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通用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3W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1

《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着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着一輩輩人。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通用20篇)

那一個笑聲與淚水交織的夏天,別了母校,剛摘下紅領巾,滿帶稚氣的我考上了華泰。剛開學,學校就發了一本小小的書——《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着讀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電,出於無聊,我隨手拿起那本小書看了起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內容如此精彩。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爲爲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爲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麼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爲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着…。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父母爲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爲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

品讀《弟子規》,品讀《入則孝》,實踐《弟子規》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吧!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從上學期開始,我們一遍遍誦讀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着《弟子規》給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規》作爲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給了我很多收穫,很多啓發。

《弟子規》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親切教導,下面,我就來談談讓我體會最深刻的一條吧。“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時候,你應該及時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時,你不可以拖拉;父母教育你時,你應該靜靜地聽,即使父母錯了,也不能責怪他們。但對照我的行爲卻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電視,媽媽叫我去吃飯,我一直沒有應聲,直到媽媽走過來,我才及不耐煩地答應了。但是,自從我學習了弟子規之後,就再也沒有這樣過了,因爲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規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師,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們,教育着我們,默默地開導着我們,讓我們健康的成長着。讀了《弟子規》,讓我獲得了打開成功之門的密鑰,指引着我們的人生道路,豐富我的知識,充實我的生活,讓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這些,《弟子規》中的許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感悟、體會的,只要同學們認真體會,一定會悟出其中蘊藏的許多“瑰寶”!

同學們,讓我們來細細地品味《弟子規》吧,他會教導我們怎樣學習,怎樣做人,它就是我們身邊的良師益友,是我們的校園沉浸在《弟子規》的洗禮中!!!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3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是我們從小就在背誦的《弟子規》入則孝篇的內容。意思是:“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

這句話對於我來說真的是很受用,一直以來,入則孝篇的內容我一直牢牢的記在心上。

父母對於我們有養育之恩,在孕育我們到出生後的辛勤教導他們費心費力,不厭其煩的對待要傳授給我們的每一件事。小時候不懂事,經常會覺得父母重複的話實在是繁瑣無味,但長大後細細品味後才發現,他們說的話全部都是爲了我們好,爲了我們的`成長也爲了我們以後的道路走的順暢。對於這樣的他們,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愛他們,讓他們擁有一個美好的晚年生活。

雖然現在說擁有美好晚年這類的話有些早,但是愛他們是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像前文我提到的那句,在父母呼喚我們時,不應該拖拖拉拉,行動遲緩,應該快速的應答。哪怕有任何事情也要放下,因爲他們呼喚我們很有可能是需要我們的幫助或者是有事商討。在我們小時候,只要一哭鬧,他們不管在做什麼都會放下手中的事來看我們。而現在他們需要我們,我們也要像他們那樣快速的趕到他們身邊,然後詢問發生的事情。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爲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

頂撞父母這種事是我們中學生中經常發生的事情。包括我在內都不敢說沒有頂撞過父母(在反省後要真誠道歉)。上面提到了父母的批評和責備,這正是如今我們與父母爭吵的導火索。在我看來,父母很多時候的批評和責備都是冠以“愛”名的,他們因爲很愛我們,希望我們可以更加優秀,纔會對我們的一些行爲舉止進行批評和責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虛心接受,而不是與他們爭吵。父母畢竟大我們很多歲,在人生道路上也有許多經歷和經驗,有時我們也應該藉助這些經驗。就算不借助,也要當做一次難得的教誨記在心底,方便傳授給需要的人。

其實有時我們和父母的愛是相互的,只有相互愛對方,家庭才能更加和睦美滿。這就是我從入則孝篇中得到的。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4

今天看蔡老師的書,裏面提到現代人都不喜歡自己照顧孩子有很多人都把孩子交給傭人,可是很多的傭人連普通話都講不清楚,所以下一代的言語、語文的能力一直在下降。還有啊傭人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用什麼樣的態度,是把他當老闆、當皇帝伺候。很多傭人帶出來的孩子,要出門,雙腳一攤,幫他穿襪子、穿鞋子,所以生活能力很低啊。這樣的孩子,若你一失業,他可能會餓死。

