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三年的學習心得體會(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51K

研究生三年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我是**市一名普通的基層財政工作人員,很高興就讀省委黨校的社會管理專業的在職研究生,我認爲每次學習的機會十分難得,能讓我從繁雜的日常事務性工作中脫離出來,安安心心、認認真真學習各項內容,不僅開闊了我的眼界,拓展了自己的思維,同進還比較系統地學習了作爲當今時代下一名幹部應必備的技能、理論水平。在學習結束之際,認真回顧此次學習過程,我覺得自己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益。

研究生三年的學習心得體會(精選5篇)

一、“三個更加”,爲做好今後各項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更加清醒的感受到肩上擔子之重,進一步增加了工

作信心。此次培訓,內容安排之豐、教學形式之活、作爲一名基層幹部,我清醒地知道肩負的擔子有多重。要按照“爭做學習型領導,爭帶學習型隊伍”的要求,始終保持一種“本領恐慌感”、知識匱乏感、時代落伍感,牢固樹立長期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把學習作爲一種態度、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境界。

二、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在以前的工作中,自己始終認爲與周圍的某些人比較起來,時常在收看新聞、讀報紙,參加會議以及其他培訓學習,還不致於落伍、被淘汰。在這次學習過程中,聽到老師們講的東西,同學們交流的一些觀點,才覺得當今知識更新之快、競爭之大,壓力之重,才感到自己離時代的要求、離黨和人民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這次學習中,我認真把握好每堂課,認真吸取每一份營養。同時也堅定了我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中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並把這種認識付諸行動,不能因爲工作忙、缺乏學習氛圍而對自己不負責。

三、不斷更新觀念、拓展思維。

我們長期工作在一個地方,如果缺乏與外界必要的交流,就容易形成狹隘的思維,井底之蛙。因此在以後我心須把握好以人爲境的觀念、思維,來完善自我,做好各項工作。

四、堅定服務基層,奉獻基層的理念。

通過這次的學習、交流,讓我看清了,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原因,解決的辦法,過程等,同時瞭解了同班同學所處的工作環境,面臨的壓力,比較而言,自己還是相對較輕鬆的,要改變當前的這種狀況,自己也有義務、任務,只有通過大家的齊心協力,艱苦奮鬥,才能一步步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

研究生三年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各位同學,我是1971年出生的,1994年7月天津財經學院(現更名爲天津財經大學)會計系畢業,在大學一年級考過英語四級以後就與英語無緣了。我是20xx年報考了母校在職研,由於工作繁忙,20xx年報考了綜合類考試,考試當年就通過了,英語一直是弱項,當年沒敢報。20xx年我報名英語考試,由於工作繁忙只複習了半個月,心裏沒底,沒有勇氣參加考試。20xx年報名完英語考試後,我想要提前準備了,故我於20xx年3月17日報名學苑教育保過班網絡課程(OTS3課程),希望能對自己的複習有所幫助。最後的考試結果證明我的選擇沒有錯誤。以下就是我在學習中積累的一些經驗,願與大家分享:

一、學苑教育課程最重要!!!我報名的時間較晚,由於時間緊張,結合情況,專項講座我聽了幾堂課覺得過於簡單,就沒有聽。聽了基礎課程和閱讀提高,詞彙精講及後面的串講。老師們講得很精彩,在聽的同時一定做筆記,課後要及時複習筆記。針對佔分較大的閱讀理解,我聽了兩遍王建華老師講的閱讀提高班,收穫很大。另外學習中若有不懂的也可以給老師發郵件,老師都非常及時地回覆。

二、詞彙問題:大家都是在職考研,工作忙家中負擔詞也較大,根本沒時間背誦詞彙。聽了邵寧老師的講解,我將複習的重點放在老師講過的詞彙上,我有兩個小本筆記,凡是老師講過的詞彙必會,同時結合老師生動的講解,很容易將所講的詞彙和詞彙替換記清楚。可以說,詞彙大綱那本書我從沒看過,臨考前兩週每天臨睡前複習一下邵寧老師的筆記,記記詞彙,也挺有意思的。

