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通用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1W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篇1

1.共情的方式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通用12篇)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跟我們成人一樣需要理解。因此,表達我們對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上面看電視的實例爲例,如果我們不是強行制止孩子看電視,而是先表達我們對他迫切想看動畫片的這種心情的理解,那麼事情就不會那麼糟糕了。“媽媽知道,你特別想看完這個動畫片再吃飯對不對?這麼好看的動畫片,錯過了真是太可惜了。不過,飯菜涼了,吃了肚子會痛的,肚子痛是不是也很難受呀?再說,看動畫片時間太長了,眼睛壞了,以後想看都看不了哦!你看,像媽媽這樣,如果我看不見,我就找不到我家寶寶了。我家寶寶在這邊吧?不對,我摸到的是沙發!在這邊吧?還不對,我摸到的是茶几!天啦,如果看不見,那太可怕了!呀,可別把我們的眼睛看壞了,趕緊吃飯去吧!”給他一個臺階下,他自己也許就會放棄看電視,自動跑去吃飯去了。

2.順勢誘導的方式

孩子是最現實的,他只關注他當下正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如果強心阻止他,他就會很難別過勁兒來。當我們的要求跟孩子的慾望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可以採取相對比較柔性的方式順着他的期望走一走,然後再幫助他轉彎。比如孩子特別喜歡吃糖,見到糖就邁不開步,這時候強行搶下他手中的糖果可能就會讓他哭鬧不休,最終不可收拾。不如干脆就把糖剝了給他,並且順着他的想法來說說這個事:“吃吧吃吧,糖多甜,多好吃啊!吃了糖,牙就壞了,然後我們就要去醫院看醫生,醫生呢,就會拿一把大鉗子,使勁地把我們的牙拔掉,哇,天啦,拔牙可痛了。你還記得那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嗎?鱷魚去拔牙的時候是不是嚇壞了?”

3.體驗自然後果的方式

沒有比親身體驗更能說服孩子的了。很多時候,我們把不能做某個事情的道理說得明明白白的了,可孩子還是不聽。這時候,過多的說教是毫無意義的,不如干脆停止說教。他想要那麼做,沒有關係,只要沒有危險,讓他自己去體驗一下這麼做的後果好了。比如孩子一到吃飯時間就不好好吃飯,逼着他吃是沒有用的,這時候,我們不妨問問他,確認一下他是否真的不想吃了,如果他確實不想吃了,那就什麼都不要說了,徵詢過他的意見之後,直接把飯菜撤了,並且兩餐之間一定什麼都不要給他吃,堅持等到下一頓再吃。當然,下一頓吃飯的時間可以比平時略微提前一點。孩子餓一頓兩頓,不會餓出毛病來的。一旦他體驗到捱餓的感覺,以後吃飯,他就不會邊吃邊玩,或者隨便吃幾口,等着兩餐之間吃零食了。

4.靈活變通的方式

同一件事情,我們常常能找到很多別的方式來變通處理,不一定非要一根筋地堅持到底。換一種方式,孩子一直對抗的行爲可能就會被消除,甚至還可能非常癡迷地愛上這種方式。於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無需“戰爭”就可以和平過渡了。比如,孩子推着他的小汽車到處跑,甚至把小汽車開到餐桌上去了,結果把餐桌上裝了調料的小碗打翻了,弄得滿手都是調料。媽媽想要他去洗手,可他就是不肯去,非要堅持開小汽車玩。如果媽媽強制他,他肯定不高興,不如就換一種方式,讓他乖乖巧巧去洗手:“帶着你的小汽車去洗手吧!看看你的小汽車能不能在水池裏浮起來好不好?”這麼一說,孩子肯定會對媽媽的這個提議感興趣,於是,爲了滿足他的好奇心,他就會跑去洗手,在水池裏玩他的小汽車,而媽媽也無需呵斥他,就可以很順利地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篇2

1.仔細觀察談話是在哪裏中斷的。當家長與孩子溝通出現問題,孩子常常閉口不語或激烈反駁,使得既定談話中斷。反過來,家長可通過觀察中斷的節點,來反思哪些表達方式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從而避免溝通中斷。比如,如果孩子一聽到父母說自己成績不好、不夠努力就十分氣憤,那很可能他努力的嘗試過,但效果不好,自己也很沮喪,家長的說法讓他更加反感,會對學習更不感興趣。

