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通用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3K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1

1999年12月20日,在香港迴歸900天后,澳門順利迴歸祖國懷抱。從分離於外的“遊子”到迴歸祖國成立特區,從博彩業“一家獨大”到制定五年規劃、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澳門,這個幾百年前的小漁村,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戰略步伐,成長、鉅變,演繹滄海變桑田。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通用14篇)

媽港並非我本名,漂泊無改祖國情。

一朝慈母離兒聚,再續堂堂盛世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1999年12月20日零時,當五星紅旗在澳門夜空高高飄揚的那一刻,《七子之歌》的旋律響徹神州大地,離散400多年的遊子——澳門,正式跨入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時代。

澳門作爲中國最後一塊外國作爲殖民地的地區,迴歸的意義不言而喻。1999年12月19日下午5時許,葡萄牙國旗最後一次從澳門總督府大樓降落,中國駐澳門部隊,跨過了珠江拱北海關管理線,正式踏入澳門土地;第二天,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何厚鏵臨時辦公室所在地——大豐銀行大樓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特區區旗;《澳門日報》於凌晨1點搶發了第一份迴歸報道號外;街頭的澳門警察,全部佩戴了澳門特區新警徽和新帽徽,取代了原先帶有葡萄牙色彩的舊警徽。

那一天也預示着長達14年半的“港澳過渡時期”和西方國家統治亞洲的漫長日子完全終結,絕大部分澳門華人終於享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驕傲身份,無數個澳門人在內地與澳門的史冊中大筆揮墨,在改革開放的紅利中砥礪前行。首家“三來一補”的合資企業、首家合資酒店、首家合作客運汽車公司等項目都能看到澳門人的身影。

香港《文匯報》文章指出,迴歸以來,澳門這塊“彈丸之地”,不論是經濟總量、財政收入、生產總值或人均 GDP 均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迴歸前的連續4年負增長,到迴歸後的連年跨越式增長。記者從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獲悉,1999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爲472.87億澳門元,到20__年本地生產總值已達4135億澳門元,增長將近10倍;20__年,澳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財政收入增長超過9倍,社會保障支出增長超過了13倍,失業率逐年下降至1.7%。如今,澳門人均GDP位列亞洲第二、世界第四;人均壽命高居世界經濟體第二位。

在一國兩制的構想下,澳門“滄海”變“桑田”,從中葡文藝小城搖身一變成世界旅遊城市,珠海與澳門也正在朝“同城化”發展趨勢邁進,形成人員跨地居住、生活、學習的交流現狀,成長爲珠三角地區一朵“盛世蓮花”。19年來,澳門的成績可圈可點,治安好了、口袋有錢了、生活幸福感提升了。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指出,20__年是新中國成立73週年,也是澳門迴歸祖國23週年,特區政府要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努力實現“堅持穩定發展大局,優先民生工程,強調經濟社會均衡發展”的施政目標。

20年來,內地與澳門的經貿關係的發展是前所未有的,已經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密不可分的經貿格局,內地是澳門最大的貿易伙伴,澳門也是內地利用外資和出口的重要管道。“政府惠澳政策包括就業、學習和生活,特別是青年一代,更能把握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讓澳門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爲澳門發展擴展了空間,令澳門成爲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崔世安深信,面向未來,澳門將積極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按照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的定位,爲國家改革開放再出發繼續貢獻澳門的力量,推動“一國兩制”事業再上新臺階。

崔世安最後表示,祖國好,澳門更好,祖國是澳門堅強的後盾。要堅決承擔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促進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神聖使命。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2

澳門迴歸祖國二十年,彈指一揮間。20__年是特別的一年,皆因同時迎來新中國成立73週年、中葡建交23週年、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及政府換屆之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亦出臺一段日子,連串大事喜事緊接而至。筆者相信在此關鍵之年,社會各界務必團結一心,繼續弘揚愛國愛澳優良傳統,共同建設我們更美好的家園,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展,助力推進“一國兩制”的實踐行穩致遠。

