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5W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此次國小語文的《現代與經典》觀摩活動,我聆聽了觀摩了邵敏娟、鄧錦芸老師的精彩課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每位教師對教材專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就如賁友林所說:“老師的等待會贏得學生的更多的精彩,放手讓學生去學,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課堂。課堂不是給老師看的,課堂的風景在學生那兒!”放手,降低教師的姿態,這樣學生才能獨立自主。學生纔會展現真實的自我。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4篇)

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些許體會。匯成一句話就是:蹲下來,把握教學的起點;慢下來,關注學習的過程;靜下來,聆聽花開的聲音。

一、注重於學生的溝通,拉近教師與孩子的距離

課前教師和孩子們交流,可以讓孩子們身心愉悅、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雖然是短短的幾句家常話,但對孩子來說可以足以緩解他們的緊張感。其次蹲下來,把握教學的起點。邵老師所授的一節課內容不多,邵老師就做足準備讓孩子課前去收集資料。自學新課通過彙報交流真正把握住教學的起點,爲學生在課堂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學習方式的自主化,生活化。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就體會感受到語文經典的魅力,邵老師因勢利導做足功課,學生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的感知、探究、發現問題。

在這些觀摩課中我看到的是老師就如他們的好夥伴,老師與孩子真誠的交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是我領略了大師的風采。也瞭解到了今後的課堂教學方向,教師如何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只有當老師講得少了,孩子纔會講得多,只有當老師把教學權利下放孩子才能展現他們自己獨特的思想。

願今後多點素質教育少點應試教育。只有當考試難度下來了,素質教育才會保證。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2

11月11日—13日,我們八個人有幸參加了在溫州舉辦的第23屆現代與經典全國國小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收穫頗多,不虛此行!本次共聽課12節,雖然名家風格迥異,但他們對文本解讀之到位精巧,自身底蘊之深厚宏大,行課之平實紮實確是有相同之處的。接下來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彙報:

一、轉變了觀念——關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比如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竇桂梅老師執教的八年級課本上魯迅的文章:阿長與《山海經》,文本有難度,但她就是選這樣的一篇文章,一改她以往的課堂風格,完全把學生推到前臺,她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喚醒學生內在的學習自覺,引領他們思考、合作、沉澱,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機會留給學生,問題讓學生提,目標讓學生定,答案由學生自己讀懂、學會。課上沒有老師對於自身功底的正面展示但又處處透露着老師的匠心獨運,真正做到了將課堂還給學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她的課堂上師生都很放鬆,舉例:憎惡,讀錯了,被老師範問2遍“你確定?”時蒙了,直覺告訴他自己讀錯了,但有不知該怎麼讀,就向全班同學求助,你們覺得該怎麼讀呢?全班同學和他意見一致,他就很及時問老師,你認爲該怎麼讀?老師教後,他就說全班齊讀兩遍,爲了不出錯,再強化一遍,最後強化一遍,全都記住,以後不要再出錯了,竇桂梅老師則哈哈大笑,然後來一句“可愛的孩子們哎。”

這麼能講的老師都不講了,看來,我們的觀念也得徹底改變,少講精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提升了技能

1、提升語文課堂的魅力值——情感流動的課堂

王崧舟老師高舉詩意語文的大旗,在小語界收穫了衆多粉絲,多次研讀他的課例,都驚歎於他的睿智儒雅,這次再聽,震撼猶在,感悟更多。他執教的是林海音的一篇小說《爸爸的花兒落了》,講的是林海音12歲的時候,爸爸重病在醫院,不能參加自己的畢業典禮,等她典禮結束,爸爸卻永遠的去了這樣的事,文章採用現實和回憶穿插着寫,爸爸對自己的愛以及自己對爸爸的思念溢於言表。王老師一開口,彷彿聲音有磁性有魔力,全場一千多人,臺上臺下,同頻共振,全都沉浸在哀而不傷、含而不露的情緒中,我的心也漸漸沉了下去,眼睛溼潤了。

在聚焦插敘,體會作用環節,王老師是這樣以讀代講的整節課,學生讀讀,說說,寫寫。下課的時候,王老師說,同學們下課,沒人動,全場沒有響起掌聲,王老師再次提醒同學們下課了,這時才響起熱烈的持久的掌聲。

這堂課的成功不僅僅在於樸實清晰的教法,精妙的設計,更在於是他在執教這節課,是他這個人作爲資源成爲了課程的一部分,他磁性的聲音,詩意的語言,沉穩含蓄的感情,帶動全場的人沉浸在哀而不傷,含而不漏的情感狀態,令人歎服叫絕。學生走心了動情了,怎麼可能觸摸不到作者靈魂深處的脈搏,怎麼可能讀不好,學不會。

