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演講稿(精選2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8W

法的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法的演講稿(精選21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遵紀守法的國小生》。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說到法律,往往給人以神祕、威嚴和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和習慣、紀律一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我們的社會和諧有序。作爲祖國未來,我們應該知榮辱,樹新風,做遵紀守法的國小生。 遵紀守法,我們要從身邊做起。遵紀守法,遵紀是基礎,在學校,我們要從保證每一節課的紀律開始,從同學之間的互相監督,到能夠嚴格自律;從被動接受紀律約束,到主動養成良好習慣;從杜絕抄襲作業,到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遵紀守法,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有句古話說:“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點滴小事,積累成山,要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我們就要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在過馬路的時候,“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定,你有沒有時刻銘記在心?你有沒有每次嚴格遵守?或許在不經意間,我們就做了一個好公民;或許在不經意間,我們就違反了規章制度。

遵紀守法,我們要從現在做起。鄧小平爺爺曾經說過:“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緊要處卻常常只有幾步,我們還是未成年人,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學會自我保護,學會依法律己,學會抵制不良誘惑,否則,一旦觸犯法律,法律無情,後悔莫及,家長傷心,老師煩心,社會擔心,一失足成千古恨!

同學們,我們北壇國小的每一名同學,都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社會都要求我們知法、懂法、守法。我們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代,我們要認真學習《國小生守則》、遵守《中國小學生日常行爲條例》,知榮辱,樹新風,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與同學和睦相處,冷靜地對待和處理問題,自強、自尊、自重、自愛。讓我們在紀律和法規的藍天下,和睦相處,快樂學習,健康成長;讓我們從今天開始行動,從現在開始行動,時刻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小公民;讓我們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國小生,當一個講文明的青少年!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法的演講稿 篇2

遵紀守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爲每一箇中國公民,我們都要繼承和發揚這個優良傳統。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遵紀守法應從小做起,從我做起。

遵紀守法,這是多麼簡單的四個字啊,真要是認真做起來,可就難了。就拿我們國小生來說吧!國粗製定的《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上明文規定:國小生應該不吸菸、不喝酒、不進入網吧、遊戲廳等。可有些學生就是不遵守規定,他們進出網吧、遊戲 廳就好象家常便飯似的,受到了許多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因此,現在青少年犯罪的事例起來越多了。還有,國家正在提倡保護地球,保護環境。並要求我們國小生要愛護花草樹木,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可有些同學聽完後像耳旁風似的,還做了許多影響市容市貌的不文明行爲。

前不久,國家又頒佈了“八榮八恥”: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這“八榮八恥”就是我們的航標燈,爲我們照明,我們的社會纔會更加文明和諧,我們的國家纔會更加繁榮昌盛。

現在,北京奧運會正邁着矯健的腳步向我們走來。主會場鳥巢、游泳館水立方正敞開雙臂歡迎各國的領導和運動員們。北京以及其它城市都鮮花簇擁,嚴陣以待。到時,五湖四海的朋友都會來參加這偉大的盛典。如果我們不遵紀守法,做出了有損國家形象的事情,那將會給我們中國造成多麼大的負面影響啊!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新世紀的精英。我們肩負着傳承文明發揚光大的偉大重任。我們難道不應該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嗎?時間是不等人的,讓我們踏踏實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從我做起,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小公民吧!

法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__:

誠信無形,卻可以經天緯地;誠信無色,卻可以耀人眼目;誠信無味,卻可以在上下五千年、縱橫海內外散發出醇厚的芬芳。無形、無色、無味的誠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近年來,誠信卻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且不說商場上爾虞我詐,也不必說黑心棉,民工米,就是哪一天你扶起一位摔倒在路邊的老人,說不定你就惹上了麻煩和官司。

多年前,以爲北大新生入學,他提着大包小包,在偌大的北大校園裏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他看見一位穿着布衫的長者,便把行李往他身邊一放,說道:師傅,麻煩您幫我看着點啊!一個多小時後,這位新生辦完一切手續回來,發現那位長者依然爲他守着行李,寸步不離。在第二天的新生入學大會上,他發現,昨天爲他守行李的長者正坐在主席臺的中央。他就是當代的東方語言學家、教育家、散文家北大副校長——季羨林先生。

事後,這位學生說道:季老身上透出的人格魅力將改變他的一生。

是啊,誠信就是如此征服着人心。

然而,誠信的魅力不止於此。

一位社會學家就爲什麼我會成功在一千位成功人士中做過調查,結果出乎人們的想象,沒有一個人認爲他們的成功是因爲自身有才華。他們中絕大多數認爲:成功的祕訣在於誠信。其中以爲只有國小文化的企業家說:高深的理論我不懂。我只知道,誠心誠意對待我的每一位客戶,誠信誠意的對待所有與我合作的人。誠信使他不斷第發展着自己的失業。

我們正處在青少年時期,青少年時期是塑造人格、修養品德的重要時期,我們怎樣對待每一位同學,如何上好每一堂課,怎樣面對每一堂考試,都是誠信對我們的考驗,假如我們在學生時代就隨意糟蹋自己的誠信,用虛假的學業和虛僞的態度是難以在將來的競爭中立足,而尾生抱柱之信。季老一諾千金,幼小的華盛頓坦然承認自己砍了櫻桃樹,這些以誠爲功,以誠立業的事例無不說明誠信這種人格力量在人生髮展中多起的重要作用。

朋友們:讓我們努力培養誠實守信的品德,讓誠信使我們的人格閃光!

謝謝大家!

法的演講稿 篇4

星期三早上,課間十分鐘,我和同學們正玩得起勁,突然,聽到廣播裏傳來校長響亮的聲音,他說:“同學們,請你們明天帶好零用錢,最少是一元,因爲窮孩子沒有錢,不能有我們這樣好的條件和環境,所以,我們要捐給他們一點錢,給他們一點愛心。”

星期四早自修時,錢老師笑着走進來,說:“同學們,把你們的零用錢拿出來放在口袋裏。”我小心翼翼地從我錢包裏拿出我的零用錢,藏在我的口袋裏,然後我們排着整整齊齊的隊伍來到操場上,校長在臺上說:“同學們,待會從308班起捐款。”這時候廣播裏響起了“愛的奉獻”這首歌來,就這樣開始捐款了,同學們一個個跑上去把錢放在捐款箱裏,我焦急地等待着,手裏緊緊拿着錢,終於輪到我捐了,我急急忙忙地跑上去,把錢放到捐款箱裏,一下子我輕鬆了許多,我感到無比自豪。

回到教室,我想:我一定要節約錢,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好好學習,也希望能使更多的孩子們上好學。

法的演講稿 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遵紀守法,從我做起》。 學生時代是人生中一個最重要的時期,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學生是對我們的基本要求。

一個人在小時候就不遵守法律法規,沒有遵紀守法的意識與習慣,犯了錯又不及時糾正的話,那麼這個人長大了就很難說他會成爲一個守法的公民。

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國小生更應該學法、懂法、守法。但是,校園中違紀的現象卻屢見不鮮。有的同學認爲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規校紀,大不了扣幾分罷了。其實這種想法對自己十分不好。因爲習慣成自然,就怕以後到社會上,幹些違法的事,違紀就成了違法,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相信這句話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它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果你小的時候就開始偷針,天長日久,只要你養成了“偷”的習慣,長大了就很有可能偷金。”

也有同學認爲如今追求個性化,認爲講紀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紀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出錯的。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有條件的。鳥在空中飛翔,它們是自由的;魚在水中嬉遊,它們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鳥放入水中,讓魚離開了水,那麼它們不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會死掉。人走在馬路上是自由的,

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亂竄馬路,被車輛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學校如果沒有校紀校規,那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如何保障? 同學們,祖國、社會都要求我們知法、懂法、守法。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與同學和睦相處,冷靜地對待和處理問題,自強、自尊、自重、自愛,讓我們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少年!

