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校合作工作會講話稿(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3W

市校合作工作會講話稿 篇1

同志們:

市校合作工作會講話稿(精選5篇)

按照會議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切實做好全市市校合作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總結成績,正視問題,切實增強做好市校合作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20xx年6月,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啓動實施了“黃岡 ? 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計劃”。 一年半以來, 各級政府和市直各有關部門結合實際, 積極探索, 主動作爲,取得了較爲明顯的成效。

(一)大學生創業就業如火如荼。 建成市縣兩級創業孵化基地10個,入駐創業企業294家,吸引創業就業大學生5000多名。 市人社局高標準完成黃岡創業中心的提檔升級,依託大學生創業俱樂部積極開展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創業氛圍。市校合作辦會同團市委等部門成功舉辦了首屆大別山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創新創業高峯對話,打響了黃岡“創天下”品牌。 紅安縣投資2500萬元開工興建了“紅安大學生創業佰昌孵化基地”及其配套設施。蘄春電商孵化園實行零門檻入駐,政府提供三年“三免”優惠政策,切實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英山縣建成大學生電子商務孵化園,可同時孵化100個創業團隊。

(二)大學生實習實訓全面推進。 各地結合實際,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實習實訓後勤保障基地,全年接收實習實訓大學生1.6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成功開展了新一輪高校宣傳推介活動,組織了18場省內高校推介,對接了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同濟等5所省外重點高校。華農高校工作站創新實習實訓模式,組織學生到團風百容水產開展專業實習,成效顯著。黃梅縣加大實習實訓後勤保障力度,爲大學生開通實習實訓公交路線,報銷一次往返交通路費。麻城市鼓勵和支持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依託省內外高校,建設了一批專業優勢突出、產業特色鮮明、配套設施完善的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

(三)科技成果轉化和科研平臺延伸成效初現。 今年新簽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2個,新簽約科研平臺36個, 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9家,新認證39家。 市科技局通過項目引導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行星傳動公司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建科研平臺,開展非圓齒輪傳動系統五項技術攻關,使公司高端行星減速器成功替代了歐美產品。武穴市着力實施“科技成果大轉化工程”,以合作開發項目爲載體,拓寬校企合作廣度,廣濟藥業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開發的《核黃素第三代菌種工業化工藝研究》項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產量世界排名第六,市場佔有率連年保持全國第一。團風縣以問題導向尋求聯姻,根據本地產業結構,進行對口聯繫,尋求適合本地發展的技術平臺,鴻路鋼構針對高層鋼結構建築施工難問題專程拜訪中國工程院士、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聶建國,尋求建立院士工作站,幫助解決企業技術難題。

(四)人才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各地相繼出臺優惠政策,爲引進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市委組織部和市房管局研究出臺了《黃岡市區人才公寓管理辦法(試行)》,配套了第一期132套人才公寓。羅田建成了36套人才公寓,配備了彩電、沙發、牀、電腦桌等生活設施。浠水縣通過成立“浠水人才交流協會”、“浠水縣海歸人才創業協會”、“浠水縣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爲各級各類人才提供交流平臺。

(五)高校農產品直供成果豐碩。 市農業局會同市校合作辦成功組織首屆黃岡·武漢高校農產品產銷洽談會,並與黃州區積極配合, 加強優質稻、無公害蔬菜等11個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完善物流配送 ,增加品種和數量, 擴大了農產品直供高校的覆蓋面,已覆蓋武漢地區55萬大學生。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在市校合作推進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大學生實習實訓方面, 少數地方爲了完成任務,單純追求數量,未充分考慮本地產業發展需求,對報名學生缺乏有效的篩選手段,接收的大學生文科多、工科少,大三多、大四少;行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不到位,提供的實習崗位與專業不對口,機關事業單位多、企業少。少數高校聯絡工作站集中在暑期組織學生實習實訓,後勤保障和崗位供給壓力大,客觀上影響了實習實訓質量。部分縣(市、區)後勤保障基地建設滯後,個別地方甚至把實習實訓大學生集中在賓館住宿,在社會上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大學生創業就業方面, 在政策上, 我市出臺的扶持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與武漢襄陽咸寧等地相比沒有優勢。雖然 各縣(市、區)均已建成大學生創業孵化器,但大部分孵化器入駐率不到50%,且多是已經在本地創業的大學生; 在創業團隊招引上,部分地方沒有充分考慮本地產業發展需求,項目普遍集中在低附加值的流通服務業,成長性高的團隊不多 。在孵化器的管理上,現有的孵化器以政府運營爲主,缺少專業的管理團隊,難以有效地爲入駐團隊提供企業融資、市場推廣和企業成長等方面的增值服務。尚未形成完整的孵化鏈條,沒有建成加速器等配套設施,難以滿足部分初創企業的廠房需求,項目落地難。引進到黃岡就業的大學生,大部分集中在機關事業單位,在企業就業的大學生數量少、學歷層次不高。機關事業單位空出崗位的招錄與市校合作銜接不夠,與市校合作政策匹配不到位。

科研平臺延伸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 目前已簽約的科研平臺數量不少,但實際作用發揮不明顯,少數地方和單位沒有真正將企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在後續跟進上做的不夠,導致一部分已簽約平臺流於形式。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我市在資金扶持、落地門檻和人才保障方面缺乏操作性強的配套政策,同時本地部分企業對科技成果轉化認同性不高,認爲風險過大,導致有的項目還只是投資意向,有的還在洽談和跟蹤對接中,落戶建設的不多。

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 僅僅停留在與高校有聯繫,與專家有聯繫,與某某人才有聯繫,到底怎樣立足本地實際,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優勢,缺少深層次的研究,缺少過硬的措施。

高校農產品直供方面, 雖然與衆多高校簽訂直供協議,但覆蓋面不廣、品種不多;已有的46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缺乏有效的市場運作機制,真正走向市場、形成規模、產生效益的不多。

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 從主觀上講,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

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熱、用人單位冷;上面熱、下面冷;成員單位熱、非成員單位冷;人才增量熱、人才存量冷的“四熱四冷”現象。少數地方和單位還存在被動應付甚至牴觸情緒,認爲市校合作是政府強加的工作,難以在短期內出成績。部分單位存 在急功近利思想,上報的統計數據不實,水分比較大。作爲市場主體的企業,本應成爲大學生實習實訓、人才引進、技術創新、科研平臺的主陣地,但部分企業對此認識不夠。二是體制機制不健全。在市級層面,市政府設立了市校合作專項資金,成立了市校合作辦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但在縣(市、區)層面,大多縣(市、區)政府沒有成立專門機構,在部門成立機構的,缺乏明細的工 作職責,各自爲戰,難以形成統一推進的合力,同時在大學生實習實訓和購房租房補貼、創業幫扶、後勤保障基地建設方面缺乏資金支持。 從客觀上講, 黃岡屬於欠發達地區,工業基礎薄弱、產業鏈條不完善,與高校在科研平臺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缺乏有效的承接載體。這些問題,在新的一年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努力加以解決。

二、明確目標,突出重點,牢牢把握做好市校合作工作的主動權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市校合作提質增效的突破之年,教育部已確定今年暑假在我市召開全國高校實踐育人現場會,做好今年的市校合作工作,意義重大。20xx年市校合作的總體要求是:圍繞“雙強雙興”發展戰略,按照“聚集人才、創新科技”的總要求,堅持和完善“一園八基地”載體模式,深入開展大學生實習實訓、大學生創業就業、人才引進、科研平臺延伸和科技成果轉化、農副產品直供等工作,努力將市校合作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加快黃岡轉型升級步伐,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重點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 大學生實習實訓要在提質上下功夫。 大學生實習實訓是市校合作的基礎,要進一步鞏固提高。建好大學生實習實訓後勤保障基地,市直要將老衛校基地改造建成省級示範基地,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一個標準化的獨立運行的後勤保障基地。建好實習實訓示範點,市直重點建設政法、金融、財稅、企業、社區等行業性實習實訓基地,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至少建成1個行業實習實訓基地和10個標準化的大學生專業實習實訓示範點,確保全年吸引120xx 名大學生到黃岡實習實訓。提升實習實訓質量,在實習實訓時間安排上要科學合理,避免暑期扎堆;在實習實訓崗位安排上要由機關爲主轉向以企事業單位爲主,做到人崗相適,對口安排;在實習實訓的服務管理上,要落實輔導員制度,做好檔案記錄和實習實訓鑑定。改革宣傳推介模式,改革市直、縣市區大規模集中赴高校宣傳推介的方式,採取創業大學生報告會、黃梅戲創業匯演等方式,增強宣傳推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到在高校宣傳推介的制度化、常態化。落實補貼政策,市政府出臺的一系列鼓勵大學實習實訓的政策,各縣市區必須保證政令暢通,每月500元的實習實訓生活補貼必須按時足額發放。

