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7W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我雖然沒有送課下鄉的任務,但同樣是懷着一份滿滿的期待與一顆真誠的求學之心。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0篇)

一、自然生態的校園風貌,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一走進校門,讓人眼前一亮。清風徐徐,迎面而來,鳥語花香的校道,樸實無華的操場,讓人有一種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

二、語文課堂要華而不虛,語文教師要腳踏實地

“談言色變”的語文課到底該怎麼上呢?如果一個語文教師想上好一堂文言文複習課,她得了解學生的情況:學生積累如何?學生理解能力又如何?所以,我一開始都覺得那些在不瞭解學情的基礎上覆習課的老師,都是有一些“假”。但是我親眼目睹了林丹鳳老師爲太平三中的老師們送教的九年級語文複習課《文言文斷句》後,徹底改變了這種想法。她首先引用了祝枝山的對聯斷句趣談,激發了學生對學斷句的興趣;接着,從會考考點、題型明確斷句在考試中的要求;最後是選用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讓學生進行合作自主學習,從課內的歸納學習到課外的延伸拓展,從總結方法到實戰演練。整堂課是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我想,文言文語文課堂的華而不虛,靠的就是語文老師長期腳踏實地的教學。

三、語文課要上成文化課,語文老師要做一個文化人

聽完林容生老師《我愛這土地》後,我深知自己語文知識的匱乏。看來要倒給學生的那一碗水,作爲老師的不能僅靠手中的那一桶水。林老師最出彩的地方是還原詩歌語文課堂的本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不進”。這是何等的自信,纔敢於瀟灑的放手課堂啊!整堂課上,林老師收放自如,許多問題都是在教學中生成的,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着實讓我和聽課老師們歎服。有人說林老師超時了,但我要說這纔是真正的語文,因爲學生們和聽課的老師們都沉醉於其課堂當中。我想,要做到像林老師那樣,首先語文老師就要做一個地地道道的文化人,做到旁徵博引!聽完課,我真是感慨:中國詩歌不研,連點文化底蘊都沒有,你憑什麼教詩歌?

四、精彩的評課教研活動

太平三中的語文老師們對這兩堂課給予高度的評價。林丹鳳老師的課正如一場及時雨,給九年級下學期的斷句複習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林容生老師的詩歌教學,給老師們今後的詩歌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範本。我想,一堂課成敗的評價不僅在於課堂的氣氛如何?而在於它是否更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是否具有借鑑性和指導性?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善於創設情境。在課堂上,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非常明確,且能服務於教學。能根據學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限度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好動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讓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動起來,也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精心創設問題情境,組織適度開放性的探究活動,啓發學生拓寬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獲取知識,積累了豐富的探究經驗。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鑑。要有獨特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爲主體,“課改”提倡自主學習,要讓學生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充當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那怎樣當好這一角色呢?教學實踐中的許多困惑,在這次活動中,優秀老師的教學,給出瞭解決困惑的方法。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思考,也就是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是什麼,否定學生什麼。這次學習活動的教學中,示範課教師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課堂上教師所創設的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他們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變成靈活有趣師生互動,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

要有高效的教學設計,有效的課堂駕馭能力。自上而下都強調爲學生減負,而減負的根本在於提高課堂效率,所以要成就高效的課堂就必須要求教師對課堂進行精心的設計。一節好的數學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要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已有的基礎和生活經驗等等,也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條件。

總之,在這幾次的觀摩活動學習中,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感謝國培計劃20xx“送教下鄉”項目培訓爲我們提供這次難得的平臺。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學生,提升自身素質;要不斷學習,博採衆長,積澱教學素養。爲自己的教學生活增添光彩。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3

4月9日,由縣教研室組織的國中語文送教下鄉成果展示活動在白廟河中學舉行,全縣有一百多位教師參加。

上午,聽了白蓮中學葉明梅和三裏畈中學肖蕾兩位老師的課,讓我對國中語文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這次聽課對我來說有較大的提高,也是一次促進我成長的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下面我就肖雷老師的課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一棵小桃樹》是七年級部編版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我們都知道,部編教材中的自讀課文的助讀系統由“註釋”“旁批(不是所有的自讀課文都有旁批)”“閱讀提示”“讀讀寫寫”等組成。自讀課文的“助讀”重在“提示”,體現課標要求的獨立閱讀、自主閱讀理念,要求學生把教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應用於自主閱讀實踐。肖老師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很好的體現了這一原則,她從批註入手,把課文裏的五個批註進行分類(學生標上序號),其中批註三、四、五是提出的問題,這幾個問題不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自主解決。批註二是方法指導,教師利用批註二指導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切入教學重點,從課堂實施來看,學生不僅掌握了學習方法,同時對文本的品讀細膩,較好地理解了文本。整節課由淺入深,層次清晰,環環相扣,而且構思新穎,讓人耳目一新。這節課肖老師對文本的挖掘也比較深、比較透。對文本語言的品析,從段到句再具體到詞,可謂是逐步深入,層層遞進。首先,讓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寫小桃樹“沒出息”的句子,再找出這句中最能體現小桃樹“沒出息”的詞語,並說明理由。在指導學生分析句子的同時,肖老師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朗讀。我們常說,有體會纔會產生情感。肖老師就是讓學生深入體會後再朗讀。可以說她的每一步教學都不是隨意的,都是有深意的。最好結合批註一,引導學生體會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從一棵樹到一個人再到一種情,學生對託物言志的寫法有了較好的理解。從教學效果來看,肖老師這堂課無疑是精彩的,她的語言極具感染力。

“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在認真聽課學習的過程中,我也會比照自己的課堂教學,這樣就能更加明確有效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4

作爲一名承擔送教任務的老師,首先我要感謝領導的信任與支持,感謝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和鍛鍊的機會。這次送教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10月12日上午,突然接到學校領導安排我去送教的通知,心裏倍感詫異。這領導怎麼想的?怎麼不安排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呢?我擔心自己不能很好的完成這個重要的任務,想着在自己“家”怎麼上都行,出去送教,這不是給一小抹黑嗎?心裏開始琢磨着,怎麼才能推掉呢?但我知道領導每安排一項工作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深知領導的用意。回到家,葛老師也說這是好事啊!怎麼不上?好好準備吧!於是我帶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開始認真準備送教的任務。在這裏,首先要感謝我們教研組所有成員的鼎力相助與支持,還要特別感謝我們的付校長,在學校工作這麼忙的情況下,還能擠出時間聽了我兩遍的試教課,並悉心的指導、點撥,着實讓我感動。我覺得,這不是他所說的對我的不放心,而是給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和學習的機會。一遍遍的磨課,讓我體會深刻,同時也受益匪淺。

