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羣衆求勝利主題發言稿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68K

黨的工作路線,從根本上說是羣衆路線。相信羣衆、依靠羣衆是馬克思主義的羣衆觀,是堅持黨的羣衆路線的核心。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依靠羣衆求勝利主題發言稿,歡迎大家閱讀。

依靠羣衆求勝利主題發言稿範文
依靠羣衆求勝利主題發言稿篇1

“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層幹部我心目中的羣衆觀。”這些樸實無華、耳熟能詳的話語,蘊含着豐富而深刻的哲理,不僅在人民羣衆中廣爲流傳,而且成爲了我黨幹部的自覺實踐,成爲了黨領導羣衆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重大法寶。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黃金髮展期”和“矛盾凸顯期”交織並存的關鍵時期,社會環境發生多元化深刻變化的歷史背景下,自覺堅持黨的羣衆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羣衆路線,對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所有工作的生命線。“密切聯繫羣衆”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深刻體會和寶貴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羣衆觀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長期實踐的結晶。筆者以爲,羣衆觀決定着羣衆工作,羣衆工作決定着羣衆基礎。缺乏堅實的羣衆基礎,什麼事情也辦不成。

思想決定行爲,只有從思想上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羣衆觀,充分認識羣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不折不扣的做到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我們黨是工人階級政黨,黨是爲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奮鬥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離開人民,黨的一切鬥爭和理想不但都會落空,而且都要變得毫無意義。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就是要奮鬥,就是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爲人民服務。”他要求黨員特別是黨員黨員幹部,在我們黨執政後,要端正爲人民服務的思想和態度。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反覆強調:共產黨員如何對待羣衆,是一個根本立場問題、世界觀問題、黨性問題。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黨的我們黨是工人階級政黨,黨是爲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奮鬥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離開人民,黨的一切鬥爭和理想不但都會落空,而且都要變得毫無意義。

如何樹立觀?一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用實實在在的工作和成效努力樹立爲民、務實、清廉的形象,贏得羣衆的認同和擁護。二是要牢固樹立羣衆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把羣衆利益想細做實。要以解決羣衆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實際問題爲切入點和抓手,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切實瞭解羣衆的所思、所盼、所求,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實際、更加符合羣衆要求,保證廣大羣衆不斷從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三是要正確處理黨羣關係中的矛盾問題。黨同人民羣衆的關係中的某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方面往往在於黨員幹部,在於黨內某些人存在着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不關心羣衆痛癢,脫離羣衆,甚至濫用權力,違法亂紀,或者在於某些政策不能被當時當地的羣衆所接受。因此,在處理黨羣幹羣關係時,首先要從黨員幹部自身找原因,對於羣衆中出現的某些問題,不能用唯我獨尊、強迫命令的簡單粗暴方法,主要是做好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

依靠羣衆求勝利主題發言稿篇2

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爲羣衆的自覺行動。

羣衆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密切聯繫羣衆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羣衆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

相信羣衆,就是要從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羣衆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羣衆是歷史發展真正動力的觀念,從而自覺地放下架子,走進羣衆,同羣衆交朋友,虛心向羣衆學習,老老實實拜羣衆爲師。相信羣衆,還要支持羣衆的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凡是羣衆能辦的事情都要放手讓羣衆去辦,堅決破除和摒棄束縛羣衆手腳的各種條條框框。依靠羣衆就是要在實際工作中,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都要聽取羣衆的意見,集中羣衆的智慧,使形成的決策、部署充分體現羣衆的意願和利益;實施決策、完成任務,要做好動員羣衆、組織羣衆的工作,使廣大羣衆積極參與完成黨委、政府的中心任務,形成幹羣齊努力,凝心謀發展的生動局面。

相信羣衆、依靠羣衆,是認識與行動、知與行的統一。依靠羣衆首先要相信羣衆,只有相信羣衆,才能尊重羣衆、自覺依靠羣衆。羣衆看一個幹部是否相信和依靠羣衆,不是隻聽他說得怎麼樣,更重要的是看他做得怎麼樣。在現實生活中,有的領導幹部,口頭上相信羣衆,實際上相信自己,高高在上,發號施令,憑經驗辦事、拍腦袋決策,結果脫離實際、脫離羣衆。有的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只求領導滿意,不顧羣衆意願,損害了羣衆利益。還有的對羣衆的建議、要求充耳不聞,漠然置之,甚至堵塞言路,壓制羣衆意見。

