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4W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1

《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它規定了學生的六門主修課和輔修的一門課。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行爲要謹慎小心,言語要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而且親近有仁德的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今天,我就讀了這本聖賢書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通用16篇)

媽媽說,弟子規這三個字,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明瞭,‘弟子’所指的就是學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廣泛來講,弟子可以說是每一個人。爲什麼?我們說“活到老,學到老”,人,可以說一輩子都在學習;既然都在學習,理所當然就是學生。無論老少,大家都應該來學學看什麼叫《弟子規》?“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我們從這三個字,就可以瞭解這一本書的用意在哪裏?就是教我們如何做好一個善良的人,做好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好一個有禮貌的人。

我輕輕翻開書,細細讀了一遍又一遍,心裏是無比的讚歎。

《弟子規》教給了我許多道理。我在弟子規中懂得了孝敬父母、老人;與朋友相處要團結友愛的品德;還知道了一些生活中必有的常識。以前,在和弟弟分蘋果時,從不謙讓。可讀了《弟子規》後,我就會起了“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這句詩,於是,就把大蘋果給了弟弟。以前,在爺爺面前,都會誇誇自己的學習。可讀了《弟子規》後,我就會想起“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這句詩。於是,就靜靜地聽爺爺的教育。以前,我頭髮不整就想出去玩。可讀了《弟子規》後,我就會想起“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俱緊切”這句詩,所以,我紅着臉兒跑回屋,頭髮理好纔出來。以前我沒有洗漱就想上學。

可我讀了《弟子規》後,我想起了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這句詩。在我挑食不吃菜的時候,我想到了“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這句詩。在我馬虎小事時,我想起了“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這句詩……《弟子規》,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礎規範。每一個人能瞭解你應當如何做人,會使你個人的修身得到進步。長此以往社會就會得到大的進步,我們的民族也會興旺發達,生生不息。

《弟子規》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它伴我成長。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2

段考即將到來,繁重的學習壓得我透不過氣來,人也變得煩躁易怒。一個週末,我揹着沉重的書包回到家中,母親親切的問候卻使我感到惱火,和母親吵了一架,一聲不響地回到房間裏去了。回到房間裏,從書架上隨意抽出了一本《弟子規》,在柔和的月光下靜靜閱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聲,柔吾聲|?”

書頁被緩緩地翻動着,腦海中母親瘦弱的身影,隨着閱讀一起涌現,深刻而又清晰:母親牽着我的手過馬路;除夕夜,母親一個人忙裏忙外地打掃房子;在勞累了一天之後,在牀榻前,輕輕搖着蒲扇,伴我入睡;在淡淡的月光下,微笑着向我講述她兒時的故事;在雨天,來到學校,爲我送來一把盛滿濃濃的母愛的雨傘;在我生病時,揹我奔向醫院;在寒冷的冬天,把一碗盛滿了熱乎乎的粥遞到我手上?十年如一日,母親爲我沒日沒夜地操勞着,歲月染白一頭青絲,在臉上刻下痕跡。古老的時鐘仍在不停地旋轉,轉來了我的青春年華卻轉走了母親的亭亭玉立。而我,竟在母親傷痕累累的心上又紮了一刀?不知不覺,我的淚水已溢滿眼眶,爲剛剛與母親吵架而後悔不已。

合上了書本,書中孝子們的孝行依舊閃現在眼前,心中更是難過,後悔。我走出了房間,緊握着母親的手,請求她原諒我無知的錯誤。沒想到母親卻說:“沒事兒,我也明白你最近學習壓力大,哪有媽媽會和女兒計較的呢?”我的淚又再一次不爭氣的掉下來,卻很甜?

