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教授老師楊玉良在級開學典禮上的演講詞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5W

在新一輪朝陽升起的時刻,我們迎來了新學年的開學典禮。那麼你想知道復旦大學老師在開學典禮上是怎麼發言的嗎?下面就由本站小編爲你帶來複旦大學教授老師楊玉良在20xx級開學典禮上的演講詞,希望你喜歡。

復旦大學教授老師楊玉良在級開學典禮上的演講詞
復旦大學教授老師楊玉良在20xx級開學典禮上的演講詞 篇【1】

各位來賓、老師們、各位新同學:

復旦歡迎你們來到這裏!每年歡迎新同學的開學典禮,對復旦總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因爲“復旦”本意就是“太陽再一次升起”,而你們各位就是復旦校園裏初升的太陽,是你們讓復旦永遠保持着朝氣蓬勃,復旦非常慶幸擁有了你們。

有人說大學聯考前的考生及其父母是不可理喻的,似乎進大學,或者說進好的大學、進好的專業成了唯一的奮鬥目標。我想,我們,包括整個社會對考前的考生和父母都給予了足夠的尊重和理解,既不嘲笑也不打擾,但是現在你們踏進了復旦的大門,原先的激動、憧憬以及好奇會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冷靜和思考。進入復旦只是個開始,不僅是你大學學習生活的開始,更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的開始。戴上覆旦大學的校徽,相信大家都會感覺到一種莊嚴,因爲復旦是一所神聖的百年學術殿堂,是個有傳統、有故事的大學,而有故事的大學必定是有魅力的大學。

你們已參觀了復旦的校史館,復旦經歷的一百多年曆史,是我們中華民族衆志成城、追求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歷史,是歷經坎坷,追求美好未來的歷史——復旦就是民族振興的交響詩中一串強勁而優美的音符。老校長李登輝曾將復旦精神概括爲“團結、服務、犧牲”,爲了國家利益,爲了人民的利益,復旦人敢於擔當,不惜獻出自己的一切。所以,雖然你們已戴上了復旦校徽,但要成爲真正的復旦人,還要有一種特殊的復旦氣質。下面我就我所感受的復旦的氣質,跟大家談一點體會。

復旦人的氣質首先體現在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網無羈絆的精神。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在《我的大學》一書中對大學生曾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描述——一個在大學附近的小雜貨鋪裏,大學生們常常帶來厚厚的書本,用手指頭搓着書頁面對面地喊叫,各人說着各人所喜愛的真理。他們有着我說不出來的思想,我對這些人的喜歡幾乎到了發狂的程度,感覺就像一個被允諾給予自由的囚徒。

這個景象生動地描繪了基於博覽羣書、思考和爭論的基本學習和研究的方式,這是大學中諸多的求知學問、追求真理的基本方法。這種爭論不僅應該發生在學生之間,而更應該發生在學生和老師之間。記得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和復旦著名的物理化學教授鄧景發院士一起去工廠解決實際問題。就學術問題,我和我的老師發生了激烈爭論,爭論甚至一直延續到工廠的大衆浴室裏,我們衝着澡時還在爭論。我想這就是“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的一種取向。

復旦的老師爲了培養學生,存續了類似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的這樣一種優秀的師生關係。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和高爾基一樣,感受到這樣一種如此強烈的自由,這種自由,就是探索真理的自由。在復旦,各個書院和各個書院的導師,爲你們創造了更加美好的條件,你們完全可以毫無保留地質疑老師,你們更是可以毫無保留地來質疑校長。

復旦人的氣質還體現在濃厚的人文情懷上。復旦的教育理念是博雅教育。如果要問復旦和一般大學有何區別,我想,從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方面,或許差別不大,而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人文情懷的培養和薰陶。恰如英國教育家紐曼所說:“University is a place teaching universal knowledge (大學是教授普遍知識的地方)”。大學更重要的是教你一種具有巨大普適性的知識。大學培養的人,不僅要在專業素養上出類拔萃,更要具備非常全面的知識,擁有相當高尚的品德,能夠引領社會走向美好。這就是我們復旦人常說的,要關注人民的疾苦,關注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要關注整個人類的命運。

復旦學生走向西部支教,並在那裏帶出了第一位復旦的新生,他今天就坐在這裏。我看過這個支教的教育片,這是他們拍的短片,在寧夏西吉,一個非常貧困的地方,飲水都成了問題。我爲我們支教的學生感到自豪,爲這樣的地方帶來了我們復旦的新鮮血液。

