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文化演講稿2022(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W

傳統節日文化演講稿2022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傳統節日文化演講稿2022(精選5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優秀文化,發揚感恩精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千古名句,說的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清明節前後,氣溫回暖,是耕種的好時節,俗語有云:“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也有“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節是國家的法定假日,並且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足見國家對傳統文化的肯定、重視和傳承。

中華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一直以來都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文明禮儀之風濃郁而淳樸,古代文明美德的佳話也比比皆是:孔融讓梨、黃香溫席,六尺巷….都告訴我們關於誠實、謙讓、孝順的傳統文明美德。隨着時間的流逝,很多傳統禮儀和文化凝聚成了以愛國爲中心的團結統一、勤勞勇敢、尊重他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作爲新一代祖國的接班人,我們應當將這種文明禮儀傳承下去,實踐下去。文明禮儀是我們每個人生活學習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它標誌着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序,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我們不盡要學會做人,也要學會做文明人。

中國有大批珍貴的無形文化遺產因爲各種原因失去了傳承,甚至很多都已經化爲烏有,我們應當引起重視,好好的保護現有的文化遺產。清明節是傳承至今的祭祖掃墓活動,每年學校都會組織全體師生給烈士掃墓,這正是體現了我們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但是清明節並不是一個哀傷的節日,它是一個莊嚴、肅穆、感恩、懷古的.節日。我們不僅僅是簡單的掃墓,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傳承感恩中華民族的精神。於是我們學會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每一位幫助我們,愛我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感恩父母就是孝順父母,聽從父母的管教,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關心父母健康。感恩老師就是尊敬師長,聽從師長的教育。我們要大力地提倡、參與、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活動,陶冶自己的情操,激發自己的愛國情感。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因爲有着獨特的文化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行列,健康的文明禮儀,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努力做到在家孝敬父母,關懷他人,在校團結友愛、創新進取,以實際行動把中華傳統文化和感恩精神繼承併發揚光大!

傳統節日文化演講稿2022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我們坐着叔叔的小轎車回老家祭祖。

一路上,陽光明媚,春風拂面。公路兩旁,往常常見的清明花,如今已是寥寥無幾。我們先來到了鎮上,在鎮上,我們買了:饅頭、豬肉、紙錢、蠟燭、香、黃紙……之後我們又乘汽車沿着鄉間公路到達了老家。

到了老家後,我們顧不上休息,便上山祭祖去了。來到祖墳前,爺爺把準備好的饅頭和豬肉都貼上了紅紙盛在了碗中,放到了墓碑前。然後我們把許多的紙錢放在後面,用火點燃,讓祖先也用得上錢。我們又把香點燃,磕頭祭拜,我心中暗想:祖先啊!你一定要保佑我的學習和我們家的生活水平像芝麻開花——節節高。保佑爸爸在外做事一帆風順,全家人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祭拜完以後,爺爺再把蠟燭插在兩旁,把兩張黃紙用石頭壓在墓碑之上。再把豬肉和饅頭拿走,進行下一個墓碑的祭拜工作。有的墓由於年代太久遠,上面長滿了花草,無奈,爺爺只好和叔叔用打火機點燃花草。火助風威,風借火勢。火浪卷着黑煙扶搖直上,下面則是紙錢飛舞。在這種情況下祭拜,別有一番情趣。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寒食野望吟》: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祭拜完後,爺爺他們滅了火,提着籃子下了山。

下山回了老家之後,在家中供奉的祖先遺像前,爺爺把剩餘的紙錢等祭拜用品都燒了。在老家吃了中午飯後,我們就乘車回去了。

清明節祭祖給我留下的是對逝去親人的懷念與憂傷。因此,每年清明節祭祖的情景我還歷歷在目,這些情景深深的烙了我的腦海裏。讓我久久難忘,也無法忘懷。

傳統節日文化演講稿2022 篇3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而今年,端午節就在5月30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相傳是爲了紀念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同時它也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些都是被人熟知的關於端午節的俗語,生動地體現了端午節的習俗與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心目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吃糉子,賽龍舟,這些都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活動,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作爲中學生,我們更重要的是知道並擁有它所代表的精神。一是爲了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二是體現於龍舟比賽的團結向上、勇於進取的精神,端午節更是一箇中華民族文化的展現。

同時,端午節也是一個增進親情,密切人際關係的機會。鄰里之間互相送糉子,與家人一起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龍舟競渡,都是一些平常享受不到的事情。

在此,我希望大家能重視端午節,重視這個中國傳統節日。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傳統節日文化演講稿2022 篇4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我是五年級三班的葉。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同學們可能知道,端午節需要吃棕籽,划龍舟。但是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和屈原有關嗎?

屈原是中國第一位愛國詩人。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與壞人勾結。爲了喚起楚人的愛國熱枕,他投河自盡,決定用生命警告漢奸。人民相信愛國詩人不會死。所以每年的五月五日,老百姓搖着龍舟,到處找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已經紮根於中國人民的心中。

我們要學習他的愛國主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向祖國報到。

“路很長,修遠很尷尬。我就上上下下。”屈原從未放棄理想,從未改變節操,敢於戰鬥。"雖然他死了九次,沒有留下遺憾,但他的身體沒有變。"也就是說,只要是我熱愛和追求的真理,哪怕死九次,死多次,我也絕不會後悔。即使被剁了,我也不會改變。正是他無悔九死的精神激勵着我們的革命先烈勇往直前。

今天,我們許多國小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就像家裏的小皇帝。他們自大,吃不下一點苦。當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從困難中退縮,而不是不顧困難前進。因此,他們的學習無法提高。我們應該學習屈原不屈不撓的精神,學好他的真本事,長大後爲祖國服務。

傳統節日文化演講稿2022 篇5

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其中紀念屈原這一說法最爲廣泛。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於20__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他誠實、博學、才華橫溢,在楚國佔有重要地位。

由於他主張堅決反對秦的侵略,他遭到了攻擊和排斥,並被楚王趕出宮廷。屈原悲憤萬分,在流亡途中寫了許多愛國詩,其中最著名的是《離騷》。後來,秦軍佔領了楚國首都,看到國破家亡,屈原非常悲痛,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着石頭跳進了淚羅江。

人民非常愛戴屈原,聽到他自殺的消息,紛紛划船到江中搶救屈原的遺體,卻找不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壞屈原的遺體,於是把米飯轉進竹筒,扔到江裏,餵食魚蝦,從而保護屈原的遺體。

從那時起,每年五月初五,人們會自發來到河邊哀悼屈原,還會把船劃入波濤洶涌的江中,象徵着人們爭先恐後搶救屈原的遺體,藉此寄託對屈原哀思。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南方形成了端午節龍舟賽習俗。因此,端午節已成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20__年以後的今天,我們不像屈原,我們生活在一個繁榮的中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在這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珍惜我們寬敞明亮的教室,珍惜我們學習的機會。

最後,給所有的同學送上一個句子:“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生命,互相鼓勵,互相報答。照顧好你的父母。最後,祝同學們期末考試成績理想,端午節愉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