《弟子規》不僅把我和母親之間的冰川融化,更使我明白我們的“寸草心”是難以回報母親們的“三春暉”的!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3

《弟子規》大家肯定都知道,也會背下來,但是你知道《弟子規》寓意嗎?我知道,而且我還把它運用到生活當中去了。你呢?現在我來帶你去看看。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一天,我來到必勝客去吃飯。一進去,我就被眼花繚亂的美食給吸引住了。我打算在必勝客多吃一點,因爲這是難得的美味,只有在我考試好的時候才能吃到。服務員帶着菜單來了,我點了一個夏威夷匹薩、一份薯格、一盤泰式口口香、一盤雞翅、兩杯咖啡、和一塊蛋糕。

餐上齊後,我開始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吃完後,我絲毫沒有感到飽的感覺。但過了幾分鐘,我覺得我的胃不舒服了。我想:我肯定是吃多了,我可不能再吃了。

我回到家後,準備上牀睡覺了,但我的肚子還是很不舒服,怎麼辦呢?我只好將就睡了。我剛躺在牀上,不舒服的感覺就來折磨我了。我躺着等,等着什麼時候胃會把肚子裏的食物消化掉。我等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我等不住了,心裏越來越着急。這時,我有個主意,這就是——吃藥。

我叫爸爸起牀,給我找藥吃,爸爸給我找了一盒“嗎丁啉”我吃了一片後,繼續睡覺。躺在牀上後,我感覺舒服多了。一個小時後,我終於入睡了。這難受的感覺整整折磨了我5個小時。

經歷過這次教訓,我以後可要細嚼慢嚥,晚上要少吃飯,我以後可再也不會出現類似的事情了。我也終於感受到“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這句話的寓意了。這句話的意思是:對於食物,不要偏食,也不要挑食,偏食會造成營養不良。吃東西要適可而止,不要過量,過量會損傷脾胃。我可知道了,你知道了嗎?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4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着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俗話說:“百善孝爲先” 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古人說;“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敬他的雙親,視爲禽獸所不如。是啊!小烏鴉還會把食物留給父母吃,小羊羔吃奶水後,還會跪着向母羊表示感謝;一個懂得做人的人,不僅要懂得好好學習、誠實守信,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所以,人們常說,一個孝敬父母的人,要是壞也壞不到哪去的。 是誰給予我們的生命?是誰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又是誰把我們撫養成人,教給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是父母!他們把我們帶到了這美麗、可愛的世界上。特別是母親,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的。

自從我們來到這人世間,父母又要給我們換尿布,餵我們吃飯,教我們學說話,學走路。如果有人問我的啓蒙老師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父母!”等到大一點,父母就教給我們一些道理,送我們上學,讓我們有更好的教育。而且,父母每月還要給我們零花錢。可我們卻不知好歹,亂用零花錢,一點都不瞭解父母的心思。當我們做錯事惹父母生氣時,父母就會教育我們;當考試取得好成績時,父母就會獎勵我們;當衣服弄髒時,是父母用雙手把它洗得乾乾淨淨;當我們考試考砸時,父母就會鼓勵我們下次再努力;當我們……

父母給我們實在太多太多了, 乃至我們以爲他們心中沒有我們。。。。。。 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侷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時,我們是否會受喜怒哀樂所左右生活?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5

國學經典文化是人類智慧的寶藏,是人類文化的精髓。《弟子規》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禮物,它短小精悍,卻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爲流傳。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不僅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他雖然只有三字一句,但讀起來卻琅琅上口,讓人回味無窮!

弟子規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則孝》這一部分。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意思是讓我們在家中,父母叫喚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讀到這裏我心中不禁有一些羞愧之情,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叫我打掃一下房間,我裝作沒聽見,心裏卻在想:“真是的!難道他們自己就不會做嗎?偏偏要我親自出馬來掃!”然後嘴巴里使勁嘀咕埋怨爸爸媽媽!

等他們來到我房間看着我然後重複說要我打掃房間時,我才及不情願的站起身來,並且慌稱要喝水了,於是便走到客廳,慢慢的喝水,喝完水後,又走向廁所,說要上廁所,於是我便在廁所裏蹲了5、6分鐘才走出來,剛一出門,便看見媽媽站在我前面緊皺眉頭然後火冒三丈的說:“你怎麼就這麼懶啊?”緊接着就是一連串的教導和訓斥,講完後媽媽便自己拿着掃把去打掃了!從這句弟子規中我得到了一顆孝心,這顆孝心讓我知道要聽父母的話,不要讓父母傷心!要讓父母開心、快樂!《入則孝》中我還很欣賞幾句,有一句是:“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句話的意思是:“爲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牀,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於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以前我總是淘氣調皮,爸爸媽媽哄着我給我穿衣服我都不聽話!現在我知道,我不僅不能調皮搗蛋了,還要有一顆孝心,夏天要讓父母感到涼爽,冬天也要讓父母感到暖和!以前我總是喜歡自己一人出去玩,並且從來都不向爸爸媽媽講,因爲我認爲這是我的祕密,不能告訴父母,看了這句弟子規我覺得自己是錯誤的,應該跟父母講!有時我從外面玩完回家後我回家後,會情不自禁的想到一個念頭,就是與父母玩躲貓貓,我會躲在一個地方不出聲,等到爸爸媽媽急得不行了我在悄悄溜出來嚇他們一跳!現在我知道這樣做十分不好!

