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精選3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1W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1

6月11日下午三點,我們學校各黨支部委員一起在會議室觀看了“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蹟報告會。報告會邀請了六位彭士祿同志生前的同事、家人和朋友,講述彭院士奮鬥不息、躬耕不止的一生,使我們瞭解了彭老艱苦奮鬥的一生,學習了彭老不忘初心、爲我國核動力事業開拓進取、默默奉獻一生的偉大品質。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精選30篇)

1962年2月,彭士祿同志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當時我國在覈潛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識近乎爲零,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所有人,沒有人見過真正的核潛艇。彭老卻說:“我們這批人有學化工的,有學電的、儀表的,大多數人不懂核,搞核潛艇全靠4個字——自教自學。”沒有資料、圖紙、設備,沒見過實物……彭老帶領科研人員用簡陋的計算工具計算了十幾萬個數據,建立起中國核動力裝置主要參數的計算方法,並最終確定了100多個參數。有時爲了驗證一個參數,科研人員沒日沒夜地“三班倒”,用僅有的一臺手搖計算機和幾把計算尺連續算上好幾天。聽着彭老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看着屏幕上彭老密密麻麻的筆記本、忘我工作的身影……我的思緒萬千。

彭老一生熱愛核事業,把核事業看作比生命還重要,爲我國潛艇核動力和核電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爲“中國核動力事業的墾荒牛”。如果教師都能像彭老那樣熱愛教育事業,我們的教育事業肯定能快速高質量發展。作爲一名老黨員、老教師,我要向彭老學習,躬耕不止,以身作則,率先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認真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凡是要求學生做的事情或學習的知識,我自己先認真學習,或者與學生一起學習。陶行知說過:“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我發現和學生一起學習,可以瞭解學生學習的過程,可以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遇到的困難,可以隨時激勵他們認真學習,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集體榮譽感等。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既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更要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在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勤奮能驅逐學生的懶散;教師的自律使學生明白堅持的意義;教師的積極向上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充滿陽光。用教師對生活的熱愛、對學習的熾熱去影響、激勵、薰陶和教育學生,爲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澆灌與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健康成長爲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才。

作爲一名老黨員,我也要講述彭老的真實故事,把彭老奮鬥不息、躬耕不止的感人經歷告訴我的學生,激勵他們用心學習,不負韶華,努力奮鬥,長大後成爲祖國建設需要的技術人才。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2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

吳蓉瑾爲當地人熟知,始於“情感教育”。20年前,關注到一些孩子出現情感淡漠、自我意識過重等問題,她積極探索,每週利用15分鐘午會課時間,開展情感教育課,提高孩子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後來,她和同事們一起,把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構建起了包括8個板塊、20個專題的情感教育體系。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吳蓉瑾曾這樣告訴同事賀春秋。賀春秋剛入職時,不小心摔倒受傷,吳蓉瑾指導她以此爲素材,上了賀春秋的第一堂情感教育課——《愛護我自己》。賀春秋說,那節課上,她和學生們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受傷經歷,互相提醒,彼此關心,“那些溫馨的情景十幾年了還歷歷在目。”

吳蓉瑾的微信朋友圈常常“曬娃”。開學這幾天,曬得最多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們,上課時專注的目光、吃飯後沾着飯粒的小臉……張張照片都滿溢着她對孩子的喜愛與呵護。

每個學生畢業時,吳蓉瑾都會贈送一張附有自己聯繫方式的卡片。常有已畢業的學生找她交流,甚至其他學校的學生和家長也慕名找她,吳蓉瑾也樂意提供幫助。

“每天都有太多值得關注的細節”

作爲教育專家,吳蓉瑾多次來往於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區之間,爲各地教師開展培訓。“吳校長去過很多地方,卻沒有旅遊過。”一名老師說,吳蓉瑾總是把培訓課程安排在下午,當晚返回,爲的是第二天一早就能站在校門口迎接學生。

白天,除了聽課,她最常做的是在教學區走走看看,每天都有上萬步。“看孩子們上課時的狀態怎樣、寫字姿勢是否正確,琢磨怎麼教導他們文明規範……”吳蓉瑾說,“每天都有太多值得關注的細節。”

3年前,吳蓉瑾被派遣流動到上海市郊的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國小擔任校長。“我們叫她‘鐵人校長’”,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國小教師譚珂告訴記者,吳蓉瑾不僅爲學校設計了適合學生學習能力、滿足個性發展需要的幾十門校本課程,建立“每週一研”“三三製備課”等活動機制,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更將愛的暖流傳遞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下午6點多,送走放學的學生,吳蓉瑾還要與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團隊開會,辦公室和會議室的燈光,總要亮到晚上10點。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3

作爲中國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的重點出版項目,《“時代楷模”學生讀本》叢書由資深出版人、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海飛擔任主編,作者團隊均爲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董恆波、常聰、源子夫作爲作者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時代楷模”人物體現的是新時代的精神面貌,他們的事蹟有很強的時代背景感和代入感。這爲該系列讀本的創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直接與“時代楷模”或其身邊的親友進行深度交流,加深對人物的理解與共情,增加文本在敘事和細節上的真實感、親近感。這讓《“時代楷模”學生讀本》在當下的少兒主題出版項目中別具特色。

本次研討會之前,《“時代楷模”學生讀本》作者之一、曾兩獲“五個一工程獎”的董恆波親赴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對“時代楷模”張玉滾進行了爲期三天的深度探訪。董恆波對此行感受很深,他強調兒童文學作家一定要“深入生活”,要與“時代楷模”人物進行交流,到他們所處的環境去看一看,否則寫不出感人的作品。

少兒主題出版的難點之一,是如何能從兒童視角去思考和解讀主題思想,避免主題闡釋的程式化和概念化,兼顧主題思想的嚴肅性、抽象性與作品的可讀性、趣味性。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4

轉眼間,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投產運營已滿三週年,偌大的碼頭和堆場空無一人,只有如同被賦予了生命一般的藍色設備在靜悄悄地自動運行,行雲流水般地裝卸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集裝箱。而在這平靜的背後,是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更加忙碌緊張的工作節奏。

從7年前方案開始攻關的那天起,辦公室的燈就沒在晚上十點前熄滅過。現在,加班奮戰依然是團隊的工作常態,他們不僅要繼續衝擊世界自動化碼頭效率的極限,更要實現自動化碼頭高度智能化的升級,用自主創新敲開未來港口的大門。

團隊中唯一的“女強人”李永翠已經好幾年沒有背過女式包,每天一臺筆記本電腦陪伴着上下班,一有空就打開工作。“自動化碼頭把我的媽媽奪走了。”她的女兒小遠揚一度對自動化碼頭產生牴觸。

團隊的周兆君出差行程總是安排得滿滿當當,去天津設計院、上海振華,基本都是當天去當天回。最令他難忘的一次是確定軌道吊軌道扣件膠泥選型,一天之內馬不停蹄地趕到天津和北京的兩家生產商基地進行實地考察,下車後已是凌晨2點多。

“自動化碼頭的智慧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不斷完善,運行更加合理優化,維護工作量和成本顯著降低,這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張連鋼說,“要保持自動化碼頭領域的領先地位,自主可控是核心。”

激光掃描儀是自動化軌道吊的“眼睛”,軌道吊就是通過激光掃描儀來確定集裝箱的位置,從而實現精準裝卸,但這一領域仍爲德國公司的進口產品所壟斷。在張連鋼的構想中,圖像識別是替代激光掃描的一種新技術路線,可以實現更高的讀取率和更出色的可靠性。

這樣的國產替代方案在自動化碼頭一期、二期工程中已經比比皆是:自動化碼頭橋吊的俯仰機構採用了國產的籬笆式捲筒,相比於動輒數十萬美金的進口貨,成本不到十分之一;AGV導引車摒棄了國外主流的鉛酸電池,大膽採用自主研發的鈦鋰電池,實現了低成本、小容量、長壽命、輕量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並一舉節省換電站建設成本過億元……

着眼於港口實際需求,不斷自主創新進行優化升級,正是這個可推廣、可複製、可商業化的“平民碼頭”超越國外前輩的祕密。

在妻子眼裏,張連鋼是個凡事都要做到一百分的典型理工男,最大的享受就是討論和解決問題。

90分往往就能引以爲豪,要做到一百分何其困難。但對於自動化碼頭而言,這是由無數個細節的完美串聯而成的大美,每一個環節都要不斷優化以達到更優。

懷着這顆初心,張連鋼和他的團隊還在繼續迎接新挑戰,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等技術讓自動化碼頭更深度進化,朝着“自學習、自完善、自組織”的高度智能化碼頭不斷進發,在世界高科技碼頭之巔牢牢樹立中國港口的地位。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5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對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國科技創新的時代洪流,爲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是最大的使命擔當,也是最高的榮譽褒獎。

被人們稱爲“拼命黃郎”的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曾經說過:“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七年間,他帶領35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爲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不少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斯人已逝,追思猶存。黃大年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譜寫了一首矢志創新的奮鬥之歌,樹起了一座勇攀高峯的精神豐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撐。而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牢牢抓住創新這個“彎道超車”的關鍵,才能大踏步追趕科技潮流、搶佔時代先機。黃大年無時無刻不想着趕超前沿、不想着超越極限,他帶領科技團隊參照國際最高水平、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在地球探測科學領域奮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測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無限風光在險峯”,只要堅定信心、勇於登攀,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能力作出更多創新創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在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中大顯身手、贏得主動。

科技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科技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賽跑,如果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黃大年正是懷着這樣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緊迫感,恨不能一分鐘掰成八瓣兒用,把自己的生命發揮到極限。“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是他用創新實踐同時間賽跑的真實寫照,更是他追逐夢想的強大動力。有付出纔有回報,敢拼搏方能立潮頭。黃大年把對祖國的摯愛、對科研的執着,濃縮在自己的人生書寫之中,激勵着人們繼續求索、接力奮鬥。