三、必須重視歷年真題的訓練:歷年真題必須練習,我是分項練習的,每聽完一個題型的課程後再進行練習,練完以後針對錯題要進行分析。練習時注意時間要求,平時必須養成快速做題的習慣,每個練習都按老師對每個題型的時間分配要求進行。最後我找了20xx和20xx年兩年真題在規定時間進行了統練。真題比任何模擬題都有效,如果時間有限的話,必須先進行真題的演練。我是做了20xx年真題的,任何模擬題都沒有做(學苑的模擬課程也沒聽)。

四、作文的準備:針對詞彙量較少的我而言,作文是個大難題。我一邊聽學苑老師的課程,一邊看學苑教育發的歷年真題中的範文,總結了適合自己記憶的每段開頭句和最後結尾句(這裏必須有2-3個高級詞彙),將這些例句進行背誦。同時我在網上針對“中國夢”“人口老齡化”熱點話題搜了兩篇範文進行了背誦,雖然沒押上最後的考題,但培養了作文思路和增強了語感。另外,學苑教育的老師講解了寫作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項也要熟記於心,在寫作中時刻提醒着自己,對我最後能較好完成作文也非常有幫助。

以上就是我在備考在職研英語考試中的點滴心得,希望對每位追夢的同學們有幫助,再次感謝學苑老師的辛苦付出,感謝何老師日常的督促和鼓勵,謝謝。

研究生三年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3

這個題目我非常喜歡,因爲這個題目,對大家多少都有實際的幫助。如果下次我必須再登臺演講,我覺得這個題目還可以再發揮一兩次。我是臺大歷史研究所畢業的,所以我的碩士是在臺大歷史研究所,我的博士是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取得的。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碩士、有博士,因此我以這兩個階段爲主,把我的經驗呈現給各位。

我從來不認爲我是位有成就的學者,我也必須跟各位坦白,我爲了要來做這場演講,在所裏碰到剛從美國讀完博士回來的同事,因爲他們剛離開博士生的階段,比較有一些自己較獨特的想法,我就問他:「如果你講這個問題,準備要貢獻什麼?」結合了他們的意見,共同醞釀了今天的演講內容,因此這裏面不全是我一個人的觀點。雖然我的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都出版了,但不表示我就是一個成功的研究生,因爲我也總還有其它方面仍是懵懵懂懂。我的碩士論文是二十年前時報出版公司出版的,我的博士論文是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的。你說有特別好嗎?我不敢亂說。我今天只是綜合一些經驗,提供大家參考。

首先跟大家說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學生的區別。大學生基本上是來接受學問、接受知識的,然而不管是對於碩士時期或是博士時期的研究而言,都應該準備要開始製造新的知識,我們在美國得到博士學位時都會領到看不懂的畢業證書,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問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內容爲何?他告訴我:「裏頭寫的是恭喜你對人類的知識有所創新,因此授予你這個學位。」在中國原本並沒有博碩士的學歷,但是在西方他們原來的用意是,恭賀你已經對人類普遍的知識有所創新,這個創新或大或小,都是對於普遍的知識有所貢獻。這個創新不會因爲你做本土與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個我們必須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學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一)選擇自己的問題取向,學會創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經進入另一個階段,不只是要完全樂在其中,更要從而接受各種有趣的知識,進入製造知識的階段,也就是說你的論文應該有所創新。由接受知識到創造知識,是身爲一個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僅如此,還要認識到自己不再是個容器,等着老師把某些東西倒在茶杯裏,而是要開始逐步發展和開發自己。作爲研究生不再是對於各種新奇的課程照單全收,而是要重視問題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碩士或博士的階段,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課以及讀的書裏面都應該要有一個關注的焦點,而不能像大學那般漫無目標。大學生時代是因爲你要儘量開創自己接受任何東西,但是到了碩士生和博士生,有一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論文,那篇論文是你個人所有武功的總集合,所以這時候必須要有個問題取向的學習。