首先,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

試教時,我精心設計的導入環節,是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入分數。我覺得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短短一分鐘,也不是很浪費時間。但付校長說的很好,課堂上的時間是寶貴的,要把時間用在關鍵點。教學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基礎之上,學生在三年級時就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這個環節的意義不大。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不應僅僅考慮這個環節是不是新奇,學生是不是感興趣,而是要看這個教學環節能不能爲達成教學目的服務。從這個角度去思考,這樣的課纔會更加簡潔、有效。於是“猜謎語”環節,果斷摒棄。這纔有了這樣直入主題、回顧舊知、引入新課,簡潔而有效的導入。教師應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起點,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並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二、數學教學應注重知識形成的過程,放手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感悟。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機會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教學活動二,根據圖形1/4(部分),畫出整幅圖(整體)這個環節,試教時,我是先引導學生,明確題意,並指名學生說出原圖形是由8個小正方形組成的,然後才讓學生動手操作畫出原圖形。我覺得這樣既省時又省力,還能確保所有的學生都能準確無誤的畫出原圖形。但是付校長提議,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圖形1/4(部分),畫出整幅圖(整體)。教師不要引導學生作過多的解釋,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理解一個圖形的1/4是兩個小正方形,這個圖形就是4份,即8個小正方形。我覺得很有道理,這樣就可以給每個學生留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親歷探究感悟的機會。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更大,對整體與部分的體驗也更充分。如果不是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發現理解數學知識是如何形成的,學生自己想的少,動手少,總是被動地去學習。長此以往,會使學生養成一種懶惰的心理,而缺少主動學習的能力,就不會掌握學習知識的技能。讓每個學生都經歷探究的過程,即使花費的時間有點長,有個別學生在畫圖時還會出現錯誤(畫了4個小正方形),但學生有獨立思考的過程,再經歷同桌交流,全班彙報後,能通過及時反饋明白錯的原因,及時更正,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數學教學要注重知識形成的過程,以探代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三、數學教學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交流、探索。

在處理練習第二題和第四題時,一開始我總是覺得題目比較簡單,直接通過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就可以了。完全沒必要再讓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這樣很浪費時間。其實不然,付校長一語點破,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讓會的教不會的。即便學生都會的,每個學生的想法也不一樣。相互之間的交流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寬思維的廣度、深度。要變單相交流爲雙向或多向交流,讓更多的學生都參與進來。這樣不僅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說的機會,而且說的時候也有了“小老師”的傾聽和相互之間交流內容的補充和完善。這不是浪費時間,而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在大家充分的參與下,將所學知識的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這時,學生對知識的思考過程進行再現。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在這樣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學習體驗是快樂的,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教學中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

四、教師問題設計要體現開放性,學會適當的追問。

有效的課堂提問也是一門藝術,提問數量要少而精,提問的難易要適中,提問要切中要害,還要學會適時的追問,同時更要注意問題設計的開放性。在處理練習時,我提了一個問題,“圈出的都是這些草莓的2/3,有的圈出2個,有的圈出6個,還有的圈出8個,這是爲什麼?”。付校長指出“爲什麼”這一問題,問的一步到根,桎梏了學生的思維,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形成思維惰性,而要是把“這是爲什麼”改爲像“你有什麼想法?”“你是怎麼想的?”這樣的方式去問,會怎麼樣呢?我頓時茅塞頓開,這兩個問題的背後承載着太多的不同,後者它的思域更寬廣,學生有話可說,把學生帶入激流勇進的“思維場”,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有靈活的教學機智,要學會適時地、恰到好處地追問。這樣的課堂帶給學生的是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所以我們應多“蹲下來”,以學生的視角來思考問題,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教。

五、數學教學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在教學中滲透德育。

課堂教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生成的過程,教學中要注意生成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注意一題多用,巧用錯題資源,激發思維的深度空間。

“百年教育,德育爲先”,數學教學內容不僅僅是爲學生培養數學知識能力的過程,同時它的許多教學內容都可以作爲德育的延伸。讓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得到性格、品質、道德等方面的共同提高。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適當的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例如,在處理練習第四題“有專家指出,取消塑料袋無償供應,全國塑料袋使用量可減少2/3。”時,可適時追問“現在的全國塑料袋使用量只有幾分之幾?”(生:1/3。)教師總結,我們平時購物時,也要隨身攜帶購物袋,注意節能環保。這樣一題多用,既複習鞏固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又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練習第五題:“爲了幫助災區人民,奇思捐獻了零花錢的1/5,妙想捐獻了零花錢的3/5,妙想捐的錢一定比奇思多嗎?請說明理由。”這是一個拓展性練習,在學生能清晰說明理由的同時(整體不清楚時,不能比較部分的大小),可以適當的拓展。追問:

1、如果兩人的零花錢一樣多呢?

2、在什麼情況下她倆捐的錢一樣多?

