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級課程培訓學習心得_一年級教師課程培訓心得(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01K

2023年一年級課程培訓學習心得_一年級教師課程培訓心得 篇1

開學初,到大良實驗國小進行學習, 通過這次學習,不僅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學片段及專家的講解給了我極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課程洋溢着時代的氣息,體現着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2023年一年級課程培訓學習心得_一年級教師課程培訓心得(通用5篇)

新教材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生動有趣,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由原來教師的教本轉變爲學生的學本,更似兒童喜愛的課外讀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歡。如:開篇的篇首語以往純粹是用文字的形式來介紹內容,是寫給成人和教師看的。而新教材是採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人物“淘氣”、“笑笑”、“智慧老人”及“機靈狗”的對話,提出第一冊的學習主題“數學就在你的身邊”。使小朋友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再如:本冊教材分爲9個單元,單元的標題明示了所學的知識內容,如:“生活中的數”、“加減法”、“分類”、“位置與順序”、“認識鐘錶”等。各單元中每一節的標題都具有情境性與活動性,如:“快樂的家園”、“玩具”、“小貓釣魚”、“飛行表演”、“搭積木”、“分蘋果”、“乘車”等。同時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配以各種活潑、精美的插圖。小朋友們被這些有趣的課題和漂亮的插圖深深吸引着,對數學書簡直是愛不釋手。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題爲中心的呈現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題,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圖,通過說一說、做一做、數一數、比一比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認爲:“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新教材無論是10以內的加減法還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教材都沒有明顯的算法傾向,主張各種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例如:第七單元中的“有幾瓶牛奶”,教材提供了情境圖:一隻牛奶箱裏裝有5瓶牛奶,另一隻牛奶箱裏裝有9瓶牛奶。在解決兩隻牛奶箱裏共有幾瓶牛奶時,教材沒有用一種統一的模式,而是安排了三種思考方法:(1)、一瓶一瓶地加……,9,10,11,12,13,14;(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3)、把9分成4和5,5+5=10,10+4=14。再如“有幾棵樹”、“買鉛筆”等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思考方法。

教材安排同一問題不同的算法,並不是倡導學生去掌握每一種算法,它是指羣體算法的多樣化。同時它也不代表解決這些問題就只有這幾種算法,而是通過這些算法的展示,說明在解決問題時,存在着各種不同的算法,學生通過互相交流、比較出各種算法的特點,並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

過去的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缺乏整合。新教材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減法的關係,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內的加減法是分開安排的,6到10的加減法是合起來安排的,這樣的“合”有助於學生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加減問題,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繫。又如:學生生活在三維空間,所以新教材幾何內容從“認識物體”開始,而不是先認識“平面圖形”,這也有利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來建立空間觀念。再如:統計的重心放在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體驗統計的必要性,加強了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教材在創設數學活動的主題或情境時,非常注意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歡迎新同學”、“給在田間勞動的叔叔、阿姨送水”、“送盲人過街”、“修理椅子”等。教材還設計了“數學故事”、“數學遊戲”、“小調查”、“實踐活動”等小欄目,這些小欄目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讓學生通過講數學故事、玩數學遊戲等,增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繫與綜合。

2023年一年級課程培訓學習心得_一年級教師課程培訓心得 篇2

爲新學期能更好地使用新的課程標準(20xx版),尤其是一年級教師能更好地使用新教材,20xx年10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在金雀山中小舉辦的講座——新教材培訓會。此次培訓由曹雪鶴和王德鵬老師主講,在兩位專家對新教材的解讀和深度挖掘下,我對改版後的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改版後的新教材在版面設計上更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徵。本書變大了,書本里面的圖畫更加鮮豔更加生動了。新教材所設計的情境、插圖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圖畫風格和色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變枯燥無味的數學學習爲富有兒童情趣且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新教材無論是在內容的選擇還是在呈現方式上,都注入了新血液、新精神,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了時代氣息。新教材在內容上所做的調整,更是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

新教材在內容做了如下調整:

