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演講稿(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8W

身邊的演講稿 篇1

大家好!

身邊的演講稿(精選16篇)

法治是什麼?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是指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也包括法律宣傳教育在內,是“依法辦事”的原則。也就是說這個世界如果沒有法治的話,就沒有評價人們行爲是否正確合法有效的準繩。法治是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治”則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簡而言之,法制是一種社會制度,屬於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

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還有保護我們兒童的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等

法治具有保護作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它,法治是我們生活中的衛士,是國家生活的屏障。

其實法制是有兩個規矩,一是道德,二是法律。道德告訴大傢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法律告訴大傢什麼是能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這兩個規矩一設好,我們才能繼續往前走。才能走得正。才能走得遠。

但是爲什麼我們身邊查出三無作坊,地溝油,問題奶粉事情還這麼多呢?難道那些廠家不知道嗎?他們是被利益衝昏了頭,只想着金錢沒有顧及到買東西的人。爲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爲法治的只是沒有普及。所以纔會幹這樣的事情。我認爲應該從小就該普及法治的知識讓人們做到心中有法,做每件事錢都想想是否觸犯了法律。這樣犯法的人才會少。

還有司法不公的問題,法就是爲公正而生的,公正要靠法來實現所以,司法不公就成爲最大的不公,司法腐敗就成爲最大的腐敗。所以解決

這類問題就要進一步加強司法體制改革,從根本上實現法的公平正義

還有前些天的新疆喀什巴楚的嚴重暴力恐怖案件,造成了15人死亡、2人受傷。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真面目。所以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是很重要的。

法治是現代社會正義的代表,而我們作爲祖國新一代的花朵。我們跟要學會懂法、用法、守法、護法。共同建設和諧社會,爲祖國的明天繪下美好的藍圖!

謝謝大家!

身邊的演講稿 篇2

一天放學,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我不禁加快了腳步低着頭向前跑去。突然,我撞到了一個拄着柺杖的老爺爺,我連忙說:“對不起,對不起!”“不要緊的。”爲了表示我的歉意,我攙扶着老爺爺向前走去。走着走着,一個“攔路虎”——下水井蓋出現在眼前,我忙說“下水井蓋開了,老爺爺走這邊。”老爺爺一聽停了下來,放下柺杖,蹲了下去,一邊摸索着,一邊說:“如果不蓋上的話,說不定有人經過會絆倒的。”他摸呀摸,終於摸到了井蓋,吃力地將井蓋一點一點地拖到了井上蓋好,站了起來。我這才發現老爺爺原來是盲人啊!不!盲人老爺爺卻是我前進路上的引路人!

美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旋律,它就像涓涓細流,匯成了充滿愛的海洋。生活中並不是缺少美,而是我們缺少發現。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看到光芒四射的最美麗的人性,它會感染着你我他。

身邊的演講稿 篇3

生命誠可貴,面對這廣博的自然界,生命,又是何等的脆弱?安全意識的淡薄,思維意識的鈍化帶給了我們太多的傷害!

逝去的終歸是逝去了,我們姑且不論責任在誰,然而事故的發生總有其原因所在。用安全政策聲明來對照事件,發生這樣的事,我們是否可以將事件視爲一種道義上的罪惡?我們若能夠將安全意識深入人心並將其上升到道義的高度,主動地、一絲不苟地對待每一個工作環節,我們將避免多少事故?避免多少親人的不安與傷痛?避免多少生命與健康的消逝與毀壞?