弟子規雖然只有三字一句,但是它給了我一顆真摯的孝心!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6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人 有餘力 則學文……”從一年級,我們的班主任楊老師,就開始教我們《弟子規》作者:孔子。通過學習《弟子規》一書,使我認識提高了。

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麼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麼做好,人人都清楚。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爲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爲,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爲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 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我對這些名言警句剛有領悟,這也是從現實生活中所體會到的心得。

從姥爺、爺爺得重病住院時候起,我看着疼我、愛我的爺爺、姥爺他們虛弱的身體被病魔折磨着,媽媽一天忙忙碌碌,很早起來給我和老人們做飯,還要送到醫院去,一直忙碌到晚上十點多,家裏、醫院、學校一天不知走多少遍路。

在我週末休息時,我一早便陪媽媽去醫院,照顧姥爺,給姥爺洗腳、洗臉、洗襪子、按摩、餵飯。回到家裏,幫媽媽切菜、煮飯,我這個人從小就愛挑食,又很倔強,媽媽說我又很自私的一個孩子。漸漸地變成一個有愛心、懂得關心、照顧別人了。我自己也感覺到爲別人付出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這也是《弟子規》中的“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其實在生活中,再去品味弟子規,那是最有說服力的。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7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是一部流行已久的廣爲流傳的經典名著。它倍受古今中外學者的推崇,內涵廣博精深,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最近,我們介休二中全體教師拜讀了祖先的傑作《弟子規》,這本書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其基本內容,是融合古代聖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規》即據此編寫,先後有序地講解了學童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爲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範。這本書分爲入則孝、處則弟、謹篇、信篇、泛愛衆、親仁和餘力學文。

細細品味後茅塞頓開,平時裏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都在聖賢的教誨中有明確的答案,字裏行間充滿着人性的真正體現。《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現在獨生子女,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爲一些小問題而與父母爭執,父母的心裏應該多難過呀。讀完弟子規後我們要使他們明白了作爲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纔會從心裏面爲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再就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爲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爲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佈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學習效率通常不高,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學習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爲?這些總的教育原則,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果每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些,我們的和諧社會纔是可以期待的。機器人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識放在自己的芯片上,但是他們沒有血肉,沒有靈魂,因爲他們無法做到“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我們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羣機器人呢?還是要教育一羣人?

現代生活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心理壓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難,鄰里關係緊張,同事之間互相猜忌。面對這些問題,每個人總是想盡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擺脫以上煩惱。可是,最後的結果只是顧此失彼,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8

《弟子規》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童蒙養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學生的一劑良方。這次有機會去南京學習傳統文化,我受益匪淺。我的體會是:《弟子規》能治社會百病,能給千家萬戶帶來幸福,真學真幹真受益,誰學誰受益,早學早受益。

20xx年9月,我校正式推行學習《弟子規》,學習《弟子規》的活動雖然開展起來了,但是,如何學?真學真幹,還是學不幹;教師先學,從我做起,還是隻叫學生學,自己不沾邊等等卻是是我校學習傳統文化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弟子規》能治社會百病,能給千家萬戶來幸福,這是真的嗎?是真的,千真萬確。這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還是假想,想的厲害不厲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厲害,那就必須真學真幹。所謂真學,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習,恭恭敬敬地學習聖賢人地教誨;所謂真幹,就是真力行,真實踐。只有這樣學,這樣幹,才能真受益。