在課後的交流中,我們八個人都深深感受到,語文教師更應該錘鍊自己的語言,豐富自己的情感,不爲別的,就爲能隨時隨地暢言自己心中的感受,課堂上能隨機點評學生而不至於詞窮,能引導孩子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走。我們達不到專家的水平,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提高點也是很好的,情感流動的語文課堂,學生是投入的、幸福的、師生關係是和諧的、學習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習作教學深受啓發——教學紮實,指導具體

(1)管建剛執教的習作指導課《推敲》兩節課連上,訓練學生怎麼寫的閱讀思維。

通過三個人名訓練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通過轉述變直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思維,重點訓練重複與多餘。在課後評課中,管老師講到:平時學生作文第一關是字數,這是解決作文溫飽問題,老師們頭疼的就是學生的文章篇幅拉不長,學生爲了湊字數,作文重複囉嗦,老師們爲此又一次頭疼。所以,就設計了這樣一節課。

培養指向怎麼寫的閱讀思維。大部分學生重視寫了什麼,不關注怎麼寫,單純關注內容的閱讀對習作幫助不大,只有關注怎麼寫,閱讀的過程中思考怎麼寫,纔會有進步。舉例:閱讀幾年,學生習作水平不怎麼見長。觀衆怎能變成演員,孫儷看電視局怎麼看,導演怎麼看,我們怎麼看,讀者怎麼變作者,聽到這,我想起了我們王校長的先生,想起了李佔峯老師,他們都曾說過,他們讀書主要關注文章的構思與選材、內容與主題、立意與表達,他們經常發表作品,他們不僅是讀者,更是作者,他們的閱讀是指向習作的閱讀。在教學中,學生不僅要獲得寫什麼的閱讀思維,還要獲得怎麼寫的閱讀思維,這需要我們語文老師的訓練與指導。

(2)蔣軍晶老師教會我們寫美食。

他的習作指導課是接地氣的,有具體的方法指導,我們完全可以複製粘貼,拿來在課堂上試試。李佔峯老師的習作指導彙報課——《舌頭上的美食》,還原蔣老師的課堂,也有李老師匠心獨運的創作,到時候我們共同觀摩學習。

三、豐盈了精神——激發我們成長的內在動力

三天的學習,每天我們都在一起交流探討,爲什麼名師往臺上一站,渾身上下盡是儒雅,眼裏透出的全是智慧,全是浸潤書山後流淌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蘊,舉手投足間,盡顯大家風流。交流課堂呈現是我們能看到的,看不到的:這麼好的教學設計是怎麼設計出來的,支撐他們的理念和精神支柱是什麼,他們是怎麼修煉得如此優秀。之後又感慨:照搬人家的教學設計,忽略自身差異,忽略名師背後的讀書歷程,一定失身,失語文教學之本身。

我們每天聽課早早地去,預習當天的教學文本,晚上回來意猶未盡,再無拘無束地暢言心中感受,在返回的途中,又一次拿出聽課記錄,反覆品味。我們從課堂現象倒着推,思考他們的設計意圖、設計理念,交流他們輕鬆自如駕馭課堂的密碼,探討他們演繹精彩的背後巨大的付出,於是,我們得出結論,歸根結底在於自身讀書少,底氣不足,語言貧乏,視野狹窄。所以,一定要堅持閱讀,陳靜、張真真、袁豫儀、梁麗娜老師當時就表示一定得堅持讀書,並向李佔峯老師索要書單,許輝老師也分享了他的讀書寫作經歷,以及獲得的雅稱——一支筆,趙金枝老師更是從網上購買了《親愛的安德烈》《三體》等書,李佔峯老師拿出了自己帶的在火車上讀的老闆本的《史記》,爲了避免這份熱情被瑣碎的工作生活沖淡,我們還商議,定期在我們的羣裏交流讀書感悟。

王崧舟說,現在的語文教師最缺底蘊與學養,底蘊是靠書堆起來的,書讀的多,不一定底蘊就深厚,擔是,不讀書,少讀書,一定沒有底蘊。語文課,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識、技能,甚至不是課程,是底蘊。一位有文化底蘊的教師更能向學生傳遞正向的價值,讓學生感悟到語文的魅力。事實上,閱讀是最能讓人找回自我、感受自我存在的方式。一字一世界,一書一天堂,無意證菩提,隨性見慧光。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3

我有幸參加了在“現代與經典”全國國小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本次活動匯聚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名師、教授等,他們通過自己的課堂實踐或報告講座,給予了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最前沿的引領,最智慧的啓迪。近距離接觸這些名師,記錄他們靈動的課堂,品味他們睿智的語言、感受他們高超的技藝,領悟他們深邃的思想,讓我感受到了名師的魅力和專家的風采,他們對數學教學研究的激情與執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變化。現將我的感想彙報如下:

一、課堂是學堂,學生是主人。

此次聽課感覺變化最大的是教學方式、教師角色的重大轉變。教師退出講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彰顯。每位老師的教學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他們注重營造和諧、寬鬆、愉快的自主探究課堂。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來傳統教學中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施與者和容納者,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他們能放下教師的尊嚴,在課堂上能充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自己隱身於學生之中,只有當學生遇到困惑、無法解答的問題時,教師才站出來。

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啓發、引導孩子主動去探究、想法引導孩子怎麼去探究,交給學生的不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獲取知識的鑰匙和方法,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培養的是能力,獲得的是基本的活動經驗。感覺到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因爲有了老師的正確引導,孩子的主動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他們儼然就是老師,講解的是那麼深,那麼流暢、語言是那麼的完整和簡練。課堂真的是他們交流學習的平臺。這樣的課堂,孩子喜歡,老師輕鬆。當然,這種輕鬆的背後是教師高超的教育技能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他們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教材的解讀能力。

二、同樣的課,不一樣的風采。

這次觀摩課有幸聽到由2位名特優教師劉鬆和張齊華“同課異構”的《百分數的認識》。聽後感嘆原來百分數還可以這麼上啊!他們都沒有按照教材的編排去上,而是藉助問題鏈串出本節課的所有知識,學生已會的一帶而過,學生不會的重點教學。劉鬆是藉助課題《百分數》發散提問引出有關百分數的內容,而張齊華更直截了當。上課伊始就問:今天我們要學什麼?你在哪見過百分數?你知道它表示的意義嗎?然後就讓學生3人一組討論,彙報交流在哪找到的?啥意思?…他以一個關鍵問題爲主線。問題是:現在分數來了,百分數也有了,那麼它們到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在學生不斷彙報的基礎上抓住提煉的5個問題(意義不同,書寫不同,百分數不能化簡,分數有單位,百分數沒有單位)讓學生再次討論。

整個課堂就是抓住“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和聯繫“這個主要問題展開,他說問題不在多而在於精。他的問題是精心設計的,他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把與百分數有關的知識都能借助學生的口說出來,在彙報、爭議的過程中掌握了重點、理解了難點。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高。我喜歡張齊華設計的課堂,他比劉鬆更放手,設計的更巧妙,課堂效果出奇的好。用他的話說“數學教學,其實可以很簡單”。是啊,簡單的背後必是不簡單的付出,他課堂的開放源於他對教材的深層解讀和對學生的正確解讀。而正確解讀教材和學生的能力是需要長時間學習、積累和提煉的。我佩服他勇於嘗試的勇氣和大膽改革的精神。

三、創造性改編和使用教材。

劉德武老師爲我們講授的是《位置與順序》,不是課本上的原版內容,而是根據教材的結構和習題的設計,包括總複習的設計,而重新組合而成的教材。內容更科學,更體現新內容的層次性,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理解和掌握。他能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接受知識的水平習慣,調換內容的順序。如:學生在認識位置(上下、左右、前後)關係時,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是上下關係,所以劉老師在備課時就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調整了內容安排:

1、把習題改爲例題;先教上下關係,又深挖教材,增加例題的問題,由兩個淺顯的問題又增加了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2、樓層由三層調整爲四層。

3、主人公由小朋友變爲小動物。

除改編教材外,他很注重對一年級小朋友審題習慣的培養,並用兒童的語言教學。審題能力的培養他分兩步進行:一是審題——看看題目是怎麼寫的;二是分析——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目的是通過通俗易懂的兒童語言,達到培養學生三個能力。一是審題能力;二是推理能力;三是語言表達能力。用他的話說:越是重要的,越是關鍵的,越不能告訴學生。教會孩子審題非常的重要,這都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

四、用智慧語言點亮教學。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應是更高層次的藝術。可以說張齊華老師就是數學語言裏的藝術家。他用張氏的調侃,生動的表情,和藹可親的教態,豐富的動作演繹着數學。他的課堂,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和自愧不如。他氣定神閒、總在不經意間觸動學生思考、質疑和探究。課堂上,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解決問題。他說:“數學教學,其實可以很簡單”。我認爲他說簡單的背後定有他智慧語言的支撐。黃愛華老師也說:老師們在關注課堂教學設計的同時,也請關注語言調控。好的教學語言就像一盞明燈,指引孩子去攀登。此次無錫學習再次領略了大師的語言魅力,也指引自己多學習,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

五、學習經典,思考成長。

華應龍老師提醒我們:我們的課堂需要等待,要有足夠的耐心靜等每一朵花開。羅鳴亮老師的課讓我領略了什麼是“簡約而靈動的課堂”。張冬梅老師的課讓我見識了活動課如何操作。她講的是《米的認識》,課堂上,她讓學生5次集體活動,讓學生動手測量、動口表述、動腦思考,讓學生親身經歷測量的過程,加深對1米的認識和建構1米的概念。5次活動都能做到活兒有序,活而不亂。我驚歎她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徐斌老師的課讓我感到做他的學生很快樂!賁友林老師的課堂很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兩天半的學習,我看到的是真實的、靈動的課堂。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爲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積極思考的空間和足夠的思考時間,並用智慧的語言啓迪學生,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靜待學生的思考,充分體現了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是數學活動學習的主人”的教學理念。

