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通用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9W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

不忘初心,揚帆逐浪向深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在海軍部隊引起熱烈反響。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通用19篇)

連日來,“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在海軍部隊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官兵普遍認爲,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是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忠實踐行者,是艦行萬里守衛和平的友誼使者。大家表示,要以“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爲榜樣,堅定強軍報國、忠誠使命的崇高信念,鑄牢轉型發展、建功海疆的責任擔當,以實際行動匯聚建設強大人民海軍的磅礴力量。

強軍榜樣催奮進,典型事蹟勵軍心。東部戰區海軍通過事蹟宣講、討論交流等方式,深入學習“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先進事蹟,營造學先進、比先進、爭先進的濃厚氛圍。海軍首位女實習艦長韋慧曉說:“作爲駐守東海的拳頭部隊,我們一定要以先進典型爲榜樣,大抓複雜環境、極限條件下練兵,提高實戰化訓練水平。”“海空雄鷹團”飛行員付陽表示,“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激勵我們要瞄準一流苦練本領,把每一次飛行當作戰鬥。

“學‘和平方舟’先進事蹟、做南京路上好軍醫”活動,在海軍軍醫大學啓動。該校第二附屬醫院81歲院士廖萬清動情地說:“我戴着老花鏡,一句句地閱讀事蹟報道,深受鼓舞。‘和平方舟’的精神必將激勵我們再接再厲,用仁心大愛護衛官兵健康。”曾先後兩次參與執行“和諧使命”任務的該校鍼灸專家李偉紅告訴記者,在宣傳報道中看到自己的故事,她既激動又振奮,立志磨礪過硬專業技能,送醫送到萬里海疆。

在學習討論中,遼寧艦官兵決心學習先進,爭當海軍轉型建設排頭兵,爲捍衛國家海上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自己新的貢獻。

海軍陸戰隊把學習活動作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又一抓手,激發官兵練兵備戰熱情。正在進行夜間實戰化訓練的某旅官兵認爲,只有腳踏實地練兵備戰,才能不負軍人使命。

亞丁灣西部海域,參加海軍第33批護航任務的西寧艦官兵,通過衛星電視收看了“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報道。官兵們感言,“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向世界展現了我大國海軍承擔國際責任、捍衛世界和平的良好形象,自己要向榜樣看齊,同樣當好中國海軍的名片。

某保障基地官兵表示,一定牢記使命,高標準履行好任務,樹好中國軍人形象。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2

萬里之外,剛剛輪換到位的中國第6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第一時間組織官兵觀看學習“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先進事蹟。步兵營教導員熊軍說,醫院船走出國門,給世界帶來健康,傳遞和平,增進友誼。維和步兵營肩負着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要特別注重向醫院船學習,履行好新時代我軍的歷史使命,築就和平長城,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它是和平友誼的使者,強軍報國的楷模。”20__年,“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第二次到訪吉布提時,時任駐吉布提保障基地副兼紀委書記的米晉國曾參與了醫院船在吉的保障工作,親眼目睹當地華僑和民衆對醫院船的熱切期盼。“我們每一名海軍官兵都要奮楫爭先、中流擊水,爲建設世界一流海軍而努力。”海軍某部米晉國說。

在祖國最西端帕米爾高原的新疆克孜勒蘇軍分區某邊防團,醫院船的先進事蹟引起了官兵共鳴。過達阪、蹚冰河、翻雪山,剛從海拔3982米巡邏歸來的庫魯木都克邊防連上士柴斌斌通過4G網絡在手機上看到醫院船的報道。“我們邊防官兵一定要忠實履行戍邊使命,守好祖國的西大門。”柴斌斌說。

“和平不是一句口號,和平需要革命軍人通過艱苦實踐才能實現。”陸軍防化學院教授黃順祥長期從事核生化安全防控、日本遺棄化學武器處理工作,他將相關技術“軍轉民”用於大氣污染防治,經過5年持續攻關,提出了加快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整體解決方案。“向醫院船學習,用自己的專業技術爲和平更加努力地工作。”黃順祥說。