(二)嘗試跨領域研究,主動學習

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跨越一個重要的領域,將決定你未來的成敗。我也在臺大和清華教了十幾年的課,我常常跟學生講,選對一個領域和選對一個問題是成敗的關鍵,而你自己本身必須是帶着問題來探究無限的學問世界,因爲你不再像大學時代一樣氾濫無所歸。所以這段時間內,必須選定一個有興趣與關注的主題爲出發點,來探究這些知識,產生有機的循環。由於你是自發性的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和興趣,所以你的態度和大學部的學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是一個主動的探索者,並學會悠遊在這學術的領域。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先生,得了諾貝爾獎。他曾經在中研院的週報寫過幾篇文章,在他的言論集裏面,或許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覆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爲讀了一個叫做馬亨教授的教科書而去美國柏克萊大學唸書,去了以後才發現,這個老師只給他一張支票,跟他說你要花錢你儘量用,但是從來不教他任何東西。可是隔壁那個教授,老師教很多,而且每天學生都是跟着老師學習。他有一次就跟那個老師抱怨:「那你爲什麼不教我點東西呢?」那個老師就說:「如果我知道結果,那我要你來這邊唸書做什麼?我就是因爲不知道,所以要我們共同探索一個問題、一個未知的領域。」他說其實這兩種教法都有用處,但是他自己從這個什麼都不教他,永遠碰到他只問他「有沒有什麼新發現」的老師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長。所以這兩方面都各自蘊含深層的道理,沒有所謂的好壞,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這兩個方式結合起來。我爲什麼講這個故事呢?就是強調在這個階段,學習是一種「 self-help 」,並且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 self-help 」,而不能再像大學時代般,都是純粹用聽的,這個階段的學習要基於對研究 問題的好奇和興趣,要帶着一顆熱忱的心來探索這個領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個重要的階段就 是 Learn how to learn ,不只是學習而已,而是學習如何學習,不再是要去買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學習拿起那一根針,學會繡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學習把目標放在一個標準上,而這一個標準就是你將來要完成碩士或博士論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學去讀書,你會覺得我這一篇論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問題的人相比較。我想即使在中國臺灣也應該要有這樣的心情,你的標準不能單單只是放在旁邊幾個人而已,而應該是要放在領域的普遍人裏面。你這篇文章要有新的東西,纔算達到的標準,也才符合到我們剛剛講到那張拉丁文的博士證書上面所講的,有所貢獻與創新。

二、一個老師怎麼訓練研究生

第二個,身爲老師你要怎麼訓練研究生。我認爲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訓練,哪怕是自然科學的訓練,到研究生階段應該更像師徒制,所以來自個人和老師、個人和同學間密切的互動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學部坐在那邊單純聽課,聽完就走人是不一樣的。相較之下你的生活應該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識與解答相結合,並且你往後的生活應該或多或少都和這個探索有相關。

(一)善用與老師的夥伴關係,不斷 Research

我常說英 文 research 這個字非常有意義, search 是尋找,而 research 是再尋找,所以每個人都要 research ,不斷的一遍一遍再尋找,並進而使你的生活和學習成爲一體。中國近代兵學大師蔣百里在他的兵學書中曾說:「生活條件要跟戰鬥條件一致,近代歐洲凡生活與戰鬥條件一致者強,凡生活與戰鬥條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這個來說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條件與你的戰鬥條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着老師與同學共同成長的,當中你所聽到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帶給你無限的啓發。

回想當時我在美國唸書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隨便在樓梯口碰到任何一個人,他都有辦法 幫忙解答你語言上的困難,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臘文 …… 等。所以能幫助解決問題的不單只是你的老師,還包括所有同學以及學習團體。你的學習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當我看到有學生呈現被動或是懈怠的時候,我就會用毛澤東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來跟他講:「作研究生不是請客吃飯。」