是否相信和依靠羣衆,直接關係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落實到基層,關係到黨的各項工作能否得到有效開展。因此,堅持羣衆路線,根本問題是樹立正確的羣衆觀點,切實解決好對羣衆態度和羣衆感情問題。各級黨員幹部一定要擺正人民公僕的位置,把羣衆當親人,時刻把羣衆放在心上,想羣衆所想,急羣衆所急,解羣衆所難,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羣衆的信賴。我們也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相信羣衆,感情上貼近羣衆,工作上依靠羣衆,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我們的工作才能獲得最廣泛、最牢固的羣衆基礎和力量源泉。

堅持羣衆路線,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是執政黨的根基,直接關係到政黨的盛衰興亡。中國共產黨作爲長期執政的黨,只有深深紮根於人民羣衆之中,同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才能不斷鞏固執政地位,黨領導的事業才能永遠興旺發達。

依靠羣衆求勝利主題發言稿篇3

羣衆工作路線是我黨發家和發展的傳家寶,既有理論上的成熟,更有實踐上的檢驗。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不管時代怎麼變革,經濟如何發展,但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民本理念不能丟,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羣衆路線不能變,否則,我們就會丟掉執政的土壤、喪失執政的根基。

“羣衆路線”不是紙上寫寫、嘴上說說、牆上掛掛的空洞理論,顧名思義是“路線”其要義重在走。基層幹部是黨直接面對羣衆的媒介和窗口,走“羣衆路線”的方向正不正、步伐穩不穩、路子寬不寬,關係着民心向背,左右着黨羣脈動。

黨的羣衆路線沒有捷徑可走、技巧可挖,要保障不走樣、不走調,基層幹部急需提高三種“走”的能力。

必須提高走“服務路線”的能力,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爲人民服務、使羣衆得利,基層幹部要真心實意當人民羣衆的服務員,在涉及民生、民富、民難的問題上,切實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幫、民求我應”。

必須提高走“發動路線”的能力,黨的所有工作和一切發展都需要羣衆參與,基層幹部要發揮“宣傳機”和“播種機”的作用,通過建立黨羣思想溝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見、建議的新平臺,把羣衆組織和調動起來,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爲羣衆集體的意志。

必須提高走“傾聽路線”的能力,羣衆的意見和建議是改進黨的領導、實現科學執政的最好助推劑,化解“老不信”需要在思想上尊重羣衆,懷揣包容之心,傾聽不同意見,從牢騷話中找尋“表達意境”,從質疑聲中聽出“畫外之音”,在抨擊語裏發現“訴求真意”,很多時候傾聽是最好的溝通,退步是最大的尊重。

依靠羣衆求勝利主題發言稿篇4

我們黨是依靠羣衆起家的,堅持羣衆觀點、善於做羣衆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防止脫離羣衆最大危險、經受住“四大考驗”的利器。領導幹部要從黨長期執政的高度,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羣衆觀,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一切依靠羣衆、一切爲了羣衆,切實做好基層羣衆工作。

樹立羣衆觀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的重要法寶

今天,儘管羣衆工作面臨的環境、對象、內容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但羣衆觀點、羣衆路線、羣衆工作這個傳家寶不能丟,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不能變。領導幹部應保持警覺,牢記羣衆觀念,增進與羣衆交流,切實對羣衆負責,以實際行動贏得羣衆信賴。只有主動深入到基層羣衆中去,深深紮根於羣衆之中,才能切準羣衆脈搏,掌握社情民意,做到耳聰目明、情況熟悉。真正將人民羣衆放在心上、當作親人,正確對待是與非、公與私、真與假、實與虛的關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樹立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

牢固樹立羣衆觀就是真正把羣衆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我們黨與人民羣衆長期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對黨羣關係有着極爲深刻的認識,有許多形象生動的比喻:像舟和水、魚和水、種子和大地、公僕和主人、學生和老師等等,這些強調的都是羣衆的地位和作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一是切實尊重羣衆主體地位。要尊重人民羣衆首創精神,善於保護和調動羣衆的積極性創造性,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的羣衆支持。