官民共迎回歸大事

執筆之時已是五月中,距離迴歸23週年慶典大日子不遠,相信中央有關方面乃至特區政府、社會各界,都密鑼緊鼓地開展籌備工作。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今年三月在全國“兩會”期間,特別談到今年是澳門迴歸祖國二十年,表示“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的方針,在澳門得到全面貫徹和落實,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澳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居民安居樂業,多元文化得到很好的發展。透露中央層面和澳門特區政府將舉辦一系列的活動,隆重慶祝這件盛事、喜事,令人歡欣鼓舞。

筆者作爲這一代的澳門人,對當下乃至未來的社會感到樂觀,澳門始終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夠迴歸祖國的懷抱,見證實踐“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社會欣欣向榮,經濟變得更好,一切得來不易,應倍加珍惜。隨着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的出臺,區域合作將是未來大勢所趨,希望廣大青年朋友抓緊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努力實踐自我,開創另一番事業。

20__年是重要的一年、不平凡的一年,特區政府能積極引領廣大居民,繼續以十九大精神爲指引,堅持整體社會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深耕“一中心”和“一平臺”的定位,感恩中央政府對澳門的厚愛、關愛。

迎來翻天覆地變化

說實在,澳門迴歸祖國近二十年,經濟騰飛,城區高速發展,特別是特區的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收入中位數等皆有明顯的進步。迴歸多年以來,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和醫療衛生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很多民生問題亦相繼浮現。行政長官崔世安去年十一月發表其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加碼”派錢,重申政府持續聚焦民生改善,加大力度完善社保體系、住屋、教育、醫療、人才培養五大長效機制,尤其增強愛國愛澳教育,深化青年工作,強化法治建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維護國家安全相關配套立法。並多番強調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時至今天,博彩業一業獨大的格局仍難以轉變,導致澳門在經濟結構多元化的探索之路上屢屢碰壁,出現不少困難,未來希望能在區域合作中加快要素流通,切實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且在今後的一段日子裡,官民可以更多方式,並以不同渠道,努力講好“澳門故事”、“中國故事”。

在城市治理方面,筆者長期關注特區政府治理能力方面的轉變與自我提升。很希望能在現有基礎上,更好地簡化行政架構,積極引入頂層設計、貫徹落實推進五年發展規劃等,大力改變澳門法律制度滯後的困局,有所突破。

青年應提升競爭力

當下來看,澳門正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格局,本澳青年一輩有必要時刻提升競爭力,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將自身與澳門乃至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尋找更大展示舞臺,不妨在大灣區以至各先進省市等展示所長,舒展抱負與理想。

說實在,筆者不希望政府“交功課”式處理各項民生問題,畢竟民生無小事,處理不好的話,分分鐘衍生更多社會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另方面,澳門人辦好澳門自己的事,塑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真實樣板,全面推進國家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活在當下,尤其生活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澳門,理應珍惜、感恩,繼而奮發圖強,有所作爲。筆者作爲廣東省僑聯常委,時刻銘記“僑”的角色與功能,高度關注青年成長,希望他們有“飲水不忘掘井人”之心,不可安於逸樂,要懂得居安思危,多出外闖闖,開闊視野,抓緊時代賦予的機遇,搭上祖國發展快車,融入國家,走向世界。喜見港珠澳大橋開通一段日子以來,廣獲讚譽,因有利澳門更好地融入灣區,便利居民赴灣區工作、學習及交流,開了個好頭。在此良好勢頭下,廣大青年人未來還有必要多支持參與社會建設,努力促進經濟發展,不斷學習歷史,加強認識國家和澳門的過去。展望將來,認知到眼前的幸福,來之不易。

善用灣區政策機遇

同時,青年人可理性地向政府反映意見,表達訴求。作出批評是很正常的,也是必須的。筆者鼓勵以澳門主人翁的心態建言獻策,以促進澳門長遠發展爲主調。青年人絕對要關心國家、特區和社會,不可過於計較得失,眼光要放遠些,人生纔會有更大的進步,豁然開朗。