(二)藉由大量閱讀和老師提點,進入研究領域

怎樣進入一個領域最好,我個人覺得只有兩條路,其中一條就是讓他不停的唸書、不停的報告,這是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後不知不覺學生就會知道這個領域有些什麼。我們在不停唸書的時候常常可能會沉溺在細節裏不能自拔,進而失去全景,導致見樹不見林,或是被那幾句英文困住,而忘記全局在講什麼。藉由學生的報告,老師可以講述或是理清其中的精華內容,經由老師幾句提點,就會慢慢打通任督二脈,逐漸發展一種自發學習的能力,同時也知道碰到問題可以看哪些東西。就像是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我修過一些我完全沒有背景知識的國家的歷史,所以我就不停的唸書、不停的逼着自己吸收。而老師也只是不停的開書目,運用這樣的方式慢慢訓練,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時,我發現自己仍然有自我生產及蓄髮的能力,因爲我知道這個學問大概是什麼樣的輪廓,碰到問題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詢相關的資料。所以努力讓自己的學習產生自發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漸進地練習論文寫作

到了碩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學位論文,而不管是碩士或博士論文,其規模都遠比你從國小以來所受的教育、所要寫的東西都還要長得多,雖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論文情況是如何,但是史學的論文都要寫二、三十萬字,不然就是十幾二十萬字。寫這麼大的一個篇幅,如何纔能有條不紊、條理清楚,並把整體架構組織得通暢可讀?首先,必須要從一千字、五千字、一萬字循序漸進的訓練,先從少的慢慢寫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訓練到可以從一萬字寫到十萬字。這麼大規模的論文誰都寫得出來,問題是寫得好不好,因爲這麼大規模的寫作,有這麼許多的腳註,還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論述一體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銅錢;是一間大禮堂,而不是一間小小分割的閣樓。爲了完成一個大的、完整的、有機的架構模型,必須要從小規模的篇幅慢慢練習,這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

因爲受計算機的影響,我發現很多學生寫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寫論文時很重要的一點是,文筆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導原則,經過慢慢練習會使你的文筆跟思考產生一致的連貫性。我常跟學生講不必寫的花俏,不必展現你散文的才能,因爲這是學術論文,所以關鍵在於要寫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筆當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個人的生命一樣,英文叫 style , style 本身就像個人一樣帶有一點點天生。因此最重要的還是把內容陳述清楚,從一萬字到最後十萬字的東西,都要架構井然、論述清楚、文筆清晰。

我在念書的時候,有一位歐洲史、英國史的大 師 Lawrence Stone ,他目前已經過世了,曾經有一本書訪問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學家,我記得他在訪問中說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話,他說他英文文筆相當好,所以他一輩子沒有被退過稿。因此文筆清楚或是文筆好,對於將來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內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達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這裏不是講究漂亮的 style ,而是論述清楚。

三、用兩條腿走路,練習培養自己的興趣

最後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的人生是兩隻腳,我們不是靠一隻腳走路。做研究生的時代,固然應該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學業上,探索你所要探索的那些問題,可是那只是你的一隻腳,另外還有一隻腳是要學習培養一、兩種興趣。很多人後來會發現他的右腳特別肥重(包括我自己在內),也就是因爲忘了培養左腳。很多很有名的大學者最後都陷入極度的精神困擾之中,就是因爲他只是培養他的右腳,他忘了培養他的左腳,他忘了人生用兩隻腳走路,他少了一個小小的興趣或嗜好,用來好好的調解或是排遣自己。

去年夏天,香港《亞洲週刊》要訪問我,我說:「我不想接受訪問,我不是重要的人。」可是後來他們還是把一個簡單的對話刊出來了,裏面我只記得講了一段話:做一個研究生或一個學者,有兩個感覺最重要 -- 責任感與罪惡感。你一定要有很大的責任感,去寫出好的東西,如果責任感還不夠強,還要有一個罪惡感,你會覺得如果今天沒有好好做幾個小時的工作的話,會有很大的罪惡感。除非是了不得的天才,不然即使愛因斯坦也是需要很努力的。很多很了不得的人,他只是把所有的努力集中在一百頁裏面,他花了一千小時和另外一個人只花了十個小時,相對於來說,當然是那花一千個小時所寫出來的文章較好。所以爲什麼說要趕快選定題目?因爲如果太晚選定一個題目,只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好好耕耘那個題目,早點選定可以有二、三年耕耘那個題目,是三年做出的東西好,還是一年的東西好?如果我們的才智都一樣的話,將三年的努力與思考都灌在上面,當然比一年還要好。

