高、更明確,而絕不是相反。

現在仍有少數領導幹部對於這種“新常態”持猶疑、觀望、猜測的態度,認爲中央這樣的嚴要求不可能持續太久。這種判斷一方面是出自於以往的所謂“經驗”,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利益關係而懷有一種不切實際的願望,其實這實在是低估了中央的決心和勇氣,也沒有認識清楚信息化時代人民羣衆高度的反腐敗積極性和中央堅定的反腐敗部署之間的緊密互動、互相促進效果。

實際上,清楚的事實正擺在面前: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全面徹底地治理腐敗的頑疾,既抓“蒼蠅”又抓“老虎”,既抓小事又抓制度建設,既把腐敗分子關進監獄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這樣的反腐就絕對不是選擇式、運動式和有退路的反腐。如果中國的政治生態沒有一個完全的改觀,“新常態”沒有完全穩定和充分到位,中央在這方面的推進是絕不會停止的,何況這已經得到了廣大人民羣衆和絕大多數領導幹部堅定的支持。

反腐敗帶來的官場“新常態”,切切實實地向領導幹部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權力行使要有明確的邊界和規則了,監督無時無刻不在了,以致有些領導幹部私下裏感慨現在工作不好做了,因此出現了消極應付的現象。這種不作爲心態正是對官場“新常態”不適應的典型表現。當然,在官場“新常態”下工作確實要求高多了,所以暫時有所不適應也還可以理解,但是一味抱怨的態度要不得。“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作爲領導幹部,應該善於從長遠看問題,並且善於從自身找原因,要看到自己同黨和人民要求之間的差距,及時調整心態,儘快學會在這樣的“新常態”下開展工作,實現自己的“轉型升級”,爭取在新的條件下、按照新的標準要求,有更大的作爲。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心得體會 篇15

在新常態下,我們黨員幹部應該充分抓住新的機遇,積極迅速調整心態,勇敢地把責任扛在肩上,奮發努力創造新業績。

一是要打消顧慮,堅定信心。面對新常態,要充分認識到我們黨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和持續發力的恆心,徹底丟掉作風建設一陣風的幻想,進一步堅定對中央正風肅紀的信心,打消顧慮,主動調整思維、心態和行爲,積極適應這一新常態,迅速在新常態下來謀劃和開展自己的工作;要持續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始終不渝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拼搏奮鬥。對機關事務工作來說,我們要鞏固和擴大教育實踐成果,持續改進作風,積極作爲,當好“大管家”,紮實做好管理服務保障工作,爲全市現代化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是要自我約束,規範用權。面對新常態,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都要懂得,與其他人相比,做黨員、當幹部就必須遵守更多的規矩、接受更嚴的約束,我們要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和行動自覺。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更要加強自我約束,習慣在嚴於律己中擔當責任,習慣以清風正氣幹事創業,時時處處嚴格按章辦事,成爲普通黨員、羣衆的榜樣;充分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要做到規範用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切實爲羣衆謀福祉,這是黨員領導幹部應有的本分和應盡的職責。對機關事務工作來說,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錢、管物,規範服務行爲,切實提高管理服務的規範化和科學化水平。

三是要堅守底線,接受監督。面對新常態,我們黨員幹部要自覺堅守黨紀國法、廉潔從政、思想道德的底線,心存敬畏,始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做堅守底線的模範,努力成爲引領社會風尚的楷模。社會和羣衆對公務人員尤其是黨員幹部的監督將無處不在,無論是監督的內容、形式和力度都將比以往更多更大。我們要正確對待羣衆的批評和監督,把羣衆的監督作爲一面鏡子,暢通建言獻策、批評監督渠道,主動深入地聽取羣衆的意見建議,經常“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省自身,明得失,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努力改進工作。對機關事務工作來說,我們要堅持管理科學化、保障法制化、服務社會化的方向,牢記服務宗旨,主動接受幹部職工和社會羣衆的監督、評判,切實提高服務質量。

四是要着眼全局,謀劃長遠。面對新常態,我們黨員幹部要善於從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轉型升級的大局出發,積極觀大勢、謀大事;要着眼長遠,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堅定發展戰略,不搞所謂的“政績工程”,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多幹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既盡力而爲,又量力而行,把好事辦好。對機關事務工作來說,我們要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從全局的角度想問題、辦事情,服從服務於全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爲全市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

五是要適應期盼,提高標杆。面對新常態,作爲黨員幹部,我們要積極順應人民的期盼,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以提出的“三嚴三實”要求自己,以焦裕祿精神爲標杆,思想境界要更高,履職能力要更強,工作標準要更高,服務效果要更好。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覺牢固確立羣衆觀念,多辦人民羣衆期盼和歡迎的事。對機關事務工作來說,我們要堅持“機關滿意、幹部職工滿意、領導滿意、社會滿意、自身滿意”的“五滿意”標準,切實提升工作品質,主動迴應幹部職工和羣衆期盼與關切,爲幹部職工和羣衆多做實事好事。

六是要提振精神,勇於擔當。吏治新常態營造了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爲能幹事、幹成事者提供了舞臺。面對新常態,我們黨員幹部要進一步提振精氣神,弘揚勇於擔當、敢於負責、忠於職守、專於事業的精神,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創新發展的大局中展現作爲,在服務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事業中做出更大成績,不負黨和人民羣衆的期望。對機關事務工作來說,我們要適應新形勢,按照《機關事務管理條例》所賦予和明確的職能要求,克難奮進,迎難而上,積極創新作爲,在厲行勤儉節約、推進公車改革、規範資產管理、優化社會化服務中體現後勤戰線同志的人生價值,展示機關事務工作者的良好風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