傭人是沒有辦法用父母的態度教養你的孩子。還有,隔代教養。很多長者在做父母的時候是很理智的,當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個孫子怎麼這麼的可愛,他寵的不得了。孩子很聰明的,他知道每個人的底線在哪裏?爸爸怕哼哼,爺爺怕哭,奶奶怕打滾……久而有之這個孩子就會爬到大人的頭上,所以隔代教育不好,會寵,孩子還是自己帶比較保險啊!最後還有電視電腦,孩子沒有分辨的能力,在孩子的世界裏不給他的好的他就自然會學壞的,現在很多孩子的言語非常的桀驁不馴而且粗魯,這個啊都可能是跟電腦電視學的。

在大方廣網站上有一篇文章叫做“電視帶大的兒童”,大家可以去看看;科學已經研究出來,電視對孩子有很不好的影響。好,所以我們的了,孩子的教育還是要靠自己的,因爲孩子的成長是不可能重來一次的。現在人的都會說:要給孩子一個好的經濟環境,大家都會覺的,兩個人不一起賺錢會餓死,你看我們爺爺那一代,夫妻兩個只有先生在外面賺錢,而且還生了五、六、七個,他們有餓死嗎?沒有。

現在我們才養一個,還兩個人賺,又怕餓死。我聽到一個老師講的實例,有一個媽媽想給孩子一個大的房子就不停的工作賺錢,好,大房子有了媽媽又想給孩子賺車,仍不停的工作賺錢,好,車有了媽媽又嫌棄不是世界名牌的車,還在不停的賺錢,好,世界名牌的車有了。她終於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可是那孩子已經成爲一個任意妄爲、肆意揮霍的的孩子,試問:你賺的很辛苦啊,那孩子花的很痛快,你在賺,他在漏。到最後孩子一無所長、一事無成更甚者作奸犯科,那時候我們做媽媽的就一輩子擔心,這個很危險啊!

看了這章內容我的感觸頗多啊,第一:我很多地方做的不好啊,有勤儉,以後要勤儉持家啊,因爲只有這樣纔可以讓孩子從小紮根勤儉的態度,讓孩子不會成爲物質的奴隸;有佈施少啊,以後要多佈施啊!留錢給子孫,子孫未必守的住;留書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冥冥之中留陰德,以爲子孫長久之計。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啊!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5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的部分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分爲五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爲《弟子規》.現代子女教育問題突出,一個孩子從小不知道該如何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長大後人際關係,夫妻關係一定很糟,從小沒有紀律和品德的修養,長大後即使知識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萬事以孝爲先.《弟子規》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是教育我們每一個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虛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項意見,並積極改正錯誤,聽從父母的指揮,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只有這樣做,纔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讓他們感到欣慰.想起我自己的所作所爲,覺得非常慚愧.調皮的我,個性倔強,不聽父母的教導,做了很多錯事,令老師和父母傷透腦筋,令他們傷心,我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後,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今後,我要嚴格要求自己,用《弟子規》裏的各項準則衡量自己,虛心接受父母的意見,聽取他們的教導,各方面要求進步.

我覺得這本《弟子規》很值得我們去看去讀去做,如果一個réndà部分的日常行爲規範都依照《弟子規》裏面的做,將來一定有很大的成就.《弟子規》是啓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閒邪存誠,養成忠孝家風.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6

“弟子規 聖人訓”弟子就是學生,規就規範。《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

《弟子規》一共分爲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八部分。總敘就是總的概括一下後面的七個部分。入則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裏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出則弟就就是在社會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奉事兄長。謹是指我們行爲上要謹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語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階梯的第一步。人無信則不立。泛愛衆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恆愛之。親仁就是親近仁者,以師是之,要跟他學習。仁者無敵。餘力學文就是除了以上六個部分所學習的之外,如果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的每一部分都教給了我一個道理,入則孝告訴了我要孝順,出則弟告訴了我要奉事兄長,謹告訴要謹慎做事。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我一定要嚴格遵守《弟子規》中的知識,《弟子規》一定會讓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規》適合所有學校與各種年齡的人誦讀他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念。養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對家庭的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生命誠可貴,而這可貴的生命是誰給與我們的呢?這一切都是父母給與我們的。他們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養育成人。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父母呢?是的。一個聲音肯定的回答說。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吧!

