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長教育工作會議講話(精選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4W

省長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篇1

老師們、同志們:

省長教育工作會議講話(精選6篇)

今年7 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到20xx 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爲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剛纔,會議隆重表彰了全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教育部劉利民副部長作了重要講話,會上奇葆同志還將作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

下面,我就組織實施《四川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 年)》,以改革創新推動四川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我省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川”和“人才強省”戰略,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一)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實現從繳費到免費的重大跨越;職教攻堅大力推進,職普招生比例超過1 ︰1 ;高等教育從規模擴張走向內涵發展,迅速邁進大衆化階段。各級各類學生總規模居全國第4 位,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9 年,其中新增勞動力達到11 年,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羣衆接受更高更優教育的需求。

(二)人才培養能力全面提升。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職業教育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面向農村,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推廣。高等教育“質量工程”深入實施,學科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居於全國前列。

(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各級政府分級管理教育的體制逐步完善。以財政爲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投入體制逐步建立。辦學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公辦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高校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和依法治教等積極推進。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

(四)教育保障能力逐步增強。政府對公共教育的保障責任不斷增強。20xx 年全省教育經費投入達到901.1 億元,其中財政預算內教育撥款從20xx 年的87.2 億元增加到631.3 億元。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面實施,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資助體系初步建立。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區域、城鄉教育差距逐步縮小,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全面實施,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全省高校兩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增至21 名,長江學者13 名。

(五)民族教育取得顯著進步。紮實推進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先後有44 個縣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51 個縣(市)全部普及國小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普九”人口覆蓋率由20xx 年的19.83% 提高到100% 。民族自治地方共有各類學校3853 所,在校學生128 萬餘人,在校生規模比20xx 年淨增40 餘萬人。培訓民族地區學校幹部和教師10 萬餘人次,民族地區教師隊伍素質特別是中國小教師綜合素質明顯提高。深入實施藏區“9+3 ”免費職業教育計劃,每年組織萬名左右藏區學生到內地免費接受中職教育,今年將實施範圍擴大到彝區。

(六)教育對經濟的貢獻明顯增大。職業院校對接產業,廣泛開展各種職業教育與培訓並取得明顯效果。高校產學研結合機制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明顯加快。10 年來,高校分獲國家級和省級科技獎69 項和821 項,均佔全省1 /3 以上。僅20xx年推廣轉化科研成果近600 項,產生經濟效益超過40 個億。高校已經成爲我省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的生力軍。

教育的跨越發展爲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特別是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教育系統奮起危難,科學救災,科學重建,學校重建任務基本完成。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我省近100 萬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結果。在我省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豐富實踐中,廣大教育工作者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敬業奉獻,譜寫了教育發展的輝煌篇章。實踐證明,我省廣大教師是一支值得信賴、經得起考驗的隊伍,無愧於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二、科學確立我省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

當前,我省現代化建設正處於關鍵時期,實施科教興川和人才強省戰略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根據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精神,組織制定我省教育規劃綱要,整體謀劃、超前部署今後10 年的教育改革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意義十分重大。省委、省政府對制定《規劃綱要》高度重視,省委會、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進行研究和審議。在《規劃綱要》制定過程中,我們堅持廣納羣言、廣集衆智,採取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方式,發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力求抓住教育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在教育理念、發展思路、體制機制等方面有所創新。總的來看,《規劃綱要》貫徹了中央的決策部署,順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迴應了人民羣衆的期盼,是一份重要的綱領性文件。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學習領會《規劃綱要》,準確把握《規劃綱要》提出的我省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部署和目標要求。

第一,面向未來,堅持優先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未來10 年我省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20xx 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建成西部教育強省和西部人才高地。“兩基本”,是四川現代化進程加快和教育適度超前發展的要求,體現了黨的xx大精神和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兩建成”是實現我省進入創新型社會、建設教育強省和人才強省,提高我省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這個目標既體現了四川跨越發展的定位,又體現了教育優先發展的要求,確立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標杆。把跨越發展作爲戰略定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趕上全國步伐的跨越。國家規劃綱要提出,全國到20xx 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四川經過過去10 年的跨越,教育發展已經全面接近全國水平,有基礎、有能力、有必要實現第二次跨越並達到國家的教育發展目標。一個是引領全省發展的跨越。強省必先強教,基本實現現代化必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推進“兩個加快”首先要有教育的跨越。

第二,注重內涵,堅持提高質量。當前,四川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羣衆對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相對不足的矛盾。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緊緊抓住提高各級各類教育質量這個核心不放鬆。《規劃綱要》立足於從“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的發展轉型,對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提升質量作出了部署,重點體現在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民族地區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的“六個推進”上。

第三,抓住關鍵,堅持改革創新。與經濟領域的改革相比,教育領域的改革還相對滯後。爲此,《規劃綱要》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爲根本動力,既把改革創新的思想貫穿全文,又對體制改革作了重點表述。同時,根據國家要求和我省實際,以加強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爲重點,規劃設計了推進素質教育改革試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職業教育改革試點等十大方面改革試點,基本覆蓋了四川教育改革發展的全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

第四,強化貢獻,堅持服務社會。實踐證明,教育只有適應社會需求,與經濟社會良性互動,纔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國家綱要基礎上,我省把“服務社會”增列爲教育工作方針的重要內容,既強調提高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又強調拓展教育功能、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規劃綱要》特別強調高等教育要着力提升人才培養整體水平,大力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尤其強調從加強產學研結合、建立科技創新平臺、完善體制機制等方面,促進高校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同時強調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完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圍繞現代產業發展和我省“7+3” 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適應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職業教育,加快培養一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三、全面推動教育事業改革發展

經過多年努力,四川教育邁上了新的臺階。未來10 年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階段。我們要始終堅持“優先發展、育人爲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服務社會”的工作方針不動搖,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教育機會公平,着力解決好培養什麼人和怎樣培養人、辦什麼樣的學校和怎樣辦好學校、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職責以及如何動員全社會參與興辦教育事業等方面的問題,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發展。

(一)進一步強化教育戰略地位,優先發展教育。在全省工作大局中,必須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落實教育優先發展,必須首先做到“三優先”。一是規劃優先,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定位,把教育發展作爲重點領域;二是教育投入優先,財政預算和重大投入項目優先考慮教育事業發展,財政性轉移支付優先安排教育投入;三是資源配置優先,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要健全保障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得到貫徹落實的體制和機制,將教育優先發展落實情況納入各級政府年度目標考覈指標體系,建立問責制,真正把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落到實處。

(二)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着力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培養什麼樣的人是教育改革創新的根本問題,也是關係全局、關係未來的百年大計。要進一步加快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努力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敢於創業、勇於創新、善於創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代新型人才,爲20xx 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一要堅持德育爲先,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感染力。創新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髮展的德育內容體系,使德育內容既堅守社會主義價值取向和民族文化基點,又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吸收現代化營養。創新德育方法,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學各個環節,融入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各個方面。二要堅持能力爲重,創新人才模式。不僅僅滿足於傳授知識,更要把着力點放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上來,放在引導學生應用知識、提高實踐能力上來,放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上來。三要堅持全面發展,健全素質教育的合力推進機制。儘快完善素質教育目標體系,以政府、學校、社會、家庭緊密結合爲手段,合力推進素質教育。加快建設具有四川特色的課程和教材體系,讓學生從過重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創新招生考試和用人制度,形成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人才的正確導向。

(三)進一步激發辦學活力,着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羣衆不僅僅滿足於“有學上”,而且要“上好學”。但在現階段,優質教育資源還相對不足,不能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我們要以人民滿意爲目標,加快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狠抓學校辦學的關鍵環節,努力辦出更多有特色的高水平學校。一要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促進學校自主辦學。重點圍繞落實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和深化學校內部管理改革兩大問題,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權利和責任,探索符合不同類型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學校管理體制與辦學模式。二要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有好的教師才能辦出好的學校。我們要把師資建設作爲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要完善教師培養培訓制度,在中國小和幼兒園實行每五年一週期的全員培訓,職業院校強化“雙師型”教師培養,高校着力培養優秀學術帶頭人。要完善准入退出制度,對不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建立正常的退出機制。要完善激勵保障制度,形成以教學實績爲首要內容的考覈導向,對農村教師給予更多的關心。三要遵循教學規律,大力支持教育家辦學。認真實施教育名家培養計劃,努力營造有利於名師、名校長和教育家成長的良好制度環境,造就一批教育家並通過他們辦好一批風格鮮明的知名學校。這裏特別強調一下,在各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災區學校重建基本完成,許多學校的硬件設施和教學設備有了很大提升,要倍加珍惜災後恢復重建成果,管理好、維護好、運營好地震災區的學校和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益。

(四)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着力提高公共教育服務水平。重點要圍繞解決體制機制不完善、發展還不平衡等問題,進一步提高公共教育管理服務水平。一是以完善機制保障教育質量提高。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加快解決城市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推進義務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努力使每個適齡兒童少年都能接受適合自身發展的良好教育。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推進職業教育攻堅。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實現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統籌社會各類教育資源,加快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二是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公平。把推進教育公平作爲政府的主要責任,堅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在全省範圍內,教育資源要向農村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山區、貧困地區傾斜。在同一城市和縣域範圍內,教育資源要向薄弱學校傾斜,推行校長、教師一定年限合理流動制度,努力緩解“擇校”矛盾。三是以推進新一輪十年行動計劃加快民族教育發展。鞏固提高民族地區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支持改擴建、新建一批高中階段學校;大力實施民族地區“9+3 ”免費教育計劃,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步伐;支持民族地區高等教育。四是以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強化教育服務。進一步明確政府的職責和管理權限,加快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強化服務意識,切實減少對學校的行政審批和直接干預,從根本上扭轉政府及部門管得過多、統得過死的狀況。

(五)進一步創新辦學體制,着力形成多元化教育投入體制。要通過深化辦學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辦學體制,動員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健全以政府投入爲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一是加大公共財政對教育投入的保障力度。明確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按照事權職責和財政體制,構建“分級負責、相互匹配、統籌協調”的經費保障機制。認真落實“三個確保”的要求,確保按可比口徑計算的全省各級各類財政性教育支出佔全省財政支出的比例在20xx 年達到18% ,以後年度隨着財力的增長進一步提高。各市縣都要按照這一要求,在制定教育規劃綱要和安排年度財政預算時保證落實到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尤其要集中財力加強教育內涵建設和提高生均經費標準,使增加的教育投入與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相適應。堅持勤儉辦教育、集約辦教育,嚴格教育經費管理,嚴格控制公辦學校的債務負擔。完善教育財政撥款制度,不斷提高教育投入產出效益。二是繼續加大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對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財政困難地區的支持。三是非義務教育要堅持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建立教育成本分擔機制,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助學制度。

