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演講稿:聆聽童聲,走進童心

來源:瑞文範文網 3.93K

聆聽童聲 走進童心

幼兒教師演講稿:聆聽童聲,走進童心

當我站在臺上注視着各位,我知道我的眼睛裏映射着大家的聲影;當然我也從我的眼眸裏看到了我自己。我們在朝夕相處間相互瞭解。同樣,在我與孩子們進行眼神的交流,心靈的溝通時,我們彼此間建立了一種密切的關係。

我們班的一位小朋友,他的哥哥曾經是我上一界的畢業生。前不久,我和我們班的這位小朋友的媽媽進行家園聯繫時,無意中,這位小朋友的媽媽說:“李老師,知道嗎?他哥哥可喜歡你了,直到現在都惦記着你。”回想孩子在幼兒園的三年時光,他是一個不善於引起老師注意的孩子,不用說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就是平時請他發言、與他談話、看他與小朋友交流,他都有點膽怯,我總是在提問時鼓勵他,有意請他回答,希望他在言語激勵中增強自信心,能大膽表現自己,可是收效甚微。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很關注老師,同伴的一言一行,換句話說:“他心裏明白着呢!”記得那批孩子上大班時正置美伊戰爭爆發,全世界人民和各大媒體都非常關注,一天,班上的孩子問我:“李老師,美國和伊拉克打仗都用些什麼武器?”我愣住了,從小到大我就沒對武器感興趣,面對孩子的問題一時間我無法回答,不過從孩子們的表情中我發現這個膽怯的小朋友知道一些相關內容,似乎打算說點什麼,於是,我說:“李老師不知到答案,不過我們可以動腦筋,想辦法找答案,誰知道了可以告訴老師和小朋友。”果然他蹭到我身邊告訴我了他空導彈的知識,我由衷的,又帶點誇張地表揚他,讓他介紹給全班,小朋友們用既驚奇又佩服的目光看他,聽他講,雖然他還時又點膽怯,但你能感覺到他內心的激動,更不得了的是第二天他從家裏帶來了有關的資料圖片期望與同伴分享…我當着全班又一次表揚他:“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時,能夠主動的想辦法尋求答案。”這麼一來,全班孩子用各種方法從電視上、報紙上、百科全書上、網絡上找到了許多資料,白天大家在幼兒園互相的交流,積極的討論,不由自主 地學到了許多知識,這個膽怯的孩子獲得了滿足感和成功的體驗。

看到孩子在活動中投入的熱情和智慧,我同時明白:作爲教師必須去觀察、去參與,轉變觀念,以人爲本,一該往昔傳授知識的角色,手腳“動起來 ”,眼睛“亮起來”。只有這樣,我們纔可能瞭解兒童。先哲亞里士多德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熱切的指出:“孩子是天生的哲學家”。是的,小到囑咐媽媽在涼牀單時不要踩到嬌弱的小花;大到發出對夢境的追問,在早晨醒來時該把夢中罵自己是笨蛋的毛絨玩具小鴨子綁起來。孩子們總在以巨大的潛能洞察着世界。老師,只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朋友,一個助手。開張教學活動不是目的而僅僅是處進發張的一種方式。幼兒願意獲取知識,比學到知識本身更重要,怎樣獲取知識,比獲得怎樣的知識更重要,“會學”比“學會”更重要。而,我們成人注意傾聽過多少孩子的各種提問?留意過多少孩子對世界的判斷與分析?接納並欣賞過多少孩子的智慧?當孩子問成人:“血融化了是什麼?”很多成人不屑一顧的認爲,血融化了就是骯髒的泥水,而孩子們的答案呢?“血融化了是春天,是小鳥在唱歌,是小熊出外覓食……”很多時候,成人受自己已有知識和經驗的矇蔽,忽略孩子的童聲,漠視孩子的痛心,僅僅依靠孩子的隻言片語,就急急忙忙自以爲聰明地試圖去解釋他們,給他們所謂的“引導和幫助”,給孩子壓上各種學習的包袱,武斷地一次又一次僅因爲孩子的某一言語而誤解他們,責罰他們,傷害他們稚嫩切聰慧的心,在有意與無意間,搪塞與阻礙孩子的詢問與探索,撞擊與破壞自己全力建夠的世界。因此,在孩子面前,我們暴露了自己的無知以及對人類潛能缺乏希望。

於是,我們大聲幾急乎:“每一爲位教師,每一位父母,試着放下

那顆忙亂,躁動的心,讓自己歸於平靜,聆聽童聲,走進童心世界吧!”真誠的與孩子對話,蹲下來平視孩子,分享孩子的發現,在與孩子的親密接觸中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