法的演講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同學,

大家好

“法”,古文中寫作“灋”。根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一書的解釋:"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灋”,從“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從“廌”(zhì),即解(xiè)廌,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它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它能用角去觸理曲的人。也就是說,如果公堂上遇到不好查清的案子的話,就把這個動物請出來,它會用角頂真正的罪犯。“治”,《說文解字》中解釋爲: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從水臺聲。直之切〖注〗乿,古文。所以說,“治”開始爲河流的意思,後來才引申爲治理。現在,《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法治指根據國家法律治理國家和社會。

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法律是維護國家秩序的一種制度。遵紀守法,是每個人都應做到的。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更應該做到法在心中。

柳豔兵、易政勇,是宜春三中高三學生。20xx年5月31日,柳豔兵、易政勇不顧個人安危在客運班車上與持刀歹徒搏鬥,勇救車上羣衆,自己卻身負重傷。這兩位同學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不顧自己的安危,及時制止了歹徒的繼續行兇,最大程度地挽救了他人的人身生命安全,避免的更大的傷害,弘揚了社會正能量,這種見義勇爲的義舉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他們也因此榮獲了“20xx年江西法治人物特別獎!”

正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浴血奪刀好兒郎。正是時刻銘記了法在心中,當沾滿鮮血的菜刀揚起時,他們奮不顧身,用傷痕寫下人間正義,以熱血哺育法治之花,憑雙手雕刻一個現代公民的法治風骨。

如果你揚法治之帆,你將收穫法治之花;相反,如果你漠視法治,你將飽食惡果。

20xx年10月26日,在吉水縣米羅咖啡旁的國道上發生一起車禍!當場死亡一人!消息如此之短,但內容足以震撼每一個吉水人。我們常說,人最寶貴的東西莫過於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生命之樹倒塌,這難道還不足以敲響法治的警鐘嗎?然而類似的交通事故卻時常發生。試想,如果人人遵守《交通法》,做到法在心中,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這樣的悲劇難道不會減少嗎?答案毋庸置疑。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在法治面前,我們同樣需要時刻保持這種意識!

歌德說過,法律和禮貌是兩種能夠帶來安定的力量。在中國,古有周公制禮,韓非說法;今有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在心中,道德也要常駐心中。我們要做好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法治是治國的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國的重要手段!德治和法治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我們都知道,學校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起主導作用!青年一代容易在學校規範自己的法治行爲,也容易走上踐踏法律之路。因此,學校教育從國小至高中堅持德育和法育相結合的方針顯得尤爲重要。“國有國法,班有班規”,學校既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同時又開設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主題班會以及各種各種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德育。引導學生真正做到法在心中,道德在心中。

爲了更好地引導學校教育的發展,近日,報以全國人大審議的《國家教育考試法》草案備受關注,其中涉及到考試大綱、命題組織資格、命題方式、考試方式等問題。並且還提到“考試舞弊最高可判七年”。雖然《考試法》只適用國家組織的考試,但是透過《考試法》,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法治進校園越做越好。

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我們應該教育學生不僅在學校要遵紀守法,出了校門也要與法同行。不僅要做一個知法、懂法、學法的好公民,而且要時刻銘記法在我心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法治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引學生上下而求索。

法的演講稿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五年級的嶽小芊,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法律在我心中》。

不瞞大家說,法律對我來說,只是一個神聖而又模糊的名詞。我曾納悶,我還是一個小孩,法律跟我有什麼關係嗎?帶着這個疑問,我求教我最信任的人--------

老師說,法律是明媚的陽光。陽光照耀之處,耕地、河流、森林、草原、溼地、野都生動物等等都有相應的法律保護着,法律的保護使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大自然更加和諧。

媽媽說,法律是一件安全的外套。人從一生下來開始,法律就對幼兒、小孩受教育、婚姻、生命財產不受侵害、社會醫療保障、老年撫養等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法律的保護讓我們快樂地成長,安全地擁有,幸福地生活。

爸爸說,法律是行動的指針。像我們開口不能罵人,伸手不能打人一樣,我們的言行都要受到法律的約束,同時也受到法律的保護。大人們每做一項工作,每簽訂一個合約,都要涉及到很多法律條款,法律使我的保護們的社會運行有序,和諧相處,健康發展。

哦,原來法律並不遙遠,它就像空氣、水、或麪包一樣,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須臾不曾離開。正是它,使人類遠離叢林法則,創造今天燦爛而輝煌的文明。就像河流離開河牀就會氾濫,大雁離開雁陣就會墜落,電腦離開防毒網絡就會癱瘓一樣,我們人類如果沒有“紅燈停,綠燈行”,交通就不會通暢,如果沒有“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社會就會混亂,甚至走向消亡。法律就像一張無形的安全網,覆蓋着我們生活的天空。

由此可見,加強法律的教育和培養守法意識同等重要。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更應從國小習好法律知識,遵守法律和社會規則,將來成爲一個文明、誠實、守信的人,成爲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法律和道德。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我們不需要做多少大事,我們先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擁擠的公車上,我們讓一讓座位;在紅燈面前,我們停一停腳步;在道路兩旁,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在家裏,我們替父母分擔一些煩惱。這都是遵守法律和道德表現,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到的話,那麼,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生活,就會變的更美好。我國有句古話叫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一個規矩否則就什麼也做不成。對國家,對社會來說這規矩就是法。作爲國家公民和社會成員,人人都要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我們國小生作爲國家的小公民,社會的小主人,同樣應該學法、懂法、守法,以保護我們自己的權益,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只有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長大後才能成爲對社會有用的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今天我們是青少年,明天我們就是國家的建設者。現在不僅要學好知識,練好身體,養成良好的習慣,也要樹立法律意識和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懂法、知法、守法。法律是我們健康成長的保護神,也是做爲一個小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爲準則,我們每個人都要認真學法,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孩子。

法的演講稿 篇8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在全社會形成“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念,讓遵紀守法成爲我們的榮譽。作爲教師,更應該知法守法,爲學生做好表率,教育我們的接班人都要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有人說:“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響學生一輩子。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真正爲人師表。”教師凡是要求學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能做;要求學生不遲到,預備鈴一響,教師就提前到教室門口等待等等,看似區區小事,實則細微之處見精神做表率。爲人師表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它爆發的內驅力不可估量。因此,爲人師表是當好人民教師最基本的要求。

“法律”可以說是黑色的,因爲它在犯罪人面前,意味着判決、處罰;“法律”亦可以說是紅色的,因爲它在無辜者面前,代表着正義,公平。當某人被證據確鑿地證明有罪或無罪的時候,法律就得到了體現,正義就得到了伸張。“法”是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佈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爲規則,“律”是具體的規則,條文。“法”、“律”結合起來,組成了這個社會中神聖的詞語。古羅馬的西塞羅曾在《論法律》中說道:“法律是根據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對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分,人類法律受自然指導,懲罰邪

