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4W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1

2月29日到3月1日,我有幸通過《師問·登封》這一線上學習平臺參加了“關於線上教學的技巧”和“疫情期間如何進行家校互通以及自我心理調適”的培訓,郭志強老師和蘇欣老師的講解都很精彩,實用,在疫情期間給我了很多指導,感謝兩位老師,也感謝教體局精心的安排,給我們提供這次學習的機會。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郭老師很早就開始了翻轉課堂的實踐,所以這次疫情,他能夠從容應對。在《疫情期間如何開展線上教學》一課中,他讓我們更進一步地明白了什麼是線上教學,線上教學離不開平臺和資源,然後詳細給我們介紹了釘釘這個平臺的常用功能。還通過精心找到的實例介紹了線上資源和本地資源。然後詳細給我們介紹了一個錄製微課的軟件——EV錄屏。還介紹了在這個特殊時期老師們怎麼樣利用身邊的條件,通力合作,高效地上課。他還告訴我們:線上教育或將成爲未來學校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在《微課程的設計與製作》一課中,郭老師通過一個優質微課引入這節課,吸引着我們去學習,然後從“微”字開始,讓我們認識什麼是“微課”:微課不等於教學片段,它是圍繞着某個知識點的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引入、講解、練習、總結。然後給我們介紹了了微課的.4個典型特點:短、小、精、悍。

我還了瞭解了微課有“講授型、實驗型、答疑型、解題型”等。郭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錄製微課的方法,比較簡單的是用手機拍攝錄製和用錄屏軟件錄製,比較難的如動畫型的微課我們可以利用網上的資源,要學會利用網上資源。

蘇欣老師首先給我們分享了“在疫情期間,教師如何先安頓好我們自己和家人的情緒”,然後給我們講了“我們該如何引導家長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疫情期間,如何引導學生和與學生進行互動”,最後還介紹了“怎樣調整和恢復生活的節律,爲開學和工作做準備”等,消除我們的緊張、焦慮情緒,也在“輔導學生、與家長溝通”等方面對我們進行了指導,在這個特殊時期,非常實用。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2

本週我改變了聽課記錄以及聽課方向,前段時間的聽課主要是學習餘映潮老師,但是因爲畫質等問題經常導致畫面看不清,並且,每位教師的講課都有自己的方法,所以我選擇換個方向學習,在優酷上找到了《吟詠青春》高中優質課堂,本週主要是聽了三節課《沁園春長沙》、《相信未來》的對比閱讀,感覺受益匪淺。

本週的課程雖說是三節,但是其實是一節課的三個課時,我非常佩服這位老師的導入方法,與餘映潮老師不同,餘老師喜歡簡單的展示課文的背景、作者,而這次的老師則是從另外一首詩歌,顧城老師的《一代人》展示了兩首詩的創作背景,給學生一個感受,之後教師主要是注重對詩歌賞析方法的授課,《沁園春長沙》的創作主要是在品味意象,體悟意境,深沉函涌,感受韻律,吟誦青春,話育精神,恰當的景物選取構成了意象美,空間上、狀態上的區分;精妙的語言表達彰顯出意象美,靜態的色彩美,動態的情狀美;適恰的一項配置營造高遠意境,最終展現出,青年政治家的形象,對於《相信未來》主要是從作者評論以及意境分析出發,爲什麼有評論家稱《相信未來》飽含着“痛苦的呻吟與撼人的信念”?被稱爲“一代青年的精神代言”的詩人食指在《相信未來》中記錄了“六八年人”怎樣的心路歷程。由此展現出了這首詩在當時時代的特殊地位以及情感體現。最後一節課注重方法的傳授,總結詩歌的賞析重點在於意境的理解發展,意境的瞭解有助於對詩歌情感的表達,詩歌的創作背景影響詩歌的意境以及詩歌情感。

通過本週的聽課處理,我更加了解現代詩的情感態度以及講授方法,雖然現在沒有機會站上講臺進行課堂的傳授,但是我也收穫頗多,希望以後繼續努力,爲未來的線下授課做好準備。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3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如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卻是個難題。現就結合中班音樂活動《布丁扭扭舞》談談我對激發幼兒音樂學習興趣所做的嘗試。

一、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要有內容

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要有內容,也就是說要想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就要有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音樂教學內容。通過平時對幼兒的觀察發現,邊唱邊跳是學齡前幼兒的特點,他們不但喜歡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歌曲《布丁扭扭舞》選自於巧虎系列動畫,不但形象生動可愛受幼兒的喜愛,音樂也歡快有趣。另外布丁舞動的情景與歌詞能給幼兒廣闊的想象與創造空間,比較適合有一定表現能力的中班幼兒。設計與組織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得到啓發、交流和表達,提高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以及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能力,對我園課題研究中音樂活動的開展方式和如何提高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進行探討。

二、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要有策略

再好的“原材料”沒有巧妙的呈現與引導策略也是於事無補的,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運用以下幾種策略來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

1.利用變化的圖譜激發幼兒的興趣,輔助幼兒的練唱與動作的創編。

傳統的圖譜形式對提示幼兒歌詞內容十分有效,所以本次活動中我也利用圖譜推進整個活動的開展。活動一開始就利用體現歌詞內容的直觀圖譜幫助幼兒複習歌詞並形象記錄幼兒創編的歌詞。在動作創編的環節,圖譜搖身一變,在部分形象保留的同時出現了提示動作的各類線條符號,給幼兒形象提示的同時又留有廣闊的創造空間。同時,圖譜的變化也讓整個活動充滿了變化,讓幼兒在變化中積極參與、感受與表現,讓整個活動熱鬧起來。

2.利用有趣的遊戲與變化的肢體語言調動幼兒積極參與、主動創編與表現。

遊戲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不用多說,其實簡單方便的肢體語言同樣能讓幼兒愛上音樂演、愛上模仿練習、愛上創造表現……因爲人的身體、頭、四肢都能變化出各種動作,加上豐富的面部表情,可表現的內容就更加豐富了。各類音樂教材中的角色,都離不開人的各種體態動作,就連各種動植物的出現也都具有人類的語言和思想。本首歌曲中的布丁也不例外,因此,我可以利用各種體態與動作變化來表現布丁的搖擺、晃動等動作。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幼兒,從心理髮展角度看,他們的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性爲主,對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於感知,而肢體語言就具備了這些特點。運用肢體語言讓幼兒邊學習、邊動作,消除幼兒呆坐聽講的煩惱,讓幼兒的注意力更加持久。

