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這段時光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回憶--選調生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6W

千名幹部人才援助石渠行動是州委、州政府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藏區工作座談會精神,舉全州之力推進石渠與甘孜同步實現跨越發展目標的重大戰略舉措。五批十年一千名幹部人才將分赴石渠開展援助工作,這不僅是石渠發展的新的歷史機遇,更是甘孜新一輪跨越即將到來的信號燈。作爲一名選調生,能赴石渠吃苦歷練,盡一己之力,乃生活之福、人生之幸。

讓這段時光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回憶--選調生心得體會

美麗的扎溪卡之約

第一次聽到“扎溪卡”的名字,緣於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一頭神犛牛被冰雪禁錮在格拉丹冬雪山之上,一羣康巴勇士爬上雪峯,從太陽上引來火種,融化了冰雪,神犛牛甦醒了,一股清亮甘甜的雪水從它的鼻孔中噴涌而出,從此草原上有了涓涓的溪水和清澈的河流,也有了肥壯的牛羊和悠揚的牧歌。太陽與火成爲了部落崇拜的圖騰。於是,扎溪卡也有了另一個名字——太陽部落。在xx年第一次來甘孜州之前,我就曾對那個美麗的地方充滿了好奇,在想有機會一定要去離太陽最近的扎溪卡草原走一走、看一看,品味那世界高城獨有的美。當看到州委、州政府關於選派幹部人才援助石渠的時候,心裏就有一股高興勁兒。雖然有很多人勸我,說那是“生命禁區”,條件異常艱苦,你不要去。但我仍倔強的不肯回頭,毅然決然的向組織遞交了申請,想去那夢想的地方體會勞苦大衆的清苦生活,去增加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我出身於農民家庭,自小在農村長大,但似乎也沒吃過什麼苦、受過什麼累。父母那樣深深的愛着我,一直鼓勵我去艱苦的地方磨練意志,去祖國需要的地方奉獻價值。人生短短几十年,既然來到了雪域高原,爲何不到那片藍天下,與牧民羣衆共譜一首亮麗的草原之歌呢?

於是,我踏上了赴石之路……

邁上新的征程

收拾好自己的行囊,與同事、朋友們依依惜別了,組織部長親自把我們送上了行程。

不知道這是我第幾次從得榮到康定,但每一次都會有新的感悟。坐在車上,看到窗外親切的土地漸漸離我遠去,矛盾、複雜的心情愈發激烈。我眷戀着培育了我近2年的縣委辦公室,捨不得離開我已熟悉的朋友們,可也對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充滿了期待。對石渠的艱苦,已有不少人跟我說了不同版本、不同程度的苦,但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我無從考究。我雖不是甘孜本地人,但吃苦我不怕,就像當初報考選調、選擇甘孜、來到得榮一樣的,吃苦乃人生常態嘛。心裏雖然在掙扎着,但去扎溪卡的決心絲毫沒有因此而削弱。

到了康定,簡短的培訓了2天,王亞光副書記、劉坪部長做了深刻而意味深長的動員講話,相關部門做了極具針對性的培訓。我把這些內容都記在本子上、刻在腦子裏,因爲我知道那是我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東西。第三天,從康定出發的時候,八輛大巴車送我們,車身兩旁的標語寫得讓我很有些激動,胸戴紅花的走上車,才突然間明白了自己肩負的責任和擔子。或許是第一次戴紅花的緣故,我竟激動得想落淚,說不出的一種激情澎湃的感覺。

第一次來到甘孜州的北路,有個明顯的區別就是北路是車在草原上飛馳,而南路則是在大山間穿梭。我很喜歡這種“平陽”的感覺,似乎很“久違”了。到石渠需要翻越海子山,面對皚皚雪山,我在想關於石渠的“生命禁區”的說法,也依舊會對2年的工作環境做一個設想。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凡事往往是要做最壞的估計,這樣就不至於突破自己的最低心理防線。設想到各種各樣的艱苦,都在我的承受範圍之內,心裏也就安然了許多……

我愛高原的藍天

連續趕了2天的路,終於在3月20日進入了石渠境內。高原的天很藍,藍得可以使人永遠擁有好心情。縣領導在離縣城幾公里處迎接了我們,爲每人都獻上了一條潔白的哈達。自從來到藏區,我就一直深深感動於這種“獻哈達”的禮節,藏區人民用獨特的方式表達了他們內心的純淨、潔白。雖然此刻正是寒風凜冽、風雪交加,可心卻因爲這一條哈達而萬分溫暖。剛進縣城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的、努力的記憶着城內的樣子,我雖第一次來,卻沒有陌生的感覺。