(二) 大學生創業就業要在增量上下功夫。 大學生創業就業是市校合作的重點,要進一步突出增量。建好大學生創業孵化器,市直創業中心大學生孵化器要提檔升級爭創國家級孵化器,老衛校基地要全面改造,建成省級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各縣市區要加快推進,按照至少能容納50個創業團隊的標準建設改造好新的孵化器。積極引進創業團隊,要結合本地產業基礎,探索採取市場化的手段,瞄準高科技性、高成長性的大學生創業團隊,提升檔次,提升質量,市直新引進100個以上,每個縣市區新引進10個以上,帶動大學生創業就業6000人。加強創業指導,成立創業大學生協會、黃岡天使會等創業行業協會,建立創業導師制度,經常性的組織開展創業培訓活動,做到“周有沙龍,旬有論壇,月有路演”,全年開展各類創業活動不少於100場次。完善扶持政策,優化創業項目工商登記和落地政策,運作好珞珈梧桐、黃岡約瑟、高投天使三支基金,成立大學生創業專項基金,爲創業大學生提供免擔保貸款,初步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大學生勇於創業的機制。

(三)科研平臺延伸和科技成果轉化要在落地上下功夫。 科研平臺延伸和科技成果轉化是市校合作的主攻方向,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整合各方面資源,推動高校科技資源向現實生產力快速轉化,加快我市轉型升級步伐。搭好對接平臺,堅持“全鏈條、全要素、全社會”的工作思路,建立和完善“發現—評價—培育—推進”的工作機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服務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搭建高校技術成果與本地信息的供需對接、發佈與交流平臺。推動傳統產業升級,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研平臺,開展協同創新,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項目,全市新簽約延伸30個省級以上科研平臺,各縣市區新引進並實際運行科研延伸平臺不少於2個,實現全市70%以上的規模企業與高校開展合作。加快新興產業引進落戶,新引進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5個以上,市直重點做好光谷聯合、烽火科技等簽約項目的開工建設,華科工研院、地大工研院、中科開物產業園等項目後續跟進,落戶高校科研院所產業園的高科技項目3個以上;各縣市區結合產業需求,重點引進一批帶動企業轉型升級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地項目1個以上,壯大骨幹企業羣體。

(四)人才引進要在實效上下功夫。 人才是我市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市校合作的重要目的。落實好人才引進政策,要建好用好人才公寓,市直要加快完成人才公寓第一期132套裝修,按政策落實入住人員,同時着手啓動第二期人才公寓建設;各縣市區要按照每年新增50套的要求搞好人才公寓的建設,已建成的要按要求做好入住管理。要按照《關於鼓勵支持大學生到黃岡實習實訓和創業就業的意見》等政策要求,落實好生活津貼、落戶與住房保障等政策。做好高層次人才引進,市直重點對接“千百人計劃”、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50人以上,建設好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利用人才引進帶動高端科技項目落戶5個以上;各縣市區要履行好服務職能,爲企業與高校專家教授合作搭建好平臺,加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做好“綠色通道”招考工作,今後市直和各縣市區事業單位空缺的編制,一律從實習實訓大學生中進行招考。

(五)農副產品直供要在擴面上下功夫。 農產品直供對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有着直接的推動作用,要進一步擴大規模,打造特色。提高農產品基地建設水平,大力發展標準化的農業產業化基地,加強質量監管,逐步提高生產水平和品牌實力。市區重點建設5000畝無公害蔬菜供應基地,各縣市區也要積極作爲,配套建設一個20xx畝以上的蔬菜直供基地。培育一批重點直供企業,支持黃州春陽蔬菜合作社、團風東坡糧油、麻城兆至蔬菜合作社建成區域供應中心,逐步擴大供應武漢高校的數量和規模,形成帶動示範效應。擴大高校農產品直供覆蓋範圍,力爭實現武漢地區高校全覆蓋,供應師生80萬人以上,在提升供應規模的同時,提升質量,打造和培育品牌特色,要推進黃岡特色優質農產品特別是地標產品進高校食堂,以規模效應帶動黃岡現代農業的發展。

三、加強領導,改革創新,努力提高做好市校合作工作的實效性

一要提高認識。 實踐證明,市校合作深度契合了高校對接地方的需要和黃岡跨越發展的需要,開展市校合作的決策是科學的、方向是正確的、“一園八基地”建設的模式是可行的、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說,推進市校合作是踐行“雙強雙興”的 有效載體,是事關黃岡打基礎、管長遠的一項極具戰略意義的事業。全市上下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在奮發有爲中主動作爲,共同推進市校合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要加強領導。 各地各部門要把市校合作當成一把手工程來抓,站在全局的高度,強力推進市校合作工作。各縣(市、區)政府要將市校合作納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明確一名縣級領導分管,並在政府辦成立專門的組織協調常設機構,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市直各部門要立足本單位職能職責,深入推進市校合作, 明確一名班子成員分管,安排具體科室承擔日常工作。各地各部門要明確工作目標,落實責任分工,做足經費保障,爭取多方支持,集成有效資源,形成推進工作的強大合力。

三要嚴格考覈。 20xx年,市校合作考覈督辦將由市直向所有縣(市)區延伸,市校合作將作爲縣(市)區領導班子考覈的重要內容。 市校合作辦要會同市委考覈辦制定操作性強、針對性強的考覈方案, 進一步提大學聯考覈權重。設立市校合作專項獎勵資金,對引進高質量創業團隊、提供項目信息、對市校合作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縣(市)區予以不同層次的獎勵;對工作完成不力的要建立相應的懲處機制。將市校合作納入市政府政務督查的重要內容,堅持“一月一督辦、一季一通報、半年一結賬、全年結總賬”,確保市校合作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四要改革創新。 找準市校合作工作中的重點難點,以問題爲導向,加大改革力度破除提質擴面的制約因素,解決具體困難,推動市校合作上檔次,出實效。各地要結合實際,優化大學生實習實訓政策,創新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和吸引高新技術項目落戶的政策。創新高校合作模式,對省外重點高校,着力與高校在大學生實習實訓、創業就業、科研項目和平臺引進等方面開展實質性的合作,只要對黃岡經濟社會發展有利的,成熟一項合作一項,不盲目謀求與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提高合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探索運用市場化的手段,招引實習實訓大學生和創業團隊,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各縣(市、區)要結合各自的產業特點及人才需求,自主對接高校科研院所,打造一縣一特色,一縣一品牌。

五要加強宣傳。 多領域宣傳市校合作成果,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等傳統媒體全方位對市校合作工作動態、成果進行宣傳和展示;通過微信、微博、微電影等新興媒體在網絡上主動發聲,提高社會關注度,在全省乃至全國擴大黃岡市校合作影響力,樹立起黃岡市校合作的品牌;做好重大會議、重大活動期間宣傳工作,促使全市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定信心,形成共同推進市校合作的良好氛圍。

市校合作工作會講話稿 篇2

同志們:

今天,在以“千年古道、錦繡江山”著稱的江山市,我們非常高興地迎來了工業大學的各位領導、專家,大家會聚一堂,召開市校全面合作第四次工作會議,共商合作、齊謀發展。堅持每年一度通過會議形式研究商討市校合作事宜,已成爲雙方深化合作的一個重要載體。剛纔,大家通過多媒體瞭解回顧了20xx年以來市校全面合作的主要成果,大黨委組織部和市委組織部分別代表市校全面合作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彙報了過去一年雙方的合作情況,對做好今年的項目合作進行了部署,雙方還就縣院合作情況作了交流發言。書記對雙方几年來的合作給予高度評價,並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我完全贊同。這次會議內容豐富,效果很好,雙方進一步形成了共識,加強了合作。

一、充分肯定市校開展全面合作以來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市堅持高起點、跨越式發展的理念,立足實際,發揮後發優勢,致力於實現速度與效益同步提升、工業與生態互促雙贏、經濟與民生和諧推進,經濟社會呈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突出體現在:一是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地區生產總值連續6年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生產總值從20xx年的1940美元到20xx年達4050美元,只用了3年時間。特別是在去年金融危機衝擊的嚴峻形勢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1%,增幅首次位居全省第一。二是結構明顯優化,質量效益同步提升。氟硅新材料、太陽能光伏、空氣動力機械、電子信息等新興戰略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爲主要支撐。氟硅新材料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爲國家氟硅新材料產業基地。光伏產業是目前國內產業鏈最爲完善的地區之一,也是首個光伏產業基地,產業集羣已初具規模,近五年年均增長40%以上。空氣動力和掘進裝備製造產業已經佔有全國60%以上市場。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也取得明顯成效,鋼鐵龍頭企業成爲全國循環經濟典型。造紙產業完成從低檔紙向高檔特種紙的轉型,全國市場佔有率達20%以上,利潤年遞增20%以上。已被列爲省特色產業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一批企業在國內乃至國際同行中處於一流或領先地位,企業家首次入選“十大風雲浙商”行列。在空氣動力裝備、太陽能發電硅片、氟硅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和關鍵設備製造上已經開始從“簡單製造”向“複雜製造”轉變,從國際產業價值鏈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推進。三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經濟生態實現雙贏。在工業連續6年遞增30%以上的情況下,去年全市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出境水水質全部達標;大氣質量二級以上優良水平天數從20xx年的339天,提高到去年的358天;20xx年成爲全省首個、全國爲數不多的全市域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四是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去年社會發展水平首次進入全省中等水平地區行列,發展速度超過全省平均速度。民生滿意度首次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高出全省1.4個百分點。居民安全感滿意度連續4年位居全省前列。我市創新農村基層服務管理建立民情檔案、深化民情溝通、實行爲民辦事全程服務的“三民工程”制度,最近得到同志的批示肯定。