教育需要思考!思考什麼?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課堂?作爲老師,我們怎樣讀懂教材,應該站在怎樣的角度去審視學生、讀懂學生,又將給學生帶來怎樣更合適的教育?……大師們的話題讓我深深思考,而且還在不斷的深入。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大學四年的生活轉瞬即逝。這幾年我學習UI的經歷一一從我腦海中浮現。UI設計培訓課程剛開始主要是PS和AI的基本操作,雖然這些是基本操作,但是老師也沒有因爲這些課程簡單而草草講解,而是非常認真的講解並且帶領我們進行實際操作。在老師的認真講解下,基本操作順利完成了,這爲我之後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接下來的幾個階段我學習了平面設計,手繪,這對我這個新手來說有點困難。由於我之前並沒有接觸過手繪,所以我在這個階段向老師們請教了很多。隨後老師又繼續深入地爲我們講解了UI設計中的手繪的作用,這一階段需要用到PS軟件,而這個階段主要考驗的是學生的耐心和創意性,這個階段也讓我明白了UI設計並不僅僅是掌握各個操作功能就能完成的,還需要靈感和創意。

在經過這幾個階段的UI設計培訓的學習,我從一個什麼都不會的新生變成了一個掌握技能的UI設計師,在實現了這個夢想以後,我對UI設計更加感興趣了。

下面將我的學習心得小結如下:

一,學習的三種心態:

(1)瞭解的心態,則學不到該學的東西;

(2)使用的心態,則學以致用,能改變現狀;

(3)教的心態,則播出智慧的種子,孕育更強大的力量。

2.學習的五個步驟:

(1)初步瞭解,建立概念;

(2)重複學習,更重要是學你不能做到的;

(3)開始使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融會貫通,統籌全局;

(5)再次加強,鞏固提高。

二:能力提升

1、多種形式的學習,提高了理論水平

作爲一名年輕的學生,我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但既不夠系統也不夠豐富。通過老師深入淺出的講授,感覺豁然開朗,許多問題從理論上找到了依據,對原來在工作實踐中覺得不好解決的棘手問題找到了切入點,感覺收穫很大。

總的來說,各位老師們以樸實無華的語言爲我們授課解惑,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更是一次書本知識與具體工作相結合的鍛鍊機會。

回想這這四年的學習,多位老師的理論給我帶來了心智的啓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盪,他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我受益匪淺。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知識貧乏。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有了夢想纔有更加美好的未來,我也不例外,我有一個航天夢。

每次聽到關於航天的消息,我都會豎起耳朵仔細聽。從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衛星的發射成功,到20__年10月15日楊利偉叔叔在太空飛行,再到20__年底中國從月球帶回了超過2千克的月壤和月岩樣本,都是那麼的激動人心。聽着那一件件了不起的事件我不禁暗暗下定決心,要當宇航員和楊利偉叔叔一樣成爲一位英雄。

但是要怎樣才能成爲一位合格的宇航員呢?我聽說首先要考上空軍航空大學飛行學院成爲飛行員,並且飛行時間超過600小時,無等級事故,在身高和體重上也有嚴格的要求……想着想着,我便進入了夢鄉。

在夢中,我成爲了一名航天員,坐在了“神州三十號”穿着反重力宇航服,平穩地走在飛船之中。突然,我看到了一個發光的東西,後面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一閃而過那是什麼呀?哦,原來是一顆彗星呀!好美啊!我又飛到了月球上,月球上到處都是環形島,我走了下去,忽然感受到了一絲涼意,原來我忘了,太空中是很冷的呀!我又回到了飛船中,想到:不如我去土星上看看那兒是怎樣的吧。說着我便開着飛船,前往土星。在土星的外面有許多光環,被稱爲土星環,有的厚有的薄,每環厚度爲10-50米,最厚的不超過150米。我將飛船停好,可沒想到的是,我剛伸出去一隻腳,就被凍僵了,趕緊關上艙門,離開了這顆寒冷的星球。

夢醒了,我發現自己躺在了牀上,露出了冰冷的腳,先是一陣哈哈大笑,但隨後便想到:我不能躺在牀上什麼都不做,我要好好學習,像萬戶一樣勇於爲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像楊利偉叔叔一樣勇於飛向太空,像背後默默付出的工作者一樣勇於探索與發現……錢學森、鄧稼先等無數科學家用了自己畢生的精力放在航天上,我也要學習他們爲了夢想而奮鬥的決心。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6