復旦學生不僅走向西部,走向全國,還在走向全世界。真正的復旦人到復旦來學習,絕對不是僅僅爲了一個漂亮的分數,或爲了拿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作爲出國留學的敲門磚;也絕對不會僅僅只是爲了找一個不錯的工作,掙一份象樣的薪水,組建一個似乎溫馨的小家庭。真正的復旦人會從這些生活瑣事的背後,思考其更加深刻的意義,會有一種超越個人利益的精神追求,會恪守良知和道德。

復旦老校長對某些人曾有這樣一段評價:“世間最可怕的兇,不是那種專制蠻力的人,而是那些足智多謀的人。他們憑藉鬼蜮的伎倆可以殺人而不必血刃,他們的智慧實足矣增加他們的罪惡。”所以我在今年7月份的畢業典禮上曾經說過,作爲復旦人,每個人都要管住自己心裏的那隻老虎,把它關得緊緊的,我們每個人都要守住做人的最基本底線。做醫生,復旦人應該就是正誼明道、服務人羣的好醫生;做科學,我們只會把現代科學技術用來造福人類,而不會爲害於人。復旦人如果從商,我想他應該是一個具有道德的儒商形象;復旦人如果做官,那麼他應該就是爲人民服務的好官。

復旦人的氣質還體現在他們對復旦的愛,不是僅僅掛在嘴上,而是放在心裏。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當你去恭維一個復旦的研究人員,說你最近做出了非常漂亮的研究成果,他會對你淡淡地一笑,告訴你“我後面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你如果跟復旦的老師說,看看哪一個兄弟院校在某方面發展得比你們好得多,復旦的教師會淡淡地一笑並問你:“是嗎?”但復旦人心裏絕對永遠是熱火燃燒的,而且是爲着學校的發展在盡心盡力。

總之,復旦人很容易爲外界所識別,不論大家喜歡與否,你喜歡也好,你不喜歡也好,這就是復旦人。無論是適應時代也好,或者選擇有點落後於時代也好,但不管怎麼說,這就是復旦人的氣質。復旦人的氣質是一代代的復旦人所塑造的,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復旦人的氣質,也在不斷地改變。從今天起,你們也成爲了復旦人,你們將繼承復旦人的傳統,但更重要的是,你們將改變復旦人的氣質,而且創造復旦人新的氣質。

最後,我想把徐志摩評價他自己在劍橋大學的生活所寫的詩句,我把他改一下,可能更適應復旦。我改了以後,我是這樣來作的:

你的眼睛,將是復旦教你睜開;

你的求知慾,將是復旦爲你撥動;

你的自由意識,將是復旦給你孕育。

我祝福大家,謝謝大家!

復旦大學教授老師楊玉良在20xx級開學典禮上的演講詞 篇【2】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們成爲了一個復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師生員工,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你們在國內外如此衆多的一流大學裏選擇了復旦,我要對各位表示感謝!

從今天起,復旦將成爲你們學習、生活和成長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個問題你們還來不及思考,那就是你們到復旦來到底學什麼,或者說到底怎麼學?我們從剛纔學長們和導師們的視頻當中,聽到了、看到了一些他們的感悟。所以,今天我並不想發表一個熱情洋溢的講話,而是要跟大家來分享一下我們對你們到復旦來到底學什麼的思考。

韓愈說過“古之學者必有師”。一般來講,自學成才,幾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必定會有一個導師。他還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復旦大學的教師,但如果你在發揮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個老師。對於學生來講,來到復旦自然就是爲了悟道、受業以及釋惑。雖然你們最終會被歸到某一個專業,或學科,會學習很多相應的專業知識,這或許就是我剛纔提到的受業。然而英國的哲學家、數學家和教育家懷特海德曾經批評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教育,他說大學教育的目的已經卑微到只教學生某些學科的一部分的專業知識,因爲你不可能把專業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書院裏那樣,哲學家們傳遞給弟子的是一種智慧。其實,當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體驗發出呼籲,他說僅僅靠知識和技能並不能使得人類獲得快樂而又有尊嚴地生活。雖然通過專業教育可以使他成爲一部有用的機器,但不能造就和諧的人格。他同時也指出,學生必須對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則僅有專業知識的學生,不過更像是一條經過良好訓練的狗。此話有點粗,但是愛因斯坦不是一個講粗話的人。