大力推進多元辦學,加快發展民辦教育事業。經過多年發展,我省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已達8200 多所,在校生193 萬人,佔全省在校生總數的12.3% ,成爲社會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要看到,對民辦教育如何加快發展和規範管理,如何加強扶持和激勵,形成人民羣衆放心滿意的教育品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堅持放手發展。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級政府要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爲重要工作職責,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出資或捐資辦學,鼓勵社會力量獨立或共同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多種方式參與舉辦非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不斷擴大社會資源進入教育的途徑。二是堅持政策扶持。重點是進一步完善財稅、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和捐贈教育的激勵機制,落實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平等的法律地位。三是堅持規範管理。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依法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監督管理,推動民辦學校規範辦學。鼓勵民辦學校充分發揮自身體制機制優勢,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努力辦成一流的優質品牌學校。

四、全力保障教育改革發展順利推進

今年是國家和我省《規劃綱要》頒佈實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國、我省新一輪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啓動之年,意義十分重大。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動員全社會一切積極力量共同推動教育《規劃綱要》的組織實施。

一要全面落實責任。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圍繞《規劃綱要》確定的戰略目標、工作方針和主要任務,研究制定具體方案和配套政策,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規劃綱要》的組織實施工作。教育行政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及時總結推廣好的做法和經驗;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工作職責,主動配合、形成合力。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貫徹實施《規劃綱要》作爲一項中心任務,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紮實抓好各項工作。

二要抓好項目實施。《規劃綱要》以加強薄弱環節和重要領域建設爲重點,提出了“八九十”教育改革發展重大項目。這些項目包括了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個重要環節,涵蓋了教育體制改革的全部重點領域,是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重要載體。各級各相關部門要採取有力有效措施,紮實抓好項目的組織實施。要以項目爲載體,統籌規劃、突出重點、落實舉措、加快推進,力爭5 年初見成效、10 年面貌根本改變。對改革試點項目,要把握重點領域和政策導向,選準工作路徑和着力點,堅持試點先行,鼓勵大膽探索;要緊密結合實際,加強調研,找準目標,系統推進;要加強分類指導,動態調控、推廣典型,爲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積累經驗。

三要加強督導檢查。建立完善地方性法規規章,基本形成與國家教育法律法規配套、符合我省實際的地方教育法規體系。要堅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大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力度,切實維護正常的教育秩序,保障各方合法權益。要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教育信息公開制度,保障公衆對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各類學校要建立完善規章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學管理職責。要強化對政府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情況的督導檢查,特別要加強對《規劃綱要》貫徹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

四要營造良好環境。要加強宣傳引導, 在全社會樹立教育優先發展的意識,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調互動。要加強對《規劃綱要》的宣講工作,讓社會公衆瞭解綱要並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要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確保學校安全穩定。要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心、關注、支持教育改革發展,鼓勵和引導社會捐資助學,營造重教興教和積極參與、關心支持教育改革發展的濃厚氛圍。

同志們,加快教育強省和西部人才高地建設、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是我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戰略任務。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努力開創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新局面,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省長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篇2

同志們:

這次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是深入實施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略,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題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認真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近年來我省職業教育的實踐經驗,研究部署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省委、省政府對這次會議非常重視,書記專門作了重要批示。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長辦公會議先後兩次對職業教育工作作了專題研究。下面,我根據省政府常務會議的精神,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職業教育是我省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幾年來,特別是20xx年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省上下堅持深化改革、不斷創新,初步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全省現有各級各類職業院校649所,在校學生達113萬人,高中段普職招生比例已連續五年達到1∶1;成爲全國唯一達到該比例的省區。職業教育質量逐步提高,服務經濟、服務社會的能力得到增強。近五年來,職業教育已爲全社會輸送了近百萬生產、服務、管理一線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爲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目前我省職業教育無論是規模還是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特別是與我省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發展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的要求相比,都還存在着相當大的差距,職業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結構不夠合理(從中等職業在校生結構來看,農林類僅佔0.8%,加工製造類佔14%),難以適應產業發展與就業市場的要求。

從世界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其經濟騰飛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條件,是提升經濟競爭力的“祕密武器”,德國、美國、日本、韓國莫不如此。去年,我省人均GDP已超過3000美元,標誌着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我們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必須思想再統一、認識再提高,切實把發展職業教育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

(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迫切需要。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經濟競爭力,都要求我們造就一支宏大的技能型人才隊伍。隨着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先進製造業、高效生態農業與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大批一般技能就業崗位正在日益轉化爲高技術含量的崗位,對人力資源的結構和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需要一大批設計師、工程師、高級管理人員,而且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沒有這樣一支高技能、專業化的勞動大軍,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機器設備也很難轉化爲現實生產力。我們可以從國外引進一流的技術設備、現代管理經驗,也可以引進部分高級技術人才和高層管理人才,但不可能從國外引進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和技能型人才隊伍。而勞動者素質與技能型人才是決定產業水平和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市場上同樣一個產品,合資組裝的質量往往比不上原裝進口的,爲什麼?差距往往不在於產品設計和生產技術,而在於製造加工水平,在於一線操作工人的技能。當前企業產品加工製造水平低,材耗、能耗大,勞動生產率低,安全事故多等問題,都與從業人員素質低、高技能人才匱乏有很大關係。從目前我省技能型人才隊伍現狀來看,不僅數量不足,而且結構層次夠不合理,高級技能型人才比例明顯偏低。我省現有1300多萬職工中,具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約300萬人左右,其中中級工佔30%左右,高級工以上僅佔10%左右。這已成爲我省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瓶頸制約。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產業優化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前提。要把經濟增長切實轉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就必須從源頭抓起,更加重視和加強職業教育,加快培養數以百萬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

(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培育人力資源優勢、擴大城鄉就業的重要舉措。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較低,是我國也是我省現階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重要優勢所在,但應該看到,與勞動力低成本相併存的是勞動力的低素質、低效率。隨着產業升級對勞動力素質要求的提高,勞動力競爭不再主要是價格的競爭,而是技能素質的競爭;再加上這幾年我省勞動力價格持續上漲,勞動力的競爭優勢正趨弱化。要繼續保持這一優勢,就必須通過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力素質,把勞動力的數量優勢真正轉化爲建立在高素質、高技能基礎上的人力資源優勢。我省和全國一樣,由於人口多,在相當一個時期,就業壓力會越來越大,“”新增城鎮就業將達300萬人,解決就業困難始終是各級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從當前就業形勢來看,一個突出的矛盾是,勞動力總量供給有餘和高素質勞動力供給不足相併存,供需結構性矛盾日益顯現。一方面相當數量的城鄉勞動力就業困難,另一方面,招工難,尤其是“技工荒”已成爲許多企業發展面臨的難題,甚至已影響到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出現這一問題的癥結,在於現有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與用工要求不相適應。如果不下決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大規模培訓勞動力,提高素質,增強技能,這一矛盾必將越來越尖銳,成爲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障礙。因此,要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性矛盾,擴大就業,就必須切實加強職業技術教育,提高勞動者和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任務。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加強職業教育。當前,我省農村多數農民文化知識水平低,不懂得先進農業生產技術,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還是停留在傳統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模式上,而且年齡結構不合理,老年農民比例過高,急需對農民進行業技能培訓,更急需培養一大批掌握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的新型現代農民,優化農民隊伍結構。要完成這一艱鉅的任務,就必須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另一方面,按照“”規劃綱要,今後五年我省非農從業人員比重將從目前的75%提高到80%,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相應需要轉移大約35萬農村勞動力,可謂任重而道遠。這不僅僅是因爲需要轉移的數量巨大,更重要的是這些需要轉移的對象要從農業生產轉移到非農產業,實現個人職業的大改行,絕非易事。這就迫切需要通過職業教育對轉移勞動力進行新的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具備轉業改行的一技之能。提高農村文明程度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除了加強宣傳引導、開展文明創建活動以外,提高農民整體文化素質是根本。發展農民職業教育可以在增強農民職業技能的同時,使廣大農民更加文明、更加向上,有力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加強職業教育是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實現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職業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沒有發達的職業教育,就不能說建立了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隨着義務教育的普及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已經成爲我省教育整體發展中急需加強的一個薄弱環節。加強職業教育,可以說已成爲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過去,我們比較重視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這是正確的,我們還要堅持,但應該更重視職業教育。目前,人才結構不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結構不合理,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後。這幾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每年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畢業生不能順利找到工作,而對各類技能型畢業生需求量很大,有的還供不應求。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改變,就會造成教育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很大浪費,也難以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的求學需要。因此,從實現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出發,也必須進一步合理調整教育結構,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總之,我們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重大戰略意義,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爲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作爲我省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選擇,使之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

二、明確任務要求,突出工作重點

從全國來說,當前職業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擴大培養規模。就我省而言,要在穩定合理規模的同時,重點在調整結構、提高質量上下功夫。今後一個時期,我省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加快職業教育發展與服務經濟、促進就業緊密結合起來,繼續穩定辦學規模,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着力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完善多元辦學格局和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形成以中等職業教育爲主體,中、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通過增加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給,到20xx年,努力使我省產業工人隊伍中,中級工達到45%,高級工以上的達到15%,從而明顯提高我省勞動力整體素質,爲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下一步,我省職業教育工作要緊緊圍繞“進口旺,出口暢,技能強,用得上”若干關鍵環節,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發展步伐。在工作的指導思想上,要認真把握好三個原則:

一是面向區域發展,面向城鄉就業。職業教育要切實改變傳統的升學導向,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尤其是爲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服務和支撐,努力形成區域經濟與職業教育互爲依託、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要始終爲城鄉需要就業者提供職業技能教育服務,始終爲用工單位提供所需人才的培訓服務。這是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所在,也是職業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二是堅持市場取向,堅持政府引導。發展職業教育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職業教育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滿足城鄉勞動者對接受職業教育的多樣化需求,滿足社會對多層次、多領域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需求。同時,政府要充分履行職能,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引導和管理,切實營造有利於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三是依靠制度創新,依靠社會力量。要使我省職業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必須堅持以改革的思路和辦法。通過辦學體制改革,增強職業教育活力;通過教學模式改革,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要積極依靠企業、行業組織等社會力量,充分調動教、學、用三方積極性,共同推動職業教育在新的起點上加快發展。

關於下一步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昌黎副省長等會還要作全面部署。會後,省政府將下發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在這裏,我着重強調四個方面:

(一)着力構建全覆蓋的大職教體系。

職業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性、社會性、人民性。我國職業教育的先驅黃炎培曾把職業教育的目的概括爲:“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應該看到,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必須加快構建全覆蓋、全方位、多元化的大職教體系。

構建完善的大職教體系,首先是要擴大職業教育的對象範圍。以往我們的工作往往侷限於職業院校,這個面太窄。職業教育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城鄉需要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包括城鄉新增勞動力就業培訓、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重點是高級技工和技師的培養。主要通過中、高等職業院校學歷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三是在崗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繼續學習。包括對農民進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推廣應用各類先進適用的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對企業在崗職工進行知識更新和技能培訓,使之適應技術進步和崗位技能的要求;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進行繼續培訓,切實提高其經營管理能力。

