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評課學習心得範文(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4W

有效評課學習心得範文 篇1

通過參加本次繼續教育的培訓,在課下我又認真閱讀了《有效評課》這本書,給我有很大的感觸,對於觀課議課有了更深的理解與認識,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有效評課學習心得範文(精選3篇)

從教多年來關於觀課評課,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維定勢。觀課者認真聽認真記就完成了任務,在多人蔘與的集中評課時沒有人願意第一個發言,即使發言了,也是對問題輕描淡寫一帶而過。議課者的收穫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對於如何解決問題的探究較少。觀課議課所倡導的前提基礎是授課者和觀課議課者是平等的地位,觀課時我們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後,可以坐在學生的旁邊,學生自主探索階段,在小組內合作交流之時,在學生做課內練習之時,我們可以站起來,看看學生們在做什麼?瞭解學生的認知策略,合作意識,性格特徵,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觀課的老師,可以不必再那麼規矩。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看老師的教學策略是否是正確,引導是否得當,組織是不是有效,看學生是不是有興趣,老師教得是不是有效。觀課的目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以學生的學習爲主要觀察對象,而不是觀看老師的表演。而是帶着共同研究課堂、改進教學,提高自身課堂實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參與的。觀課議課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願意自己的工作被別人指手畫腳”。也不希望別人來干涉自己的教學”這種“私下默契”的狀態,它致力於讓所有教師互相觀摩教學,直面現有問題,相互坦誠批評,共同商議辦法,謀求教學創新,實現共同成長。

“觀””是選取案例,““議””是對選取案例的討論和分析。觀課議課的主題可以預先研究和準備。在觀課的過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選擇地,把該觀察的東西觀察得仔細一點。爲了避免預定的問題和現象在課堂觀察時撲空,預先確定的主題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爲課堂教學發展變化具有不確定性,所以還應該承認主題生成,鼓勵老師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課堂,研究課堂,並把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與大家分享。

“議課和以往評課的最大區別有兩點:一是議課者並不完全是從旁觀者的立場來評論上課教師,而是把自己融入課堂教學中去,以執教教師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二是議課者與執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交流,是議論式的而不是評判式的。所以,這種方式不但適用於有專家參與的指導性議課,也適用於校本教研中的教師互相觀課的同伴交流。議課的.主要目的是爲了促進上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入的反思,總結並提升實踐經驗,對課堂上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探討和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辦法。觀課時必須做到:第一,需要觀察課堂上發生了什麼,觀察的對象不僅有教師,而且包括學生。第二,我需要推斷執教老師的教學行爲背後的想法(不能等到議課時再問授課老師,就算要問,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斷執教老師的教學行爲是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與行爲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第三,要思考:假如我來執教,該怎麼處理。第四,要思考:在議課時,我需要交流什麼。別人讓你看了他的課,你有了思考和進步,感謝當然是應該的,但感謝的方式不是嘴上說,而是拿出行動真誠地交流對對方有價值、有幫助的意見,幫助對方成長。

那麼,如何做好觀課議課呢?

觀課議課的首要前提是仔細觀察課堂教學情況,收集課堂教學信息(事實和現象),坐在學生身邊觀察學習效果,這樣在議課中才能根據問題討論解決的方法。

觀課時,不僅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心靈感悟和體驗,用頭腦思考和判斷;“對觀課的老師來說只是形式,而實質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不論哪種形式的教研,都要有自己的主題,不能泛泛而談,要針對一個問題或者現象,做到透徹而細緻地分析好和解決。正確的方法未必是一種,但是追求民主、平等和鼓勵的人文性教研是當前教研的總趨勢。

我覺得今後可以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議課:

一、對於課堂教學中成功的亮點,請上課老師敘述自己的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的一剎那的想法,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在教學時怎樣想到採用這種策略的,過去是否遇到過類似情況,是怎樣處理的。然後由觀課老師們議論,這樣做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大家對執教老師的方法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意見的建議,從而起到了提升實踐經驗的作用。

二、對於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如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教師講解中的存在的問題,師生交流中卡住的問題(特別是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有新穎的想法但思維還不完備,老師卻輕易地否決了學生的想法,這是比較嚴重的問題),請執教者談自己當時的想法,所採取處理方法的依據,反思可能導致的正反兩方面的後果,及今後如果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將如何處理。觀課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這一問題的產生及處理結果作出初步的判斷,與上課老師一起協商,形成解決類似課堂問題的設想或方案。