有本澳主流報章報道指出,自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後,可爲澳門多元發展提供新的契機,也爲本地居民工作、創業、生活提供更多選擇和便利。現實角度看,多方理想創造融入大灣區就業及生活的有利條件,纔是重中之重。其中,本地居民未來能否在灣區各市享有基本醫療保障,備受各方關注。如可以享有醫保,會爲灣區生活尤其長居內地的澳門老一輩居民提供莫大便利。行政長官近日透露,正努力構思爲在廣東省生活並已申領內地居住證居民購買保險,作爲居於廣東的基本醫療保障,爲長遠理想生活邁開關鍵的一大步。

當下一代,應加深對近代史的瞭解,認知中國不平凡的復興之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不斷加強,發展成就得來不易,要知道澳門一直參與支持改革開放,從不缺席,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20__年剛好迎來改革開放23週年,中央特別安排“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23週年訪問團”赴京,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會見了訪問團並發表重要講話,充分體現國家對港澳特區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赴京的澳門各界人士深受鼓舞,自覺必須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時刻把握講話精神實質,深刻領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的戰略部署。

筆者深信,隨着多方的共同努力,未來的大灣區會是一個制度相融、產業相依、設施相通、人心相凝、高度聚合的區域性經濟共同體、文化共同體,是理想的共同生活圈。長遠要達至這美好的願景,官民都應解放思想,打破傳統思維困局與行政地域的限制,創新思路,前瞻未來,有意識地從大灣區整體建設和發展出發,選擇更佳路徑,探索全新的合作模式與方向。

社會民生問題複雜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一針見血地指出,要使澳門在“一國兩制”的實踐中走得更穩、走得更好,必須注意五方面問題。尤其強調要有效改善民生,增強居民獲得感、幸福感。事實上,澳門迴歸近二十年,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同時,很多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需要有序解決。包括加快內港擋潮閘,近年先後經歷了強颱風“天鴿”、“山竹”襲澳,很多基建設施被破壞,由於水淹情況較以往颱風來襲影響更嚴重,故儘快打造內港擋潮閘,而且興建一定的高度最爲迫切,共同強化防災減災力度。

儘快啓用粵澳新通道、輕軌等重大民生基建,也是居民期待已久。妥善解決都市更新、房價高企、交通擁堵等熱點民生事務,不容再遲,尤其處理好閒置土地,更是重中之重。值得一提的是,澳門迴歸近二十年,中央先後給予澳門多項惠民措施,協助澳門人解決在內地工作、生活、教育、養老、醫療、住房、交通等國民同等待遇,旨爲更好引領澳門居民融入灣區,共建灣區優質生活圈,同時增強澳門人的歸屬感、認同感。

四點希望融入灣區

對於未來如何更好地融入灣區?筆者提出四點希望。一是希望參考“中國心 · 粵澳情”活動模式,推出灣區情繫列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讓澳門當代青年學生進一步走進灣區,瞭解政策,做好各方準備。“中國心 · 粵澳情”是筆者早年首創的活動,如今已交由相關青年組織策劃,多年來成功地吸引不少青年學子前往廣東各地參訪,啓益良多。在未來的大灣區城市羣中,料必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景和互補空間,希望廣大青年多參加不同活動,主動走進灣區各市,力促粵港澳青年交流、學習及互動,用好政策和優勢。

二是希望特區政府切實地於灣區各市,尤其澳門人較集中居住的城市設立諮詢機構,方便居民尤其青年瞭解相關政策,做好準備,更積極地參與祖國建設,融入國家大發展的快車道。

三是希望青年人時刻提升個人素養與競爭力,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並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把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連繫起來,肩負使命。正如有學者曾言,大灣區建設是泛珠合作以至粵港澳合作的延續和深化版。前期合作屬於優勢互補,各顯所長、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而大灣區建設則是一個新區域共同體的創建。