2.認真反省既往觀念,聽聽別人怎麼說。有些孩子認爲父母的觀念過於陳舊,無法溝通,所以乾脆拒絕溝通,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時家長可從孩子同齡夥伴的父母、同事中瞭解他們是如何看待和處理的,也許你會發現是自己太過苛刻。

3.改變原有溝通方式。跟孩子平等地交換意見,瞭解哪些溝通方式令孩子不滿,並反饋讓家長感到難過的方式,一起探索新的溝通方法。若孩子覺得父親說話總板着臉,面對父親時便會不耐煩。父親會覺得孩子不禮貌,並表現的更爲嚴肅,談話就升級爲衝突。但若雙方瞭解對方的感受,改變溝通方式,矛盾便可避免。

4.認真思考孩子提出的要求,謹慎迴應。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匆忙答應而又反悔,會讓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很惱火,更難信任家長。有些家長習慣性否定,再與孩子談判,使孩子一開始就與家長對立。正確的做法是先告訴孩子我要認真考慮一下,然後再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回應。

5.與孩子商量解決矛盾的辦法。若家長自己尋找的方法難與孩子達成共識,可試着與孩子商量對策。如,孩子要和同學去較遠的地方,家長極易反射性回絕。若將自己所擔心的安全、健康等問題提出,讓孩子自己考慮讓家長放心的對策,久而久之,他也會懂得爲自己考慮。

6.重新認識孩子,瞭解他的世界。家長往往過多關注和督促孩子學習,這種單一的溝通無法讓孩子開啓心扉。若要孩子接納,家長應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狀態、感興趣的事。即使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也應支持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從而真正瞭解他的生活狀態。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篇3

正確對待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

孩子爲什麼總喜歡跟父母反着幹,不聽話呢?父母的嘮叨、謾罵、發泄……只是給予了孩子一些垃圾信息,只讓孩子知道他“做錯了”但是對於孩子真正想知道的信息,如“錯在什麼地方?”“怎麼樣才能加以改進?”“到底我該做什麼?”卻一點兒也搜索不到。

久之,孩子學會了捱時辰——知道家長髮泄好之後,一切該幹嘛還幹嘛;久之,孩子對家長的教誨學會了一耳進一耳出;久之,孩子養成了師長一開口,就分心的“不聽話”不良習慣。

父母無視孩子的實際情況和智能特點,一味要求孩子追高,如考試要第一,處處不能落後與人,結果,孩子無數次的努力換來無數次失敗的體驗,最後喪失了自信心,變得消極、自卑,養成家長要求什麼,馬上就放棄不良習慣。

父母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內心需求,往往採取不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早教”、“強教”,讓孩子望而生畏。如成龍教子,看到朗朗就要房祖名彈琴,結果孩子偏偏去唱歌;看到周杰倫就要房祖名唱歌,結果孩子偏偏去跳舞;……比如,對於孩子的行爲訓練,家長內心總是幻想着自己一說,孩子馬上就照做,而且結果還要使自己深感滿意。事實上,很多訓練一是需要家長榜樣示範、帶動學習的,二是需要不斷順勢引導、方法,三是需要時間來適應和加強的。

做了沒有好結果。孩子自小就喜歡聽從長輩的教導,經過肯定和鼓勵而加強自己的行爲,從而學會做事和思考,直至最終形成自己的固有行爲模式和思維模式。很多孩子在家裏受慣了寵愛、聽慣了好話,結果一到學校,沒有得到相同的禮遇——受到肯定或表揚,甚至還要得到批評。結果,孩子覺得聽家長的話讓自己吃虧了,便不再聽家長的話了。如,家長表揚孩子聰明,到學校老師沒有認可;家裏處處自主、給予自由和放縱,在學校因爲橫行霸道而不受歡迎;家裏隨便插嘴、說話,到學校因爲插嘴而被視爲沒有禮貌。