二是真心實意爲羣衆謀幸福。

三是站穩羣衆立場對羣衆負責。把羣衆滿意作爲根本標準,絕不能幹勞民傷財,違反羣衆意願的事,始終與羣衆站在一起。

樹立羣衆觀要求領導幹部直接聯繫服務羣衆

聯繫羣衆魚得水,脫離羣衆樹斷根。領導幹部聯繫羣衆不直接,缺乏與羣衆的直接交流,這是影響黨羣幹羣關係的重要因素。聯繫服務羣衆,重在“直接”、貴在“經常”。

一是多攀些窮鄉親,直接聯繫普通羣衆。

二是勤下基層蹲點,直接掌握第一手情況。

三是樹立陣地意識,直接把羣衆工作做到網上去。

四是堅持重心下移,直接把基層黨建工作抓在手上。

樹立羣衆觀要提高領導幹部做羣衆工作的本領

當前社會思想多元性、獨立性、選擇性日益增強,各類利益矛盾關聯度大、交織性強、影響面廣。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既要堅持有效管用的老辦法,又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提高做羣衆工作的本領。

一是運用公開的方法。凡是面向基層、面向羣衆的,都應該公開。

二是運用民主的方法。我們要主動適應羣衆民主意識不斷增強、利益訴求日益多樣的新形勢,建立健全基層民主管理機制,暢通民意表達渠道,讓羣衆有地方說話、說話有人聽、有事能解決,緊緊依靠羣衆做好工作。

三是運用法治的方法。越是羣衆關心、越是事情重要、越是矛盾突出的問題,越要堅持依法辦事。要加強普法教育,積極向羣衆宣傳法律法規,引導羣衆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理性表達合理訴求。

依靠羣衆求勝利主題發言稿篇5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擁護和支持是黨執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羣衆中蘊藏着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智慧和力量,從嚴治黨必須依靠人民。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就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明確提出要發揮人民羣衆的監督作用。

羣衆監督是執政黨保持清正廉潔、永葆生機活力的的重要條件,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毛澤東在和黃炎培討論共產黨執政後如何跳出歷史週期律時曾說:只有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纔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纔不會人亡政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黨員幹部面臨社會上各種糖衣炮彈的誘惑和考驗,不僅需要加強自身建設,也需要有羣衆的監督。羣衆的監督就像用心編織的一張網,分佈在每個黨組織、黨員的左右上下,以全方位視角給予監督和指正,保證我黨在建設道路上不脫軌、不脫節、不走調。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一大批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的行爲被曝光查處,正是得益於廣大人民羣衆強有力的監督,依靠這種監督力量,不良風氣潛伏再深也能發現,有再多的保護色也能識辨。

新形勢下發揮羣衆監督作用,堅持從嚴治黨不能只憑嘴上喊口號、發文件響應,而是應該以實際行動逐一落實,從幹部思想到工作方法、規章制度都要重視羣衆監督的力量。

轉變幹部思想,與羣衆平等對話。不可否認,即便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入收官階段,還是有很多黨員幹部以官老爺自居,自認爲高人一等,總是以低頭俯視的角度看待普通羣衆。對於羣衆訴求不夠重視,常以交由下屬瞭解情況而草草了事,以至於羣衆想要反映的很多困難和影響作風建設的不良之風,遲遲得不到處理。羣衆是執政治國政策的直接受衆,也是執政黨好壞的客觀評判者,政策好不好、作風正不正,全憑老百姓說了算。黨員幹部應該從官本位意識中抽離出來,置身於與羣衆平等對話的角度,虛心聽取羣衆意見,認真解決羣衆訴求。

暢通反映渠道,讓羣衆有處說話。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羣衆的反映也是最直接最真實的,羣衆之事無大小,必須一律認真對待。在羣衆工作中要做好問、聽兩個步驟。所謂問,就是要多主動詢問、徵求羣衆意見,在制定政策規定前,先問問羣衆需要什麼、想要什麼、排斥什麼;政策實施後,要了解效果、調查羣衆的反映,羣衆支持擁護的纔是真正有益於人民的良性做法。對於羣衆反映不好的做法要加以改進,爭取多得好評,重視中評,零差評。所謂聽,就是對於羣衆送上門的意見和反饋要虛心接受、改正,有敢於聽真話、聽批評的耐心和決心。同時,要暢通羣衆訴求渠道,根據實際情況開通信箱、電話、網絡等各種羣衆反映渠道,讓老百姓有話能有地方說。