四是希望澳門青年進一步增強愛國愛澳意識,提升家國情懷。在此前提上,青年人應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畢竟國家安全並非空泛的概念,諸如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等具體內容涵蓋其中,青年人必須弄通弄懂。安邦定國,人人有責,青年更是責無旁貸,必須時刻培養和發揚好愛國愛澳的精神,與社會各界一道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總的而言,筆者作爲僑界的一份子,未來將繼續努力以“僑”搭橋,善用僑智與僑力,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發展,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僑界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之中。同時爲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民族夢”,說好中國故事、澳門故事、灣區故事,作出新的貢獻。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3

年少時我們不枉青春一場,放飛夢想。我們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學習和工作生活中爲日後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打下堅實基礎。我們是社會的進步青年,我們是中國共產黨聯繫青年羣衆的橋樑和紐帶,我們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我們爲了這個國家的民主富強,奉獻我們的青春和夢想……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個由信仰共產主義的中國青年組成的羣衆性組織,1922年5月成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改爲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共青團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在各級學校中,中國共青團在領導和團結學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中國共青團永遠緊跟中國共產黨的步伐,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是廣大青年羣衆地先鋒,代表着廣大青年羣衆最純潔最忠誠的意志。

北京城市學院,培養的是國家所需要的人才,在這裏,緊跟團中央的步伐,始終擁護共青團、共產黨是身爲警校生的我們所必須做的,未來職業的特殊決定我們的學習與工作生活的特殊,我們必須始終走在廣大青年羣衆的前列,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注意自我修養的提高,在不斷地學習與成長中,成爲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爲未來建設社會主義和早日實現共產主義打下堅實基礎。

生物醫藥系的學生的青春與夢想或許與同齡人不同,當同齡人將青春荒廢在大學的慵懶,將夢想逐漸磨滅在碌碌無爲的生活時,身爲生物醫藥系的我們卻在爲了身上的醫師服,心中的團徽而不懈奮鬥着,挫折與磨難無法擊倒我們,只能使我們的心更加火熱,我們的青春更加精彩,我們的夢更加赤城……

生物製藥師,需要的就是政治上可靠,本領上過硬。未來的生物製藥師,我們必須培養也是必須具備的,便是始終擁護中國共青團和中國共產黨,政治上堅信團和黨,做到政治上可靠,思想上統一,才能保證我們的青春不會誤入歧途,才能保證我們的夢想始終純潔如初,不忘初心。

我們自豪,我們是生物醫藥的學生,我們驕傲,我們是共青團員。爲了建設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而奉獻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夢想,寄託在那心中的團徽和飄揚的紅旗中,我們付出的血與汗,都會是我們青春的徽章,都會是逐夢路上的最亮的星。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4

20年前的12月20日,你定會和我一樣,控制不住那份澎湃心潮。在那一天,曾“寄人籬下”幾個世紀的澳門,終於迴歸到祖國的懷抱,分散多年的親人相持兩手淚眼汪汪。那是一個光榮、揚眉吐氣的好日子,一個撼動天地的時刻如同巨石擊起了千層大浪。

不管是站在電視機前,還是立在國旗下,人們都昂首挺胸,專注地凝視着五星紅旗和蓮花圖案的區旗在澳門上空冉冉升起。鏡頭裏閃過一張張熱淚盈眶的臉,人們的思緒,久久地被揪着,時間彷彿也停滯下來了。鏡頭在拍攝,燈光在閃爍。瞬間是短暫的,卻在相機裏化成永恆。

幾百年的風雨,幾百年的滄桑,凝於短短一句問候:澳門啊別來無恙?從此,澳門,終於可以重新展開新的一頁。同樣也標誌着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再也沒有殖民統治。多少年來的傷口,終於可以癒合,在中國的歷,卻留下一道傷疤。

對於過去,我們無法忘記,因爲看着傷痕,我們的心還會隱隱作痛。但是我們不能不釋懷、不自豪,因爲我們是憑藉着國家的日益強大,以和平的手段讓國土失而復得。現在的中國,在國際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名望;愛好和平、以和爲貴的中華民族已經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想起我們那些爲新中國成立而浴血奮戰的前輩們,戴着鐐銬跳起最美的舞蹈。而今,我們雖傷痕累累,也要攜着傷疤綻放燦爛的笑容。