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離不開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關心支持,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也離不開大等高校院所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從與大建立全面合作關係以來,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合作不斷深化,合作成果不斷體現,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格局進一步形成。特別是20xx年,雙方在經濟形勢嚴峻、發展環境多變的情況下,緊密協作,攜手闖關,把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作爲雙方合作的重中之重,市校全面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爲克服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回顧這幾年的全面合作,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合作的廣度不斷擴大。市校雙方自建立合作關係以來,一直致力於開展全面性、廣泛性的合作,不僅突出產學研合作這個重點,還協調推進人才培養、智力服務、民生建設等方面的合作;不僅突出市校層面的合作,還注重擴展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縣院合作,進一步形成了多內容、多層次、多方位的全面合作格局,市校合作成果的惠及範圍更廣更寬。特別是去年以來,雙方積極拓寬工作思路,既圍繞企業技術研發合作實施了50多個項目,又圍繞項目包裝和工業設計爲企業爭取到了200多萬元的科技經費支持;既圍繞學院專升本抓好師資力量培養,幫助學院成功實現了升本目標,又圍繞四省邊際職教中心建設,加強職業技術學院、中專、技師學院等職業院校綜合實訓基地建設的指導,幫助中專成功申報了國家級綜合實訓基地;既注重經濟領域的交流合作,又注重社會事業領域的交流合作。6個縣(市、區)與大相關學院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爲基層對接共享高校院所優勢資源提供了寬廣平臺。

二是合作的深度不斷延伸。在具體合作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思路放寬、視野放大、項目做深,做到項目徵集橫向到邊、項目落實縱向到底,不斷延伸合作的深度,確保合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幾年來,雙方的合作理念和合作框架不斷完善,合作內容也逐步向縱深發展,既注重實施一批區域性、宏觀性、基礎性的研究類項目,又注重實施一批關鍵性、急需性、應用性的工科類項目。尤其在去年經濟發展形勢非常困難的背景下,市校雙方重點圍繞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建立企業與高校合作的“綠色通道”,發揮大技術轉移中心的“科技堡壘”作用,選派年富力強的博士到中心掛職工作,深入企業徵集技術難題,幫助企業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大支持的江山化工有限公司博士後工作站課題研究也取得了成功,企業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雙方堅持把合作延伸到農村基層,有針對性地選派大規劃專家到縣鄉基層服務,合作舉辦新農村規劃培訓班、科技鄉鎮長培訓班,爲當地新農村的規劃實施和項目建設提供技術支持。組織開展大學生“走近新農村”、“三下鄉”、“希望之光”等社會實踐活動,採取多種形式爲新農村建設和新型農民培養提供智力服務。

三是合作的力度不斷加大。針對市校合作領域越來越寬泛、工作任務越來越重的實際,雙方堅持加大工作力度,從建立健全領導機制、工作機制和項目機制入手,不斷增強領導力量和工作力量,爲市校合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了組織領導保障。僅去年以來,市校雙方黨政領導就進行了多次的對接協商,就深化項目合作事宜開展深入研究。市委組織部積極履行牽頭協調職責,會同市級相關部門加強與大及相關學院的項目對接,促成了一批項目的落實。市校雙方繼續加強人才互派和培養工作,大連續兩年選派青年科技人才到縣(市、區)部門掛職,加大對基層科技工作的幫扶力度,並多次舉辦市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和企業經營管理專業培訓班。同時,雙方還建立了定期反饋制度,保持日常交流和信息暢通,採取多種方式對項目實施情況開展督查通報,及時協商解決項目落實中的具體問題,確保項目實施取得了成果。

市校全面合作的深化推進,已成爲我市構建具有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載體和抓手,爲我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藉此機會,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工業大學及所有關心支持市校合作工作的領導、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深化市校全面合作

當前,已進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要完成市委、市政府的既定目標和任務,實現經濟社會的高起點、跨越式、可持續發展,關鍵還是要強化科技人才要素的有力支撐。在近幾年的實踐中我們深切體會到,搭建產、學、研、政合作平臺,通過開放借力共織智囊、依託產業優勢招才引智,是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現實有效途徑。我們要認真總結過去幾年雙方合作的成功經驗,統籌謀劃好新的一年合作領域、合作重點及合作項目。今天的會上雙方已就20xx年合作排出了一批項目,會後要抓緊啓動實施,把各項合作任務落到實處。具體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要緊緊圍繞提升科技創新力深化合作。提高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市科技創新有了長足進步,但總體上看,科技創新平臺不多、科技投入不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還不高。能否在這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事關經濟發展方式的成功轉型,事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工業大學是綜合性的省部共建重點大學,是省高級人才的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開發基地,可以說是人才薈萃、智力集中。開展與大的全面合作爲我市全方位接受高校人才智力的輻射搭建了通道。我們要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積極挖掘資源,藉助大的人才和智力優勢,努力在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現代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研合作上取得新突破。要通過合作,加快構建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引進大的先進設備和高新技術,促進工業企業技術的改造提升。要鼓勵和支持本地企業與大開展科研合作,組織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合作共建研發中心、實驗室或中試基地等創新載體。進一步發揮好大技術轉移中心的作用,加強企業科研項目的指導,做到每年都有一批科技成果在衢轉化實施。

二要緊緊圍繞提升文化軟實力深化合作。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不但要求提升區域經濟硬實力,也要求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是歷史文化名城,尤其是南孔文化、圍棋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我們一直把提升文化“軟實力”作爲尋求新一輪發展的重要支點,納入新型城市化建設規劃,培育區域特色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提升文化軟實力不僅要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資源,還要充分藉助外部力量。大具有人文研究方面的特長和先進文化理念的優勢,可以依託市校合作在文化軟實力建設上進行深入研究,圍繞南孔文化、棋子文化、生態文化等特色文化開展項目合作,豐富文化內涵和文化產業體系。要藉助人文大講壇、高級論壇等平臺,適時邀請大專家來衢講學,宣揚文化新知識、新理念。要合作舉辦羣衆喜聞樂見的文化宣傳活動,組織大學生社會實踐團到基層送文化,豐富基層文化,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三要緊緊圍繞提升人才競爭力深化合作。以產業高端化爲戰略導向的發展方式轉變,迫切需要高端人才要素的強力支撐。深化市校全面合作,要切實把人才培養作爲戰略性任務加以落實,積極創新人才合作培養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承接大培養人才的先進理念、基本模式和有效途徑,帶動和促進本土人才資源的開發。要把人才培養的重點放在高層次人才、創新型人才上,借大之力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要有計劃地選派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到大參加脫產學習或集中培訓,提高科研攻關能力。不僅要大力培養經濟型、管理型、技術型人才,還要大力培養適應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複合型人才。要結合“四個一百”政策,着力引進大的專家或技術落戶,通過引進專家智力來衢創業創新,培養科技人才。

與大具有深厚淵源,開展全面合作是雙方共同的願望。各級各部門要把市校合作列入黨政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做到思想重視、措施有力、落實到位。市校合作各成員單位要進一步增強主動性,加強雙方的交流和溝通,不斷提高項目合作的水平。堅持完善各項協作機制,開展定期會商,加強項目信息共享,確保合作項目實施一批、成功一批。在此也衷心希望大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的發展,給予我們更多的指導與幫助。

同志們,在新的發展階段,深化市校全面合作意義重大,前景廣闊。讓我們以更加真誠的態度、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務實的作風,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推動市校全面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效、邁上新臺階!

市校合作工作會講話稿 篇3

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 “ ” 開局之年,麗水市黨政代表團由書記、市長帶領,專程到浙大進行洽談、指導,共同謀劃新一輪全面合作思路,充分體現了麗水市對浙大的信任和支持。我和楊校長代表校黨委、行政對麗水市黨政代表團蒞臨指導表示熱烈的歡迎!