構建大職教體系是一項規模浩大的社會工程。各級政府要把大職教作爲一個整體進行統籌規劃、宏觀引導和協調管理。把各類職業教育對象和職業院校、培訓機構、企業等主體都列入職業教育的政策覆蓋範圍,按照構建大職教體系的要求進行政策制度設計,提供支持和服務,推動大職教體系建立,促進大職能格局的形成。

(二)着力強化職業教育的導向機制。

職業教育相對滯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能型人才缺乏應有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職業教育對學生和家長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因此,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很重要的是探索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激勵更多人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導向機制。

從今年開始,省政府將建立職業教育的助學獎學制度。在義務教育實施“四項工程”的基礎上,中等職業學校扶困資助範圍從“低保”家庭等五類學生,擴展到農村和城鎮低收入家庭子女。對大中專院校農業種養技術專業類的本省學生,一律免交學費。對品學兼優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以獎學金形式給予獎勵。此外,對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予以補助,對全省回鄉應屆初高中畢業生,按不同專業、不同等級職業資格,分別進行6個月至一年的職業技能培訓。

強化職業教育的導向機制,還必須體現在就業和分配領域。要切實加強勞動准入管理,全面推進和規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切實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督促企業從接受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人員中優先招錄員工。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對技術工人特別是高技能人才,採取年薪制、技術獎勵津貼、一次性獎勵等激勵措施,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推動更多需要就業和在崗的人員接受職業教育。省政府還將建立對高技能人才的獎勵制度,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各行業職業道德好、事業心強、業績突出的高技能人才,並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從而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三)着力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和水平。

一是在調整優化專業結構上下功夫。我省高中段普職招生比例雖然已達1∶1,但透過數據分析,目前面對生產一線的專業設置比例還太低,而且12%的中職畢業生事實上選擇繼續升學。因此,面對社會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不少生產製造領域的技術崗位卻招不到工。要改變這一局面,必須適時調整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從我省實際出發,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和就業市場需求的變化,進一步擴大農林類、工程技術類等緊缺專業的招生數量,適當壓縮一些長線專業的規模,特別是要擴大高級技工、技師的培養規模。另一方面,切實加大專業建設力度,在形成部分綜合性職業院校的同時,努力建設一批現代農業、製造加工、電子信息、交通運輸、建築工程等專門化學校和培訓機構,培育優勢,樹立品牌,提升競爭力。省和各地都要重點支持辦好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羣衆信得過、用人單位信得過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品牌特色專業,進一步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

二是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上下功夫。重點是改善學生實訓條件,推動校企合作,雙管齊下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實訓基地是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保證。要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實訓基地,爲學生學會動手操作,提高動手能力創造條件。省裏將加大實訓基地建設投入力度,在現有基礎上兩年內再建設70個水平一流、資源共享,起示範作用的省級中職教育實訓基地,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實訓體系。加強校企合作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要研究制定有關政策措施,加大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力度,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提供更多的實習崗位,爲已掌握一定知識、技能的學生提供更加熟練掌握技能的機會。有條件和地方和學校,在試點的基礎上可推行“半工半讀”的培養方法,一面在學校學習,一面在企業工作,加強工學結合。要改進完善職業教育的評價制度,以學生職業能力和就業率作爲考覈評價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逐步建立有別於普通教育、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評價標準和制度,促進職業教育質量的提高。

三是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上下功夫。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關鍵要有一支綜合素質較高、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這些年來,我省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有了加強,但“雙師型”教師比例較低、高技能教師和專業建設帶頭人匱乏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今後,要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認真搞好教師全員培訓,以“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爲主要內容,重點培養教師的實訓指導能力,採取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加快培養一批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優秀學科專業帶頭人。要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暢通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進口”,加大力度從企事業單位選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高技能的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並根據職業教育教師的特點完善相應配套政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兼職,建立能夠吸引人才、穩定人才、合理流動的用人機制。

(四)着力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創新。

職業教育有別於普通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融公益性與產業性於一體,是教育體系中最具靈活性、也是最需要探索的領域。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兩方面的改革創新:

一是深化辦學體制改革。要進一步破除部門界限、學校類型界限等體制性障礙,改變職業教育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狀況,整合力量,盤活資源,激發活力。首先,在加強規劃管理的前提下,鼓勵更多的社會資金投資興辦職業教育。要把民辦職業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的總體發展規劃。在招生、創建示範專業、建設實訓基地等方面,民辦與公辦享受同樣的政策。鼓勵創建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辦學聯合體,走規模化、集團化辦學路子。鼓勵民辦職業學校擴大規模,尤其是加大對實訓設備、師資引進的投入,努力提高辦學質量水平。要依法加強管理,規範辦學行爲,促進民辦職業教育有序健康發展。其次,要引導和扶持各類培訓機構、企業、行業組織、社區組織等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特別是鼓勵企業舉辦職業教育,通過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的優勢,滿足不同層次的培訓需求。在政府補助的農村勞動力素質等各類培訓中,要引入競爭機制,讓參訓人員和用人單位自主選擇培訓機構。第三,繼續推進公辦職業院校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特別是人事制度、分配製度的改革,進一步增強公辦職業院校的活力。

二是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以提高學生實際技能水平爲目標,切實改變單純以學校和課堂爲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根據職業技能要求和市場需求變化,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和技能訓練方法。實施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構建以能力爲本、以職業實踐爲主線、以項目課程爲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通過多種形式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繫,大力發展“訂單”培養、委託培訓、定向培訓。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機制,鼓勵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建專業、實訓基地,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承接企業產品加工,爲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通過這些改革,努力建立起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與市場需求更加緊密聯繫的機制。

三、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

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改變職業教育薄弱狀況,要解決體制問題、投入問題、社會環境問題,這一切都離不開有效的組織領導。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抓職業教育,就是抓就業、抓產業素質、抓“三農”問題、抓發展後勁和競爭力,必須切實把加強職業教育作爲關係全局的大事,做到認識到位、領導到位、工作到位。

首先,要明確政府責任。發展職業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各級政府要對本區域職業教育發展切實負起責任,真正重視和加強職業教育,及時研究解決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問題。政府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資源配置、條件保障、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爲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的職責,總體應實行分級負責、分級管理、分類指導。省政府對全省職業教育發展進行規劃引導和宏觀管理,對職業教育發展的薄弱地區和薄弱環節進行扶持,抓好一批重點職業院校。各市政府要重點加強對職業教育政策的落實、資源整合、學校佈局、資金籌措的統籌,辦好本級相關職業學校,對本地區職業教育發展進行統籌管理。縣(市)政府要重點抓好縣級骨幹職校建設和農村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建設,切實承擔職業教育的屬地責任。

第二,要加強部門協調。職業教育涉及多個部門。目前,教育、勞動、經貿、農辦基本上是各管一塊,這雖然有利於調動部門積極性,但也帶來不少問題。下一步,必須按照發展大職教的要求,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加強部門配合,建立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實行齊抓共管。省裏將建立有關廳局參加的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全省職業教育工作,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教育部門要跳出原有的框框,工作不能僅限於幾所高等、中等職業院校,要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整個大職教的改革和發展,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擔負起對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指導任務。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和現有工作格局,繼續實行部門分工負責制。省教育廳負責牽頭職業院校教育和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工作;省農辦負責牽頭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作;省勞動保障廳負責牽頭企業職工培訓、農民工培訓、城鎮就業和再就業培訓工作;省經貿委負責牽頭企業經營理人員素質提升工作。發改、財政、人事等部門也要各司其職,加強配合,齊心協力,共同促進職業教育加快發展。

第三,要加大財力支持。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增加必要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服務,切實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扶持職業教育加快發展。要逐步增加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各級財政對公辦職業院校的學校建設、公用經費、專項經費,要與普通學校一樣予以保障。市、縣兩級教育附加費地方可用部分,應安排不低於30%的比例用於職業教育。要認真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使用的有關政策,企業應按職工工資總額的2%提取職工教育經費,從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可以按2.5%提取,用於企業職工特別是一線工人的教育和培訓。爲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省政府決定實施“浙江省職業教育六項行動計劃”,這六項行動計劃是:職業院校助學獎學行動計劃、中等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行動計劃、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行動計劃、縣級骨幹職業學校建設行動計劃、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行動計劃、提升勞動力素質行動計劃。實施這六項行動計劃今明兩年共將安排財政資金10.2億元,其中省級財政支出4.2億元,每年安排2.1億元,比原有職教資金增加了1.9億元,投入力度明顯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經費按原定政策和渠道安排,今年省財政安排的經費達6600萬元。這裏的關鍵是要把錢用好,用出效益,真正提高資金使用績效,確保通過這些行動計劃的實施,推動我省職業教育發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第四,要營造良好氛圍。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參與。各新聞媒體和有關單位要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職業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要廣泛宣傳優秀技能人才的先進事蹟,弘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精神,宣揚高素質勞動者的勞動價值和社會貢獻,倡導新的求學觀、擇業觀和成才觀,努力在全社會消除重學歷輕技能的偏見,形成尊重技能、尊重勞動的新風尚。要積極總結各地發展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宣傳辦得好的職業院校可供借鑑的好經驗,以此推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認真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競賽、勞動比武大賽等活動,努力形成人人爭學技能絕活、爭當技術能手的良好氛圍,切實形成技能型人才、高素質勞動者光榮的社會風尚。

同志們,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職業教育已經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堅實基礎,當前正面臨着難得的有利時機。我們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統一思想、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努力開創職業教育工作新局面,爲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省長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篇3

同志們:

全省教育改革工作會議就要結束了。這次會議,是學習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會議,也是一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研究部署教育改革的重要會議。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樑保華書記、羅志軍省長特別強調要切實加強教育改革創新工作。這次會上,曹衛星副省長對推進教育改革工作作了全面部署,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同志提出了具體意見。剛纔,與會同志圍繞曹省長的講話和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幾個文件,聯繫實際進行了認真討論;有關市縣政府和高校代表還作了交流發言,介紹了各自的改革經驗和做法。總的來說,這次會議準備充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開得很成功,必將對深入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進一步增強教育發展的動力活力,促進教育事業更好地爲現代化建設服務,起到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化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關鍵是要抓好落實。今天的會議結束後,請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抓緊傳達學習這次會議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圍繞總體目標,立足當前實際,緊緊抓住重點,採取有力措施把本次會議精神貫徹好。下面,我就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精神簡要講幾點意見:

一是要認識到位、組織到位。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深刻理解做好教育和教育改革工作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強化改革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堅持把教育體制改革作爲一項戰略性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教育改革的戰略部署。要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負責指導協調本地區本系統本單位的教育改革工作,統籌制定改革方案,統籌推進改革實施,統籌進行督促檢查,統籌開展宣傳推廣,確保組織到位、責任到位、保障到位。