科技競爭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5年大於50年,黃大年靠什麼讓我國深探項目從遠遠落後到比肩一流?探求就裏,這與他的求實作風和科學方法密不可分。他運用系統思維安排科研攻關,既注重激發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又注重考覈督察等機制保障,既突出重點項目攻堅,又兼顧配套技術支持,形成了系統整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方法;他秉持融合理念佈局,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拓展作業面,在碰撞中尋求突破,在差異中做大增量,取得科研工作的“化學反應”“裂變反應”;他採取開放態度開展學術科研,深度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黃大年在工作中形成的一整套思路、策略、手段和方法,爲怎麼創新、如何突破作出成功示範,積累了寶貴經驗。

馬克思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纔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黃大年志在創新、奮鬥不息,實現了自己“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理想抱負。創新永無止境,精神薪火相傳。黃大年的精神力量必將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探索前行,用創新追求書寫有價值的人生、成就有高度的夢想。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6

在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大同鄉,一場宣講活動正在進行。宣講內容是拉齊尼·巴依卡捨己救人的事蹟。訴者悲痛,聞者淚目。巴合提亞爾·其拉克眼眶溼潤地向記者說:“他就是護邊員的模範,是我今後做人的榜樣。”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地處帕米爾高原,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接壤。高原之上,山峯林立。一個個山口,則成爲了護邊巡邏的重點區域。這裏,也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最牽掛的地方。

作爲世世代代在帕米爾高原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齊尼·巴依卡的父親、祖父都是守護祖國邊防的護邊員。自然地,拉齊尼·巴依卡從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手中傳承了“接力棒”,在帕米爾高原守邊。邊防線上的界碑、河流、山溝都留下了拉齊尼·巴依卡的足跡。

一家三代,戍衛邊疆近70年,拉齊尼·巴依卡被當地牧民親切稱爲“高原雄鷹”。他生前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得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大最美擁軍人物等榮譽稱號。而他對一家三代所做的事,卻用再樸實不過的詞句來形容。“是共產黨和政府讓我們這裏的牧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要懂得感恩,我們爲國護邊,是做該做的事。”

拉齊尼·巴依卡的腳步停在了1月4日。爲營救落入結冰河水的孩童,拉齊尼·巴依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41歲。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阿布都賈米·龍吉克回憶起與拉齊尼·巴依卡共事的時光,感慨說:“他生前就是巡邏路上的‘活地圖’,給了我們很多幫助。今後,我會循着他的足跡,擔起他的責任,繼續爲祖國守好邊。”

與拉齊尼從小一起長大的麥富吐力·坎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這樣做,是因爲他從小就是這樣勇敢的人。”落水兒童的母親陳曉琴說:“他不顧一切救我的孩子,他的恩情,我們這一輩子都還不清。”

拉齊尼·巴依卡的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告訴記者:“失去兒子我心裏特別難過,但他是爲了救孩子犧牲的,我爲他感到自豪和驕傲。我會把我兒子的事蹟講給我的孫子聽,讓他們一代代傳揚下去。”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康厚強介紹,拉齊尼·巴依卡逝世後,社會各界的人士紛紛前往他家送去慰問。鄉里的幹部也去他家幫忙接待來訪賓客,對其家人進行心理撫慰。目前,拉齊尼·巴依卡家人的心情已漸平復。

“高原雄鷹”雖已去,感人事蹟永流傳。連日來,塔縣組織事蹟報告團對拉齊尼·巴依卡事蹟做宣傳。不論是與拉齊尼·巴依卡生前熟絡,還是初聞其事,拉齊尼·巴依卡默默奉獻爲國守邊、捨己救人所展現出的品德和精神,都感動着每一個人,並將長存於世人心中。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7

“如果我能活到100歲,還有5%的人生可以成爲一名光榮在黨的人”

“這一年來,我絲毫沒有鬆懈,而是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誠懇地向組織提出轉正申請,請黨組織審查。”

20__年12月26日下午,96歲高齡的李桓英教授戴上大紅色的圍巾。在黨支部黨員大會上如期轉正,正式成爲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我回國不後悔,幹麻風病防治工作不後悔……我想把有限的日子,投入到無限的工作中去。”老人一字一句地認真向黨組織彙報着預備期的心聲。聲音中飽含歲月打磨過的篤定,頸間的紅圍巾和黨旗相互映襯,鮮豔無比。

預備期這一年裏,李桓英仍奮鬥在一線。2020__年初,她悄悄打包,準備再次出發前往雲南。她心裏牽掛着那些治癒的麻風病人,更惦記着尚未解的麻風病發病機制。“我身體沒問題,就是去看看病人的病情有沒有復發,他們的親屬有沒有潛在感染。”

一如她20__年對着黨旗承諾:“如果我能活到100歲,還有5%的人生可以成爲一名光榮在黨的人,更加堅定跟黨走,爲醫學事業繼續奮鬥!”

1921年出生於北京的李桓英,曾於1946年留學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後成爲世界衛生組織成立後的第一批官員,她在世界衛生組織任職7年,被派往亞洲、美洲的許多國家,爲防治性病等疾病在貧窮落後地區的蔓延做出了努力。

1957年,在李桓英爲世界衛生組織工作7年期滿時,世界衛生組織主動提出與她續簽合同,期約5年,她婉言謝絕,瞞着家人,隻身一人繞道倫敦,幾經周折,於1958年從莫斯科回到了祖國。

時年37歲的她,回到闊別多年的北京,被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性病研究所工作,開展“梅毒螺旋體制動試驗”“麻風抗原檢測”等。

當時實驗室設備簡陋,李桓英用土法自力更生製作的麻風菌脂質抗原(PGL)提取成功。她和同事先在自己身上做試驗,至今,李桓英左右手臂上還留有清晰可見的疤痕。

1970年,李桓英來到江蘇省的一個麻風村考察,在這裏,她第一次見到麻風病人。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歷來是備受歧視的、致殘的“不治之症”。

當時由於沒有治療麻風病的有效藥物,最人道的處理,是把他們趕到一個偏僻的地方,讓其自生自滅。這一幕刺痛了李桓英:“我當初回國就是爲了幫助祖國的同胞!”

李桓英決定,攻克麻風病。

1978年,李桓英調到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此,57歲的她將全部精力奉獻給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她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率先開展了服藥24個月就停藥的短程聯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解決了麻風病的治療難題,爲數以萬計的麻風病人解除了疾苦。

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爲“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

“很多人問過我,當初已經離開祖國那麼多年,爲何選擇回國?我都毫不猶豫地告訴他們,因爲我是中國人,不能忘本。”

李桓英說:“回國,我就一個目的,把我學到的東西用到生我養我的地方,不愧是個中國人。”

“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雲南西雙版納考察麻風病情,那時的西雙版納3個縣,分佈着大大小小十幾個麻風寨。過去,由於缺乏特效藥物,以及社會對麻風病的恐懼、歧視和偏見,麻風病人忍受着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

“麻風病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歧視!”爲了拉近與麻風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沒有穿戴任何防護衣服和麪具,走家串戶給病人做檢查,甚至與病人見面時總是握手擁抱拍肩膀。

由於長期的疾病折磨和遠離人羣,寨子裏的人們對治療既缺乏信心,又難以適應按時按量服藥的治療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棄,把送來的藥丟進水塘裏。

李桓英聽聞,十分着急,親自上門送藥,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揚頭就喝,飯捧起就吃。時間一長,寨子裏的村民都傳:“村寨來了個女醫生,不怕麻風!”

“我們做醫生的是沒有恐懼的,我走遍世界,恐懼對我不是個事兒。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傳染上——讓你們親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還會教麻風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們要這樣。”手一下子伸進病人剛脫下來的髒鞋,“摸摸有沒有砂子和釘子,再穿上”。麻風病人手腳是麻木的,甚至,端滾燙的火盆都感覺不出燙手。李桓英不怕髒,就是爲了教給他們防止皮膚破損潰爛的自我防護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動來消除大家對麻風病的歧視,不斷向人們證明:麻風病是可治之症,麻風病人並不可怕。

爲了我國麻風病防治事業,高齡的李桓英長期奔波在雲、貴、川貧困邊遠地區,7個地州、59個縣,幾乎每一個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在她的努力下,雲南省勐臘縣的麻風病患者被全部治癒,1990年的潑水節,他們摘掉了麻風寨的帽子,作爲一個行政村,被正式劃入勐侖鎮,李桓英爲它取名爲“曼南醒”,意思爲“新生的山寨”。這一天,李桓英和人們一塊兒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xx屆國際麻風會議上作了《在雲南實施麻風病防治特別行動計劃的報告》,報告結束後會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諾丁博士緊緊握着李桓英的手說:“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治癒患者帶來的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

“治癒患者帶來的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李桓英對患者的關心不僅僅體現在治好他們的病痛,更如同親人一般,時刻給予他們溫暖,爲他們尋求最佳的治療方案。

1993年年底,雲南省文山縣有一位女生在臨近大學聯考前不到半年,被診斷患了麻風病,李桓英得知情況後非常着急,趕去爲她仔細檢查:“現在得了麻風,就像得了一塊皮膚癬,只要聯合化療一週就失去傳染性,你可以邊學習,邊治療,最多兩年就能治好,放心吧。”

李桓英還鼓勵她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不能自暴自棄。因聯合化療中有一種藥物會造成皮膚染色,李桓英又與當地醫生一起,爲這位女學生設計專門的治療方案,並請當地的醫生一定要保證她的治療,不要影響學習。過後,李桓英仍然惦念着這位女學生,曾多次打電話、寫信詢問她的情況。後來,這位女學生真的考上了大學,並在畢業後成爲一名教師。