一、加強了知識的準備性。一年級剛入校的孩子要在角色上實現成功的轉換需要一個過渡時期,第一單元《準備課》刪除了比高矮、比長短等與數學學科關聯不大的內容,調進了一年二期的《位置》,但刪除了左右的相對性,這樣的調整更貼近一年級學生的實際,讓學生能在數一數和說一說的過程中愉快的適應一年級的新生活。

二、降低了知識的難度。一年級的許多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都深有體會,有些知識過早的教授給孩子,他們很難理解和掌握,有時不得不強行灌輸,這給教學帶來了許多的困擾和難題。新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更加科學合理,分散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編排,將認識平面圖形移至下冊,這樣就減少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互相干擾;將《認識鐘錶》這一單元的認識半時移至二年級上冊,減少了半時對整時的干擾性,這樣的調整更加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新教材還加強了對知識的整理,在練習的設計上,注重前後知識的聯繫,並注重對知識的滲透,填未知數不再作爲一個獨立的內容出現,而是以多種形式逐步滲透在練習中,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這一知識難點。

三、注重對孩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突出瞭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與過程。

新教材提供鮮活生動的場景後,非常注意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你知道了什麼?”——“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讓學生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不僅可以體會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問題的解決,還讓學生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爲教學評價提供了線索,更強化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新教材還增加了數學的背景知識,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豐富了孩子的數學視野,能更好的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慾望。

此次培訓,老師們都有很深的體會和感悟。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但對教材的正確理解和深入鑽研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步,因此,認真研讀新教材,領悟其中的精神和內涵,才能更好的踐行新課程標準。

2023年一年級課程培訓學習心得_一年級教師課程培訓心得 篇3

非常感謝領導能給我去房山區教研室聽國小語文一年級教材培訓的機會,這次培訓對接一年級語文教學的我來說意義重大,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在這次培訓會上聆聽了幾位老師<新課程理念下的國小語文教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

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教材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教材不僅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材的編寫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並茂,版式多樣,風格活潑,色彩明麗,能夠吸引學生閱讀,激發學習興趣。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學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意圖和特點,選用恰當的手段,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是我對本次培訓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是對新課標的理解: 我知道了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或得基本語文素養。注重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應該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又富有創新活力的,應儘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

二、牢固樹立生活語文的理念,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爲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老子》中說得好,“有無相生”。如果我們用大量的作業把學生課餘的時間塞得滿滿的,學生便喪失了自我發展的空間,窒息了學生的靈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有”反倒轉化成了“無”。 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纔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三、注重指導,增強實踐,享受成功。

學習習慣的養成,僅有說教是不夠的,應該緊扣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關方面的指導。並在具體的學習實踐活動中反覆操練,使學生體驗到收穫的愉悅,從而促進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課文或閱讀書籍後引導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遠比讓學生懂得如何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來得更有效些。寫讀後感是非常好的習作方式。學生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理解了課文,更易於把讀後感寫好,這既是寫作自信心的培養,同時有利於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寫好其他文章的讀後感。結合教材學習內容,激發學生樂於使用工具書,查找相關的資料。教師可以引導孩子探究使用工具書的基本方法,指導孩子認真閱讀工具書,使學生熟練掌握使用方法,能隨時利用工具書,迅速獲取所要查找的資料。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語文教材的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載體,而且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蘊藏着我們民族深厚的文化歷史。 所以一年級語文教學時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遊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於真實的教學活動情境中,增加實際體驗,使學生願學語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以上就是我學習一年級語文教材培訓的體會和收穫。

2023年一年級課程培訓學習心得_一年級教師課程培訓心得 篇4

三天的新課程改革培訓,在炎熱的天氣裏快要結束了,心情和這天氣一樣是炙熱的心,熱血的情,澎湃的愛。一個學期結束了,伴隨來的是一串串教育方面的疑惑和反思。在教育教學中,課程改革中都有很多的不解一直找不到答案,直到這三天的講座和示範課讓我的身心都有了一種洗滌和頓悟。其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首先,對於學生,我們老師應該更多的還是愛,愛是一切問題解決的根本,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手段和目標。我們教孩子就是在愛孩子,希望孩子學的更好,學會做人,學會學習。一味的以教書爲教書的目的是不能感化學生,也不會讓學生學到可以一生受用的本領。一切爲了孩子,爲了一切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真的做到這些不外乎真正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一切粗暴都是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