安全對我們來說,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小的方面來看,安全直接關係到每一位職工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從大的方面來看,安全關係到整個企業的形象、效益和生存發展。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頻繁的安全事故能使任何一家企業走向衰敗與死亡。每天,我們都能以各種媒體報道,甚至於自己的身邊看到各種安全事故給個人、家庭以及社會帶來的損失與痛苦。但從事故分析結果上,我們卻又總能見到這樣的事實:那傷人性命,吞噬財產的熊熊烈火可能就是那個忘記掐滅的菸頭;而那從高空墜落的作業人員往往是因爲安全帶疏忽;安全與危險只是一瞬間,安全來不得半點麻痹和放鬆。所有的危險隱患時刻都在我們周圍,我們只有真正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安全,時刻做到“安全在我心中”,並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防患於未然。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不會再有回來的時候。家人盼望的是平平安安的團聚。我們不能讓父母雙親斑白的雙鬢再添一縷愁緒,更不能使孩子稚嫩的生命受到風雨的侵襲。我們承擔着父母的盼望和孩子的依賴。生活不能讓我們出一絲一毫的差錯,我們所負的責任在肩,這是我們所不能推卸的,所以在我們工作的環境中要形成“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很安全”的安全氛圍。這是爲我們自身生命着想,更是企業生存的需求。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將安全把握在自己手上,進入現場按規定着裝,戴安全帽,高空作業系安全帶,按章作業,及時發現消除不安全隱患等等,就可能保證自身的安全。朋友們,讓我們以“治理隱患、防範事故”安全月活動爲契機,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吧!

安全牢記心中,是我們自我保護的宗旨,安全牢記心中,是抵禦事故隱患的防火牆,安全是每一名電力職工應當牢固樹立的意識,安全就是我們的身影,與我們形影不離,安全是我們的戰友,與我們一路同行,安全是我們的保護神,保障着我們的幸福生活。

任何違章都是可以預防的、任何風險都是可以控制的、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杜絕隱患、安全生產,是你、是我,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心願!讓我們攜起手來,將安全政策聲明落實到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讓傷痛不再!

讓無謂的對健康與生命的毀壞不再!

讓追悔不再!

讓親人的眼淚不再!

願陽光映射到每一個人的笑臉!

願安全生產意識深入到每一位職工的心靈!

願隱患不再、願事故不再!永遠!永遠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成功。他牽着親人的思念,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只有把安全記在心中,安全才能伴在我們身邊。

身邊的演講稿 篇4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安全在我身邊》。

爲了學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長,自1996年起,我國就建立了全國中國小生安全教育日製度,將每年3月最後一週的星期一定爲全國中國小生安全教育日,今天是第二十個全國中國小生“安全教育日”。 安全是幸福,是穩定,是祥和。安全是關懷,是愛護,是喜悅。對於每個人來說,生命都只有一次,注意安全,就是善待和珍惜生命的一種有效途徑。

調查顯示,我國中國小生因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原因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當於每天有一個班的學生失去他們如花的生命!這些令人心顫的數字背後我們看見了什麼呢?希望同學們深思。

但是,在我們身邊,仍然有很多同學的行爲存在着安全問題。例如:有的同學課間在樓道里,追趕、打鬧,做一些危險的遊戲;有的同學上下樓梯時,你推我擠,甚至把樓梯扶手當做滑滑梯;有的同學隨意地把腦袋探出窗口,或者從向窗外扔東西;有的同學總是攀爬天橋,欄杆、樹木;還有的同學放學後沒有按時回家,在校園、街頭逗留閒逛。從以上這些事實中,不難看出我們校園中還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隱患。然而意外事故令人防不勝防,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安全無小事,隱患就是事故。

其實,多給自己留一個心眼,就能給自己的生命加一道“安全鎖”,在這裏,我向各位同學提出幾點建議:

1.要注意活動安全:我們學校師生人員多,活動的場地空間又十分有限,所以下課活動時,嚴禁追跑打逗,禁止在樓道及教室中搞各種體育活動,嚴禁攀爬窗臺、護欄、雕像等,不準做有危險的活動,防止意外發生;在雨天,樓道、樓梯都會變滑,請全體師生在行走時務必慢步緩行;要養成走出教室不擁擠,上下樓梯靠右走的良好習慣,有序行走,不打鬧,不推擠,不滑欄杆,不跑步上下樓,不搞惡作劇,遇緊急情況時,要服從老師管理,不慌亂,防止擁擠踩踏事故;大掃除等集體活動等要周密安排、精心組織、做好安全防範工作;上體育課時要聽從老師管理,按要求認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運動時要注意不要劇烈碰撞,以免撞傷或摔傷;如果身體有病,不適合體育運動,要向老師說明。