正在進行跳傘訓練的空降兵某旅女新兵們,利用往返機場和空降場的間隙,通過“兩微一端”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展開學習討論。入伍前是一名高中物理老師的女兵薛璐珈說:“作爲一名空降女兵,我要和醫院船官兵們一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地面苦練動作夯實基礎,到空中大膽離機翱翔藍天,爲捍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圍繞“向醫院船學習,做獻身強軍實踐排頭兵”主題,武警河南省總隊漯河市支隊官兵深入展開討論交流,不久前剛領取醫師資格證的衛生員劉李寧說:“雖然我不能遠赴海外開展人道主義醫療服務,但我立足本職崗位,潛心研究醫學,可以爲身邊戰友服務。”

曾在南部戰區海軍服役的老兵鄢健頤在看完“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後留言:“海軍‘大白’太暖了!這就是真正的和平之師,她的每一寸甲板都寫滿愛的故事。”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3

孫景坤同志的先進事蹟被廣泛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衆和部隊官兵認爲,孫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的傑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要尊崇英雄,關愛楷模,學習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風範,立足本職奮鬥,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長春中醫藥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於瑤說:“徐振明同志轉業後選擇爲楊靖宇將軍守陵,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信仰和忠誠。”吉林省教育廳思政處幹部張天一說,作爲徐振明同志的家鄉人,要深入開展向徐振明同志學習的活動。

吉林省白山軍分區政治部原副主任畢緒增說:“作爲一名退休幹部,要以孫景坤老人爲榜樣,不忘初心,發揮餘熱。”“孫景坤同志甘於奉獻、甘於清貧、艱苦奮鬥,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本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建波表示。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4

女高校長張桂梅:大山女孩的明燈

許多年前,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讓張桂梅至今無法忘懷。

一個女孩坐在山坡上,憂愁地望着遠方,身旁放着籮筐和鐮刀。她上前詢問得知,女孩才十三四歲,父母爲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

張桂梅暗自發願:要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讓她們通過讀書走出大山。20__年,她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12年來,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從這裏考上大學。

她像一盞明燈,燃燒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夢。

低進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運改寫

今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學生們報喜的短信把張桂梅的手機震得嗡嗡作響,但她卻悶悶不樂了好幾天。

這一屆,華坪女高159名學生參加大學聯考,150人達到本科線,本科上線率爲94.3%,其中一本上線人數70餘人。“如果沒有疫情影響,姑娘們能考得更好。”張桂梅心有不甘。其實,這個成績真的很不錯了。

因爲,華坪女高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不少學生基礎差,甚至會考分數遠低於當地高中的最低錄取線。低分進、高分出,大學聯考成績常年位居麗江市前茅,華坪女高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12年來,1800多名女孩從這裏考上大學,改變了人生軌跡。

27歲的陳法羽是其中之一。20__年,家境貧寒的陳法羽會考分數沒過線,自費讀高中一年要好幾千元。“當時我妹妹也在上學,家裏拿不出這麼多錢。”陳法羽說,實在沒辦法,她只能放棄讀書,回家種地。

後來聽說華坪有一所女子高中,專門招收家庭貧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費用,陳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趕快跑來報名。在女高學習三年之後,陳法羽順利考入雲南警官學院,如今已成爲麗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憶高中三年,陳法羽難忘校長的嚴厲與堅守。不管颳風下雨,張桂梅每天清晨都會陪着學生晨練;白天,幾乎每節課她都會親自查課;晚上,她和學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裏12點後查完宿舍才入睡。

“沒有張老師的嘔心瀝血,就沒有我們的命運轉變。”陳法羽說。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5

一心向黨、一生愛國、一身正氣、一生恭儉。“布衣院士”盧永根走了,不留財產、遺體、墓碑,走得乾乾淨淨,捨得了無痕跡。但是,他卻留下了很多很多……

他留下的是信仰如山。盧永根在戰火硝煙中冒死入黨,在矢志奮鬥中無私奉獻,他認準了“中國共產黨指給我有意義的人生之路”,一生愛黨、護黨、爲黨,讓這顆初心永葆青春70年。

他留下的是累累碩果。盧永根“半爲儒者半爲農”,多年來,把自己的根深深紮在祖國沃土中,把論文寫在神州大地上,畢生致力於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始終站在科研第一線。

他留下的是桃李滿園。盧永根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立德樹人、鞠躬盡瘁,長期奮戰在高等農業教育最前沿,傾盡心血關愛支持優秀人才,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現代農業專家,並捐出畢生積蓄880多萬元設立教育基金,爲教育事業獻出了自己的所有。

