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關於讀書的講話:我的讀書經歷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5W

各位領導、校長、同行朋友們:

校長關於讀書的講話:我的讀書經歷

大家好!

今天能被邀請來到這裏講話,我感到很榮幸,也很慚愧。因爲口才不好,但又考慮到要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要對得起這樣隆重的場合,我花了兩天的時間把今天講話的內容寫了下來。無論講得好不好,也算是對大家有個交代。

接到昌英老師的電話邀請並接受這次講座安排的時候。說實話,我心裏實在是憂大於喜。因爲向來不善於拒絕別人,所以硬着頭皮接受了。爲什麼憂呢?一來是自己知識、能力有限,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成就、經驗。二來是不太習慣在這麼多同行面前發言,而且口才也不好。如果讓我自己來選擇,我更願意的是,給我一個主題,我把要說的話寫成一篇文字,發在永和網上,有興趣的朋友有時間可以隨時隨地想讀就讀,讀到一半沒了興趣也可以放棄不讀,而完全不感興趣的朋友也不必浪費時間。這樣既達到了目的,也可以給大家自主的選擇。其實這個也是文字、書籍吸取讀書人的主要優點之一,和聽講座一樣,同樣是學習、獲取知識的方式之一,但是它比講座等學習的方式顯得更自由靈活,讓人可以隨時隨地跨越時空地自由選擇。

在電話中,陳老師告訴我,可能因爲職位的關係,我講話代表的是校長。對此我認爲有些不妥。在這裏請允許我做一點修正:我的發言僅代表自己,所談的觀點也僅代表個人觀點。因爲我剛踏上校長這個工作崗位不到一年,很多學校教育方面的工作還在摸索中,甚至還沒進入狀態,在學校辦學、管理等方面還需要向許多校長學習借鑑。所以不是不願意當代表,而是覺得真的沒有資格當代表。

在進行講話之前。想先談談今天另外兩個發言的老師:xx和xx老師。xx老師和我是同屆不同班的師範同學,畢業後我們一起分別在兩所學校共事過,在同行朋友中,我們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來往。剛參加工作那幾年,我們經常一起去買書,也常常進行一些讀書方面的交流。中間大概有四五年的時間,我因爲對現實生活,還有書籍文字突然感到失望的原因,不再讀任何書,不寫任何東西。在交往中,給我的觸動是,xx他還是一直把讀書的習慣堅持了下來。因爲我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關於讀書,所以我想說的是,自己後來堅持讀書跟他的影響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我認爲,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重要,可以互相影響和勉勵。再說說xx老師,我想不用多介紹了,很多人比我熟悉,我想,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他拿着微薄的工資,在面臨隨時可能下崗的情況下,[蓮山課~件 ]卻仍然對教育工作盡職盡責、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讀書寫作。我在想,如果換作是我,也許我在這個崗位上堅持不了多久,即使堅持了,我也無法像他那樣保持對工作、對讀書寫作的熱情和投入。前幾周,聽了他的講座後,我倍受感動,特意寫下一篇有關他的文字發表在永和網上。所以在這裏,我願意發自內心地再次表達自己對他的敬重,我也相信,他其實已經贏得我們在座所有同行朋友的敬重。我還想說的是,上個學期,我有幸被評爲泉州市書香教師,說實在話,我認爲他們兩個人其實比我更有資格得到這個稱號。

現在,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十幾年的教育生涯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一件事,XX年時,我因爲僥倖發表了幾篇文章的關係,有幸認識了xx老師並加入他的生命化教育研究小組,對我來說,他是一個大人物——作家和教育專家,當時他對我的鼓勵真的讓我受寵若驚,從那時開始我真正開始了對教育的思考和投入,這之前,我讀過的書大部分是非教育類的,寫的東西無非就是信,日記。很少寫有關教育類的東西,那兩年裏我如飢似渴地閱讀了不少教育類的書籍(這其中包括許多家庭教育方面的),對自己的工作投入前所未有的熱情,看看現在這些小組的成員,有的成了特級教師,有的成了教育專家,雖然我也發表了一些文章,但真正的收穫是:從此確立了自己堅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這些信念是這些年來一直支撐我不斷努力工作的內在動力。

時間關係,我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讀書情況。

在我讀過的教育類的書中,給我影響最大的,毫無疑問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剛參加工作那時還沒有電腦網絡,購書一般都通過書店。而即使是現在,一般的書店裏也很難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書。我記得當時第一次讀到他的書是從晉江的圖書館借到的。書名是《培養真正的人》、《要相信孩子》(雖然我有全集,但現在我又通過網購買了兩本)。是兩本破舊、薄薄的小冊子,裏面記載了一些生動具體的教育個案,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教育敘事”。當時讀過之後非常激動和沉迷,我甚至一度有過私心想把它佔爲己有(撒個謊告訴圖書館書弄丟了,然後按照規定進行賠償,但我想那是不道德的事)。很快讀完之後我感到意猶未盡,因爲書店買不到,只能從網上下載了其它書籍的電子版,一有時間就坐在電腦前看。再後來我好不容易郵購了一套蘇霍姆林斯基全集,幾百塊,厚厚的五大卷。閱讀“蘇”後使我感到非常震驚:沒想到有人能對教育有如此深刻透徹、全面的理解,沒想到有人能在教育實踐和寫作上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看過這麼多教育類的書籍,至今爲止我仍覺得在教育類書籍中它完全配得上經典。我知道也有不少人認爲“蘇”已經過時了,但我固執地認爲,有些本質的東西(如教育的思想、理念等)是永不過時的。這也是經典的魅力和價值所在。進入閱讀並進行深入的思考之後,你會驚訝地發現,我們現在很多人很多文章在教育教學方面提出的觀點他在幾十年前已經大膽地實踐過,深入地思考過。另外,要讀“蘇”的老師我建議可以先讀這三本:《培養真正的人》《要相信孩子》《給教師的建議》。

