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黨校學習心得體會範例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1W

有幸參加省委組織部、省關工委、省委黨校舉辦的第五期關工委系統幹部培訓班,與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一起系統地學習黨史、學習是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深入瞭解了省的十二個五年規劃,收穫頗豐、感觸很深、信心很足。應屆畢業生網把學習心得體會整理如下:

省委黨校學習心得體會範例

作爲一名八零後,一名只有四年黨齡,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不到三年的年輕人,能夠有幸參加省委組織部、省關工委、省委黨校舉辦的全省第五期關工委系統幹部培訓班的學習,我感到十分高興,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星期裏,省委黨校的專家教授爲我們講解了中國共產黨從1949年到1978年曲折的探索史和從1978年到今天的改革開放史,解讀了xx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

我們這一代人對於1949年到1978年的那段曲折的歷史沒有直觀的感受,對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多年都只能通過縱向比較,才能感知到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廣袤大地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但說到底,我終歸只是一個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八零後,對於這段歷史,我沒有爲所謂的gdp做過哪怕一絲貢獻。總的來講,通過短短几天的學習討論,不僅系統地學習了黨史,而且通過對省的十二個五年規劃,認清歷史,指明瞭方向,使我更加知黨、愛黨、信黨,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念。

根據學習情況和參加學習的老同志們的發言,我結合近幾年來個人工作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講幾點感想:

首先,我講一下當前廣大人民羣衆主人翁意識、集體意識、感恩意識的缺乏問題。從事過農村工作的人都應該有所體會,如今我們的“黨羣關係”、“幹羣關係”還能用“魚水情深”這個詞語形容麼?曾經“軍民魚水一家人”的歌詞在今天還可以唱否?更多的時候我們看見的是一種相互博弈,老百姓“醫鬧”“上訪”等等經常發生,在相互的博弈過程中,政府總是希望事態越小越好,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反羣衆總希望事態越大越好,並且不缺乏圍觀、哄擡事態的好事之徒,在不斷的博弈過程中,政府的公信力在不斷減弱,並且逐漸消失殆盡。如今我們常常聽到、看到一些專業的上訪戶,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常常爲一些微小的訴求,不斷的上訪,有的甚至通過背揹簍掙車費錢上京上訪,如此周而復始,有的簡直可以號稱上訪專業戶,他們上訪手段高明,我就聽說過一個上訪戶,利用一種可以顯示異地區號的電話系統,打電話給當地黨委政府,威脅要進京上訪,不斷與當地黨委政府捉迷藏,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我在基層工作過,在茅草房、危房改造剛剛起步的時候,由於工作的地方長期交通閉塞,信息不通,人民羣衆素質不高,等、靠、要思想特別嚴重,他們知道要改造自己的房子後,要麼房門一鎖,出門打工去了,聯繫他的時候,人家這樣講:“要改你們給我改好,反正我家房子還可以住”,人家有恃無恐,知道改造是必須的;要麼態度不積極,工作人員好不容易拖一車材料到他家,請幫忙卸個材料什麼的,人家講:拿錢來嘛!其實縱觀近年來黨的惠農政策少麼?“農村合作醫療”、“免費教科書”、“各種種糧補貼”等等,都是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的政策吶!但在部分羣衆心中,這些是理所當然的,大家應該得的,更談不上他們會“頌黨恩”,老百姓主人翁意識、集體意識、感恩意識的缺乏,這恐怕是值得我們大家仔細調查研究的問題,應該引起廣泛深思。