其次,對於老師,對於新老師來說做的還很不夠,我們要成長要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在學習和反思中以最快的速度成長起來。增長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作爲一個好老師要做的還很多,而唯一成爲好老師的途徑就是不斷的學習和反思。最後就是課堂教學,新課程不是流於表面的一種形式,而是真的要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聽的幾堂課都可以感受到老師的用心,都是在讓學生不斷自己的一步步學,老師一步步的指引,讓學生深刻掌握知識,而一味的講,只會讓自己辛苦,學生痛苦。要有效就必須認真備好課,不斷開動腦筋設計教學,讓學生自己學,老師做一個真正的引路人。總之,三天的學習受益匪淺,有學習,有經驗,有展示,有理論,有實踐,有反思。

2023年一年級課程培訓學習心得_一年級教師課程培訓心得 篇5

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我們踏上了去往溫州的學習之路,一路上車子在山路間盤旋,兩旁的青山因爲雨水的緣故云霧繚繞。路程有些漫長,還一直伴隨着忽大忽小的雨,好在一切都很順利,四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了溫州市百里路國小。 這是一所去年九月份建成使用的新學校,整個學校目前只有一年級四個班,雖然校舍的許多教室還沒有投入使用,但是它的普通教室和專用教室的比例是1:1.2,學校非常注重課程的建設,形成了“課堂·課程·課外”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爲每個孩子擁有美好的童年服務,爲每個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奠基”是百里路國小的教育理念,他們把這一理念融入到了每件事情中,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這個校區的入學儀式,由於這個勤奮校區都是一年級的新生,所以開學第一天,校長親自給每個孩子胸前戴上鮮花,並且對他們說:“歡迎你們加入勤奮這個大家庭!”簡簡單單的一個動作和一句話就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並且消除了孩子第一天入學的緊張感和羞澀感。接下來走進教室,孩子們會發現每個人都能拿到一份伴手禮:裏面有棒棒糖、開心果、小糕點,寓意孩子們每天棒棒的、開開心心、步步高昇。下午,孩子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張賀卡,送給誰呢?送給幼兒園的老師,學校希望孩子們上國小了依然記得幼兒園老師的三年培育,讓感恩的種子從小就在他們心中萌芽。

我們吃完午飯休息時正值他們的午休,當我們在學校裏走動時,發現每個班的孩子都非常安靜,有的拿着一本書看得很認真,有的在寫字,有的在休息,都自己做着自己的事情互不打擾,四個班級只有一個老師在巡視。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學校的孩子閱讀習慣非常好,閱讀興趣也很濃厚,肯定跟學校對他們的閱讀習慣培養分不開,果不其然,教導主任介紹時提到:開學之後,老師們不急着開始文化課的學習,而是通過兒歌、童謠、繪本、影視劇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告訴孩子一年級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而學校每個星期也有一節閱讀課,由校區校長執教,內容大多以繪本爲主。學校還特別重視學生的健康,我們去時,正是一個班級在午後開展輪滑課,看着每個孩子都大膽、陽光地滑着輪滑鞋,真覺得孩子是多麼地有活力。

下午開設的兩節課和一個班級文化建設的講座也讓我受益頗豐。第一節課五年級的《臨死前的嚴監生》是一位其貌不揚的男老師執教的,但他的笑容之親切,課堂思路之清晰讓我印象深刻。最值得我學習的是他真的是和學生合作着在完成課文的學習,他把更多主動權交到學生手裏,自己只起點撥引導作用。整節課他和學生的關係非常和諧,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學生真的樂於學習,樂於參與,所以完全不會存在老師牽着學生走的感覺,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