麻風病是一個“窮”病,大多數麻風病患者的家境都不是很好,李桓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他們關懷和體貼。

20__年3月,熱研所麻風室接診了一位24歲麻風患者小馬,小馬生長在一個麻風病高發家庭,家裏有5人患麻風病。李桓英無條件接收了這一家5位患者來京免費治療。經過兩年的治療,他們的麻風病已基本治癒。一次複診中,李桓英教授看到小馬的手已破潰感染,並得知他一家租住在平房,生活十分拮据。“患者這麼年輕,一定要爲他的將來着想。”她既着急又心疼,立即拿出隨身攜帶的1000元錢給了他們。

有條件幹,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幹。行醫70餘年,這就是李桓英的行事風格。

在深入麻風病區的途中,由於山高路險,道路崎嶇,她曾經4次遇險,2次翻車,2次翻船。

她遭遇過最嚴重的翻車是從翻滾的汽車前窗擋風玻璃甩出去10多米,躺在覆蓋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昏了過去。連車帶人滾下坡底的同志們從車中爬出來,大聲呼喊她。她才反應過來連聲呼喊:“我在這裏!”但是她爬不起來,李桓英歪頭一看,雪地上留下一大片殷紅鮮血。這次車禍導致她兩側鎖骨和3根肋骨骨折,頭部外傷縫了7針。大家都勸她好好休養,她卻纏着厚厚的繃帶、打着石膏投入了新的工作。

20__年,已是94歲高齡的李桓英,不顧膝關節手術後的行走不便,再次來到雲南。一進寨子,那些當年經她治癒的麻風病康復者就像見到了親人,眼含激動的淚水,撲上來就喊:“李媽媽,您回來了!”他們的子孫聽說李桓英回來的消息,也紛紛請假,從打工的城市趕回寨子,只爲見上李桓英一面。在他們心中,李桓英就是改變她們命運的“貴人”。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8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央視新聞推出系列報道《英雄無悔》,講述志願軍老戰士的英雄事蹟、家國情懷。

孫景坤是96歲高齡的志願軍老兵。他曾捨生忘死血戰沙場,作戰英勇榮立一等功。載譽回國後,他卻深藏功名解甲歸田,帶領村民改變家鄉貧困面貌。

在丹東市光榮院,一件掛滿軍功章和紀念章的軍裝掛在孫景坤老人的牀頭,這是他那段戎馬生涯的見證。

孫景坤的兒子孫福貴:我父親很懷念他犧牲的戰友,他有時候經常看這些獎章,再順手去摸一摸,他的腦海裏可能想的很多。

1948年參軍入伍的孫景坤曾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多次重大戰役,並立下赫赫戰功。1950年,孫景坤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曾因激戰負傷回國治療,傷剛好又再次奔赴前線。

1952年10月,在配合上甘嶺戰役的一場戰鬥中,身爲副排長的孫景坤接到了增援161高地的命令。當時,161高地三面處於敵人的火力控制之下,送彈藥上去要衝過十幾條封鎖線。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營長就告訴我,你帶領這九個人,扛多少手榴彈、扛多少子彈。一出發一看,飛機就來了,我們瞅準機會趕緊往上衝。

衝上陣地的孫景坤,和所剩無幾的戰士們投入到激烈的戰鬥中,他們打退了敵人多次反撲,孫景坤一人就擊斃了21人。

從中午一直到半夜,孫景坤和戰友們浴血奮戰最終守住了高地。因爲作戰英勇,孫景坤榮立一等功。1953年,作爲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英雄報告團成員,孫景坤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而在回到家鄉後的幾十年裏,他卻從未提起這些榮耀。

孫景坤的女兒 孫美麗:我問他,你怎麼不講你戰爭年代的事情,他說我不能說,一個個熟悉的臉龐都倒下了,我不願意說那些,心裏難受。

1955年孫景坤復員,他放棄了留在城裏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回鄉務農。在辦理黨組織關係時,他“隱藏”了自己的戰功和榮譽,回鄉第三天就拿起農具到生產隊勞動。後來作爲生產隊長的孫景坤,帶領鄉親們大力發展糧菜生產,用幾年的時間栽下了13萬棵松樹和板栗樹,並帶領村民一同修建水壩改造耕地。

遼寧省丹東市山城村村民曲華成:這個河一發水就把地都沖壞了,(孫景坤)領着大家夥兒修這個攔河壩,想辦法叫大家夥兒富裕起來。老百姓心目中非常信任他。

村民有困難,孫景坤想方設法解決,而他自己的孩子卻沾不上一點光。在家務農的大女兒孫美麗今年已經快70歲了,因爲小兒麻痹她從小右腿落下殘疾。她告訴我們,16歲那年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卻在父親的堅持下讓給了生活更困難的家庭。

孫景坤的女兒孫美麗:當地電話局裏頭招一批工人,要電話員,我非常高興,我這回能當工人了,俺爸知道了,說什麼也不讓我去。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當這個黨員,不能一切爲自己着想,要多爲羣衆,也爲國家。

20世紀90年代,抗美援朝紀念館移地改建,向社會徵集文物。孫景坤最終決定將自己的立功證書等紀念物品捐獻出來,那時候人們才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戰鬥英雄。

抗美援朝志願軍將士後代徐江娜:這個(位)老英雄,他在戰爭年代出生入死、不怕犧牲,在和平時期他又深藏功名,都是對後代的一種教育,我們就是要繼承他們的光榮傳統。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9

從事電力服務工作以來,錢海軍從一名普通電力工人成長爲有口皆碑的“萬能電工”。他投身志願服務23年,一句“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錢海軍”是百姓對他工作的肯定。他發起“千戶萬燈”活動,足跡遍佈五省份,只爲讓燈火照亮和溫暖更多家庭……錢海軍用忠誠擔當努力詮釋着“甘爲人梯、無私奉獻”的人生真諦。

錢海軍是堅定拼搏的勞動者榜樣。手機24小時開機,風雨無阻奔赴保供電現場,接一根電線、修一隻電錶、擰亮一隻燈泡都是他的拿手活。錢海軍數十年如一日爲社區居民提供電力維修服務,又主動承擔起修理電器等工作,踐行人民電業爲人民的宗旨,守護千家萬戶用電安全。

錢海軍也是無私奉獻的黨員楷模。在堅守崗位的同時,他積極主動地投身志願服務,堅持爲殘障人士、特困戶以及其他需要幫助的特殊羣體奉獻愛心。他是無數孤寡老人共同的“兒子”,爲老人的晚年增添溫暖。錢海軍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提升道德文明風尚作出了卓越貢獻。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盞燈,在沉寂的夜裏亮起來的是希望,也是溫暖。錢海軍用電力人的一盞燈照亮了城市的角落,也用執着的堅守展示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本質,彰顯了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和勞動者的奉獻精神。他的優秀品質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10

爲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按照廣東省教育工委和教育廳《關於廣泛開展向盧永根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要求,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央宣傳部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院士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11月15日晚上21時,中央電視臺一套《時代楷模發佈廳》節目播出盧永根院士感人的先進事蹟。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學生黨支部於11月15日晚上21時,積極組織廣大學生黨員、發展對象在圖書館306黨員活動室集中收看央視直播,認真學習盧永根同志的先進事蹟。

通過觀看視頻短片的介紹,學生們紛紛被“南粵楷模”、“優秀共產黨員”盧永根同志的事蹟所感動。盧永根同志以“先黨員,後校長,先校長,後教授”爲原則,堅定對黨的信仰,始終把黨的教育事業和師生利益放在首位,這是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意識的昇華。他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上不畏艱辛,前仆後繼,艱苦奮鬥,一絲不苟的研究態度,勇擔重任的敬業精神,更是爲指引不同專業的預備黨員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上開拓創新和攻克困難方面,起到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生活上,盧永根同志的艱苦樸素,嚴於律己,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更是體現了他爭做時代先鋒的精神,彰顯共產黨人的本色。

通過此次學習活動,讓廣大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勤奮學習和刻苦鑽研就是個人蔘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具體行動。學習盧永根同志的先進事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黨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牢固樹立爲祖國爭光的雄心壯志,也再次讓大家認識到自己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是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大家一致認爲盧永根同志是當今時代的楷模,我們要學習他愛國敬業、甘於奉獻的好思想,學習他刻苦鑽研、真才實學的好本領,學習他拼搏奮進、淡泊名利的好作風,將盧永根院士的精神發揚光大。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11

清晨5點15分,張桂梅和往常一樣,從女生宿舍的鋼架牀上爬起,坐着宿管員的電摩來到教學樓,在學生到來前,把每層樓的燈一一打開。清晨5點15分,張桂梅和往常一樣,從女生宿舍的鋼架牀上爬起,坐着宿管員的電摩來到教學樓,在學生到來前,把每層樓的燈一一打開。

10多年來,張桂梅每個上學日都堅持着這個頗具儀式感的習慣。“姑娘們怕黑,提前把燈打開讓她們更安心。”她說。

愛人早年病故,張桂梅膝下沒有兒女,她把母愛奉獻給了女高的孩子。

每逢假期,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抽出時間去學生家中挨個家訪。10多年來,她的足跡遍佈麗江市一區四縣,行程超過10萬公里。

有年寒假,張桂梅到華坪縣榮將鎮家訪。在街頭,張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學生山啓燕正在路邊賣甘蔗。“都要大學聯考了,不好好在家看書,咋跑來賣甘蔗?”張桂梅生氣地問。

瞭解到山啓燕父親患病、家庭困難,張桂梅經常偷偷給她塞生活費,直到她順利考上大學。如今,大學畢業的山啓燕已成爲一名幼師。

張桂梅名下幾乎沒有任何財產,她沒有房、沒有車,所有收入都用在了女高的學生們身上,自己一件衣服能穿10多年。

20__年初,張桂梅病危入院,華坪縣縣長到醫院看望她。躺在病牀上的張桂梅拉住縣長的手說:“我情況不太好,能不能把喪葬費提前給我,我想看着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