3.創造開放性的教學環境,給幼兒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

開放性的教學環境普通意義上的理解是:首先要輕鬆、愉悅。因此,不管是幼兒還是老師,鬱悶的環境都是不可取的。試想如果連老師都沒有激情,又怎能奢望幼兒投入呢?所以活動組織中我爭做和幼兒互商互助、協調行動的民主作風型教師。同時也鼓勵幼兒有獨立的見解,有創造精神,這是新《大綱》“以兒童爲中心式”的教育精神。在我的教學活動中體現爲:讓幼兒提出和展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讓幼兒提出和展示不同於他人的方法與觀點。

三、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要有兼顧

有兼顧的意思是要儘可能地激發全體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不是一部分幼兒的興趣。爲了做到有兼顧,我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

1.練習鞏固法。

活動一開始,我組織幼兒在歌詞圖譜的引導、提示下進行已掌握歌曲部分的練習,提出演唱要求、鞏固歌曲的記憶的同時也通過部分歌詞的創編激發幼兒練唱的興趣,爲下面律動的開展打好歌唱的基礎。在律動的創編與練習中,我通過集體練習與遊戲活動的組織來進行鞏固練習,讓幼兒在一次次的音樂感受、表現中表演歌曲,體驗快樂。讓全體幼兒在積極嘗試參與活動時循序漸進無壓力,保持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2.分層教學法。

幼兒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幼兒的分層教學,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也面向個別幼兒。如對於表現力強的幼兒給予示範展示機會的同時,也給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以提示與帶動,這樣的帶動有教師的示範帶動,也有同伴間的互動帶動。如對於音樂活動積極性不高的幼兒,我注重興趣的激發與維持,力爭用自己的情緒、誇張動作與鼓勵性語言帶動他們愛上音樂活動,願意參與其中。而對於積極性高的幼兒則重在動作等的創造性激發,又如幼兒各大智能發展能力不一,我在活動中除了給幼兒展示自己較好智能發展的機會與空間以外,還設計了讓多種感官參與其中的內容與互動環節,讓每個幼兒的多種智能都有所提高。

3.示範演示法

幼兒喜愛音樂,情不自禁地會受音樂感染與帶動,但是幼兒由於理解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和動作表現力的不夠,從而很難系統有序且準確地表現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與感受。這個時候,教師和同伴間的示範就比較關鍵。所以活動中我多次運用示範演示法,在動作創編的過程中利用幼兒間的相互示範來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在完整感受與創編後,進行了一次完整的教師示範演示,不僅爲幼兒提供了適當的休息時間,還爲幼兒展示了完整、個性的表現形式,爲幼兒自行完整地練習具有示範作用。

4.遊戲體驗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遊戲是幼兒最大的興趣”,所以我在活動的開展中加入了很多遊戲的元素。在動作創編的過程中通過布丁帶大家玩轉圈的遊戲來帶動幼兒探索單人轉、兩人轉和多人轉的多種方法。同時,在最後練習鞏固與給幼兒表演展示的環節中我創設了“吃布丁”的情境,讓幼兒在生動遊戲活動的積極參與中大膽表現與自然練習鞏固。整個活動讓幼兒“學”在遊戲中,“練”在遊戲中,在愉快輕鬆的遊戲環境中感受歌曲並創造性地表現歌曲,實現教學目標。

四、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要有能力

活動結束後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想象着如果其他骨幹教師來組織會是何效果。其實在同樣的音樂內容選材與教學方法、策略設計的基礎上,不同教師組織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與幼兒反應,這說明在前面提及的三點因素的基礎上還有教師能力的影響。教師能力包括表現力、洞察力、隨機應變力等,誇張到位的動作表達和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敏銳的洞察力能較好地瞭解幼兒興趣、情緒的動向,有方向性地做好激發與調動工作;有較強的隨機應變能力,能及時用適當的方法幫助幼兒解決各類突發問題,很好地激發不同幼兒的學習興趣……所以,爲了日後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得注重個人全方位能力的提高。

通過本次音樂活動我發現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需要有內容、有策略、有兼顧和有能力,只有當教師巧妙地讓音樂與幼兒互動起來,讓幼兒自由“徜徉”在音樂中,“玩樂”在音樂中,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感受到音樂的快樂,從而自發地提高對音樂的興趣,慢慢地學會欣賞、體會、理解與表現音樂。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4

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最美妙、最精細的手段……”人們愛音樂、孩子們更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薰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演演奏奏中感受和表現音樂的美,產生愉快的心情,使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

國小音樂教學主要包括歌唱、欣賞、打擊樂、律動、音樂遊戲等,通過平時的教學,我們不難發現特別是在欣賞樂和打擊樂的教學中,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學輔助材料,孩子要理解、表現一些音樂材料是有一定困難的。這時,圖譜就起到了把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的作用;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圖譜能在活動中有助於提高兒童的理解能力,啓發兒童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旋律、節奏、結構等。那麼,如何有效地把圖譜應用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呢?

一、在歌唱教學中的效應

能幫助兒童有效的理解、記憶歌詞

理解是學習的鑰匙,所以在對兒童進行音樂教育時,要讓兒童理解學習的內容,才能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快樂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很多歌曲中,由於歌詞的含義比較深刻,有些不是孩子經常接觸的語言,因此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歌詞、有效識記歌詞顯得非常重要。

例:在一年級歌唱教學《星光恰恰恰》中,比如老師範唱完歌曲後,讓孩子說說“你聽到歌曲裏唱了什麼?”孩子們說出歌詞後,我會及時地出示相對應的圖譜,如“一顆星兩顆星”,我會用星星來表示;“恰恰恰”,用節奏型來表示,這樣加深了孩子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之後發現,孩子們和原來相比更容易記住歌詞了,很多孩子也表示這種記憶形式形象而又深刻,即使暫時遺忘了,再借助回憶圖譜中的內容也能很快聯想到歌詞的內容。而且當學生理解這些圖譜的含義後,在接下來有類似圖譜出現的時候,他們很自然地將知識進行遷移,容易而有趣。

二、在音樂欣賞中的效應

有助於提高兒童的聽賞能力

(1)音樂欣賞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即兒童的音樂審美能力。因此圖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例:在二年級音樂欣賞《獅王進行曲》中,在音樂的開始部分,是小動物歡迎獅王的一段音樂,我們將這段音樂用粗細不同的豎線來表示,而且幾聲就用幾條豎線,“重音用粗線條,弱音用細線條”,這樣兒童既瞭解音樂引子的變化,又能瞭解音樂中強、弱音的變化。在音樂速度很快的情況下兒童容易看清楚有幾條線,說出幾個樂句或者幾小節了。獅王走路的音樂用獅王的腳印來表示,獅王大吼的音樂用弧形鋸齒,兒童在音樂背景的烘托中,再加上圖譜的幫助就很容易聯想到音樂表現的情景了。