二是要把握內涵、突出重點。中央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爲本,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涵。在推進改革過程中,要牢牢把握以人爲本的方向,找準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點,在重點環節、重點領域尋求突破。在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羅志軍省長特別強調,要堅持以改革創新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着力解決好培養什麼人和怎樣培養人、辦什麼樣的學校和怎樣辦好學校、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職責以及如何動員全社會參與興辦教育事業等問題。這四個方面的問題,可以說是人民羣衆和社會各界最關注、直接影響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下一步的教育改革要緊緊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要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結合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統籌全局,整體推進,特別要把人們羣衆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解決好,集中力量辦成幾件讓人民羣衆滿意、爲教育發展增添後勁的教育改革大事。

三是要認真研究、穩妥推進。教育不改不行,亂改更不行。各地在推進教育改革時,首先要吃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確保改革沿着正確的方向持續推進。要認真研究古今中外教育發展的歷史,把握教育發展的規律,按照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辦事。要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及時瞭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研究提出解決的辦法和措施。要堅持依靠羣衆,尊重羣衆的首創精神,問計於民、問計於教育家和廣大教育工作者,充分汲取基層和羣衆的創造智慧。要在充分調研和討論基礎上,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改革目標、改革措施、進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條件、責任主體、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預期成果及推廣價值等核心內容。新時期教育改革既涉及體制機制,也涉及思想觀念,還涉及廣大羣衆的切身利益,改革既要堅定又要穩妥,注重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和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一些敏感工作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試點先行、由點到面,有組織有領導、分階段分步驟地逐步推進、引向深入。

四是要求真務實、確保實效。當前教育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處於攻堅克難階段,這更加需要我們樹立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古人說“不患無策,只怕無心”。有了高度負責的精神,就會發現問題、找到辦法、克服困難,原本能辦的事能辦得更好,原本難辦的事也能辦得很好。各級政府要對做好本地區的教育改革負總責,層層分解目標任務,細化工作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對一些重點改革項目,更要集中力量來抓,實行嚴格的目標責任制。推進教育改革,是對從事教育工作領導幹部的一次考驗,領導幹部的思想、觀念、能力和水平也將在推進改革中得到體現。要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及時分析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研究新對策,解決新問題。要把工作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把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和實現長遠發展目標結合起來,一切從實際出發,既積極進取,又務求實效,保質保量地完成教育改革各項任務。

同志們,這次會議的召開,標誌着教育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這次會議要求,銳意進取,奮發有爲,努力開創我省教育改革新局面,爲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省長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篇4

同志們:

今天召開的全省教育工作會議,是認真貫徹黨的xx大精神,回顧總結成績,深入分析形勢,研究部署工作的一次重要會議,對於推動全省教育事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過去五年,是我省教育事業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之一。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不斷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基本確立,農村義務教育全部納入了公共財政保障範圍。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普遍改善,“普九”的歷史任務全面完成。高中階段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趨合理。中等職業教育邁入新的發展階段。科教興鄉興縣工作紮實推進。高等教育結構、層次、學科、門類更加完善齊全,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培養高層次人才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大增強。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初步建立,人民羣衆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較好解決。教育系統保持了長期持續穩定的局面,爲全省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社會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剛纔,東福同志作了全面工作報告,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強調幾點意見:

一、全面準確學習領會黨的xx大精神,進一步增強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黨的xx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所作的重要報告,科學回答了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着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的重大問題,爲推動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指明瞭方向。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xx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教育戰線全面準確學習領會黨的xx大精神,重點要把握好三個方面:

第一,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黨的xx大強調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是加快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是人類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本質性認識。在現代化建設中,教育具有先導性、基礎性、全局性的作用。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誰重視教育、重視人力資源建設,誰就能搶佔科學技術的制高點,贏得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目前我省經濟正處在一個快速增長期,要堅持走出“四條路子”,實現“三個跨越”,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必須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各級政府要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優先規劃、優先部署、優先投入、優先檢查、優先落實。優先就是要超前一點、偏愛一點、更加重視一點。我們要認真領會黨的xx大關於新時期新階段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定位,使中央和省委的重要決策成爲各級政府、學校以及全社會的高度共識和具體行動,進一步增強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努力開創我省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第二,必須堅持教育科學發展。 堅持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堅持以人爲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地推進我省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隨着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的深層次矛盾開始凸顯,如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問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問題、進城農民工子女入學和留守兒童的問題,等等。這些矛盾和問題解決好與否,直接關係到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全局,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貫穿於想問題、作決策、抓落實的全過程。以長遠的眼光謀劃教育發展,以全局的意識統籌教育發展,以科學的方法抓好教育發展。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把握教育發展規律,創新教育發展理念,積極應對挑戰,有效化解風險。堅持科學發展,必須轉變教育發展方式,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上實現新突破,在加強內涵建設和提高教育質量上取得顯著成效。從總體上看,今後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重點都要放在提高質量上。人民羣衆不僅要求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更加要求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堅持科學發展,必須樹立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科學發展,必須正確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需要與可能、發展與穩定等關係。只有這樣,才能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破解前進中的難題,提出在新的歷史階段科學發展的思路和辦法,促進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第三,必須堅持教育和諧發展。 教育和諧發展,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推進教育和諧發展,就要堅持教育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爲人民共享的原則。推進教育和諧發展,首先,要夯實公平的基礎。教育是實現人類平等的偉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它的文明都要大得多。實現教育公平,必須從教育資源配置入手,從義務教育機會均等做起,逐步實現社會成員均等受教育,讓所有的人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當前,最應該關注公平的是政府,如果人民政府沒有高舉公平大旗的話,又怎樣在老百姓那裏求得公平。如果以前的不均衡是當時的政策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話,在新的《義務教育法》實施後,再不按法律規定大力推進均衡發展,便是違法。其次,要始終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則。教育是一項公益事業,關係到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即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的公益性原則也不能有絲毫的改變。要更加註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關注困難羣衆和弱勢羣體的平等受教育權,確保每一個孩子不管生在哪裏、遷居到何處、家庭經濟狀況如何,都能在同一片藍天下,平等地接受教育,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再次,要確保和諧穩定。教育系統點多面廣,教育人口占到全省總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學校的安全穩定事關社會穩定大局,高等學校更是社會穩定的晴雨表。必須切實推進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建設,爲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着力實施教育協調發展工程,推進全省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爲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五大惠民工程”,將教育協調發展工程放在首位。圍繞實施教育協調發展工程,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 一 ) 在推進教育公平上下功夫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體現,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也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黨和政府實施教育公平的戰略舉措。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依法行政,不折不扣地落實《義務教育法》,紮紮實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是要堅持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邊遠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推動城鄉之間、強弱校之間校長教師流動,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義務教育發展差距,進一步推進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努力辦好每一所中國小。要確立在教育資源配置上的兩個公平:即公平對待每一所學校,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當前,在政府一下提供不了那麼多優質教育資源的時候,至少應該“確保底線”,在一定範圍內做到有限資源的均衡配置。要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爲評價各級黨委政府工作規劃和實績的重要指標,制止一切“標誌性”、“政績性”重點學校建設的行爲。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我們必須要強化政府責任,做到“三個傾斜”:向農村教育傾斜、向薄弱學校傾斜、向弱勢羣體傾斜。做到“三個努力”: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努力公平配置教育資源,努力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加大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力度。要落實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提高農村學校保障水平,力爭今年秋季全部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確保讓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都接受免費教育。要改革招生考試辦法,加大將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薄弱國中的比例。各地要從保證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的高度出發,下大力氣解決城市學校特別是義務教育學校的“擇校”問題。現在,有學上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上好學的問題成爲突出矛盾;數量和規模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質量和結構的問題成爲突出矛盾;要一手抓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一手抓改造薄弱學校。要真正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的法律規定,實現生源分佈均衡。最大限度減少和杜絕“擇校生”問題。紀檢、監察、教育、公安等部門聯合解決“人戶分離”、“換戶”等不規範行爲。要以市爲單位,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做到校舍、設備、師資、生源四個無差別,進而做到教育質量無差別,三至五年內徹底解決這一人民羣衆十分不滿的老大難問題。再用更長一點時間,實現城鄉教育無差別。真正實現和諧教育和人民滿意的教育。要落實《義務教育法》,徹底理順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避免由於管理混亂而導致的學校爭教師、爭生源、爭經費從而導致城鄉教育差別進一步擴大,人民羣衆的不滿進一步加劇。要加強中國小建設力度。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和農村小城鎮建設,必須使中國小布局合理。努力改變目前中國小建設滯後於城市、城鎮建設而導致的就近上學難的問題。各級市縣區政府要協調規劃、城建、土地、執法、教育等部門,加強對改建、擴建、新建住宅區學校的規劃、建設、交付使用情況進行監管。目前應對各地已建居民住宅小區的配套中國小建設和交付使用情況徹底清理,並做出相應處理。今年特別要確保完成省政府向人民承諾辦好的十件實事中“在大中城市、縣城和鄉鎮新建、改擴建 500 所中國小校”的任務。

要認真落實完善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各項資助政策,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工作,保障弱勢羣體的受教育權利。同時,大力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維護招生考試公平公正,切實做好大中專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積極化解人民羣衆關注的教育難點、熱點問題,努力促進教育公平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在優化教育結構上下功夫

優化教育結構,是實現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着眼於統籌城鄉、區域教育發展,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統籌教育發展的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長,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從當前我省教育實際來看,義務教育已完成“普九”的歷史性任務,工作重心轉到鞏固提高和均衡發展上來。高等教育經過持續建設,也已經形成了規模、層次、結構、門類基本合理完善、能夠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完整體系,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到合理定位、分層次辦學和提高質量上來。但職業教育由於受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仍然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弱項。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優化教育結構的主要工作。要進一步調整高中階段教育結構,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過程中,把握普通高中的發展節奏,把增量部分主要放到中等職業教育上。要進一步強化“以市統籌”的中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大力加強職業教育校舍設施、實習實訓基地、教師隊伍等各項基礎能力建設,特別是要大力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工作,努力實現每個縣、市辦好 1 所職教中心的目標,提升全省職業教育的辦學效益和辦學水平。要特別注重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着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和半工半讀,積極推廣“訂單式”培養。要在堅持辦好骨幹公辦學校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和推動民辦職業教育發展,要制訂政策,大力鼓勵民辦教育特別是民辦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傳統的人才觀、就業觀,創新辦學模式,將職業教育和培訓與勞動力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大批技能實用人才,建立與我省產業結構和勞動力市場相適應的職業教育體系。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努力促進我省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三)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下功夫