他留下的是無字豐碑。盧永根艱苦樸素,始終保持共產黨人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對於捐款,人說是“捐”,他卻說“還”,一字之差盡顯黨員風範。他奉獻了財產、奉獻了遺體、奉獻了所有,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楷模。

人生在世,應該給後人留點什麼?身爲黨員,應該給社會留點什麼?盧永根的“舍”與“留”,給人啓迪,催人奮進,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6

“孫景坤同志在朝鮮守備戰鬥中,創立功績,業經批准記一等功一次,這不僅是個人的光榮,全軍的光榮,也是人民的光榮,祖國的光榮……”在已通體泛黃的“報功書”上,幾句鏗鏘有力的褒揚之詞,開啓了那一段塵封的歷史——

1948年,孫景坤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長沙、海南島等戰役,多次立功受獎;1950年,他赴朝作戰,參加過上甘嶺戰役,先後榮立一、三等功,回國後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55年他復員回鄉,深藏功名服務百姓,甘於清貧、堅守初心。

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的老複員軍人孫景坤,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7

無論獲得什麼榮譽和頭銜,他最看重的還是“教師”這一身份。從教60年來,他一直致力於電子工程領域的教學工作,先後講授過10多門課程。在新體制雷達攻關工作最繁忙的時期,他還同時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4門課。其間,他還主編了《無線電制導技術》一書併成爲全國統編教材。1999年,他又出版了專著《雷達成像技術》,獲首屆國防科技工業優秀圖書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他說:“我這個‘雙院士’稱號,是整個研究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系統級創新的科研活動不太可能再允許一個人去單打獨鬥。因此,他提倡團隊攻關和協同創新。對青年教師、對學生他都是這樣要求的。在他的言傳身教和苦心栽培下,他的學生中涌現出了共和國的將軍、院士、大學校長、教授和國防院所總師、高科技公司創始人、高管等一大批共和國棟樑之才。劉永坦院士常對學生說:“希望還能補充更新鮮的血液,黨和國家的事業需要你們。”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8

劉永坦同志的先進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廣大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認爲,劉永坦同志是科學素養深厚、組織領導能力突出的戰略科學家,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傑出典範;是擔當爲黨育人、爲國育才使命的“大先生”,教書育人的優秀代表;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忠實守護者,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先鋒榜樣。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時代楷模”爲榜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爲國分憂、爲國解難、爲國盡責,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爲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努力拼搏奮鬥,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劉永坦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爲劉永坦同志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黑龍江省委、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負責同志以及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代表參加了有關活動。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9

8月3日電中央宣傳部3日在中央電視臺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時代楷模”張超和張楠的先進事蹟。

張超生前是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入伍12年來,他始終懷揣“強軍夢”“飛行夢”“艦載夢”,精飛苦練不停歇,履職盡責不懈怠,超越自我不止步,多次參加重大演習演練和軍事行動,磨礪成長爲優秀的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今年4月在執行任務中,他不幸以身殉職,年僅29歲,被批准爲革命烈士。張楠生前是武警山東省總隊臨沂市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班長。他自覺接受沂蒙精神滋養薰陶,始終恪守“當兵就要當好兵”的錚錚誓言,時刻以衝鋒的姿態頑強拼搏、積極進取,先後圓滿完成多項重大任務。去年7月在擔負我駐索馬里大使館安全警衛任務中,他遭遇恐怖襲擊壯烈犧牲,被批准爲革命烈士。

近一段時間,張超和張楠的先進事蹟經媒體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廣大幹部羣衆和部隊官兵認爲,張超和張楠身上生動體現了從軍報國、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矢志強軍、精武強能的使命擔當,不畏犧牲、衝鋒在前的英雄氣概,崇德向善、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不愧爲“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優秀代表。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0

日前,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盧永根,用光輝的一生生動詮釋了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應有的樣子。身爲教師,他傾囊相授,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身爲學者,他紮根稻田,致力水稻遺傳育種研究;身爲黨員,他無私奉獻,將畢生積蓄和遺體都無償捐獻給了科研和教育事業。