2.要注意出行安全:上學、放學走人行道;過馬路時注意過往車輛,走人行橫道;不隨便和陌生人說話,防止被偷、被騙、被搶;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街上逗留,提高警惕,防止被壞人尾隨。

3.要遵規守紀。同學之間建立真誠友誼,遇事冷靜,學會替別人着想,學會溝通與理解。發生矛盾要正確處理,絕不能用打架來解決問題。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創建平安校園。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願,祝願我們每天平平安安高高興興,祝願我們的校園真正成爲全校師生安全的港灣,和諧的家園!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身邊的演講稿 篇5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它有着五千年的博大文化,流傳着許多良好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節約用水,拾金不昧,見義勇爲。

說到尊老愛幼,我國的“孔融讓梨”想必大家都知道,孔融把最大的梨子給了哥哥和弟弟,最小的給了自己,爸爸問他爲什麼,他說哥哥比我大,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把梨給了他們。四歲的孔融都知道要尊老愛幼,那我們呢?難道可以無動於衷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我們應該孝敬他們,每天看見他們忙碌的身影,難道不應該爲他們做一些事嗎?我們可以給父母父母捶捶背、倒杯茶、講個笑話,幫助他們消除一天的疲勞。

說到助人爲樂,我深有感觸。每當我需要別人的幫助時,總會得到大家的鼓勵與幫助。記得有一天,我的寫得不錯,老師讓我把它朗讀出來。那是我第一次在大家面前講話,心裏像藏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緊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後來,老師帶領大家向我鼓起掌來。我定了定神,像吃了顆定心丸,大聲地朗讀了出來……說到見義勇爲,我在報紙上看過,一個小男孩爲了解救落水的兒童,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還有許多見義勇爲的例子。英雄們在危險面前,毫不畏懼,置生死於度外,這種精神讓人敬佩不已。

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美德,比如艱苦樸素、自力更生等等,在這不能一一詳述……

我愛我的祖國,更愛祖國的傳統美德。我要發揚這些傳統美德,讓我們的民族之魂永遠優秀於世界之林。

身邊的演講稿 篇6

親愛的同學們:

美是什麼?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是見仁見智,各不相同吧。杜鵑說:“動聽的歌聲是最美的!”孔雀說:“漂亮的外衣是最美的!”蔬菜說:“長得鮮嫩是最美的!”而我要說:“善良的心靈纔是最美的!”《開學第一課》中不是對我這一觀點最好的詮釋嗎?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叮鈴鈴——”隨着清脆的上課鈴響起,《開學第一課》中那一幕幕感人之美彷彿就在眼前:從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爲我們的講述中,難道不讓人感受到她那遙望地球之美嗎?從奧運冠軍焦劉洋那自信登場中,難道不讓我們感覺到她那追逐夢想之美嗎?從普通司機吳斌的壯舉中,難道不讓我們感受到他那傳遞溫情之美嗎?也許有人會說,那是極少數人的行爲,是可遇不可求的。是啊,每個人都驚羨花兒的美麗,殊不知開花的過程卻是艱難的。試想哪一隻雄鷹不是帶着重重傷痕展翅翱翔,哪一隻蝴蝶不是忍着痛苦破繭而出……所以,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懷揣夢想,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地去努力,就能笑到最後,就能展現出自身的美!

其實,生活中的美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用心去尋找、去體會,就會發現,原來,美就在我們身邊。

黎明,當我們還在酣睡時,母親早已悄悄起身,在廚房爲我們準備早餐,等我們起牀,熱氣騰騰的早餐擺在桌上。這不是母愛之美嗎?清晨,當我們邁步走向學校,那一條條清潔的路面,那一個個在忙碌的清潔工的背影,你不覺得美嗎?走進校園,看到同學們在校園裏讀書的身影與老師往返於教學樓與辦公樓之間的身影,不感受到這也是一種美嗎?R22;R22;美需要我們去發現!

有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一雙援助之手,是一種美;爲大地添上一份綠色,是一種美;隨手撿起一片紙屑,是一種美;一個善意的微笑是美;一個諒解的眼神是美;一次真誠的合作是美;一段親密的友誼是美……美需要我們去創造!