質量是教育永恆的生命線。各級各類教育要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把發展重點放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團隊合作意識、基本道德規範和良好行爲習慣,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組織實施好新一輪高中課改工作,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等職業學校要堅持以就業爲導向,根據生產第一線的崗位需求開設課程和確定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高等學校要牢固樹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大對教學工作的投入,強化教學管理,鼓勵名師、教授上講臺,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一定要從嚴管理,從嚴治校,從嚴治學,向管理要質量,以質量促發展。要儘快改變個別院校管理鬆散、治學不夠嚴謹、社會信譽度不高、家長學生不太滿意的狀況。同時,要切實加強學校體育、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使廣大青少年得到健康成長。

(四)在提高服務能力上下功夫

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水平,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智力支撐,這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從教育自身講,也必須要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以服務爲宗旨,在貢獻中求發展。要圍繞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主動承擔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深入推進科教興鄉興縣工作,努力使農村勞動力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圍繞城鎮化建設,按照區域、行業發展和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需求,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和“訂單式”培養模式,努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勞動大軍和一大批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我省高校在基礎研究、高新技術領域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都有顯著成績和重要突破。在今後教學科研中,要圍繞我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緊緊抓住我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找準學校與企業、行業、產業合作的結合點,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高校科技創新成果迅速轉化爲現實生產力,爲我省經濟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在增強教育活力上下功夫

要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用改革和創新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解決制約教育發展的長期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不斷增強教育活力。繼續深化教育管理機制改革,不斷深化和完善已經建立的農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新的管理體制。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改革,要大力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舉辦教育,以此拓寬教育投資渠道,增加教育活力。要加強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強中外合作辦學,鼓勵省內普通高校、職業技術學院與國外大學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辦學,吸引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創新教師教育機制,探索新的教師培養培訓模式,全面落實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大力推廣忻州師範學院大學生實習頂崗支教的經驗做法,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加強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想結合。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健全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羣衆終身學習的需求,不斷提升國民素質和人民羣衆生活質量。

三、加強領導,加大投入,確保教育改革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各級政府要強化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對教育工作多關心、多重視、多支持,以飽滿的熱情、務實的作風、有力的措施,紮紮實實推進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建立健全各級領導任期教育目標責任制

各級政府要將教育納入戰略發展重點和現代化建設整體佈局之中,狠抓工作落實。對於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要有解決的方案及措施,尤其要注重解決那些關乎全局的問題和矛盾。要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目標責任制,明確責任,加強考覈。尤其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縣級黨政領導基礎教育責任考覈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一把手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責任到人,措施得力,狠抓落實,堅決制止亂收費,杜絕惡性事件發生。省政府將繼續把教育工作情況作爲各地重點工作目標責任考覈的重要內容,並從今年開始開展教育工作先進縣評選活動,對教育工作好的縣進行表彰獎勵。

(二)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新機制

在去年 8 月 31 日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財力支持教育事業,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省委、省政府在和諧山西推進會上也明確提出,經費要向教育領域傾斜,努力使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 4% 以上。各級政府要進一步落實對公共教育的責任和對公共財政投入的要求,想方設法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建立穩定持久的經費投入機制,爲教育事業的發展排憂解難。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努力增加本級財政中教育經費的支出,依法保障教育經費投入“三個增長”,特別是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好經費分擔責任。要鼓勵社會各界投資辦學,集資辦學,形成辦學主體多元化,投資渠道和管理方式多樣化的格局。同時,要深化辦學和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教育經費管理,依法使用教育經費,科學使用教育經費。

(三)真抓實幹,把教育改革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我省教育改革發展的各項大政方針已定,現在的關鍵就是抓好落實,務求實效。如果不抓落實,再好的思路、再好的政策,都是一句空話。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省教育這些年所取得的成績,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真抓實幹。近年國家和省先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教育優先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但有些地方沒有真正把這些惠民措施落到實處,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必須要引以爲戒。要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倡導“貴在落實”、“重在落實”的工作理念,加強調查研究,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加大督促檢查工作力度。要在全省教育系統營造一種重實際、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腳踏實地的良好風氣,真正做到抓工作鍥而不捨、深之又深、細之又細、實之又實,把教育改革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努力促進我省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同志們,黨的xx大描繪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也爲新時期繼續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們要堅持以黨的xx大精神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再接再厲,團結奮進,爲開創教育工作新局面、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新的貢獻。

省長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篇5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在我省教育改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部署要求,圍繞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改革任務,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落實措施,加快推進全省教育改革工作。

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發佈了我省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各地各部門緊密結合實際,認真學習貫徹,掀起了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熱潮。一是迅速進行傳達貫徹。各市、縣(市、區)及時在黨委會和政府常務會上組織學習,並抓緊把相關精神傳達到基層。宿遷、鹽城、南通、蘇州、徐州五市已先後召開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其他地區正在抓緊制定本地教育規劃綱要,積極籌備教育工作會議。二是及時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省有關部門貫徹實施教育規劃綱要重點任務分解方案,明確了各項工作的責任部門。在省教育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科技廳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方案、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方案、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方案,以及加強學前教育、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已正式出臺。三是廣泛開展學習宣傳活動。省教育廳專門組織宣講團,由廳領導帶隊分赴13個市宣傳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解讀教育規劃綱要。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認真組織學習討論,深入研究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同時,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作用,採取多種形式,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在全省上下形成了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濃厚氛圍。這些爲全面推進教育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營造了良好環境。

下面,我就進一步貫徹落實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紮實推進教育改革工作,講四個方面的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進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

教育要發展,關鍵在改革。樑保華書記在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努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教育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羅志軍省長強調,要把改革創新貫徹到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突出改革的針對性、系統性和協調性。從江蘇教育發展歷程看,這些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教育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在新的發展階段,我省教育要不斷實現新的跨越,率先建成教育強省、實現教育現代化,必須堅持以改革創新爲強大動力,加快推進教育改革。

首先,貫徹實施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必須把推進教育改革作爲工作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謀劃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是這次制定教育規劃綱要的基本原則。我省教育規劃綱要通篇體現了改革創新的精神,從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現代學校制度、招生考試製度、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教育開放與合作等重點領域對改革進行了系統設計,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繼續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上,都提出了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總的來說,我省教育規劃綱要是一部以改革爲動力、以改革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目的是發展,主線是改革。在組織實施規劃綱要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握精髓、抓住關鍵,將深化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貫穿始終,以改革推動發展,以改革提高質量,以改革促進公平,以改革增強活力。

其次,解決教育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必須把推進教育改革作爲治本之策。目前,我省教育改革發展中還存在許多社會關注、羣衆關心的熱點問題,比如素質教育問題、擇校問題、減負問題、人才培養質量問題,等等。其中有些是多年積累下來的,有些是發展中逐步顯現出來的,還有一些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在教育領域的反映,成因十分複雜,涉及到深層次的體制機制矛盾。如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些問題肯定難以解決,必須找準癥結、正本清源,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進一步弘揚改革創新精神,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努力突破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儘快破解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深化改革中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使江蘇教育事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第三,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必須把推進教育改革作爲關鍵舉措。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奠定堅實的科技和人力資源基礎。省委省政府多次強調,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目前,我省的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得還不夠緊密,服務經濟轉型升級的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等方面亟待加強,歸根到底還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機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教育只有適應社會需求,與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爲經濟社會發展有效服務,纔有旺盛的生命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推進教育體制機制創新,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大力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創新創業型人才,努力在知識創新、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方面作出更大貢獻,進一步發揮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以帶動和引領經濟社會的創新發展和科學發展。

二、準確把握新時期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教育工作方針,立足省情實際,遵循教育規律,以促進公平爲重點,以提高質量爲核心,解放思想,勇於實踐,大膽突破,激發活力,努力形成有利於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工作中,重點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握好改革的基本原則。教育改革的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強,明確改革的方向和原則十分重要。一是要堅持以人爲本,着力解決重大現實問題。從民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着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努力解決深層次矛盾,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爲推進教育改革的出發點,把能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經濟社會需要作爲檢驗教育改革的根本標準。二是要堅持統籌謀劃,確保改革協調有序推進。搞好總體設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堅持立足當前與兼顧長遠相結合,綜合改革與專項改革相結合,着眼於事關全局的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有計劃、有步驟地紮實推進,確保改革的科學性、系統性。三是要堅持因地制宜,鼓勵各地各校大膽實踐。充分考慮城鄉差別、區域差別,把整體部署和尊重基層創造結合起來,引導各地各校緊密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增強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動力,努力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把握好改革的主要目標。堅持以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爲引領,按照教育規劃綱要的部署要求,確定我省教育改革的具體目標。一是構建現代教育新體系,切實做到學有所教。加快構建佈局合理、結構完善、質量保證、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的國民教育體系,建立健全基本滿足所有社會成員學習需求的終身教育體系,努力適應人民羣衆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二是建立人才培養新模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深化對教育發展規律的認識,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和成才觀,適應區域、行業發展和人力資源市場的實際需求,打破不同教育類別、機構、學科、專業之間的壁壘,逐步形成多樣化的人才成長通道,改進人才評價及選用制度,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一代江蘇人。三是打造教育公平新平臺,保障教育機會平等。建設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區域、城鄉、校際教育發展差距明顯縮小。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不讓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失學。四是創建規範管理新體制,推動教育健康和諧發展。“以縣爲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鞏固,“市縣爲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各級各類學校依法辦學的現代學校制度基本建立。五是形成教育發展新格局,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教育改革發展與人口總量結構變化相適應,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顯增強。高等教育社會貢獻度進一步提升,形成一批處於國際前沿、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成效明顯。六是激發教育發展新活力,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益。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實現學校自主管理、自主發展,增強辦學活力。引導學校適應社會需求,科學定位、特色辦學,形成各自不同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七是構築東部教育新高地,提升教育國際競爭力。在深化改革的同時擴大開放,實施“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擴大對外交流合作,運用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和辦學經驗指導我省教育改革發展,在區域教育聯動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佔據領先地位。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吸引更多的國外優秀人才到我省留學和任教,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

(三)把握好改革的推進方法。教育改革涉及面廣、情況複雜,必須講究工作方法。一是要堅持上下聯動。教育改革既涉及體制機制,也涉及思想觀念,涉及利益格局調整,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指導和推動,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實踐和探索。要加強頂層設計,遵循教育規律、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爲核心,制定好改革的具體方案,系統推進改革。同時,要堅持從基層做起,充分發揮地方、學校和師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行動,大膽探索,把各項改革任務真正落到實處。二是要堅持整體推進。教育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多層次、多領域的體制機制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構成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要採取綜合改革的思路,既要全面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和教育各個領域的改革,又要充分考慮教育改革的外部環境與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要注意把握各級各類教育改革的相互影響,發揮高等教育改革、基礎教育改革、職業教育改革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改革也意味着風險,要建立風險防範機制,事先做好應對預案,妥善處理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把改革的推進力度與社會的承受程度統一起來。三是要堅持重點突破。現階段的改革,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教育存在的所有問題,必須抓住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抓住影響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性矛盾,集中力量進行突破。要以教育規劃綱要爲指導,全面梳理制約我省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以管理體制、辦學體制、人才培養體制和招生考試製度等爲重點推進教育改革,力求取得明顯成效,提振改革信心。

