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復旦演講稿全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6W

5月2日15時23分,中國國民政府主席朱立倫在復旦大學黨委書記朱之文、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的陪同下走進光華樓13樓報告廳,與在場的一百餘名兩岸青年座談。

朱立倫復旦演講稿全文

在校史館見到孫中山寫給復旦學生的“天下爲公”題詞後,朱立倫在演講與對話中多次鼓勵年輕世代追求“公益”、“公義”,他將其看做中山先生“天下爲公”思想的延伸。

1 講座實錄

許校長,現場所有的老師、同學,所有年輕好朋友,大家午安。

今天是勞動節假期,但是還是有很多同學走進校園來到這裏,大家共聚一堂,我感到很高興。一走進復旦的校園我就覺得非常親切,因爲自己一直在學校擔任教授,走到復旦好像回到自己追求的地方。我剛纔還跟校長說,等一下留點時間讓我在校園走一走,看一看美麗的復旦。

剛纔校長已經把我很多要講的話跟大家報告了,因爲我長期在臺灣大學供職,所以知道臺大和復旦的EMBA項目,培育了兩岸許多優秀年輕的管理人才,我也有很多要好的同事、好朋友共同擔任教授,所以我跟復旦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第二點,剛纔校長也提到,桃園縣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曾經擔任縣長八年,現在成爲桃園市的地方。那兒有我們桃園最著名的學校復旦中學,是由很多復旦的校友共同創建的,校名、校徽都與復旦大學相同。事實上,我還感受到他們對母校濃厚的感情。

第三點,剛纔一進校史館就看到“天下爲公”的題字,而且孫中山又是復旦大學的校董。可見我們孫中山先生,跟我們復旦密切的關係。

有人問我說要用什麼樣的名義跟青年有約,寫“國民政府朱立倫主席跟青年有約”?我馬上搖頭說要。他們又說寫“朱立倫市長跟青年有約”,我說不要。他們說寫“朱立倫教授”?“朱立倫老師”?我覺得有距離,所以就寫“朱立倫與青年朋友有約”,希望讓大家認識朱立倫,讓朱立倫認識青年朋友,好不好?

在場的年輕朋友,我判斷可能90後比較多吧,少部分80後。我是60後,我對大家報告,我已經20年沒有來上海了,我剛剛看到地名片,我也想跟校長講,二十年前我來上海的地名片,大概右手邊是浦東、東方明珠、徐家彙。這二十年來,變化非常的大,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講,我們也曾經是青年朋友,現在我們不再年輕,但是我們這個時代,面對上一個時代,也面對下一個時代。

我們上一個時代是最辛苦的時代,經過戰亂,很多長輩們所乞求的就是平安,很多長輩們希望不再有戰亂。而我們這個時代,沒有經歷過戰亂,從經濟發展初期,一直到今天的繁榮。今天看到上海看到了這幾年的經濟發展,同樣也在臺灣和大陸其他地方看到了鉅變。

我回想一下,1995年我來上海訪問的時候,當時大概整個大陸平均國民總額只有600多美元,600多美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現在當然超過了這個數字。而臺灣在二十年前是一萬二,現在兩萬二,GDP大概超過四萬。

我們這個時代,從成長的初期,逐漸轉向繁榮,從農村到都市,到道路帶。你們的這個時代,要爲下一個時代做什麼?你們是不是繼續像過去我們這個時代,從六百多美元,到六千多美元,然後再到六萬多美元,或者臺灣從兩萬多塊要到四萬多塊,繼續到六萬多塊?我問過很多年輕的臺灣人,他們告訴我:我們這個世代,賺錢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我們這個時代,追求我們的幸福,追求我們的理想,不一定是小確幸,可能是大理想,纔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

我們這個時代,我們追求了經濟的成長,貢獻下一個時代;而下一個時代,要走向什麼樣新的時代,是我們大家今天可以共同思考的。很多臺灣小朋友喜歡叫我“蜘蛛人”,和我名字很像。那我就說電影《蜘蛛俠》裏面的一句話“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這一句話就是說能力越強,責任越大。各位是精英,各位是精英中的精英,來自一個比較繁榮的時代,一個比較努力的時代,我們需要爲下一代建構。把自己做好最重要,做就要好,是我的人生觀。

