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相關來歷知識個人總結心得(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54K

元旦的相關來歷知識個人總結心得 篇1

元旦的起源

元旦的相關來歷知識個人總結心得(精選5篇)

元旦,也被稱爲“公曆新年”,是指現行公曆的1月1日。但在1911年之前,“元旦”即是今天的“春節”,也就是農曆新年。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如美國、英國、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新加坡、中國臺灣、日本、韓國等。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加坡均作爲法定假日休假一天,日本休假六天,從年前的12月29日一直到第二年的1月3日。習俗方面,“元旦”主要以各種方式互相祝福,賀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名稱來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七年級。“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爲“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爲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發展起源

元旦起源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爲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氾濫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氾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氾濫時伺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爲一年的開始,這便是元旦的由來。

中國元旦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

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爲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纔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爲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七年級稱爲“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衆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啓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西方元旦西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把這一天定爲西曆新年的開始,爲了祝福雙面神“Janus”,這位羅馬神話中的門神,“Janus”後來也演化爲英文一月“January”這個詞。原本以爲教皇把耶穌誕生年作爲公元元年,公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穌有關聯,事實並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__教,還應該是12月25日聖誕日爲過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沒有聖誕隆重。

歷史演變元旦一詞始於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爲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爲元,七年級爲旦。而“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爲新年。一歲節序,此爲之首。”;元旦在《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茗》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爲“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習俗文化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

現代中國的元旦,成爲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後常常將當日前或後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

元旦的相關來歷知識個人總結心得 篇2

古代元旦習俗

民以食爲天,在中國古代,完成了莊稼的收割,勞作一年的人們會準備豐厚的食物來迎接春天,即“五穀皆熟爲有年”,俗稱“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會,吃團圓餐的記載。

北宋呂原明《歲時雜記》中提到:“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說明當時汴梁百姓會準備麪條之類的食物來過年。元旦的習俗逐漸形成。

新中國成立後的元旦習俗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我國採用公元紀年法,元旦就是陽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國重要的節日組成。元旦的喜悅一直延續到農曆春節。團圓、祭祖、吃餃子,賞花燈,成爲每個中國百姓,每個家庭度過新年的習慣。

北方的元旦習俗

我國的北方冬季天氣寒冷,晝短夜長。從元旦開始,農閒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幹活,不出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因天氣寒冷,東北元旦飲食主要以凍品、醃菜、亂燉爲主。像凍餃子、酸菜燉粉條、醃雪裏紅等都是元旦必備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蘆,象徵着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蹺,東北二人轉,都會在廟會上接連表演。天津剪窗花,貼對聯,文娛活動應接不暇。山東在元旦這一天學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來年金榜題名。

南方的元旦習俗

較之於北方元旦習俗之“俗”,南方元旦的習俗則偏向於“雅”。在江浙一帶,元旦時節把竹竿束於草上,點火燃燒,稱爲“慶田蠶”。紹興元旦會用“茶碗茶”待客,有的還要放入橄欖和金桔,稱爲“捧_”。

在福建,閩音“春”與“剩”相同,元旦吃飯時要在米飯上插上紅紙做的花,俗稱“春飯”。春飯是“年年有餘”的象徵。在廣東,元旦拜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也是吉祥如意,來年結餘的象徵。

中國臺灣元旦習俗

在祖國寶島臺灣,元旦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圍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擺放火鍋,這叫做“圍爐”。參加“圍爐”的人,桌上的每樣菜都要品嚐,也要象徵性地喝酒,以討來年紅紅火火。

在元旦,臺灣同胞會吃長年菜。所謂長年菜,其實就是俗稱的芥菜,中國臺灣人認爲這種菜葉長象徵命長。有些人在煮菜時還要加上粉絲,意喻綿綿不斷,長生不老。

西藏元旦習俗

在藏曆新年中,家家要擺上“卓索切瑪”,上面插上用酥油塑製作的彩花,祈禱來年五穀豐登。婦女要做“卡塞”這種用酥油製作的糕點招待客人。窗戶要換上新布簾,房樑和廚房要裝扮哈達,好歌善舞的牧民圍着篝火載歌載舞,展現出一派喜慶的氣氛。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元旦的習俗還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國,元旦國內各地習俗各不相同。這些不同的習俗匯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禮物。這是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大融合的象徵。這些習俗將中國傳統文化完美結合在一起,並不斷傳承下去,構成中華民族的魂魄。

元旦的相關來歷知識個人總結心得 篇3

元旦是指每一年的一月一日,是我國的法定假期,很多上學的同學都很期待的一個假期,是十月一小長假後的一個三天的小假期,很多人新年可能會很忙,所以都會在元旦給自己放一個小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元旦也就是陽曆的一月一日就是我國的新年,不過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就把陽曆的一月一日定位春節,陽曆的就叫元旦了。

元旦的“元"就是第一的意思。”旦“上面是日代表太陽,下面是一代表太陽每天從地平面升起,意味着新年開使第一天。

在古代人們都會在元旦這一天祭祀祖先長輩,掛春聯,遊花燈等等,到了現在元旦已經是人們工作學習一段時間的一個小假,大家走親訪友,出去遊玩。

傳說在公元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爲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氾濫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氾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氾濫時伺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爲一年的開始,

說一點元旦的祝福語吧:元旦元旦,祝福不斷;世事變遷,思念不變;深深祝福,藏在心間;問候短信,傳到身邊;願你平安,幸福綿綿;願你健康,快樂依然。元旦快樂!

