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精選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1W

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 篇1

下面就學案導學的談幾點體會:

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精選4篇)

一、 “學案導學”要求教師着力提高三個方面的能力:

一是“課堂公關”能力。教師必須在“導學案”的輔助下,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創設寬鬆氛圍、表揚閃光點、小組競爭、個別座談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參與,我快樂,我提高”“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思想,實施“三先”:題目讓學生先做,問題讓學生先想,答案讓學生先說。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二是“教學導演”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導學案”,爲學生創造表演的舞臺,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減少語言密度,精講教學重點,必須根據教材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於趣,寓教於情,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亢奮狀態。

三是“指導催變”能力,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求每個備課組選定一名首席學法指導教師,開展經常性的集中學法指導,在每週固定時間組織班級開展學法交流活動,爲自主學習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徹底拋棄以往那種“不講不放心;老師在講臺上自我陶醉,學生在下面渾渾噩噩;老師只爲自己完成教學任務而不關心學生學的情況”等種種傳統做法,不包辦,不搞一言堂,不要認爲課堂上多講幾個題就是課堂容量大了!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容量”、不要認爲喧囂的課堂氣氛叫“活躍”,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成功的機會。

二、學案編寫至關重要

學案的編寫是整個導學過程的最重要的環節,要求老師對教材要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對知識點要正確地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即“認知程度”要有足夠的瞭解。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教師才能進行學案的編寫。在突破某個知識點時,以往“教案”無非就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然後“灌”給學生。而“學案”的不同點就在於,把新知識點“問題化”,就是把新知識點拆解成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就能解決的“小”問題,每個小問題點解決後,新知識點即所謂難點的解決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學案,應能充分體現導學的功能,把知識問題化,即通過學案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去閱讀課本,帶着問題去主動思考課本知識,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最大程度的還原科學發展的過程,有利於學生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學案的實施,看似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少了,變“懶”了,實則不然,課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達到目的!倒是原來的“滿堂灌”,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懶”了。

三、課堂上的具體操作

課堂操作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單純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不管不問,“放羊式”;二是學生預習後教師再逐一講解,對答案,“灌輸式”。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有目的地運用導語、演示實驗、歸納總結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對疑難信息適時點撥引導,對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給予精講,要畫龍點晴,以實現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難點的突破,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準確把握學情,進行二次備課。

另外,在課堂上比較常用的一種模式就是“兵教兵”,這種模式在講評課及複習課中比較實用,“兵教兵”抓住了學生出錯後急於糾錯和學生樂於討論,喜歡輕鬆活潑課堂的心理特點,放手發動學生,通過板演、解析、點評、提問、討論等形式使問題暴露,不知不覺中解決。例如板演環節,不一定只是計算題,還可以是選擇、填空。因爲這類問題暴露不明顯,通過出錯學生板演、解析,其他學生點評、提問、討論能較好地解決問題。

“兵教兵”講評方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來說,第一,課前要進行更詳盡的備課,統計出錯率、出錯點、出錯人,設置有層次的問題,有必要的輔以變式題、補救題,進行方法提煉等。第二,必須做到精講點撥,“兵交兵”效果雖好,但耗時較多,教師必須駕馭好課堂,適時設問、啓發、提煉,儘量少講,把機會留給學生。第三,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到位的評點、總結。這要求教師有更深厚的知識儲備。

對學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勵學生。做題時能認真對待,出錯後能認真糾錯,上課時認真聽講,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就調動起來了。第二,學生樂學,不再是老師一個面孔一個聲音,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爲這節課的“教師”。學生興趣高了。第三,鍛鍊了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我縣倡導使用導學案已經有兩年了,在教學工作中我也開始使用有一年多了,新課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前進,爲此,我就多聽聽本校使用導學案班級老師的課,還到滎陽去學習使用導學案的經驗。我感覺現在使用導學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導學案後的體會簡簡單談談。

一、課前預習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學習語文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原來沒有使用導學案時,學生們拿着語文課本讀到一到兩遍,再寫一寫本課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學生都做了漏網之魚,書本簡單的批幾個字,沒有一點成效,而有了導學案同學們依照導學案的要求,能夠自己去學習,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詞語通過各種方法(查工具書、問老師和同學等),批註到課本上或導學案上,這一點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做到,除此之外,導學案中的一些關於合作探究的習題,同學們也能在小組內合作交流彙報,學習效率大大增強了。

二、課堂中角色的轉變。

原來沒有使用導學案,老師用的是陳舊的教學方法,老師講學生聽,因爲老師沒給他們合作交流的機會,學生根本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所以一堂課下來老師是口若懸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整個課堂真是死水一灘。自從使用了導學案,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學生成了課堂的主體,老師只起個適時點撥的作用,也就是說課堂上老師講得越來越少,學生卻說的越來越多,這樣一來,課堂氣氛肯定會十分活躍,,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們肯定想學、願學。

三、減輕了教師在備課上的壓力。

在使用導學案之前,老師要一課一課地把教案詳詳細細地寫在教案本上,費工又費時,往往寫教案時形式,對教學的作用不大。現在導學案的產生,減輕了老師在備課上的壓力,只要老師吃透教材在導學案上圈圈點點,認真備課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後進生缺少自主學習的習慣,遇到稍有難度的題,不討論、不查閱資料,也不請教老師和同學,也就是說使用導學案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越來越棒,可成績差的是越來越差,形成了兩級分化。