如今,我在每天的晨曦中立於學校的操場,向着徐徐上升的國旗,唱起激昂的國歌。我不知道其他同學是否也和我一樣,會滿腦不停地播映着一幅又一幅令所有中國人激動的場景:體育健兒項掛金牌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在奏響的國歌中對着全場、全世界唱出中國人的驕傲……我會激動不已,真的激動不已。這是我們華夏兒女共同托起的黎明,而澳門迴歸的鐘聲,將永遠迴盪在每個人的心頭,激勵我們前進。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5

停止奮鬥,就意味着生命也就停止了。——卡萊爾

——題記

他。一個23歲時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卻在23歲時,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與奮鬥中,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師視爲最“蠢”的學生。競靠自己的奮鬥在一夜之間成了世界名人,他曾當過小職員,卻發現了相對論,成爲又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猶太人,他一生充滿坎坷與奇蹟。卻用自己的拼搏與奮鬥,爲全世界帶來了歡樂與進步,他就是20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所以,我們不管怎樣也不要氣餒,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用的努力,不斷的拼搏,奮鬥。

如今的我們,是一羣朝氣蓬勃。有遠大的'理想、有奮鬥的目標,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拼搏的年輕人。

這羣少年他們懷抱這偉大的理想像未來奮鬥。他們在不懈的努力。不斷的奮鬥,在生命中迎來一次次的挑戰。他們或許成功,或許失敗

然而他們並沒有感到什麼。因爲古人曾經說過,若一帆風順,你不會成功,的確,沒有失敗。沒有從失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何來的成功。

“凡事欲其成功。必須付出代價:奮鬥”這羣永不言敗的少年,即使有着較大的升學包袱,但也沒有讓他們放棄的理由即使是風雨

交加,只要是他們還在明亮的教室中,他們就一定會有毅力去拼搏、去奮鬥、去進取。去做他們應該做的事。他們的最求並不是自己過着什麼,而是最求將自己的事做到。正如安徒生曾經說過:一個人必須經過一番刻苦奮鬥,纔會有所成就。

如果我們都守株待兔,自己不去尋找成功。成功也絕對不會主動來找你來。

“腳跟立定之後,你必須拿你的力量於技能,自己奮鬥,”不拼搏,不奮鬥,永遠不會成功,奮鬥纔有希望,奮鬥纔有未來。我們這羣少年,始終堅信着自己就是成功的主人,這羣少年用自己的奮鬥讓生命衝開了一切,向人生中邁開了第一步,雖然這只是一步,如果沒有這一步,哪來以後的步伐呢?這就是那羣在自己的青春中奮鬥,永不言敗的少年!

奮鬥的青春,最美!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6

時光流轉,白馬過隙,今年是澳門迴歸的23週年,所以,當我看到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關於澳門迴歸也就不足爲奇了。當我在《開學第一課中》看到了現在的澳門發展得如此繁榮的時候,我真的很開心。在一國兩制的指導下,相比於20年前的澳門,今天的澳門變化可謂是巨大的,單是GDP總值相比以前已經是漲了幾十倍了,人民臉上洋溢着的都是幸福笑容。

澳門從古至今一直都是我們中國的領土,但卻在16世紀中葉被狡猾奸詐的葡萄牙強盜將它從祖國的身邊的搶走,自此以後,便是長達四百多年的骨肉分離,這四百年的等待終於在1999年12月20日結束了。在1999年12月20日,我們的遊子澳門迴歸到了祖國母親懷抱裏,而這一次,我們將不會再分離。

在今天,澳門迴歸的23週年,我想祝福你,親愛的澳門,祝福明日的你比今日更加富強;祝福你一如蓮花那樣,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永遠綻放着耀眼的美麗;祝福你可以在祖國的母愛中,更加自由自在地飛翔。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7