四、營造卓越的大學,分享學術的氛圍

現在很多人都在討論,何謂卓越的大學?我認爲一個好的大學,學校生活的一大部份,以及校園的許多活動,直接或間接都與學問有關,同學在咖啡廳裏面談論的,直接或間接也都會是學術相關的議題。教授們在餐廳裏面吃飯,談的是「有沒有新的發現」?或是哪個人那天演講到底講了什麼重要的想法?一定是沉浸在這種氛圍中的大學,纔有可能成爲卓越大學。那種交換思想學識、那種互相教育的氣氛不是花錢就有辦法獲得的。我知道錢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東西。一個卓越的大學、一個好的大學、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表示裏面有一個共同關心的焦點,如果沒有的話,這個學校就不可能成爲好的大學。

研究生三年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4

一,不要輕易覺得自己不適合搞研究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覺得自己不太適合搞研究,因爲覺得做學問需要一顆很靜的心,什麼時候都能坐得下來,而且一坐就可以幾個小時不動。開始做後也是老嫌麻煩,要看這麼多文獻,寫文章,反正每一步都要花好多的時間,好多的心思,心裏一直都是隱隱約約的有些浮躁的。

但是經過這兩年的鍛鍊後,我發現自己的心靜了很多,很多事情當你知道註定要花這麼多時間,有這麼程序之後心裏面反而坦然了,安靜了,能耐心的去做了!所以我想說什麼都是一步一步來的,做實驗的習慣、心態也是慢慢培養訓練出來的,不要輕易就認爲自己不適合搞研究!人都是比較怕麻煩,怕重複勞動的,有一些偷懶心理是很正常的!

如果讓你去做公務員,做一些瑣碎而重複的事情你又喜歡麼?估計沒多久你就煩了吧!所以我覺得如果你不是那種得過且過、只圖悠閒的人,而是希望過充實、有意義生活的人,那你就具備搞科研的潛力!

二, 不要把別人想得高不可攀

說實話,在我讀研之前,我對科學家這個稱謂是非常敬畏的,覺得他們高高在上,但是多了一些接觸之後才發現他們也並不是那麼神奇,他們也只是在某一個領域和方面懂得比較多,但是他們也有很多不懂的、需要繼續學習的東西,在某些具體的方面我們學生還更清楚。即使是像愛因斯坦、牛頓那樣的巨人也只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罷了,俗話說得好“時勢造英雄”,他們正好處在那個時期,那個領域,就是他們不出現,也會出現另外一個愛因斯坦和牛頓的,最多也就是時間晚一些而已!當然他們的成就和他們的聰明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有很大關係,但是現在我並不相信他們是那種絕頂聰明、無人可及!只要你堅持努力,沒準你就是下一個愛因斯坦,下一個牛頓!

說到這裏我還想談談現在的教育,它只給我們灌輸這些科學家是多麼多麼的牛x,多麼多麼的聰明,多麼多麼的廢寢忘食,他們只會工作,只給我們說這些科學家的優點,只做正面宣傳,把這些科學家都搞得像神一樣,害我們把他們都想得離我們太遠,嚴重的打擊了我們的信心。一顆小小的還未發芽的心就被他們扼殺了,所以我拜託這些教育者以後對科學家的介紹能更全面、具體一些,把他們真是的生活都反應出來,不要只說他們生活的一個側面,害我們誤以爲這些就是他們的全部。不要把他們包裝得那麼的完美無暇,遙不可及!