充分保證知情權,讓羣衆有話可說。羣衆的監督要建立在知情的基礎之上,不瞭解情況的監督就不能保證監督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不能始終讓羣衆處在被動席,單純地我公開什麼,羣衆瞭解什麼,而是羣衆最想了解什麼,我公開什麼,把羣衆最關心的事情適時地進行公開,讓羣衆知道自己的父母官在幹什麼、怎麼幹的、乾的結果怎麼樣,這樣才能真正將監督落實到位,羣衆纔能有話可說,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尤其是在選人用人方面,要保證羣衆的知情權、監督權,嚴格執行選人用人公示制度,做到透明選人、陽光用人。不僅如此,唯有讓羣衆參與到執政治國理家的每一步,羣衆才能找到當家作主的真實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羣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真正參與者和受益者,也是評判一個政黨好壞的最高話語者。中國共產黨在從嚴治黨道路上,要對羣衆心懷敬畏之心,充分發揮羣衆的監督作用,才能實現黨興國強、人民安康。羣衆的溝通協商,充分了解羣衆的需要,便於黨員幹部更有效地做好羣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改進作風的規定,落實領導要解決好聯繫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依靠羣衆求勝利主題發言稿篇6

馬克思主義羣衆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人民羣衆的根本立場和正確處理與人民羣衆關係的基本觀點。深入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教育和實踐兩手抓,提高廣大黨員和幹部踐行馬克思主義羣衆觀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使馬克思主義羣衆觀深深植根於思想中、真正落實到行動上。

馬克思主義羣衆觀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價值理念

馬克思主義羣衆觀是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石。馬克思認爲人民羣衆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價值觀上區別於剝削階級政黨的標誌。

馬克思主義羣衆觀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立場。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就把實現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最鮮明的政治立場,誓言“爲天下勞苦大衆謀幸福”。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於民族的和人民羣衆的利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強調,“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羣衆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只有始終站在人民羣衆的立場上,牢記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才能衝破前進道路上的藩籬,不斷走向新的勝利。

馬克思主義羣衆觀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當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攻堅階段,外部局勢複雜多變,各種思想觀念交融、交鋒,人民羣衆期待過上幸福生活,盼望實現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指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堅持馬克思主義羣衆觀的極端重要性,充分反映人民羣衆的訴求和願望,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羣衆的創造活力,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

中國共產黨開闢馬克思主義羣衆觀的新境界

早在16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共產主義者同盟時就關注黨羣關係並提出了一些重要觀點。列寧曾把人民羣衆比作大海,認爲共產黨人和黨的幹部只是滄海一粟,指出“無產階級政黨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是和羣衆在一起。”中國共產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羣衆觀作爲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理論指導,並且融入到黨的全部奮鬥實踐中,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羣衆觀的新境界。

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象、中國風格的羣衆觀點,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羣衆觀。概括起來主要有: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英雄的觀點;相信人民羣衆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虛心向人民羣衆學習的觀點;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觀點;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羣衆負責相一致的觀點;黨要依靠羣衆又要教育和引導羣衆前進的觀點;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觀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羣衆根本利益的觀點;以人爲本、人民至上的觀點;羣衆利益無小事的觀點等。

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提出並貫徹黨的羣衆路線,是富有特色的偉大創造,是對馬克思主義羣衆觀的重大貢獻。建黨初期,黨就開始在革命實踐中探索羣衆路線,經過不同歷史時期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不斷總結昇華,十一屆六中全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把黨的羣衆路線概括爲“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十三大黨章又加上了“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羣衆的自覺行動”。黨的羣衆路線凝聚着深厚的中國智慧,展現着鮮明的中國特色,成爲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新形勢下踐行馬克思主義羣衆觀的路徑

增進與人民羣衆的感情,提升服務羣衆的能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黨員幹部對人民羣衆的態度和情感直接影響着羣衆工作的成效。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反覆強調:“羣衆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羣衆路線和羣衆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幹部,必須同羣衆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羣衆相對立。”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羣衆賦予的,黨員幹部必須帶着對羣衆的深厚感情做好羣衆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羣衆的真心擁護和支持。

解決好民生問題,切實維護羣衆的根本利益。目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攻堅階段,住房難、就業難、看病難、養老難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強調:“我們要堅持黨的羣衆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羣衆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瞭解羣衆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羣衆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順應人民羣衆過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必須着力解決好與人民羣衆根本利益休慼相關的民生問題。

健全聯繫服務羣衆的制度機制,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以羣衆滿意作爲健全制度機制的首要標準,讓人民羣衆享有暢通的利益表達渠道,通過與羣衆的溝通協商,充分了解羣衆的需要,便於黨員幹部更有效地做好羣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改進作風的規定,落實領導要解決好聯繫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