《第子規》對我十分有益,在學習與生活中我也一定回按照《第子規》。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7

《弟子規》是教育我們每一個人的手冊,《弟子規》裏說的每一句話都會牽連着我們的行爲、習慣,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是我們生活的典範。

這本書是根據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這學期一開始,我們學校就掀起了學《弟子規》、讀《弟子規》的熱潮,我們也把學到的內容運用於行動當中,得到了父母、老師、親戚的表揚。

《弟子規》中“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意思是父母親生病了,吃的藥要自己先嚐一嘗,看看會不會太苦、太燙,並且應該服侍在他們身邊,不離開。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回到家,便大聲喊:“媽媽,我回來了!”可是沒聽見媽媽回答,我很納悶,這時,奶奶從廚房走出來說:“別吵,你媽媽病了。”我飛快地衝進媽媽的房間,摸摸她的額頭,“呀!真燙!”我迅速拿來體溫計測體溫,呀!39度!“奶奶,快快熬藥!”隨着一聲“沒問題!”,奶奶就開始熬藥了。“好啦!好啦!”奶奶大聲說。我快速端起藥碗,來到媽媽身邊,輕輕呼喚着媽媽:“媽媽,藥好了,快喝吧!”媽媽坐起來喝了一口,又躺了下去,嘴裏喃喃地說:“太苦了,太苦了!”我嚐了一口,果真很苦,爲了讓媽媽早點病除,我勸說她“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藥雖苦,但能治病呀!”媽媽好感動,連拉着我的手說:“我的女兒長大了,會關心體貼父母了,也會運用知識來說服我!”說完便端起藥碗“咕咚、咕咚”地喝完了藥。我望着媽媽,笑了,媽媽也笑了,直誇我越來越懂事了。其實這也是《弟子規》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的功勞呀!

《弟子規》是提高我們個人修養的好材料,它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的。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讓世界更美好、和諧!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8

一、對《弟子規》的認識。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爲《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弟子規》一書內容簡明通俗,不談空洞理論和教條,而是教導基本的品德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應有的禮節。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着素質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生活如同行屍走肉等現象。這些人缺的是什麼?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弟子規》一書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爲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爲規範。另外,書中通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本書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舉的都是生活當中最爲普遍、最基本性的習慣和現象,而這些習慣和現象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爲,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二、自己的幾點做法。

①以自己先學,帶學生跟着學,不懂的字句問語文老師或上網查資料,課間或班會課與學生交流討論,各抒己見,說說自己對哪些句子、段子印象深刻,哪些平常沒做到或沒意識到,現在怎樣做等,對照《弟子規》一書,哪些沒做到位,或還需改進的學生的不良言行,要求及時發現,及時糾正。

②學懂了要求會背誦,可以在跑操時一邊跑一背,既培養、鍛鍊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學生跑出節奏,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三、自己的幾點感受。

通過學習《弟子規》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①認識提高了。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麼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麼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許有人認爲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沒有多大關係,其實做爲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國學博大精深,雖然歷時久遠,可仍具有極強的閱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② 心靈淨化了。通過此次學習,我感到對自已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靈的洗滌,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範,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爲學生做好表率。

③覺悟增強了。學校發起《弟子規》教學活動就是讓我們接受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通過學習來提高每同學的思想修養和道德素質以及如何做到學以致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在學習中增強自身的責任心,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充分保證執行能力,爲創建和諧家庭、和諧班級、和諧校園乃至和諧社會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9

它,總如清泉,每感茫然之際,滌淨他們身上的塵埃;它,總如輕風,每處苦悶之時,驅除他們心中的煩擾;它總如明燈,每在迷惘之時,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

在東方燦爛皇冠寶座上,矗立着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他,憑着那份理念,那份信仰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隨着春雷的一聲巨響,他實現了祈望了幾千年的夢,而那引領古老的中華民族衝破暗夜,探索前行的最大功臣莫過於《弟子規》了。

古人云:“百事孝爲先。”那“孝”是人的根本吧!