非教育類的書籍,我最喜愛最佩服的作家應當魯迅。剛參加工作的那兩年裏,我瘋狂地迷上一大批作家、人文學者的雜文、思想隨筆。比如:錢理羣,餘傑,摩羅,王開嶺,林賢治等。從很大程度上說,我之所以開始閱讀並喜歡上魯迅是受到這些人的影響的。尤其是北大的著名教授錢理羣先生,他是一個國內魯迅研究方面的專家,在北大他開設魯迅的課程一直深受到北大學生的普遍歡迎,他寫了許多關於魯迅的文章,我認爲他是寫魯迅寫得最多,研究最深入的人。退休後他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國小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寫了許多關於與語文教育、優秀教師的文章,比如我暑假剛看過的《做老師,真難,真好》,我覺得不錯。大家都知道,魯迅的文章以雜文著稱,他的文章,從內容到形式,文字簡練,思想成熟,立意深刻,達到了雜文的最高境界。很多文章可以反覆讀,常讀常新。我個人更是認爲,魯迅是對中國國民的劣根性研究最深入、批判最徹底的人。在沉迷於閱讀魯迅的那兩年時間裏,我購買並閱讀了市面上所能看到的許多與魯迅有關的書籍,如一套魯迅全集,兩套回憶錄,各種關於魯迅的評論等。

關於培養教師的讀書習慣,我談談自己的想法。在我看來,學校制訂讀書計劃、方案容易,買書也比以前方便容易得多,通過網購既方便又能打折,現在學校經費又相對以往比較充足。讓老師交一些讀書心得之類的材料也不難,只要上網百度一下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校在培養教師、學生的讀書習慣方面收效甚微。原因在哪,我認爲,老師的教學負擔重,壓力大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拿我個人來說,因爲職位的關係,我的課比一般老師要少,在學校我也很珍惜個人時間,但幾乎沒有一點讀書的時間。所以我認爲,學校要營造寬鬆的讀書氛圍,儘量給教師充足的自由支配的時間。第二,擺脫功利化的讀書。關於這一點,我現在有這樣的想法:如果讓我等到結了婚建立家庭之後再想來讀點書,應該會是很難的一件事,爲什麼呢,一來有了家庭之後,家庭生活人際往來的瑣事不可避免會隨之增多。二來人在看待、考慮問題的時候也會變得更現實、功利。我認爲我之所以保持讀書的習慣並從讀書中獲得一點樂趣和收穫,完全得益於參加工作前幾年讀閒書的閱讀積累。爲了思考這個問題,我在暑假還特意買了幾本專門介紹讀書的書籍,書中的很多觀點也印證了這一點——不帶功利性地讀書——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讀閒書。我在讀師範時,學校裏有一個專門租武俠小說的書店,租一本是兩毛或五毛錢,我幾乎把那書店的每一本書都看完,後來還經常到校外的書店去租。最後,出於現實方面的考慮,我還想給年輕教師一點實在的建議,對教師來說,讀書、業務學習方面成長的最佳時期是結婚或建立家庭之前,如果你有一點讀書的興趣,那就趁着年輕有學習的時間和勁頭多讀點好書吧。

爲了讓大家不虛此行,這裏我向大家推薦兩本最近讀過的教育類的書——特級教師吳非的《不跪着教書》、《致青年教師》。說實話,除了知心朋友,對一般人,我一向不熱衷於向人推薦看什麼書籍,一來覺得讀書和吃東西一樣,在書籍的選擇、趣味方面各有所愛是正常的事。二來,我發現,在生活中喜歡好爲人師自以爲高明的人往往不太受人歡迎。這兩本書中的許多文章我反覆看過好幾遍,《致青年教師》這本書也作爲了我們學校這學期每週學習的內容,許多老師看了之後都說確實很不錯。上個學期我本打算寫出一篇書評來向大家推薦,因爲寫得不滿意就沒有再寫。這學期我就書中的幾篇文章寫過幾篇讀書的感想。本來想挑出幾篇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因爲時間關係不再說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買來看看,也可以先看看他的博客。我差不多每天會特意關注他的博客更新,一有新的文章出來我便先睹爲快。

幾年來,雖然也讀了一些書,但我覺得,相比自己花去的時間,從中得到的收穫是比較有限的。我認爲很大的原因在於,讀得多,寫得少。所以我認爲,如果在讀書方面想要得到更多的收穫,除了多讀,還要多思考,多練筆。但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沒有一定的閱讀積累,沒有一定思考,寫文章確實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我認爲剛開始也不能過於強求。我覺得自己是比較懶散的人,所以現在也一直在努力,希望擠出一點時間和心情來寫點有用的東西,以對得起這些年來的讀書、思考。這一個學期來,到目前爲止大概寫了十幾篇文字,大部分發在xx教育網上,這是我寫得比較滿意的三篇文章(發到xx教育網上):《把掌聲送給他——xx老師》、《xx》、《xx》。

最後,感謝大家給我這樣一個機會,使我藉此機會對自己幾年來的讀書情況作了一次簡單的梳理。同時感謝大家能在百忙之中來到這裏,耐心地聽完我的講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