同學們,美來源於生活,它無處不在,讓我們帶上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盡情地去尋找美、展現美、創造美!讓世界因我們而美麗吧!

身邊的演講稿 篇7

前段時間,我每週要到球館打三次乒乓球,球館人很多,場地的間隔很低,所以在打球的時候經常會有鄰桌的球飛了過來打到我們場地裏,我也會將球打到別的臺子上,這樣的事情每晚上會有好多次,通常就是互相給撿起來扔回去,但有時也會遇到不管不問的,甚是把球收拾到自己球包裏的,這種現象並不多。

有一次我的狀態很好,老師發的球我幾乎都能接招,正打的起勁呢,突然一個突如其來的飛球猛的擊中了右手,我一陣劇痛,手一鬆連球拍都掉在了地上,結果好好的一個球我也沒有接起來,這兩個球正好都落到了我的球筐裏,那人不但沒有歉意,還粗聲粗氣的問我們要球,一點禮貌都沒有。爸爸就從球筐裏把球挑出來,給那人遞了過去。

我有點惱火,很不服氣:憑什麼這樣的態度啊!是他把球打飛過來的還打疼了我,不道歉也就罷了,還要命令式的讓我們遞球,他以爲他是誰啊!連個謝謝都不會說,唉,真是一個不講道理的野蠻人。

接下來我心情煩躁,球打得也不像剛纔那樣順手了,爸爸好像看穿了我一樣,輕輕的對我說:“孩子,不要這樣,那個人也不是故意的,態度是粗了點,這有什麼關係?!做人要心胸寬廣,不要過於狹隘。好了,把這事忘了吧,好好打球吧!”

我轉念一想,也是,平時別人也是把球撿起來給我遞過來的,嗨。男子漢不要太計較這樣的小事。從此,不管是誰失球打過來,我都撿起來遞過去,大人們都誇我懂事、有禮貌,我心裏也很高興。原來幫助別人也會獲得很多的快樂!

通過這件事,我發現在這樣的小事裏也有美德的存在,其實留意我們身邊很多不起眼的小事,都能反映出來。美德,無處不在!

身邊的演講稿 篇8

助人爲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人,她熱心而助人爲樂,她的名字叫做張曉。

有一次,我們倆一齊出去到公園玩,帶了點錢準備買點東西吃。到了公園,我們倆玩了起來。大約玩了兩個多小時,我們倆的肚子都餓了,準備去超市買點東西吃。我們走到超市門口,發現一對母女在可憐的乞討,那個小女孩只有三四歲的樣貌。我立刻掏出一元錢來,準備遞給那個小女孩,可張曉拉住了我,說:“你就給他們一元錢嗎”我沒想到她會提這個問題,不覺愣了一下。她緊之後說道:“她們這麼困難,咱們多給他們一些錢吧!”話音剛落,她就把身上所有的錢給了那對母女,雖然我的肚子在咕咕的叫,但是我還是把錢給了那對母女,那個小女孩用稚嫩的童音對我們說了一聲:“謝謝!”聽了小女孩的話,我們倆的鼻頭都酸酸的。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倆都一言不發,突然,張曉大聲地說:“我長大了以後必須要讓全世界的人過上幸福的日子!”我緊緊的握住她的手,對她說:“嗯,我們倆一齊努力!”

張曉是我的榜樣,她的心中有愛,儘管對於整個地球來說,她做了一件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如果說張曉的愛是微不足道的小愛,那麼許多這樣的小愛就會彙集成改變世界的大愛,世界將變得多麼完美!沒有黑暗,沒有欺詐,沒有窮苦。。。。。。讓我們爲自己的心田灌輸一點小愛,一齊匯聚成大愛!從此刻開始,行動吧!!!