我將無我,讓信仰的力量傳遞

9月5日,華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場上,聆聽入學後的第一堂“校課”。每週“校課”,小到學習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張桂梅都親自授課。

如今,這堂課讓張桂梅愈發感覺吃力。63歲的她站在教學樓前,身形有些佝僂,手指、胳膊、頸背上貼滿了止痛膏藥。“早上起牀時,腳疼得不敢着地。有時我真想不幹了,可看着你們,我告訴自己必須堅持。”張桂梅對學生說。

看到有學生抽泣,張桂梅連忙說:“不哭不哭,我答應你們,我會好好的,陪你們讀完這三年……”話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張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評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麗江市專門設立了“張桂梅教育基金”,所籌集資金將用於支持華坪女高發展、補助貧困學生。

讓張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許多華坪女高的學生大學畢業後,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選擇投身艱苦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生。從小窮苦的她,以前願望是“走出大山、賺大錢”,但女高改變了她的想法。20__年大學畢業後,周雲麗考取了寧蒗縣城的中學教師崗位。聽說女高缺數學老師後,她毫不猶豫放棄了縣城工作、放棄了正式編制,來到女高做代課老師,一年後才轉正。

“老師老了,我們長大了。”周雲麗說,“我們要繼續她未竟的事業。”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12

忠誠是中國共產黨最閃耀的精神品質,是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優秀品格,一直以來,都講對黨忠誠、對國忠誠、對民忠誠,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說到忠誠,我想,黃詩燕無疑是一個真正的好榜樣。

20__年6月25日,47歲的黃詩燕來到炎陵任縣委書記,挑起了這個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重擔,成爲炎陵縣脫貧攻堅的“一線總指揮”。從此,他就成了脫貧攻堅的無畏戰士,8年5個月零4天,用生命兌現了“脫貧功成,必定有我”的莊嚴承諾,用忠誠贏得了老百姓心中的“最美扶貧書記”讚譽。爲脫貧而來,爲脫貧而去,他把一腔熱血和激情,都用在了爲民脫貧的事業中,真正成爲了“無私無我,不負人民”精神的忠實捍衛者、踐行者,用奮力拼搏、艱辛付出,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讚歌。

10月9日,追授黃詩燕同志“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稱號大會暨黃詩燕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他當得起“模範”的稱號,當得起全國黨員幹部的由衷敬仰,是新時代忠誠爲民的好榜樣。

我們要學習他的忠誠精神。忠誠,既是政治標準,更是實踐標準。黃詩燕用他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名共產黨人對“忠誠”是如何堅守的、是如何踐行的。我們要學習黃詩燕的先進事蹟,牢固樹立忠誠意識,把黨、國家和人民放在首要位置,堅定不移。

我們要學習他的擔當精神。守初心、擔使命,是黨員幹部的精神旗幟,人民的幸福依賴於勇敢的擔當。黃詩燕用苦幹實幹拔掉一方窮根,以執着堅守帶領貧困羣衆邁向小康生活,以責任和擔當踐行爲民誓言。我們要一如他一般,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錘鍊鬥爭本領,把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擔好擔牢擔實。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13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於民族之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進程中,進一步弘揚見義勇爲的精神,具有特殊的意義。生活中,見義勇爲的感人事蹟不斷涌現。20__年6月1日,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國小“全國優秀教師”王紅旭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見義勇爲篇章。

20__年6月1日18時左右,2名兒童在大渡口萬發碼頭長江段沙灘邊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時刻,王紅旭百米衝刺跳江救人,傾盡全力將孩子往岸上推,在數十名羣衆聯手接力下,2名落水小孩成功救起,他卻因體力不支,不幸被江水沖走,英勇犧牲,年僅35歲。在危難時刻捨身勇救兒童,王紅旭老師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名人民教師的價值追求和責任擔當。他的事蹟成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完美的註腳,亦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見義勇爲,樹立了正能量,值得我們去書寫和銘記。

我在網上翻看拜讀有關王老師事蹟的點點滴滴。知道了他是同事們眼中愛崗敬業的楷模;是學生們心中豪爽義氣的大哥;他也是父母心中孝順懂事的兒子;是妻子心中深情脈脈的丈夫;是兒子心中高大萬能的爸爸;他也是教師世家綻放的光榮花一朵,讀大學時就曾留下過英雄救人的故事……唯有犧牲多壯志,王紅旭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對人生境界的高尚追求,用生命托起明天的太陽。這位可敬的人民教師用一顆赤子之心,踐行了對黨和人民的鄭重承諾:作爲一名教師,我渴望成爲黨的大家庭中的一員,願爲各族人民的利益奮鬥終身。

王紅旭老師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人熱愛教育事業、從事教師職業的家風傳統,傳承德高爲師、身正爲範的家訓師風,兢兢業業教書育人,充分展現出教育世家的精神風範和至誠至深的教育情懷,塑造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他是值得我們尊敬的老師,他是人民教師的楷模,我們永遠懷念他。

我作爲教師中的一員,一定要以王紅旭同志爲榜樣,學習他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學習他潛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誠情懷,學習他以德施教、爲人師表的品格風範,學習他心懷大愛、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更加奮進的精神狀態,爭做爲學爲人的“大先生”、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我們要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在我校形成崇德向善、尊重英雄、弘揚正氣的濃厚氛圍,讓榜樣力量轉化爲全體教師的實踐行動,聚力譜寫教育事業新篇章。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14

52歲的國家電網寧波慈溪市供電公司社區客戶經理錢海軍,23年如一日,爲殘疾人、孤寡老人等無償提供電力維修改造等服務,無論大小事隨叫隨到,被稱爲“百姓身邊點燈人”。

休息日,錢海軍又來看望獨居老人應久昌。

5年前,應久昌生病需要儘快做手術,錢海軍知道後很快聯繫好上海一家醫院,又親自把老人送過去。老人康復後,錢海軍和愛人隔三差五就來探望。去年錢海軍還幫老人將家裏的電線全部進行了安全改造,並貼心地裝了感應電燈,還耐心地給老人講解使用方法。

應久昌:只要電話打過去,他不會推辭,肯定會過來的。海軍對我們老年人,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尊重。

23年來,錢海軍結對服務了100多位殘疾、空巢、孤寡老人,還捐助了27名貧困學生。服務範圍也從最初無償提供電力維修改造服務,到羣衆無論大小事都隨叫隨到。後來他乾脆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登在了報紙上。

寧波市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主任傅立韻:這個電話號碼一公佈,在離慈溪60多公里的寧波,70多公里的寧波北侖電話都打來了。

20__年,寧波慈溪電力部門啓動了“千戶萬燈”困難殘疾人住房照明線路改造項目。西藏日喀則、吉林敦化、貴州安龍和四川布拖……這次,錢海軍和他的志願團隊還走進偏遠地區,爲6000多戶人家完成了線路改造。

如今,錢海軍已從當年的“小錢同志”變成了現在的“錢師傅”。在他的影響下,“百姓身邊點燈人”的隊伍已經達到了1200多人。他身上的這束光,正在變成一片燈海。

錢海軍:我們有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志願者,發揮着各自的能量,心裏非常開心。

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埋頭苦幹;二十三年如一日,助老扶困,無私奉獻。錢海軍同志正是千千萬萬個優秀共產黨員的傑出代表,他點亮的不僅是萬家燈火,還是困難羣衆心裏的希望之光。他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時代楷模,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幸福源自奮鬥、成功在於奉獻、平凡造就偉大”。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15

20__年8月12日4時41分廣州,我們又永遠失去了一位科學家,盧永根院士,享年89歲。他是我國著名作物遺傳學家,1930年12月2日生於香港,廣東花都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

由於不在領域內,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盧永根院士,是啊,我們每天都知道某些明星的消息,某些爛七八糟網紅的消息,可是科學家,我們太少知道他們的消息了。我們兒時,有多少人的夢想是成爲科學家啊,成爲了科學家就更好地回報社會,報效祖國,現在我們都長大了,這份理想早已離我們遠去,科學家,聽起來多麼光榮的稱號,漸漸被我們這瑣碎的生活給徹底淹沒了。

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數學,那時候的想法就是要想成爲科學家,必須學好數理化,後來漸漸地,分數就成了我們追逐的目標,大學聯考成了我們必須逾越的龍門。爲了分數而學習,爲了大學聯考而學習,完全取代了爲了理想而學習。很多時候,我們不再愛學習了,考試就是痛苦,分數就是折磨,總是考第一的人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大多數人的努力,都被名次壓垮了。

後來加入了社會,工作了,科學家的夢想就徹底遠離我們了,爲了枯燥乏味的瑣碎生活有那麼一點色彩,我們拼命掙錢,似乎掙錢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科學,那是別人的生活,那是另一個世界,另一個離我們很遠很遠的世界。

甚至連我們能接觸的所有媒體,都充斥了各種明星、網紅的消息,是啊,他們更具談資,他們表面上的光鮮似乎更值得我們追捧,他們是這個社會浮於表面的美,他們可以使我們暫時忘卻生活的艱辛,以爲嘻嘻哈哈地可以這樣走完一輩子,但事實上呢?