(第二問,有點難度留作課後思考,講明道理。提醒學生可以畫一畫,也可以假設一定的數來推算。)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整體不同,同一個分數所表示的部分量也不同;整體相同,同一個分數所表示的部分量就相同”有了很深刻的認識。這裏出現了妙想和奇思的零花錢一樣(整體相同),他們捐的錢(部分量)反而不一樣,是因爲相同的整體,對應的分數不一樣,部分量也就不一樣。如果妙想和奇思的零花錢不一樣(整體不同),對應的分數不一樣,他們捐的錢(部分量)就無法確定。答案的不確定性決定了思維的發散性,此題重在考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靈活度,訓練學生思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同時可以把握這題中隱藏的德育內容,藉此來對學生進行要有慈善、博愛之心的德育滲透,增強學生的團結互助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並藉助此題增強學生合理支配零花錢的意識,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品質。

總之,這次送課下鄉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和難忘的經歷。每一次歷練都是一筆財富,讓我深知,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太多。怎樣讓自己的課堂更高效?要注意教師語言的規範,該怎麼說好每一句話?怎麼能讓問題提的更有效?怎樣才能更好評價學生?怎麼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怎樣做到像付校長說的,對學生應答的迴應要“仔細聽、忌重複、諱搶答、緩評價、管好自己的嘴,用好學生的嘴”?這些都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知識決定眼界,眼界決定高度。上一節課不僅要吃透教材,吃透學生,還要能把所有的知識融爲一體。在教學時才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而不是按部就班的跟着教案走流程。由於受到我教學經驗和理論水平的限制,這節課並沒能達到領導預期的、理想的教學效果。我以後要努力學習教學理論知識,上好自己的每一節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努力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5

4月10日,我有幸參加了藁城區國中語文送教下鄉的培訓活動。這次活動如這無聲的細雨,滋潤着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心田,如涓涓細流,給我們全體教師帶來了新的活力。下面是我這次培訓的一些體會。

這次送教下鄉培訓活動我感覺收穫頗豐。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課堂上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自然大方的教態,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啓迪。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教師的課後,我認爲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重點,一步步的深入教材、深入文本。把閱讀課上得簡簡單單、清清爽爽。把語文課中的解決問題上的輕輕鬆鬆,讓學生順利有效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第二、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授課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讓學生用這樣的思維去思考,表達,在做練習時也同樣用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完成,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也讓學生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親切的評價語言。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老師運用“你讀得很認真、你的聲音真清澈、你這次說得真好、和我們的孩子一樣聰明”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老師在課堂上用上這樣真實、自然、美麗的評價語言,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那麼我們的課堂就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富有高效的課堂。

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工作中,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工作方向,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向同事們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學習、不斷鑽研,爭取更大的提高。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6

我參加了縣研訓中心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聆聽了四位老師的課,使我對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材和語文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和啓發。

首先,是新課程的觀念與創新,隨着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國際交往頻繁,國際理解變得更加的重要,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即人才的競爭。21世紀以來,各國着眼於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時代發展了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成爲國家的重大支柱,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已成爲時代的要求。

第二,課程理念的變化,教學方式由原來的講解、傳授爲主轉換成啓發、發現、探究的過程;辦學方式由封閉式轉換成開放型;教學模式由原來的以教師、課本、課堂爲中心轉換成以學生、活動、任務爲中心;學生的角色由被動地聽、死記硬背到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到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習的倡導者、促進者。

第三,新課改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去思考、去想,對他們的採用寬容的態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相互學習的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儘量真實,這樣既有助於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有助於學科間的相互促進;尊重學生個性,以學生爲主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展語文學習與運用;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語文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遵循課時安排的高頻原則,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位老師四節精彩的展示課,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四堂課都從課堂預設到動態形成。,一環扣一環,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活動高潮迭起,教師引導巧而得法,使我們獲益匪淺。

這四節課都從整體情景教學入手,充分體現了新課改下的課堂風貌:真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活起來,動起來,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口腦並用,在熟悉的生活現象中使學生直接獲取知識,促使學生能力的發展,創造力的激發,使孩子們在現實的生活中能夠運用到所學的知識,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面臨的新的問題。

總之,通過本次學習,我們更加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今天老師的學習狀態就是明天學生的生存環境。”作爲一名教師,我們任重道遠,應不斷學習、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在9月26日這天,本人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聖水學區)數學學科“送教下鄉”活動。本次活動共有3名學員教師向我們展示了3節精彩的課例,並有郭主任、於校長和高老師爲三節課做了精彩地點評,同時對“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教學的有機結合”和“低年級學生計算錯誤成因及對策”兩方面做了精彩的講座。讓我收穫非常多。現將體會總結如下。

三位老師課堂結構清晰,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上對算理指導做到了實效,學生在說中、活動中理解了算理。在算法的訓練上,更是落到了細節。另外,三位教師都能注重情境的創設,特別是姜峯老師將情境貫穿了始終。三位教師雖然年輕,但能關注每一名學生,發現學生的錯誤及時幫助其改正,而不是流於形式,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在我的教學中,對於說理的訓練總是不紮實,對於學生懂不懂關注的特別少,總覺得只要學生會做題就完成任務了。今天三位老師的課例,讓我對自己的想法做法感到慚愧。另外,在課堂各環節的設計上應該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爲出發點考慮,形式應該多樣,教學方法也應該多樣,這就要求我們應將備課作爲重要的環節,想要上好精品課,就應備好課。

下午,郭主任對“論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教學的有機結合”做了精彩的發言。她的發言讓我對教科書的插圖有了另一種認識和想法,爲什麼我就沒有想到插圖可以多次使用,而只是侷限於一種思考方式?郭主任對插圖和練習題的解讀讓我頓時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在情境的創設中,應考慮學生的認知,可以適當的變換例題,今後遇到離孩子的生活很遠的情境,我會及時換一換,幫孩子更好地理解題意。

於校長精彩地發言讓我認識到研讀教材,研究教法的重要性。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到教學語言嚴謹,抓住教學重難點,設計合理的情境和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善於調動孩子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我要將口算訓練運用到每一節課,讓口算訓練更實效,以提高孩子的計算水平爲根本目的。對於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應多從自身的教學方面反思,不要將一切都推給孩子們,這是我以後要注意的問題。

高老師對三節課的評價,不得不讓我對自己的教學重新審視,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合理?有沒有向孩子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學生所學內容的理解關注得夠不夠?在算理和算法的指導上是否做到了實效?在估算意識的培養中又做了哪些措施?在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方面又有哪些方法?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哪方面做得都不好,特別是在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方面,做不到堅持經常,這樣做不會有好習慣形成。今後我會從高老師這幾方面的建議入手,從教學目標開始思考自己的教學,認真研讀教材、教參,多想一些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數學課堂更實效。

總之,這次活動收穫很多,希望將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爭取讓自己的數學教學能力有一定地提高。最後,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各位做課教師和聖水學校爲我們安排的這次活動,正是有了你們的辛苦付出,纔會讓我們更快成長,萬分感謝!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8