我終歸要承認一個事實,青春是不同的,是有差異的。不是每個人的青春都是攜三五好友,帶上詩和酒,沐浴着和煦春風,快快樂樂地跑着跳着。許多人的全部青春,或者青春的一部分,是迷茫的,頹廢的,不知道方向的。承認着差異帶來的不幸和消極的同時,也就同時承認了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

很長一段時間,我沉浸在各種各樣的偉人和天才的故事當中。幻想着自己就是他們的一員,如“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般,無需花費任何時間與精力便可平步青雲,收穫完美人生。而我欠缺的只是機會。

可惜的是,我的一些青春就在這暢想中被揮霍。於是有一刻,我開始動搖,我可能真的不會和天才一道了。學習成績的下滑,虛榮心的作祟更使我相信了這一點。我可能真的就不是個天才。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就像所謂的方仲永那般,就像看着心愛的玩具落地被打碎而無能爲力。這期間,我充滿着無力感和虛脫感。

有一天我開始意識到,在崇尚天才和自以爲是的過程中,我的執行力和耐心逐漸降低。我的愛好與興趣在學習壓力和自我陶醉中逐漸萎靡。從屌絲的定義上講,我確實是了,面對着冰冷的現實,卻也沒有足夠的勇氣與信心去改變它。

我經歷過不少的挫折與失敗,大多也是學習上的。但有意思的是,我確實時刻有重頭再來的信念。可挫折多了,便會思索自己能否有所成就,還是就這樣一直下去,這讓我不知所措。聽過了太多的“努力就會成功”等勵志語時。但我想不是每一份努力都將獲得豐厚的回報,不是每一份“念念不忘”都會“必有迴響”。因爲人和人是不同的,隨是帶着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人人生而平等”卻也否認不了人和人是有差異的。邁克爾。喬丹說我一生不停地失敗、失敗再失敗,這就是我現在成功的原因。”他的成功,源於他明白人不能讓失敗困住自己,而是要從中成長。

於是我更明白了奧巴馬在一次演講中的一段話,“沒有哪一個人一生出來就擅長做什麼事情的,只有努力才能培養出技能。任何人都不是在第一次接觸一項體育運動時就成爲校隊的代表,任何人都不是在第一次唱一首歌時就找準每一個音,一切都需要熟能生巧。對於學業也是一樣,你或許要反覆運算才能解出一道數學題的正確答案,你或許需要讀一段文字好幾遍才能理解它的意思,你或許得把論文改上好幾次才能符合提交的標準。這都是很正常的。”

我在想既然通過努力來獲取是如此艱難,那麼如果不去努力的在青春時拼搏,結果又會怎樣呢?我不敢想象。何不如趁陽光正好,天高雲淡,去博一個更好的結果呢?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8

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羣衆組織,1922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了。

它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先進青年的羣衆組織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我是 20__年加入中國共青團的,如今已經過去了10年之久,中國共青團始終堅定不移跟黨走,團結帶領共青團員和廣大青年前赴後繼、勇當先鋒,書寫了中國青年運動的華章。

今天是我們慶祝共產主義青年團建團100週年的日子,歷經了一百年櫛風沐雨,中國的青年們終於勇敢地站出來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爲革命事業英勇獻身。這一百年裏,火紅的團旗浸滿了無數的鮮血,展示着如火如荼的革命歲月,宣告着中國革命的勝利,象徵着青年一代,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在黨的領導下邁向共產主義的奮鬥征程。

在慶祝共青團建團100週年的光榮時刻,作爲一名 21世紀新時代向善向上好青年,我們一直在爲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作爲一箇中國人,我更堅信,我們的夢想應該與國家、民族和個人的命運放到了一起,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我們的青春與祖國同在,才能無怨無悔。在這中國共青團23週年誕辰,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團員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爲中華之崛起而奮發圖強,讓我們拿出最好的狀態和最高的熱情,爲中國共青團慶祝73年華誕。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9