從“布衣院士”盧永根到深藏功與名的老兵張富清,從“環衛天使”李萌到“吃虧”書記李連成,他們的身上閃耀着同樣的光輝,傳遞着同樣的力量。

向榜樣看齊,要以人爲鏡。榜樣是一個標杆、一面鏡子,以榜樣爲鏡,能夠反映出榜樣的優秀品質,正視自己的不足。廣大黨員幹部要從榜樣的身上看到身爲優秀黨員的標準,明白正確的是非得失,堅定個人的理想信念,增強自己的使命擔當,從榜樣身上受到的感染鼓舞轉化爲幹事創業的動力。

向榜樣看齊,要以德爲鄰。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每一個先進榜樣身上都有着相似的精神品質。他們公而忘私,所以在其他人避之不及時勇敢站出來挑起重擔;他們堅定執着,所以能將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克服常人看來不可能做到的挑戰;他們乾淨忠誠,所以能始終不忘爲人民服務的初心,牢記爲黨和國家奮鬥終身的使命。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榜樣身上的優秀精神品質,激發心底的道德情懷,釋放強大的正能量。

向榜樣看齊,要以史爲鑑。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爲中心”的思想,既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又植根於中國數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澱。在歷史的長河中,涌現了無窮無盡的先賢人物,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廣大黨員幹部要回望歷史、銘記歷史、見賢思齊、珍惜當下,更好的把握和創造未來。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1

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爲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黃文秀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百色工作。20__年3月,黃文秀同志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埋頭苦幹。當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充實到農村基層幹部隊伍,但是有些年輕幹部工作在農村,生活在城市,並不能安心的紮根基層,踏實工作。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黃文秀,學習她以村爲家、以村民爲親人的思想覺悟,學習她“先當村民,再當村官”的工作理念,學習她不幹出一番成績誓不罷休的理想追求,端正態度,紮根基層,體悟磨鍊,在廣大的大舞臺上施展自己的才華。

學習她無私奉獻、服務羣衆的精神。作爲一名剛剛畢業的研究生,黃文秀沒有一點嬌氣和傲慢,她能走進羣衆,她能和村幹部積極走訪調研,傾聽羣衆的聲音和訴求,駐村幫扶日記裏記滿了各種各樣的村務小事,從農村低保、到水費電費,只要村民有需要,哪怕再小的事,她都在努力的去做。正像她經常性說的一樣“只要能爲村民謀一絲利益,無論經歷多少艱難困難也心甘”。作爲基層的黨員幹部就應該學習黃文秀的這種精神,牢固樹立把羣衆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的服務理念,真正的從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爲羣衆辦實事,謀福祉,用自己的行動去詮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詮釋“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的。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2

在孫景坤的家鄉,遼寧省丹東市金山鎮山城村召開學習孫景坤英雄事蹟座談會。村民於淑梅說:“孫景坤老人是我們村的榜樣,我一定要把老英雄的事蹟講給兒孫聽。”

“孫景坤同志身上體現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向兩位老英雄學習。”河南省平輿縣人武部政委曹英華說。

日前,地處太行山上黨革命老區的海軍航空大學某場站開展了“學習英雄孫景坤、徐振明先進事蹟專題黨團日”活動,四級軍士長趙冬亮說:“學習兩位前輩的事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他們不變的初心和崇高的風範。”學習了兩位同志的事蹟,武警警官學院學員十四大隊新學員表示,要傳承紅色基因,始終保持優良作風。

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處處長李春國說,將以學習宣傳孫景坤、徐振明同志事蹟爲契機,推動形成關心國防、尊崇軍人的社會風尚。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3

盧永根,華南農業大學的校長,中科院院士,在20__年3月,這位被病魔纏身的老教授將十多個存摺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夫婦兩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於獎勵貧困學生和優秀青年教師。盧老說:“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後的貢獻。

盧永根祖籍廣東花都,1930年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派遣回到廣州。從此,他在教育領域開始了一輩子的堅守。有人會問:爲什麼要放棄安逸的生活回到內地呢?盧永根的回答簡單而真摯,“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了我,我要爲祖國復興效力。”正是帶着這份愛國的赤子之心,盧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僅爲科研奉獻了一切,也爲廣大學子點燃了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這份真摯的愛國熱情不僅值得我們尊敬,更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他不忘初心、忠誠如山的政治品格。盧永根同志有着70年黨齡,一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對黨對國忠誠,是一名永葆初心的優秀共產黨員。他於1949年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放棄在港舒適的生活,在黨組織安排下回廣州讀書並積極領導地下學聯工作。他始終保持崇高信仰,堅決聽黨話、永遠跟黨走,是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矢志報國,在美國留學時,美國的親人曾竭力說服他留下,但他毅然選擇學成歸來報效祖國。面對衆人的疑惑,他堅定地說,“因爲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全省廣大黨員幹部要以盧永根同志爲榜樣,對黨忠誠、堅守初心,把爲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身作爲最高目標,以黨和國家需要爲使命,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厚植家國情懷,始終篤定信念、胸懷祖國、胸懷人民,矢志不渝地奮鬥終身、許黨報國。