有效評課學習心得範文 篇2

通過參加本次繼續教育的培訓,在課下我又認真閱讀了《有效評課》這本書,給我有很大的感觸,對於觀課議課有了更深的理解與認識,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從教多年來關於觀課評課,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維定勢。觀課者認真聽認真記就完成了任務,在多人蔘與的集中評課時沒有人願意第一個發言,即使發言了,也是對問題輕描淡寫一帶而過。議課者的收穫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對於如何解決問題的探究較少。觀課議課所倡導的前提基礎是授課者和觀課議課者是平等的地位,觀課時我們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後,可以坐在學生的旁邊,學生自主探索階段,在小組內合作交流之時,在學生做課內練習之時,我們可以站起來,看看學生們在做什麼?瞭解學生的認知策略,合作意識,性格特徵,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觀課的老師,可以不必再那麼規矩。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看老師的教學策略是否是正確,引導是否得當,組織是不是有效,看學生是不是有興趣,老師教得是不是有效。觀課的目的是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以學生的學習爲主要觀察對象,而不是觀看老師的表演。而是帶着共同研究課堂、改進教學,提高自身課堂實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參與的。觀課議課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願意自己的工作被別人指手畫腳”。也不希望別人來干涉自己的教學”這種“私下默契”的狀態,它致力於讓所有教師互相觀摩教學,直面現有問題,相互坦誠批評,共同商議辦法,謀求教學創新,實現共同成長。

“觀””是選取案例,““議””是對選取案例的討論和分析。觀課議課的主題可以預先研究和準備。在觀課的過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選擇地,把該觀察的東西觀察得仔細一點。爲了避免預定的問題和現象在課堂觀察時撲空,預先確定的主題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爲課堂教學發展變化具有不確定性,所以還應該承認主題生成,鼓勵老師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課堂,研究課堂,並把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與大家分享。

“議課和以往評課的最大區別有兩點:一是議課者並不完全是從旁觀者的立場來評論上課教師,而是把自己融入課堂教學中去,以執教教師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二是議課者與執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交流,是議論式的而不是評判式的。所以,這種方式不但適用於有專家參與的指導性議課,也適用於校本教研中的教師互相觀課的同伴交流。議課的主要目的是爲了促進上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入的反思,總結並提升實踐經驗,對課堂上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探討和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辦法。觀課時必須做到:第一,需要觀察課堂上發生了什麼,觀察的對象不僅有教師,而且包括學生。第二,我需要推斷執教老師的教學行爲背後的想法(不能等到議課時再問授課老師,就算要問,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斷執教老師的教學行爲是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與行爲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第三,要思考:假如我來執教,該怎麼處理。第四,要思考:在議課時,我需要交流什麼。別人讓你看了他的課,你有了思考和進步,感謝當然是應該的,但感謝的方式不是嘴上說,而是拿出行動真誠地交流對對方有價值、有幫助的意見,幫助對方成長。

有效評課學習心得範文 篇3

《七顆鑽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這篇課文情節比較簡單,但內涵比較深,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圖所在。這堂課的教學較好的抓住課文的主線,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進行朗讀、想象與感悟,確保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抓住主線,走進文本

老師在一開始就拋出了:這個水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神奇)從哪些地方發現它的神奇?這樣兩個問題,雖然簡單,可是卻成爲後來學生學習課文的主要線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水罐發生神奇變化的句子。

教師歸納:

(1)裝滿水

(2)水沒有灑

(3)變成銀罐。

(4)變成金罐。

(5)跳出七顆鑽石

(6)變成七顆星星。這是本文的明線,接着作者圍繞這條主線展開教學:爲什麼水罐會產生這些神奇的變化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話故事,去了解水罐變化的真正原因。課堂上,無論是朗讀還是想象,都圍繞教學的主線展開,爲教學重點(暨隨着故事情節發展體會逐漸升華的愛心)服務。而文中愛的情感的逐漸升華則是本文的又一條線索,兩條線一明一暗,相輔相成,可見教師設計之精心。

二、注重方法,閱讀文本

在指導學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探尋文本的主題,挖掘文本的內涵。這是由文字表層的故事進入文字豐富內涵的主體環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本課也體現了以上思想的運用。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特別注重了閱讀方法的滲透與指導。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節簡單,但“愛”的主題非常鮮明。學生在感知課文“愛”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以課本爲引子,感悟生活,關注社會。本課的教學的難點也是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關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在課堂的結尾,老師有感情地誦讀愛的名言:愛是雨露,――――爲下一步學生的討論做了無言的指點。接着總結:愛不僅在童話的世界裏,也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請同學們說說身邊的愛心小故事。全班同學交流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愛”的點點滴滴。

這一環節讓學生由課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發自己對生活的思考,進行心靈的交流,爲學生課後的行動作無聲的提示。作爲課堂的延續和補充,又設計了以下兩個題目作爲課後作業:複述故事給爸爸媽媽聽。四人小組,演一演這一課本劇。讓學生的課堂思考延續到課外,讓學生的課堂激情成爲課後的行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