下榻在香德尼瑪大酒店,房間安排在四樓,擰着東西爬上去的時候有點喘,應該是缺氧的反應吧,可畢竟還是年輕,沒有出現其他的高原反應。晚上有一個歡迎晚宴,縣裏主要領導都出席了,扎溪卡人用悠揚的歌聲、動人的旋律、優美的舞姿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熱情好客。3月21日,石渠飄起了大雪,很刺骨,很冷,才知原來3月也會有這樣的天氣。縣裏召開了援石幹部座談會,組織部長宣讀了我們的任命決定,我分在了長鬚幹瑪鄉,和鄉城縣的5個人在一起,而倪局長他們5人分在了長鬚貢瑪鄉,兩鄉相隔7公里,離縣城則有140公里之遙。

22日,我來到了鄉上,雖然做好了心理準備,可還是對這裏的條件有些失望。沒有電,沒有網絡,做飯、取暖全靠燒牛糞,連燒一壺開水都差不多用了40分鐘。我們6個人只分到了2間房,它除了當臥室還得當廚房,顯得甚爲擁擠。雖然條件差,可氣候比縣城好,海拔也低,所以沒過幾天也就適應了。縣法院和廣電局是我鄉的聯繫單位,我們安定下來之後,吳斌院長、李宏局長及片區工委的阿勇主任就帶領工作組來看望我們,並一再要求鄉黨委、政府要安排好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全力幫助我們解決困難,這份關心使我們頗爲感動。組織部長也親自下鄉來看望我們,詢問我們生活的困難,並帶給我們激情和信心,真好!

後來, 我們6個人湊錢買了發電機,晚上能發電了。又在同事那裏借了電視機、影碟機,也就能看上電視了。日子慢慢的好了起來,我覺得十分幸福!

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我們不亦樂乎的忙着。到學校及村裏開展調研、發放農村低保、去鼠荒地種草控制草地沙化、組織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公開承諾、學習《多彩甘孜》等,但感觸最深、最多的還是在牧場孩子們的身上。長鬚幹瑪鄉中心校目前有在校學生215名,5個教學班級,可連校長在內一共才4名教師,這意味着有一個班級的學生不能與其他班級同時上課。鑑於此,包括我在內的3名援石幹部與學校聯繫,在做好鄉上工作的同時,義務去代課,以緩解教學壓力。於是,我擔任了一年級一班的語文教師,第一次做老師的我,很珍惜與學生們的這份感情,他們大多不懂漢語,我就慢慢的跟他們比劃。最讓我驕傲的是,我教他們跟人“握手”以示友好,後來幾天只要我到學校去,很多學生都圍過來跟我握手,我不知道其他班級的人是怎麼知道的,可我卻很珍惜孩子們眼中的那份真誠與童趣。因爲那一刻,我無比自豪。其實,藏區的孩子們跟內地的孩子是一樣的聰明,無奈他們出生在這裏,教育的落後是他們所不能選擇的。孩子們每天早上走幾里路來到學校,下午放學再走回去,有幾個學生還被狗咬過。中午和下午是在學校吃飯的,我經常去食堂看他們吃什麼。每天的飯菜都差不多,中午是米飯+炒菜,下午就是中午剩下的飯菜一起煮的粥。這食譜聽起來似乎不錯,但做出來的東西,我想我是不願去吃的。我看見孩子們津津有味的吃着,就經常問他們:好吃嗎,他們跟我點頭說:“好吃”,我心裏就特別的不是滋味。我敬佩於他們求學的毅力,也悲嘆於命運給他們的侷限,想努力的做點事情,可這也不是我一個人的能力可以改變的。我時常在想,要徹底改變藏區農牧民羣衆的貧苦生活,就必須得靠教育去至少改變一代人,然後靠他們去影響下一代人,這樣才能帶領羣衆走出困境、改變現實。所以,唯有做好教育,藏區的明天才會更有希望。

尾言

這2年,我將盡個人所能,不畏艱難、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清貧中去踐行自己青春的壯言,在寂寞中去蘊孕卓越的力量。能參加第一批援石任務,是我的一份幸運,我慶幸人生能有此體驗。今後我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去體驗沒電的日子,也沒有牛糞可燒了。可當若干年後,我再回憶起在石渠的時光,心裏肯定無比的驕傲和自豪。的確,兩年是短暫,來到石渠即是一種緣分。藍圖繪就,正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加鞭,希望這兩年時光能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回憶!

——謝博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