三、認真落實我省教育改革各項工作任務

經過前一階段努力,我省教育改革的幾個主要政策文件已經出臺,不同學段教育改革的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也已明確。最近,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我省一批項目列入試點。在組織實施國家試點項目的同時,要對我省教育改革實行整體推進。也就是說,我省的教育改革絕不僅是蘇南的改革,或是蘇北、蘇中的改革,各地都要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加以落實,紮實做好教育改革各項工作。

一是要改革辦園體制,完善學前教育健康發展機制。學前教育是我省各級各類教育的“短板”,羣衆對“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反映比較強烈。爲此,省政府辦公廳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加快推進、取得突破。要把發展學前教育特別是農村學前教育作爲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領域,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規範管理,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扶持發展民辦幼兒園,努力開創我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在統籌規劃、政策引導、投入保障、日常監管等方面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到20xx年,每個鄉鎮至少辦一所達省優標準的公辦中心幼兒園,村級幼兒園都建成合格園。這裏要強調的是,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時配套建設幼兒園是教育事業的政策性投資,屬國有教育資產,應按屬地原則移交當地政府舉辦,不得改變性質和用途。對已改變性質和用途的,由當地政府限期收回。在堅持政府主導學前教育發展的同時,要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鼓勵多元辦園,扶持並規範民辦幼兒園發展,形成學前教育公辦民辦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要優化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學前教育機構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規劃、統一準入、統一監管,自20xx年起,新設幼兒園均須按省級優質園標準建設。建立健全縣級統籌、縣鄉(鎮、街道)共建的管理機制,縣級政府統籌管理城鄉各類學前教育機構,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建設並辦好區域內公辦幼兒園。要把學前教育納入城鎮和新農村建設規劃,根據人口規模和城鄉差異合理規劃幼兒園佈局,逐步實現適齡兒童就近入園。

二是要縮小辦學差距,完善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範區建設,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放大併合理配置優質資源,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升質量內涵,大力推進區域教育一體化和教育公平,基本消除區域內城鄉、學校間差距,基本解決義務教育擇校過度等熱點難點問題。合理規劃學校佈局,科學配備每所學校的教師,促進骨幹教師區域內校際定期交流,鼓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到農村任教,積極探索建立結對幫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聯合辦學機制,以優質資源的擴大輻射促進教育均衡。深化教育教學和課程改革,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課程體系。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實施高中質量提升和特色建設工程,促進學校辦學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樣化個性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創新精神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是要健全職教體系,完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機制。堅持以育人爲根本、就業爲導向、質量爲核心、服務爲宗旨,立足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完善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公辦民辦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方式,統籌推進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形成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鼓勵和支持實驗區開展多種形式的改革創新,在發展方式、辦學體制、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重點突破,大幅度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加大公辦職業院校改革力度,改變條塊分割、重複建設狀況,整合力量、激發活力;完善民辦職業教育發展模式,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方式舉辦高質量、有特色的職業教育機構;健全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制度,推進職業教育校企一體化辦學。堅持就業創業並舉,面向全體學生,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四是要開展綜合改革,完善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機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是我省承擔的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重要項目之一。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繫最爲緊密,改革要求也最爲迫切。要深入開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爲根本,以提升教育質量爲核心,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爲導向,以改革創新爲動力,着力突破制約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全面激發高校辦學活力,大力促進高校特色發展,切實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服務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努力把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成爲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先導區、科學發展的示範區、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先行區。要以項目爲抓手,遴選一批試點項目和試點高校,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教育評價制度、招生考試製度,加快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健全財政撥款爲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投入體制等。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建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高新技術開發區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推行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雙導師制”。改革產學研合作方式,促進高校主動融入區域技術創新體系。要創新優勢學科成長培育機制,推進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優勢學科,爲創建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提供支撐,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出更大貢獻,形成“學科高原”和“學科高峯”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五是要推進多元辦學,完善民辦教育自主發展機制。發展民辦教育,是滿足人民羣衆多樣化教育需求、增強教育發展活力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省民辦教育有了很大發展,民辦高校學生的比重已經超過1/4,但民間資本投資教育佔教育總投入的比例僅爲0.3%,而江蘇是民營企業最多的省份,這意味着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爲促進我省民辦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省政府辦公廳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抓好落實。要堅持“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優化民辦教育發展環境,完善民辦學校管理機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協調發展的格局,使有利於教育發展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適宜教育發展的社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推動教育發展的活力得到充分釋放。各級政府要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爲重要職責,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出資或捐資辦學,擴大社會資源進入教育的途徑。省政府已明確,有國有資產參與舉辦的從事學歷教育、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民辦學校可以登記爲事業單位法人,其教職工可參加事業單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社會保險。出資人不要求取得回報的民辦學校,在有辦學結餘的前提下,按規定可從辦學結餘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經費用於獎勵出資人。市、縣(市、區)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支持鼓勵民辦學校發展,獎勵和表彰對發展民辦教育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同時,對優質民辦教育資源,要積極探索民辦公助、政府購買的新機制新模式。各地要進一步清理對民辦學校的各類歧視性政策,落實民辦學校、學生、教師與公辦學校、學生、教師平等的法律地位,完善財稅、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和捐贈教育的激勵機制,健全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制度。要依法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監督管理,推動民辦學校規範辦學,培育一批高質量有特色的民辦學校。鼓勵支持民辦學校充分發揮自身體制機制優勢,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努力辦成一流的優質品牌學校,使全省民辦教育的規模、質量和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四、努力爲推進教育改革創造良好條件

現在,我省教育改革的目標任務已經明確,工作思路也比較清晰,關鍵在於抓好組織實施。這就需要我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精心組織,紮實推進。

一是要強化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把推進教育改革作爲一項全局性的工作,作爲當前和今後幾年的一件大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強化責任意識,明確目標責任制,紮實加以推進。爲加強對全省教育改革工作的領導,省政府成立了由多部門參加的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主要職責是審議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導實施教育改革工作,協調解決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各地也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加強對本地區教育改革工作的統籌協調。要結合實際制定各項重點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增強改革的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要加強對教育改革工作的檢查指導,把握改革進程,掌握改革動態,總結推廣經驗,督促整改問題,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

二是要強化協調配合。教育改革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各有關部門既要明確職責、分工負責,又要加強協調、相互支持,形成推進教育改革的整體合力。教育部門要全力以赴,認真制定落實具體推進措施,並對重點難點問題加強研究、出謀劃策,做好政府的參謀助手。發展改革、財政、編制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在推進教育改革中都承擔着重要任務,要站在建設教育強省的戰略高度,做教育改革的促進派,主動做好相關工作。其他部門也要積極參與、密切配合,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

三是要強化經費保障。資金投入、財力保障是實現教育改革目標的關鍵。要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建立教育經費穩定增長機制,健全以財政撥款爲主、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教育投入保障體制,保證財政教育撥款增長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保證教育改革所需資金。教育經費投入能不能用在刀刃上,能不能保證資金安全,羣衆十分關心。要創新資金投入方式,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嚴格資金使用監管責任制,提高使用效益,確保資金用得清楚明白,達到預期效果。

四是要強化宣傳引導。推進教育改革,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人民羣衆寄予厚望。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深入宣傳推進教育改革的理念、意義和政策措施,宣傳改革取得的進展和成效,宣傳改革的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清除人們對教育改革的疑慮和誤解。同時,要多做統一思想、增進共識的工作,合理引導社會預期,使社會各界和廣大羣衆認識到解決教育發展體制機制深層次矛盾需要一定時間,改革目標任務的完成具有探索性、漸進性和階段性,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圍。

最後,我再強調一下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學校清理規範工作。按照國務院有關部委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完成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學校清理規範工作任務。據國務院糾風辦介紹,目前全國尚未完成清理規範任務的學校有140所,其中我省就佔了近一半。前不久,國務院糾風辦等六部委對我省清理規範工作進行了檢查,對面上情況特別是個別縣(市、區)的工作不夠滿意。各地要按照國家和省裏的部署要求,採取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實,確保按時完成清理規範任務。一是要加大工作力度。國家檢查組明確要求,江蘇改制學校清理規範工作必須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如不能完成或清理規範後仍不符合規定的學校,20xx年春季學期一律執行當地公辦學校的收費政策。各地要按照進度要求,迅速開展清理規範工作,確保清理規範全部到位。二是要依法清理規範。改制學校形成原因複雜,涉及利益羣體多,清理規範難度大,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清理規範工作,做到依法清理、依法規範,切實維護師生合法權益和學校正常秩序,維護社會穩定。規範爲公辦學校的,必須執行公辦學校辦學政策;規範爲民辦學校的,必須符合“四獨立”要求,並按規定履行審批登記手續。三是要強化督查問責。各地要切實履行政府舉辦義務教育的責任,建立協調處置工作機制,採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把改制學校清理規範要求落到實處。省政府儘快將組織專項督查。希望各地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精心組織,確保按期完成。

同志們,教育發展事關百年大計,教育改革關係千家萬戶。我們要以黨的xx大和xx屆五中全會精神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信心、紮實工作、攻堅克難,全面推進教育改革各項工作,不斷開創我省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爲建設教育強省、實現“兩個率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省長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篇6

在全省“兩會”勝利閉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動員大會剛剛結束之際,我們緊接着召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非常及時,非常重要。上午,省教育廳虞國慶廳長作了工作報告,有思路、有目標、有措施、有要求,希望大家結合各地各校實際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全省教育工作成績顯著,碩果累累

過去的一年,是全省上下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攻堅克難,拼搏奮進,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一年;也是我省各項教育工作紮實推進的改革之年、發展之年、建設之年、豐收之年。

( 一) 指導思想更加科學。 去年全省高校、中職學校、中國小(幼兒園)相繼開展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效顯著。一是提升了發展理念。各地各校在“辦什麼樣的學校,怎樣辦好學校”、“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等根本問題上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爲教育科學發展提供了重要思想保證。二是理清了發展思路。高等學校圍繞做好“三定”(定方向、定規模、定特色)工作,着力加強內涵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增強辦學核心競爭力;中等職業學校着力深化校企對接,注重辦學特色;普通高中着力推進新課程改革,規範辦學行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着力實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三是解決了突出問題。據統計,全省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中國小(幼兒園)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共解決突出問題8000 多個,人民羣衆對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四是確保了校園穩定。一年來,全省高校沒有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羣體性事件、重大治安事件和進京上訪,中國小校連續九年實現“校舍安全年”。