三、在打擊樂中的效應

能幫助兒童有效的控制節奏

(1)打擊樂教學是國小低段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打擊樂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孩子對於節奏的把握,但對於低段的孩子來講,節奏是比較抽象的,怎樣讓孩子理解不同的節奏,是我們老師感覺比較困難的事情,我們常常會通過機械枯燥的反覆練習來進行訓練,從而使教學顯得枯燥、沒有生氣。而運用圖譜,則能很形象地將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演變成形象的圖示。

(2)例:在打擊樂《剪羊毛》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們分別用圓舞板和鈴鼓來表現歌曲。此時圓舞板就用拳頭來表示,而且還用疏密大小來表示音樂的快慢和強弱;鈴鼓用手掌來表示,這些不同的抽象符號也區分了音樂性質的不同。就這樣,複雜的節奏變得簡單化、形象化、生動化了,孩子們也輕鬆愉快地掌握了這部分的節奏。

四、能引導兒童何時加入聲部

我們在國小低段歌唱活動中一般只注重爲兒童挑選一些旋律動聽,節奏明快,詞曲結合自然,易於上口,內容與形式統一,有一定藝術性的齊唱歌曲。而較少將各種合作性的歌唱題材,各種藝術表演形式的雙聲部歌曲作爲歌唱活動的主要形式完整呈現。主要是雙聲部歌曲的特性決定兒童在學、唱的過程中容易跑調、搶調、跟調等混亂狀態,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雙聲部歌唱活動,能爲兒童提供發展合作態度以及合作能力的活動,因此,以合作學習爲主體的組織設計方式,是國小低段開展各種合作性歌唱教學活動的重要組織方式,它可以爲兒童提供更多更好的享受交流合作愉快的,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的歌唱實踐機會,爲以後的合唱奠定基礎。

如,在上三年級歌曲《柳樹姑娘》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圖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一看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在輕鬆自如的過程中學會了合作性的雙聲部演唱,也爲以後的合作演唱打下基礎。

五、能幫助兒童有效的表現歌曲的獨特演唱風格

不同的歌曲,它內在的性質和所要表現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即使在同一首歌中,不同的段落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性質。比如有的歌曲或段落是抒情性的,那麼就要求用柔美舒展的聲音來表達,而有的是輕快活潑的,歌唱時則要強調歡快、跳躍、而且有節奏感。傳統的教學往往以單調講解記憶和說教以及老式的跟唱教學引導孩子把握歌曲情感,理解歌曲內容。這樣的學習不僅老師累,孩子更累。

而如果以具體形象的圖譜形式呈現給孩子,看到圖譜他們可以馬上反應出歌曲所要表現的情感。

如:在《老鼠畫貓》教學中,這首歌曲中有一個很特殊的音樂符號,就是滑音。於是設計小老鼠圖譜時,我們把小老鼠的尾巴誇張地往上翹,活動時孩子們一看到翹翹地尾巴等圖譜就開心的笑了,有的還笑得捂住了嘴巴。可見通過圖譜,孩子已經充分地感受到歌曲詼諧幽默的曲風了,而翹翹地尾巴同時也提醒孩子在演唱到小老鼠時,聲音要往上滑,也就是這樣孩子們輕鬆地演繹了詼諧、幽默。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起單調的講解記憶有趣的多,兒童能創造性的通過自己直觀形象的觀察圖譜理解感情、處理感情。

音樂課堂不應該僅僅是聽覺的感知活動,而應是多種感知協同活動的感知活動。圖譜的正確運用,對於兒童音樂的感知活動起到了支持和強化的作用。以圖譜爲手段吸引兒童主動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幫助兒童體驗和感受音樂,感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激發兒童獨特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因此我們必須合理、有效地運用圖譜,從而達到提高兒童整體素質的目的,真正的充分發揮圖譜在歌唱活動中的有效作用。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5

20__年春季學期因突如其來“疫情”變得與衆不同,學校爲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及時出臺了《南昌工學院應對疫情延期開學教學工作預案》,並於2月24日開始,全面開展了線上教學活動。爲了保證教學質量,學院還出臺了《人工智能學院線上教學教師規範》、《人工智能學院線上教學教師指南》等線上教學指導性文件。作爲一名老師,我也開始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思想認識

線上教學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必然趨勢,突如其來“疫情”只是加速了該趨勢的發展。作爲一名新時代專業課程教師,必須緊貼時代步伐,與時俱進,時刻接受新事物、新技術,克服當前各類困難,堅信線上教學定能勝任專業課程教學的需要。

二、做好課前教學設計

線上教學與集中課堂教學差異性較大,課堂的管控力度難度倍增,教案的撰寫發生轉發,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必須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項目式、任務式在課程教學中得到充分應用,使學生充分知道每一堂課的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並將學習任務同時向學習平臺和QQ羣公告同時發佈。

三、加強課堂管理

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分析各類平臺,找到了一款適用於自己教學管理的助手軟件,對學生進行簽到管理。由於當前線上教學熱度較大,有時平臺會出現網絡堵塞現象,爲避免影響正常教學管理,同時還建立了課程QQ羣作爲備用平臺。加強過程管理,採取隨機提問的方式進行點到,後臺學習數據查看等方式監督學生按時到堂學習。

四、多渠道進行線上交流

爲了及時掌握學生對本次課的`學習情況,採取問題導向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在線考覈。充分利用線上平臺資源功能,將每一次所涉及到了是知識都羅列成每個小問題,讓學生進行線上交流討論,老師對回到正確的進行點贊,對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確的進行點評和回答。及時查閱學生活躍程度,對於不活躍的同學在QQ羣裏進行點名回答問題,同時對部分核心知識點進行在線講解。

五、加強課後訓練

在每一次的備課中,加強知識點歸納,針對課程的知識研磨課後習題。通過課後習題訓練的方式,加強學生對知識掌握。爲了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後習題主要通過網絡平臺發佈,學生在網絡進行答題並提交,老師可以及時知道學生答題情況,對於答題不理想的同學,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薄弱環節,加強學習,重新答題並提交,對於答題結果及時公佈成績和習題答案,對於大面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6

積的錯題進行在線講解。

六、及時發佈學習資料

線上最擔心的之一就是學生學習資料欠缺,在開課之前已把學習資源發佈到網絡學習平臺和QQ學習羣內。充分發揮網絡共享資源的優勢,引導學生對學習資源的搜索與學習,加強課程知識的來源,擴展學生的學習面,以便更好的掌握課程知識點。