然而,由於現代職業極度分化、多元化,隨之也導致高等教育的過度專業化。各類明確的職業指向使各種專業如雨後春筍般地應運而生,讓教育的意義變得越來越窄。教學的內容設定只是爲了“就業”這個唯一的目標。這似乎是爲了適應和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爲社會提供一種及時的服務,但這樣的教育其實是在自棄,不是育人。它嚴重地違背了以人爲本的教育基本原則,因爲人不應僅僅是社會當中的一個部件而已。事實上,現在的大學包括復旦大學的畢業生的職業和所學專業的對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經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說你學這個專業,畢業後所從事的職業並不一定是跟這個專業有關的。因此,這就迫使我們對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內容進行新的思考,並做出相應的改變。必須有一點是十分清楚的,綜合性的大學,包括復旦大學必須有別於通常的職業學校。大學不能淪爲金耀基先生所批評的那種職業的培訓所。專業知識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須去認真地學習,但是你們在復旦僅僅做這點是不夠的。按照懷特海德的說法,如果你僅僅只想學一些專業技能的知識,那麼你是非常卑微的。因爲純粹的專業知識的學習,並不能夠保證你真正能夠學好專業,有時反而會扼殺你的文化生活和專業精神的基礎。雖然專業知識是必須學習的,但是來到大學作爲學生來講,更重要的實際上是一個悟道的過程。

何爲“道”?“形而上謂之道”,“道”首先是一套價值系統。儒學經典《大學》當中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們中國人認爲智慧是以善爲基礎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僅如此善還是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是道的終極目標。然而就現實來看,如果一個人對人類的存亡一點都不關注,對未來國家和民族將賦予你們的歷史責任和擔當一點都沒有感覺,對崇高的價值體系沒有過執着的追求,他就會缺少一個積極而又嚴肅的價值系統。這樣的人在思想和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必定會迷失自我。因此責任和擔當應該是對道的一種悟,也是道的一種具體的外在表現。我曾經多次說過,我們培養的學生要有對個人包括對自己、對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有責任感。如果學校的教育只是重視一些專業的知識教育,而不重視德性的培養,那麼很可能培養的人越有知識,越可能成爲社會的禍害。

我們每一個人在對積極而嚴肅的價值的追求當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問題,這也是建立價值系統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這些問題包括人類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人類的終極命運到底會怎樣等等。雖然這些問題很大,現在甚至於未來沒有人能夠對這樣的問題提供一種完整的答案,但是我們必須對它進行思考。因爲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才能獲得一套崇高的價值。

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人文精神應該總是置於客觀真理的發現之上,並宣示崇高的道德標準和價值體系。他對崇高的價值體系的追求遠遠地高於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們復旦大學實行通識教育,就是希望通過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以及專業課程改革,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融入到一種價值的追求當中去。雖然我們對這類問題不可能提供一個終極答案,但是我們至少能夠提供一些思考線索,而這種思考線索的重要性在於啓示人們如何讓這個世界成爲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從而在充滿着種種困難的現實世界當中不至於迷失。不僅如此,而且我們還要爲這個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國,這套積極而嚴肅的價值系統,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說來就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踐行這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使我們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讓我們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中具有更大的擔當。

習在今年的教師節講話中指出,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傳道,這個“道”就是傳我們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而我們學生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踐行這個崇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所謂的“道”也是一種智慧。智慧很難定義,在我看來,智慧是一種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綜合能力,是掌握知識和創造新知識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認識問題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夠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會和宇宙。與智慧相比,知識只是獲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種途徑而已。我們常說的升值引以爲榮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謂之器”當中的“器”而已。就獲取知識而言,在今天網絡時代,我們有了更多的渠道來獲取知識,尤其是諸如慕課等等網絡視頻課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大學教育獲取知識的方式。以至於有人認爲,在網絡教育時代,大學教師將淪爲節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聳聽的是,就連我們大學存在的必要性都應該受到質疑了。其實這種擔憂並非什麼新鮮的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哲學家羅素就指出過學習並不是一個傳播知識的過程,當然其中某些東西確實需要傳播,但教師不是傳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識傳播過程中,教師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爲任何一個有閱讀能力的人,都可以從圖書館獲取信息,現在途徑更多了。如果我們把大學只是理解爲課堂上的知識傳授,也就是傳道授業當中的授業,學生也只是去接受授業,那麼上述的擔憂當然就不無道理。因此當時羅素就提醒我們,說教師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教師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領悟知識。如果教師只是一個知識的傳播者,那麼教師可能是要失業了。其實,教書育人自古就是爲了使得學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獨立,惟有人格的獨立,方可獲得智慧。因此,教育更爲重要的內涵是傳授思維方法,而學習的本質那就是獲取隱藏在各種知識背後的智慧。