周朝的文王爲父親安適開止,每天雞初鳴,天未亮就向自己的父親請安並讓父親臉上充滿笑容,天天如此,從未感到一絲疲倦或是不耐煩。

一代君王都能捨其金軀之身,忘其金貴之體,有如此孝順之心,何況是平凡的我們呢?也許正因爲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地,使其開創了國家八百年的基業,成爲中國有史以來最長久的朝代。我們不能不說他所依靠的就是他的聖德啊!而作爲當代的我們,面對着爲我們奉獻了自己一切的父母,面對着他們所給予我們無私的愛,試問我們又怎麼能輸作文給古人呢?

“凡出言,信爲先。”孔子曾說過,“假如一個人沒有守住信用,就不知道他有什麼可以算得是人的了。”由此可見,“信”乃做人之本。

我們的大文豪魯迅先生宣稱要“棄醫從文”,決心要揭出幾千年來的民族劣根,以引起療救的注意。於是乎,他爲自己的信念用辛辣的筆來喚醒麻木的中國人,指引清醒的人們與一切惡勢力進行頑強不屈的對抗。最終,他堅定了人們心中的信念。

然而,多少年後的今天,物慾的橫流衝掃着社會的腹地,人類的良知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的徘徊。於是,歷史的洪鐘叩響渾厚的激音,穿越時光的洪流,震撼了今人的靈魂。21世紀的我們,被譽爲有高素質的知識分子,又怎能失去做人之本“信”呢?

在科技發達社會進步的今天,從物質享受的高度發達到精神世界的極度衰敗,這個世界變成了一片慾望的海洋,充斥着競爭、鬥爭、戰爭的價值觀,充滿了刺激、享受,縱慾的人生觀。而中國以五千年傳承不息的中華傳統文化驗證了《弟子規》必將以其燦爛的火焰,爲我們的人生照亮一片坦途。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10

學校的讀書節讓我有了一次機會接觸《弟子規》。品讀後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來,竟能編出如此聖明的書來。原本一些同學還說是因爲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學校纔會要求我們朗誦。其實不然,學校之所以選它是因爲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許就是我們一輩子需要做的。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頗多。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我們應該學會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百善孝爲先。或許現在的兒女早已無法做到像古人說的那樣“出必告,反必面。”但我們可以爲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要我們去做事,我們應該趕快行動,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願意爲父母效力;父母教導我們時,應該恭敬地聽而不可以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裏;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應當順從他們並且承擔過失,不能頂撞他們,讓他們傷心。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麼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古人黃香九歲爲雙親溫席;沈雲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爲母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作爲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爲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爲本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們要做孝順父母的人!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1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弟子規對我的幫助很大!

像“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他的意思是:父母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爲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以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

在現實生活中,上面的我都沒有做到。可是,從這一分一秒開始,我要孝順爸爸媽媽,如果,犯了錯誤,我一定會主動認錯。不管爸爸媽媽罵、打我,我都不會抱怨。因爲,爸爸媽媽都是在叫我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還教會我做人不要驕傲自大,要謙虛。大個比方吧,比如,他考了100分,卻在驕傲地炫耀,另一個人也考了100分,卻坐在位置上,甜甜的笑了。這就是驕傲和謙虛的區別吧。還有一句話叫“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道理也讓我深受啓發。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12

《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是聖人對學生的訓示,爲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還要對自已行爲約束,誠實可信,博愛衆生並親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爲先,而“孝”和“弟”這兩個字則是弟子規貫穿中心的“一條線”。“孝弟”裏面還包含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恭敬之心,對長者的恭敬。而一個人的道德、學問都是從“孝”跟“敬”當中不斷地提升。其實一個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爲國家棟梁。

學習《弟子規》,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常常讀了《弟子規》,並細細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們帶到人間,他們用自己濃濃的親情教育我們,希望我們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對父母來說,我們是上天贈給他們的禮物,但在我們心中,父母是無可替代的,爸爸、媽媽良苦用心,諄諄教誨的話語,你們也常常隨着自己的意願,想聽就聽吧,若有一點不如意就頂撞回去,以至離家出走,更厲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來,你們不覺得慚愧嗎?