學習他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盧永根同志在生活中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節儉樸素的優良作風,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範。他的辦公室設施簡單,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舊沙發、舊鐵架牀、舊電視。從一線崗位退下來後,他還一直堅持科研工作,每天和學生一起在飯堂排隊打飯。他對自己近乎苛刻地節儉,卻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全部無私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教育基金;將廣州花都祖傳的兩家商鋪贈與當地羅洞國小作爲永久校產,商鋪租金收入全部用於學校獎教獎學;還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事業。全省廣大黨員幹部要以盧永根同志爲榜樣,修身立德、甘於奉獻,勤勉儉樸、淡泊名利,發揚傳承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和一心爲公、不謀私利的奉獻精神,用模範行動展示共產黨員的人格力量,自覺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着力解決羣衆的操心事、煩心事,爲民謀利、爲民盡責。

一生報效祖國,畢生積蓄回饋社會,這就是正能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要向盧永根同志學習,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學習他的坦蕩胸懷,我們要向這位中華民族的楷模學習,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國熱情的中國人!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4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國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不打農藥也可以防控病蟲害,是他研究了幾十年的課題,也是他追求的夢想。20__年,朱有勇來到中國工程院對口扶貧縣——雲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扶貧,他把天然松林、高原耕地作爲試驗田,用科技爲貧困羣衆找到一條綠色致富路。

在剛剛開班的新一期“院士專家扶貧培訓班”裏,朱有勇首次邀請了電商來講課,培訓老鄉們利用互聯網將綠色農產品賣出大山,60名學員全部來自瀾滄縣20多個鄉鎮,朱有勇還幫村民們配上了這樣的迷彩服,希望他們像軍人一樣要求自己。

20__年開始,朱有勇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教村民怎麼種馬鈴薯。從開山、整地、施肥到分級、包裝、銷售,每一個步驟都做到細緻地培訓。後來,在朱有勇的牽頭下,中國工程院上百位院士以及五六百名科技專家都來過瀾滄縣,已經舉辦過24個技能培訓班,培訓農戶超過數千人。

今年64歲的朱有勇,出生於雲南普通農家,1977年考入雲南農業大學,1982年開始從事“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的科學研究。30多年來,朱有勇帶領團隊研發的“遺傳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技術,在我國10個省區市推廣,並獲得聯合國糧農組織科研一等獎;他研發的“物種多樣性控制作物病害”技術,在國內外應用於3億多畝旱地作物。這兩項技術都減少了60%的農藥使用,並增產20%到30%。20__年,朱有勇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

20__年,在瀾滄縣扶貧期間,他仍然立足於科技創新,帶領團隊研發的“林下三七種植技術”,讓中藥材種植迴歸到深山老林,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走的還是綠色發展的路子。

現在,朱有勇團隊有3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生,每年100多天他們都駐紮在扶貧一線,指導培訓農民,也爲鄉村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20__年,瀾滄縣冬季馬鈴薯種植已經超過15000畝,林下三七種植超過7000畝,總產值達到5億元,預計今年底將有7.5萬人脫貧。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5

先進典型共產黨員盧永根的事蹟,感人肺腑,他道德情操高尚,影響着身邊的每一個人。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院士,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時代楷模,他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87歲,將幾乎畢生積蓄880萬元捐贈給教育事業;89歲,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事業;永葆初心,矢志不渝,真正詮釋了我們的入黨誓言,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代表着老一輩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他的辦公桌上的一個筆記本扉頁,寫着用來自勉的四個“一點”: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這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求真務實、廉潔自律的精神。

作爲基層黨員,我們要學習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要把爲人民服務作爲人生的最大追求、把爲黨的事業而奮鬥作爲人生最高目標。所以,我們要堅持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以民爲本,執政爲民,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必須做到的。