惡者,保障和維護高尚者。”法律在這個社會中是一種權威,人們需要參照它來生活;法律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溫暖的家,他們的利益在這裏得到了保障,他們權利在這裏得到了自由;法律更是一條粗大的鐵鏈,它緊緊地綁住犯罪分子,讓他們無法在這個社會中胡作非爲。我們要讓學生知道法律不會因爲你是未成年人就對你網開一面,也不會因爲你不懂事而忽視你的罪過。只有在學校中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在社會上遵守各種條約,規定,才能受法律的保護。

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一所學校的校風校貌與教師的行爲表現息息相關,一個教師的師德好壞對教風、學風影響極大。應該承認,目前,敬業樂教、無私奉獻於教壇的教師是絕大多數,他們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貧的情況下以自身高尚的師德與良好的師表行爲影響與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備的學生,的確令人可敬可賀,然而,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數教師表現出失德的行爲,在學生中、社會上產生極爲不良的影響。如有的工作消極,紀律渙散;有的弄虛作假,沽名釣譽;有的賭博成性,作風下劣;有的吃喝玩樂,貪圖享受;有的計得患失,事必講報酬。如此種種,都玷污了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有悖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於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一個國家即使經濟實力再強,假如沒有健全的法制,沒有遵紀守法的國民,仍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文明、強大的國家,照這個標準來看,我們離真正的“強盛”還有相當一段距離。雖然,我國目前已經構建起了比較完備的法

律框架,普法教育也搞了多年,但實事求是地講,“遵紀守法”四個字還遠沒有成爲所有公民的自覺行動。應該說,我們這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雖然距離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制國家尚需時日,但卻並不缺少建立和諧社會所必不可少的道德傳承。

遵紀守法是現代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和義務,是保持社會和諧安寧的重要條件。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條件下,從國家的根本大法到基層的規章制度,都是民主政治的產物,都是爲維護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就是遵從人民意願、維護人民利益的高尚之舉,必將受到人民的肯定和贊同。這應該是每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所追求的榮譽所在。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人人守法紀,凡事依法紀,則社會安寧,經濟發展。今天,我們強調“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就是要進一步告誡人們,無論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還是一個地區、一個單位,須臾不可沒了法紀的規範,須臾不可亂了正常的秩序。

法的演講稿 篇9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樹立理想、堅定信念,爲司法公正事業不斷奮鬥!”

今天在這裏向大家演講,我心中有很多感慨,就在短短的一年前,我還只是一名在社會上爲了自己的前途努力奮鬥的青年,而今天,我已經作爲一名光榮的法院幹警,胸前佩戴着光榮的天平標誌,同大家一起探討樹立司法理念、維護司法公正這些宏大的命題,前後對比,感覺時間彷彿就像河流,我們每個人都在這不斷流逝的河流中尋求符合我們自身的位置和立場,同時,我們每個人也應該不斷的自覺尋求適合自己的位置和立場。經過在法院一年來的學習和實踐,今天,我可以自豪的說,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立場,那就是:“時刻牢記自己是社會主義國家憲法和法律的執行者和實踐者,牢固樹立起社會主義的司法理念,不斷完善自身的修養,爲追求實現最大的公平正義而奮鬥終身!”。

今年以來,全國政法系統都在開展“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理念”一詞,其實是一個哲學名詞,指在理性領域內的觀念,簡單的說,就是從實踐中產生的超越了經驗而形成的概念。從我自己的角度,我更加相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就是我們每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法者在執法活動中應當秉持的理想和信念,這個理想和信念,也就是黨中央和中央政法委在這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提出的必須樹立起的“依法治國、執法爲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理想和信念。這種理想和信念,對於我們達成“公正與效率”的人民法院世紀工作主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偉大的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理想是明燈,沒有明燈,就沒有方向,沒有生命”。這句話正好完美的闡述了我們作爲當代中國的司法工作者樹立起遠大的理想的重要性,如果我們每天只是庸庸碌碌的把工作當作自己謀生的飯碗,把自己的工作等同於螞蟻找尋食物般的日常事務,缺乏相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那麼我們相信,在我們的隊伍中不會產生默默奉獻、捨身求法的蔣慶,不會產生辨法析理、勝敗皆服的宋魚水,不會產生紮根基層,一心爲民的金桂蘭,也不會在我們遵義法院系統內,短短的十年中連續涌現出祝吝宗、周其貴兩位獲得全國一等功表彰的先進典範。我們也看到,正是有了追求司法公正的不懈理想,我們身邊正不斷髮生着種種感人的事蹟,我看到有的法官常年堅持白天坐堂問案,晚上把厚厚的卷宗抱回家擬寫法律文書;我看到有的同志不管是大年三十,還是清晨三點,堅持守候在被執行人的門口,只爲了案件能夠順利地執行到位;我看到有的同志面對來訪羣衆的怒氣和怨氣,把道理掰開來揉細了仔細的解釋,照顧羣衆無微不至,自己卻整天想不起吃飯喝水;我看到每到晚上,法院總有幾個窗戶的燈光,亮到深夜仍然放着光芒,照着那些精研法理的身影。是啊,一幕幕這樣的情景,我們每一個法院的同志再熟悉不過,只是我們以往並沒有深思,爲了什麼會有這樣默默奉獻的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員,爲什麼會有這些看似平凡,卻總能感動人的事情屢屢發生,我想,他們都是在爲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而奉獻,是因爲他們把建設社會主義的法治國家當作自己的畢生的理想。正是這些普普通通的事例教育了我,使我從一個原來曾經相信法院工作只是“一杯茶、一張報、過一天”,曾經懷疑“盤盤帽、兩頭翹,吃了原告吃被告”是否屬實的簡單青年,逐步變成了一個對於法制建設理念堅信不疑的法院工作者,變成一個把司法公正作爲自己最高追求的法律人,變成一個逐步形成了遠大的司法建設理想的光榮的法律人。

當然,只有遠大的理想是不夠的,我們還應當看到離真正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現社會主義法治的遠大目標還有很多的艱難和阻隔,所以必須樹立起堅定的信念。這個信念,首先是要有樹立起正氣,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文天祥則在他的《正氣歌》中說:“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溟”。只有我們在心中培養出了堅持司法公正的信念,真正樹立起了“依法治國、執法爲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正氣,我們才能在每一次的執法活動中都堅持做到凜然正氣,勇敢的排除各種阻撓和抗拒行爲,作出符合黨和人民需要的司法行爲,爲人民司法事業的不斷前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我們要有長期堅持、不斷努力的信念,沒有一座大廈能夠在一夜之間建起,同樣,社會主義法治的事業同樣需要我們長期的努力。只要我們認準了前進的方向,就要不懈的堅持。可能有的同志說,就算我再怎樣努力,真正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貫徹到全社會每一個角落去,也不是我可以完成的任務,是啊,我們每一個人的能力都是渺小的,但是,我們的努力卻絕不會是白費的!這裏,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日本哲學家中江兆民身患癌症,醫生宣告他的生命只是“一年有半”,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崩潰了吧?但是中江兆民爲了全面闡述了他的“無神無靈魂”思想,卻在這生命的最後時刻,以驚人的意志和毅力寫成了自己的最後一部著作,取名就叫《一年有半》,爲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行爲說明了人在具有了堅持不懈地意識後,會迸發出多麼驚人的力量!當然,還有的同志說:“遠大的理想、崇高的正氣、堅持的毅力,這些我都不缺,但是司法環境太差,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這正是我想說我們在樹立起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解決的第三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看待我們置身的環境,不可否認,當前的司法環境的確有不足人意的地方,很多的報刊雜誌,包括我們自己的同志也都對深惡痛絕,但是,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環境是什麼?其實,環境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今天在座和不在座的每一個人,我們形成了環境,我們造就了環境,只要我們堅持從自身做起,從平時做起,規範高效的完成每一個哪怕最細小的司法行爲,那麼司法環境的好轉也將一步一步的向我們走來!