在學習期間,來自北京的一位年輕小夥,由於父母不和,導致家庭關係十分緊張,使他和父親之間產生了許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嚴重傷害父母的事。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應有孝順父母之心,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智,對他觸動很大,在大會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頭表達他對父母的懺悔,場面十分感人。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個家庭,這也是學傳統文化的好處。

人們認爲現在的孩子難管難教,真讓人發愁。尤其是學校老師面對開學的壓力,往往只注重對學生智育的培養,而忽視對學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禮記、學記》指出:“建國君民,教學爲先。”這是治國的根本。中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爲本,德育爲先,這完全體現在《弟子規》一書之中。我校自從推行學習《弟子規》老師和學生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但在真學真幹上還力行不夠。比方學校安排每週六全校教職工必須參加《弟子規》學習,我們摸着良心說說我們抱怨過沒有!我們是被“必須”限制而被動在學習,我想抱着這種心態學習,肯定收穫不大,甚至沒有收穫。

學習《弟子規》重在踐行,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老師必須先做到,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爲學生做榜樣,因爲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一定要以身作則,真抓實幹,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真學真幹。願我們共同努力把海天學校學習《弟子規》的活動推向高潮。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9

做一名幸福的教師,是我們每位教師追逐的夢想。教師的幸福是什麼?教師的幸福是一種精神享受。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種幸福;受學生愛戴,是一種幸福;得家長信任,是一種幸福;被同行敬重,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從哪裏來?從理解與尊重中來,從溝通與合作中來,從博愛與智慧中來。讀了《弟子規》之後,我對幸福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也從書中學到了很多爲人處世之道。

一做一名幸福的教師,要有孝敬之道。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爲先”,孝是做人的根本之道,周朝以孝治天下,國運昌盛八百年。“孝,德之根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們都知道教育學生成爲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可是卻忽略了德爲先,甚至我們自己都說不清楚品德好的具體表現是什麼。我們看到“孝”字,是“老”和“子”爲一體的,孝順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自然老師也少操很多心,孩子也必定是學業成功的。再看“教”字,由“孝”和“文”組成,即文載孝道,所以作爲教師的我們教書育人也必須孝敬父母做好學生的榜樣,而教育最好的辦法也是自身作則的身教而不是言教。那麼如何盡孝,《弟子規》給了我們很好的行爲準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另外還包括諸如:出有告,返有面。親好力爲,親惡謹爲等,教師可對照自身是否有做到。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孝順父母,孝順的心才能傳遞給學生愛和幸福。

二做一名幸福的教師,要有教育之道。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弟子規》雲“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意思是老師不深入研究學問,不在人品上紮紮實實的落實,不在道德上提升自己,又如何教育別人呢?所以我們要懂得修身養性,認識到以身作則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教育好學生。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平時的工作中,除了教給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對學生應更多一些情感撫育、人文教育,繼而教會他們如何做人,讓他們從我們身上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因此,我們既要教會學生懂得“長者立,幼勿坐。長着坐。命乃坐”“過猶待,百步餘”的禮節,又要讓學生擁有“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良好心態。學生是有思想的人,他們對教師不但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

三、做一名幸福的教師,要有勤奮之道。

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就要勤奮、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對此,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爲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如有時對於手頭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肯定不高。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四、做一名幸福的教師,要有處事之道。

作爲生活中的一份子,單位中、家庭中做人處事的方法關係到我們與同事與家人是否融洽。“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讓我進一步明白了一個道理,便是對待工作和生活應該在把握節奏的同時要保持正確的態度;“話多說,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誡我們言多必失,做人應該謹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們要想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做到德才兼備,而絕非什麼御人之術。謹、信、仁三點告訴我們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麼事情都要時刻謹慎,而且要遵守承諾並且要對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誠相待。立身處世謹言慎行,做人處事實事求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業務水平的提高,從容面對各種工作和壓力,從而感受到快樂。