作爲基層黨員,我們更要學習他的“少拿一點”,正是這種廉潔自律精神,他一輩子出行坐公交,吃飯在食堂,家中的擺設,還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即使當了校長,他也堅持不坐進口名牌小車,在住房、電話等待遇上不搞特殊。雖然我們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工作環境更好了,但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丟,而仍要一如既往遵循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原則,切實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自覺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優良作風,始終做到發奮圖強、勇於擔當、不懈奮鬥。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6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羣衆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對所有扶貧工作者吹響的進攻號角。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已經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我們需要更多的“朱有勇”。

朱有勇,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致力農業科學研究,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會種莊家的農民”,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成爲人民羣衆心中最美的“農民院士”。

爲民謀福,他有着強烈的擔當精神。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要有擔當,他說:“既然是扶貧,當然要到最窮的地方去。”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作爲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科技扶貧上,在大山深處“最窮的地方”灑下一名老黨員的血汗。敢於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精神特質,也是我們黨能夠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重要原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必須有一代人的擔當。當前,脫貧攻堅決勝時期,更是呼喚着共產黨人的擔當。我們要積極學習朱有勇院士的擔當精神,切實扛起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脫貧攻堅,他有着強烈的實幹精神。面對貧困,朱有勇並沒有絲毫猶豫,以實際行動開展科技扶貧。他立足貧區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爲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他紮根邊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羣衆同吃同住同勞動,把科研論文寫在了大地上。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只有實幹才能給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實幹精神是共產黨人的實踐品質和先進本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我們要積極學習朱有勇院士的實幹精神,把所有對未來的希冀凝練在雙手之間。

作爲奮進新時代的一份子,我們都要積極學習朱有勇院士先進事蹟和擔當實幹的崇高精神,投身建設國家的偉大事業,爲實現民族復興作出應有貢獻。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7

張桂梅:當我有病的時候,父老鄉親救了我,他們給我捐款,讓我治病,到現在我都忘記不了的。

張桂梅感恩當地百姓的雪中送炭,她下決心辦一所專門招收貧困家庭女孩的高中,徹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張桂梅:只要你國中畢業了,不管你有錢沒錢,你能來讀,咱們上大學,因爲她走過高中這一段過程,把她人生觀什麼給她樹立好,她上到大學裏面,她就知道到底自己怎麼做。

20__年,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開學了。山區條件艱苦,資金不夠、生源沒保障等問題讓一些教職工對辦學開始動搖。一年間,17名教職工走得只剩下8名。其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就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

張桂梅:我眼前一下就亮了,我就在想,共產黨員這個時候是不能垮的,我們有6個黨員,開會,我就說,我們6個黨員集中起來,我說我們怎麼辦。

建校12年來,張桂梅常年堅持家訪,行程11萬多公里,覆蓋1600餘學生家庭。貧困生呂娜父親患肺癌去世,家中一貧如洗,張桂梅就多方聯繫爲她尋求幫助。第二年,呂娜順利考入了大學。

呂娜:我們女高的校訓就是剛強、勤勉、寬厚、慈惠、質樸,大學聯考的時候就考了611分,不想辜負張老師和大家的期望。

建校以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先後將20__多名女孩送出大山,一千多個家庭因此脫貧,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

儘管生活拮据,張桂梅卻把所獲得的獎金、捐款以及大部分工資共100餘萬元全部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張桂梅:我每天早晨是怎麼起來的?痛得我簡直是腳都不敢着地的。我跟學生說了,我會好好地活着,陪着她們,不管這個藥有多苦吧,也不管這個針有多長,我打吧,我接受這個治療,好好地陪着她們。

人生如燭照亮未來。張桂梅二十四年如一日,向山區女孩敞開教育大門,用知識、愛與堅持點亮她們的人生夢想。她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人民教師的偉大,用堅守書寫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8

1948年1月,新婚僅5天的孫景坤參軍入伍,成爲東北人民解放軍的一名戰士。臨走前,他留給妻子一句話:“只有打了勝仗,咱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