身邊的演講稿 篇9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從古至今流傳着許多關於“德”的故事,比如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等。現在就由我講講我看見的美德故事吧。

那天早晨,當太陽還沒升起時,我已經起牀了。當時,寒風還沒有退去,我穿着厚厚的棉襖,還是抵擋不住寒風的侵襲。我躲在家裏,蜷縮着身子,心裏想:這大冷天,不會有人出來吧。這時,我驀然看見一個身影出現在街道上。這麼冷的天,會是誰呢?我定眼一看,原來是清潔工。他的身影在寒風中顯得那麼弱不禁風:裏面只穿了一件襯衫,讓人不忍看。只見他騎着三輪車,騎到垃圾桶旁,嫺熟地將垃圾桶裏的垃圾倒入車內,又騎着車到下一個地方去了。看着清潔工遠去的身影,我不經對這位清潔工肅然起敬。

“德”是我們中國的優良傳統,我們要將“德”傳遞下去,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身邊的演講稿 篇10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美德:如勤勞善良、熱情好客、孝順父母等,這些都是我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但如今的社會裏,愈來愈多的美德正在流失,許多人都對這些很是淡漠,有的甚至與之背道而馳!

我的爺爺比較喜歡讀書看報,因此家裏訂了不少的報紙書籍,累積的多了,爺爺就會把舊的報紙處理掉。

經常來我家收廢報紙的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每次看她顫顫巍巍的蹬着個三輪,我的心裏都酸楚的無以復加。按理說這麼大的歲數應該在家頤養天年,可是她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卻開始嫌棄她,說她是個累贅,不願意供養她,兒媳婦也嫌棄她,就把她一人扔在老房子裏,也不給生活費,就給了她一輛破三輪,讓她“白手起家”,任她自生自滅。當看到她每次用那雙飽經風霜的雙手默默的整理着廢舊報紙時,當她理着那一毛一毛的零錢時,我都恨不得揪出他兒子問他他的心是什麼做的?是不是黑的?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將美德置之度外的,大多數的人還是堅持着傳統美德的。

環境衛生大家創。我校的學生從小就養成了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每週,老師都會選出各班的先進分子,將校園“潔淨美”的重任給予他們擔當,這些人就是“小紅帽”。“小紅帽”的責任可多了,什麼操場、升旗臺、階梯等地方,只要有垃圾,第一個動手消滅的肯定是他們。

每天,當我早上到學校時,忙碌的身影總是他們,當我晚上離開學校時,認真的身影還是他們。總之,不管風吹雨打,“小紅帽”們一定會認真維護“校園潔淨美”!

美德的確在我們身邊,關鍵是我們從小、從現在就要讓它成爲我們的習慣。所以,作爲新一代的“美德少年”,可不要忘了中華民族的良好品質與美德哦!

身邊的演講稿 篇11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一提到法治,我們一定會想到那可惡的小偷,可恨的騙子。

我們在小區中不可以玩拋擲石塊的遊戲,比如一個小區中,五個小朋友玩拋擲石塊的遊戲,其中有一個小朋友被迎面飛來的石頭擊中了右眼。花去醫療費二十八萬左右。有些人不應該把垃圾桶的“肚子”給踢扁,這樣坐既不文明,還會把整潔的環境污染。

有一次,我在小區裏玩看到兩個小朋友在說什麼東西,一個人突然大吼起來,把我嚇一跳,我扭頭一看,他們兩個人打了起來,還有一個人嘴裏不停的說:叫你上午在牆上寫我的壞話,寫我的壞話。他更加猛烈的拳打腳踢,另一個人被送到了醫院檢查,經法醫鑑定爲輕微傷,法院一審便判決那個拳打腳踢的監護人賠償各種損失五千餘元,對拳打腳踢的那個人被學校開除,他的父母懇求學校再給孩子一次機會。我們不能幹那些違法的事情。我們要和同學友好相處。

我從法治中學到了無數的道理,我愛法治,只要留心觀察,就能發現法治就在我們身邊。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身邊的演講稿 篇12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美德教育的國家,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我認爲這是每個人必須要做到的。

在學校,上課鈴響了,同學們紛紛走進教室,等着老師來上課。同學們精神抖擻的坐在椅子上,就像一棵棵小樹苗筆直、挺拔。老師走了進來,衝着同學們微微一笑,同學們用專注的眼神來回應老師那甜甜的笑容。老師走到講座前,喊了聲:“上課!”同學們迴應老師:“老師好!”師生是如此的和諧!就像一曲美妙的樂章。放學了,同學們都禮貌地向老師說再見,下樓時都自動靠右行走,這幅畫面既和諧溫馨又整齊美觀;走出校門後吧,同學們互相道別後,帶着一天的收穫回家去了。

