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演講文稿(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2W

10分鐘演講文稿 篇1

對於書,我有種莫名的購買慾。我並不是個喜歡逛街的女孩,說的通俗點就是我是一宅女。上街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書店。我喜歡並且很享受把自己泡在書裏的感覺,在這裏我就是一個貪婪的小孩,想要得到比多更多的東西。

10分鐘演講文稿(精選3篇)

爸媽說我不像個女生,沒有女生該有的“特質”。比如,上高中以前我一直是剪短髮,性格大大咧咧的像個男生。這些其實都還好。他們最不能夠忍受的就是我的房間。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那簡直是個狗窩”。狗窩嗎?我倒不覺得狗窩有什麼不好。不是有句很俗的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這說的可是比真金還真。每每聽到我說這句話,他們就會用一種極爲不解的眼神盯着我看良久,然後又同時對這我搖頭。看到這樣的畫面我就會特別不給面子的笑出來,真是太有默契了。他們對我這樣的反應表示無奈,有不約而同的搖頭,再嘆息。我回給他們的則是更爲誇張的笑聲。嘿!你們可別把我的房間想成是那種臭襪子滿地堆積,髒衣服隨處可見的回收站。抗議!本人還是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文明公民好吧!

亂,那是因爲我對書的購買慾太強烈了。我的房間不是很大,在擺下一張書桌,一個衣櫃,一張牀後,留給我活動的空間少的可憐。書櫃的入住是一個不太可能的夢。

每次去書店我都特別的矛盾,既興奮又痛苦。興奮就不多作解釋了,痛苦則是因爲太難以取捨了。每一本我都愛,每一本我都想買。這種感覺就像是幾個非常優秀的男生站在你的面前,他們都希望跟你在一起,每一個你都喜歡,但是你只能選擇一個。和每個人都在一起這是客觀條件所不允許的。我的客觀條件不允許我將我愛的書都帶回家,所以去書店就變成一種痛苦了。但是,每次上街我的腳就會不自覺的往書店方向移。我站在書店門外時還是個小資產階級,從書店出來時就成了個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光榮,是吧!

我所擁有的書的數目是令人羨慕的。我的窩裏隨處可見的東西沒別的,就是書。書桌上,牀頭邊的凳子上,牀上,地板上……他們在我目之所及的地方,只要我伸出手他們就會被我緊緊地拽到手裏。這種感覺讓我很安心。不過,我不買言情小說,這是原則。原因很簡單,我覺得很奢侈,而且看小說會讓覺得特別的空虛。我不喜歡這種感覺。

爸媽覺得我不可思議。他們看見我買書就會說:“你的課本看懂了?買這麼多的書,對你有多少幫助,現在這些東西對你來說就是廢紙一堆。老是覺得自己行的很,浪費時間來看這些沒用的。”真是太莫名其妙了。我喜歡看書,喜歡買書,這也不行?這也有錯。難道說,除了課本,我不能再看別的。怎麼沒有用?怎麼會沒用?現在到底是爲了獲得知識讀書,還是爲了考試讀書?我不懂,我真的不懂。

記得有一篇文章叫《分數之外學會感動》。有一位教授在他剛做老師的時候,有一個學生——校刊的主編,校文學社社長。在一次期會考試時,現代文閱讀竟然得了0分。匪夷所思的是,並非答錯了,而是沒有做。

他找他,問爲什麼。

學生告訴他,用作題目的那篇文章,他讀完第一遍,就哭了。他當然知道這是在考試,所以,再讀一遍,還是哭,哭到無法思考。他決定先完成後面的試題。直到把作文寫完,回過來讀第三遍,還是哭。於是,他選擇放棄,即便還有足夠的時間。