是不是市場經濟一定代表着大家的幸福?最近大家都看到了法國經濟學家Piketty寫的《21世紀資本論》,觀點就是經濟成長不一定代表全民幸福,經濟成長可能造成社會嚴重貧富差距。這是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不管在西方,在東方,在海峽的兩岸,都要面臨的一個新的挑戰,那我們怎麼去做?我最近的想法就是希望年輕的朋友,你們這一代追求“公義”,“公義”是公平正義,“公義”是利他精神。

我最近在臺灣看到的最美的風景就是志工。我還記得我剛做市長時,我希望我市能夠成爲“志工城市”,而現在四百萬的人口中,成爲志工的人超過了十一萬人。例如,現在臺灣有許多被稱作“不老志工”的志工,他們陪伴我們的長輩,這些長輩需要陪伴,而子女在外。爲什麼叫“不老志工”?因爲年長者有了志工的陪伴,心態不會變老;而年輕人的心也不會變老。短短不到三年,現在已經有一萬兩千多名“不老志工”了,其中有一萬年輕朋友加入到陪伴老人的隊伍中。

我們是如何吸引到年輕人的呢?我們設立了一個“銀行”,這個“銀行並非真正的銀行,而是記錄下你做志工陪伴老人的時間,到你或你的爸爸媽媽有需要時,你也可以接受志工的陪伴。很多年輕朋友發現也許有一天我用得到,又或許我的爸爸媽媽會需要得到志工的照顧。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年輕朋友願意成爲“不老志工”。

我再一個社會企業的例子。什麼社會企業?“社會企業”就是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例如有一個叫做TOM的品牌,只要你買一雙他的鞋子,TOM就捐贈一雙鞋。

現在我們要把社會責任加入到創業賺錢之中。我曾瞭解到一位年輕朋友自己開了一家旅行社,但是他的旅行社專門幫大家去各國做志工。如果很多退休的老師,退休公務員,或者是年輕朋友,想去印度、緬甸等地方去做志工,他就半旅行半志工地幫你安排。它就是一個社會企業,就是讓志工能夠出去。還有一個人,他開農場但是他種“有機”,而且讓大家有機會自己一起參與種有機,種了有機以後你可以享受自己種的成果,或者你可以保護你這塊土地,所以一邊賺錢,一邊種有機。

當然各種創意都在我們這些社會企業中發展,讓我們看到新的希望——年輕的世代,不單隻會賺錢,他開始重視社會公益,重視社會責任。

在場的所有年輕時代的好朋友,尤其是來自復旦和上海高校的好朋友,你們比別人獲得更多社會和教育,你們就應該爲社會付出更多地責任。簡單地說我相信未來20年,我們不是隻是拼經濟而已,我們不是從成長到繁榮,我們所有年輕的同學,我們希望一個更“公益”、“公義”的社會。這是我今天看到復旦同學,提出來的一些想法。

其實剛纔看到我們中山先生提到的“天下有公”,何嘗不是這種精神?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不是隻是獨善其身,我們希望“天下有公”,我們共同爲了一個公益的社會而努力。

希望今天用一個這樣的分享,用我20年來看到整個上海的變化,我希望充滿公益的下一代更有理想,有創意。

不過我還是要歡迎所有好朋友,如果你來自臺灣,有機會回到臺灣之後,別忘了加入我們的志工。如果你不是來自臺灣,來自大陸的好朋友,隨時歡迎大家到臺灣來,當然我做市長也要歡迎大家到新北市來。

我不願意講太多,我倒是希望聽聽大家的想法,我們共同交流。不是朱立倫講給大家聽,大家也可以講給朱立倫聽。我們共同和青年朋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我們也會進步,大家也會有一些新的收穫。

謝謝大家,祝福大家!謝謝!