羊跪乳,鴉反哺,爲人子女理當“孝”字爲先。“孝”就是心懷感激,用愛作出回報。我們的父母大都承擔着家庭的負擔,每日裏,有的或在工廠車間、野地農田辛勤勞作,有的或在書山文海之中與科學技術領域艱辛探索,他們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報社會,同時還對我們呵護有加,似明燈引領我們一步一步前行。作爲兒女,每天惦記着父母,爲父母辛勞,這應該是做人的起碼良知,是作爲後人應盡的最基本的責任。我們現在年紀還小,有些事情還無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願與希望,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每天讓父母開心,這無疑是我們今天必須努力去做的。我認爲這纔是一個學生所盡孝道的最好體現。

“入則孝”,一個在家能敬重、孝順和關愛父母長輩的人,其品格與德性的延展必然會有一顆感恩於博愛之心,就一定會在社會生活中始終善行善爲,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古有大孝之女花木蘭,大孝之男岳飛;今有著名孝子許世友無不爲國家民族創下驚天偉業便是有力例證!

我深信:“心中有愛,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愛”,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養”。我們要誠心孝順父母,並化成行動,這樣父母一定會非常感動,那也就能報答父母恩情的萬分之一了。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13

《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爲人處事……

這本書大概是說了:我們要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關心自己的長輩,還要懂得該怎樣做人。

我讀了《弟子規》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牀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後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裏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上學吧,一個人衣冠齊整,讓別人看上去就覺得這學校的校風一定很好,但如果一個人頭髮不整齊、校服的鈕釦沒扣好,讓別人看了就誤認爲這學校的校風很差。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你的形象也可能決定你的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但一個衣冠整齊,講求衣服的衛生;一個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說老闆會選誰呢?當你找工作面試時,別人不但看你的學歷、能力,還要看你的形象呀。我們校園裏也提倡過講究衣着整齊,形象要做好。所以我們從小講求衣着整齊,衣着的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我們以後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爲人處事……

這本書大概是說了:我們要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關心自己的長輩,還要懂得該怎樣做人。

我讀了《弟子規》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牀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後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裏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上學吧,一個人衣冠齊整,讓別人看上去就覺得這學校的校風一定很好,但如果一個人頭髮不整齊、校服的鈕釦沒扣好,讓別人看了就誤認爲這學校的校風很差。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你的形象也可能決定你的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但一個衣冠整齊,講求衣服的衛生;一個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說老闆會選誰呢?當你找工作面試時,別人不但看你的學歷、能力,還要看你的形象呀。我們校園裏也提倡過講究衣着整齊,形象要做好。所以我們從小講求衣着整齊,衣着的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我們以後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14

今天大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獨生子女,總是被父母慣着、寵着、溺愛着,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漸淡忘了—“孝”這個字眼。

也許,許多人都讀過《弟子規》,而真正能按按照書上說得去做又能有幾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名,行勿懶”父母都對孩子體貼之微,千依百順。左一聲“媽媽”又一聲“爸爸”讓父母爲了自己的一點小事奔波勞累。但是當父母請你幫着買個東西,幹個家務,卻總找個藉口辭掉。