我們很難想象,在一個充斥硝煙與戰火的年代,一個人要憑藉怎樣的信念,依靠多大的勇氣,才能選擇離開家人,保家衛國,奔赴戰場,那一個隨時可能灰飛煙滅的地方。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40軍119師357團3營7連戰士孫景坤隨部隊從海南戰場撤回後,集結安東,待命過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營長勸他回家看看,他總是拒絕:“在外邊打了3年仗,咋能不想家?都有家,都想家,我不能回。”

轉眼間,竟也過去3年了,3年間孫景坤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長沙、解放海南島戰役……我們自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孫景坤也是如此。也許,3年裏,他也會在無數個漆黑夜晚,偷偷揣着兜裏的照片,擡頭望月,想念遠方的家人。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孫景坤參加多少次戰役已經記不清了,但他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是,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中守衛上甘嶺161高地的戰鬥。

10月27日,擔任副排長的孫景坤接到營長命令,帶領9名戰士增援161高地。此時在161高地上的戰友,已死死駐守了超過12個小時。

161高地三面處於敵人的火力控制之下,火力密度前所未見,天上飛機轟炸,地上衆炮齊發,增援部隊想要登上高地補給彈藥和兵力,必須衝破敵人10幾條道封鎖線,簡直難如上青天。

當時的孫景坤就想,8批人上去都沒上去,全犧牲了,今天中午我能上去嗎?“那不管怎麼樣,當戰士的哪能討價還價?讓上咱就必須得上!”破釜沉舟的孫景坤一行人就這樣出發了。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 篇19

廣西百色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一位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碩士生,畢業後本應有更好選擇的她選擇了回到家鄉做駐村扶貧工作,就是這麼一個年僅30歲的基層幹部,在回駐村的路上遭遇山洪,不幸遇難。在印象中最深的是她所說的一句話:不獲全勝,絕不收兵。正是這麼一份“堅守、執着、勇敢”的初心,令所有人都銘記住她的名字,也正是她用生命詮釋了初心如磐、使命如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對本心的篤定、對本源的堅守、對本初的執着;始終,即自始至終、善始善終,就是對初心的矢志不移、對信仰的忠貞不渝、對使命的堅韌不拔。黃文秀的初心和使命是建設家鄉、報答鄉親。而作爲一名基層選調生,我的初心便是服務羣衆,紮根基層,不悔青春。黃文秀是百色本地人,當年得到教育扶貧資助就讀於百色祈福高中,研究生畢業以後沒有想着要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了家鄉。百色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黃文秀積極響應到基層建功立業的號召,投身到扶貧工作第一線。她堅持以村爲家,把扶貧工作當成事業,駐村以後把幾乎所有個人物品都搬到了村裏。即便面臨工作、家庭、生活的壓力,她總是面帶微笑、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作爲駐村書記的她是我們基層選調生的楷模,作爲大姐姐的她是我們這些弟弟妹妹們的榜樣。

牢記使命,方能致遠。使命,是對信念的堅守、對理想的詮釋、對責任的擔當。牢記使命,擔當實幹,敢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不斷地奮鬥努力,才能實現遠大理想。黃文秀牢記脫貧攻堅的使命,爲了全面掌握百坭村的致貧原因和現狀,她堅持用土辦法,對村內的貧困戶開展遍訪工作,認真查擺問題並聽取民情民意。任第一書記的一年多來,黃文秀團結村“兩委”幹部,通過考察學習、請專家指導、挨家挨戶宣傳、黨員帶頭示範等方式,帶領羣衆摸索並發展了適合本村的產業——種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這些產業,如今已成爲百坭村的支柱產業和羣衆脫貧致富的主要來源。她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知重負重,成績斐然。而作爲一名基層選調生,黃文秀的使命我們也將繼續承擔,像黃文秀一樣,努力成爲紮根基層、奉獻青春的工作者,用點點滴滴的實踐築夢自己腳下的沃土,用青春的汗水奮鬥出鄉村的新變化。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初心賦予激情和動力,使命激發責任和擔當。黃文秀始終把初心銘記在心、使命擔當在肩,不畏萬險,不懼萬難。在基層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的我們要向黃文秀一樣,要學會以苦爲樂,磨練意志,積累經驗,充實自己。作爲基層的“排頭兵”、羣衆的“服務員”,我們要想富而美,必須上趕爭!應該爲夢想而努力拼搏。爲了堅守今天,開創明天,敢想,敢拼,敢闖,敢幹,永不放棄,決不言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