爲期一個星期的MBA學習結束了,但是我還能沉浸在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學子的心情中,看着他們,感覺又回到了以前上學的日子。我離開學校已經三十五年,再次從工作崗位返回校園,專職學習,感慨頗多,收穫頗豐。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就是學習了很多管理專業及相關知識,這也是此次讀MBA的目的。

由於成都電業局的信任,我從20xx年 起擔任修試所主任,管理300餘人的單位。雖然在工作中得到了鍛鍊,學到了經驗,但是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缺少理論基礎,總覺得需要通過學習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在這次成都電業局統一組織的赴清華大學學習讓我如願以償。

標準的MBA學制實際是兩年,至少需要修23門課,因此在一週的時間內只能淺嘗則止,即使是這樣學習安排也相當滿。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在上課。開始時真怕自己吃不消,但是我還是用親身實踐驗證了一句話“一個人最不瞭解的是自己的潛能”。經過一週左右的時間,我便從身體上、心理上適應了這種快節奏的學習生活。

我深切的體會到這次學習與曾經的校園學習有很大區別。主要是學習方法不同,這一點也體現在學習效果上。因爲許多年都不曾這樣系統的學習,加上年齡的原因,因此記憶力差了很多,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這是不足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因爲有多年的工作實踐,管理學的很多課程都與實踐有一定聯繫,這又使理論知識很容易通過理解來掌握。比如《生產運作管理》,研究各個生產流程、工藝流程,我們覺得很簡單,因爲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生產車間,對於沒離開過校園的普碩生則覺得神祕難懂。於是我嘗試了新的學習方法,先理解,後掌握,與老師充分溝通,與同學密切配合,力爭把知識都消化在課堂上(因爲基本上沒有上自習的時間),再利用週末時間閱讀相關的書籍,擴大知識面,人也更充實、更自信了。

其次,在MBA學習過程中學會了做學問、作研究的方法。從前的校園學習可以說是一種“應試學習”,對於升學可能很有效,但是對於知識的掌握我卻不敢苟同。就像被人們普遍認可的 “社會大學”,不論是本科畢業生還是研究生,進入工作崗位都要重新學習,甚至包括許多專業技能的學習。可是我的這次MBA學習,是從實用角度來學習,是有針對性的學習,是具備一定工作能力基礎上的學習,真正理解了知識、掌握了知識,並把它變成了自身的能力。同時也學習瞭如《統計學》、《應用運籌學》等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它使我能夠站到一個更高的平臺上來學習知識、運用知識。

再次,MBA學習使我開擴了思路,改變了思維方式。記得有句名言“不會思考的人,就不會生活”。現在想來我以前就好像不會思考,或者說只會“微觀”的思考。即只是對具體問題、具體事件有針對性的思考,往往不能夠通盤考慮,更少有長足的打算。而管理學的理論發源於西方,通過這些理論的學習,使我對西方的學問有了一定的瞭解併產生了興趣,思考範圍也國際化了。最後,MBA的學習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再次深刻理解了協同作戰的重要性。MBA的學習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大家的團隊意識,許多課程都安排有案例分析,同學們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分析,最後交出報告。在小組的分工合作中,我感到信息收集快速又全面;並且在看似亂七八糟的討論中,能透徹的分析問題,且很快能理清思路,拿出最佳方案,比一個人閉門造車好多了。同時在討論、合作中也鍛鍊了我的協調和溝通能力。

總之就是說,我認爲MBA學習並不像社會上的傳言中說的“MBA什麼也學不到,只是混個文憑罷了”,相反它使我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能力,開擴了視野……收穫太多了。真心奉勸想在管理方面有所建樹的朋友們,快點加入到MBA隊伍裏來吧,這是一個值得你學習、進步的平臺!正在進行MBA學習的朋友們,請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學費以及這樣的環境已經不多了,努力加油吧!!!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7

這次,我能夠參加市級歷史骨幹教師培訓,十分榮幸。通過學習,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動,教育觀念得到了更新。

一、感受名師風采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深深體會到xx大學領導、老師的熱情,感受到學員集體大家庭的溫暖。在這裏,四處瀰漫着一股濃濃的暖意。

爲我們進行講座的專家和學者兢兢業業、嚴謹治學的敬業精神令人感佩,他們熱情開明、平易近人的態度使人倍感溫暖。

二、聆聽精彩講座

師訓中心邀請了省市非常有名的專家和學者給我們學員上課,舉辦講座。這些講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穩,或思辨,無不滋潤着我的心田。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我們從專家們的身上學到了做學問和做人的道理。他們的講座折射出一種責任:國家昌盛,繫於教育;教育昌盛,繫於我身。他們的闡述中表現出一種風範:不能文章小而不規範;不以孩童小而不教之;不以世事而棄研修;不以家事煩而怠育人!在這裏,我的心靈得以淨化,人格得以昇華。

三、更新教學觀念

通過學習,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認識到自己以前那種傳統教育教學的師生觀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想跟上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步伐,就要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係是基礎,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是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開始,所以