( 二) 投入保障更加有力。 去年全省教育經費總支出近400 億元,其中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突破250 億元,比上年增長19 .02 %,高於全省財政性經常收入增幅3 .82 個百分點。一是積極實施教育民生工程。去年全省教育民生工程投入40 億元,佔全省民生工程資金的1/4 ,濟困助學實現了大中國小和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二是教育公共財政政策和教育專項工程投入較大。全省共投入49 億元,實施了“農村國中工程”、“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高校質量與改革工程”等教育專項工程,有效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三是普通高校學生生均財政補助標準繼續提高。我省已連續三年將普通高校學生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經費提高200 元,在20xx 年增撥1 億元的基礎上,20xx年又新增20xx 萬元,共1.2 億元專門用於補助生均水平較低的學校。

( 三) 教育發展更加協調。 一是“普九”成果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高。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 .9% ,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達到98 .78% ,比上年提高0 .98 個百分點。全省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中的基礎性工資全部兌現,大部分地區的績效工資也已按政策發放到位。二是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有序推進。新課程實驗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明顯轉變,素質教育蔚然成風。三是中等職業學校實施了靈活有效的招生工作機制。在去年會考人數下降的情況下,省教育廳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中職學校積極調動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中職招收學生31 .56 萬人,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30 .5 萬人的招生任務。四是高等教育內涵建設成效明顯。新增2 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 個,新增了2 名國家級教學名師,有3 個創新實驗區入選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xx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初評中,省自然科學獎的全部16 個、5 項技術發明獎中的2 項、98 項科技進步獎中的28 個由高校獲得,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全面提速。及時啓動了高校科技創新平臺“311 工程”建設。五是研究生學位教育取得突破。有3 所高校列入國家博士學位立項建設單位;南昌航空大學列入國家博士學位立項建設預測單位;贛南醫學院列入國家碩士學位立項建設單位;井岡山大學作爲特殊情況以1+1 的形式將獲得國家支持。全省共有6 所高校獲得9 個種類的12 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權,其中7 種專業學位類別填補了我省空白。在去年教育部開展的中東部地區高等院校設置審批中,我省將有兩所高專學校進入本科行列。六是教育外事工作呈現新氣象。實施了中外合作辦學高職教育項目三年規劃,我省已在海外建立3 所孔子學院。港澳臺教育交流日趨活躍。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我省教育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 四) 攻堅克難更加有爲。 一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逆勢上揚。省政府及時出臺了促進畢業生就業的25 條政策措施,全省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率繼續穩定在96% 以上,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83 .7% ,連續九年高於全國水平。二是“普九”債務化解工作取得重大進展。20xx年,中央安排我省第二批化債資金9 .3 億元,省財政安排4 億元。通過採取縣自籌、省補助的辦法,我們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償還了多年來困擾着我省義務教育發展的40 多億元“普九”債務。三是高校債務風險基本化解。通過財政補助、土地置換、財政收入統籌、貸款“短改長”、建設節約型高校等一系列措施,化解省屬高校債務風險資金66 .44 億元,高校債務風險已基本化解。此外,還解決了4 .4 萬名返鄉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教育亂收費、違規舉辦復讀班和補課現象等長期困擾教育秩序的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大班額現象和擇校現象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 五) 隊伍結構更加優化。 一是連續兩年面向國內外公開選拔50 名具有博士學位的高校副校(院)長,吸引高層次人才到江西高校工作,高校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二是選派了16 名高校幹部到國內名牌高校、省屬重點高校掛職鍛鍊,提高了領導幹部的辦學治校能力。三是省教育廳組織了機關、直屬單位、設區市教育局和部分高校的52 名正處級幹部,赴清華大學參加爲期三週的公共管理高級研修班,收到良好效果。四是爲全省21 個國家級貧困縣的471所農村學校選用了1825 名特崗教師,緩解了農村貧困地區優秀師資缺乏的困境。

一年來,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爲全省有效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和廣大羣衆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全省教育戰線全體同志智慧和汗水的結晶。省委、省政府對教育工作充分肯定。藉此機會,謹向全省教育戰線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二、進一步認清形勢,加快推進教育發展方式轉變

當前,國際形勢深刻變化,國內改革開放日益深化,與此同時,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也進入了加速崛起的重要時期。我們必須準確把握形勢,積極推進教育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積極主動承擔起爲江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撐的歷史重任。

(一)加快推進教育發展方式轉變,是主動適應國際形勢發展變化的客觀要求。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全球教育發展日益呈現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職能化的趨勢。教育資源在國際間進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國際間加速流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世界各國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斷提高,各國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競爭,相互包容,相互激盪。今後一段時期,教育將在觀念、結構、職能和方法等方面發生深刻變化,教育改革發展也將進入一個新時期。我們要在全球化競爭中和平發展,就必須加快教育發展方式轉變。要瞄準世界教育改革發展前沿,借鑑先進教育理念和經驗,加強與境外知名院校及教育機構的合作,提升教育發展水平。

教育已成爲國家外交大局的重要內容之一。現在國際間學術交流量越來越大,外國留學生也越來越多,我們的教育能不能在教育國際化潮流中佔到位置,有一席之地,能不能吸引到優質生源,關鍵是教育質量,關鍵是發展方式能否適應。面對世界範圍內的教育競爭,我們辦教育,要善於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國際形勢和國際條件的發展變化中把握髮展方向,用好發展機遇。要通過加快教育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增強我省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二)加快推進教育發展方式轉變,是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必然要求。

教育屬於上層建築,必須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同時要服務經濟發展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一是要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加快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緊迫感。一方面,經濟結構的深刻變革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求提高教育的人才支撐和知識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我省高等教育的辦學定位和特色還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明確,城鄉義務教育發展還不夠平衡,中等職業教育的適應能力還需大力提高,教育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優化,教育服務供給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差距。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進一步轉變教育發展方式。

二是要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增強教育服務重大發展戰略的責任感。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已上升爲國家戰略,是我省實現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重要抓手。教育工作一定要堅持服務大局,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知識服務。尤其是各高等院校,要主動融入、找準定位、積極作爲、多做貢獻。在教育佈局上,要統籌區域內的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在學科設置上,要圍繞低碳與生態的農業,低碳與生態的技術、低碳與生態的工業體系,以及現代物流、現代商流、現代旅遊業的發展,堅持以應用學科爲主,加快建設新興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增強專業設置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在教育培養目標上,要抓住生態與經濟的結合,爲環境保護、經濟結構調整和重大項目建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創新型、實用性、複合型人才;在科學研究上,要圍繞生態經濟區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組織精幹力量,開展技術攻關,破解難題,發揮智囊團和知識庫的作用;在教育層次結構上,要突出重點,鞏固義務教育,突出職業技術教育,發展高等教育,促進各類教育的協調持續發展。

三是要圍繞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建設,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使命感。省委、省政府決定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爲江西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重大戰略部署來抓,今年要力爭提高全省城鎮化率1 .6 個百分點,這意味着將有超過70 萬的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居住、生活、就業、就學,這就對城鎮教育的供給數量、供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主動適應全省城鎮化建設的需要,抓住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契機,一方面,把學校作爲中小城市和城鎮發展的重要基礎公共設施,科學規劃、調整佈局、加大投入,優化以縣域空間爲載體的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另一方面,要健全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提高教育服務能力,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所需的職業教育。

(三)加快推進教育發展方式轉變,是促進教育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省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問題仍然制約着我省教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比如,有限的財力與不斷增長的教育投入需求之間的矛盾,擴大辦學規模與嚴峻的就業形勢之間的矛盾,教育資源配置方式與教育均衡發展之間的矛盾,教育結構佈局、管理體制機制與社會轉型加快、城鄉社區結構變遷之間的矛盾,現有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傳統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之間的矛盾,科研成果、人才質量評價體系與提升教育貢獻率要求之間的矛盾,教育工作“點多、面廣”與始終保持教育系統和諧穩定之間的矛盾,等等。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就必須加快推進教育發展方式轉變,在辦學方式、投入方式、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切實解決好兩個“不適應”的問題。

實現教育規模、結構與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需要進一步轉變辦學方式。正確處理好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關係,是推進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正反兩方面經驗告訴我們,合理、優化的教育結構是教育良性運作的基礎,超越經濟、社會、家庭承受能力的教育發展速度及超大規模辦學是導致一些地方教育結構性矛盾的重要原因。所以,轉變教育發展方式首要的是處理好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關係,轉變辦學方式。

實現用有限的教育投入提升辦學層次水平,需要進一步轉變教育投入方式。當前,我省的教育投入方式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與一些發達地區、一些先進水平的高校相比,我們這方面差距比較大,教育投入依然不足,而且矛盾還非常突出。在基礎教育投入方面的突出問題是效益不高。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有些漂亮的學校成了空校,資源閒置的問題開始出現。在高等教育投入方面的主要問題是多元化投入不足。高校多元化投入是對高校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度、貢獻率最實際的檢驗。現在我省高校的投入主要是靠政府財政撥款和學生收費,這兩塊投入不能完全支撐現代高等教育發展。要拓寬思路,積極探索高校與企業、與社會組織聯合辦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吸引社會捐資等,多渠道利用社會資金,大力提高社會投入的比重,建立多元化投入體制。

改變應試教育現狀,推進素質教育,需要進一步改革教學方式。改革教學方式是轉變教育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把封閉式、灌輸式、應試式的教學轉變爲開放式、啓發式、互動式的教學。要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從方法上改起,從建立規範教育體系、改進課程設置、改革教學方式、改進教學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着手,促進教育發展方式的轉變。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公平,需要進一步轉變教育評價方式。現在教育發展中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根子在我們的評價方式有問題、導向有問題。一定要改變過去單純以升學率、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衡量教育發展成效、教育工作成績和辦學質量的觀念與做法。建立起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教育政績考覈評價機制,改變單純把錄取率作爲考覈一所學校、一個地方政府教育工作指標的做法,而要重點考覈學校的基礎建設、教學能力建設、實驗室建設、薄弱學校達標等要素,推動教育評價方式的根本變革。

(四)加快推進教育發展方式轉變,是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教育需求的迫切要求。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要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這是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內在動力。

人民羣衆對教育需求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和“要公平”的變化,推動着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當前,我省教育發展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人人都能上好學的意願越來越迫切,人民羣衆對優質教育的渴望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義務教育從讓所有孩子“有學上”轉向“上好學”,職業教育從“有學上”轉向“能就業”,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轉向“大衆化”,各級各類教育都進入了注重內涵發展、着力提高質量的新階段,都面臨着“好”的問題。與此同時,追求教育公平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要公平”既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反映,也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超越,是社會現實與教育理想的統一。既要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確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又要保證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努力做到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爲此,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切實解決好“上好學”和“要公平”的問題。

人民羣衆的教育需求由“單一”轉向“多元”,對教育發展方式轉變提出了新要求。隨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羣衆對教育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給教育現代化進程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各級各類學校在全力推進我省教育現代化進程中,要更加註重教育發展方式轉變,推進辦學多元化、學校特色化、人才培養多樣化,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的個性化、多樣化、多層次教育需求。