學習一定要悟道,悟道是獲取智慧的過程。但是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難以言說,中國古人就說“學必悟”。因爲他們認爲,認識“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這個過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過網絡或者軟件來完成的。網絡和軟件能夠做什麼?在我看來,只有當某些知識能夠非常準確地被定義,只有當學生在學習這一類知識的進步能夠非常定量地、精確地來進行表徵,那麼相應的課程和教材確實可以實現一種網絡化、自動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課程都可以實現計算機編碼,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授的能力;同樣的知識,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導學生獲得意想不到的洞見。

其次,網絡上的論壇無法完整地複製現實當中的討論這樣一種微妙的互動關係和各種現實對話中的豐富性。除非在網絡上參與討論的每一個人,都具有小說家一樣嫺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說或者散文的形式來重現複雜的思路和體現,這個要求是太高了。更爲重要的是,悟道的過程實際上是貫穿於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微妙的互動關係當中的,這種微妙的互動關係纔是大學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課堂教育以外,復旦大學是通過書院的方式來創造更好的這種互動空間和方式。這種互動是任何機器所無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編得如何先進,不管技術如何發達,人畢竟是人,學生對課堂和書院裏所遇到的辯論情境,以及與他人實時接觸時的思考,機器無法複製。而這些恰恰將對學生產生極其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和大學的存在,其意義不僅沒有被削弱,而且在當今顯得更重要。在現代技術的挑戰下,大學應將教育、教學更多的轉向傳道意義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漁,以傳授思維方法爲主的教育。這種轉變與其說是變革,還不如說是高等教育的某種迴歸,回到古代、古典關於教育的定義,回到更加註重智慧傳授的教育,回到中國人說的傳道。從而也能夠讓學生在大學裏的學習獲得更多的智慧,獲得一套嶄新的、合適的思維方法。

悟道必須堅持持續的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經過思考才能達到釋惑,也才能解決你心中長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問題。曾經有人說過,沒有經過謹慎慎思的生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當然“思”還是思想,我們雖然習以爲常地說這個世紀是一個知識的時代,這似乎已經成爲人們的共識,然而我在這裏要強調的是僅有知識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的是思想。脫離了思想,脫離了對道德的知識,無論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還是其它任何什麼學科,一定都是一把雙刃劍,可能造福於人類,也可能禍害甚至毀滅人類。要讓知識真正服務於人類未來的命運,我們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道,以及對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類的大道,思考我們每一個專業學科中的專業之道。人類近一兩個世紀的巨大發展,基本上是基於20世紀中葉思想家們和哲學家們的思想而來的。人類在近一兩個世紀以來,由於在技術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會科學知識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自然法則、社會法則對人類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認爲它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思想極度貧乏的時代,因爲我們現在所依據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紀時候所誕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紀初時,將知識的時代轉換成爲一個思想的時代,轉換成一個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學家輩出的時代,轉換成一個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學術思想家輩出的時代,因爲科學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經說過,一個國家有再強的經濟軍事,若沒有一流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它最多是一個武裝到牙齒的國家而已。同樣,如果人類出不了一流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我們就很難解決當今和未來人類所面臨的各種重大而又複雜問題的挑戰。

復旦的先賢們爲我們選擇的校訓十分深刻,我認爲它是對傳道授業解惑的一種具體闡述。“博學而篤志,切問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對校訓有關的詮釋當中提到,我們的校訓當中其實還有一個內在的重要邏輯,也就是唯有博學方可篤志,惟有切問方有近思,這樣去做了,你們與別人包括與社會自然就形成了一種和諧的關係。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你們來到復旦學習一定是正確的選擇,但是這也意味着你們將開始痛苦而又快樂的學習和思考的過程。我爲什麼要把痛苦放在前面?從我個人來講,我不相信那種所謂快樂學習的說法,這就是剛纔陳思和老師講的,只有當你熱愛它了,那麼樂就在苦中。若你們在復旦悟得了這個“道”,那麼在你們離開的時候,你們不僅具備了專業知識,而且你們將變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對國家民族就會更有擔當,對整個全人類也會更有擔當。我希望大家成爲這樣的人!