開始學會獨立思考、開始嘗試着學習選擇。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閱歷的增加,孩子越來越多的開始學會觀察、思考和反省。特別是當孩子到國小高年級之後,對於家長的話會不自覺地進行“再加工”,進行重新認定和選用。當遇到家長說話與自己的想法相左的時候,孩子通常會採取這樣的思考方式,即“二難—權衡—抉擇”。其中二難是常常遇到的問題,權衡是一種智慧,抉擇是一種策略。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篇4

接納孩子心聲

1.表達接納的態度:當一個人能感覺到被另一個人真正的接納和溝通時,他就具有幫助別人的能力。很多父母都認爲如果接納孩子的行爲,他就會依然故我,要幫助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他,你不能接納他這樣的行爲,他將來纔會變得更好。

因此,大多數父母都是採取“不接納”的方式來面對子女,以評估、判斷、批評、教訓、命令的方式來傳達信息,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不被接納的。這種“不接納”的方式使孩子不再跟父母談心,而常是自己獨自去面對問題。

若父母透過自己的語言向孩子表達“接納”的感覺時,可以使孩子接納並喜歡父母,並幫助子女成長髮揮潛能,從而協助孩子去解決自己的問題,給予支持的力量,幫助其渡過青少年期的一些痛苦與失望。而“接納”的重點是一定要表示出來,讓孩子感受到真正被接納。接納雖然是屬於被動的,所以更要藉由主動的溝通或表達才能讓孩子感受到。

2.以身體語言表達接納:是指經由姿勢、手勢、面部表情或其他動作來表達。

(1)以“不干涉”表現接納:當孩子從事自己的活動,父母不輕易干涉,會讓子女感覺到“我現在做的事是對的”、“我玩的遊戲是被允許的”、“父母接納我正在做的事”。

而一些父母常會闖入孩子的房間、檢查孩子物品等,這無形中已干涉到孩子的活動,並傳達出“我不接納你”的信息,通常會引起孩子的不安、恐懼與焦慮。

(2)以“沉默的傾聽”表示接納:有時候什麼都不說也是一種很清楚的表示接納。心理輔導專家都知道利用這個方法,因爲別人肯聽你說話是一種很美妙的經驗,會使人覺得被接納。所以什麼都不說跟什麼都不做是一樣的,是表示接納的一種方式,而這種接納有助於建設性的成長與改變。

3.以語言表達接納:父母與子女在互動上當然不能全然保持沉默,語言的溝通亦十分重要,將於下文的積極傾聽、我的信息、鼓勵等親子溝通方式中進一步說明。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篇5

做一個好聽衆

隨着年齡的增大,許多青少年認爲坐下來同父母細訴衷腸是一件很彆扭的事。而對於父母來說,必須設法讓子女覺得那樣做是很自然的,其訣竅就是要讓家裏時時有一種“聆聽的氣氛”,這樣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談,自然會來找你。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中一個好辦法就是經常抽空陪伴孩子並做一個好聽衆,而晚飯是全家共聚的好機會。可惜這一點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視。同時,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飯。父母如果每天晚飯時肯留心聽兒女說話,會讓兒女覺得自己受重視,而創造這樣的“聆聽氣氛”會很有效。

與子女平行交淡

用平行交談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兒女談話往往能引起熱烈的反應。所謂平行交談,即父母與子女一起從事一些普通活動時進行交談,但重點要放在活動上,而不是談話的內容,雙方也不必互相看着。這種談話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鬆自在,而對父母來說尤其如此。幾乎從事任何活動都能得到這種相處的機會,例如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或進行體育活動。一位父親就很會利用這樣的機會:“我常常和14歲的兒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時候我們往往談起某位老師或學校裏發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隨便聊聊,不是嚴肅的討論。我發現兒子很喜歡這種形式的談話,從這種活動中我也較好地瞭解到兒子的情況。”

只做顧問,不做指導員

有時父母提出的意見即使很好,孩子們也不喜歡,因爲他們需要的不是“指導員”,而是顧問——只會細心地聆聽,協助他們做出抉擇,不是插手來干預他們的事情而是建議他們改弦更張。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預、批評,孩子不喜歡別人指出他們把事情搞得一塌糊塗,更不需要別人教他們如何走出困境。父母應該協助子女仔細檢討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絕的解決方法。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篇6