這個學期,國培計劃送教下鄉工程來到我縣,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聽課學習,我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聽宋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宋老師淡定自若,氣定神閒,一步一步把學生注意引到課堂中來,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浪花,她不僅讓學生陶醉,更讓聽課的老師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並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縱觀整堂課程教學,始終緊抓住教學重難點,善於創設各種情景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是一大亮點。她那紮實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富有激情的教學儀表,無不讓我歎服。讚歎之餘是深深的反思:爲什麼學生在課堂上是這樣的樂此不疲?名師爲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

一、課前準備充分,吃透教材。

宋老師有着紮實的教學功底,能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知識很好地融入設計的教學之中。像我這樣的新老師,很迫切需要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熟悉教材,在課堂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重難點展開。

二、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強。

宋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適合學情的教學環節。每位老師都有自已的教學風格,但教無定法原則告訴我們應以實際出發,精心設計符合學情的教學環節,會讓你很好的駕馭課堂教學。

三、師生互動。

傳統教學方式注重講忽略了學,容易使整堂課死氣沉沉。而在這節課上,我看到了師生互動,名師注重調動課堂學習氛圍,整個課堂氣氛活躍,這種樂學的過程中,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課堂內容。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想一想一名教師在學校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就意味着將有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爲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爲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纔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

走近名師,學習名師紮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澱、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湛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縮短與名師的差距。

短短的一次培訓,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9

一、課堂中的提問設計要巧妙

田雪梅老師在她的微講座中就很好地闡述了這點,作爲教師的我已經感受到田老師講座的精心設計與引導,令我們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知道今後的課堂裏急需我們創新對策,創設情境引出美,讓學生在課堂裏享受美,從而提升感情,並且在課堂裏積極地拓展積累延續美。周玉屏老師在教學《村居》一課時,裏面有個補充句子的環節,即:春天到了,_______小草_______雖是幾個簡單練習,但此間設計的巧妙性不難體會。

二、語文教學要牢抓基礎教學。

重朗讀教學。無論文言詩詞,還是散文戲劇,無一例外的重視朗讀教學,在教授學生朗讀方法中以讀促學,達到賞析詩句、賞析文本的目的。重字詞積累。幾乎每節課不管什麼文本都注重了文中的生字,這一點讓我十分欣慰。語文是和語言文字打交道的一門學科,字組成了詞,詞組成了句,句組成了段,段組成了篇,我們怎能不去關注字詞教學呢重方法的傳授。這兩節優質課,無論是詩詞、散文的朗讀,還是片段的仿寫,亦還是文言文、古詩詞的背誦,都無一例外的注重了方法的傳授。

三、聽課活動後的評課交流受益大。

把發言權交給在座的老師們,讓他們積極的參與評課,並說出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與難題是非常有意義的。聽課教師把自己的疑惑和聽課體會反饋給執教者,參賽老師把自己的設計思路講給大家聽,更多的是互相探討些問題和交流些經驗。

在下午專家的專題報告中,我們又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思想和理論。比如,語文教學首先是內容的整體把握,然後再進行字詞句段的逐個擊破,這樣學生學習的時候就不會是一頭霧水了,語文課堂也不再是霧裏看花——模模糊糊一大片了。

他人的身上,總是積存着太多的優點,有時我們看得很清,卻總是做了行動的矮子,這也許就是智者與庸者的區別吧!讓我們永不停止學習的步伐,用他人高大的形象時時激勵自己,不斷趕超,不斷超越!

在每位優秀教師做完課後,專家老師在點評中都指出:扶得過多,放不開。這也是我們教師的通病,主要原因是不相信學生自己能解決問題,老師急着講,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去自己解決,其實只要我們合理引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那麼你會發現孩子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的!張敏老師執教的《認識幾分之一》爲我們做了這方面的指引。以後我一定要注意少講,讓學生真正成爲主角,成爲導演,我們教師做好配角就行!

這次培訓,專家點評切中肯到位,掌聲不斷,參訓教師一致表示,專家評課緊密聯繫國小數學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讓我們在傾聽、反思、實踐中儘快成長起來,希望以後每一堂課都能成爲自己進步的臺階,每一堂課更精彩。

通過這次“國培計劃”(20xx)送訓下鄉的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而且在培訓中有幸傾聽了衆多特級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精彩講座,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

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本次培訓給我許多思考,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怎樣成爲一個受歡迎的數學老師呢?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係?怎樣才能?我認爲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還需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去學習。

首先,教育學生,從愛出發。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只要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們老師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師愛要全面、公平。其次,如何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着人情味,作爲數學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蘊藏在數學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着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於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啓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數學課都成爲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大餐”!

最後,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數學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一節好的數學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數學:抓住數學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數學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數學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樂學、愛學數學。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數學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數學方法,體現數學課的靈魂,使數學課上出“數學味”!而教師的“裝糊塗、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通過這些天的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使我對數學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於教育事業。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爲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總之,這幾次培訓活動,使我收穫頗多,同時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也是種激勵和鞭策。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自20xx年以來,我有幸一直參與職教中心承辦的送教下鄉工程。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事業全局的重大問題,爲了更好的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職教中心兢兢業業,歷經三年的探索實踐,在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專家們的細心指導下,職教中心的送教下鄉工程已日臻成熟。

作爲一名承擔送教任務的老師,我的內心充滿了使命感和責任感。但是我認爲,人生需要考驗、需要磨礪。只有行走在風雨中,才能使人變得堅強,才能迅速的成長。送教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實現自我提升的過程。

一、課前認識

首先感謝xx縣教育局能給我們這次學習和鍛鍊的機會,感謝職教中心對我的信任與支持。雖然我已有多年的任教經驗,但在充分認識到送教下鄉工作的實質後,我感到了任務的艱鉅性。要爲農村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生代農民,我們送教下鄉的.教師們任重而道遠。因此,每一次授課前,我都做好充分的準備,力圖將最新的農業信息、技術儘快送到農民手中。