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中的“惟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構建教學雙主體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教師主課堂的慣例,徹底拋棄教師心靈深處沉積的傳統的專制思想觀念。師道尊嚴的思想在課堂上令學生不敢多說不敢質疑極大地壓制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我們教師只有從觀念上更新,允許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爲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心理安全”環境和無拘無束的“心理自由”環境,才能創造出師生平等、共樂融融、共享教學民主的氛圍。

四、拓寬學習視野

我常想:能參加這樣的培訓學習,是領導和老師們對自己前階段工作的一個肯定和認定,大家對我寄予了厚望。想着想着,我就有些汗顏,因爲自己實在是很淺薄、積累也很少。於是我在參加學習之前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抓緊一切有利時機來完善和提升自己。

令我欣慰的是,培訓班裏有許多和我年齡接近,經歷相仿的同學,我們有很多的話題可以一同交流和探討。我們有很多的觀點可以一起抒發和碰撞。每一次的現場觀摩活動後,我們都能踊躍發言,大膽地陳述自己的觀點想法,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從教學活動的目標定位談到重難點的確定,從課堂上學生的自讀自悟談到教師指導策略的運用,從情境的創設談到學生髮展的層次性和差異性。每一次的小組式研討,我都能積極參與,珍惜發表自己見解和觀點的機會,使自己能與他人有更多思維碰撞的機會。評課時,專家的點撥更使我受益非淺。我在學習中始終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條,堅持和骨幹班的其他學員保持密切聯繫,定期交流各自的感受與作業,使自己能博採衆長、開闊視野。

在骨幹培訓班學習的這段時間裏,來自導師的諄諄教誨,來自同學的傾情相助匯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匯成了一陣陣催人奮進的號角,支持、激勵着我始終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來的工作、學習之路,將是永無止境而又艱難曲折的,而我卻願在這快樂而無止境的追求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8

從小我就有一個飛天夢,想和鳥兒一樣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幼兒園大班時,最喜歡看的故事書和電視就是《西遊記》,裏面的孫悟空、二郎神那騰雲駕霧的本領,人間天上來去自如,讓我羨慕極了。常常夢到自己也長出了一對翅膀,飛到廣寒宮裏去玩耍,飛到蟠桃園裏去吃仙桃。

上國小後,我瞭解到了許多航天方面的故事,也知道了早在20__年10月,楊利偉叔叔乘坐神舟五號第一次進入太空,完成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他從太空中俯瞰地球,與祖國和家人通話:“我看到咱們漂亮的家了,十分好!”。於是我的夢中就時常出現那顆美麗的蔚藍色星球,這時我的飛天夢變成了航天夢。

我想長大了變成一名宇航員,穿着帥氣的輕便的宇航服,乘着飛船到太空中看一下地球母親的美麗,熟練地操控着宇宙飛船在星際自由飛翔。那時候的飛船不再需要火箭來發射,它可以自行加速衝出大氣層,直接飛向太空。人們在許多不同的星球上建立生活基地,我們宇航員的任務就是將地球上的植物種子和建設物資帶到基地中。許多人可以乘坐我們的飛船去這些基地中生活,地球人口過多的壓力得到根本解決,污染了變少了,環境也變好了。成爲一名宇航員後,我就能在宇宙中盡情遨遊,飛越一顆顆美麗的星球,領略無限宇宙的風采,能夠參與到祖國各項天文科學實驗中去,爲更深入地探索瞭解宇宙貢獻自己微薄之力,能從宇宙其他星球上帶來新的資源和能源,造福人類……

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夢想,要實現夢想需要艱苦地努力,要想成爲一名合格的宇航員,必須要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才能應對太空航行中遇到的各種意外和困難,要有強健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才能抵抗太空失重和惡劣的自然環境的考驗。爲了實現夢想,我要從現在開始加倍地刻苦學習,積累知識,還要堅持不懈地進行體育鍛煉,磨鍊精神意志,以楊利偉、翟志剛等航天英雄爲榜樣,持之以恆不半途而廢,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前行,勇敢戰勝在實現夢想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和困難,我就會距我的航天夢越來越近!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9

20__,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年份,在人們還沉浸在20__年2月2日對稱日的浪漫時,卻傳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消息。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從武漢到全國,疫情的最新信息時時刻刻撥動着我們的心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我們看到了最美逆行的背影。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次掛帥出征,在第一時間奔赴武漢;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立下請戰書,按下手印,緊急馳援;要將人民羣衆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我們再一次見證了祖國的強大與中國速度。他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全力以赴,將希望傳遞給每一箇中國人。