1、順其所思,與其所需。這是按照孩子心理需求的溝通技巧,是人格自我塑造的“內化”過程,父母的責任就是激發和促進這個過程的啓動與深入。

2、同其所感,引其所動。這是以心靈感應爲基礎的溝通技巧,教育孩子既是父母反思和評價孩子成長軌跡的過程,又是親子間相互學習的機遇,明智的父母能做到與孩子共同成長。

3、投其所好,揚其所長。這是尊重孩子興趣愛好,特別是尊重孩子人格的溝通技巧,把握住這個技巧有利於孩子個性的發展和優勢的發現,有利於孩子自然成才。

4、助其所爲,促其所成。這是要求父母下功夫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中去,加入到孩子富有創造性的計劃和行動中去。要向孩子學習,要做孩子有所作爲的“同行者”。

5、做一個顧問,而不是經理。

父母給孩子建議,甚至好的建議,他們也不會採納。他們需要的是顧問、支持者。當你知道孩子犯了錯,重要的並不是急切地提出批評,而是幫助他們把事情弄明白。通常孩子們認爲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

6、建立統一戰線。

以前父母各抒已見時,孩子通常用老辦法“爸爸說我能去”來結束。現在孩子大了,不願玩這種遊戲了。辦法是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偶爾孩子會聽到,你必須保證當着孩子的面解決,標誌着危機結束,你們彼此相互支持。

7、給孩子個人空間。

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房間是十分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的領地,在那裏交談、吃、玩,雖然有許多鬧聲,但那是快樂。爲了自己的隱私,他們會有不滿,簡短無禮的回答,拒絕和你去某地處。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篇7

1、學會理解和傾聽孩子的內心需求。父母需要躬下身來主動傾聽孩子說話,這代表着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與尊重。父母在傾聽過程中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孩子在傾訴過程中可以逐漸明確自己的問題,最後找到建設性的解決方法。有時,孩子的問題也不一定能解決,但因爲有人接納、理解他,就能使他消除不安和焦慮。當然,有時孩子的觀點、判斷可能很荒唐,父母可以反對,但要告訴孩子您懂得他的想法,明白他的感受。

2、建立友好信任的關係,儘量避免與孩子衝突。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容易衝動,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有時由於方法、言辭不當,會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引發牴觸情緒並有礙溝通交流。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宜採取疏導的方法,讓孩子把內心的感受和想法說出來。如果發生語言衝突,家長一定要冷靜,要採取適當方式主動停止爭辯,待雙方冷靜後,再來開導孩子,這樣效果會好得多。

3、利用讚美,縮短心理距離。每個孩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讚揚,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看孩子成績單時,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從優點看起。

4、及時充電,不要落伍。我們經常聽到家長當着自己的孩子說,“現在的孩子真了不得,他們懂的我都不懂”、“我們思想落伍嘍”。家長可能是無心,但向孩子傳達的信息卻是“你跟我說的我聽不懂”。這滋長了孩子輕視家長的惡習,覺得與父母溝通是沒有價值的。正確的做法是家長也要及時充電,帶着興趣去了解孩子的世界。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篇8

家長要有青春期意識

青春期孩子的牴觸情緒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不用特別緊張。作爲家長,想要正常地與孩子交流,就要了解他們這個時期的特點。

第一、獨立性增強。隨着自我意識的形成,他們變得“有主意了”,如果父母仍然把他們當小孩子,與孩子溝通時總是居高臨下的態勢,期望孩子還能像“以前那樣乖”;一開口總是“教育”的口氣。那麼,孩子是不會向你敞開心扉的。

第二、情緒兩極化。青春期孩子情感濃烈,熱情奔放,他們既會爲一時的成功而激動不已,也會爲小小的失意而抑鬱消沉。此時,家長應該學會“察言觀色”,多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進行有效地溝通。

第三、心理加上“鎖”。孩子進入青春期,結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時代,進入了“多事之秋”,出現“心理閉鎖”的現象。過去愛說愛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可能會變得沉默寡言。他們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很少和父母交談。

第四、內心充滿了矛盾和衝突。青春期是長大成人的開始,此時,他們既非大人,又非孩子,原來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篇9