元旦的相關來歷知識個人總結心得 篇4

首先,感謝黨組織給我此次學習機會,能夠參加學院舉辦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的學習,我深感榮幸,也十分珍惜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各位老師對黨及當今形式的精闢解析,獨到的見解和旁徵博引,讓我在無比歎服的同時深受鼓舞和教育。在黨校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了《黨的報告》、《中國共產黨章程》、《新編大學生入黨培訓教材》、《共產黨宣言》以及系列講話。通過一系列系統的學習,提高了我對黨的認識程度,以及對黨的政策和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

範灼華老師從多個不同角度以及深度對黨的新政策、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黨員內部的許多炙手問題作了認真和細緻的分析。 通過系統的學習,我明確了黨的性質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爲自己的行動指南。通過這次黨課使我知道了上關於中國夢的闡述: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機會。“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和社會和諧。當代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根本要求,相應地,“中國夢”也呈現出這個階段的諸多重要時代特徵。

“中國夢”具有最大限度爲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偉力,無論面對多少挑戰、多大困難,始終以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歷史智慧爲底蘊,給人以希望、給人以信心、給人以力量。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曾經飽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國夢”在無數矢志於民族復興的仁人志士心中從未泯滅過。夢想不滅,希望永在。“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不竭動力,牽引着中國砥礪前行的腳步。

今天,我們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中國在面臨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又面臨者巨大的挑戰。在這個歷史時期,更凸現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誕生八十多年的全部歷史證明,只有共產黨的領導,才能肩負起民族的希望,才能領導中國人民把歷史推向前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作爲一名積極要求進步的青年大學生,我渴望加入到這個光榮的組織中,將自己的個人價值同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更好地統一結合起來,把對黨、對祖國和對社會主義事業的無限熱情投入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社會實踐中去,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征程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

邵龍寶老師精彩的關於共產黨員的修養的解讀,就我自身而言首先是幾大程度地提高了我的黨員意識,先進性便是教育我們黨員重視與非黨員同志的不同性,意識,精神,覺悟,思想,以及各個體現在生活的方面都要時刻嚴格要求,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必須要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做到堅定信念,牢記宗旨,與時俱進,敬業爭先,團結民主,嚴守紀律。即要具有共產黨員先進性的一般要求,也具有統一戰線的自身特點,在每條標準下又有具體的要求,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總之,通過入黨積極分子黨校的培訓,使我進一步的系統學習了黨的基本知識與理論,使我更進一步的樹立了正確的入黨動機。今後,我將更加認真學習這些科學理論,使自己的共產主義信念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加強思想和世界觀的改造,努力做到首先在思想上入黨,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人,團結周圍的人,帶動他們一起來學習。我會以黨員的要求來要求自己,不斷地努力,不斷地上進,從而不斷地完善自己,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爭取早日成爲黨組織中的一員。

以上是黨課的學習總結,懇請黨組織批評指正和幫助!

元旦的相關來歷知識個人總結心得 篇5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稱爲“寒食節”。相傳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晉文公想請介子推回朝做官,可是介子推卻隱居山林。有人給晉文公獻計說“放火燒山,介子推一定會逃出山林”。晉文公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便派人放火燒山,然而,介子推並沒有逃出山。當大火被撲滅後,人們發現介子推揹着母親被燒死在大叔下,晉文公得知後悔不已。爲了紀念他,每年的四月五日便定爲清明節。

提到清明節大家一定會想到掃墓。我們家也不例外。

清明節那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到_山給爺爺掃墓。爸爸開着汽車停到了山腳下,我們乘着板車上山。剛上板車的時候我很興奮,因爲在市中心沒有那種板車,我也是第一次坐這種車子。而且在開往湯山的路上,只見一簇簇、一叢叢金黃色的油菜花在微風中擺舞。但是當我在半山腰上看到了一座私家墳墓的時候,心情就像從山頂跌到了山谷,變得非常沉重。那一刻我希望時間能夠停留,不想面對見到爺爺墳墓時的悲痛。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爺爺的墳前。只見一塊大石碑上刻着我們全家人的名字,還有爺爺生前的照片。爺爺一副慈祥的面孔,面帶微笑地看着我們,彷彿對我們的到來感到很高興。媽媽把帶來的糕點和水果擺在了爺爺的墳前,我獻上了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來的一束菊花,給爺爺磕了三個頭。並對爺爺說:“爺爺,您在那裏生活的好嗎?我們看您了!”給爺爺燒完紙錢我們就下山了。

回來的路上,我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希望爺爺在另一個世界裏能生活的和我們一樣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