這不禁讓我想到,在20__年,四川省涼山州木裏縣境內發生的森林火災。涼山州消防支隊指戰員和地方撲火隊員共689人在海拔4000餘米的原始森林展開撲救,卻未曾料到受風力風向突變影響,林火爆燃,熊熊大火迅速席捲整個山林,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3名地方撲火人員失聯。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我們從細微之處看到整個世界。我循着佛的路,尋找着某個細微點,來打開我的世界。

一、以我的方式,從你美麗的流域

我們不能只圈畫着自己的生活,我們還要涉足他人的生活,不同的人不同的獨特體驗;我們不能只生活在清晰的現在,我們還應該去遙望遠古和未來,讓思想站在時間的高端;我們不能只擁有現實的生活,還應該給心靈以詩意的浸潤,讓它在幻妙的天空翱翔……

這些,我可以通過閱讀來實現。不過是白紙黑字而已,千年底蘊,竟賦予了它一種斑斕的美麗,如此神奇,我只有在頂禮膜拜中走近。

一直感謝語文,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又讓我的生命,不單單侷限於自己。

那樣真切地喜歡着、愛着,卻不時地,在本該沉醉的課堂上提心吊膽。

語文課上,總有這樣幾個時刻:教室裏一片寂靜,幾隻手高高地舉着,有的同學平靜地注視着老師,而我則深深地埋下頭,躲開老師的目光;或,教室裏一片喧譁,一夥人在一起呼喊着一個名字——很“不巧”,又是我的名字,而我則一臉驚恐地看着語文老師,急急地擺手……

這總是發生在老師找人感情朗讀的時候。

“用感情朗讀課文”,這似乎是很簡單的事情啊。聽上去,只要你不是冷血心智不缺,都應該能做得很好。可我,偏偏怕上了它。

誰那慷慨激昂的鬥志,我只能用平淡的語氣讀出,誰那細膩纏綿的愁思,聽我讀來,卻是索然無味。怪的是,居然還有許多可惡的傢伙,在老師找人讀書的時候,整齊地叫着我的名字。然後在我讀完後放肆地大笑着,鬨笑着,嘲笑着。

或許只是爲了看一向很強勢的我尷尬吧……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爲促進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中學教師隊伍,國家教育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制定了《中國小教師專業標準》,在學習李晶教授的講座與大家的討論中,我在思想上及行動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啓發,感受良多,現將自己學習後的點滴體會小結如下:《中國小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爲:

一.以學生爲本,以師德爲先,以能力爲重,以終身學習爲典範。

所謂的以學生爲本,是指要尊重學生權益,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回想今年的教學實踐活動,本人還是很注重以學生爲本的。在教學上,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爲主,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力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很好地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以師德爲先,告訴我們要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爲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今年的教學活動中,我始終堅持以德育爲先,把德育滲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及時對學生進行自強自立教育,使學生明白做什麼事都要學會獨立思考,不可以過度依賴大人。根據教學內容,我還對學生進行了誠實守信教育,鼓勵學生做錯事要勇於承認錯誤,不要隱瞞錯誤,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另外,我還結合平時的教學任務,對學生進行了了努力學習,與人合作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讓他們懂得與人合作的樂趣,懂得做什麼事都要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以能力爲重,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

研究學生,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做爲一名資深年長的教師,我總是把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當成首要任務,不僅在工作之餘堅持教育教學理論的自學,還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進行各種各樣的業務能力培訓,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實踐水平。在學中求進步,在進步中求知識,是我長期堅持的工作原則。

四.樹立終身學習的典範。

學習先進學教育理論,瞭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總之,經過這次的學習,我相信以後的教學中,自己的工作目標一定會更有方向性及準確性。以後,我一定嚴格按照專業標準的基本內容來要求自己,力求讓自己成爲一位德才兼備的合格教師。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在團結鼓勁的凝聚力之中,中華兒女書寫了戰“疫”的壯麗詩篇。“抗疫心連心,武漢不孤單”“隔離病毒,但不隔絕愛”……這些感人的話語總能帶給我們感動,這是億萬中華兒女團結一心戰“疫”的生動寫照。困難面前,中華兒女的激情、善良、堅強……都一一展現,他們自發捐贈蔬菜給武漢,他們主動捐款給武漢……他們的崇高,他們的真誠,他們的純粹,讓我們感動。疫情面前,中華兒女跨越了年齡和性別的範疇,突破了職業和地域的界限,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用一個個平凡的舉動相互感動,相互鼓勵。中國,只有在社會主義的中國,纔可以把感動的命題書寫的這樣的氣勢磅礴,這樣動人。人民,也只有中國人民,才能感悟感動的真諦和內涵,彰顯着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這樣的精神脊樑怎叫我們不感動,這樣的力量是無限的,將幫助億萬中華兒女增強責任感去戰勝疫情。