2 對話摘編

復旦大學學生:朱主席您好,我是復旦大學一名在讀博士生,很高興能夠在復旦與您交流。我平時也會關注一些有關臺灣的新聞。我注意到有一些媒體認爲您的這次訪問體現了您的政治決斷力,昨天您也說這次訪問在島內可能有一些“扣帽子”的聲音,所以我非常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素促使您決定了這次親自率團來大陸的訪問。

朱立倫:謝謝,謝謝你讓我有機會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看起來很簡單聽起來也很簡單的問題,其實就是人生哲理。我一再強調任何事情只要做就要做好。不管我今天當學生、當老師,不管我當縣長、當市長都一樣。今天我做中國國民政府主席,我就要做好。

對於中國國民政府,過去長期以來我們兩岸關係的推動一直是我們重要的工作。因爲我們知道我們兩岸的合作能夠讓下一代更好,讓下一代更幸福,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既然如此,我擔任主席之後不論是兩岸的交流,或是兩黨相關的論壇、政治訪問。這個過程的決斷,就是我對任何事情的判斷,這就是人生觀,做我就把它做好。

在做好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力量。尤其臺灣是一個非常多元,很多不同想法自由的社會。批評一定會有,甚至一定給你扣帽子,一定有攻擊抹黑,這都是很自然的現象。但是堅持自己的執念最重要。

我記得孫中山先生在革命的過程中也被扣過“寇”之類的(帽子),負面的攻擊非常多。我剛剛在講,推動很多的工作當中,就像剛纔社會企業的推動(過程中),那些年輕朋友跟我講,好多人對他們說,你們這個是空談理想,先賺了錢再說吧。他們會說辦一個商業旅行社比較重要,爲什麼辦一個志工旅行社呢?但(年輕朋友)就覺得志工旅行社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Tom鞋也一樣,(雖然是)賣鞋的,現在賣鞋的這麼多,但是因爲他有這樣的理想,結果社會反倒給他更多的肯定。我最近去買鞋的時候看到我們臺灣的一個鞋店,它直接就這樣做。很簡單,直接跟你講說,你今天來買這雙鞋,第一,我這個價格一定比別人便宜,第二,我裏面所有賣鞋的一定的比例,大概是1/10是捐給公益的。(鞋店)直接就在旁邊有一個箱子,放了多少錢我不管,但我相信他一定會這樣做,這就是一個的理想與自己的堅持。

復旦大學臺灣學生:朱主席您好,我是臺灣學生,在復旦就讀博士班的學生。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您剛纔有提到《21世紀資本論》,可以請您就《21實際資本論》的角度來看臺灣目前教育資源分配的問題,那對於促進兩岸青年教育文化交流您有何看法?

朱立倫:其實教育資源分配需要社會更多努力,我剛剛講一句話,說教育資源一定要均衡。跟你們講一個小故事,來自臺灣同學都知道,我的出生地在桃園。但我不是在桃園市區出生的,(而是)在鄉下。我念國中的時候我就到市區去念書,後來我念高中的時候,我到了臺北的建中唸書。很多同學問,“那你怎麼去?”我早上一大早五點多騎腳踏車到火車站,大概半小時左右。然後搭火車到萬華,萬華走路20分鐘到建中。大概一天一個來回需要4個多小時坐公車。

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是因爲以前的教育資源是集中在大城市的,大陸現在可能還是有這樣的現象。所以當時我擔任桃園縣縣長的時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蓋學校。我在8年內蓋了40多所學校。我的目的就是促進教育公平,也就是給大家公平的機會。

同樣的,我擔任新北市市長,到今天爲止,我用數字給大家說明:我擔任市長的第一天,查了一下,我們的孩子只有50%出頭可以在住宿。我努力讓新北的學校更多,更有競爭力,到去年爲止是百分之七十二,預計三年多以後可以超過8成,這就是一個讓大家機會平等。

說到一些市場經濟國家,比如美國的教育,它的私立大學費用非常高,有一些精英學校更是非常昂貴,這就更會產生社會的不公平。我相信在臺灣和大陸這個問題相對會好很多,因爲我們這邊在教育組織的推動上和教育金額的推動上很努力,我們希望讓每個孩子在受教育機會方面能夠更公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