教授說,後來,交過許多學生,做過無數,做過無數的閱讀。可是,我一直記着有這樣一個學生,有這樣一張臉。

老師教給學生知識,教給我們們閱讀的方法,有經驗的老師還可以傳授給學生所謂的技巧。可是,他們一直忘了讓我們學會感動。一些當老師的自己讀書的時候,常常是感動的,只是,他們們一直忘了讓學生們學會感動。老師們自己讀書的時候,常常是感動的,只是這份感動無關乎考試,無關乎升學,上課的時候,就常常省略了。

我們學生中的一些人,將來會進很好的大學,但是,他們的生命中少了一點溫暖。可能那溫暖並不一定能讓我們獲得一個好的分數,但我認爲,那溫暖一定會讓我們成爲一個正直的人,美好的人。

我的窩裏有能夠給我感動的書,我的窩裏有能夠給我力量的書,我的窩裏有能夠給我溫暖的書,我的窩裏有……這些都遠遠比分數更重要不是嗎?這些是廢紙嗎?不,不是,這些是金子甚至這些比金子更有價值。

10分鐘演講文稿 篇2

雷鋒,新中國成立初期優秀解放軍戰士,一生都以爲人民服務爲榮,願用自己的一切來建設祖國。可是他卻在風茂的22歲永遠的離開了人民。但他的精神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題記

俄國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道德義務、責任不是什麼外部強加給人的東西,而是一種要這樣行動而不要那樣行動在內的需要。”我們的社會中,人人都希望生活更美好,於是有了這樣一種品質——道德。而雷鋒,就將這種品質發揮到了極致。故,它又有了另一個代言詞——雷鋒精神。

有一滴水,把自己融入江河,匯成了汪洋大海;有一朵花,把自己獻給春天,妝扮出萬紫千紅;有一縷陽光,把自己掛在高空,照亮了每個角落;有一種精神,已經過去四十多年,卻一直熠熠生輝;有一個人,把矮小塑造成豐碑,把平凡演繹成偉大。他就是時代英雄雷鋒。“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着你生活的崗位……”每一次想起雷鋒,就想起這一段話。他,一個身高一米五四的人,用自己的行動塑造了一座豐碑;他,一個幾代長工的孩子,以自己堅定的信念,詮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他,一個國小畢業的年輕戰士,用自己的熱情,帶動整個班乃至全國的戰士和人民,把學習變成一件樂事,把道德變成一總習慣;他,一個年僅二十二歲的大男孩,以自己的堅韌,把渺小與偉大完全融合,把普通與高尚完美結合,把短暫的一生變成永恆的歷史。

“有的人活着,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永遠活着。”他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伴在我們每個人的靈魂旁。每一年,每一天,都有一代又一代不知名卻深深觸動我們靈魂的人涌現。他們所做的,也許並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是舉手之勞,但在他們身上,都能找到雷鋒的蹤跡,都能尋到中華的美德。

20xx年6月5日是個不平凡的日子,忍受劇痛救24名乘客、感動中國的杭州公交車司機吳斌的追悼會在杭州市殯儀館舉行,幾十萬市民自發爲心目中最美司機、平民英雄送最後一程。5月29日,公交車司機吳斌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被意外飛來撞碎了擋風玻璃的鐵塊擊碎肝臟,砸斷肋骨,卻在生命亮起紅燈的前76秒完成減速、剎車、打方向、開雙閃燈等一套動作,將大巴平穩地停靠在高速路旁,挽救了24名乘客的生命。他用生命築起了一道堅如磐石的通道,他的身上閃爍着道德的光芒,閃爍着“雷鋒精神”!