真正讓我們這個世界更進步的還是科學家,是他們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更深刻,讓我們懂得更多的真理,讓技術更先進,讓我們這些普通人的生活更美好。他們仍然是最偉大的,不會因爲甚少有人關注就會失去光彩。我們最敬愛的科學家們,他們中的很多人也許一輩子都不會被人知道,他們只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爲這個社會,爲你我,默默地奉獻了一生,他們是最值得我們銘記的。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16

使命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8月3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孫麗美“時代楷模”稱號,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她的先進事蹟。孫麗美17年如一日紮根農村基層,時刻把羣衆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先進事蹟再次在福建省廣大幹部羣衆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楷模爲鏡,向先進看齊,在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新徵程中,作出更大貢獻。

福建省委組織部廣大黨員幹部表示,孫麗美同志是新時代共產黨人的楷模,是基層幹部一心爲民、真情服務的典範,是身邊最真實的好榜樣。要深入學習孫麗美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對標先進、爭當先進,進一步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爲工作實效,努力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績,爲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福建省委宣傳部機關黨委幹部陳穎表示,孫麗美同志是黨員幹部一心爲民、真情服務的典範。作爲宣傳思想工作者,要以其爲榜樣,汲取精神力量,堅守爲民初心,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信仰信念和入黨誓言。要學習她對黨忠誠、心繫羣衆、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立足本職崗位,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奮力開創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

福建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陳鐵晗表示,要深入開展向孫麗美同志學習活動,牢記初心使命,踐行爲民宗旨,講好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的巾幗故事,引領全省廣大婦女以先進典型爲榜樣,立足崗位、奮發有爲,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爲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貢獻巾幗力量。

福建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說,孫麗美同志身上集中體現了堅守初心、踐行宗旨的爲民情懷。作爲生態建設的主力軍,全省林業系統要把向孫麗美同志學習同林業工作結合起來,堅持生態惠民,全力推動生態成果全民共享。要持續培育壯大木材加工、竹產業、花卉苗木、林下經濟和森林旅遊等“五個千億”產業,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扶持林區羣衆發展特色林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沒有轟轟烈烈,也沒有豪言壯語,但孫麗美在平凡的基層崗位中,譜寫不平凡的美麗故事。”談到如何學習孫麗美的事蹟與精神,福建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土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李清華說,作爲一名農業科研工作者,首先要有農業情懷,其次要勇挑重擔、直面難題,最後還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在科研道路中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

福建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以孫麗美同志爲榜樣,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勇於擔當、主動作爲。同時把學習活動與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結合起來,與學習谷文昌、廖俊波等先進典型結合起來,堅決扛穩保障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的政治責任,增強憂患意識,防範化解糧食和物資儲備領域風險挑戰,爲奮力推進新時代新福建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孫麗美同志用生命踐行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是基層幹部一心爲民深情服務的典範。”霞浦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周羣力說,“要以孫麗美同志爲榜樣,把‘一心爲民’的公僕情懷融入到檢察履職中,把滿腔熱忱完全投入到‘爲人民謀幸福’的實踐中,立足檢察職能,爲黨忠誠,敢於擔當,心繫羣衆,踐行好檢察機關在新時代發展大局中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法律責任。”

“孫麗美同志在廣大黨員幹部心中埋下一粒種子,豎起一面旗幟,建起一座豐碑。”霞浦縣松山街道長沙村黨支部書記俞雲燦說,“我們將以孫麗美同志爲榜樣,把自己融入工作和羣衆中,與羣衆建立起真摯感情,帶着熱愛土地的情懷,懷着紮根農村爲民服務的信仰,在實現鄉村振興大業中,踐行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霞浦縣水門畲族鄉黨委書記陳廣昱表示,作爲山區鄉鎮幹部,尤其要以孫麗美同志爲榜樣,黨員幹部更要充分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紮紮實實地真幹、實幹、苦幹,心裏想着羣衆,嘴裏念着羣衆,腦子裏裝着羣衆,帶領全鄉廣大人民羣衆共同在鄉村振興、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等道路上唱好山歌,共同致富。

“基層幹部要真正把自己融入工作和羣衆,與家鄉的發展建設共進退,把自己的青春汗水揮灑在需要的土地上。”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金沙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欽賜表示,同爲基層幹部,要學習孫麗美同志的奉獻精神,趁着鄉村振興的東風,俯下身子建設富美鄉村。

國家稅務總局平潭綜合實驗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四級主辦汪寧表示,要以阿美書記爲榜樣,從她的先進事蹟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以優化納稅服務爲重點,以納稅人滿意爲目標,以紮實的工作和精益求精的態度,把“堅守初心、踐行宗旨”的情懷融入到稅收工作中,在服務新時期地方經濟發展建設大局中展現作爲、貢獻力量。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17

這是一場場與時間賽跑的生死救援,也是一次次隨時可能付出生命代價的艱險任務。38年來,肖文儒從一名普通的礦山救護隊員做起,先後參與、指揮和指導礦山、隧道、山體垮塌等事故災難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羣衆1000餘名,在多起重特大複雜礦山事故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已經是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的肖文儒經常深入救援一線,用經驗與智慧、職責與使命,挽救一個又一個生命。

將生死置之度外

應急救援與風險、災害、事故作鬥爭,隨時可能面對極端情況和生死考驗,是讓普通人“敬而遠之”的職業。

1983年,21歲的肖文儒從山西省雁北地區煤礦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大同礦務局礦山救護大隊,隨後的幾次任務,讓他真切感受到應急救援的危險。

一次,原大同礦務局一煤礦採空區着火。身爲技術員的肖文儒冒着接近人體極限的高溫,帶着隊員打密閉牆。井下熱浪翻滾,所有人只能閉着眼睛作業;在之後的一次任務中,他親眼目睹曾朝夕相處的戰友在濃煙中迷失方向,碰掉氧氣呼吸器從而失去生命。

高溫、缺氧、二次爆炸,險情時刻威脅着被困人員和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危。肖文儒至今還對上世紀90年代的一起煤礦火災事故記憶深刻。當時,由於通風不暢,煤礦井下積存了幾十噸煤粉的中部巷道發生自燃,身爲救護大隊副大隊長的肖文儒帶着2名隊員緊急趕往事故現場。當舉起水槍開始滅火時,他突然意識到,水、火、瓦斯、煤塵等多種致災因素在井下受限空間內交織疊加,發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極大。

“臥倒!”話音剛落,隨着水槍裏噴射而出的水柱,“轟”的一聲巨響,二次爆炸發生了。提前趴在地上的肖文儒並未驚慌失措,而是手拿水槍繼續滅火。“我知道氧氣是有限的,一直打火就能控制火勢。如果當時我停止滅火,可能就犧牲了。”肖文儒說。

在肖文儒38年應急救援生涯裏,這樣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太多。20__年6月5日,遼寧省本溪龍新礦業有限公司思山嶺鐵礦措施井井口發生炸藥爆炸事故。按照應急管理部部署,肖文儒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當晚在井口附近指導救援,對散落在廢墟中的炸藥、雷管渾然不覺。直到天亮後救援人員清理現場,他才發現自己被“炸藥包”包圍了。

教科書式的救援案例

“肖文儒總能在最短時間內作出科學決策和正確判斷,是礦山救援的一張‘名片’。”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管理處副處長戴其浩說。

2020__年初的山東棲霞市笏山金礦“110”重大爆炸事故救援,被譽爲“教科書式的經典事故救援案例”。被困人員處於井下約600米位置,救援深度較爲罕見,同時現場地質情況頗爲複雜,鑽孔救援難度極高,井下涌水也時刻威脅着被困工人的生存環境。

起初,現場指揮部決定佈置4個鑽孔進行施救。但由於該礦岩層地質條件複雜,不僅有構造破碎帶,而且2號鑽孔卡鑽廢棄。應急管理部工作組成員肖文儒果斷向指揮部建議――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一臺高性能鑽機和專業操作團隊趕赴現場救援。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1月13日開鑽的3號鑽,孔鑽至井下521米處時,井底偏移達7.4米。經專家組充分論證,決定由新調來的大地特勘隊對3號鑽孔進行糾偏透巷。17日13時56分,“生命通道”終於打通。在救援過程中,問題層出不窮。由於3號鑽孔涌水在巷道積聚,工作組建議指揮部啓用備用的4號鑽孔代替3號鑽孔,承擔“生命通道”功能。爲防止4號鑽孔發生涌水,肖文儒建議“先堵水再透巷”,被指揮部採納。

最終,在應急管理部、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的全力指導和幫助下,經過1000多名搶險救援隊員14個晝夜的連續奮戰,成功救出了11名被困礦工。

始終奮戰在一線

38年的應急救援生涯,肖文儒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危險與困難,同時也收穫了榮譽和感動。有一次,肖文儒帶隊成功救出井下被困人員後,一位80多歲的老母親攔住他,“撲通”一聲向他下跪:“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

這一幕永遠刻在肖文儒的腦海中,讓他深深認識到這份工作的偉大與光榮。“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8個沉甸甸的大字,不僅貫穿肖文儒應急救援事業的始終,而且也是他內心深處對於人民“守夜人”最樸實的承諾。

“每一起事故救援都很難,但當被困人員被救出來的那一刻,我們心中那種欣慰、喜悅、激動,是做其他行業很難體驗到的。”肖文儒說。

20__年10月1日,肖文儒作爲應急管理系統廣大幹部職工代表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羣衆遊行活動,登上“衆志成城”方陣彩車爲新中國慶生,當彩車經過天安門城樓時,他不禁熱淚盈眶。

紛至沓來的榮譽和讚賞並沒有讓肖文儒迷失方向,他仍像剛工作時那樣,奮戰在搶險救援第一線。“他始終堅持只有下井勘查,掌握第一手情況,救援方案才更有針對性,救援行動才更有效。”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綜合處二級調研員、副處長歐陽奇說。

肖文儒說,機構改革後,礦山救援隊伍與消防救援指戰員共同戰鬥,學習了很多,也認識到不足。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邁,“我將始終以只爭朝夕、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堅強意志,擔當作爲、履職盡責,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關頭、在生與死的嚴峻考驗面前,不畏艱險,逆向而行”。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18