其次,我講一下當下青少年缺乏信仰、盲從、自私自利的問題。我還記得我們八零後這一代人讀書的時候,國小課本中有關黨在革命時期的英雄人物和在建設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隨處可見。董存瑞、黃繼光、劉胡蘭、王二小、雨來等人物曾經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腦海中刻下深深的印記,軍旅作家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如今我還能背誦如流,雷鋒、賴寧,包括我們省關工委的副主任李桂蓮都在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本上出現過,我教過五年的書,現在的中國小課本中,這些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優秀人物、生動事蹟已經所剩無幾了,作爲八零後的我們這一代尚且需要通過書本才能瞭解這些英雄人物和生動事蹟,試問如今的九零後、甚至零零後,他們從什麼地方瞭解這段歷史??隨着當下社會的不斷信息化,我們再看一下如今的九零後們喜歡的是什麼?追求的又是什麼?他們只會對謝霆鋒和張柏芝什麼時候離婚感興趣,他們只會唱“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回過頭來看看我們這一代人讀書的時候唱的說什麼?我們知道《北京的金山上》《希望的田野上》,我們知道有一首歌這樣描述:“1992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還有“我們唱着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就連當初我們的父輩教下來的童謠都是:“飛機飛機,飛到北京,北京開會,毛主席萬萬歲”等等之類,但如今的中小學生們,他們又有誰能真正唱幾首紅歌呢,他們缺乏信仰、盲目,我們又憑什麼要求他們“知黨、信黨、愛黨”?更別談“跟黨走”?

第三,我再講一講當今社會風氣日益低下的問題。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這樣情況,我美麗的家鄉倒是很有特色,很多餐館裏面的麻將桌比餐桌多,打麻將的比吃飯的多。大街上、人行道上、林蔭下,到處都有打麻將的身影。前幾年有這樣一個民間笑話:“講外國領導問我們國家領導,爲啥我們去太空的飛行員都是一兩個人,我們的領導如此作答,這是我們的國情吶,派多了吧,他們打金花;派四個吧,他們打麻將;派三個,他們鬥地主,所以沒有辦法,只好少派點,讓他們做點正事”。這是一個民間笑話,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但是它作爲一個笑話誕生在我們民間,仍然告訴我們一個不大不小的社會現象,我們的賭博風氣正悄然而起。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個名詞叫“留守兒童”,是指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擔當臨時監護人的孩子,但是我們的身邊第二種“留守兒童”正悄悄然的出現,試問:父母專顧打麻將,不照顧孩子衣食住行的,孩子吵鬧的時候給個三五塊錢糊弄的,孩子放午休時給個十塊八塊吃中餐的,孩子放學時放任自流的,不照顧孩子寫作業的,這些孩子與“留守兒童”有啥區別??他們連起碼的衣食住行都無法保障,更別講能與父母溝通,嚴格來講,他們比真正的“留守兒童”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爲一名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小同志,看到這些問題真讓人痛心,關工委工作一頭連着老,全國老年人口一億五千萬左右,一頭連着少,青少年人口近四億,解決好老少的問題,就解決了我們全國三分之一多的人口問題。我作爲一名不老不少者,充當老與少之間的中轉站,覺得肩上的擔子很沉重。如何發揮好老同志的政治優勢、時空優勢、親情優勢、經驗優勢等,讓老同志盡力而爲,量力而行,關工委工作真正做到“急黨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盡關工委所能”將是我以後工作中不斷思考和努力的方向。針對這些問題,我談談對今後關工委工作的一點認識:

我覺得主題教育、法制教育這些關工委的品牌活動不能僅僅侷限於面對中國小生了,應該儘可能地進村寨、進社區,要擴大受教育面,關於“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這類主題教育活動,要長期堅持,形成長效,爭取進課堂,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長期的、系統的、規範的、常規的教育,要儘可能多地請老紅軍、老戰士親自講歷史小故事,或者用幫老紅軍、老戰士寫回憶錄的形式,爲廣大青少年學生收集最真實、最生動、最形象、最直接的黨史讀本;要在工作中更多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充分利用學校中家長學校這個平臺,面對學生、面對家長,講一講大家身邊事、看得見摸得着的事,引導大家進行縱向的比較,讓大家知道改革開放成果無處不在的同時,也知道改革開放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知黨、愛黨、信黨,堅定不移地跟黨走!要配合有關部門,深入基層,進行農業科普教育、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等;廣大老同志要做好調研工作,力所能及地沉到基層羣衆中去,幫助黨委政府聆聽百姓心聲,儘可能地解其難、順其氣、知其情、維其權、凝其力,從百姓實際的利益出發,爲黨委政府提供可行性的調研報告,真正當好參謀和助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