七、加強學生學習筆記的監督

爲督促學生線上認真學習,要求學生每一次都要認真記錄筆記,並形成文檔,發給老師進行審閱。同時要求學生保管好自己的學習筆記,返校後上交審閱,告知學習筆記作爲平時成績的一項重要評價標準。

八、加強教學反思

線上教學對我而言是一個全新的事物,每一堂課後都必須進行深入的教學反思,對於每堂課出現的問題都必須尋找解決方案,在問題中前行,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課程教學任務。

九、加強課程組的線上研討

針對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我們建立了課程研討小組,主要針對線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教學方法進行研討,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使我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得到了成長,也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十、等待解決的問題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線實踐指導存在不足。如:部分實踐動手能力不強的學生,不能達到面授的指導效果;一些偏遠地區的學生,存在信號不強和無教學設備的情況。

冬天已過去,春天已到來,相信在我們共同努力下,“疫情”定能快速過去,我們相聚課堂爲時不遠。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核心提示:9月16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林州舉辦的“全國國小語文羣文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會”。會上,五位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閱讀形式——羣文閱讀,給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閱讀課堂。所謂羣文閱讀就是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

9月16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林州舉辦的“全國國小語文羣文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會”。會上,五位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閱讀形式——羣文閱讀,給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閱讀課堂。

所謂羣文閱讀就是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後教師和學生圍繞議題展開閱讀,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其中,王曉琳老師執教的《好玩的兒童詩》,自然親切的語言,聲情並茂的朗誦,帶着孩子們在詩中想象畫面,發散了孩子們的思維,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學習詩歌的快樂。林州市直八小的方曉玉老師執教的《網購熱議》,細緻地分析了關於網上購物的利與弊,讓學生學會辨別真僞,培養他們的購物能力。在教師生動幽默的語言中,更是激勵着孩子們去大量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無限樂趣。

通過學習,我對羣文閱讀有了一定的認識。落實“羣文閱讀”的前提是選好文章。教師要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內容選擇,進而才能進行多個文本、同一個議題的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大量的去閱讀,去尋找同一個主題的文章,對大量的文章篩選之後給學生去讀。這樣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可以拓寬孩子的閱讀視野,引領孩子的閱讀生活,更有利於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有利於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

此次羣文閱讀研討活動,帶給我全新的思考: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長流水,要想上好羣文閱讀課,教師必須付出大量的精力去備課,去讀書,然後帶領孩子去讀書,讓閱讀給孩子們帶去快樂,讓孩子們沐浴在書的芳香裏——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

作者:王英來源:臨西鎮完小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8

9月18日,我有幸參加了語文教學觀摩活動,聽了四位老師的課,我收穫頗多,現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在教學中教師以在充沛的感情專注的神情、生動的語言和力求嫺熟的技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表揚、激勵引導、參與組織活動等手段,創設生動直觀,情趣相生的學習情境,充滿激情活動熱情的交往,場景,並能針對課堂的即時善和狀態適時調整學生情緒,張弛結合。

仲老師的課爲爲學生創設了多種讀書識字場景,自讀、輪讀、分角色讀,設身處地讀等讀書方法,生動多樣的方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把學生引領到故事情境中去感悟,特別強調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識字教學中,仲老師注重的是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通過加偏旁的方法使學生認識了新字,部件組合,組詞,在遊戲中學習生字。

李鵬老師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李新華老師的《落花生》劉玉霞老師的《地震中的父與子》三位老師抓好了“創設情境”爲主的教學策略。教學中,視覺、聽覺、和交互媒體的運用,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對豐富學生的表象,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等有着重要作用,特別李鵬老師和劉玉霞老師在整體課堂中始終扮演穿針引線、拋磚引玉的角色,李鵬老師幽默具有親和力的語言,劉玉霞老師那主持人般的風采留下了深刻印象。

讚歎稱頌之餘,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爲什麼會有如此魅力?爲什麼學生樂此不疲,歸結如下:

1. 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這些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深入研讀教材,瞭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2. 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他們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己穩定的的風格。

3. 活潑的課堂氣氛,在名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衆,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名師的課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今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累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爲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9

4月28日,在學校組織下,我們線上觀看了於xx老師的一節語文課。於老師爲我們呈現的課文是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琥珀》一課。他設計的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設計新穎,充分體現了學有指導、教有深度的教學策略,起到了示範引導的作用。同時,讓我感悟到教學之魅力,認識了卓爾不羣的教學風采。這堂課讓我大開眼界,猶如參加了一場盛大的宴席。

教師出示《琥珀》課題,直接順勢引導學生觀察偏旁部首,不但認識生字,而且理解琥珀詞意。從而引出本課內容。

在一系列的讀文,查閱資料等學習過程中,聯繫四年級上冊學習的閱讀方法——在閱讀時從不同角度去思考,並提出自己的問題。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藉助學習單,發揮學生的想象,全文以“推測”爲核心。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聯繫上下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上午,去女兒學校參加家長開放日教學觀摩活動,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教學方式大改變。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學都是以教師主講爲主,學生只需要帶上兩隻耳朵認真聽就可以,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灌輸式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就是教師可以最大限度的傳遞知識,但是卻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參與性也不高,經常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

上午,在學校聽了三節課,三年級的語文、數學和六年級的英語,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師們的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傳統的以教師爲主,改變爲以學生爲主。每節課,老師都採用了小組式的教學方式,也就是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學習。

這種以學生爲主體的生本課堂教學方式,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在小組討論課中,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每個同學都能夠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想法,這就比傳統的教學方式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展示,因而學生的積極性更高。還有,小組討論的方式相對比較自由、放鬆,所以更有利於孩子們思維能力的拓展。另外,爲了能夠更好的參與學習,學生就必須提前進行預習,作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除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外,這種以小組形式進行的教學方式,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在我們國家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我們並不缺乏個人主義的教育,但卻非常缺乏團體精神的教育,我們的很多孩子都不懂得合作,這雖然與大的環境有關,同時也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因爲我們的教育更多的是提倡競爭,提倡個人的榮譽,而在很多歐美國家,他們的學校教育幾乎都是倡導團體競爭,不管什麼活動,他們都是以團隊的形式出現,榮譽是屬於整個團隊。因此,目前學校開展的小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去了解合作。

跟着孩子們上了三節課,爲他們感到高興,希望學校的教學改革,能夠帶給孩子們更多快樂和收穫。

在聽課的過程中,也發生了一些不和諧的場面,一是有幾個家長從頭到尾都在講話;二是有幾位家長竟然在課堂上接聽電話。我覺得這種做法是對正在上課的老師、學生,以及正在聽課的其他家長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學校能夠給予家長們機會去學校觀摩教學,我覺得作爲家長就應該好好利用這樣的機會,去親身體驗孩子們在學校的生活,而不僅僅只是爲了完成老師要求的任務。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樣,雖然孩子上了學,可是家庭教育仍然是重頭戲。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20xx年市高中體育優質課評選既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永安一中舉行,研討主題:立足教材,提升教學技能。在本次活動中共開展了13節高中體育優質課,比賽的內容包括教學設計和25分鐘的課堂教學兩部分,參加本次展示課的教師都是來自各縣、區的優秀體育教師,他們的課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本次觀摩活動,讓我增長了見識。