同志們,我的演講即將結束,在這時刻,我想起了詩人食指在他的著名詩篇《相信未來》中寫下的詩句:“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們的評定!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是的,讓我們全體法院幹警團結在一起,拿出相信未來的勇氣,樹立理想、堅定信念,爲司法公正事業不斷奮鬥!相信未來必將對我們在建設司法公正偉大事業所付出的每一分辛勞、每一滴汗水、每一點奉獻都給與公正的評定!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法的演講稿 篇10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在前面的幾次考試中,我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一切首先要歸功於我的努力,當然學習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接下來我給各位介紹一下我的學習經驗。

第一我覺得要想學習好先得對學習感興趣。俗話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纔會對學習有動力,自然會越學越好。第二,要想搞好學習,必須掌握好正確的學習方法,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這纔是最重要的。在學習當中,我們的腦子裏必須有三個字——爲什麼!牛頓被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砸到,他問了個爲什麼,於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看到開水後,壺蓋跳了起來,他問了個爲什麼,於是他發明了蒸汽機……,所以說聰明的人懂得說;智慧的人懂得聽;高明的人懂得問。最後就是一定要勤奮,這是最重要的,連愛迪生都說天才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也許上面我說的很抽象,具體下來就是上課要認真聽課,注意要多獨立思考,不懂就要問,要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要認真細緻地做好老師佈置的作業,決不能馬虎。還有的是,要做好筆記,課前最好預習,先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這對於接下來的課能更容易地吸收。課後也要進行復習,鞏固好老師所講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古人曾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不也是這道理嗎?最好要注意勞逸結合。只顧着死讀書是沒有用的,要讓腦子適當地放鬆一下才行,比如打打球,聽聽音樂,看看電視新聞等。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學習體會。畢竟學習是因人而異的。但我相信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穫,付出汗水纔會收穫碩果的!我也會加倍努力,爭取在下一次考試中成績更上一層樓。

最後我想說你再強也不要和別人比,你再弱也要和自己比,你挑戰過了自己,把以前的自己比下去了,你就會收穫比別人強。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法的演講稿 篇1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想要講的題目是:誠信。

什麼是誠信?顧名思義,誠實守信。誠信,作爲中華文明古國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受到人們的自覺信奉和推崇。然而,時至今日,我們爲何又重提誠信?是的,這是因爲有許多的事令人駭然:假煙、假酒、假種子、假化肥、假的文憑、假職稱、假名字不勝枚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誠信,必定失去發展的空間,失去堅強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嚴。

誠信是由"誠"和"信"兩個概念組成的。誠,就是真誠,誠實;信,就是守承諾,講信用。通俗地講,誠信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無不說明了誠信的重要性。誠實守信是我們每個人都應遵守的生活準則。因爲只有以誠待人,別人纔會同樣以誠相待。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孟信的人,家裏很窮,無米下鍋,只有一頭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將牛牽到集市上賣了。孟信回來後非常生氣,責備他的侄子不該把病牛賣給人家,並親自找到買主將錢如數退還,牽回了自家的病牛。透過歷史的煙塵,我們清楚地看到孟信手中緊緊牽住的絕不是一頭生病的黃牛,而是一條健康與高尚的道德纖繩,它將一個人的人品、修養引入了純潔的聖地。這就是誠信的力量。

誠信對於一個人很重要,對於一個國家則更爲重要。一個不講誠信的個人是社會的危險品

,而一個不講誠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我們中職學生更應身體力行,從我做起,這樣才能在不久的將來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言必信,行必果。”著名的海爾集團曾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在與客戶簽發合同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公司延誤了發貨時間,爲了信守合同,公司決定採用空運,爲此損失了一大筆錢,卻由此贏得了信譽。總裁自豪的說:“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爲寧可失去所有的財產,也不願失去信用。

古語說“一諾千金”,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企業經營中,誠信都是最基本的準則。但是,遺憾的是,現在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見

利忘義,爲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置誠信與不顧。在當今社會中,爲了牟取暴利,商家們給豬肉注水,用福美林浸泡海鮮,屢見不鮮的假煙假酒,毒大米,劣質奶粉,摧殘了多少鮮活的生命!面對那些層出不窮的騙子,防不勝防的騙術,以假亂真的產品,在善良人們無奈與無助的背後,更可怕的,是整個社會誠實守信的體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衝擊!

作爲未來祖國的主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新科技、新信息、新體制不斷涌現,競爭日益激烈的信息時代。要想使自己能夠適應於這個時代,使我們的民族立於這個競爭的世界,就必須誠實守信。你可以沒有金錢,可以沒有榮譽,也可以沒有健康,但你不可以沒有誠信,因爲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

待人以誠信,如同一輪明月的清輝普照大地。是誠信,讓黑暗變得光明,讓世界變得美麗;是誠信,讓世界充滿生機,讓生命充滿活力。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要讓誠信只出現在紙上,成爲我們的口頭禪,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誠信無處不在。讓我們共同來營造一個誠信的世界,感受生活的幸福與美好,感受世界的寧靜與美麗吧!

法的演講稿 篇12

中國的憲政移植運動發軔於戊戌變法,文化抵抗也自此揭開了“民族主義”的旗號,並打上了意識形態的烙印。康有爲在戊戌五六月陸續進呈的《日本變制考》中,說明了他的變法主張:購船置械,可謂之變器,不可謂之變事;設郵局、開礦務,可謂之變事,未可謂之變政;改官制,爲選舉,可謂之變政,未可謂之變法;日本改定國憲,變法之全體也。在康氏看來,制定憲法,行民選議院纔算變法,可以“攝百千萬億臣民之心智”,人民不會與朝廷疏離,而會竭盡心智能力,使政舉法行,國家可長治久安。

康有爲認爲,政治改革的最終結果是激烈的,但改變的過程必須緩慢平和。在實現全民共知的“太平世”之前,中國必須經過君主立憲的過渡時期。在《日本變制考跋》中,康建議“我朝變法,但操鑑於日本,一切已足”。康氏也明白“昇平世”的君主立憲與“據亂世”的絕對王政有着根本的區別,因此必須作若干之說明與預備:由於憲法之定,出於公天下之民,以人民之福利爲重,則通國上下之官皆爲民事而設,而事有今昔之不同,常變之各別,而官也因之有異,此與中國過去____政體之設官分職,欲家天下,防範人民,而制定《律例》及《會典》,其立法精神是迥然不同的。

顯然,憲政有着與____大異其趣的精神與文化。至此康有爲遇到了一個難題:中國沒有憲政的實踐,但有沒有憲政的精神呢?若有,爲什麼產生不出憲政?若沒有,是否意味着文化上也跟着全盤西化?康氏陷入了二難選擇:若主張有,必須冒大不韙,____千年之定識,重新解釋儒教;若主張無,有傷民族自尊,等於宣佈“文化自殺”,並根本上動搖儒教作爲清政府的立國基礎,這不但皇帝不同意,官吏不同意,也肯定招致士人階層的普遍反感,最後可能是天下共誅康氏本人。兩害取其輕,他選擇了第一種方式:西方國家以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來實現民主政府,而在中國已有這樣的理論存在。中國在民主實施上落後於西方,不是因爲孔子的學說有缺點,而只是他的許多門徒誤解了他。這就是康氏《新學僞經考》(1891)和《孔子改制考》(1896)要說明的問題。