我是一節“人人眼中有、人人心中無”的小電池。我的家族成員可多了:有小巧玲瓏的“鈕釦”小妹妹,有身強體壯的“一號”大哥哥,還有各式各樣、身材苗條的“手機伴侶”表兄弟……我們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可是在人們忙着進行環保大行動的時候,卻忽視了我們的去向和未來。忙碌的人們啊,請聽我說!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現代化通信業的發展,人們使用我們的機會越來越多了:手機、學習機、隨身聽、袖珍收音機等等,都需要我們作電源,所以我們可受歡迎了!但是,當我們身體裏的能量用盡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對待我們的呢?你們對下面的情景一定不陌生吧:我們的兄弟姐妹們和其它的塑料瓶、玻璃罐、廢紙盒、爛菜葉、剩菜剩飯等等一起被裝在一個垃圾袋裏,然後被丟進了一個又髒又臭的垃圾箱。接着,垃圾裝運車又把我們運到了垃圾處理廠,我們在裏面被擠來擠去,壓來壓去,一個個被搞得頭破血流、穿腸破肚,身體裏的汁液也隨着我們不同的去處而流到不同的地方。大意的人們呀!你們可知道,我們對你們的危害就從此開始了。人人聽力網

我們的一個“一號”大哥爛在地裏,就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個“鈕釦”小妹妹爛在水裏,就可以使600噸水無法飲用,這可是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啊!對人類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五種物質,在我們的廢舊集體裏就包含了三種:汞、鉛、鎘。若將它們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土壤、污染地下水,然後再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間接地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造血功能、腎臟和骨骼,有的還能夠致癌,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和生命!

怎麼樣?沒有想到吧!我們真的不想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其實想避免這樣的事情,還是有很多辦法的,比如:你們要養成垃圾分類處理的好習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以及金屬製品要分類放,這樣就能夠做到合理的廢物利用,記得有一位法國的哲學家說過:“垃圾是擺錯了位置的財富”,由此可見垃圾的利用價值。最好再能爲我們設立一個專用的回收箱,把我們統一集中在一起,等待工人叔叔對我們的再利用處理。商店裏的叔叔阿姨,你們也可以在出售我們新夥伴的同時,收回我們的舊夥伴,爲它們找回自己的家,“以舊換新”的辦法肯定會得到人們的支持。

變廢爲寶,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我想這可是人類環保事業中的頭等大事。你們說,我說得對嗎?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10

20年前的今天,澳門在外漂泊,經歷滿身蒼夷後重新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日子,這也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20年前,不管是澳門同胞還是大陸同胞,都爲這一天等待了許久,也期待了許久,當澳門同胞回來的那一刻,相信很多人都會喜極而泣,也會祖國日漸的強大感到欣慰。

在20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日漸富裕,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我們的生活充滿着希望,祖國母親也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舉國盛會。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不僅緬懷過去,感恩爲現在的生活做出貢獻的人們,更加祈禱與祝福今後中國更加美好。

在祈禱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對自己的言行有所規劃,祖國的美好的未來是需要我們每一名國人做出努力與貢獻的,作爲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知識,爲祖國的發展蓄力;作爲工作者,我們應該在崗位中恪盡職守,讓祖國的日常運行規範正常,同時也要不斷創新進取,爭取更好的國力。

在今後,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爲祖國的強大努力,爲祖國的團結努力,生活會更加美好,明天也會更加美好!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11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的首都北京將沙漠化,新疆也颳起了沙塵暴,鄭州冬天下雪也也不過幾次

同學們,地球上的樹木不斷減少,垃圾、化學元素、廢水廢氣斷增多,不斷的破壞着生態平衡,我們應該保護我們的環境,如果我們再不保護的話,恐怕人類將來的生存就困難了。而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就存在着浪費水電,破壞生態環境的事情。我想,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首先,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春暖花開的時候種一棵樹。因爲樹木能吸收二氧化碳,還能“抓”住土地,不讓水土流失,而且樹木多了還能防洪呢!