一、注重新課改理念: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先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分組合作學習,最後進行展示比學,組織自然、流暢。沒有過多的哨聲和隊伍調動。教師講解言簡意賅、語言精練、示範規範。如將樂縣的鐘老師的武術《形神拳》,他的精彩表演震撼了在場的所有師生和評委,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且他的語言幹練,很有感染力,完美的展示了他個人武術功底和教學技能。

二、課堂教學方法和練習方法新穎、實用。能有效利用圖解讓學生自主探究,如武術圖解、籃球圖解、排球圖解等等。映象最深刻的是永安一中的鄭老師上的排球《正面上手傳球》,他的教學方法很是新穎,循序漸進突出重點同時又能層層突破本課的難點,練習方法多樣、實效。組織環環相扣,課堂活躍,確實是一堂示範課。

三、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創新自制簡單器材,爲課堂練習增添了樂趣。如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中,用繩子繫上不同顏色和男、女生不同高度的塑料袋作爲擊球對象,排球網用綵帶自制成網帶,還有的教師自畫了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動作圖解等等,讓我們耳目一新,可見發揮了他們的智慧,用他們的行動譜寫一堂堂生動有趣的課。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受學校的委派,我於11月18日去桓臺二小參加《淄博市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交流研討會》。在短短一天時間裏,我既欣賞了來自淄博萬傑朝陽學校國小部,張蘭花老師和淄川北關國小,翟靜老師及張店區科苑國小和桓臺二小的四堂精彩的課堂教學,又聽取了幾位區縣教研員的評課,最後市教研員李傳英老師對四節課進行了精彩點評,並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及如何打造“綠色課堂”進行了闡述。通過本次觀摩研討活動,讓我受益非淺,下面我就本次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本次觀摩研討活動的主題是:構建綠色課堂,什麼是綠色課堂?——充滿生命力,沒有污染的課堂。

充滿生命力——知識的結構;思想方法滲透;關注學生生命。

沒有污染的課堂——不要過度分析;不要過度干涉。

此外一些細節問題也應引起注意。如:

1、上課教師穿着得體,落落大方,舉手投足間透出精幹、幹練。

2、上課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使教學變得形象直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大部分上課教師都使用視頻展示臺對學生作業和作品進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上課教師的課前提問、課前小遊戲拉近了師生間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5、上課教師在教學中都採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上課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通過讓學生擺、撕、畫,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7、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

8、有一位教師在上《可能性與統計》一課時,設計了拍手問答、快樂大轉盤等訓練環節,注重了訓練的效度和廣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自己的聽課感受,下面談一下在課堂效率方面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注重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什麼是“有效”,就是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以往的觀摩課,很多教師注重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在本次觀摩課中,各位教師深入研究了教學內容,課教材,運用多種數學手段,讓學生在短暫的幾十分鐘的時間裏,徹底掌握了所學知識,整個課堂教學顯得“樸實”而不“造作”, 淄博萬傑朝陽學校國小部,張蘭花老師的《筆算乘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張老師先從生活實際引入本課,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出乘法豎式的寫法,整節課設計巧妙,講課樸實無華,學生學得愉快、輕鬆,切實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讓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二、要增強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教學策略,情境創設多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感受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在本次活動中,情境創設都是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物入手,如張店區科苑國小的一位老師在講授“統計與可能性”時,通過現實生活中超市抽獎,福利彩票等一些現實情境的展現,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時機,適時適當地創設情境就一定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勇於探究。

每節課都有每節課的亮點,最大的共同點是課堂的花架子少了許多,實效性的講求是顯而易見的;課堂語言優美、到位、精練,教學內容選材貼近生活,課件的設計精心、精緻;課堂上都非常注重學習的方法的指導和交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本次學習活動,我收穫的非常多。我一定在今後的工作中落實學到的知識,提高我的工作效率。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非常開心能有這麼一次學習的機會,也很珍惜這次觀摩交流會,通過這次的學習,可以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取長補短,發現自己的不足,還有以後需要努力地方向,給自己的教學模式重新定位,更爲專業的投入到今後的工作中。下面是我整理的這次學習心得體會。

第一天上午共四節觀摩課,重點是數學教學活動,分別是金xx老師的中班數學活動《小黃和小蘭》小班數學活動《數小腳》,以及黃(上海市教學評優一等獎)老師的大班數學活動《我的體重》中班語言活動《這就是秋天》,首先,聽了第一節課《小黃和小蘭》,我感覺金卓玲老師的教學風格很清新自然,由於是青年教師,身上散發出來那種活力,和孩子們很快的融入到一起,看得出孩子們被這位老師的語言表情吸引着,這是一節中班的課,老師在活動目標中體現要在觀察,猜想,遊戲中積累感知不同空間方位的經驗,教師製作的ppt簡單直觀的呈現了空間,方位感覺,孩子一下子就自己發現了這其中的變化,老師引#心得體會# 導語到位,及時的把孩子引導了教學重點上,並讓孩子掌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我們在上課時往往用一些邊邊框框限制住孩子的思維能力,往往,我們老師說得多,孩子只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被固定被模式化,聽了這節課,我感覺老師的教學隨機性很強,大膽放手讓孩子去看,去想,去說,去做,這點也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金卓玲老師上的第二節課是小班數學活動《數腳丫》,結合現在孩子們最喜歡的翻翻看系列繪本,爲孩子們呈現了一節有趣的數學課,首先教具非常豐富,這也符合小班孩子年齡特點,這節課情境性非常強,一下子把孩子們逮到了沙灘上,由故事情節引出人物,開始說出數詞,課堂氣氛很活躍,充分體現教學中游戲佔主體的教學方針,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的開心。接下來是黃敏君老師的大班數學課《我的體重》,非常貼切幼兒生活的選材,就是我們身邊接觸到的事情,體重隨着年齡的變化,嘗試用體重器稱體重,並且關注自己的體重健康,老師教學風格也是很有特點,乾脆,風趣幽默,中班語言《這就是秋天》,這是一節非常應景的活動,當下正是秋天,孩子們正在經歷這這季節的變化,許多生活經驗的體現,例如,螃蟹上市了,這就是秋天,水果豐收了,這就是秋天,落葉飄落了這就是秋天,老師引導幼兒發現秋天,進一步感受秋天,孩子們大膽的說,表達自己對秋天的喜愛,這就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聽了這四節課,我一開始比較側重於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後來發現,我的課就是有這種邊邊框框限制着,所以往往比較不隨性,自己也會好好的揣摩一番,學習這兩位老師的教學方法。