謝謝大家!

復旦大學教授老師楊玉良在20xx級開學典禮上的演講詞 篇【3】

同學們、老師們、家長們:

大家好!今天,復旦又迎來了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青年,感謝你們選擇了復旦!這些天,我在校園裏走了走,看到大家的臉上,帶着驕傲、憧憬和忐忑。我能夠體會各位同學的感受。在我看來,開學與畢業是一所大學最具魅力的時刻,它充滿了無窮的可能,孕育着各種希望。所以,大學校長在開學、畢業典禮上的發言,也好像變成了一件具有新聞價值的事情。

這固然體現了社會對大學的關心,但我們不應忘記,大家更應該關注大學更爲永恆的屬性。有些弔詭的是,那些永恆的東西往往都是常識,有些常識,哪怕重複千遍萬遍也不會嫌多,尤其是當常識也被嚴重忽視的時候更是如此。因此,在這樣一個莊嚴的場合,我還是想和新同學們一起來重溫某些關於大學的常識。

一、大學是什麼?

這似乎是一個不言自明的常識問題,但恰恰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產生了不少糊塗思想。對此,我實在不用說太多自己的話,因爲我們的前輩早就清楚地表達過。

蔡元培先生說過:“大學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閎才,應國家需要爲宗旨。”大學“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僅爲灌輸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於人類也。”

蔡元培先生認爲的理想爲:“一曰調和之世界觀與人生觀。二曰擔負將來之文化(教育爲播種之業,其收效尚在十年以後,決不得以保存固有文化爲目的,而當更進一步之理想)。三曰獨立不懼之精神。四曰安貧樂道之志趣。”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大學不是“職業培訓所”,而是集人才培育,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場所。

與之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各位爲什麼來上大學,上覆旦?這似乎又是一個不言自明的問題。對許多青年來講,只要條件允許,上大學是一種理所當然;只要考分達標,上覆旦也是理所當然。至於爲什麼?或許不少學生和家長都會認爲,要拿一個好的文憑,找一份好的工作,掙一份好的工資。而復旦的老校長李登輝(當然不是臺灣那個李登輝)早在上世紀20—30年代就說過,如果你是爲了“升官發財”而到復旦來學習,你會受到鄙視。前輩爲我們締造了復旦這個傑出的機構,我們將生活在爲我們創造未來的工作和學習當中。

不可否認的是,浮躁的、功利主義的社會心態對今日中國之大學的普遍侵蝕,使得我們有時很難堅守作爲一所大學和做爲一個學生的本分。如今不少學生整天似乎很忙碌,考各種證書,參加一些看似熱鬧的活動,但內心深處卻沒有堅定的目標和方向,更談不上真正的熱愛和堅持。我們被喧囂的競爭大潮所推動,隨波逐流,對未來充滿了茫然。如果大家關心時政新聞的話,一定會看到一份由《紐約時報》集團下屬的《國際先驅論壇報》發佈的“全球最受僱主歡迎的大學150強”排行榜。在20xx年11月至20xx年1月期間,這份報紙請美、歐等十個發達國家大型企業的CEO列出最受僱主歡迎的大學畢業生。復旦位列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十四名。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調查結果說明我們的畢業生就業不錯,幹得也挺好,值得學校高興。然而,面對這一事實,我們不僅沒有沾沾自喜,甚至還感到有些擔憂。我們應當想一想德魯•福斯特校長在20xx年哈佛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發出的疑問:“在一家有着金字招牌的公司裏幹着一份起薪豐厚的工作,加上可以預見的未來的財富,是否能滿足你們的內心?”在美國哈佛大學尚有如此的發問,對我們復旦來說,這樣的問題更有意義。

對學生而言,我要和大家分享著名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安憶今年在今年復旦研究生畢業典禮上講的一段話:“我勸你們不要急於加入競爭,競爭難免會將你們放置在對比之中,影響自我評定。競爭還會將你們納入所謂主流價值體系,這也會影響你們的價值觀念。而我希望你們有足夠的自信與主流體系保持理性的距離,在相對的孤立中完善自己。”