總之,學習《弟子規》不僅是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我們對於《弟子規》的學習,絕不能停留在學習的層面,而重在落實餞行,我們要在平時的不斷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習慣,不斷地豐富提高自己的水平,做好屬於自己的每一件事: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激情滿懷地上好每一堂課,循循善誘地講透每一道題,精心批改好每一次作業,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張試卷,安撫每一顆受傷的心,幫助每一個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規劃,反思每一次得失。現在的學生最大的特點是思維活躍、自我意識強、行爲習慣差、抗逆能力弱,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全部希望和未來,作爲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社會要求其具有更高的人格素養和知識素養,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而且還要做的更好。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10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學《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讓父母爲我們而感到自豪,做到這些也算是給父母一個小小的報答。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爲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讓自己有改過的機會。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比如我上學期間學習是爲了應付各種考試,參加工作以後,好像一下子就沒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開始爲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幾年,一直都不怎麼開心,在這個大千世界裏,想到的是爲什麼別人比自己過的好,感覺心裏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沒有努力奮鬥過覺得活着很累。

現在通過學習才知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自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所以不用羨慕別人取得什麼樣的成就,獲得多少財富,過多麼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做爲自己的人生目標。把自己對工作的熱情獻給我熱愛的工作事業,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11

本學期開學初,縣教育局要求全縣師生共同學習《弟子規》,我在指導同學們朗讀、背誦的過程中,自己也努力學習,感到收穫很大,體會到教育局開展這次學習活動意義重大,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呼喚道德的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反覆誦讀那質樸的古訓,不禁使人心胸豁然開朗,在潛移默化中,似乎拉近了自己與聖賢的距離。

在系統的看了蔡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後,我對其深遠意義有了新的認識,深深認識到《弟子規》在當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時尚的讀物。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好的老師,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帶領我們領略人生的真諦,規範我們做人的準則,指明我們做人的方向。

《弟子規》這本書,它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緻的說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弟子規》教誨人們首先要有孝順長輩的心,要有一顆友愛的心;只有一個人的品德上進了,才能做好人,而我們學習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養。

學習《弟子規》使我最難忘的句子是“凡是人,皆友愛。天地覆,地同載”。它傳遞了孔子的“泛愛衆”,朗朗上口,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藍天之下,大地之上,對所有的人都應該愛,所有的人也都需要愛。在表達上“凡是人,皆友愛。天地覆,地同載”比“四海之內皆兄弟”還有氣度,令人感到胸襟博大,時至今日它仍然有現實意義。作家冰心曾說:“有了愛就有一切。”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質和美好道德的核心。人只有懂得愛,懂得感激,懂得體貼,懂得感恩,懂得寬容,懂得謙讓,世界上纔不會有空虛和孤獨。愛在哪裏?愛在一個淡淡的微笑裏;愛在一個已經被家人傳遞了許多次的蘋果裏;愛在一牀暖暖的被子裏、愛是生活的主旋律。都說父母的愛比山高,似海深。在親情的世界裏,雨滴會變成咖啡,種子會開出玫瑰,清泉會釀成美酒,眼淚會閃出微笑。

《弟子規》實實在在地告訴我們如何做人,如何仁愛待人,如何正確處事,如何分寸有度的接物,它會時刻照耀着我們前進的步伐,豐富我們的思想。讓我們衝向傳統文化知識的海洋,學會做人的道理。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爲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通過學習《弟子規》,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做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孝敬父母方面還要好好努力。去年我的爸爸患直腸癌,需要我的幫助和照顧,我卻藉口工作忙,單位不準假。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應該。父母對我那麼好,我有什麼理由讓他們在需要我的時候使他們失望呢?我也生過病,他們是那樣的細心照料,無微不至,而我呢?既缺乏細心,又缺乏耐心。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是一本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以學規、學則的形式,三言成語的體例,濃縮了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知識的教育範本。其通俗易懂“便於誦讀講解而皆切於實際”,不論從工作到生活,還是從做事到做人,廖廖1080個字,就把人類社會所提倡的、反對的,遵道的、違德的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內涵豐富。《弟子規》本身就是“道”是“德”。所以要牢記《弟子規》,並用它來要求自己、檢查自己、反省自己,做到敦倫盡分。大量的事實證明,能按《弟子規》的要求來規範自己言行的人,絕對在家庭中是一個好兒女、好夫婦、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單位是一個好員工、好同事、好朋友、好領導,在社會上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聖賢之人。