康有爲不但認爲儒教有憲政的理論(如《孔子改制考》說堯舜爲民主、爲人道之極至),而且已經深入到操作層面上的“階段論”。他在《論語注》中寫道:“春秋之義,有理亂世,昇平世,太平世”,而每一世都有他相應的政治制度:絕對王政適於據亂世,君主立憲適於昇平世,共和制度適於太平世。當人類從較低的社會層次發展到高層次,政府的形式也要相應改變。在《論語》中,孔子有言“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傳統的理解是大夫不能控制政府,百姓不議政治。康氏批評此屢見的“不”字乃系誤植,誤植之人蓋不明孔子的真正意思,因此必須刪去。康氏評論孟子所說“民爲貴”時有云:此孟子立民主之制,太平法也……公平所歸乃舉爲民主,如英、法制總統然……近於大同之世。經這麼一解釋,儒教本來就有君主立憲和民主立憲思想了,並明示了二者的更迭和漸進過程。康有爲於是主張設制度局以定憲法,並以孔子自稱爲素王,孔子亦主張改制,爲其變法立憲確立了經典依據。就這樣,通過對儒教本土資源的重新挖掘,憲政理論大可自給自足,移植西方憲政而不必同時引進西學,難怪梁啓超稱呼康有爲系“孔教馬丁·路德也”。

康有爲提出以儒變法和以儒教爲國教還有直接抵抗文化的動機。康氏認爲“耶教言靈魂界之事,其圓滿不如佛,言人間世之事,其精備不如孔子”。他覺得儒、佛、基督三教雖講基本上相同的真理,但最不如人意。他相信儒教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學說都優越,在理論上適宜全人類,是在目前情況下惟一適合中國的宗教。爲了保全帝國的目的,中國的法律、行政和經濟制度都必須按照西方的模式改變;但如果放棄儒教,企圖對整個道德生活西化,則將是文化自殺。因此,康氏在《孔子改制考》一書中所取的立場,可說是一種“文化民族主義”。

綜上所述,康有爲認爲戊戌變法的直接目標是開議院,制憲法,行君主立憲,以解釋後的儒教爲指導思想,而不能引進基督西學作基礎。儘管康有爲對儒教經典的“重新解釋”引起了較多的非議,但光緒皇帝除不答應明確立國教外,其他主張大多被接受,並任命康有爲作整個變法的“總設計師”。因此可以說,康的思想基本上代表了變法時期關於“憲政移植與文化抵抗”的樣式。我認爲,康有爲與戊戌變法對二十世紀中國憲政的重大影響主要體現爲以下三方面:

第一,康有爲的所有努力,在我看來,是爲了中國的憲政移植尋求一種能爲國人所認同的合法性基礎。這種基礎根植於傳統文化,與意識形態休慼相關,而又不能根本違逆世界之大潮。於是,便有了對儒教經典的重新解釋,但康的用心良苦反而加重了文化的認同危機,使他的“合法性基礎”一直處於邊緣地帶:傳統的實權派和士人階層斥康爲“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而革命派和西學派也不買康的賬,視之爲極端保守的頑固分子。對此,費正清指出:“康氏爲了彌補漏洞,經常不得不違背已被大家所接受的解釋,乃引申經文以便將平等、自由、共和與憲政諸義注入儒學,他的做法乃是善意地使中國的道德遺產現代化以保存之,使清廷的思想基礎合時以挽救它的危亡。假如康氏依據家法,他不過是另一個可敬的公羊家,與他之所爲完全不一樣”。儘管說得不客氣,但後繼者發現康思考的問題是不能繞過的,並且幾乎走上了同一條道路:憲政移植與文化抵抗。前者爲西化和現代化,後者爲民族化和本土化。最終,中國移植了憲政之體,而排拒了憲政之魂。

第二,康有爲主張漸進改革,認爲中國先行君主立憲爲實現真正的民主憲政所必需的過渡階段,而急功近利的革命只能導致歷史的輪迴。“僕戊戌以來,主張君主立憲;自辛亥以來,主張虛君共和”。康認爲虛君可置身於政治競爭之外,可作爲國家團結和安定的象徵,既順應傳統民情,又爲憲政建設提供了一個和平環境。孫中山先生當時提出要革命,要“民治”的憲政,二者區別不在於目標,而在於和平與暴力的手段分歧。但越往後看,孫中山先生的做法就越清楚了:他不得不承認,民治憲政只能是漸進的,而不能“畢其功於一役”,於是便有了“憲政三段論”,而長達20年的訓政時期人民根本上無權可言。皇帝被趕走了,卻迎來了無數個“皇帝”,軍閥混戰,國無寧國,民不聊生,還談得上什麼人權、民主、憲政。本世紀的憲政遭遇不幸被端方和康有爲言中,而戊戌的思想本來是可以直接避免這種情境的(辛亥革命後若行虛君立憲根本無阻力可言)。後繼者的實際操作者在暗渡康氏陳倉,但卻爲表面的形式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第三,康有爲“漸進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民智未開”,尚須教化,此爲康最初主張君主立憲和開明____的緣起。康氏認爲,中國人民在____統治下幾千年,既無能力也無慾望取得政權,因此在他們有資格動用權力之前,給予他們政權是愚蠢的,最安全的方法是儘量利用現存設施作大轉變的準備。康氏認爲適用於“太平世”的民主尚未到來,操之過急,將適得其反:伸民權平等自由之風,協乎公理,順乎人心……將來全世界推行之,乃必然之事也……須有所待,乃可爲也……中國果服革命之藥,則死矣。民國成立後的局勢證實了康氏對於未成熟憲政改革的諸多憂慮。他說,“所謂民權者,徒資暴民之橫暴恣睢,墮實桀頡而已。所謂平等者,紀綱掃盡,禮法蕩棄而已。所謂自由者,縱慾敗道,蕩廉掃恥,滅盡天理,以窮人慾而已。”

孫中山先生當初主張激進革命,並在民國成立後宣佈人人平等、自由,享有天賦人權。但他很快就發現:正如康有爲所言,中國人民實際上還停留在需要引導,才能走上民主憲政的地步。因此,他提出了“訓政論”———憲政保母論,寄希望於“先知先覺”的精英。與此同時,胡適、蔡元培、丁文江等大學者也呼喚“好人政府”,這樣,某某主義和儒教文化的巧妙結合使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希翼救世主的心態和官方的“牧民”意識得以實現一個在道德和智識上無可置疑的“好人政府”。

戊戌變法時,康有爲基於“民智未開”而主張君主立憲的開明____,用皇權教化人民,使憲政權利次第實現,康氏的思想自然遭口誅筆伐。但那些譴責康的人後來掌權了也走上了他的老路,只不過少提一個“皇帝”罷了。這種“巧合”是必然的:憲政是從西方那裏搬過來的,但頭腦還是中國的。它的源頭是儒教的人性哲學:上等的“聖人之性”先天就是善的,不需要教育;“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需要經過教化、改造,方可“化性而起僞”,臻於完善,聖人君主官吏自然“承天意,以成民之性爲任者也”。呼喚救世主和好人政府不就是“內聖外王”,“修齊治平”的政治產物嗎?