這種美德不僅僅只在校園裏出現,現實社會中這種現象也很普遍。

一個寒冷的冬季的早晨,爸爸我和在車站等車,那滋味真不好受,跟在地獄裏受刑似的,手凍得紫紅紫紅的,兩腳發木,這時心裏直抱怨着天氣一點也不給力。就在這時一聲:“煎餅!熱乎乎的煎餅!”車站旁不知什麼時候來了一輛餐車,可能是太冷了,沒注意到。爸爸看看要等的車還沒來就去買了一個,老闆看起來挺忠厚老實,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爸爸正準備走,這時老闆一聲:“天怪冷的,喝杯熱茶再走吧!是免費的,現在車還沒來,喝杯暖茶再走。”說完老闆就遞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們頓時心裏暖暖的,吃着煎餅喝着熱茶,所有的一切寒意都忘卻了,留下的只有滿滿愛的暖意!過了一會兒,車來了,和老闆道過謝後,就上車了。今天的人比較多,所以比較擁擠,別說沒有空座位就連站的人也是摩肩擦踵。

到了下一站,上車的人只增不減,一位老奶奶艱難地從後門擠上車,環顧了一下四周,座位全滿了。老奶奶看沒人給她讓座,便嘆了口氣,握緊扶手。車子啓動了,剛行駛了一會兒,司機不知怎麼了,突然來了個急剎車,大家都差點就摔倒了。老奶奶就更是如此了,她重心不穩,直向前傾,這時在老奶奶旁邊站着的一個男孩扶住了老奶奶。老奶奶握住他的手,感激地說:“謝謝!謝謝!”這時前門口有個小女孩從座位上站起來,大聲招呼着讓把男孩把老奶奶扶到她的座位上來坐。女孩笑眯眯的,用她那天真無邪的聲音說:“老奶奶,您來坐吧!”車廂的人都一下就靜穆了。

美德,既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財富。一個有品德的人,就會被人們稱讚、尊重和信任。因爲有了他們,我們的社會纔會更加和諧美好。

身邊的演講稿 篇13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它有着五千年的博大文化,流傳着許多良好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節約用水,拾金不昧,見義勇爲。

說到尊老愛幼,我國的“孔融讓梨”想必大家都知道,孔融把最大的梨子給了哥哥和弟弟,最小的給了自己,爸爸問他爲什麼,他說哥哥比我大,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把梨給了他們。四歲的孔融都知道要尊老愛幼,那我們呢?難道可以無動於衷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我們應該孝敬他們,每天看見他們忙碌的身影,難道不應該爲他們做一些事嗎?我們可以給父母父母捶捶背、倒杯茶、講個笑話,幫助他們消除一天的疲勞。

說到助人爲樂,我深有感觸。每當我需要別人的幫助時,總會得到大家的鼓勵與幫助。記得有一天,我的作文寫得不錯,老師讓我把它朗讀出來。那是我第一次在大家面前講話,心裏像藏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緊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後來,老師帶領大家向我鼓起掌來。我定了定神,像吃了顆定心丸,大聲地朗讀了出來……說到見義勇爲,我在報紙上看過,一個小男孩爲了解救落水的兒童,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還有許多見義勇爲的例子。英雄們在危險面前,毫不畏懼,置生死於度外,這種精神讓人敬佩不已。

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美德,比如艱苦樸素、自力更生等等,在這不能一一詳述……

我愛我的祖國,更愛祖國的傳統美德。我要發揚這些傳統美德,讓我們的民族之魂永遠優秀於世界之林。

身邊的演講稿 篇14

以前對於“美德”這兩個字,我的理解就是做好事,現在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人世間有了美德就會處處有真情,事事暖人心。

我們學校二(1)班黃詩茜的父親得了白血病,當老師把這個消息告訴我們的時候,同學們都很震驚。學校向全校師生髮出倡議,奉獻愛心向黃詩茜一家伸出援助之手,舉行“獻愛心活動”。同學們十分踊躍。