這是一個平凡人感動平凡人的季節。戰“疫”路上你的平凡行動是抗“疫”的初始線和出發點,讓我們串聯平凡,鑄造合力,增強信心,汲取戰“疫”路上的“感動因子”,釋放正能量,爲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我們的祖國有夢想叫做中國夢,所謂中國夢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我不禁問自己什麼是夢想,我的夢想是什麼?我想我上大學不光是取得爲了取得辦理的前幾名,得獎學金,而是爲了以後我的美好生活,我的家人的美好生活,是的,這就是我的夢想。

作爲現在世紀的我們,我們面臨着很大的就業壓力即便我們通過學習得到了很高的學歷,更不用說我們這種三本的學歷。所以說,現在我應該盡力做的就是爭取考研,這也就是我的的夢想,並且我決定我會爲此而付出努力。

現在離考研還有一段時間,但是我要看的卻又好幾本書,我的學習並不是很好,而且接受能力也不是很強,考外校的確有很多困難,但是我會堅持我的夢想。現在我體會到爲什麼電影裏說理想是堅持,因爲在我複習的這些日子裏,我遇到很多的困難,要不是想到家裏人想到他們的支持我很可能就會放棄,爲了他們,爲了將來家裏人的美好生活,我會堅持我的夢想,走到最後的盡頭。

未經歷坎坷泥濘的艱難,哪能知道陽光大道的可貴,未經歷風雪交加的黑夜,哪能體會到風和日麗的可愛;未歷經挫折和磨難的考驗,怎麼能體會到勝利和成功的喜悅。生活中的鮮花和掌聲不會時時圍繞着你,雨水和淚水常常打溼我們的臉龐,面對一切不如意,我們要作自己命運的主宰,因爲只有歷經磨難的生命,才能閃耀着奇幻的色彩;只有經得起磨難,才能達到別人無法達到的高度;只有嚐遍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知道成功的不易。

漫漫人生路,永遠是崎嶇坎坷,充滿艱難險阻的,但千萬不要一昧地開拓荊棘,要用淡然的心態面對一切。只有這樣當你回首往事時,就不會因埋怨太多而後悔。朋友,人不怕痛苦,但怕丟掉剛強;人不怕磨難,但怕失去希望,用自信從容的人生態度笑傲磨難,用粗獷豪邁的絢麗畫筆爲我們的人生着上重彩,用孤傲灑脫的獨特風姿詮釋人生的真諦吧!

《現代與經典》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這學期我選修了自然辯證法這門課,收穫了很多。自然辯證法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它認爲事物處在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而這一切是由事物內部的矛盾鬥爭引起的。它源於實踐,可以讓人眼界開闊,思想活躍,對我目前的學習及認識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認識和改造自然不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還要把握事物自身發展的規律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在,我將所學自然辯證法的知識運用到家鄉建設的實踐中,簡要談談學習了這門課之後對家鄉建設的思考。

我的家鄉就是擁有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內蒙古 四胡之鄉 安代之鄉 和 烏力格爾之鄉 等諸多稱號的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全旗26.2萬人,蒙古族佔總人口的85%,是全國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居住地,由於地處科爾沁沙地的北端和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教育水平落後等諸多原因,是一個典型的 老、少、邊、窮 地區。

學習了這門課之後,我認識到要想改變家鄉這種落後的面貌,就要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造成這種落後局面的原因。然後從經濟,政治,文化,體育衛生,生態環境等各方面加以改善和整治。

1、保護生態環境,進行風沙治理

自然辯證法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繫之中。惡劣的生態環境會制約經濟的發展。我旗位於大興安嶺向科爾沁沙地過渡地帶,自然環境原本就比較脆弱,加之近十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我旗乾旱少雨,草場沙化、退化、鹽鹼化嚴重,嚴重影響着農牧民生產生活,制約了我旗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應當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加大對生態環境改造力度。如加大財政投入,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公益林補償項目和退耕還林工等環境保護工程。

2、興辦教育、注重科技的力量,推動文化建設

自然辯證法告訴我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促進了生產力三要素的全面飛躍,促進了產業結構的根本轉變,而且還能滿足人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槓桿。然而教育是培養優秀人才,進而推出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根本保證。所以興辦教育,推動文化建設意義重大。因此我們應當加強對基礎教育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如援建希望國小、成立 貧困學生救助基金會 ,向全社會徵得愛心捐贈等。還可以推出蒙古族文化,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 全國中國馬速度大賽 和 五角楓情 作家筆會,打出 中國民族賽馬之鄉 、 四胡之鄉 的品牌等。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和自然風光旅遊等。

3、興修水利工程,推廣電灌,幫助解決農田灌溉問題

自然辯證法告訴我們,認識和改造自然要遵循自然規律,否則要受到自然的懲罰。隨着時間推移,地下水位降低,農牧民需自備柴油才能抽水,這對貧困的農牧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水井使用率偏低。因此,我們應當申請一些財政補助,興辦一些科學合理的水利工程,這樣既可以減輕農牧民的負擔,又可以保護生態環境,獲得 雙贏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