二、課中感動

我有幸爲各教學點學生講解《信息技術》一課。雖然有時路程會偏遠,但每次一見教室門口停放的一排排車輛,一見滿屋子學生一張張質樸、熱情的面龐,都讓我的內心充斥着無盡的溫暖。課堂上,學生們用心的聽講,時而積極思索,時而認真做筆記,整堂課大家遵守紀律,無一人講話,這樣的場面總是讓我的心中充滿着力量,讓我覺得能給大家帶去新技術、新知識是我最快樂的事,而他們的學習態度以及對教師的尊重是他們給予我們的最無聲、卻最有力的支持。

三、課後反思

實際授課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問題。首先,我發現在講課中,提不起學生的興趣,經瞭解後發現,大家對書中的許多專業名詞不瞭解。因此,在之後的授課中,我則儘量減少太過書面化的用詞,用咱們農民學生能聽懂的詞彙代替,這樣,不僅提高了大家的學習興趣,也是課堂氣氛逐漸活躍起來。其次,課後會有許多學生問及生產實際中的各種問題,我在認真解答的同時也在不斷的重新深思自己、反思自己:我的課堂究竟還有哪些漏洞?我的學生需要的究竟是什麼?在如今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學生知識層面的深度是我們不可小瞧的。所以每次授課前,我都會對教材做更深一步的鑽研,對教學環節中可能涉及到的問題和農民學生的發展需要,做好應對準備,思想上不會有絲毫的鬆懈。

四、工作收穫

送教下鄉工作,使我更進一步感受到,教學是教與學的交流、互動,只有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了相互的交流、溝通、啓發、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才能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

這次送教下鄉活動,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去大膽地嘗試、去探索,我會努力讓自己在教學與專業領域開闢出一片新天地,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風格。

教育,是個永恆的話題!如果說教育是一艘船,那麼,送教下鄉便是鼓起風帆,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願做一縷風,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吹動船隻的前行。祝願我們職教中心的教育事業揚起風帆,駛向更遼闊的遠方!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有幸參與了20xx國培送教下鄉,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習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

新課標的學習使我明白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變走教案爲生成性課堂

聽了xx老師對新課標的講解,使我明白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

三、變權威教學爲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爲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爲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四、變教師講爲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學習了新課標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師身份的轉變,由課堂的主導者變成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學習了新課標準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師身份的轉變,由課堂的主導者變成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從而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快樂的學有價值的數學。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10月18日,我很榮幸地參加了佛岡縣教育局舉辦的“優秀骨幹教師送教下鄉”學習活動。本次活動師傅、學員同臺獻藝,展示了不同教學內容、不同風格的課堂。

活動首先由許曉環老師執教二年級《分一分與除法》,課中許老師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平均分4個桃子、平均分12根蘿蔔、平均分15根骨頭……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多次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並在頭腦中形成相對應的表象,爲學生認識除法打好了基礎。整個課堂顯示了許老師清晰的教學思路,紮實的基本功。

然後工作室主持人黃小芬老師執教四年級《四則混合運算》。黃老師充分運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促進有效的遷移,讓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地構建,並允許學生犯錯、善待學生犯錯,積極挖掘“錯誤資源”中蘊含的寶貴的教學資源,捕捉“錯誤資源”中的亮點,讓“錯誤資源”成爲打開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有效地化解了重點和難點,顯示了一位名教師的機智與巧妙。課後黃小芬老師結合本節課和課題作了講座:《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策略》。黃老師從“完成學生‘學生運算錯題分析’和‘典型錯題集’的製作”、“構建以課堂爲陣地的運算教學策略”、“開展多種形式的運算訓練,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三大方面展示課題的研究成果,爲如何以課堂爲陣地提高運算教學的有效性提供很好的借鑑理清晰,知識點一目瞭然。

最後佛岡縣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黃校長組織聽課老師從以下四個維度:教學目標(如課標要求、教材重、難點等考慮);問題設置(從驅動性、遞進性、有效性等考慮);課堂教學(從組織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等考慮);學生學習(從學生學習的態度、廣度、深度等考慮)進行評課議課,開啓我縣國小數學新的聽課評課模式。

通過這次參加送教下鄉活動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是一次難得和難忘的經歷,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記憶。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相信不斷的努力一定會得到收穫。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通過參加縣培訓院舉行的四次緊張而充實的“送教下鄉”培訓學習活動,使我受益非淺,特別是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內涵有了較爲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進一步增強了自己戰勝困難,抓好教育教學和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信心和決心。下面我談幾點體會:

一、上課的老師素質高,課前精心準備,課堂風格各有千秋:莫玉花老師上的《畫風》課堂很紮實,重在學生的識字寫字,而且能在課中練;王海妹老師上的古詩詞《望廬山瀑布》課堂中滲透了唱中學,創設意境讓學生理解詩意;吳玲老師的讀寫繪《四季》能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PK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肖婧老師的讀寫課“如何使用準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課堂上從容自若,善於跟學生交流,不但語言充滿了激勵性,而且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四位老師的課我都是第一次看到,她們各有各的指導學生讀書的方式,各有各的課堂處理機智,讓我受益不少。學生的學習慾望強烈,都源於老師的循循善誘。師生合作愉快,學生樂於學習,人人蔘與。平時我老是覺得自己班的孩子書讀得不好,老拖聲音,可自己又不知道如何下手解決,聽了老師們的課,我終於知道,也可以“用老師的調調去讀”這樣的話語來鼓勵孩子,讓孩子多讀達到效果。

二、講座的老師具有紮實的專業水平,爲以後的教學指明方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四位老師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使我們耳目一新。她們用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從識字寫字、讀寫繪、寫話、古詩詞這四大板塊來告訴我們,如何教學更有效。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認真研究教材,努力營造課堂氛圍,使課堂充滿了朝氣蓬勃的活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出色完成教學任務。印象最深刻是王小娟老師的讀寫繪專題講座。王老師很謙虛,她一再強調她的讀寫繪是從王琴玉老師那裏“拿”的,可我覺得她的“拿”非常具體全面,都是根據我們平時教學中遇到的困難進行了有必要性的選擇,非常好用。

三、參加聽課的老師們學習熱情高漲,在討論階段紛紛向名師和上課的老師提出自己在教學中的困惑,又把自己平時教學中的做法跟大家分享。我個人比較喜歡讀寫繪教學,所以在王小娟老師讀寫繪的培訓專題上,我聽得比較認真,並把一些重要的平時難解決的東西做了記錄。除了現場拿話筒熱烈討論以外,還在定安縣國小語文網上文筆交鋒兩天,每一位老師不想錯過學習的機會。