剛纔天寧同志代表市校雙方彙報了五年來的合作情況,有數字、有內容,成效明顯。我校掛職幹部作了很好的發言,我感到市校合作是一條很好的發展之路、成才之路,校地合作的很多成功經驗值得我們進一步總結、發揚和深化。建林同志的發言充分體現了對浙大的深入瞭解。我真切地感受到,浙大和龍泉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未來合作期盼也非常強烈。子躍書記和永康市長剛剛履任,就來浙大,這充分說明麗水很重視和浙大的合作。剛纔子躍書記作了重要講話,在肯定合作的基礎上,也提出了四點希望和要求,浙大方面一定要深刻領會,抓好有關任務的落實。過去張曦書記、楊衛校長,子辰書記都多次到過麗水,麗水對於浙大而言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相信我們下一步的合作,一定會達到新高度,涌現新舉措,形成新突破,作出新貢獻。

浙江大學與麗水市結緣於學校西遷辦學,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學校在龍泉創辦分校達 7 年之久,與麗水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市校雙方在科技、人才領域的合作也由來已久,從 20xx 年簽訂科技合作協議, 20xx 年實施人才合作工程至 20xx 年簽署市校全面合作協議,我們合作的層次不斷提高,領域不斷拓寬,效果進一步顯現。特別在 “ ” 期間,市校合作重大平臺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雙方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龍泉)、生態文明建設(遂昌)、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平臺建設(五金汽配、食用菌)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應。服務麗水市經濟社會發展,已經成爲浙大師生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生動實踐,成爲反哺第二故鄉的自覺行動。下面,我就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談三點意見:

一、科學謀劃,進一步提升合作層次

浙江大學與麗水的合作之所以能夠取得積極成效,不僅在於雙方有着深厚的歷史淵源,更在於始終堅持高標定位,重謀劃、求雙贏、務實效。下一階段,市校合作要想進一步提升層次,必須在凝練重大方向上狠下功夫,使合作更加體現雙方的戰略意志,更加有利於發揮雙方的資源稟賦。 “ ”對浙江大學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以及麗水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言,都是十分關鍵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改革發展的任務都很艱鉅。浙大 “ ” 規劃和年度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的重點任務,現在正在組織抓落實。麗水作爲一個欠發達區域,面臨着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具體到當前,就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過去十多年來,歷任省委書記都很重視麗水市的發展,通過組織山海合作,使得浙江省中西部的發展速度超過北部,欠發達地區的發展超過其他相對發達地區, 而且發展的質量也在逐步提高。而作爲對麗水的支持,浙大一定會盡到責任和義務,麗水市作爲浙大重點合作伙伴的地位不會改變,請書記、市長,以及在座的各位放心。

未來,市校雙方一是要着力圍繞麗水市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這兩個方面的戰略需要,加強工作對接,特別是要進一步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有針對性地加強合作,既要全面合作,又要突出重點。二是要圍繞麗水急需的共性關鍵技術開展攻關,力爭取得一批具有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科研成果。要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開展前瞻性部署,推動市校雙方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開展更深度的合作。要努力將區域創新上升爲具有全局影響的成果,幫助爭取國家、省部重大項目落戶麗水,增強市校合作顯示度。

二、突出重點,進一步夯實合作基礎

服務麗水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在於幫助提升麗水市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能僅僅是項目合作或人才交流,必須着眼於增強當地的核心競爭優勢,着眼於更長遠的發展。對於下一階段的合作,我們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重點、提升層次、講求實效。 一要深化合作平臺建設和載體建設, 以平臺集聚創新資源、激活創新要素、轉化創新成果、匯聚創新人才、促進項目落地和成果轉化。要進一步圍繞麗水的產業發展要求,主動設計合作大平臺;要在生態產業、先進製造業、生物醫藥等領域,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 二要繼續推進人才領域的合作, 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人才。 “ ” 期間,市校雙方在幹部雙向掛職交流、農業(工業)首席專家制度等人才方面探索出了很好的合作模式,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下一步要在鞏固人才合作機制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合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圍繞麗水產業發展緊缺人才的需求搭建培訓平臺,通過科研合作、實習實踐、掛職鍛鍊等多種方式發動更多人才到麗水市就業創業,影響和帶動其他高校與麗水的合作,爲麗水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技術人才支撐。 三是要積極打造特色示範區, 進一步突出與龍泉市、慶元縣、遂昌縣等地的合作特色,集中資源打造若干社會主義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區(點),增強科技輻射的集成度和影響力。要大力推進產學合作體系建設。 四是創建新型產業孵化和中介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雙方已經建立的浙江大學麗水技術轉移中心、浙西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技術人才服務平臺作用,積極探索與企業共建研發平臺,抓好共性關鍵技術的源頭創新和就地轉化產業化,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麗水落地生根。

三、加強協調,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

下一階段,市校雙方要積極根據合作協議要求,全面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完善長效機制建設,不斷推動形成市校合作工作合力。 一是進一步健全溝通機制, 充分發揮市校全面合作領導小組的協調領導作用,發揮各專門工作小組成員單位的積極性,健全常態化的市校會晤機制,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同時,建立多層次、多層面的互訪交流機制,學校各有關部門要與麗水市有關單位做好對接,加強互動,充分體現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 二是要進一步梳理校內政策, 支持教師參與社會服務和掛職鍛鍊,激勵科研成果轉化,充分發揮各個院系,特別是各位教授、專家、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三是要分解落實工作任務, 市校合作各項工作要逐項制訂推進進度表,明確責任單位。地方合作處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和資源整合功能,及時解決合作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管理、加強協調、加強督查,以 “ 做一事、成一事 ” 的積極態度真心實意地爲麗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各位領導、同志們,浙大和麗水市校合作基礎好、工作實、潛力大,希望雙方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凝聚力量,努力把合作不斷推向新的更高水平,共同開創市校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堅信,只要雙方共同努力、攜手奮進,一定能在麗水這塊創業創新的熱土續寫新的發展篇章,爲 “ 山上浙江” 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最後,衷心感謝麗水市委、市政府長期以來對浙江大學各項事業的關心與支持,祝願麗水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更大成就!

謝謝大家!

市校合作工作會講話稿 篇4

同志們:

今年三月,溫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我們要持之以恆,努力讓全體人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剛纔陳鎮長講了新農保的有關政策,這就是老有所養。國家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就是病有所醫,。下面,我就今年的新農合工作講兩點意見。

一、20xx年新農合工作的簡要總結。

20xx年,我鎮新農合工作緊緊圍繞中央、省、市縣工作要求,積極探索,紮實推進,基本完成各項指標,參合農民受益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反響良好。今年,我縣對補償方案進行了調整,將新農合住院病人在省、市、縣、鄉四級定點醫院的補助比例提高到55%、60%、75%(其中:縣人民醫院補助比例爲70%)、90%,住院補償封頂線從原來的6萬元提高至8萬元;縣外非定點醫療機構補償標準在省、市規定補償比例的基礎上下降5%予以補償。我鎮有4800多人次在新農合制度中受益,獲補助款450多萬元。但是,我鎮的參合率偏低,20xx年我鎮參合人數爲37658人,參合率僅爲86.6%。而全縣參合率達95.86%,樂安、柘溪、古樓、煙溪、平口、渠江等6個鄉鎮參合率達到了100%。從我鎮內部來看,長塘居委(97.8%)、林山塘衝(96.6%)達到了95%的目標。新白羊村、箔花臺村、嶽峯村達到90%以上,其他的14個村在80-90%之間。這說明我們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們去做。

二、20xx年度新農合工作的重點

1、強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籌資工作

籌資是新農合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難點和薄弱環節。籌資工作抓上去了,新農合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各村及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籌資工作,搞好工作銜接,採取有效措施,確保20xx年籌資任務實現新突破。

一是要深入宣傳發動,營造良好氛圍。首先要開展針對性宣傳。各村要加強對有關村組羣衆的宣傳引導,消除農民羣衆的顧慮,詳細講解20xx年籌資標準和補償辦法,幫助羣衆瞭解新的補償比例和補償程序,宣傳新農合政策的好處,爲羣衆答疑解惑,努力贏得羣衆的理解和支持,激發農民羣衆的參合積極性。二是要開展多樣分化宣傳。我們村組幹部要進村入戶講解,加大對各類典型實例的宣傳,採取電話催促等大規模、多層次宣傳,真正使新農合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三是要準確把握和宣傳籌資政策,避免爲工作設下阻力。重點講透履行繳費是農民自願參加合作醫療的應盡義務,不能視爲增加農民負擔;講透新農合制度的目的是以大病統籌爲主,解決因大病、重病而致貧、返貧的問題。講透起付線標準、補償比例、封頂線、報銷程序和報銷所需證件的重要概念、界定標準及注意事項,努力做到政策要講清、意義要講明,道理要講透,切實增強廣大農民參合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讓他們放心大膽的參加合作醫療。

二是要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各村是籌資工作的具體組織和實施者,要做到思想認識到位、組織領導到位、宣傳發動到位、責任落實到位。村上要明確專人負責,和新農保一起,迅速召開動員大會,做到早動員、早安排、早落實;要抓緊制定工作計劃,嚴格按照籌資工作時間安排,穩妥有序地開展籌資工作;要深入進行思想發動,動員農民繳納參合基金,尤其要採取有效措施及時通知在外務工人員繳納參合基金,努力讓每一戶、每一位羣衆都參與到合作醫療中來;要嚴格實行一把手負責制,駐村幹部包村、村組幹部包戶,把任務落實到人,責任落實到位。