二、由於個別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導致教學任務不能完成,一個課時的任務往往需要兩個課時才能完成。

三、課堂展示時,容易的題目爭着回答,難的題目都不講。

以上是我使用導學案的淺顯看法。

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 篇3

隨着我縣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在經歷了兩年多的學習、探索、實踐、改進之後,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漸漸有了個雛形,但我們現在又遇到了一個最大的困惑———導學案的設計與使用未能達到高效目標。這個問題已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並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怎樣才能使導學案發揮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談談個人幾點的體會與想法,與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討。

一、導學案的備寫。廣而精,量適中,全而不亂。

首先,主備教師必須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挖掘教材的內涵和外延,導學稿上的每一句話、一道習題力求做到 “彈無虛發”。

其次,對於教學設計既要對學生的學習有指導的作用,又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既要學生在自主研究學習中積累學習經驗;又要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組總結交流的學習中共同前進,又要使學生在問題交流過程中有開拓創新的意識。保證課堂教學時間真正用於學生的有效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象廚師一樣進行“選料”、“ 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衆口味。既要使優等生“吃飽”,又不能使後進生望而卻步。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參差的同學的學習實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最後,導學稿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絕不是哪一個老師的功勞,而是備課組全體成員合作的結果。主備教師備好後,再由備課組全體教師共同討論修改,最終定稿。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體的力量纔是無窮的,衆人拾柴火焰高。

二、導學案的操作。教師是導演,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監督者,見證者,合作者,是學生討論得出某種結論和規律的欣賞者。

首先,督促引導學生認真獨立預習,初步感知教材,發現問題,教師抽查一部分學生了解預習情況,以備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在預習環節上也提倡小組間探討交流,以小組爲單位將問題上解老師。其次是上課,避免就導學稿講導學稿,這樣學生無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好比導演,學生就是演員,要爲學生創造表演的舞臺,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讓課堂充滿活力。教師要不經意的有意操作教學程序,也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及時引點迷津,監督見證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學生討論得出某種結論和規律用欣賞和鼓勵性的語言加以評價,同時,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恰當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教學不容忽視,做到寓教於需,寓教於樂,寓教於情,寓教於理,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亢奮的狀態。

三、導學案的批閱。有指導性、針對性、及時性。

一般地,一節課的導學稿的批閱次數爲三次。第一次爲預習部分的批閱,教師應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和預習疑難給以點撥和指導性的意見,爲課堂教學打基礎。第二次爲作業和課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閱,這一部分最爲重要,教師必須認真仔細的批閱,瞭解各個層次的學生知識的掌物情況。第三次,檢查學生對錯題的更正情況,避免學生將問題遺留積累,造成知識的負積累而成爲 “差生”。不論是哪一次的批閱都必須及時,老師及時的瞭解學生,知道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又便於課堂操控,查漏補缺。

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本週二我參加了我們二七區首屆“多彩課堂文化”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通過聽教研室王麗娟副主任的講座及兩位優秀教師的觀摩課,我從中受益匪淺。

我知道了所謂“導學案”是指以學案爲載體,以導學爲方法,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主體,教師的啓迪引領爲主導,“傳業、授道、解惑”,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而“學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礎上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而設置的一種學習方案。從“教案”到“學案”的轉變,其本質是教學重心由教師如何“教”轉變爲學生如何“學”,必須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學習的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

導學案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

1、圍繞學習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較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以及自己將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和要突破的難點知識。

2、設計的問題要有啓發性,對課本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適當的提示,配以一定數量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3、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設計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導學案的設計爲師生帶來了很多好處:

一、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其實也就是學生的自學環節,學生之所以不預習,很大程度上是學生根本就不會預習或不知道預習什麼或者教師授課不是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之上。有了導學案,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過程中不再茫然,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對知識點的形成和其中的重點、難點、目標,藉助“導學案”完成課前數學學習。因此我們將導學案中的課前導學提前一天發放。對於課前預習的落實,在上課前我們會將課前導學案收回批閱學生的預習情況,將學生在預習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整理出來,教師便可以適當調整教案,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有的放矢。

二、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教師的課堂授課:

爲了極大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上要求我們做到三講三不講:“講重難點、講易錯點、講易混點;學生會了的不講、自己能會的不講、講了還不會的不講”。可是哪些知識點學生易錯,哪些是學生通過自學就能學會的,這要求教師必須準確掌握,不能僅憑教師在教學過程的的教學經驗。

另外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發現更多好的思路。我們在教學中常發現,對於某些較難理解的問題,有時學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講給同學們,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簡潔。因此當我們通過課前對導學案的反饋,還可以讓我們在課堂上該放手時就放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這不僅僅提高了課堂效率,也能極大限度的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導學案的設計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聽講

學生重點聽什麼?我認爲,學生在自主預習的基礎上,明確教材的重難點內容,上課聽講的重點自然就有了。一節課40分鐘很難保證學生分分鐘都在完全投入的認真聽講,因此重點聽什麼就成爲學生學習的重點,沒有保質保量的課前預習,學生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課堂學習效果。課前的導學案反饋也是對課前預習質量的監督。

導學案這種授課模式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由“學會”變成“會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將教與學有機的結合,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今後我會在我的課堂教學中適當嘗試導學案,希望可以使課堂效率進一步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