人民羣衆對教育的認識由“階段性學習”向“終身教育”發展,要求轉變教育發展方式。隨着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知識的巨量增長,終身教育成爲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終身教育就是要求每個人必須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種機會,去更新、深化和進一步充實最初獲得的知識,使自己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因此,現代教育應該把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融入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中,使教育發展方式更加符合終身教育的要求。

三、緊緊抓住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

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全省教育系統的同志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轉變教育發展方式爲切入點,力求在教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

( 一) 突出均衡,促進義務教育公平。

一是着力推動硬件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要抓緊制訂和完善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標準,結合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等項目建設,對低於辦學標準的城鎮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加大改造力度,保證學校教學設施、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資源配置基本均衡。二是科學規劃和合理調整學校佈局。我們要抓住推進城鎮化建設的良好機遇,通過建設縣城新區教育園區的辦法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教育園區的建設要循序漸進,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穩妥操作。在園區選址上,主要集中在新城區,便於規劃。在投入上,要統籌各方面的資金集中使用。在教育資源整合上,要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實現園區內圖書館、無線網絡、運動場地、學生宿舍、食堂等公共教育資源共享,避免學校間的重複建設。在調整網點佈局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不能生搬硬套,一哄而上。特別是在邊遠山區、庫區和湖區,要繼續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尤其是國小辦好。三是加快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水平。要加大力度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管理水平、師資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儘快形成區域內城鄉同標準、一體化發展格局。四是加強薄弱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要把爲薄弱學校培養和配備一批高素質教師作爲重點來抓。要加強區域內教師資源的統籌管理和合理配置,採取有效措施吸引優秀高校畢業生到薄弱學校從教。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教師定期交流制度,同時加大城鎮學校教師對口支援農村學校、優質學校對口支援薄弱學校的工作力度。

( 二) 職普協調,加快高中教育發展。

全省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後,要在提高“普九”教育水平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這是教育發展的一個方向。一是要研究制定當地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規劃。要根據當地基礎教育發展水平及人口發展變化情況,合理把握髮展節奏,既要與全省的發展規劃保持協調,又要與當地的經濟社會支撐能力相適應。要加大對高中階段教育的投入,適時適當調整普通高中學校收費標準。二是要突出抓好中職教育。在抓好普通高中的基礎上,要重點發展中職教育。要穩定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拓寬中職學校招生範圍,切實加大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保證中等職業教育財政性經費、生均經費和生均公用經費相應增長。加大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力度,提高中職學校辦學效益和辦學水平,鼓勵和引導中職學校面向市場辦學,培養技能型人才,努力實現中職畢業生充分就業。三是要做好中職教育免學費試點工作。今年國家將對中職學校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和涉農專業實行免學費,這是繼義務教育免費之後教育領域又一重大惠民之舉。要結合我省實際認真做好這項工作,爲今後中職教育全面免費奠定基礎。縣職業高中的專業都應視爲涉農專業,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基本上都在農村就業,服務“三農”。四是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創新。要積極探索有利於增加教育資源、滿足人民羣衆教育需求的辦學形式,多渠道加快發展普通高中教育;進一步總結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經驗,通過新課程實驗改革,正確引領我省的大學聯考制度改革。

( 三) 合理定位,凸顯職業教育特色。

職業教育特別是高職教育一定要突出自己的辦學特色,解決好職業教育“大而全”和“綜合性”的問題。一是進一步完善校企對接機制。要發揮職業教育聯席會議的作用,形成政府統籌協調機制;組建職教集團,形成校企對接的運行機制;加強市場研判,形成校企對接的信息定期發佈機制;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形成校企對接的育人與用工機制;制定優惠政策,形成校企對接的獎勵機制。二是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要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實訓基地;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力爭今年立項建設3-4 所示範性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職業技術師範院校的作用,加快培養“雙師”型教師。三是進一步凝鍊學校發展特色。圍繞我省的新興產業、大中企業和特種行業創特色,發揮學校傳統優勢、比較優勢、新興優勢創特色,在改革培養模式中創特色。

( 四) 立足創新,強化高校內涵建設。

要通過加強高校內涵建設,促進我省高等教育整體上層次、上水平。一是明確發展方向。各高校要利用編制“”規劃的有利時機,把“三定”工作落在實處,科學分析辦學傳統、資源條件和學科特點,集中力量,支持重點領域、重點學科做強做大。今後高校的發展水平不光是看規模,而是看質量、看特色、看貢獻。二是加快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教育廳要抓好工作落實,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要積極配合。要及時總結、推廣經驗,積極推進。各高校要積極做好項目準備,瞄準科技發展前沿,提高我省高校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水平;進一步抓好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大學科技園、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集中力量承接一批科技項目,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點產品,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三是繼續優化高等教育結構。要抓住國家新增博士、碩士點的機遇,加大對新增博、碩士立項單位建設的指導力度,提高申博、申碩工作的成功率;加大研究生招生力度,提高研究生的比例,力爭“”時期,碩士、博士生人數達到在校大學生的10% 以上;適當提高研究生生均培養經費標準,調動培養單位的積極性;加強專業學位點的建設,擴大專業學位的覆蓋面;進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研究生培養整體辦學層次。四是大力促進民辦高等教育健康發展。今年要切實抓住“民辦院校設置年”的機遇,加強對民辦高校升格工作的指導,推動一批民辦高校實現升本,提升發展水平。

(五)統籌協調,推進各類教育共同發展。

要推進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建立終身教育體系。既要發展學校教育,也要發展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既要發展職前教育,也要發展繼續教育。從實際出發,建立和發展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終身教育體系,大力發展成人教育、電大教育、社區教育和自學考試教育,積極探索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崗位教育和繼續教育等多種形式,逐步向全體公民提供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受教育的機會。要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實驗區的先行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以此帶動全省的社區教育工作。充分發揮電大等高校的優勢與作用,整合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建立更具開放性和多樣性的遠程教育體系框架。要深化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鼓勵和支持我省高校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強強合作、科研攻關,加強漢語國際推廣工作,鼓勵有條件的院校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加大國外智力引進力度,加強對港澳和中國臺灣教育交流,不斷增強我省教育的地區和國際影響力。

四、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提高教育管理與服務能力和水平

各地各校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着眼於提高服務大局能力,着眼於優化教育政務環境,着眼於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着眼於提高教師、幹部素質,緊緊圍繞教育發展方式轉變,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不斷提升教育公共管理服務水平。

( 一) 加強教育工作組織領導。

一是強化投入職責。教育是社會公共事業,教育佔財政支出必須達到一定比例,才能支撐教育正常發展。各地在建立公共財政、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過程中,要不斷提高教育事業費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對事關教育發展方面的投入,如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等,對事關師生的切身利益問題,如教師績效工資的發放、貧困家庭學生的補助等要重點傾斜,予以確保。二是強化項目管理職責。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項目建設,確保所有教育項目都能順利建設和實施,發揮出應有的效益;要確保項目工程質量,建設優質工程、安全工程、廉潔工程。三是強化政府對教育的督導職責。要推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健全工作機制,細化督導項目。在督導中,既督學,又督政;既要抓好原有項目的督導,又要創新督導內容和方式,對新項目進行督導。今年要繼續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試點工作,研究制定對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的年度目標考評辦法,提高督導成效。四是強化部門協同配合。各地政府要整合財政、發展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科技、文化、公安等各方力量,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 二) 提高教育工作管理水平。

一要統籌兼顧,長遠謀劃。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統籌兼顧,善於抓關鍵、抓重點、抓基礎,以重點推動一般,以基礎推動全面。當前,要抓緊開展我省教育事業“”規劃戰略問題的研究,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專業諮詢機構、教育學會和教學科研單位的作用,加強對教育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特別是我省科技進步、產業發展、社會結構等方面的調研分析,爲“”規劃制定提供科學依據。二要改革創新,科學發展。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創新機制、深化改革,着力解決教育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在改革中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跟風、不攀比、不走極端”。要堅持民主、科學決策,提高教育工作科學化、規範化水平。三要辯證思維,穩步操作。現在教育發展上有很多兩難問題,往往是“摁下葫蘆起來瓢”。要善於運用辯證法思考謀劃,並積極穩妥地解決好。不能解決了舊矛盾,又引發新矛盾;解決一個矛盾,帶來多個矛盾;解決了今天的矛盾,又爲今後留下矛盾。“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育是長久大業,更要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的檢驗。

(三)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我們必須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一是堅持就業率與招生計劃掛鉤。堅決壓縮或停招那些社會需求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專業; 對畢業生就業率排在後面的高校要適當調減招生計劃。二是鞏固和完善就業政策。繼續組織實施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項目;積極探索出臺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和下基層的新政策。三是加強創業教育。各高校要着力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積極探索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創業教育;要通過舉辦創業講座、創業大賽、社團活動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四是全面加強就業指導。充分利用行業、企業及校友等資源,爲畢業生儘可能多地提供就業崗位信息;增加舉辦網絡和現場招聘會的場次,爲用人單位與學生提供更多的見面機會;各高校要普遍開設就業指導和職業發展課程,加強就業指導教育;進一步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殘疾人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和就業困難的女大學生等特殊羣體的就業幫扶力度。

( 四) 加強教育系統隊伍自身建設。

教育事業發展能不能把握機遇,能不能成功轉變發展方式,關鍵在於廣大教師和教育管理幹部。一是要加強學習懂教育。要當先生,先當學生。要管教育,先懂教育。要把學習當作一種持之以恆的意志、一種提升自我境界的追求、一種推進教育發展的責任,孜孜以求。要通過學習,把教育發展的規律、發展的理念、發展的方法把握好,運用好,提高工作本領,成爲教育行家裏手。二是要改進作風抓落實。要在抓經常、打基礎、管長遠、固根本上下功夫,要在盯住問題做工作、不見成效不罷休上用氣力,要在注重效果、講求實效上見高低,使工作安排部署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項項有效果。三是要一身正氣幹事業。教育戰線的同志、廣大教師在職業道德、廉潔自律方面應當有更高的要求。對教師中的先進事蹟,要大力宣傳,蔚然成風。對近年來出現的學術不端、考試作弊等問題,要警鐘常鳴,常抓不懈,堅決遏制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教育戰線領導幹部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帶頭踐行師德規範,遵紀守法、秉公用權、廉潔從教。要大力加強對教師的師德教育,廣大教師一定要有大愛之心、責任心和奉獻之心,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砥礪品行,培育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懷。

最後,再強調一下安全穩定問題。今年影響穩定的因素很複雜。希望各級政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維護學校安全穩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意識,自覺履行好工作職責。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主要領導要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落實“穩定是硬任務、是第一責任”的要求,加強對影響教育系統穩定因素的分析,及時排查、化解矛盾,完善維護教育系統穩定的體制機制,爲教育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爲全省和諧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同志們,當前我省教育發展面臨着極好的機遇。江西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爲我省教育工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強大的動力。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埋頭苦幹、創新克難,加快推進教育發展方式的轉變,推進全省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讓人民羣衆更加滿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