關於女孩輟學再多的概念,都不如一個現實畫面來得直擊人心——

“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個小女孩,身旁放着一把鐮刀和籮筐,望着遠方發呆……這畫面到現在我都無法忘記。”張桂梅哽咽地說,當我下車詢問小女孩怎麼了?她哭着說,想讀書,可家裏窮,要讓她嫁人。

小女孩的話和渴望讀書的眼神深深地烙在了張桂梅的心裏,她覺得應該給山裏的窮孩子一個讀書的機會,讓山裏的女孩子都能免費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兒”的惡性循環中。

於是,這個15歲便跟着姐姐來到雲南參與“三線建設”的外鄉人,經歷了生死一線間的重病教師,創辦起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雲南華坪女高。建校12年,張桂梅和她的教師們帶領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進了大學的校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張桂梅說。

1800多名貧困女孩走進大學

20__年大學聯考成績出爐後,張桂梅有些不滿意。

儘管,這所免費女子高中,已連續10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100%,1800多名貧困女孩從這裏走出大山、走進大學。

“今年華坪女高的大學聯考成績‘兩頭’比較突出,600分以上的相對歷屆較多,但今年達到專科成績的學生也多,達9人之多,往年就兩三個。”張桂梅說。

作爲在雲南待了大半輩子的東北人,張桂梅對待學生成績時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強和堅韌。

1974年10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隨姐姐從東北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此後的時間裏,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

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後張桂梅放棄了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

1997年4月,張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療。但爲了不耽誤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把檢驗結果藏起來,直到7月份把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才住院接受手術。

得知張桂梅身患重病,縣婦聯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時看望了她。幾天後的縣婦代會上,全體代表爲這個“外來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錢捐款、有人把給孩子買衣服的錢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費……縣領導說:“張老師,你放心,我們再窮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着這山鄉的情義,張桂梅的淚水奪眶而出:“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爲華坪做些事。”這一堅持,就是20多年。從那時起,張桂梅的生命就和華坪、和教育扶貧連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後,張桂梅沒有再組建家庭,沒有親生兒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業。20__年,她一邊在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兼任“兒童之家”院長,成了衆多孤兒的“媽媽”。20__年,維持“兒童之家”的資金面臨短缺。爲緩解窘境,張桂梅到華坪各部門籌措資金,“求人很丟人,但如果孩子們生活得不好,我這個義務院長更丟人。”

20__年至20__年的寒暑假,張桂梅在昆明爲孩子們籌措到兩萬多元。對此她說,一切辛苦都值了。

打破女孩缺失文化的惡性循環

“每一個孤兒背後都有一個悲劇性的母親,有殺死家暴丈夫獲刑的母親,有因重男輕女陋習導致分娩死亡的母親,有與丈夫感情不和離家出走的母親。”在擔任“兒童之家”院長過程中,張桂梅對女孩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得愈發深刻。

這讓她意識到,貧困的女孩成爲貧困的母親,貧困的母親又將養育貧困的下一代,“惡性循環一直存在。”

班裏女孩本就不多,張桂梅發現,總有女孩讀着讀着就不見了,她去大山裏找,發現有的女孩十幾歲就嫁人了。

“只要母親的素質高,孩子的素質就高。要解決偏遠山區的貧困問題,就必須從提升婦女素質入手。”由此,張桂梅萌發了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__年起,她開始爲這個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而四處奔走。

“要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經病?”張桂梅的“宏偉藍圖”遭到不少人的質疑,但張桂梅沒有放棄,爲此飽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爲籌集資金辦學,張桂梅求過很多人。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辦女子高中的構想說完,企業的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見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看着被狗撕破的褲腿和流血的腳,想到自己的委屈,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更多的時候,疲憊、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着牆根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20__年1月7日,姐姐從哈爾濱打來電話,說哥哥病危,一直喊着我的名字,盼着見我最後一面。恰好當時宣傳部通知我9日到中央電視臺錄製節目。我想北京離哈爾濱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電視臺後,熱情的編導找了位企業家和張桂梅對話,爭取幫她解決女子高中的困難。

一邊是山裏的娃,一邊是彌留的兄,張桂梅艱難抉擇。當她把節目錄完,等來這位企業家承諾給女子高中提供50~100萬元資助的同時,也等來了哥哥已經火化的消息……

那種錐心之痛,張桂梅至今難忘。

在省、市、縣各級黨委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張桂梅的辦學夢想最終實現。20__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建成。9月1日,來自麗江市華坪、永勝、寧蒗等深度貧困縣的94名貧困女孩走進了女子高中的校園。

要對得起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學校是建起來了,如何留住孩子卻成了難題。

爲留住這些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去有些學生家的路太難走,連車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往。一個假期甚至兩個假期,即便馬不停蹄,張桂梅也只能走訪完一屆學生的家庭。儘管如此,她依然堅持,“無論如何,我一定要親自到每一名學生的家裏去看看。”

一次家訪,到了山下,司機告訴張桂梅,車上不去了。學生的家在山頂,僅有一條不到半米寬的山路,路的一邊是萬丈懸崖,走路的話需要6個小時。爲了節省時間,張桂梅搭乘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當時坐在車上,我都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入懸崖粉身碎骨。”想起當時的場景,張桂梅至今心有餘悸。

學生下山來接她,在半山相遇時,張桂梅第一句話就問她,“你爲什麼要回這兒來啊?你怎麼還老想回這兒啊?這地方你怎麼回來的啊?”女孩低着頭淡淡地說,“老師,我不回來,我上哪兒去啊?”張桂梅無言以對。

這樣的家訪已持續11年,覆蓋學生1345名,行程近11萬公里,張桂梅摔斷過肋骨、迷過路、發過高燒,還舊病復發暈倒在路上……可正是這一次次的家訪,更加堅定了張桂梅將女子高中繼續發展下去的信念。她不希望山裏的孩子因爲沒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歲的年紀就結婚生子,然後將缺失文化帶來的無知和貧困又一代代傳下去……

學校創辦初期各方面都很艱難,整個學校只有一棟教學樓,沒有食堂、廁所,學生和女教師擠在教室裏睡覺,男教師睡在樓梯間。由於學校的院壩沒有硬化,風一吹,整個校園滿是灰塵,老師每天下午五點半還得清掃校園。

女子高中建校半年時,17名老師,9人辭職,只剩下8人。

張桂梅坐在學校的旗杆下抹淚:“怎麼辦?學校是不是辦不下去了?”哭完後,她回到辦公室去整理學校的檔案時意外地發現,留下的8名教師中,居然有5名是黨員,加上自己,學校有6名黨員。

“只要有黨員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張桂梅心中暗想。“我說咱們開始重溫入黨誓詞。我們沒有錢,就在二樓畫了一個黨旗,把誓詞寫在了上面。我們宣誓,沒宣誓完,全哭了。”

從那之後,學校開始了軍事化管理,每件事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看似有點殘酷,但她們對得起自己肩上這份責任和使命。

她播撒的愛在流動和傳遞

“起牀嘍,姑娘們,快點唄,還有兩分鐘上課了。”

每天,天還沒有亮,張桂梅就佝僂着瘦弱的身子,爬上學校頂層,開始一天的工作。從起牀到出操,再到課間休息,以及晚上睡覺前,小喇叭的聲音一直在校園裏迴響。

從初建校時的94名學生,到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支撐女子高中的是照亮黑暗的那道“光”。

“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高一剛進校的第一課,校長並不直接談高中階段的專業學科,而是讓我們抄寫黨章。”就讀於南方醫科大學的畢業生鄧婕回憶,“經過高中三年紅色文化的薰陶,我變得堅強獨立、吃苦耐勞、勤奮勇敢了。”

這是張桂梅的“特殊教育”。

張桂梅在探索中制定了“唱紅色歌曲、憶紅色歷史、讀紅色著作、記紅色名言、看紅色影視、塑紅色課堂、辦紅色校報”等教育教學方針,堅持每週開展“五個一”黨性教育活動(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週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週唱一支革命經典歌曲、每週開展一次黨員理論學習、每週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她努力“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有人說我愛崗敬業,有人說我瘋了,也有人說我爲了榮譽。有人不理解,一個人渾身是病,卻比正常人還苦得起。支撐着我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裏不愧。”張桂梅說。

一個叫何先慧的女孩,對11年前的那一幕記憶猶新。

20__年,華坪縣中心鎮河東村,張桂梅來到學生何先慧家裏家訪。看到何先慧的媽媽衣着單薄,在地裏割韭菜,張桂梅把身上穿的新棉衣脫給了她。知道這件事後,何先慧的眼眶溼潤了。她家境貧困,國中畢業後沒錢上高中,是華坪女高接納了她。

現在,何先慧已經是一名中學教師。每到週末,她就會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幫忙。只要張老師打一個電話,她就會無條件支持。因爲她知道,張老師播撒的愛,在流動和傳遞……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19

“中國有句老話,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連鋼創新團隊”成員李波說:“效率,一直被看作是港口的生命線。在傳統的人工碼頭上,青島港的‘振超團隊’創造了聞名世界的‘振超效率’;在建設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時,我們同樣滿懷信心,要創造世界一流的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

“在自動化碼頭創造世界紀錄的路上,我們經歷了三次亮劍。”李波表示。

第一次亮劍:

開港時橋吊單機效率突破每小時25自然箱

自動化碼頭從1993年在荷蘭起源,到“連鋼創新團隊”項目組成立時的20__年,已發展了20年。但開港的橋吊單機效率始終沒有突破每小時20自然箱。

“那個時候,我在項目組負責業務流程設計和集成測試工作,這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開始由於沒有經驗,第一個堆場的集成測試用了整整15天,”李波說,“當時整個人都傻掉了。”