中國之所以自己開不出憲政,移植又不成功,從康有爲氏的“變法”主張中已可以看出其中端倪:以“民智未開”而主張集權訓導、教化人民,看似有理,實際上是一個禍害致深的僞命題。其一,“民智未開”並不構成政府幹預的正當理由,因爲政府本身也存在類似的難題,政府本質上不是超越個人之上的實體,並非全知全能,它也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個人組成的,這些人往往也是“官智未開”的,起碼在中國行憲前,不會存在一個憲政素養良好的官吏集團足以示範教化人民,因爲官吏和人民一樣只有在憲政的環境裏才能逐步培養憲政素養並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其二“人民未能自事其事”絕不是“政府代行其事”的充分條件,在憲政生活中,公民擁有權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棄權,但沒有授權,任何人不能越俎代皰。通過開明____大包大攬來推行民治憲政,本身就構成了手段與目的的悖論。其三,人民沒有行憲的熱情和能力,或者憲政一開,就導致民情混亂,自由濫用,縱慾敗道等諸現象,往往並非“民智未開”,而是憲政自身的制度設置尚未產生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這是行憲初期的必然現象,而政府一旦熱衷干涉,可能會返回____狀態。最後,以民智未開而行訓導教化政策,必然用權至極並視人民爲掌中可任意揉搓的試驗品。其無法避免的結局是“爲政者打着人民的旗號反人民,官吏以行公益之名中飽私囊”。“權力容易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絕對會使人腐化”,二十世紀的經驗爲這個真理提供了太多的例證。

法的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憲法我來講》。

當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雄壯激昂的國歌聲縈繞耳際,我們的心靈便一次又一次得到淨化和洗禮。有人不禁會問:我們的國旗只能是五星紅旗嗎?我們的國歌只能是《義勇軍進行曲》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爲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當我們迎着朝陽,沐着晨風,背上心愛的書包,和小夥伴們一起開開心心地走進校園,奔向寬敞明亮的教室,便開始了新一天的學習。老師不僅教給我們文化知識,還培育我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是憲法給予我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

放假閒暇之餘,我們遊歷山川、河流、草原,領略礦藏、灘塗、森林,既大飽眼福,帶來愉悅的享受,又增長見識,帶來全新的感悟。正是憲法對自然資源進行了有效保護及合理利用,我們才能隨時置身在壯如圖、美如畫的境界裏。

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如果他們是企事業單位職工或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到一定年齡後就可以依照憲法享受規定的退休制度,他們的生活將受到國家和社會的保障。

在我們的身邊,有一些老、病、殘的弱勢羣體,他們缺少勞動的技能,缺乏生存的本領,我們的憲法就爲他們提供法律援助: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史記商君列傳》有言:“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相信大家對這句話都不陌生,它的意思是說任何人在法律面前不分高低貴賤,不分三六九等,這是對憲法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最好詮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反覆提到的一個關鍵詞,對,它就是“憲法”。什麼是憲法呢?憲法在一個國家治理體系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是公民義務的指路燈。

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在憲法指導下,我國相繼制定和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法律體系。當我們受到家庭虐待或校園欺凌時,有《未成年人保護法》爲我們量身貼護;當有人教唆、脅迫我們參與不良行爲時,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爲我們保駕護航;當我們因交通事故產生矛盾糾紛時,有《道路交通安全法》爲我們解疑釋惑……

可以說,憲法是一部生活的百科全書,當我們迷茫時,爲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可以說,憲法是一套生存的安全手冊,當我們受傷時,給我們伸張正義的力量;可以說,憲法是一條奔騰的生命長河,在我們成長時,讓我們的夢想揚帆遠航!

同學們,讓我們沉心靜氣、戒驕戒躁,認真學習憲法,用心尊崇憲法,以憲爲綱,多維延伸,徜徉在法律的海洋裏,爭做一個學法、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用法的好少年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法的演講稿 篇1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早上好,我是七年級(5)中隊的符娜禎。今天由我來爲大家講述一下法制宣傳日。

作爲當代的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發的年代。我們在法制的藍天下健康成長,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這些年,黨一直在加強對我們的法制教育。在法制的藍天下我們從一羣羽毛未豐滿的小鳥,逐漸轉換成一羣正準備騰飛的雄鷹。提起法律,就應該給人一種神祕、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範着人們的行爲舉止。正是因爲由於這些規範的存在,我們這個社會纔會變得有條有理:正是因爲由於法律的存在,才使我們的權利得到了應有的保障,我們應該感謝法律帶給我們的一切。火車要受軌道的約束,否則就要傾覆;飛機要受航線的約束,否則就要墜落;幹部要受法紀的約束,否則就要腐敗。

我們都知道,由小毛病發展到大過錯,從一般違法到陷入犯罪的泥潭,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我們學校非常注重行爲規範,在《學生須知》中,也有多項常規。每週,我校也會進行流動紅旗的評比,鼓勵那些行爲規範好的集體;當然,那些未拿到流動紅旗的班級也吸取了教訓,力爭下一次的流動紅旗。我國有句古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本意是沒有圓規和曲尺就沒辦法畫出圓和方這兩種圖案。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一個規矩否則就什麼也做不成。對國家,對社會來說這規矩就是法。作爲國家公民和社會成員,人人都要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我們學生作爲國家的小公民,社會的小主人,同樣也應該保護我們自己的權益,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只有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長大後才能成爲對社會有用的好公民。

本週又是我校的法制教育周,我們要以此爲契機,不斷加強法律學習,遵紀守法,做一個學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完了。

法的演講稿 篇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學法、守法與學校精神》,概括的說我校精神就是厚德、弘毅、誠信、敏行。

在這社會大家庭裏,我們每個人如何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爲呢?那就是共和國華麗雄偉的大廈下一座堅實、永恆不變的根基——“法”。它使我們每個人明確是非的界限,而這也是共和國公民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

我深深地知道,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穀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的輝煌;沒有你們的養育就沒有長大的我。回首新中國跨越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以毛澤東爲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建立了新中國,制定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成文憲法。從此,無數中國人開始認識法律、關心法律。

以鄧小平爲核心第二代領導集體確定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方針,爲開創普法工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爲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並將這一方略載入國家根本大法。去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庫》的出版發行反映了我國法制建設的成就,有助於推行實施依法治國的進程。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就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點內容。當前,隨着信息領域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作爲開放式傳播和交流工具,作爲一種新興的傳播媒體,正在日益成爲一個重要的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陣地。在互聯網的普及過程中,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這就是網吧問題。網吧的確有效地把網絡推向了平民化。然而,隨着互聯網信息垃圾的增加,失控網吧的負面效應也日益呈現,尤其是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引起了社會的焦慮。一些網吧的無序發展和惟利是圖,衍生出暴力遊戲、沉溺聊天、淫穢色情三個公害,成爲“電子海洛因”,從而引發出學生分心、家長傷心、教師煩心、社會擔心的負面憂患。不良網絡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例不勝枚舉,在此不一一例舉。

未成年人違規上網是學校、家長、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爲了優化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國務院通過了《互聯網服務營業所管理條例》,該條例明確規定:網吧、電腦休閒屋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所經營單位不得接納未成年人,同時還應在營業場所入口處的顯著位置懸掛未成年人禁入標誌,違者將由文化行政部門給予警告,並可處以1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整頓直到吊銷經營許可證。政府加強管理,用強制性的法律措施來維護網絡的安全、健康和文明。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應該吸取網絡危害的教訓,克己自律,按照《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規定做到文明上網,正確對待互聯網上的各種信息,自覺抵制、摒棄其中的糟粕。同學們:讓我們從文明上網開始,不斷加強我們的法制意識,抵制不良誘惑。