“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需順從。”有時,父母出於關心,多叮囑兩句,做錯了事多教育兩句,我們就會不厭其煩的說父母過於嘮叨,有時還頂幾句嘴,狡辯是非,“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溫暖,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這就是這句話的意思。子女要無微不至的照顧父母,要讓他們感到舒適。而現在,大多是父母對子女關愛有加,這樣照顧着我們,又有多少子女能這樣的照顧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養育了我們,是父母教育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父母是世上最愛我們、最疼我們的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的一舉一動無不牽扯着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報答父母,報答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讓每一個子女都報答父母吧!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15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沒有深入學習,不知其深淺,我是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無知,越學越覺得自己的淺薄,慢慢地發現貪大不精。此時,我明白了“一門深入。長期薰修”的真正道理,也堅定了我用《弟子規》去規範孩子與我的行爲,做一個有德、有才的人。現在的孩子,迷茫、無聊、空虛,沒有目標。孩子的心靈沒有寄託,沒有寄託的心靈是不可能安穩和充實。爲孩子找一個心靈的家園,讓孩子的心有一份寄託,是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而構建什麼樣的心靈家園,給孩子和自己的心靈澆什麼樣的養分,就一一擺在我們的面前。中華傳統文化是最好的機牀和養分,而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孝”,夫孝德之本。“孝”是德育的“根本”,構建孩子心靈的家園,應以“孝”的培育爲本?讓孩子的心靈歸附在“孝”上,在“孝”的家園裏健康成長。

一、在孩子中推展《弟子規》和《孝經》。中華傳統文化育德本中,《弟子規》和孝經》是孩子養正的最好讀本。孩子學《弟子規》時,要一門專入地去修習。從背誦、抄寫、講解、力行、分享這幾步去專心學習,誠心念,常說善惡只是一念之差,養成善念,在做悖之事時,這些善念就會提醒你,使你時時警惕自己不去做壞事,長此以往,善行多了,惡行少了,心靈就乾淨了。《資治通鑑》裏有一句話“行有不止,乃成君子。”長期去學習《弟子規》,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力行,力行後分享自己的感受,傾聽別人的分享,找出自己的差距,努裏向別人看齊。讓我們的心靈家園擁有更多健康、積極的精神。

二、學習《弟子規》要放寬心量,這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心態。心懷誠敬心和感恩心,心量放寬了,才能容下《弟子規》的一切。不要還沒有打開《弟子規》,沒有了解和深入體會《弟子規》就帶着分別心去對待《弟子規》懷疑它,帶着有色的眼光去評判它,你怎麼能深入體會和感悟到它其中的精華,又怎能分辨出其中的?可見,心態很重要,把心態方正,不偏不倚,認真學習,心有懷疑,隨時記錄,找名人名師求解,以求得到正確的意義,真正學好學透,用心去感悟,才能找到其中的精華,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才能真正地學好《弟子規》,並用之以孩子的德育中去。

三、推展《弟子規》時,要能克服障礙,堅持正確的事情。有時,我在推行《弟子規》時會聽到家長懷疑的聲音,說“《弟子規》是不是太呆板了,把我的孩子都教儒腐了,孩子沒有個性了,哪來的創造力,整個人的競爭意識都沒了,將來在社會上怎麼生存?”等等疑問,其實,所有的這些疑問只是家長沒有深入瞭解《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深入學習《弟子規》,你就不會有這些疑問了。其實,《弟子規》就是一部行經,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別無他意,比如說: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這就是在培養孩子待人接物的習慣,比如說:喪三年,常悲咽。“這是在培養孩子的恭敬心和感恩心,實際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心培養,先人雖然不在,但我們應緬懷先人的恩德。你連祖先都不感念,你說你有愛心,那不是騙人的嗎?所以說,沒有領悟其真諦和精髓,那就先學,再有取捨不遲。《弟子規》不是把孩子的個性沒有了,而是把孩子的個性加以整飾,然後孩子不那麼貪心,不那麼情緒化,不那麼傲慢了。而是懂得格物,致知,有誠意,正心,修身,家齊,進而天下平,這種內涵的個性比張揚個性好的多,孩子以後的成就就要大得多。

四、抓住《弟子規》中的核心”孝心“,對孩子進行教育,打開孩子的孝心,一切的善心都打開了。一個人不“孝順”自己的親人而“孝順”別人,那是不可能的,試想一下,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你還能說自己有愛心,那不是自欺欺人嗎?孝心一開,感恩心,恭敬心就開,感恩心一開愛心就開了,愛心一開,仁義道德都能得到踐行。並念念想着去利益別人,把愛不斷地傳遞下去。