三是要明確籌資任務,把握工作要求。籌資工作是新農合制度的基礎和關鍵,中央、省、市各級政府按參合農民人數進行補助。農民個人繳費不到位,則各級政府的補助資金就到不了位。各村在新農合籌資工作中必須做到四個明確:一是要明確籌資目標任務。我鎮20xx年籌資工作的目標是上年度年報農業人口爲基數,以村爲單位不低於95%;二是要明確籌資標準。20xx年,農民個人繳費標準有原來的30元/人/年提高到50元/人/年,財政補助標準也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三是要明確參合條件。參合對象必須是鎮內農村戶籍人口,必須要以戶爲單位整戶參加,要做到戶不漏人;四是要明確籌資工作時間。10月份要重點做好籌資宣傳動員、籌資對象摸底和安排部署的前期工作,11、12月份集中籌資,12月25日前必須做好參合信息錄入、查漏補缺、彙總上報工作,並將農民個人基金上交到基金專戶,全面完成籌資工作。另外,對於工作經費的安排,去年是參合率80%以下-0.2元/人,80-85%-0.3元/人,85-90%-0.4元/人,90-95%-0.5元/人,95以上-0.6元/人,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0.1元,即:參合率80%以下-0.3元/人,80-85%-0.4元/人,85-90%-0.5元/人,90-95%-0.6元/人,95以上-0.7元/人。

2、開拓創新,加強對新農合工作的管理

新農合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牽涉面廣,直接和廣大農民羣衆打交道的系統工程,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很多,面臨的情況也很複雜,需要我們開拓創新,進一步完善新農合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規範服務行爲,提高服務水準,及時公佈合作醫療用藥目錄和收費標準,讓利於參合農民;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過快增長,杜絕大處方、不合理用藥、不合理檢查等不良行爲。二是要致力提高服務質量。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疑難病不出縣”,讓農民就近享受到良好的衛生服務。

下面,我就今年的徵兵工作強調兩點。去年我鎮的徵兵工作在各位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完成了縣裏交給我們的任務,去年我鎮參檢 47人,參軍17人,可以說超額完成了工作任務。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謝。對於今年的徵兵工作,我講16個字:認清形勢,加強宣傳,把握重點,確保實效。做好徵兵工作事關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事關部隊戰鬥力的生成,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是一項政治任務。今年湖南省新調整了有關征兵政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提高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標準。從今年起,義務兵家庭優待金將參照城鄉人均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赴西藏、新疆等艱苦地區服役的義務兵家庭由當地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加大大學生士兵退伍安臵力度。大學生士兵服役期間,視爲基層工作經歷;每年公安、司法和專武幹部招錄時,安排一定比例面向退伍大學生士兵單獨報名、單獨考試、單獨錄取。同時,加大城鎮退伍士兵安臵力度,重點招錄服役20xx年以上轉業士官、榮立二等功以上退伍士兵、因戰因公5至8級傷殘、烈士子女等4類退伍士兵。全面開展退伍兵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全省所有城鄉自主就業的退伍士兵在退出現役1年內,均可申請免費參加3個月至2年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各市(州)人才交流中心每年將至少組織一次退伍軍人專場招聘會。省裏繼續加大對拒絕、逃避服兵役人員的處罰力度,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據情節輕重予以經濟處罰。同時明確,拒絕、逃避服兵役的,兩年內不準參加升學考試、不準參加公務員考錄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員工招聘;各級黨團組織不予批准辦理和接納其爲黨、團員。情節嚴重的,追究法律責任。

同志們,20xx年度新農合工作和徵兵工作已正式啓動,各村及相關部門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協同合作,把這兩項工作切實抓好辦實。謝謝大家!

市校合作工作會講話稿 篇5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全省供銷合作社工作會議,主要是深入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以及中央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xx年工作,部署20xx年任務,統一思想、認清形勢,明確目標、加壓奮進,在新的起點上努力開創全省供銷社改革發展新局面。

上午,各市社作了交流發言,總結成績客觀實在,謀劃工作深入到位,體現了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大家還討論了省社20xx年工作要點(討論稿),會後將根據大家的意見建議,再作修訂並印發。下午,表彰了20xx年度綜合業績考覈優勝單位。在此,我代表省社向獲獎單位表示熱烈的祝賀!希望大家以先進爲榜樣,主動對標學標,努力創先爭優,推動工作再上新臺階、再創新佳績。下面,我根據省社黨組研究的意見講四個方面。

一、凝心聚力,創新突破,去年全省供銷社改革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我省供銷社綜合改革縱深推進、試點成果競相涌現的一年,是政策聚集、人心聚合、活力迸發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國總社的精心指導下,全省供銷社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和省委、省政府《實施意見》,以深化綜合改革爲主線,堅持爲農、務農、姓農,搶抓機遇、創新實幹,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年來,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系統經濟運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供銷社傳統行業持續低迷的嚴峻形勢,全省各級供銷社牢牢把握經濟新常態下增速換檔、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特徵,按照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主動作爲、科學應對,確保了經濟平穩運行。去年,全系統銷售總額、利潤總額、所有者權益分別實現5522.5億元、67.6億元、415億元,分別增長19.9%、8.2%、13%,其中縣及縣以下佔比分別達到88%、92%、83%。農資、農產品、日用品、再生資源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取得進展,電子商務、農業服務、融資擔保等新興業務加快發展,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一年來,我們深入推進綜合改革,服務興農、改革強社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一是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加快推進。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12921個,新增3786個;組建鄉鎮農民合作社聯合社470個、縣級農民合作社聯合社71個,分別增加329個、44個。臨沂、濰坊、棗莊、萊蕪縣級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實現全覆蓋,德州達到80%以上。二是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成效顯著。土地託管面積達到1360萬畝,其中全託管215萬畝,分別增長64.8%、62.8%;新購置植保飛機223架、智能配肥設備301套,總數分別達到310架、393套;完成測土面積1410萬畝、智能配肥1217萬畝、飛防作業1291萬畝,分別增長166%、494%、749%;日烘乾能力達到2.2萬噸、倉儲能力達到110萬噸,分別增長297%、175%,化肥、農藥使用量均減少20%左右;建成和在建爲農服務中心655處,增加290處。三是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取得突破。省社與京東集團合資成立山東供銷京東農貿發展有限公司,已發展農村電商推廣員3萬人,日用品統採分銷、農產品流通平臺已投入運營;建成電商平臺96家,開設特色網店985家,經營額達80億元;煙臺蘋果網、“貴誠e購”、沂蒙優質農產品交易中心等一批專業化垂直電商平臺上線運營,即墨、夏津、東港、文登、兗州、新泰、嘉祥等縣市區供銷社在創新電商發展模式上取得明顯成效;“魯供”品牌被評爲山東省著名商標;全系統新增連鎖經營網點6360個、總數達到10萬多個,放心農資店達1.8萬個,農產品批發市場108個,鄉鎮商貿中心和城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分別達到220處和2332處。四是農村合作金融服務穩步推進。規範開展信用互助業務的合作社達203家,互助資金規模達5.2億元,其中金融辦頒證27家、佔全省試點的55%,滕州“448”和高密“436”模式得到推廣;省社與人保財險山東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12個縣開展供銷合作社補充保險業務;供銷融資擔保公司積極與農行山東分行探索開發了針對供銷社系統爲農服務中心建設的貸款業務。五是爲農服務協同體系逐步完善。深入推進社農結合、社社合作、社村共建,與省農業廳、財政廳、民政廳分別印發了《加快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意見》《加快供銷社爲農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農村社區服務指導規範(試行)》,與省科技廳簽訂合作協議,80%的市和76%的縣級社與農口部門聯合出臺了文件;全系統服務的經營主體已達3.66萬個,受惠農民330多萬人,培訓合作社社員、村“兩委”成員以及職業農民59萬人次;17市和全部涉農縣市區黨委或組織部門發出文件,社村共建村已達10874個,實施共建項目1.4萬個,爲村集體和農民分別增收3.63億元和18.03億元,莒南縣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社村共建全覆蓋。六是聯合社治理機制創新取得新突破。探索構建“3控3×6+1”雙線運行機制,促進各層級之間功能互補、上下聯動,優化再造服務流程,聚合系統整體優勢;開通 “96621服務找供銷”熱線,對各級供銷社履行爲農服務職能產生了倒逼效應,在幫助農民羣衆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方面已顯現出積極作用;按照社企分開的原則,加快由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省社成立社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組建資本投資公司,促進了社有企業健康運行、社有資產保值增值;各行業協會圍繞全省供銷社中心工作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山東經貿職業學院深入推進名校創建工程,爲系統改革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年來,我們始終保持走在前列的進取姿態,辦成了一批事關全省供銷社改革發展的大事要事。尤爲突出的是以下10件:一是2月10日,在全國總社五屆十次理事會上我省開展土地託管的做法成爲總社推廣的唯一經驗,省社榮獲20xx年度全國供銷社系統綜合業績考覈省級優勝單位特等獎第一名。二是4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頭題刊發《解農民之憂、排農村之難、促農業之變——山東 供銷社變身“三農管家”》,對我省以土地託管爲切入點推進農業服務規模化的做法進行重頭報道。7月2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在《我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中,對我省供銷社開展土地託管、建設爲農服務中心、打造“3公里土地託管服務圈”的做法進行了重點報道。三是4月23日,召開學習貫徹中央《決定》專題座談會,提出“以土地託管爲切入點推進服務規模化,以爲農服務中心爲依託打造‘3公里土地託管服務圈’,以 ‘3控3×6+1’雙線運行機制爲核心構建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爲農服務體系”的頂層設計。四是6月2日,省社與京東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全國率先實現省級平臺與大型電商的全方位、實質性合作。五是7月10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專題聽取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彙報,高度評價全省供銷社系統以改革創新、勇於擔當的精神推進改革,在拓展工作領域、放大改革效應方面帶了好頭;六是8月份,省政府決定支持1億元國債資金用於爲農服務中心建設;省財政補助5000萬元用於擴大供銷融資擔保資本金;10月28日召開的全省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現場會,又將爲農服務中心建設列爲重點突破的三大任務之一,並納入全省科學發展考覈體系。七是9月7日至9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在高密舉辦“服務規模化與農業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與會全國知名“三農”專家學者對我省供銷社以服務規模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大實踐創新予以高度認同,達成“高密共識”,一致認爲這是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一條新路徑。八是9月24日,全國總社在高密召開農業社會化服務暨綜合改革試點現場推進會,推廣我省農業社會化服務、實體性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村社共建等經驗做法。九是9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泰安市委、市政府已出臺《實施意見》,成爲全省第一家。十是11月18日,天鵝棉機上市首發申請通過證監會審覈,將成爲全國供銷社系統第二家國內首發A股上市公司。