爲了趕進度,整個“連鋼創新團隊”都拼了,連續十幾天吃住在單位,白天在現場測試、記錄問題。晚上就聚在一起查看系統代碼,逐項討論測試案例和測試方法,全速推進測試工作。第二個堆場53個流程、1200個測試案例他們只用了7天,第三個堆場僅僅用了3天。接下來,就開始多線作戰,多個堆場同時開展迭代測試。

20__年5月11日,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運營,在船長366米、載箱量13000箱的“中遠法國輪”作業中,所有操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橋吊單機效率達到了每小時26.1自然箱,一舉打破了自動化碼頭開港作業效率不過20的魔咒。

第二次亮劍:

自動化碼頭作業效率勇創世界紀錄

“自動化碼頭開港後,我們不斷完善系統功能,不斷優化作業流程,讓這個碼頭更加聰明和健壯。”李波介紹,比如,爲了壓縮橋吊作業循環時間,將最普通的抓箱、放箱兩個操作,又細分出十幾個環節,然後來到現場,拿着秒錶,站在50多米的高空,在海邊零下10幾度的環境中,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測算,一秒鐘一秒鐘地細摳,一點一點地優化,不斷提升作業效率。

20__年12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輪作業中,“連鋼創新團隊”一舉創出單機平均效率每小時39.6自然箱的新紀錄。

第三次亮劍:

將“中國速度”提升到全新高度

一次次的加速,一次次的超越,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已成爲世界單機作業效率紀錄的“粉碎機”。

20__年12月17日,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連鋼創新團隊”再創佳績:在107#泊位“德翔普南”輪作業中,橋吊單機作業效率達到47.6自然箱/小時,全面超越今年4月份創造的44.6自然箱/小時的驕人成績,第六次刷新自動化碼頭裝卸世界紀錄,將“中國速度”又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20

“用電有困難,請找錢海軍。”在浙江慈溪,提起錢海軍,幾乎無人不識。

自1999年以來,這名慈溪市供電公司普通電工一直利用業餘時間無償爲居民提供電力維修服務,也爲許多生活困難的老人送去光明和溫暖。23年來,他資助貧困學子27名,結對困難老人100餘戶;23年來,他提供免費電力維修志願服務2.5萬小時,惠及1.3萬人次,帶動身邊1200多人開展志願服務3600餘次,累計13.5萬工時……如今,很多人在他的帶動下投身志願服務。

口口相傳的“電力110”錢海軍個子不高、面龐方正,戴着一副邊框眼鏡,看起來樸實無華。

1998年10月,錢海軍從周巷老家搬到中興小區。有一天,錢海軍下班途中遇到社區工作人員。當被問及能否加入社區義工組織爲小區居民義務維修電力故障時,錢海軍爽快地答應了下來:“沒問題,有事儘管叫我好了。”

第二天,錢海軍早早來到滸山街道白果樹社區居委會填寫了一張申請表,從此他就成了社區的“編外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去居民家中走訪、摸底時,總會叫上錢海軍。走訪過程中看到有需要幫忙的,他都會搶着去做。

一次,一位老人家裏的日光燈不亮了,正在吃飯的錢海軍接到電話,馬上放下飯碗趕去修理。技藝嫺熟的他很快排除了故障,老人對他讚不絕口,逢人就誇他“水平高、態度好”。

從那以後,社區接到居民求助後,就會聯繫錢海軍。保險絲斷了、插座沒有電、新買的燈泡不亮……他們都會找錢海軍幫忙。當時,錢海軍在慈溪市供電公司下屬的大明電氣設備成套有限公司上班,每天早上五六點鐘就要出門,晚上很晚纔回來。然而,不管工作多忙,他下班後準去解決當天居民求助的問題,碰到實在棘手的問題,就利用週末時間處理。很長一段時間,居民們都誤以爲,這位認真負責的小錢師傅是社區的專職電工。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21

原先在電力小草志願服務隊時,唐潔就時常聽說錢海軍。20__年,唐潔被調往錢海軍團隊,如願以償地和“偶像”共起事來。如今,志願服務中心在冊志願者達1200餘名,累計開展服務超3萬餘次,服務時長超21.3萬工時,從一個錢海軍到“人人都是錢海軍”。

胡羣豐,團隊裏第一個登記人體器官捐獻,全國捐獻編號是410;周豐權,義務捐血10多年,累計獻血量60000毫升,相當於12個普通成年人的全身血量;王軍浩,總是第一時間認領任務,就連孩子大學聯考期間都能隨叫隨到……

隨着規模擴大,錢海軍主持制定了標準化管理手冊和服務手冊,對團隊組織建設、服務內容、服務流程、管理程序和考覈評比等進行細化、量化和標準化,提高公益慈善內部治理水平。志願服務中心除了“千戶萬燈”,還推出了“星星點燈”未成年人社會體驗、關愛空巢老人“暖心行動”“燈亮萬家”表後線維修服務等6個志願服務項目。

“我服務過的一位新四軍老戰士曾說,當年他是扛着槍衝在前面打鬼子。”錢海軍說,“現在我是拎着工具箱衝在前面爲人民服務。”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22

從教27年,吳蓉瑾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每個學生畢業時,她都會贈送一張有自己聯繫方式的卡片作爲紀念,上面寫着“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27年來,學生們畢業、工作、成家、爲人父母、甚至有些學生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吳蓉瑾手裏,但很多人依舊會把吳蓉瑾當作那個時刻牽掛他們的“雲朵媽媽”,那個有了喜悅就想急着與她分享,有了困難又不懼向她求助的“雲朵媽媽”。

吳蓉瑾的微信好友都知道,只要她人在學校,她的微信朋友圈裏,每天必然會有兩張照片。一張是清晨“愛的學校”,一張是夜晚“愛的走廊”,分別是她到達學校和離開學校時拍攝的教學樓和辦公室走廊。但有一點很多人並不瞭解,對於廣大學生和學生家長而言,吳蓉瑾藏在照片背後的“潛臺詞”其實是:“只要‘愛的走廊’還沒出現,說明我人在學校,你們就可以隨時來找我。”多年來,除了在校和已畢業的學生、家長會來找吳蓉瑾,甚至很多其他學校的學生、家長也會慕名來到“愛的學校”,希望吳蓉瑾能夠幫助他們解決難題。

最近一週,吳蓉瑾很忙。但她還是想抽空約一個已畢業多年的女生小陳來學校見個面。“前兩天我在她朋友圈看到一條動態——‘我把我最愛的人弄丟了’。當時我就問她怎麼了,原來她男朋友剛跟她分手,前一陣她還把工作給辭了。所以我想讓她來學校聊聊,看看能不能幫她找份合適的工作……”吳蓉瑾告訴記者,既然看到了,就不能當沒看到,即便再忙,也要想辦法關心她。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23

“七月三十夜色濃,一大會議正進行,突然闖進一個人,驚得大家全愣神……”在今年新落成的中共一大紀念館,盧灣一中心國小三(5)班學生黃業凱邊打着快板,邊爲前來參觀的遊客聲情並茂地描繪着一大會議的場景。

“最初我們希望孩子們的講解能爲更多同齡人服務,但事實證明,每當小講解員‘登場’,各年齡段的觀衆都會目不轉睛圍在他們周圍。”一旁的吳蓉瑾欣慰地笑着說。

16年來,這些“傳承路上的小不點”,講解足跡已遍佈周邊的孫中山故居、周公館、韜奮紀念館等紅色場館。儘管小講解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作爲校長的吳蓉瑾始終面帶微笑地陪伴在他們身邊,守護着他們的每一次精彩綻放。如今,“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已經成爲盧灣一中心國小的一門必修課程,全校1330名學生不僅可以用普通話、英語、快板、滬語等進行講解,還能夠通過立體書、繪本、信息化雲劇場等開展講解。

回憶這段難忘經歷,不少已步入大學的“小講解員”依舊心存感激,“作爲中國的年輕人,必須要了解我們國家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儘管多年過去,但那一段段講解詞始終銘記在我的腦海中。感謝吳老師的教導,早早在我心中種下了紅色的種子,讓我時刻牢記紅色歷史、永遠愛黨愛國。”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24

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入列以來,多次執行海上醫療救治、國際人道主義醫學救援任務。它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大型海上醫療救護平臺,也是現役的世界唯一一艘專門爲海上醫療救護“量身打造”的專業大型醫院船。首先通過一組數據,瞭解一下“和平方舟”醫院船。

它於20__年12月入列,舷號866。船長178米、寬24米,高35.5米,共有8層甲板,排水量14300噸。最大航速20節,續航力5000多海里,靠自身攜帶的油料補給可以航行30晝夜,最大抗風力12級,可以在除極地和冰川以外的任何海域航行。

在醫療服務能力方面,“和平方舟”達到了陸上三甲醫院的水平。船上有8個手術室,有ICU病房、輕傷病房、燒傷病房等共300個牀位。此外,船在艙面和舷側也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功能劃分,使得傷病員換乘效率和安全係數大大提高。

“和平方舟”三大重要使命

據瞭解,“和平方舟”有三個重要使命,一是在戰時擔負海上傷病員的救治與護送,二是在平時爲艦艇及駐島礁部隊官兵及家屬提供醫療服務,三是參與國際人道主義醫學救援和執行軍事外交任務。

目前,“和平方舟”的航程超過了24萬海里,到訪過43個國家,在到訪國免費接診病患超過23萬人次,成爲新時代人民海軍的閃亮“名片”。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25

換燈泡、修電錶、修電器、通馬桶……他365天“在崗”,24小時“開機”,被100多位孤寡老人當成“親兒子”,完成了2.5萬個小時志願服務。

作爲紮根基層一線的電力工人,錢海軍用23年的執着付出,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平凡,成爲老百姓最信賴的“點燈人”。