中華民族的傳統便是這樣。我們助人爲樂、與人爲善,在付出真誠的同時,收穫真誠,得到別人的尊重與關愛,譜寫出人間的真善美。一個沒有靈魂的人,是一具行屍走肉。一個沒有精神的民族,是一個頹廢的民族。

我們的學習,因爲雷鋒精神的指引,更加奮進;我們的工作,因爲雷鋒精神的支撐,更有意義;我們的社會,因爲雷鋒精神的傳承,更加溫暖;我們的人生,因爲雷鋒精神的發揚,更有價值。雷鋒精神,它詮釋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所有美德。我們,生活在這個有雷鋒精神的國度裏,更應該向他學習,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10分鐘演講文稿 篇3

——有感於人民幣匯率調整引發的爭論

要想讓靈魂無紛憂,最好的辦法是用美德去佔據它,美德既然充盈人心,邪念又從何隙而入呢?人總想讓自己強韌,不想讓自己受外物的侵擾太深,正因爲如果,人們都挺佩服那些不爲外物所動的人。古希臘把他們的太陽神置於藍色的山項,“俯瞰衆生擾攘,眉宇間常作香甜夢,不露一絲被擾動的神色”。

人總要有執着處,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而這個世界空間是有限的,這樣考慮的多了,那樣考慮的就會少了;善念多了,惡念少了;信念多了,消磨少了;追求多了,無聊少了。這裏面似乎有種奇妙的平衡。想讓自己不受塵囂擾攘,很好辦,只要讓自己的腦袋爲另一種更吸引人的東西充滿就行了。而一旦人被充實了,就像塑料袋內充滿了水一樣,怎麼打也打不出痕跡來。於是,人的精神也就變得異常強韌。

這種強韌是極難征服的。譬如說攻城奪寨,這是草莽匹夫也可做得到的,但要控制人的頭腦,非長時間的努力不可。中國歷史上不乏外族統治者,卻幾乎沒有哪一個民族能征服儒家文明。漢文化在千百年來已經充填了無數知識分子的頭腦,“揚州十日”也好,抗日時日本的“奴化教育”也好,都不曾撼動華夏文明的根基。無可奪何之下,異族人也就被漢人同化了。這是中華文化延續千載的奧祕之一。

佛家說,我修養的境界是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然而,和尚們也是讓自己的腦子被佛理充滿罷了,既然還有“佛”又怎能算是空?空虛使人受傷,這是顯然的。世間許多傷感來源於人內心的虛弱,自卑感也來了,失望也來了,以至於渾渾噩噩傷心痛苦麻木墮落,而一旦人補上了空,靈魂變得充實了,傷心事也就難以擾動他了。美國小說家福克納早年混跡情場,情人死了,他放浪形骸,後經安德森指點,他迷上了寫作這一行,生活從此有滋有味。打開心錄之窗,放些陽光進來,讓世界美好充填心靈的空間,豈非人生樂事?神福克納的經歷,或許能說明這一點。

當然,充實不是排外。塞滿腦的如果是些雞零狗碎的東西,強韌也就失去了根基。我們所追求的,只是自身的完善。畢竟,空白的人生太易受傷,老是對付紛擾又讓人太累。還是把目光定格在一種事物上吧,攜一顆充實的心靈,任憑風吹浪打,也能閒庭信步。

[名師推薦理由]

世界不是唯美的,所以我們纔會有淚水;世界不是全惡的,所以我們纔會有微笑。我們用淚水詮釋蹉跎,用微笑迎接成就。我們構造着一個大同世界,或許並不完美,或許充滿缺憾,但我們終究離不開這賴以生存的母體。人是改造者,是改造世界的上帝。不管是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還是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世界的命運在人類手中,人類的命運也在人類手中。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糧食問題……總之,世界因人而改變了。世界可以創造人,也一定可以毀滅人。

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善待世人,善待世界。雖然,付出並不代表着回報,但每個人的一份付出加起來就是一個清明的世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要想除掉曠野裏的雜蠟,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潔淨,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佔據它。我們將它擴展到世界的範疇裏,就變成了:要想讓世界清明寧靜,惟一的方法就是用愛去佔據靈性的空間,讓醜惡無處容身。

作者從“文化”這個角度立論,由古述今,從中到外,從“執着”到“充實”,層層遞進,論辯力強。這樣一篇高中生的作文,應當說思路都是比較開闊的,是一難的好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