《弟子規》本身就是一種規範,一種道德品質的規範;同時也是一個讓大家去身體力行、自我管理的行爲規範。它不是拿來要求他人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踐行來引導、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習,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改善工作、生活環境以及社會風氣,從而達到構建和諧家園、和諧社會的目的。

我學習《弟子規》深刻領悟到以下四點:1、做人要懂得感恩;2、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3、爲人要謙虛;4、要找準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培養增長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並從《弟子規》學到做人的智慧。

讓我們一起來聆聽聖賢的教誨吧,從盡人倫之本分做起,做一個好兒女,一個好丈夫,一個好妻子,一個好父親,一個好母親,一個好員工,一個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爲社會的和諧與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我願與大家共勉,在教書育人這個事業中,嚴格要求自己,懷着感恩與恭敬之心來待人接物,謙卑待人,身體力行,勤奮學習,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和素質,爲教育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12

弟子規是一本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以學規、學則的形式、三言成語的體例,濃縮了八德(孝、悌、信、禮、義、廉、讓)知識的教育讀本。其通俗易懂,便於讀、講解而結合實際,不論從生活到工作,還是從做事到做人,就把人類提倡的、反對的、遵道的、違德的講得明明白白、清清處處,內函豐富。並用它來要求自己,檢查自己,反省自己。

做到敦倫盡分,大量的事實證明,能按第子規的要求規範自己言行的人,絕對在家庭中是一個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單位是一個好員工,好同事、好領導。在社會上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聖閒之人。古人云:“百善孝爲先”。一個人能孝順也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知道了怎樣與兄弟姐妹相處,懂得尊重別人,知道了人生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知道了人應該有關懷愛護的心,如同蒼天和大地絕對沒有私心。

通過了學習,在工作中傳授給學生,讓國小生從小做人、尊敬、孝順等禮節。通過領導帶好頭,師生照着學的方法。在學校、在班級上都大有改觀。人人都爭達到聖人的最高境界,傳統和美德的發揚五千年的文化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在教育教學中,認真教好每一學生,讓他們做好弟子規的每一條,我們盡到自己的責任,教育好學生,運用好弟子規每一條,使我們的世界會將永遠文明、燦爛、和平。《弟子規》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繼承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將它發揚光大,永傳下去。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13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在很大程度上難以適應它變換不定的節奏和規律,在物質飛速更新和精神停滯搖擺的矛盾中無所適從,因而產生一種無可名狀的不安和焦慮,這或許也是當前的個體的人和整體時代所共有的精神狀態。

近日,在參加了一次學習《弟子規》的培訓之後,我第一次真正的看清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弟子規》講述了人在家、出外、待人、處事上該學習的良好品德。強調孝心、孝行,從而達到對父母孝敬的目的。

我記憶最爲深刻的便是姜老師給我們播放的《遲來的愛》、胡斌自述《我被十三所學校開除》。他們把自己以前的那些惡行都講給大家聽,讓大家引以爲鑑,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我們能不能像他們一樣能夠深刻反省和認識自己的錯誤,並努力去改正呢?

通過《弟子規》的學習,讓我認識到作爲一個人,首先要懂得感恩,而最要感謝的便是要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翻開《弟子規》,第一章便是《入則孝》。孝敬父母,並不需要你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來,可以是平日裏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會心的笑容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爲,其實對我們的父母而言是最大的欣慰!

現代社會的現實競爭和快節奏的變化,需要人去適應,需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從書中學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這話的印象很深刻。爲了一些微小的利益或某個職位而與同事明爭暗鬥,或總是在上級面前表現自己,是職場中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這種做法,從近的方面看,也許會暫時得到些好處,但同時也會付出傷害同事關係,落下鑽營勢利的不良形象的代價,更重要的是一旦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這方面,勢必將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其實,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生存環境,每個時代的人也都有各自的生存方式,生存需要的是智慧與誠信,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而謀求生存之道,纔是人活着的最高境界,才能在人生路上長遠順利地走下去。

學習《弟子規》不僅僅是簡單的背誦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反思的、自我檢討的過程。《弟子規》所包含的內容很多,我們不可能每一點都做到,但是隻要我們努力去做,用心去做就行了。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人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我們思想昇華的過程。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14