培訓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參加培訓時老師們的音容笑貌還依稀在眼前。他們的淵博、自信永遠激勵着我,在教學路上要做一個愛學習不斷探索的好老師,期待着下次培訓學習的到來!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林區幼兒園副院長和xx老師於4月15日至19日送教下鄉到宋洛中心學校幼兒園,爲宋洛中心學校幼兒園幼兒常規培養指導傳經送寶。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我覺得比我在外學習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學到的多,很受用,真的受益匪淺。

在這五天裏,張園長首先是到幼兒園小班跟班,初步瞭解小班的情況後,就班上課,跟班時看到我在組織教學活動中缺乏一定的駕馭能力和應變能力,就及時指導和親自上課。奇了怪了,那些哭的、坐不住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兒在張園長的幾句話、幾個動作、幾個眼神、做個遊戲,都很乖了。我傻眼了,當時就讓我想到了一句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很慚愧,張園長說:“不是別的,是你們平時對幼兒常規培養訓練少了,如果幼兒常規培養訓練好了,孩子聽話了,老師也輕鬆了。”真的,張園長手把手的讓我從幼兒的坐姿、站隊等行爲習慣的訓練,還有口號:比如:小小嘴,不說話,小眼睛,看老師,小小手放腿上,小手拍起來,拍起來,誰的小手拍起來,我的小手拍起來,走走走,跟着老師走等。通過幾次的訓練,神了,幼兒很聽話,很順利。

張園長和秦老師在這五天裏給我們帶來了幼兒廣播體操:《健康快樂動起來》、《世界真美好》等。不但教給幼兒,由於時間短利用休息時間教會了我們。律動:豬八戒吃西瓜、點豆豆、黑貓警長等。語言優美、動作誇張、表情豐富,很受幼兒喜愛。手指遊戲:紅紅和黃黃、咕嚕咕嚕、搭房子、小不點。既豐富了幼兒的語音又鍛鍊了手指。

音樂遊戲:《找小豬》既讓幼兒學會了唱歌,又讓幼兒在快樂的遊戲中積極的互相配合使幼兒非常開心。4月18日下午,也就是星期四下午,大班開展了親子活動《可愛的綿羊》。通過幼兒和幼兒家長在一起動手製作羊毛並粘在羊身上,製造了幼兒和幼兒家長在一起合作的親身體驗,他們非常快樂,親子活動非常成功。第二天兩位老師還講了三節示範課。分別是張園長在大班的語言課《小熊過生日》、秦老師的《數字娃娃找朋友.》。秦老師在小班講了語言活動《大老鼠找小老鼠》。老師準備教具的形象、兒童話的親切語言、生動的故事、優美的音質深深地吸引着我和幼兒們,使我難忘。

通過一週的幼兒常規培養指導學習,我學到了很多,厲害幼兒的聲音沒有了,這個坐好,那個坐好的聲音沒有了,也不擔心幼兒的安全問題了。幼兒們臉上的笑容多了,對人有禮貌了。喜歡到幼兒園了。我現在上課感到很輕鬆了。感謝林區幼兒園送教下鄉的老師,讓我每日有豐富多彩的日常常規活動安排。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我們有幸觀摩了兩位經驗豐富老師不同風格的課程。收穫頗多,受益匪淺。因爲有隨時記錄工作和生活的習慣,特將觀課新得體會記錄如下:

我校李小樂老師授課內容雖三年級課程,爲了準備好這堂課,認認真真試課修改,李老師的課堂充滿激情,通過遊戲和老師良好的引導,師生互動熱情,上課效果很好。孩子們在愉悅中學習。

王一芳老師上課又是另一種風格,課程全英文授課,我一開始都替王老師捏一把汗,這裏農村的孩子能接受的了嗎,能理解老師的指令嗎?漸漸我的疑慮就被打消了,慢慢地,孩子們就適應了這種授課模式。在王老師的引領下,孩子們自我嘗試去表達的機會較多,大量的進行了聽、說的輸入和輸出,個人能力得到極大擴展。

聽完兩節課精彩的課,深刻感覺到:孩子如那海綿,它的吸水性是極大的。關鍵看我們老師怎樣去引導和塑造他們。課後主動跟王老師交流,原來王老師是一位愛看書,愛思考課例,並有外教工作經驗的老師,怪不她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通過王老師的履歷,讓我想起一句話:你如今的氣質裏,藏着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遇到的人。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11月8日,東方市四更中心幼兒園迎來了“國培計劃”—送教下鄉活動。首先,非常感謝教育部門給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學習、提高的機會。此次送教下鄉活動使我受益匪淺,無論是教學技能,還是學習能力都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提升。

本次活動,增強了各個園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提升了教師的自身素質,對推進鄉鎮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及幼兒園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完善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幼兒教育理念。

第一位送教教師是邢明丹老師,她給我們帶來的是中班體育活動—《羊村小勇士》,通過自主探索,嘗試投擲沙包的正確方法,初步學習肩上揮臂投擲動作,促進上肢肌肉的發展,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幼兒勇敢戰勝困難的品質。邢老師語言極富感染力,能根據活動需要很快地把孩子帶入情境,她的體態語言很生動,能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們深受感染。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歡。活動結束後,教師們也進行深刻的反思,尋找體育遊戲教學活動中的不足並及時改正,讓每個孩子能在玩中學學中玩,在玩中得到各方面的發展。

第二位送教教師是朱少丹老師,她給我們帶來的是大班語言活動—《小青蟲的夢》,活動通過講故事感受故事的語言美、意境美。知道青蟲長大能演變成蝴蝶,老師在活動中以情景導入故事吸引幼兒目光提高幼兒的興趣。她的語言特別親切、笑容特別甜美。值得老師們學習。整個活動氛圍輕鬆,孩子興趣濃厚,都積極參與表演,是一堂值得學習的語言課。

第三位送教教師老師是周雪梅老師,她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節體育遊戲《勇敢跳跳跳》。這節活動引導幼兒學習用雙腳向上跳,鍛鍊腿部力量。這是鄉鎮孩子比較熟悉又感興趣的,同時周雪梅老師通過遊戲地變化讓幼兒有更大的挑戰和突破。幼兒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參加活動,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同時也鼓勵幼兒大膽進行體驗跳躍帶來的樂趣。

