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口才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3W

一位教育專家說得好:“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說話的父母。”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只顧宣泄自己的情緒,缺乏對孩子個性的瞭解和起碼的尊重,不注意說話的方式和效果,結果使孩子產生排斥、逆反心理,導致彼此溝通受阻。那麼,父母如何說才能使孩子樂意聽從呢?

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口才

●你打算做什麼生意呢——拒絕的話引導着說

高二暑假的一天晚上,小煒突然向父母提出,自己學習成績不好,想退學做生意。一聽這話,媽媽很惱火,極力反對,但爸爸卻笑着說:“兒子想給我們減輕點負擔,是件好事嘛。”在把孩子的媽媽勸回臥室後,爸爸與他一起在客廳沙發上坐下了。爸爸微笑着問他:“你打算做什麼生意呢?”小煒說:“不知道,沒仔細想過。”爸爸鼓勵他馬上想想,小煒心不在焉地說:“我看賣水果就不錯。”爸爸沒有否認兒子的想法,而是幫他分析:“這個生意應該不錯!不過,你知道上哪進貨嗎?”小煒依然說不知道。爸爸接着問:“你瞭解這裏面的差價有多大嗎?”他還是說不知道。爸爸又接着問:“你掌握水果的保鮮技術嗎?”小煒搖了搖頭。爸爸再問:“你怎麼籌到第一筆做生意的本錢呢?”小煒說沒有想過。爸爸很“遺憾”地搖了搖頭說:“爸媽都是拿死工資的,不可能給你提供資金,看來這個生意你是不能做了!水果這個東西,利薄,損耗還挺大,你即使能找到願意出資金做這個生意的人,可你什麼都不懂,人家也不敢給你投資呀!而且你看看現在批發水果的那些老闆,基本上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戶,你無論從貨源上和資金上,都很難與他們競爭。”爸爸的這番分析使小煒意識到做水果生意的盲目性,覺得爸爸的話確有道理。爸爸又問他還有沒有別的生意可做,小煒陸陸續續又想了幾個,但每一個都在爸爸的透徹分析之後,被他自己否定了。小煒很沮喪,他開始明白自己低估了做生意的難度。

但是爸爸沒有就此給他下回校讀書的結論,而是循循善誘地說:“做生意並不像你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要不大人都發了,輪不到你這麼小的孩子去撈錢。你現在的任務是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中長大。”

小煒沉思片刻,點了點頭,答應爸爸繼續上學去,不再想經商的事了。第二年,他在學習成績有所提高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畫畫的特長,考上了一所美術學院。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提出這樣或那樣的要求。對一些不合理、不現實的要求,父母當然要拒絕,但要注意方式,如果態度生硬,語言粗暴,就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上例中小煒的爸爸處理得就比較巧妙。面對小煒棄學經商要求的草率和盲目,他沒有簡單地予以否定,也沒有大談“沒有知識將來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的大道理,而是在循序漸進的啓發中讓孩子明白自己想法的幼稚,最終一步步引導孩子把心從經商的“牛角尖”裏收回來。

●我家小杰倒是能管住自己——批評的話表揚着說

小杰最近迷上了遊戲機,媽媽一催他,他就以“還差一點就過關”爲由再磨蹭半個小時,媽媽爲此訓他不少,可是下一次他仍舊不改。媽媽決定改變策略。

週末,鄰居家的太太帶着兒子來訪。小杰問媽媽:“我們能不能打一會兒遊戲?”

“可以。”“不要。”兩位媽媽幾乎同時作答。

“你怎麼讓孩子打遊戲呀?我家兒子上了癮,連學習都顧不上,氣得我把電腦都搬進我屋裏了。”鄰居家的太太滿臉疑惑地說。

小杰媽媽則笑着說:“我家小杰倒是能管住自己,說一小時就一小時。”

一小時後,媽媽提醒小杰時間到了,小杰痛痛快快地退出了遊戲。送走客人,媽媽立即表揚小杰:“你今天真守信用。如果你每次都是這樣打遊戲,媽媽就不會埋怨你了。”

果然,以後小杰每次打遊戲,都自覺地上好鬧鐘。鬧鐘一響,就及時地退出。

“人無完人。”哪個孩子身上都難免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對孩子身上的毛病,做父母的當然應當及時糾正,但須注意說話的方式。如果一味地批評,特別是有外人在場的情況下,就會大大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牴觸。但如果能給批評穿上表揚的外衣,從正面引導孩子修正自己的不足,就能收到既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又保護孩子自尊心的理想效果。

上例中,在小杰提出玩遊戲的請求下,媽媽沒有當着鄰居母子予以批評,而是滿口答應,並說他“能管得住自己”,表揚中蘊含尊重和信任,使小杰高興地自覺配合;“你今天真守信用……”一句,則是在表揚的同時提出希望和建議,忠言順耳,最終幫孩子改掉了迷戀遊戲的壞毛病。

●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鏡子——教育的話形象着說

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爲此憂心忡忡,可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旁風。

直到16歲那年秋天的一個下午,愛因斯坦的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昨天,”他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着裏面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住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部被煙囪裏的菸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菸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着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淨淨的,就以爲他也和我一樣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爲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笑完了,父親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從此,愛因斯坦主動疏遠了那羣頑皮的孩子,時時用自己作鏡子來審視自己,終於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孩子能否健康成長與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教育當然免不了要講道理,但如何講卻大有學問。如果道理講得過於空洞、抽象,孩子就會覺得晦澀、枯燥而不願接受;但如果能從孩子的心理和生活實際出發,運用比喻、類比、故事等方式,就會使道理變得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從而使孩子易於接受、樂於聽從。

上例中愛因斯坦的父親可謂深諳此道。面對兒子又去瘋玩的情形,他沒有大加指責,也沒有空洞地說教,而是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個有趣的故事進行類比,揭示了“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自己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的深刻道理,使愛因斯坦在大笑之餘幡然醒悟,從而自覺地改掉了整天與頑劣孩子攪和在一起的缺點,逐漸步入了人生正軌。

缺少溝通的生活是枯萎的生活。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長的需要。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談話。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談話中不知不覺獲得的。”

因此,爲人父母者不妨向上述三位家長借鑑一下,在與孩子的溝通上動點心思、講點藝術,切忌總是通過“眼(瞪眼)、口(責罵)、手(開打)”三位一體來完成對孩子的交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