一年來,我們靠實幹擔當營造了改革發展的良好環境,成爲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載體”“重要力量”“重要抓手”。全省供銷社始終牢記“爲黨委政府分憂、爲農民羣衆服務、爲城鎮化助力”的使命,堅持以實幹求發展、以作爲創地位,贏得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多次聽取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彙報,並作出指示、提出要求。20xx年,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我省供銷社改革發展專項資金達到4.35億元,同比增長60.2%,其中省財政專項資金2.82億元,增長67.3%。各市縣黨委政府也加強對供銷社綜合改革的組織領導,相繼制定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專項資金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省委、省政府把我們試點的經驗做法上升到了政策層面。這充分說明,全省供銷社系統已成爲各級黨委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爲農服務骨幹力量。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黨的領導是供銷合作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必須要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來謀劃和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爲農服務是供銷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必須要把爲農、務農、姓農貫穿到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全領域,把爲農服務的成效作爲衡量工作的首要標準。改革創新是供銷社轉型發展、破繭成蝶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作文章,積極探索實踐,勇於破冰前行,不斷開拓新境地、營造新格局。求真務實、真抓實幹是成就事業的制勝法寶,必須忠實踐行“三嚴三實”的要求,齊心協力謀發展、腳踏實地幹事業,用責任和擔當肩負起興農強社的重任、凝聚起爲農務農姓農的合力。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的地方思想認識不夠一致,推進工作力度不夠大,經驗推廣不夠快,改革效果不夠明顯;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需進一步健全,在完善爲農服務中心的功能、提升服務能力水平等方面還需下大力氣;社有企業經營水平還不高、支撐帶動力不強;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部分縣級社和基層社經濟實力較弱,爲農服務的水平亟待提高,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站位全局,科學謀劃,用新理念引領全省供銷社改革發展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也是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大邏輯。“十三五”時期,謀劃和推進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必須堅持從這個大邏輯出發,準確把握中央關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理念新部署,準確把握農業農村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準確把握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新優勢新動能。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論斷,特別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省委十屆十三次全會指出:“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任務,面對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的發展理念,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系統必須準確把握新形勢,以新的發展理念謀劃“十三五”時期全省供銷社改革發展,以更寬廣的視野、更務實的舉措,創造性地做好各項工作。

在創新發展中增強改革動力。創新是深化改革的本質要求,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省供銷社要發揮創新在深化綜合改革中的突破性和先導性作用,持續提升發展動力,增強爲農服務能力,更好地肩負起推動農業現代化、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使命。一要改革創新頂層設計。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個定位、三個提升”的總體要求,緊扣助推農業現代化、服務全省“三農”工作,以創新驅動爲引擎,加快推進工作指導轉變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深入總結改革試點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改革思路,明確發展方向,強化制度保障,引領綜合改革向縱深推進。二要聚焦創新重點領域。圍繞省委、省政府《實施意見》提出的“五個體系、一個機制”改革任務,注重問題導向,強化目標指向,着眼提升爲農服務能力和水平,同步推進組織創新、經營創新、服務創新。尤其是圍繞構建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爲農服務體系,以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結爲核心加快建設實體性合作經濟組織,以爲農服務中心爲平臺推進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以“現代流通+互聯網”爲路徑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以增強融資服務能力爲根本穩步推進農村合作金融,以提升發展質效爲中心推進社有企業轉型發展,以構建雙線運行機制爲重點創新聯合社治理機制,使全省供銷社組織體系和經營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完善,爲農服務職能作用得到更充分發揮。三要營造鼓勵創新環境。建立完善支持創新發展的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圍繞創新彙集政策、整合資源,在全系統形成萬衆創新、全員創業的濃厚氛圍。

在協調發展中厚植系統優勢。協調發展理念,就是要實現辯證發展、系統發展、整體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無論從全國、全省層面,還是對一個系統來講,增強協調性都是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全省各級供銷社要堅持協調發展的理念,按照打造“一條龍”“一張網”“一個社”的要求,加快構建“3控3×6+1”雙線運行機制,密切層級聯繫,強化整體聯動,聚合系統優勢。一要堅持行業指導協調貫通。通過規劃制定、行業管理、政策協調、業績考覈等途徑,強化上級聯合社對下級聯合社的指導,確保各項工作執行有力、落實高效;通過落實理事會對本級社有資產出資人代表職責,採取控股社有企業、委派法人代表管理和特殊管理股股權管理等辦法,強化對社有資產的監管,把控好社有企業爲農服務的方向。二要堅持經營服務協作聯動。縱向之間,省(市)、縣、鄉供銷社要按照功能互補的原則,推動社有企業和爲農服務中心切實承擔好“3×6+1”的服務功能,提高經營服務的系統性;橫向之間,通過項目共建、股權聯結等形式,強化聯合合作,做到優勢互補,抱團發展,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三要堅持軟硬實力協同提升。注重文化建設,打造文化特質,大力弘揚“扁擔精神”“揹簍精神”等優良傳統和“爲農、誠信、創業、合作”的新時期供銷社精神,講好“農民外出打工,供銷社給農民打工”等供銷故事,塑造供銷形象,爲供銷社改革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在綠色發展中豐富服務內涵。推進綠色發展,核心是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全省各級供銷社要把綠色發展的理念貫穿到爲農服務的各領域,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積極參與生態文明鄉村建設。要圍繞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着力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生產,加強對生產基地農業投入品使用監管,探索建立農產品全程質量監測體系,爲廣大羣衆提供安全、優質的農產品。要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的要求,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智能配肥、農藥精準科學施用、農業節水灌溉等技術,從源頭上防止農業面源污染。要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的部署要求,依託農村綜合服務社和城鄉社區服務中心,開展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積極參與農村環境整治,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在開放發展中匯聚資源力量。開放與合作是供銷合作社的特有屬性。全省各級供銷社要增強戰略思維能力,堅持開放辦社的原則,統籌用好系統內外資源,提升壯大實力,增強服務能力。要深入推進社農結合、社社合作、社村共建,積極承接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強化與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產權聯結,紮實開展“黨建帶社建社村共建”活動,增強供銷社彙集爲農服務資源力量的粘合力和承載力。要引導社有企業放寬視野、轉變思路,在着力鞏固省內國內市場基礎上,在優勢產業領域積極開展對外貿易,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開闢發展空間,實現開放共贏。天鵝棉機順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積極拓寬國際市場,已經取得明顯成效。

在共享發展中增進農民福祉。中央《建議》強調:“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合作經濟本質上就是利益共享的經濟,合作發展實質上就是共享發展。供銷合作社的根在農村、本在農民。只有服務農民、造福農村,供銷社才根深本固、枝繁葉茂。各級供銷社要把幫助農民增收致富作爲爲農服務的出發點,通過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和組建擴大聯合社,將更多的農民組織起來,納入到供銷社的組織體系和經營服務體系之中,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真正實現共贏共享,讓農民羣衆致富有門路、增收有保障。要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爲爲農服務的重要內容,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突出行業特點,創新扶貧舉措,嚴格落實責任,爲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應有的作用。