五、讓《弟子規》成爲孩子的心靈家園,讓我們在這個美好的家園裏薰陶我們的德行,成就我們幸福美滿人生。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16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涕,次謹信……”聽着低年級小同學朗誦的《弟子規》,我不禁聯想到了五年級夏令營時,老師要我們背《弟子規》時的情景。暑假裏,李老師每天抽出一節課時間,讓我們練習背誦《弟子規》。不到兩個星期,我們便背得滾瓜爛熟了,圓滿地結束了假期的經典誦讀活動。

時間如流水,轉眼間,我們又回到了學校。中秋節的前夕,我們六(3)班一部分同學去戒毒所慰問演出,我們爲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們表演《弟子規》。他們看了我們的表演,熱烈鼓掌。我心裏得意洋洋,爲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興。其實,我當時並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內涵,只是爲背誦而背誦,爲表演而表演。

記得在一次月假時,奶奶從紹興回來了。爸爸見我閒着便叫:“文文,我們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爛,裏面還有一股莫名的臭味,還是別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還有事,你們去吧。”爸爸媽媽走後,我便看起電視來,完全把老師在學校說的話拋到腦後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來到一年級教室旁,我聽到低年級同學在讀《弟子規》:“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開始,我還沒在意,可當同學們說:“對待爺爺奶奶,絕對不能抱有討厭、嫌棄的態度。”我的臉頓時紅了。記得在一次月假時,奶奶從紹興回來了。爸爸見我閒着便叫:“文文,我們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爛,裏面還有一股莫名的臭味,還是別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還有事,你們去吧。”爸爸媽媽走後,我便看起電視來,完全把老師在學校說的話拋到腦後了,壓根就沒想起還有什麼“弟子規,聖人訓”之類的古訓。我越想臉越發燒得厲害。他們,似乎在嘲笑我對爺爺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頭,暗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規》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掃院子,我看見了,連忙過去幫忙。奶奶見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皺紋都笑成了一朵盛開的菊花。我還給奶奶端茶送水,噓寒問暖……

回到家,媽媽叫我做家務,我正在看書,便不想回應,更不想去做。可當我一想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便立刻去做。從此以後,雖然我有許多事不願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規》的教誨,我便努力做到。

想當初,我只把背《弟子規》當做一個任務,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規》有更深一層的道理。《弟子規》,一本講道理的書,一本能讓人明辨是非的書,一本能使人進步的書。《弟子規》,我的老師,我成長的好夥伴,我人生的導航儀!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17

今天早晨,媽媽從集市上回來,看見我聚精會神地看着電視,而地卻那麼髒,便生氣地說:“你看看,這還像人住的嗎?快去掃地!”我慢吞吞地說:“等一下,我把電視看完。”“你讓我太失望了,去看看這本書是怎麼寫的,好好學學!”媽媽大聲叫起來。我惶恐地接過書一看,原來是《弟子規》,我認真地讀了起來。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則,須順承。”時,想起我剛纔的行爲是錯的,於是我馬上拿起笤帚就去掃地。《弟子規》讓我自覺糾正了不好的行爲習慣,作爲未成年人都應該按照《弟子規》裏說得去做:“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懶得去做。

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當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弟子規》讓我知道了許多過去我不知道的規矩,這些規矩似乎平常無奇,但如果我們認真地去做,那帶給父母的是無窮的歡樂。

從小在家庭裏養成好的言行舉止,將來就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18

弟子規,這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給我們的禮儀。弟子規,顧名思義,這是作爲學生的規範。它雖簡短精悍,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文明的靈魂,讀起來朗朗上口,直入人心。這是聖賢之人都應學的良言,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精髓,是學生文化的瑰寶。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輕聲讀着弟子規的總敘,我就明白了許多的道理,她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禮儀略成了24個字,雖然短短24字,卻也已經樹立了我文明的態度。弟子規,是聖人對我們的教誨,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接着要小心謹慎,誠實守信。和大衆相處要平等博愛,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餘的時間與精力,要向多方面學習。