下午聽了賀園長(上海市安慶幼兒園園長,幼兒教學專家)的新課程背景下幼兒教學教育的實踐,以及在美國做“影子校長”的講座,充分感受到國外學前教育理念的先進性,也充分感受到上海學前教育階段的重視和新改革局面發展是多麼迅速,簡短來講,他們都是以釋放幼兒天性,讓孩子自主學習,以玩激趣,以問誘學,在不限制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孩子們玩在一起,學在一起。

第二天懷着迫切的心情,見到了應老師,在上學時就觀看她的教學活動,感覺自然,輕鬆,隨意又有自己獨特的解讀方式,之前聽過她幾場教學活動,今天她依然把自己研究的新課題《在情境中教學—繪本閱讀研究》帶來與大家分享,感觸很多,從應老師上午的兩節課看,她最突出的特點依然是讓孩子快樂的學習,學到多少不重要關鍵是學習的心情和主動學的願望,這兩節課都是結合今天他的講座開展的《藏在哪裏了》。應老師抓住了小班孩子年齡特點,就是好玩,好看,課件製作的很精美,把孩子一下子帶到了這種捉迷藏的情境中。讓孩子自己覺得我就是故事中的人物,跟着人物心情變化,看得出這是一節反覆磨練的課,老師的現場隨機性也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接下來大班的《天生一對》,利用我們生活中的事物,找到他們的相同之處,讓孩子瞭解就算兩個完全不同的事物,只要找到共同點也是可以很般配,成爲天生一對,應老師的機智,將課堂的氣氛推向熱潮,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過癮”,這就是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接下來的講座也很精彩,推薦了各個年齡適合的繪本閱讀,提煉了關鍵詞,例如:小班適合趣味性強的,中班適合可以與實際生活聯繫在一起的,大班適合具有挑戰的等等,孩子嚮往閱讀,我們老師就要將閱讀滲透到日常教學活動中,藉助繪本的情景,開展多元化一體的教育。

經過這兩天的學習,首先給我第一個印象是,中國的幼教事業正在高度發展中,很多先進的理念和教學模式是我們今後學習的方向,感覺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充實,感覺自己需要不斷磨練,不斷吸取新知識並把它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來,把這些看到的學到的變成自己的更專業的去工作,在情境中閱讀也正好符合我園的特色教育,這一方面,我今後會繼續鑽研,把這方面做精,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會繼續努力的,用心的去做去學。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文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找到推測的依據。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就是深化學習的過程。

於老師的說課中闡述了三個觀點。讓我頗有收穫。尤其是作爲教師的我們,一定要懂得深挖教材,還要反覆研讀教材文本。也正如於老師說的那樣,在研讀的過程中涉獵更多的資源。而我們在教材的整合、重組過程中,就是內容學習的價值體現,也是單元語文要素實現的過程方法。於老師的課再一次讓我認識到這一點。

教材作爲學習的一個載體,不單純是教與學的全部,而是如何轉化爲深度學習的思考是我們教師要追求的目標。

聽完於老師的課,我覺得學習就是要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變被動爲主動,真正地成爲學習的主人。所以我也迫不及待地想要更多地瞭解琥珀。並且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樂的學習過程。

此次活動,爲教師提供了一次學習成長的平臺,又爲老師創造了相互學習、交流研討的機會。在學習中,徹底扭轉了我原有固化的教學理念,相信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會加強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3月12日,在三小多媒體教室聽了三小蘇梅竹教師的課《信任》和代莊逯青老師的課《修鞋姑娘》。這兩節課整體上感覺都是按照中高年級“自主探究”四環節閱讀教學策略上的,或許這就是朱老師一開始就提示我們的,先要熟悉路子。就其教學思路來講,整體框架是不錯的,這一點我不再多說。我就其體現的其它方面談點自己的認識。我覺得這兩節課有三個突出的方面值得學習:

第一方面,“亂”而有序。其“亂”,體現在兩位教師都是放手讓學生從全文尋找問題的答案,這種打亂文章的寫作順序學習的方式,雖然提倡多年了,但是在鄉鎮卻仍有很多教師不敢這麼做,依然按部就班,逐段學習。我想這一現象是鄉鎮教研員該注意的。其有序體現在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的問題,及時巧設問題,調整教學方向,使得整堂課的教學依然環繞文章的主線。“亂”而有序,創設生成課堂,我想該成爲當前語文課堂的一大特色。

第二方面,抓住了重點詞句。和在二小聽的鄒曉琳老師及李德英老師的課一樣,這兩位老師也注重了抓重點詞句作爲對文章教學的手段。抓重點詞句教學,我想是這兩節課最大的亮點。如逯老師抓住“懷疑”和“慚愧”,讓學生在對比中,藉助“我”的不信任、甚至不夠誠實這一心理,突出了修鞋姑娘的高尚,從而引出“我”的呼喚:“修鞋姑娘,你在哪兒?”這一呼喚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課堂。它不僅是作者對修鞋姑娘的感激與敬佩,也是對人與人之間真誠與信任的呼喚。這再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是本堂課的精彩之處。

第三方面,讀寫結合。兩位教師在“鞏固延伸”這一環節都讓學生有動手寫的機會。蘇老師讓學生替主人公寫留言條,深化對人物內心情感的認識,逯老師抓住文中我對修鞋姑娘的尋覓,續寫相遇情景,這都不僅讓學生昇華了對文章中心的認識,還讓學生做到了學以致用,培養了寫作能力。

總起來講,這兩節課的路子是我們該好好學習的。不過,或許應了那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感覺這兩節課都有些程序化,都忽視了對學生讀的訓練。逯老師有些激情,或許是不是自己的學生的原因,課堂氣氛也沒有激發起來。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是否可以不侷限於課前預設的目標,哪怕只學一個句子,也要引導學生把句子讀好?實在不行,教師範讀可以嗎?這也許完不成教學內容,可這樣與其是一節普通的課,我感覺還不如就某一環節做到精彩,更值得嘗試。再就是蘇老師執教的《信任》一課,忽視了文章對狗與貓的描寫,這應該是文章的一個重點,因爲我們要通過這些貓與狗瞭解沒有路面的桃源的主人,更主要的是我覺得這一寫作方法應該是五年級學生該領會的。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10月10日至12日,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在山西太原舉行。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香港、中國臺灣地區和新加坡的約3000名代表共同領略了16位青年教師的風采。活動精彩紛呈,獲得了圓滿的成功。