作爲每一箇中學生,應該以學校精神引以爲豪,爭當遵紀守法的浦外人,積極發揚光大學校精神,創學校品牌!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爲報效祖國、施展抱負打下良好的基礎。“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

法的演講稿 篇1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四年級七班的,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法律在我心中》。

不瞞大家說,法律對我來說,只是一個神聖而又模糊的名詞。我曾納悶,我還是一個小孩,法律跟我有什麼關係嗎?帶着這個疑問,我求教我最信任的人——

老師說,法律是明媚的陽光。陽光照耀之處,耕地、河流、森林、草原、溼地、野都生動物等等都有相應的法律保護着,法律的保護使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大自然更加和諧。

媽媽說,法律是一件安全的外套。人從一生下來開始,法律就對幼兒、小孩受教育、婚姻、生命財產不受侵害、社會醫療保障、老年撫養等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法律的保護讓我們快樂地成長,安全地擁有,幸福地生活。

爸爸說,法律是行動的指針。像我們開口不能罵人,伸手不能打人一樣,我們的言行都要受到法律的約束,同時也受到法律的保護。大人們每做一項工作,每簽訂一個合約,都要涉及到很多法律條款,法律使我的保護們的社會運行有序,和諧相處,健康發展。

哦,原來法律並不遙遠,它就像空氣、水、或麪包一樣,時

時刻刻在我們身邊,須臾不曾離開。正是它,使人類遠離叢林法則,創造今天燦爛而輝煌的文明。就像河流離開河牀就會氾濫,大雁離開雁陣就會墜落,電腦離開防毒網絡就會癱瘓一樣,我們人類如果沒有紅燈停,綠燈行,交通就不會通暢,如果沒有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社會就會混亂,甚至走向消亡。法律就像一張無形的安全網,覆蓋着我們生活的天空。

由此可見,加強法律的教育和培養守法意識同等重要。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更應從國小習好法律知識,遵守法律和社會規則,將來成爲一個文明、誠實、守信的人,成爲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親愛的同學們,我想大家已經清楚了,法律是一柄雙刃劍,他既懲治壞人,也約束自己,他既賦予你權利,也讓你肩負責任,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就需要我們自己積極學習《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國小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爲,要從小做起,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做到明事理、辯是非,“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法律就在我們心中。最後祝願所有同學都能夠學法、懂法、守法,奮發向上、健康成長!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法的演講稿 篇1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學時代是人生的春天,是青少年長身體、長知識、形成人生觀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有的同學總想學到一切,他們希望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邊又開放着朵朵鮮花,可是,事實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呀!我們必須從第一步起,一步一個腳印,腳塌實地的走下去,纔有可能度過那個遼闊的大海、攀上那座宏偉的大山。

九年級了,我個人對於學習有一些心得體會,在此與大家分享。

首先,我認爲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學習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確,學習積極性就越高;目標越宏偉,爲實現目標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學習意志就越堅強,確定學習目標要根據一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是一種良好的聽課習慣,好筆記不是全記,不是漏記,不能只聽不記,更不能只記不聽。筆記既實用,又利於今後複習。在課後大家都要做作業。那我們究竟爲什麼要做作業呢?托爾斯泰說過:“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思維得來時候,纔是真正的知識。”無論學那一節功課,課堂上老師講的,筆記本上記的等等,都是書本上的知識,要把他們轉化成自己的知識,使自己能夠自如的運用,就必須通過作業實踐來轉化。

還有,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科學的利用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有計劃的學習,這是很重要的。要提高學習效率,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做學習的主人,應把握:抓好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複習這三個步驟。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學習方法的一些心得體會,可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能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上更進一步。

謝謝大家,我的講話完畢。

法的演講稿 篇18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四(二)班的馬建城,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遵紀守法從我做起》。

在現實生活中,人只有一次生命,我們應該珍愛自己的生命。可是,有的同學卻因爲不能很好地遵紀守法,無辜地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同學不遵守交通法規,闖紅燈,或在公路上亂跑,被汽車碾在了車輪底下;有的同學不聽大人勸告,下河游泳,就再也沒有上來;有的同學攀高爬下,從高牆上摔得體殘肢斷;有的同學玩電玩火,無端地喪失了自己的生命。這些活生生的事實,血淋淋的教訓,一次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次次在提醒我們,作爲少年兒童,必須遵紀守法,否則,就會釀成大禍,就會失去自己寶貴的生命。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有了生命的存在,纔會成就我們一個個五彩的夢。

遵紀守法,要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學生時代是人生中一個最重要的時期,如果小時候就不遵守法律法規,沒有遵紀守法的意識與習慣,犯了錯又不及時糾正的話,那麼這個人長大了就很難說他會成爲一個守法的公民。但是,校園中違紀的現象卻屢見不鮮。有的同學認爲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規校紀,大不了扣幾分罷了。其實這種想法對自己十分不好。因爲習慣成自然,就怕以後到社會上,幹些違法的事,違紀就成了違法,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現在不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將來談何建設祖國!

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作爲國小生,首先要遵守學校的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不追逐,不打鬧,不做危險的遊戲,不玩對自己對別人有害的東西,在學校做個守紀律的好孩子;不在馬路上玩耍,不隨便下河游泳,不破壞公共設施,不玩火,不玩電,不做危害社會的事情,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如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能遵紀守法,都能成爲遵紀守法的好孩子,那麼,危險就會遠離我們,我們的家庭就會更加幸福,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安定。

同學們,祖國、社會都要求我們知法、懂法、守法。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與同學和睦相處,冷靜地對待和處理問題,自強、自尊、自重、自愛,讓我們嚴格要求自己,遵紀守法,文明修身,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法的演講稿 篇19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做尊紀守法的文明人”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爲怎樣的人。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有教養的文明人。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由此可知,行爲品德無論對個人還是對整個國家、整個民族都是何等的重要。一個高素質、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等等。文明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爲。有的同學認爲,現代社會講個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禮儀沒關係,只要學習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的確,現代社會尊重個人的選擇,自由度大了,然而,這並不意味着,現代社會對人的文明禮儀降低了要求。恰恰相反,現代社會對人的文明禮儀要求更高了,因爲文明禮儀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我們只要留心一下週圍人物,注意一下大衆傳媒,就不難發現,凡是事業有成的人他們都十分注重文明禮儀。事實上,越是懂文明禮儀的人,越能獲得自由發展的廣闊天地,因爲他是受人們歡迎的人。相反,如果缺乏教養,不懂文明禮儀,人們採取不歡迎的態度,又怎麼能發展事業,立足社會?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裏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應該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

法的演講稿 篇20

各位領導,同志們:

今天我在這裏演講的題目是:增強遵紀守法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在全社會形成"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念,讓遵紀守法成爲我們的榮譽。

"法律"可以說是黑色的,因爲它在犯罪人面前,意味着判決、處罰;"法律"亦可以說是紅色的,因爲它在無辜者面前,代表着正義,公平。當某人被證據確鑿地證明有罪或無罪的時候,法律就得到了體現,正義就得到了伸張。"法"是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佈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爲規則,"律"是具體的規則,條文。"法"、"律"結合起來,組成了這個社會中神聖的詞語。古羅馬的西塞羅曾在《論法律》中說道:"法律是根據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對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分,人類法律受自然指導,懲罰邪惡者,保障和維護高尚者。"法律在這個社會中是一種權威,人們需要參照它來生活。