全省供銷社要深刻理解“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結合各自實際,認真研究編制好“十三五”規劃,明確今後五年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提高工作的指導性和前瞻性。按照全國總社的要求,綜合改革試點將延長至今年底。各試點縣和重點聯繫縣要在原方案基礎上細化目標任務,確定新的目標考覈體系,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繼續探索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年底,省社將對試點縣和重點聯繫縣綜合改革情況進行評估考覈排位。其他市縣要學習借鑑試點成功經驗,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全面推進綜合改革工作,確保取得新成效。

三、扭住關鍵,精準發力,努力實現20xx年各項工作突破提升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着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度重視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汪洋副在講話中明確提出要使供銷合作社成爲國家在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主力軍,並對我省供銷社探索的以土地託管爲切入點推進服務規模化的經驗給予充分肯定。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郭樹清省長明確要求,“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擴大土地託管等服務。”昨天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省委龔正副書記,對深化全省供銷社綜合改革,發揮供銷社在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全省供銷社要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來,把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與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相結合,圍繞構建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爲農服務體系、提升爲農服務能力和水平,扭住關鍵、精準發力、嚴明責任、狠抓落實,以重點突破帶動綜合改革整體推進。今年要在七個關鍵環節上集中用力。

(一)全力抓好爲農服務中心建設。各市縣供銷社要搶抓當前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爲農服務中心建設的有利時機,以到20xx年基本實現涉農鄉鎮全覆蓋爲目標,抓緊研究制定本市、縣爲農服務中心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明確目標任務,統一建設模式,納入政府爲民辦實事工程,分步推進實施。20xx年,平均每個縣至少新建2處爲農服務中心,全省確保新建200個,力爭260個。

首先,破解要素制約。從各地建設情況來看,資金和用地是主要制約因素。對資金問題,各級供銷社要在充分利用好各級政府已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增強政策敏銳性,認真學習研究各級黨委、政府及涉農部門出臺的文件,找準結合點和突破口,爭取更多的政策向爲農服務中心彙集。今年,在生態文明鄉村建設任務中,有的市、縣已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廁所改造列入了財政預算,各市、縣供銷社也要積極爭取爲農服務中心享受有關政策。總的考慮是,對每處爲農服務中心,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按其總投資的30~50%予以扶持;剩餘部分由縣級農業服務公司和鄉鎮農民合作社聯合社自籌。另外,國家3000億元的政策資金和增發地方國債,這都是我們爭取的重點。對建設用地問題,要用足用活國土部和農業部聯合下發的127號文件,積極爭取並整合利用農業設施用地指標,同時通過盤活本區域閒置低效建設用地,保障爲農服務中心建設。今年中央1號文件《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發展需要,允許將集中連片整治後新增加的部分耕地,按規定用於完善農田配套設施。”這爲我們解決爲農服務中心用地問題提供了巨大政策空間。據測算,通過土地託管,推平壟背每畝可增加有效種植面積13%左右。新增的耕地除用於完善農田配套設施外,還可以探討用於農產品初加工、市場等設施建設。已建成的爲農服務中心,今年要在提升運行質量、提高服務水平方面用力使勁,切實讓社員和所服務農民有更多獲得感。

其次,做優土地託管。爲農服務中心建設的初衷就是爲了滿足土地託管服務的需要,離開了土地託管這個基礎支撐,爲農服務中心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並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託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十三五”期間將安排一定面積的耕地進行休耕,強化科技對糧食增產的支撐作用。我省也將壓縮1000萬畝玉米種植,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各級供銷社要適應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創新完善土地託管方式,着力在“兩個延伸、一個提升”上下功夫,即:服務對象由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向分散經營農戶延伸,通過社村共建,聯合村“兩委”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將一家一戶的耕地整合起來,開展規模化服務;服務領域由大田糧食作物向山區、丘陵經濟作物延伸,積極探索創新山區、丘陵經濟作物託管服務及爲農服務中心建設模式,不斷拓展新的服務空間,試點市、縣要在這方面重點突破;服務手段由主要依靠物質投入向依靠科技進步提升,強化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加快推動省農科院科技信息系統與爲農服務中心莊稼醫院的全面對接,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增產節支提效中的決定性作用。

第三,強化產權聯結。爲農服務中心可持續運行的核心就在於基層社與農民的產權聯結。各級供銷社要按照農民參與、農民出資、農民主體、農民受益的原則,切實把握好“兩個比重”和“兩個比例”,即在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時,最大限度的提高入社社員佔農民的比重和入股社員佔社員的比重;農民合作社在鄉鎮農民合作社聯合社中出資比例不低於80%,鄉鎮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在爲農服務中心的出資比例不低於70%,以此實現農民組織化與服務規模化的統一,保證爲農服務中心可持續運行。年內,鄉鎮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達到750個,佔涉農鄉鎮的60%以上。加快組建縣級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力爭基本實現全覆蓋。

(二)加快實現縣級農業服務公司全覆蓋。縣級農業服務公司是“3控3×6+1”雙線運行機制的中樞,是縣級社推進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的主要抓手。各縣級社要依託農資公司等社有企業,加快組建農業服務公司,整合縣域供銷社資源,加大扶持政策力度,健全完善服務功能,打造起縣級爲農服務體系的龍頭。農資公司已改制(無股權)或經營困難的縣級社,要採取內引外聯的辦法,積極與省內有實力的社有企業聯合合作,共同組建農業服務公司,填補爲農服務的空白點。要充分發揮農業服務公司的作用,由其牽頭引領爲農服務中心建設,統籌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並作爲承接政府政策和購買公共服務的主體,構建起以農業服務公司爲龍頭的縣級爲農服務體系。要積極引導農業服務公司適應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的需要,主動改造自我、轉型升級,在農資經營上實現由賣商品向賣服務轉變,在爲農服務中壯大發展實力。年內,力爭實現縣級農業服務公司全覆蓋。

(三)着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供銷社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的必然要求。全省各級供銷社要積極參與全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工程建設,促進產加銷緊密銜接、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讓農民羣衆在產業融合中獲得更多增值收益。要利用土地託管形成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優勢,強化與農業龍頭企業的產權聯結、聯合合作,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建設一批產加銷一體化產業基地和示範園區。要大力推廣“社有企業+農民合作社+生產基地”模式,引導社有企業採取共建基地、共創品牌等方式,延伸產業鏈條,引導帶動農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生態農業和旅遊休閒農業,開發農業多種功能,促進農業“接二連三”。

(四)加快組建縣級供銷京東電子商務平臺。在抓好省級合資公司業務運營的同時,按照資本聯合、信息整合、業務融合的思路,省、市、縣三級以不同方式整合組建縣級供銷京東電子商務公司。要把找準盈利點作爲促進電子商務公司持續健康運營的關鍵,結合流通行業的特點和系統優勢,先從B2B做起,着力推進農產品上行、日用品統採分銷體系建設,探索農資統採分銷的辦法,形成規模效益,提升市場競爭力。省社合資公司要健全完善與京東集團的合作機制,積極對接京東集團的統採分銷網絡,推進鄉村推廣員一體運營共享共用。各市、縣供銷社要整合自有電商平臺,做好與省社平臺的信息鏈接和業務對接,爭取全面接入“供銷e家”電商平臺,打造“魯供e家”品牌,夯實電子商務發展基礎。要強化城鄉社區綜合服務,加快建設農村綜合服務社和城鄉社區服務中心(社),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生活經營服務,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大幅度提高城鄉社區和農村綜合服務覆蓋面。

(五)規範開展農村合作金融服務。在去年開展專項試點基礎上,今年全面推開農村信用互助合作組織建設,創新農村合作金融服務方式,嚴格落實縣級社信用互助業務風險防範主體責任,促進農村合作金融業務擴面提質、規範開展。省社將篩選150個基礎好、實力強的合作社作爲後備梯隊,加強培訓和業務指導,爲開展信用互助業務奠定基礎。力爭20xx年,全系統開展信用互助業務的農民合作社達到260個。要充分發揮山東供銷融資擔保公司的作用,進一步擴大系統內部融資擔保合作業務,探索開展互聯網金融服務。各市、縣級供銷社要爭取與地方財政共同出資設立融資擔保公司,或者設立省供銷融資擔保公司分公司,使更多的縣級社開展融資擔保業務,提高對市場服務主體的融資服務能力。

(六)實施社有企業振興計劃。社有企業是爲農服務的重要支撐,也是供銷社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主體。當前,我省供銷社主營業務領域產能過剩、市場低迷,社有企業經營壓力加大,面臨的困難明顯增多。各級供銷社要牢固樹立“企業強、供銷強”的理念,以提升社有企業爲農服務能力爲根本,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爲核心,全面實施社有企業振興計劃,構建社有企業支撐的經營服務體系。