捐款那天,我早早就起了牀,匆匆吃過早飯,就讓爸爸趕快送我上學校。一路上,我爲黃詩茜同學的遭遇而難過,她原本和我一樣應該是無憂無慮的、開開心心地生活在父母身邊,聽說她不但會跳舞,書法也很棒,可不幸卻突然降臨到她們家身上。

當我跨進學校大門時,原以爲我來得很早,哇,人真多!出乎我的意料,還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家長,全校24個班級的師生都聚集在操場上,募捐開始了,20元、50元、100元……甚至還有人捐幾百元的。有的同學把自己嶄新的壓歲錢拿了出來,有的同學毫不猶豫倒出了心愛的儲蓄罐裏所有的錢,有的將自己身上僅有的錢也捐了出來。我被這充滿誠摯友愛的場面感動着,呆呆地站在隊伍裏,心情久久無法平靜。這次學校總共捐款八萬多元,這些錢將會交到黃詩茜家人的手中,爲她的父親治病。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去幫助周圍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學會去關心每一個需要關心的人,這樣社會纔會更加和諧,我們纔會更加快樂。人生纔會更加美滿,世界纔會更加美好。讓愛在每個人身邊流淌。

身邊的演講稿 篇15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爲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爲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爲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爲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爲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衆。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衆亦有莫大的影響。爲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

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爲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爲。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爲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爲有這些不文明行爲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爲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爲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爲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一些不文明

的行爲。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裏、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麪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爲: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爲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爲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爲,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爲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纔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爲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

記得一位名人曾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爲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和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南開大學校長在鏡子上寫了一句箴言:“面必爭,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 作爲一個現代的大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並且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大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

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身邊的演講稿 篇16

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山美,雄偉壯麗;水美,清澈迂迴;人更美,擁有美德。

美德就在我身邊。一次下課時,牆上的掛圖掉在了地上。有的同學不慎在上面踩了幾個腳印,原本乾乾淨淨的掛圖成了“花貓臉”了。還有幾個同學視而不見,繞着走了過去。這時,劉芳意看到了,立即撿了起來,放在書桌上,從兜裏掏出潔白的手帕,擦了一遍又一遍。嗬!“花貓臉”變成了“小白臉”;白手絹變成了黑手絹。之後,她又跑到小賣店,從午飯錢中節省了一元錢買了一瓶膠水,將掛圖牢牢地粘在了牆上。她這才滿意地笑了。此時,同學們紛紛向她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美德仍在我身邊。有一次,我和同學吳可迪去南環廣場玩兒,正玩到興頭上,卻看見一塊西瓜皮躺在地上睡“美容覺”,一大羣螞蟻和幾隻蒼蠅在上面開“party”,讓人看一眼就覺得胃裏翻江倒海,況且還散發出令人作嘔的異味。我立刻捂住鼻子,以每秒180邁的速度跑開了。等我回頭一看,吳可迪正彎腰撿起西瓜皮,丟進了垃圾箱裏。我問他:“你不覺得噁心嗎?”他一邊擦着手,一邊笑着說:“農安是我家,‘創城’靠大家嘛!”頓時,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美德總在我身邊。一天放學,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我不禁加快了腳步低着頭向前跑去。突然,我撞到了一個拄着柺杖的老爺爺,我連忙說:“對不起,對不起!”“不要緊的。”爲了表示我的歉意,我攙扶着老爺爺向前走去。走着走着,一個“攔路虎”——下水井蓋出現在眼前,我忙說“下水井蓋開了,老爺爺走這邊。”老爺爺一聽停了下來,放下柺杖,蹲了下去,一邊摸索着,一邊說:“如果不蓋上的話,說不定有人經過會絆倒的。”他摸呀摸,終於摸到了井蓋,吃力地將井蓋一點一點地拖到了井上蓋好,站了起來。我這才發現老爺爺原來是盲人啊!不!盲人老爺爺卻是我前進路上的引路人!

美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旋律,它就像涓涓細流,匯成了充滿愛的海洋。生活中並不是缺少美,而是我們缺少發現。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看到光芒四射的最美麗的人性,它會感染着你我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