作爲大學的教育工作者,我們還是要牢記蔡元培老先生的教導:“大學並不是販賣證書的機關,也不是灌輸固定知識的機關,而是研究學理的機關。所以大學的學生並不是熬資格,也不是硬記教員講義,是在教員指導下之自主的研究學問的。”復旦107週年校慶時,復旦校友,著名記者閭丘露薇在接受記者詢問時對復旦提出了期待:“希望復旦多些書卷氣”,成爲“一個讓身心和思考能力都釋放的環境”。大學的重要使命就在於用科學的方法來教導學生追求真理。

二、大學裏的學習

大家或許已經知道,復旦的本科教育貫徹了“通識教育”的理念。在現在這個場合,當然無法來詳細解釋復旦通識教育的具體做法,更何況它還遠未完善。關於通識教育想要解決的問題和達到的目的也可用蔡元培先生的一段話來概括:

“就學生方面來說,如果進入一所各科只開設與其他學科完全分開的,只有本學科專業課程的大學,那對他的教育將是不利的。因爲這樣一來,理科學生勢必放棄對哲學與文學的愛好,使他們失去了這方面的造詣機會。結果他的教育將受到機械論的支配。他最終會產生一種錯誤認識,認爲客觀上的社會存在是一回事,而主觀上的社會存在形式是完全另一回事,兩者截然無關。這將導致自私自利的社會或機械的社會發展。而另一方面,文科學生因爲想回避複雜事物,就變得討厭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這樣,他們還沒有掌握住哲學的一般概念,就失去了基礎,抓不住周圍事物的本質,只剩下玄而又玄的觀念。因此,我們決心打破存在於從事不同知識領域學習的學生之間的障礙。”

這也正是復旦的通識教育希望解決現實的目標。我想說,一個理想學生應該擁有極高的學術天分和刻苦的潛能。同時,他必須獨立並在學術上有自由思考的能力。他要有志向,同時有改變世界的雄心壯志。

三、大學生的生存與生活

這裏我要講一個復旦特有的傳統。爲了構建一個學生的民主社會,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復旦老校長一貫提倡“學生自治”的辦學方針,並被寫入1920xx年的《復旦大學章程》:“本校爲令學生遵守校規起見,特設法盡力鼓勵自治,使全校學生共同受益。每級由學生推一級長,每宿舍推一舍長,期於校中秩序,同學品行,宿舍整潔等事得相互監察勸勉之益,每星期六開討論會一次。又,立學生評議部,由學生公推評議員若干人,隨時就商庶務部,整理校務,凡關於食品衛生問題皆得以建議焉。”用復旦校董于右任先生1939年對復旦辦學特點概括爲:“當時學生實行自治制度,內部事務概由學生管理。”我希望我們能夠堅持這個傳統,發揚這個傳統,我們在“書院”中將更多地實施“學生自治”的辦學方針。

以上講的都是關於大學的常識,關於復旦的常識。而且,其中更主要是引用先賢們的話。我認爲他們說的都很精闢,無需太多的詮釋,因此,我的講話也就沒有太大的新聞價值。

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說過:“一所大學關乎學問,影響終生的學問,將傳承千年的學問,創造未來的學問。終生的學問始於學校,終於社會。”有一點,我很相信,你們經過復旦的訓練,將會塑造更爲完整的人格,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具有理性的頭腦和勇於行動的健力,無論你們將來從事何種工作,都將證明覆旦,也證明你們自己!如果沒有能夠達到這個目的,那麼就是你們不夠努力,就是復旦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一批畢業十年的復旦學子,在網上發起寫詞,懷念母校。其中有一位學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寫了一首《江城子復旦》,平仄不一定準確,但文辭很具內涵。這首詞是這麼寫的:“百年積澱隱鋒芒,復旦人,志氣揚。博學篤志,積澱若佳釀。學術獨立思想暢,養厚德,樹理想。靈魂自由志所向,無羈絆,罕張狂。胸懷寬廣,質優品高尚,莘莘學子念母校,情難卻,思難忘。”我想,這應該就是復旦留給諸位同學的精神財富。

最後,我作爲一位五〇後,代表有着百年曆史的〇〇後的復旦,再一次感謝九〇後的可愛的你們,能夠選擇這裏作爲人生的又一個起點。復旦是什麼?復旦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大家。你們選擇了復旦;同時,你們也在塑造復旦。正如一位剛剛經歷四年復旦生活的輔導員在給新生的一封信裏講的那樣:復旦應該是一種精神,一種能夠流淌在你們血液裏的、永恆的精神。讓我們一道,永遠珍惜、愛護這所學校,讓復旦的精神薪火相傳!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