我有幸參加這次代表了全國國小語文界最高水平的賽課觀摩活動,欣賞了16位青年才俊的精品語文課,獲益匪淺。總的感受:十六節課風格各異,異彩紛呈。有的課汪洋恣肆、大氣磅礴;有的課精巧細膩、春風拂面;有的課行雲流水、絲絲入扣;有的課厚重凝練、引人遐想……儘管風格迥異,不一而足,但所有課都依據“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 的學科性質,本着語文教學就是“要憑藉語言文字,訓練語言,發展思維,在上述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薰陶”的思想,強化其“基礎性、工具性、實踐性”。課的設計都遵循“整體(初步感知)――部分(深入感悟)――整體(迴歸昇華)”的教學思路;尋找能有效落實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語言訓練點;確立簡明的教學目標,簡化的教學環節、簡便的教學方法,開展聽說讀寫書的全方位訓練。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體現語文本色

目前,對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及人文性,對語文課程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基本上取得共識。但在語文課程改革中,還是在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認識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北京大學曹文軒教授認爲“目前的語文教育現狀實際已經暴露了這幾年人文教育力量過於強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對薄弱的缺陷。”如何正確處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關係呢?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強調一方面排斥另一方面。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在20xx年8月的全國第五次閱讀教學研討會總結髮言中提到要文道統一。“語文教學就要憑藉語言文字,訓練語言,發展思維,在上述過程中必然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薰陶。換言之,學生在理解、品味語言中,受到人文關照;在獲得語言智慧、運用語言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

因此,在本次活動的閱讀課中,有的以讀爲主,通過反覆讀,品味語言,讀出感情,讀懂道理,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有的引導探究,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發現,達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有的課讀寫結合,立足文本,感悟文本,拓展文本,在理解與表達中,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浙江蔣軍晶老師執教的《月光曲》就是極好的例子。

……

師:最後一個詞“清幽”。

學生寫。

老師:同學們,你們覺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樣的月光?

生:就像輕紗鋪在地上一樣,非常渺茫的那種感覺。

師:非常善於聯想。

學生:我認爲清幽的月光是皎皎的月光,是寧靜的,有一種詩情畫意的感覺。

師:給人感覺到是皎潔的月光。

生:我覺得是特別輕柔,特別柔和讓人覺得舒服。

老師:恩,蔣老師課前還特地查了一下字典,發現這個幽字有三種解釋,(出示解釋)你們覺得清幽的幽應該取哪一種解釋呢?

生:第二種。

師:第二種,清幽的月光讓感覺是沉靜的安閒的。

……

蔣老師的教學從聽寫詞語開始,根據生活經驗理解詞語,再借助工具書理解,讓我們看到紮紮實實的詞語教學,也讓我們感受到生動的詞語教學。

接着,蔣老師讓學生用上聽寫的幾個詞語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來整體感知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環節中,重點研讀貝多芬與盲姑娘交往的詞句,通過學生自讀自悟,感情朗讀,想象寫話,引導學生走進貝多芬的內心,體會他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學生在充分的語言文字實踐活動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

山東徐慧穎老師執教的《給予樹》,在初步認識了文中的人物後,通過 “沉默不語”一詞進入金吉婭的內心,體會到她對家人的體貼。接着在理解金吉婭爲陌生小女孩買洋娃娃的原因時,出示了句子“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這時教師有意漏掉了“什麼都”,在比較中學生知道“什麼都沒有”就是“小女孩一丁點、絲毫都沒有”,從教師追問“小女孩沒有什麼?”中,學生了解到小女孩“沒有禮物”,“沒有人關心”,“沒有人愛”,“沒有聖誕節的樂趣”(學生的回答)。通過體會“沉默不語”和漏詞這兩個環節,學生體會到小女孩渴望得到關愛的願望,自然也從金吉婭用媽媽辛辛苦苦攢下的錢只爲哥哥姐姐買了棒棒糖,卻爲小女孩買洋娃娃這一行爲中感受到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

二、教師實力彰顯無限魅力

縱觀整個教學大賽,幾乎所有做賽課教師都具備了出衆的才能,他們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靈活,教學過程紮實。

江蘇的陳飛老師執教《清平樂·村居》,語言幽默,自然瀟灑。一上來他請學生讀課題,第一位學生把“清平樂(yuè)·村居”讀成了“清平樂(lè)·村居”,陳老師是這樣表揚學生的——“嗯,讀得很不錯,5個字讀對了4個。”幽默的語調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便緊接着讓學生指認出課題中哪個是多音字,指導學生讀準“清平樂(yuè)”。在接下去的課堂上,陳老師並沒有拘泥於詞中字詞的理解,而是通過文字引導學生進入“詞境”,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寫話,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來自山東徐慧穎老師執教的《給予樹》,教學已經到了尾聲處,老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悟,發揮想象說一說“當那個小女孩收到金吉婭送來的聖誕禮物時,她會激動地說些什麼?”或許是前面的幾個學生講得很多很好,輪到第四個學生回答時他忽然“卡”住了,對着話筒怎麼都憋不出一句話來,而關鍵時刻計時鈴聲又響了。怎麼給這個學生解圍,又能準時下課呢?只見徐老師不慌不忙地接過話筒對這個孩子說:“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像你一樣,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巧妙的話語立刻引來臺下一陣熱烈的掌聲,這堂課因此也獲得了滿堂彩。

三、樸實課堂把握閱讀之本

在全國第五次閱讀教學研討會的總結髮言中,崔巒老師提出“把閱讀觀摩課上成常態的精品課”。他說,理想中的閱讀課就是教師要做到“正確地解讀文本,有明確、實在的教學目標,並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體現語文訓練的過程,學生思維活躍,學習主動,效果明顯;加上有一點自己的特色、教學的亮點,給聽課老師一些啓發、回味,給他們留下一點難忘之處”。

讓我們來看一下遼寧的傅欣老師執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教學片斷。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齊讀課題。

師:這是怎樣的伯父,怎樣的先生呢?跟隨作者周燁去看一看,讀準字音,讀順課文,看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生自由讀課文。

師板書:扎繃帶、夾出

師提示:把聲音放出來,大膽一些!

生讀課文

師板書:咳嗽、飽經風霜

師:課文讀到這兒,這兩個詞語,誰先來讀一遍。

師:扎,做一圈圈捆講,在這裏讀za.,生字“嗽”在寫的時候,應該提醒同學們注意什麼?

生:不要把“欠”寫成反文

師:飽經風霜是什麼意思?說的是誰?

師:讀一遍課文了,課文寫了幾件事?