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進步,法律同樣也會進一步完善,因爲整個世界的和平發展是要依靠法律才能穩步的前進。法律離我們並不遙遠,無論是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法律都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需要學法,懂法,用法,不犯法。才能像法國的泰.德薩米在《公有法典》中說的那樣:"這些神聖的法律,已被銘記在我們的心中,鐫刻在我們的神經裏,灌注在我們的血液中,並同我們共呼吸;它們是我們的生存,特別是我們的幸福所必需的。"

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一個國家即使經濟實力再強,假如沒有健全的法制,沒有遵紀守法的國民,仍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文明、強大的國家,照這個標準來看,我們離真正的"強盛"還有相當一段距離。雖然,我國目前已經構建起了比較完備的法律框架,普法教育也搞了多年,但實事求是地講,"遵紀守法"四個字還遠沒有成爲所有公民的自覺行動。應該說,我們這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雖然距離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制國家尚需時日,但卻並不缺少建立和諧社會所必不可少的道德傳承。

民衆對法紀是忠誠的,他們甚至希望像蘇格拉底那樣用生命去追隨自己心中神聖的法律。古希臘雅典的"當權者"以對神不敬等罪名逮捕了蘇格拉底並判他極刑。臨刑前,他的弟子們決定幫他越獄,而且一切都準備妥當。但蘇格拉底卻說:"我的信仰中有一條就是法律的權威,既然法律判處我極刑,作爲一個好公民,我必須去遵守。"蘇格拉底最終帶着對法紀的忠誠含笑離開了人世,但他的思想卻流芳百世。

在大多數國人來看,蘇格拉底確實有點迂腐,既然法紀本身不公正,那爲什麼還要服從呢?有人認爲,由於人們的道德準則與正義原則並不完全一致,也就必然存在意見分歧與矛盾。因而,爲了建立良好社會秩序,人人都應當遵紀守法。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現代中國,法律是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制定出來的,反映了人民的基本意志,我們更應當自覺遵守和維護。什麼時候,我們國家不僅經濟實力足夠強大了,而且"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的榮辱觀也真正成爲一種被全社會廣泛認同、自覺追求的公共時尚時,中華民族的實力才能軟硬兼備,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遵紀守法是現代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和義務,是保持社會和諧安寧的重要條件。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條件下,從國家的根本大法到基層的規章制度,都是民主政治的產物,都是爲維護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就是遵從人民意願、維護人民利益的高尚之舉,必將受到人民的肯定和贊同。這應該是每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所追求的榮譽所在。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人人守法紀,凡事依法紀,則社會安寧,經濟發展。倘若沒有法紀的規範,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項秩序就無從保證,人們生存、發展的環境就會遭到破壞,人民羣衆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十年"",社會,民主與法制遭到瘋狂踐踏,黨紀、政紀、軍紀受到嚴重破壞,社會秩序蕩然無存,正常生產、生活無法進行,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與維護,就連人身自由與生存權利也得不到基本保證。這種"史無前例"的混亂無序狀況,破壞了社會的安定,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無可估量的巨大損失,教訓極其慘痛而深刻。今天,我們強調"以遵紀守法爲榮、以違法亂紀爲恥",就是要進一步告誡人們,無論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還是一個地區、一個單位,須臾不可沒了法紀的規範,須臾不可亂了正常的秩序。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本質上是民主法治社會。在民主法治的背景下,違法亂紀就是踐踏民意,危害社會。有人似乎覺得違法亂紀可以撿便宜、撈好處,所以不惜以身試法,鋌而走險,甚至沾沾自喜於鑽一下法紀的空子。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玩火行爲。那些最終被繩之以法的人,在最初都毫無例外地抱有僥倖心理,以爲可以超越於恢恢法網,乃至爲自己的違背法紀而驕傲。當正義的宣判來臨之際,他們纔開始悔恨、自責,留下了多少以警後人的教訓!如果當初多一點遵紀守法的光榮感,少一點違法不遵的行爲;多一點違法亂紀的恥辱感,少一點違法亂紀的僥倖心,又何至於此!

法的演講稿 篇21

各位領導,各位同學,

大家好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是呀,法是治國之本。法將社會變得秩序井然,讓我們安居樂業,把國家變成一個和平美好的地方。所以,生活離不開法。

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都離不開法律。每個人都要養成學法、知法、用法、守法、護法的行爲習慣。同時應該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使自己不受到傷害。法無處不在,但不要將它變成生活的負擔,而要將它作爲生活的準則來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行爲。

從小到大,長輩們總會在我們身邊教導:在學校,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在家裏,要遵守家裏的規矩;而在社會中,更要遵守人民規則,而這個人民規則便是“遵紀守法”了。

以前我一直以爲法離我們相隔“十萬八千里”,可直到現在,我才明白了:其實法一直都在我們身邊。雖然我們非常遵守法,但是,在我們周圍的人羣中,總是有些人爲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遵守法律,比如在交通法規方面,人們違法的事情特別多,他們常常目無法律,顯得很不在乎。有的人騎着小單車,爲了貪求速度,竟騎上了人行橫道,且偶爾還與機動車玩搶道競技;還有些行人,明知前方交通信號燈已經變成紅燈了,可他們卻視而不見地自由直行,直到有一輛車驚險地從他後邊來了個40度大挪移時,他才意識到了危險的存在,此時已是捏了一頭冷汗了;還有些司機,明知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道理,可他們仍舊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地做了,我就看過這樣一則報道-----一名司機灑後駕車,失去意識,摸不着方向了,完全由gps導航帶路,結果開進了河裏,幸好路人發現將他及時救起,才挽回了生命。

還記得有一次,我爲了要買一本小人書,掐指一算,媽媽平時給的零花錢不夠買。“這可怎麼辦呢?媽媽平時最反對我看這種書籍了,問她要,她也肯定反對了”,我自言自語道。我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可還是想不出辦法,後來我決定趁媽媽晚上做飯時,偷偷去她包裏拿了100元。我樂呵着接下來的兩天裏,都平安無事,媽媽竟然沒發現那100元不見了,竟也若無其事得了。直到有一天,我和媽媽聊天時,她卻同我講了一個遵紀守法的故事。聽後,讓我頓時感到心虛,想到我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拿了媽媽100元時,我感到面紅耳刺了,也意識到那是不對的,在法律上來講,那是範法的行爲。或許媽媽講這個故事的用意,也正是要教導我不要誤入歧途吧,不要範錯吧!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第二天一早,便拿着剩下的60元向媽媽道歉,可媽媽卻笑了笑摸着我的頭,說:“要切記小錯不改,大錯難改的道理呀。‘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只有從小就養成好習慣,纔會換來一個遵法、守法的好孩子,長大後纔會受人尊敬,平平安安地過完一生。”媽媽的一席話,讓我毛塞頓開。

記得還有一次科學老師問:如果有人故意謾罵你,你會怎麼做?竟然有半數同學回答:當然是扁他一頓了,而且還要不留情地罵回他。我聽了以後,很爲自己慶幸,因爲自己沒有那樣無法律地回答。老師聽了,問道:“難道你們只想着怎樣報復?其實對於這種人,完全可以使用法律手段去嚴懲他,這樣也可以避免一些犯法行爲。”

同學們,讓我們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增強法律意識,與法同行,擺脫衝動與魯莽,擁有理智與穩重。法制的社會是和諧的,法制的天空是湛藍而深遠的,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在與法同行的道路上,描繪和諧美好的明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