其次,不亂扔垃圾。我們可以用籃子代替塑料袋,用過的塑料袋可以再裝垃圾,這樣可以減少白色垃圾,因爲白色垃圾對大自然的污染很大,它在土地裏一萬年纔會氧化。

然後,少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因爲它們都是用紙、木材和 料做成的,需要砍伐樹木、 料又污染環境。

最後,要節約用水。洗臉、洗澡水可以拖地、沖廁所、澆花,水龍頭用的時間開的小一點,不用的時候擰緊。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不光自己去做了,又督促身邊的人也這樣做,集少成多,每個人種一棵樹,那地球將變成綠洲;每個人少用節約一張紙,一雙一次性筷子和杯子,那地球上將多一片森林;每個人節約一滴水,那地球上將多一條大河.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我們自己做起,以自己的行動影響着身邊的人,爲我們的地球變成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面行動!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12

20xx年前那一聲“母親,我回來了”響徹中華大地,讓多少人熱淚盈眶。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迴歸祖國。這是繼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之後,中華民族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中的又一盛事。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民稱,居民誤以爲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爲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裏,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很多歷史文化遺產,使澳門成爲一個獨特的城市。

“離家四百餘載,歸來仍是少年”。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後,澳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總是擔心家中被盜,現在不再擔心路遇黑幫火拼;從前,澳門製造業已看不到發展希望,現在澳門博彩業爲她帶來新的發展生機;從前,親子骨肉也只能隔海相望,現在60%的遊客都來自中國大陸;目睹南中國海的百年滄桑,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在通車首月,澳門口岸出入車輛便超過80萬人次。

曾幾何時,中國還飽受欺凌,任人宰割;而如今的中國,已經驕傲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G20峯會在我國成功舉辦,一帶一路拉動了四十多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航空母艦成功起航。如今的中國,已在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取得傲人成績;如今的中國,已有充足的資本讓每個中國公民爲之自豪。如今的我們,能夠響亮的拍着自己的胸脯和別人說:“我,是一名中國人!”

歷史的車輪仍在滾滾前行,復興中華民族的使命在古老的版圖上回蕩不息,讓我們更加努力拼搏,在未來譜寫出無愧於千秋萬代的新篇章吧!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13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對澳門來說,要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健康可持續發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必然的選擇。20__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和“以中華文化爲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定位,將爲澳門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

圍繞“一中心”建設,澳門已經組成了《促進澳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聯盟》,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的構建工作。圍繞“一平臺”建設,澳門可利用國家對澳門建設葡語系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的支持,發揮澳門在稅務、法律和資金等方面的巨大優勢,協助內地企業拓展葡語國家市場及葡語國家企業進入內地市場,促進中葡經貿雙向合作。

把握新時代新機遇,背靠祖國,放眼世界,積極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與內地省區市的互利合作,開拓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新天地,“多彩”的澳門未來可期。

慶祝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體會_關於澳門迴歸23週年感想 篇14

澳門迴歸祖國__年,“一國兩制”實踐積極推進,發展日新月異,成就舉世矚目。習近平去年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__週年訪問團的重要講話,表達了對澳門的殷切希望,爲澳門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擘畫出新的宏偉藍圖。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等爲澳門提供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澳門要以變革創新求優勢,以變革創新求機遇,以變革創新求發展。

澳門__年的發展彰顯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性和巨大生命力。一定要先奠定好“一國”的概念。“一國”是前提,不能不講“一國”,只講“兩制”。“一國兩制”是能夠走得遠、做得好的。

澳門有良好政治經濟環境、完善的法律體系、優良的營商環境。但是,要在好的形勢下看到自身發展的短板。澳門目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結構單一,博彩業“一業獨大”。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經濟活力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澳門需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契機,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爲澳門未來發展帶來的機遇前所未有,大灣區地域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爲澳門居民帶來更便捷的交通往來、更多元的人文環境、更優質的生活條件,爲澳門適度多元化發展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更廣闊的空間、更持久的動力,爲澳門建設成爲國際先進水平的城市提供了更強大的支撐,爲澳門未來__年再創濠江奇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可能。

正如習近平所言,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時期,既面臨着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