本月青年教師讀書的範圍是經典名篇,因此我學習了弟子規。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現代社會,人們要向經典學習。《弟子規》在當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時尚的讀物。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師,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帶領我們領略人生的真諦,規範我們做人的準則,指明我們做人的方向。

《弟子規》這本書,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緻的說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弟子規》教誨人們首先要有孝順長輩的心,要有一顆友愛的心;只有一個人的品德上進了,才能做好人,而我們學習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養。

《弟子規》實實在在地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做人,應該如何仁愛待人,如何正確地處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會時刻照耀着我們前進的步伐,豐富我們的思想。讓我們沉浸在傳統文化知識的海洋,學會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的總綱領是“入則孝 出則悌 謹而信 泛愛衆 行有餘力 則以學文”。只要我們認真學習、認真感悟,就會明白許多道理,爲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在教書育人這個光榮的事業中,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懷着感恩與恭敬之心來待人接物,謙卑待人,身體力行,勤奮學習,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和素質。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15

我校近期開展了學習了《弟子規》的系列活動,初次接觸《弟子規》,我認爲和女兒幼兒園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啓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爲然。認真學習研讀後,。使我對所學習的《弟子規》有了新的認識。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好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着做人的真理,對於指導教育少年兒童生活和學習,培養學生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養成良好的習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我們成年人也有着重要的意義。

《弟子規》主要是講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博愛的精神、正確的讀書方法。時過境遷,歲月流逝,書中所講的內容也許同我們現在的時代形勢不太一樣,但書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何使自己的學業有所成的精神卻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

《弟子規》的總綱領是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弟子規》其核心思想是孝弟仁愛。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基礎規範。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爲人處事。不會做人,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而一個人如能懂得做人之道,不但個人的修身會得到進步,在家庭方面也能得到幸福美滿,子孫也都可以興旺。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爲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我們中國是個禮儀之邦,很重視禮儀的教育,可現在的社會,禮儀已經被人們所遺忘,特別是現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樣孝順父母,體諒父母。怎樣尊重長輩,怎樣尊師重道。有的只是維護自己的利益,只知道自己的利益神聖不可侵犯。有的學生,在班級裏以自我爲中心,不能容忍別的同學,行爲極端,極富攻擊性。作爲一名國小老師,我們除了教學生學習知識之外,還應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如:“父母敬,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告訴我們,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爲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讓氣、傷心等等。

讓我們認真學習好《弟子規》,深刻領會《弟子規》精髓,做一位品德高尚、學業有成的人。並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範自身的言行,指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培養學生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篇16

“存好心,行好事”是做人的根本。我認爲,就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誠信是金。書中講到:“父子關係、君臣關係、夫婦關係都需要建立在信任、在付出當中。再來,兄弟亦復如是,你愈照顧兄弟,兄弟就愈信任你。最後朋友,朋友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這都是要透過長期的相處,所謂日久見人心,才能真正贏得朋友的信任”。也就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以一顆誠摯的心做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不管是對人對事都要講究誠信,即“誠實守信”。這也是自古以來做人的基本準則。

作爲教師,我每天都要和孩子相處的很融洽。我覺得想和孩子處理好這一關係,就的和孩子交朋友。朋友之間是非常平等的,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得友誼就要學會尊重你的朋友,否則,你將失去他。對孩子也一樣。他也許還小,也許不懂事,但是他絕對懂得尊重。作爲朋友你必須要講誠信,當你學會信守承諾時,你便獲得了朋友的信任。同時也獲得了孩子的信任,而這種信任是世界上最珍貴,最無條件的。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子,他說:“只關心種子而忘了耕地,等於撒下種子喂麻雀。”他還說:“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表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地進行心靈的接觸。”這席話讓我們懂了老師和孩子之間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靈的碰撞都有利於建立和諧、輕鬆、愉快的師生關係;有助於老師和孩子之間產生情感共鳴;使孩子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種活動,只有在互相信賴講究誠信的基礎上才能進行。

總之,學習《弟子規》就是規範人的行爲,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它對一個人價值觀念的形成、人格的確立,以及智力的開發有着關鍵的作用,尤其對小朋友來說,或多或少地瞭解一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道德規範,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對教師來說也是一本難得一面鏡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