1要認識到成功的溝通沒有祕訣

溝通沒有通用的模式,與一個孩子溝通的方式並不總是適合於另一個孩子。因此,父母必須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創造自己的溝通方式。比如,一位母親的兒子個性內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難以獲得有效的溝通。於是,這位母親根據兒子喜歡聽音樂、寫作和閱讀的特點,經常與兒子一起到書店去,在那裏聽兒子向她講述故事和書裏的人物,以此瞭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還和兒子一起聽音樂、做兒子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不斷進行鼓勵。她的兒子最終慢慢地活躍開朗了起來。可見,成功的親子溝通沒有什麼祕訣,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方式。

2要學會傾聽

與孩子溝通需要談自己的意見,但更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意味着避免打斷孩子的話、集中精力於交流的過程。爲了便於做到這一點,溝通最好在安靜的地方進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擾。如果你正忙於做晚飯或看喜歡的電視節目,要做到認真傾聽是困難的。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能使你瞭解孩子的問題和觀點,有助於澄清事實,避免對孩子的誤解。經常傾聽孩子的聲音,你會發現,儘管你沒有對孩子提出許多要求和建議,你的孩子卻更多地向你提出問題。這是因爲,善於傾聽的父母纔有可能成爲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創造機會交談

與孩子溝通需要有恰當的機會。青少年不喜歡預約的談話。你想談的時侯,他們可能沒有興趣;只有他們想談的時侯,溝通才有可能順利進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歡在晚飯桌上或睡前時間與孩子談話,有些父母則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遊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不管選擇什麼時間,我們都要知道,最佳的溝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的。切忌不要總是試圖在臨時想起的、不固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4討論相互間的差異

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比如,父母認爲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則認爲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晚一點回來。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爲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由於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以及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的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商議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間的差異比較大,一時難以協調,父母也不必着急上火,最好平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關心和期望,耐心地進行解釋,從而使差異限定在一定範圍內,而不至於演變成一場衝突。

5避免過度反應

對孩子言行的反應過於激烈往往導致爭吵,使交談無法繼續。爲了使交談保持友好的氣氛,父母絕對不要帶着焦慮和情緒與孩子交談;同時,爲了體現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問題時,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語氣進行,如“你這樣做是怎麼想的?”“讓我們談談好嗎?”

父母要努力成爲孩子願意傾吐祕密的對象,成爲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他們敞開心靈。比如,你的孩子告訴你,晚上他和夥伴們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現的很吃驚且激動,或對事情的結果根本不感興趣,孩子以後就不會再對你說什麼了。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和獎賞。如果孩子和父母談話時受到批評,他會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獎勵而是懲罰,這將傷害他繼續與父母直接交流的積極性。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篇10

一、多鼓勵少責備

由於孩子的年齡較小,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夠,因此當小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多給予鼓勵和指導,並儘量讓孩子知道自己不對的地方在哪裏,不要用責備的辦法使幼兒承認自己的錯誤,應該督促幼兒改正錯誤,多給予他一些鼓勵,以期待他的下一次進步。

二、多尊重少強迫

尊重是溝通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家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小孩子當然也不例外。我們大人歡用自己的方式與立場去強迫小孩與自己做相同的事情,而忽略了對方的想法。要知道小孩子同樣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們僅用自己的方式去與幼兒溝通,而不考慮他們的想法,我想這樣的溝通方式最後一定會導致失敗。 尊重小孩的基礎上再與小孩溝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例如大人往往不準小孩看電視,但是父母在強迫小孩子離開電視機以後自己卻死守着電視臺的各種節目,這樣做幼兒會感覺到不公平,是極不正確的溝通方法。

三、多期望少比較

"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 是天下父母親共同的期望, 所以父母對小孩子期望過高也是影響溝通的重要因素。雖然父母對小孩有所期望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很喜歡將自己的小孩與別人的小孩做比較,甚至於父母對子的期望多少參雜着自己自私的成份。希望借子女的成就,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樣會直接影響自己和子女的溝通。更有的父母直接指出自己子不如別人的地方對孩子進行責罵。這樣做對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會使幼兒在以後的與人溝通中產生自卑心理。如果換一種方式與幼兒交談,讓幼兒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就會使孩子思想上產生無限的動力,朝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事半功倍。