從風華正茂的“小錢同志”到頭髮花白的“老錢師傅”,錢海軍所在單位先後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共產黨員服務隊和志願服務中心,1200多名志願者發展出25支志願服務分隊,輻射300多個社區,累計開展服務3萬餘次,服務時長超21.3萬工時。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26

95歲的老英雄張富清,是恩施州來鳳縣退役軍人。他71載黨齡,在64年裏深藏功名,一次次顯赫的功勳,都沉積在一個紅包裹裏,連兒女都不知情。何等的胸懷,何等的境界!我們要向張富清學什麼?從媒體對老英雄報道的事蹟中,讓筆者從中得到了一次次靈魂的洗禮。

張富清出身陝西省洋縣一個貧困農民家庭。8歲時便失去父親,大哥因爲吃不飽而夭折,母親孤身帶着兄妹3人艱難度日。經歷了社會動盪,張富清靈魂深處受到洗滌和震撼:只有中國共產黨纔是勞苦大衆真正的貼心人!人生捭闔,感恩“解放”,張富清找到了自己人生的開始和歸宿,這一堅持,就是一生一世。

張富清說:“我打仗的祕訣就是不怕死。一衝上陣地,滿腦子都是怎麼消滅敵人,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信仰,靈魂裏的忠誠!張富清因爲有了對共產黨的堅貞信仰,在一次次槍林彈雨中,將生死置之度外,捨生忘死,英勇善戰。

張富清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並沒有回到故里,而是來到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湖北省來鳳縣。從“人民功臣”到“人民公僕”,直到95歲高齡,張富清一直隱姓埋名64年,從未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輝煌過去。

黨性乾淨,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典範。選擇條件無比艱苦的恩施,是因爲張富清知道恩施需要幹部。面對許多質疑他爲什麼要到無人問津的山區工作,張富清回答很乾淨:“這裏苦,這裏累,這裏條件差,共產黨員不來,哪個來呀!”

經歷乾淨,是清正爲官、反腐倡廉的旗幟。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張富清與同志之間、單位之間、社會之間都保持着乾乾淨淨的革命本色。變換過那麼多崗位,權力在手,但他對金錢從未有過絲毫的貪圖,終始嚴於律己、克己奉公。

家風乾淨。張富清的4個孩子,除大女兒因傷致殘外,其他3個都憑自己的努力讀書,當上了幹部或者職工,沒有一個沾過父親的光。他的妻子嫁他的理由“就是因爲他思想純潔、爲人正派”。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27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週年之際,中央宣傳部以雲發佈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的先進事蹟,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93年前,偉大領袖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進行改編,提出“支部建在連上”,從此在部隊建起嚴整的黨組織體系,爲黨全面建設和掌握部隊提供了可靠組織保證。

而黨支部同樣紮根在每一個農村,作爲組織工作的“橋頭堡”,農村黨支部更要對標學習“硬骨頭精神”,加強理論學習能力、注重實踐鍛鍊,提升協調能力,補足短板缺陷,克服本領恐慌,以“硬本領”鍛造“硬骨頭”,爭當脫貧攻堅戰的基層“特戰隊”。

學習能力要過硬。“事業發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隨着科技飛速發展,生活日新月異,所面臨的新事物、新知識、新概念、新理論層出不窮,農村黨支部只有堅持學習,才能錘鍊過硬學習能力。要緊扣時代步伐,堅持以黨的理論知識學習爲基,以高新科技知識爲翼,加快知識更新,鉚足“逆水行舟用力撐”的勁頭,錘鍊過硬學習能力。要堅持黨的理論知識學習,農村黨支部要有“大格局”,要帶頭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會議精神,定好學習方向,講好農村黨課。要堅持學習高新科技知識,農村黨支部要有“寬視野”,要帶頭瞭解接觸新生事物,捕捉隱藏機遇,鋪好發展道路,做好鄉村規劃。

實踐能力要過硬。“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幹霄戰風雨。”硬本領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要學以致用,主動融入發展大勢,爲鄉村發展“添薪加柴”。農村黨支部不能墨守成規,要抓住彎道超車機遇,敢於落實新政策,敢於嘗試新事物,要敢於“吃螃蟹”,爭做“領頭雁”。要敢於落實新政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各級配套優惠政策紛紛出臺,要本着爲人民負責的態度,排除萬難,主動申請試點,搶抓政策“窗口期”,夯實發展基礎。要敢於嘗試新事物,隨着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以直播電商爲代表的線上經濟強勢崛起,要本着爲歷史負責的態度,毋懼障礙,主動對接平臺,搶抓銷售“空檔期”,開拓發展思路。

協調能力要過硬。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農村因生活相對封閉,家長裏短、鄰里矛盾在所難免,黨支部在助力鄉村發展的同時,也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揪出癥結,及時解決矛盾,協調鄰里關係,凝聚發展合力。要及時發現問題,在開展日常工作時,要認真傾聽羣衆心聲,從言語和行動中發現苗頭性問題和各種矛盾的新動向。要揪出問題癥結,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將問題分爲即時解決的鄰里矛盾,亟待解決的羣體矛盾。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能夠即時解決的家長裏短、鄰里矛盾,要第一時間出面疏導羣衆關係,將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對於亟待解決的羣體矛盾,要第一時間迴應羣衆訴求,穩定羣衆情緒,及時彙報上級黨組織,會同專業人員到村協商解決。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維護和諧穩定,凝聚發展合力。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28

8月30日上午,全市學習李夏同志先進事蹟大會召開。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陶方啓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孔曉宏主持,市及市級領導丁紹東、周密、王爲明、於靜波、楊業峯、寧偉、朱邊疆、陶庭先、劉家和,市政府祕書長王華,市政協黨組成員、機關黨組書記孫廣東等出席。

陶方啓在講話中指出,李夏同志是抗擊颱風先進人物中的典型代表,在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受到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他挺身而出、衝鋒在前,將寶貴生命永遠定格在抗災搶險的路上,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的忠誠、責任和擔當。我們要認真學習李夏同志先進事蹟,對標先進、見賢思齊,像李夏同志那樣,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政治觀,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絕對忠誠;牢固樹立勤政務實的事業觀,認真履職盡責、敢於擔當作爲;牢固樹立一心爲民的羣衆觀,心繫人民羣衆、增進羣衆福祉;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踐行“三嚴三實”、堅持真抓實幹,爲推進宣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皖蘇浙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奮鬥。

陶方啓指出,典型就是旗幟,榜樣就是力量。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入開展向李夏同志學習活動,把學習李夏同志先進事蹟作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鮮活教材和重要內容,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風尚。要有力有序抓好災後重建工作,堅決打好打贏災後重建這場硬仗,奮力奪取抗災救災、重建家園的全面勝利。要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堅持重實幹重實績,關心關愛基層幹部,着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黨員幹部隊伍的戰鬥力。要紮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切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爲幹事創業、推動發展、服務人民的精神動力,堅持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不動搖,持之以恆地抓好工業發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民生保障等工作,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孔曉宏在主持會議時指出,各地各單位要認真貫徹本次大會精神,把深入開展向李夏同志學習活動作爲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引導激勵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從中汲取精神力量,自覺對標找差距,不斷加強黨性修養,持續改進作風,認真履職盡責,爲推動宣城高質量發展集聚正能量、作出新貢獻。

會前,陶方啓、孔曉宏、丁紹東等市領導親切會見了李夏同志親屬。會上,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王爲明宣讀了《中共宣城市委關於開展向李夏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於靜波宣讀了省、市有關表彰決定,績溪縣委介紹了李夏同志生前事蹟,播放了《生如“夏”花——追憶優秀共產黨員李夏》先進事蹟專題片。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29

“他出現在救援現場,大家心中就有了底氣。”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管理處副處長戴其浩說。

礦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難題。肖文儒指揮救援的案例,曾被外媒稱爲“世界礦業史上最讓人驚歎的救援之一”,被稱爲“救援奇蹟”。

奇蹟從何而來?來自於多年如一日的辛苦鑽研。工作38年,肖文儒記錄救援事故經驗40多本,發表專業論文30餘篇,並不斷創新探索將礦用石膏、計算機、正壓氧氣呼吸器等“新工具”用於礦山救護。爲規範救援保障安全,他還組織制定技術操作規程、緊急出動安全措施等,使搶險救災有章可循。

“跟肖總工出差,是我們最榮幸的事,也是年輕同志向他學習的好機會。”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指揮協調部喬天楷說。

今年1月,在山東棲霞市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中,肖文儒再次發揮重要作用。

11名礦工被困井下約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實屬罕見。更棘手的是,該礦岩層複雜,現場佈置的4個施救鑽孔推進困難。一籌莫展時,肖文儒當即建議:“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一臺高性能鑽機和專業操作團隊趕赴現場救援!”

事後證明,一子落而滿盤活。新調來的大地特勘隊對原本偏移的3號鑽孔進行糾偏透巷,1月17日13時56分,“生命通道”終於打通!最終11名礦工被成功救出。

“在應急救援中,建議是否科學可行,最爲關鍵。肖文儒總比別人多想一層、先做一步,讓救援有‘雙保險’甚至‘三保險’。”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管理處處長張安琦說。

20__年10月1日,肖文儒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羣衆遊行。登上“衆志成城”方陣彩車,肖文儒不禁熱淚盈眶:“作爲應急救援隊伍中的一員,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艱險,衝鋒在前!”

2023時代楷模事蹟學習心得 篇30

我作爲教師中的一員,一定要以王紅旭同志爲榜樣,學習他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學習他潛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誠情懷,學習他以德施教、爲人師表的品格風範,學習他心懷大愛、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更加奮進的精神狀態,爭做爲學爲人的“大先生”、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我們要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在我校形成崇德向善、尊重英雄、弘揚正氣的濃厚氛圍,讓榜樣力量轉化爲全體教師的實踐行動,聚力譜寫教育事業新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