弟子規告誡我們,如果父母在呼喚我們,我們不要遲鈍,要迅速,父母有事交代我們,要立刻去做,不要懶惰。父母在對我們的教導時,要恭敬的傾聽,做錯了事,父母對我們責罵時,要接受,不要強詞奪理。我們要孝敬父母,要遵循父母;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妹,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不要因爲一些小矛盾傷了和氣;與人相處不斤斤計思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衝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早上要早點起牀,晚上也別很早就睡覺。

我們還要注意,因爲時光寶貴,轉瞬即逝,應當好好珍惜和努力。早晨起牀後,務必洗臉、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個好的開始。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健康德日進,的確,正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樣,我們要珍惜時間,老了,時間就一去不復返了。身體健康更重要,是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的東西;開口說話,誠信爲是最重要的,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一言一行都要謹慎,不要誇下海口,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骯髒粗俗的話,都不要去沾染。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只有守信用,朋友纔會信任你。並且要說到做到,更不要說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些不好的言語,更不要去學習,去聽取。

並且,我們還要知道,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注重的都應是他的德行,而不是它的容貌。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聲望自然不凡,讓人們之所以欣賞佩服,是他的處事能力,而不是因爲他很會說大話。物種以競爭爲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爲目的。不管你是哪個種族的,都是同類,因該和睦相處,互相合作。同樣是人,善惡邪正,心智高低卻是良莠不齊。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愛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因爲他說話公正無私沒有隱瞞,又不討好他人。所以大家纔會起敬畏之心。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真是再好不過了,因爲他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着減少。

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因爲不肖的小人會趁虛而入,跑來親近我們,日積月累,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影響,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不良習氣的人在一起,只會令你誤入歧途;而與德行好的人物在一起,你也會變得更有德行。不能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這些本分,一味死讀書,縱然有些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浮華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如此讀書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見做事,矇蔽了真理,也是不對的。正如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弟子規,這就是學生的傳統,學生的文明,我們要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用意去品味它的文明,就像弟子規餘力學文的片段所說,不要一味地死讀它。讓我們一起置身於弟子規的文明世界吧!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19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因爲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幾點體會: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和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鮮花感恩雨露,因爲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爲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爲大地讓它高聳;我們應感恩老師,因爲老師打開我們智慧的大門,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濃濃的師愛一直伴隨左右。

要感恩國家,今天如果沒有國家,沒有一切的施政,我們就沒有辦法生活在安定的社會裏。一個對國家、社會有責任心的人,纔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

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心得體會作文 篇20

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什麼叫尊老愛幼,什麼叫孝敬父母,什麼叫勤儉節約,什麼叫寬容大量……這一切一切,都是讀《弟子規》給我帶來的收穫。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媽媽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卻慢吞吞地應了一聲“哦……等等!”然後又一頭埋在電視堆裏,要媽媽再三催促纔去晾衣服。這是多麼不應該啊!當我讀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的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着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倘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陷於不義,甚至放聲哭泣,懇求父母改過!對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慚愧!爸爸媽媽批評錯了我,而我沒有做到“怡吾色柔吾聲”!只是板着臉孔跟爸爸媽媽講道理!當我讀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時候,我的臉“唰”地一下就紅了,因爲我時常爲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跟弟弟爭吵,爸爸媽媽來勸我們不要爲了這點小事去爭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處,姐姐就應該讓弟弟,而我卻認爲爸爸媽媽偏幫弟弟,常常讓爸爸媽媽爲了我們而操心!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慚愧極了。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會在你聊“QQ”的時候,偷偷地從鍵盤上流走了;可能會在你看電視的時候,乘機從遙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們盡情玩耍的笑聲中悄悄地滑走了……

《弟子規》給我帶來的實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下定了決心,指明瞭我追求的方向!

啊!我終於知道了老師叫我們讀《弟子規》的用義了——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團結兄妹、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