生:5件事

師:給每件事概括小標題。

生:魯迅先生死的時候很多人都來追悼他

師板書。

師:能不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抓住主要事件,我們可以用追悼伯父來做小標題。還可以用什麼詞?

師:可以抓住主要事件,用幾個字概括小標題,想好了,可以在書上寫上。

(指名學生寫在黑板上,教師指導其他學生寫)

……

在這個片斷中,我們可以看到傅欣老師引入課題毫不拖泥帶水;學生自讀課文,要求明確,時間充分;生字的讀音、書寫教學紮紮實實;整體感知、概括小標題,鼓勵寫旁註,既注重了方法的指導,又重視了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們知道,在感知文本階段,知道文本寫了什麼,是讀懂文本最基本的要求,這雖然很常規,但很必要。傅老師能夠在這麼大規模的全國性的賽課活動中給予充分的時間,非常到位地實施這一環節,足見傅老師平時課堂教學的紮實。

崔巒老師有句順口溜來概括閱讀教學的本質,這就是:閱讀教學崇尚“簡”,依“標”扣“本”學語言;人文薰陶含其中,讀思議練重實踐。的確,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潛心研學,體驗簡簡單單教語文的快樂,去體驗紮紮實實爲學生的充實。

結合本次閱讀教學觀摩課,我談幾點個人的感想和認識,拋磚引玉,與各位同仁交流和共勉。

1、教學思想的更新要與時俱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課堂要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拋棄表現的慾望,全身心爲學生的“學”服務;妥善處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係,追求二者的統一,不能把工具性搞得很模糊,把人文性搞得很玄乎;在教科書與其他資源的關係、接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關係、自主與指導的關係等諸多關係的處理上,要全面認識,得當處理。當今時代,我們要對語文教學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美國卡內基大學的一位教授提醒我們:“中國百花園中有很多很美的鮮花,千萬不要丟掉自己的而去移植別人的花。”語文教學也應如此。我說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是說排斥當今的課程改革,更不是不學習,而是要批判的學習課程改革中的經驗。崔巒講,“閱讀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繼承、發展、創新;閱讀教學改革的不懈追求是:求真、求實、求活。”

2、教學技藝的提升要勤學苦練。本次閱讀教學觀摩活動的做課教師課堂上那份自信與瀟灑,那份沉着與穩健,讓人欽佩、令人羨慕。但我想,那是與他們勤學苦練分不開的。作爲一個語文教師,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閱讀和思考是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的不二法寶;其次要苦練教學基本功。最重要的是深入鑽研教材的基本功,現在要上好一堂課,教師解讀文本,深入與文本作者對話非常重要。具體的講,教師課前解讀文本,首先要作爲一個讀者“鑽進去”,“潛心會文本”,並佔有儘可能多的相關資料,以便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對文本有更真切、深刻的體會,讀出獨到的感受,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確立明確、實在的教學明目標;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確立本課的語言訓練內容,如需要理解的詞句,需要積累的語言,需要習得的方法,需要揣摩的寫法等。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普通話、課堂應變和調控等功夫也是必不可缺的。

3、語文教學的操作行爲要刪繁就簡。一是教學切入點的選擇要準確,有利於教與學的便捷高效地展開與深入;二是教學訓練點的確立要集中,有利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環繞教學目標,有層次的開展讀、思、議、練等各項語文實踐活動;三是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的方法要簡明,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接受;四是教學的特點和亮點要獨到,能給別人提供一些啓發、回味,給他人留下一點難忘之處。

總之,本次活動我的收穫使我在教學生涯中受益無窮,也給了我許多思考,讓我真正理解了學“無止境”的內涵。

線上教學觀摩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今天學習了著名特級教師蔣軍晶老師的《語文課上更重要的事》一文,我在“羣文閱讀”教學方面有了一些收穫。

20xx年,蔣老師上了一節研究課《創世神話》。課上,他讓學生讀了7篇文章:1篇科普文《關於宇宙大爆炸》和6篇神話《諸神創世》、《淤能棋呂島》、《盤古開天地》、《始祖大梵天》、《阿胡拉·馬茲達》、《巨人伊密爾》。現場聽課的一位老師記錄下自己的聽課感受:這節“冷清”的課,只有教師平靜的聲音通過話筒傳播在會場,孩子們在忙碌地看書、思考、陳述、傾聽。的確不夠熱鬧,如果放到公開課評審系統中,估計連入場的“這樣的教學”是怎樣的教學呢?我把它稱之爲“羣文閱讀”資格都沒有。但這的的確確是一節閱讀課,一節真正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閱讀的閱讀課

“這樣的教學”是怎樣的教學呢?我們把它稱之爲“羣文閱讀”。所謂“羣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甚至七八篇。甚至有日本的一則教學案例,80分鐘左右的時間裏,學生讀了十幾篇文章。那麼從單篇到“羣文”,對閱讀教學而言,意義究竟何在?蔣老師談了三點:意義一:讓師生迴歸到“閱讀”的本原。意義二:對真實閱讀情狀的模擬。意義三:努力改變閱讀教學的痼疾。

“羣文閱讀”,如果僅僅是讓孩子多讀幾篇文章,或者讓孩子感受真實的閱讀情景,又或者是讓孩子體驗到自主的學習空間,這些遠遠不夠。在我看來,“羣文閱讀”應該發揮出更大的教學價值。從這篇文章中瞭解到了:羣文閱讀意味着“教”的改變。意味着你老師不可能講太多話,不可能提太多問題,不能發起太多討論;意味着老師對課堂結構的藝術性不能有太多苛求,不可能更深、更細、更透地講析文章了;意味着你也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經由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你不可能步步紮實;意味着你不能將“朗讀”、將“有感情朗讀”無限放大……

羣文閱讀追求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經歷較高水平的探究性閱讀,體驗發現的樂趣。有人要問了,難道單篇文章的教學中就投有“發現”嗎?當然有,不過單篇閱讀教學中,發現往往是藉助教師的“講”和“問”,由教師層層遞進的環節設置誘導出來。這樣的“發現”,現實的模擬性不夠強。而羣文閱讀,通過文章的結構化組合以引發困惑,啓動思考,最終導出發現。

他想,相對於朗讀、講述、背誦能力,理解、質疑和發現能力難道不更應該成爲語文課堂上的“主角”嗎?爲什麼不能給語文課留下一定的時間去嘗試這樣新的可能呢?羣文閱讀或許能夠提供這種可能。

讓我們也大膽嘗試“羣文閱讀”教學,給語文課留下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更自主、更愉悅地閱讀、理解、質疑、發現,從而達到提升其閱讀能力的效果,這真的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