第四位送教教師是趙訓嫺老師,她給我們帶來的是中班語言課—《鴨媽媽找蛋》,自然大方的教態丁老師通過創設情境來吸引孩子,抓住孩子的心,用孩子喜歡的遊戲教學法,融入孩子們當中,與孩子們一起玩,整個活動有規則,但不約束,活而不亂。結合教具,孩子們能更加直觀,形象的記憶,也能調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第五位送教教師是楊丁娟老師,她給我們帶來的是大班健康活動—《我愛玩圈》本次活動利用圈的特點,鼓勵幼兒探索、掌握用圈來鍛鍊身體的各種方法,發展幼兒基本動作,促進幼兒各種基本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第六位送教教師是張可欣老師,她給我們帶來的是體育遊戲—《拍牆》,豐富的教具,通過遊戲,使孩子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

每一位老師上課結束後,在專家組的帶領下,老師們都暢所欲言,集思廣益,結合新綱要理念暢所欲言談各自不同的看法,在充分肯定的過程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及不同意見,討論氛圍非常激烈。

我堅信,每一次的學習研討,都是促使我進步的階梯。期待自己不斷突破自我,逐步成長!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11月7日、8日,我參加了“國培計劃——山西省農村骨幹教師信息化環境下課堂教學能力提升遠程培訓項目送培下鄉”活動,我作爲農村基礎教育的一名普通教師,能參加這次培訓學習,受益匪淺:

一、聆聽專家講課,在收穫中提高。聽了專家的報告,更是被專家們獨到的教育理論所吸引。“書到用時方恨少”聆聽了以後,自己的思想真可謂是豁然開朗,許多困擾了自己很長一段時間的教育教學問題也得到了迎刃而解。他們所講的東西對我來講,我的感觸非常大,“紙上得來終覺淺”,在以後的工作實踐中,我要更加重視人文思想的滲透,使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更加完美。

二、參與教學研討,在感悟中進步。本次培訓,用這樣的一句詩來描述再恰當不過了,那就是“天光雲影共緋徊,”有的說學生課堂學習不能只流於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說對於出現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充分肯定,然後再慢慢引導學生,這樣不會傷學生的自尊心,也體現了人文關懷。也有的`指出這種現象是時常發生的,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家各抒己見,這樣的互動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帶來的進步是任何催化劑都無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說,沒有互動,就不可能產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寬我的視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專業技能。因爲交流我充實了自己;因爲互動,我獲得了進步。相信通過學習,我將把自己的感悟應用於實踐,到那時,自己的工作將是更加得心應手了。

三、在反思中提升。加強學習,促進個人的專業發展。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爲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於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同時教師要成爲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爲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們纔會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我有幸參加國培計劃(20xx)xx省項目縣xx縣送教下鄉國小語文培訓,這次培訓分爲x次,這次培訓是一種全新的生活和體驗,既讓我們學到了技能與方法,又考慮到了我們每一個人,此次培訓教育局、進修學校的用心良苦,因此也學到了很多知識。

第一次培訓是爲期1天半的送教下鄉通識培訓,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一次次的洗禮,讓我們受益匪淺!xx老師的守望星空新時代師德修養,讓我印象深刻。他用一個個生動鮮明的事例讓我們認同他的觀點,同時也解決了我一直以來的困惑:一個教師如何愛這個職業一輩子。他講出了我們作爲老師的心聲:現在社會上的人總是用框架來約束教師,教師就應該爲人師表,以身作則,應該怎樣怎樣,但是老師也是一個普通人,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講師德,應該先提高教師的待遇,讓教師活得有尊嚴。黃老師的講座讓我深刻地知道了,原來作爲教育者,我們能夠有一個一輩子的樸素信仰:教育是種福。讓我明白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我們要把每個孩子放在心中。李小龍老師的講座讓我深受感動。

作爲一個普通教師,因爲心中有想幫助貧困生的想法,因爲心中的這份信仰,一步一個腳印,七年如一日地做善事,成就了今天的網絡助學,讓這麼多的貧困生得到幫助。xx教授的講座是關於留守兒童與積極心理學,她給我們一步步剖析了兒童的心理。說實話,作爲鄉村教師,每個班都會有留守兒童,很多時候那些孩子總會出現一些狀況,有時讓我這個年輕教師束手無策,聽完講座後,讓我豁然開朗,讓我知道了,我們應該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和擁抱。

第二次培訓是xx縣3位骨幹教師給我們上示範課,他們紮實的教學功底,別出心裁的教學設計,良好的教學素養深深地打動着每一位學員。xx老師講授低年級的語文園地,xx老師俏皮可愛,課堂組織恰當有效,將我們帶入一個有趣的拼音王國。xx老師給我們師範高年級的閱讀課文《伯牙絕弦》,她給我們展示良好的文化素養,課堂中以讀帶感,教學自然,將我們帶入古文意境中,美不勝收。xx老師給我們示範了中年級的作文教學。講課體現了名師風範,教學過程中環環相扣,趣味十足,讓學生愛上寫作文,使我們作文課教學難的問題得到解決。

第三、四次培訓是學員們研課磨課、成果展示。上示範課、說課的老師是我們的一線基層老師,展示從示範課中學到的教學知識與教學技巧運用的教學實踐中,使我們學員們更能有效地互相學習和發現問題,並能有針對性地提出難題,大家一起解決。

經過這幾天的培訓,讓我覺得:每天要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技能,建立新的人脈圈因此我們是幸福的.,我有對老師這個職業有了新的體會與認識。我認爲一個優秀老師的條件:在教育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情感。熱愛學生,致力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樹立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愛爲核心,無論是優秀學生,還是後進生,我都細心關愛,倍加呵護,從欣賞開始,從稱讚入手,欣賞、稱讚學生的每一個細微處,激發他們高尚的動機,而且自身對知識充滿熱忱,不斷求新成長。

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個極端的教育口號像枷鎖一樣天天束縛着我,通過學習相關理論及多方面的實踐探索後,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種浪漫主義的宣傳鼓勵口號,而絕不是評價教師工作的客觀標準。