首先,突出主業加快轉型。把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作爲社有企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引導社有企業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轉變經營模式。農資企業要主動融入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在抓好生產銷售的同時,將重點放在爲農戶和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服務上,通過爲農服務中心的測土配方和智能配肥系統、莊稼醫院,實現由農資生產銷售商向農業綜合服務商轉變。農產品企業要堅持抓基地、活流通、創品牌,着力擴大標準化生產基地規模,加強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積極爭創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探索組建多種形式的消費合作社,形成產加銷一體化鏈條。日用品企業要加快實體網點的信息化改造,強化網上銷售和線下體驗功能,形成連鎖化、品牌化經營格局。再生資源企業要着力調整優化經營品種,拓寬服務領域,大力發展舊電子產品、報廢汽車拆解等高附加值業務,用互聯網技術創新經營服務模式,不斷提升發展水平。天鵝棉機要抓住上市首發申請通過審批的機遇,藉助資本市場膨脹規模、壯大實力,加大科技研發和產品結構調整的力度,並立足國內,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棉機制造企業。山東供銷京東農貿、融資擔保等新組建的公司要適應爲農服務的新要求,儘快在業務開展上實現突破,切實承擔起打造全省供銷現代流通“一張網”、破解市場主體融資難題的重任。農業服務公司要優化機型配置,增強服務能力,更大範圍開展聯合合作,打造服務品牌,在統防統治上實現更大突破。

其次,強化聯合合作。各級供銷社要充分發揮資本投資公司在優化社有資本佈局中的作用,以資本爲紐帶,以項目爲載體,推動社有資本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聚集,加快社有企業同業整合和內外聯合,着力培育一批支撐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要按照“龍頭企業+協會”的發展模式,依託骨幹社有企業,在統防統治、農村電子商務、農村產業融合等領域組建一批全省性行業協會,促進社有企業資源整合、抱團發展,更好地承接政府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和購買公共服務。

第三,完善監管體制。各級聯合社要履行好出資人職責,探索建立社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重點加強對企業改制、資產重組、對外投資等環節的監督檢查,提高對社有資產監管的科學性和精確度。要建立健全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企業董事會的決策作用、監事會的監督作用、經理層的經營管理作用,建立完善外部董事、獨立董事制度,保障企業規範經營。要落實社有企業的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進一步完善社有企業分配製度以及與績效掛鉤的激勵約束制度,激發企業發展活力。要毫不放鬆地抓好社有企業安全生產,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制度,加大隱患排查、整改督辦力度,堅決做到先安全、後生產,不安全、不生產,確保萬無一失。

第四,注重風險防控。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對“防風險”提出明確要求,汪洋副多次強調,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要守住“五條底線”。今年國家將全面放開玉米收儲價,並逐步下調小麥收儲價。各級供銷社在推進服務規模化過程中,要算清賬、控成本、增效益、防風險,一方面在玉米收儲上,儘量以代存代儲爲主;另一方面在全託管訂單服務上,與農民簽訂包產合同最好以糧食計價,且小麥、玉米各半爲宜。另外,最近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企業資金鍊斷裂、非法集資、老闆“跑路”事件,引發廣泛關注甚至釀成羣體性事件,這是對我們的警示,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各級供銷社既要防範市場風險、經營風險,也要防範廉政風險,特別是要防範金融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確保改革順利推進、經濟平穩運行。

(七)全面參與精準扶貧。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人民羣衆的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是供銷社爲農、務農、姓農的本質要求,是“爲黨委政府分憂、爲農民羣衆服務、爲城鎮化助力”的責任所在。全省各級供銷社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扶貧開發的決策部署,把扶貧開發作爲重大政治任務和爲農服務的重要職責,立足供銷社的組織體系和經營服務優勢,積極參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大政策資金爭取力度,提高扶貧開發的實效性。要把扶貧開發納入社村共建體系,積極與貧困村黨組織和“第一書記”對接,找準供銷社經營服務與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結合點,通過與村“兩委”共建發展項目、共建爲農服務中心、共建農村綜合服務社等方式,在推動貧困村整體脫貧中發揮作用。要把扶貧開發納入供銷社的組織體系建設,突出“精準”二字,全面推行“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通過土地託管服務、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將更多地貧困戶吸納到供銷社領辦創辦的農民合作社之中,強化供銷社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形成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要把扶貧開發納入供銷社的經營服務體系,在爲農服務中心安排適宜的貧困農民就業,並利用服務規模化優勢,引導帶領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業、生態旅遊業,走出產業扶貧的新路子;結合“現代流通+互聯網”行動計劃,扶持貧困戶開設連鎖經營網點、擔當農村電商推廣員,參與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中拓寬增收渠道;要在農民社員素質提升工程中,制定針對貧困戶的教育培訓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農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加快由“輸血”向“造血”轉變,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的能力,實現精準脫貧的可持續性,最大限度讓貧困農民受益。

四、激情幹事,奮勇爭先,增強改革發展的內生動力

一分佈置,九分落實。全省各級供銷社和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聚精會神謀發展,心無旁騖抓落實,確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要提振擔當實幹的精氣神。振奮昂揚的精神狀態是一名幹部成就事業不可缺少的素質和態度。實踐證明,只要有了激情,就能激發智慧和潛能,產生巨大的內在力量,工作就能變被動爲主動、變挑戰爲機遇、變困難爲希望,就會不服輸、不示弱、爭上游。綜合改革試點以來,我們取得的成績值得自豪、但不能驕傲,變化值得回味、但不能陶醉。當前正值供銷社深化綜合改革的關鍵時期,必須要保持奮發有爲的精神,進一步強化“路在腳下、事在人爲”的理念,做到面對事業有激情,面對工作有熱情,面對挑戰有豪情,開拓進取、昂揚向上,幹出成績、幹出成效。必須要有主動作爲的精神,面對改革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增強攻堅克難的氣魄和勇氣,圍繞全國總社提出的 “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形成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的爲農服務體系;推進基層社改造,與農民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增強社有企業發展活力和爲農服務實力;創新聯合社治理機制,構建社企分開、上下貫通、整體協調運轉的雙線運行機制”四個重點領域,在開拓創新中找到出路,在主動作爲中贏得先機。結合我省供銷社綜合改革實際,今年重點在推進並初步建立“3控3×6+1” 雙線運行機制、改造基層社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兩個方面進行突破,強化實踐總結和理論提升,力爭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新經驗。必須要增強創先爭優的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個定位、三個提升”的要求,強化“盯着先進不放、扛着紅旗不讓”的奪標意識、領跑意識,深入開展“對標學標”活動,向全國最高水平看齊,瞄準先進擡高定位,在與強者的比拼中,努力使我們的強項更強,弱項變強,做到全面工作創一流、單項工作爭第一。全力以赴,精心籌備,開好全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第四次代表大會。

(二)要提升人才隊伍的支撐力。人才是推進改革發展、實現興農強社的第一資源。全省各級供銷社要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爲基礎性工程來抓,着力培育和匯聚更多的人才,服務供銷社改革發展。要加強市、縣供銷社領導班子建設,學習借鑑濰坊做法,針對中發11號文件所賦予的職責,對履職能力進行考覈,對結構不合理的要進行調整,對履職能力不足的建議調換,對特別優秀的要提出提拔重用建議,切實配強市、縣社領導班子。要抓好乾部隊伍建設,堅持教育培訓和實踐鍛鍊“雙強化”,完善機關幹部經常性學習教育機制,加大交流任職力度,通過下派、上掛、外訓、出國(境)考察等方式,全方位鍛鍊培養幹部。春節過後,將開展市、縣、鄉供銷社幹部全員輪訓活動,省社負責輪訓市、縣社主任,其他幹部輪訓由市、縣社負責,爭取上半年輪訓一遍。要着力打造企業家隊伍,建立健全社有企業負責人培訓管理制度,根據企業生產經營和企業負責人履行崗位職責的需要,制定培訓計劃,實行分類管理,圍繞業務發展新領域,培養、引進一批有豐富經營管理經驗的企業人才,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通過優秀人才搭建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要積極培育職業化新型農民社員隊伍,以實施新型農民社員素質提升工程爲抓手,發揮省社教育(科研)培訓基地和名師專家庫的作用,搭建全省統一的合作社社員教育培訓信息化平臺,構建集院校教育、遠程教育與實踐基地教育於一體的多元化教育培訓體系,爲全省供銷社改革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三)要提高狠抓落實的執行力。對一名幹部來講,抓落實既是一個思想作風問題,也是一個工作能力問題。現在我們有些成功經驗做法之所以推廣的成效不理想,關鍵在於抓落實、抓推進的力度不夠。全省供銷社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用心謀事幹事,認真履職盡責,做到決策定一條是一條、條條算數,工作幹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實。要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將各項目標任務逐一細化分解,層層壓實責任,強化調度督查和業績考覈,形成人人負責、環環相扣、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體系。要全面加強黨建工作,紮實開展“學系列講話、學黨章黨規,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活動,強化對幹部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創先爭優機制,激發創新實幹的內生動力。要深化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持之以恆抓作風、強保障,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同志們,新起點開啓新徵程,新目標賦予新使命。讓我們緊密團結起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國總社的有力指導下,拼搏實幹、銳意進取,全面做好深化綜合改革的各項工作,爲開創全省供銷合作事業發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