四、多建議少命令

當與小孩進行溝通時,務必要多用建議的方式,儘可能提供幾項不同的建議來供幼兒參考,並觀察幼兒的生活習慣,從旁邊協助和指導幼兒,誘導孩子去。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小孩子也會罵人,但是如果你仔細聆聽會發現小孩子所說的話全部都是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小孩子的思維繫統發展特點決定了模仿是們學習的最佳方法。我們的父母如果用多建議少命令的話,比較容易讓小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多傾聽少嘮叨

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當小孩子與你有不同的意見及看法時,做父母的往往就嘮叨個不停,成人一般總認爲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如果孩子沒有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事情,那就是不應該。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要進行溝通之前我們首先要傾聽對方的意見與看法,認真地傾聽和了解孩子心中的真正想法,多方面綜合地觀察各種不同的見解後再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做不但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小孩子也容易對你的溝通方式產生好印象,接受你所說的話語,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篇11

訣竅1.仔細觀察談話是在哪裏中斷的。當家長與孩子溝通出現問題,孩子常常閉口不語或激烈反駁,使得既定談話中斷。反過來,家長可通過觀察中斷的節點,來反思哪些表達方式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從而避免溝通中斷。比如,如果孩子一聽到父母說自己成績不好、不夠努力就十分氣憤,那很可能他努力的嘗試過,但效果不好,自己也很沮喪,家長的說法讓他更加反感,會對學習更不感興趣。

訣竅2.認真反省既往觀念,聽聽別人怎麼說。有些孩子認爲父母的觀念過於陳舊,無法溝通,所以乾脆拒絕溝通,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時家長可從孩子同齡夥伴的父母、同事中瞭解他們是如何看待和處理的,也許你會發現是自己太過苛刻。

訣竅3.改變原有溝通方式。跟孩子平等地交換意見,瞭解哪些溝通方式令孩子不滿,並反饋讓家長感到難過的方式,一起探索新的溝通方法。若孩子覺得父親說話總板着臉,面對父親時便會不耐煩。父親會覺得孩子不禮貌,並表現的更爲嚴肅,談話就升級爲衝突。但若雙方瞭解對方的感受,改變溝通方式,矛盾便可避免。

訣竅4.認真思考孩子提出的要求,謹慎迴應。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匆忙答應而又反悔,會讓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很惱火,更難信任家長。有些家長習慣性否定,再與孩子談判,使孩子一開始就與家長對立。正確的做法是先告訴孩子我要認真考慮一下,然後再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回應。

訣竅5.與孩子商量解決矛盾的辦法。若家長自己尋找的方法難與孩子達成共識,可試着與孩子商量對策。如,孩子要和同學去較遠的地方,家長極易反射性回絕。若將自己所擔心的安全、健康等問題提出,讓孩子自己考慮讓家長放心的對策,久而久之,他也會懂得爲自己考慮。

訣竅6.重新認識孩子,瞭解他的世界。家長往往過多關注和督促孩子學習,這種單一的溝通無法讓孩子開啓心扉。若要孩子接納,家長應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狀態、感興趣的事。即使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也應支持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從而真正瞭解他的生活狀態。

父母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篇12

1、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着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家長與孩子說話時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願。在學會傾聽孩子的同時,家長要學會向孩子傾訴。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如果家長只一味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會變成一個只喜歡吐苦水、尋求別人幫助卻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幫助別人的人了。

2、注意體會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當孩子的玩具壞時,或當孩子和小夥伴鬧彆扭時,孩子會難過上好半天,如果家長認爲:小孩嘛,很快就會忘記的。或者就只會一味和孩子說:“沒關係的,要堅強點。類似這樣硬邦邦的安慰,孩子會覺得你根本體會不到他的難過,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和你說,而是一個人憋在心裏了。如果父母改成說:“我也很難過,我們一起來想想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解決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有不同的表現。

3、把自己變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進行交流時,很多家長喜歡用訓斥和居高臨下的態度去對待幼兒,孩子在家裏沒有玩伴,這會讓孩子心裏對父母產生一種距離感和恐懼感,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麼會敢和爸爸媽媽進行溝通,或對爸爸媽媽提出問題呢?

4、和孩子密切相處,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溝通最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媽媽們要騰出時間和孩子相處,密切觀察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瞭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惱的問題,然後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尋找話題進行交流,這樣會激發孩子和父母交談的興趣,促進親子關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