第二位老師是一位活潑俏皮的一年級女老師,執教的是一年級下冊的《地球爺爺的手》她準備非常多生動的教具,一直以溫柔、可愛的語調引領小朋友愉快地學習。我覺得值得我學習的是她一直不停的對孩子的鼓勵和讚美,比如在指導某個字的讀音時,她會說“我喜歡你的翹舌音”“某某某真棒,把輕聲讀得真好!”在寫字環節實物投影某個孩子的字時,她不是說“我們來看她的作業”,而是說“我們來看她的作品”,一字之差,就讓我們感受她對孩子的尊重和讚美,我相信孩子會在她的我鼓勵下會寫得越來越好!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樂清市建設路國小,參加了海峽兩岸兒童閱讀研習營暨親子共讀專題論壇。參加論壇的專家有中國臺灣國小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賴玉連女士,臺北教育大學的知名教授林文韻女士,兒童文學博士王林,浙江兒童閱讀推廣研究中心主任宋旭,這些在兒童閱讀方面泰斗級的人物讓整個論壇實實在在是一次思維的碰撞,是一場精神的盛宴。

到現在,賴老師那柔軟的中國臺灣腔和可愛的語氣還在耳畔迴盪,她像個孩子似的給同學們講《老鼠爸爸說故事》,那嗲嗲的聲音常常惹得臺下的觀衆鬨堂大笑。我們驚歎她的語言可以如此地和孩子的語言接近,同時也突然覺得給孩子講故事好像是得像她一樣誇張、有趣,聽完她的語言之後,我們甚至覺得從我們嘴裏說出來的話怎麼像一塊塊磚頭。如果說她的課堂是活潑俏皮的,那麼她之後的講座的內容則是具有操作性的,她以《老鼠爸爸說故事》爲例,介紹了運用橋樑書進行羣文閱讀的策略,橋樑書介於繪本和小說之間,是一種專爲過渡讀者閱讀能力出版的書類:有插圖但不承載故事情節,讓讀者讀完一篇有想要再讀下去的動力,藉此過渡到閱讀整本文學的小說。羣文閱讀課可以分成這樣幾個步驟來做:“談談睡覺前的活動”,“分享想象,連結經驗",“採取文學圈模式進行分享和交流”,“做排序”,“還可以多一些”。在整個活動中,學生有怎樣的感受、願意怎麼排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如何把自己的感受用準確的語言說出來,以及如何有條理地把這樣排序的理由說清楚。教師從課堂觀察中要發現學生的想法,以此爲依據提供思考的角度,比如是從角色對話的角度,或者場景變化的角度等等。賴老師讓我們這種從來沒有進行過羣文閱讀教學的老師有了一個可以學習和效仿的範例,讓我們對閱讀指導重拾信心。

賴老師是用生動活潑的課例向我們展示了閱讀課的指導方法,而另一位中國臺灣的老師則是從閱讀理論出發提供了切實有效的閱讀策略。她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實驗讓我們明白:閱讀是重意義的,即使其中的部分字詞被隱去,或者部分字詞意思不理解,學生也照樣可以用已有的認知來建構,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通常要求學生先把每個字的意思都搞懂,再來理解全文意思,這是非常枯燥乏味的。

時間過得飛快,第三天的培訓只有半天,在聆聽了一節富有關愛的《幾米和他的漫畫》的課堂以及一個引人思考的關於學習共同體的講座之後,“海峽兩岸兒童閱讀親子共讀專題研討會”進入了尾聲,伴隨着閉幕式的音樂和視頻,眼前浮現的都是這些參與的老師們對閱讀的那種熱情,是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對閱讀的那種喜愛和欲罷不能,是閱讀讓他們變得不一樣。宋老師說的很好:閱讀就像冰河世紀裏那隻松鼠找的那顆橡果一樣,撥動它就能讓地球重新獲得生機。我們心中都有一顆橡果,我們到處尋找,只爲找回內心對於世界的愛。也許,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讓我暫時遺失了它,現在,該是拾起它的時候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