教育是一項繁瑣的工作,在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活中,面對一些頑劣的學生,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會左右自己的情緒,另外過於看重學生成績,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有時候會茫然不知所從,不能坦然面對學生的錯誤,影響了與學生感情上的溝通和交流,也是存在的問題。因此怎樣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緒,尊重每一個孩子,真正做到蹲下來給學生說話,還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進行調整。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認真遵循教書育人的工作準則,把書教好,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以適應新世紀對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的要求。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遊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同時指出:“玩是幼兒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以遊戲爲基本活動”。遊戲是幼兒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歡樂、自由和權利的象徵。豐富多彩的遊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行,而且能增長幼兒的知識,發展智力。

每個人都有一個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邊那各色各樣的貝殼,在海水的陪伴下閃閃發光,散發着五顏六色的光彩,數都數不完。來自海口市機關幼兒園的何老師給我們帶來的專題講座《玩轉游戲》。何老師讓我們回憶童年中最讓我們快樂、最難忘的遊戲。說到童年遊戲,大家臉上的微笑就不斷。通過何老師組織一起玩遊戲,我懂得了遊戲是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年齡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我們要成爲一名富有遊戲精神的幼兒教師,捍衛童年、呵護天性、善待成長。

遊戲是促進幼兒智力發展的最佳活動。通過遊戲喚起幼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促進幼兒智力發展。按照皮亞傑的理念,從認知活動而言,遊戲是同化的過程。幼兒玩遊戲越多,他們智力會發展更好一些。

陳鶴琴先生說過,遊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徵,遊戲是兒童的工作,遊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遊戲中獲得的。

幼兒園教育是終生教育的奠基階段,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還要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俗話說:好習慣難養成,壞習慣一學就會。只有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漸漸地養成好習慣,長大才不會走彎路。現在社會的青少年犯罪例子比比皆是,這是需要反思的,這都是從小缺乏正確的教育的緣故。我們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正確發展,幼兒園還應該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國小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送教下鄉學習心得體會 篇20

20xx年9月14到17日,我很榮幸地參加了重慶市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赴青海省大通縣“送教下鄉”活動。本次活動有重慶市北碚區的專家、名師和大通縣教研室的領導、教研員以及各學校骨幹教師參加,在歷時4天的活動中我收穫很大,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好多出類拔萃的語文教師的講課風采和專家的精彩點評,也深感自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淺薄與不足。現將聽課活動反思,總結如下:

這次我共聽了14節課,分別是大通縣東峽鎮中心學校程菲和李得芳老師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跑進家來的松鼠》,大通縣園林國小王進秀、郭得玉、蔣樹全、王玉琴老師的《我要的是葫蘆》、《去年的樹》、《桂花樹》、《地震中的父與子》《圓明園的毀滅》,大通縣橋頭三小曹豔琳老師的《一夜的工作》,大通縣橋頭二小蔣樹澤老師的《老人與海鷗》,大通縣橋頭國小白成軒老師的《坐進觀天》,重慶市北碚區趙蓓蕾老師的《小熊住山洞》和閱讀課指導,重慶市北碚區王小慶老師的《圓明園的毀滅》和《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些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對學生的引領能力及課堂上操作自如的嫺熟能力以及專家的精彩點評都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各位執教老師們的課堂語言豐富流暢、課堂緊湊、主題突出、激情飽滿,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也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讚歎,佩服他們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不僅完成課堂教學的設計,還配有畫面優美的課件教學。我覺得不論學生的配合與否,不聽專家的肯定與否,光從老師們身上我就能感受到語文的多樣和精彩。他們都具有優美圓潤的音色,親切大方的教態,靈活的教學機智,拉近了學生和教師的距離,容易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更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尤其他們紮實的基本功遊刃於課堂,在課堂上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師生激趣互動、知識拓展及學生素質培育貫穿始終,十分令人佩服。縱觀這十幾節課,這些老師們的課如行雲流水,潤物無聲,相比之下,我確實有很多地方值得向他們學習。現就本次活動影響深刻的一堂課《小熊住山洞》談談幾點個人粗淺的看法:

這是一節由重慶市北碚區趙蓓蕾老師執教的示範課,我認真聆聽了趙老師上的這一堂課,覺得本節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架設交流平臺,發揮師生的主動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本課的教學以“自讀、質疑、探究、感悟”的學習方式,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從自讀質疑引入,到自讀自悟、情感互動、思維感悟、主題昇華,無不滲透着師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創設閱讀情境,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主動讀書,自主發現。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機械繁瑣的提問和講解,想方設法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全身心投入,採用靈活多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讀書形式,如自讀(自由輕聲讀、選讀),羣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指名朗讀),教讀(引讀、範讀)等,促使學生願讀、樂讀,爭着讀,讀出意,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鑑賞水平。

三、營造民主氛圍,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努力凸現現代語文教學新理念: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要珍視學生獨特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課教學中,教師特別關注個性化學習,珍視學生對課文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如:對童話故事,學生有很多自己獨特的感受,教師一次次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體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理解,懂得小熊捨不得砍樹造房的原因。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實踐的全過程,沒有說教,通過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四,教師角色轉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爲了讓靜止的文字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教師通過角色轉換,激發學生創造性地理解教材、活化教材,把語文基本功訓練與創造性思維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創造的活力。例如“如果你就是這些動物中的一員,你在送花時會對小熊說些什麼感激的話”等問題,都是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想、說。學生由以往的被動和依賴,變爲主動地學習,啓迪了學生各自獨特的想象,思維處於異常活躍的狀態,創新的火花不斷閃現,從而經歷一個感悟事理、發展語言的過程。

對這堂課的建議:

一、課堂組織教學有待加強,課堂上對違紀學生沒有起到規範的作用!

二、生字教學還不夠紮實。在識字教學中,每個字的教學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如“滿”字,強調的是結構;“砍”介紹的是新偏旁;“直”引導的是識字方法。但趙老師只強調了一個字“年”,其它的字都沒做強調,這節課如果能多給一點時間學生說、練、記字的音、形、義,我想整個課堂應該會更豐滿!

總之,參加這次活動,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學生潛能,積極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多聽同任教師的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節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