三, 不要把科研當作生活的全部

人生有很多事情要做,親情、友情、愛情,還有自己修身養性、休閒愛好,不要一天只知道做實驗、搞研究,科研不能等於生活的全部。根據勞役結合的原則,要記得適當的放鬆,要知道,只有心情好了,做事纔會順手,如果心情都不好了,只知道壓抑自己整天做實驗,那樣是不對的!而且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和做實驗搞科研是相通的,把它們搞好了,對研究也有幫助呢!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只會讀書、只懂學問的呆子。

我們認真了、努力了,這就已經足夠了。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要刻意追求我們非要做到多好多好,順其自然、一直加油就好,不管最後的結果怎樣,我們都要開心的過。

研究生三年的學習心得體會 篇5

青春是個多彩的詞彙,它既有熱情奔放的火紅,又不乏碩果累累的金黃,當然也會有迷茫的青澀。研究生則是青春的一個經典註腳,研究生的經歷是對青春的又一完美詮釋。看着圖書館前那些穿着學士服照相的學弟學妹們,頓時察覺研一生活即將結束,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如同離去的列車漸行漸遠,僅留下絲絲回憶。整理回憶如同享受一首老歌,但生活在回憶中就無法翻開青春的新篇章,因爲我深知:有大海的呼喚,就不能讓搏擊的勇氣在海浪中卻步,有藍天的呼喚,就不能過讓紛飛的翅膀在暗雲中褪化。

研究生一直是我孜孜追求的夢想,在我看來,如果說人生是一本書,那麼研究生便是書中最美麗的彩頁;如果說人生是一臺戲,那麼研究生便是戲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說人生是一次從降生到死亡的長途旅行,那麼擁有大學生活的我們,便可以看到最燦爛的風景。爲了這個久違的夢想,我和志同道合之士,起早貪黑的拼命學習,那些刻骨銘心的日子如今仍舊曆歷在目。在那收穫的日子裏我們深刻的理解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是多麼有意義,櫛風沐雨我們一同走過,風雨同舟我們決不放棄。站在新的起點上的時候,我是那麼的激動,又是那麼的神往„„

然而當研究生生活的畫卷鋪開時,我發現努力追尋的夢想,並不都“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喜悅,歷盡千辛萬苦,仍會感覺霧裏看花。泡在實驗室裏,想要努力做出成果,往往無從下手,想要認真研究卻毫無方向,每天伴隨着彷徨與無助。那時,我迷茫過,徘徊過,然而時間卻從未停下它的腳步,正如朱自清寫的那樣“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是啊,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而我卻時常找不到自己的節奏。但我從未放棄,注意一點一滴的積累,努力使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更加充實、豐富、有節奏,總希望快樂伴隨着成功,微笑在每一個青春的季節裏。我已爲自己定下一個嶄新的目標:踏上考博之路,實現人生更高的價值。 我想真正追逐夢想的人,從不會因爲路途艱辛就放棄了前進的腳步。苦澀的過程,註定會爲青春注入新的內涵,不要讓不安的心被浮躁佔據,駕起靈魂的翅膀飛向知識的殿堂,學會更好的爲人處世。堅持很難,放棄卻很容易,但我始終堅信: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沒有度過寒冬就不知春的溫暖;沒有走過沙漠就無法感受水的甘甜;沒有經過失敗就理解不了成功的喜悅。因爲年少輕狂,我很可能會失敗,可也正是青春給了我勇往直前、永不言棄的資本。只要我滿懷激情踏踏實實地走好腳下的路,我們終究會取得勝利。

研究生現在已經不是幻想,更不是妄想,而是我尚未成功的理想。逝去的日子已成爲青春不可磨滅的記憶,每一次嘗試,每一聲嘆息,每一次牽手,都將沉澱爲永恆。爲了將來奮鬥吧,總有一天我會滿載而歸的!那時我會聽到楓葉流舟,會看到金菊在笑,會聞到碩果飄香,因爲我到了收穫的季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