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6W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同學,老師: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精選15篇)

你們好!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一首中秋詠月詩,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的極其珍貴,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何況是這象徵着團圓美滿的中秋佳節。在賞月之際,家中的親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身在異鄉的親人,而異鄉的人也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家中的親人。因此,中秋節有“團圓節”之稱,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對即將到來的中秋節,我代表七年級××班全體同學,祝你們中秋節快樂!

或許對於某些人來說,上海並不是你們的家鄉,或許你們很想念家鄉。但是,不要忘記,你們還有一個家,就是學校,學校裏的每一個同學都是你們的兄弟姐妹。

希望你們在這所新的學校中,展開新的旅程,迎接新的冒險。歡迎你們與我們共同學習,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篇4

中秋節,是一個古老的節日。

那天傍晚,晧月當空,萬里無雲,只見一個月亮高高的掛在天空上,彷彿一個大圓盤亮亮的。

每當看到這明亮的月亮,我就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又彷彿看到了嫦娥正在抱着一隻全身潔白的玉兔,在明月裏向我招手……突然,我腦海立刻浮現了一首歌——《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時,電視裏播放着中秋節晚會,使中秋節的氣氛變得更濃了。

月亮披着一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把面紗拿下來,銀色的月光照亮了人們的臉蛋,更照亮了大地。看着一塊小小的月餅,在月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好吃,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蝕蟲。月餅有方的、圓的、甜的、酸的、大的、小的,好吃極了。

中秋節代表着光明,我喜歡這美麗而又明亮的中秋節。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2

在這天高氣爽的金秋九月,我們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喧囂的都市車水馬龍,奔波的人們很難使自己停下來,但還沒到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來之時,一輪皓月高掛天空,傳統佳節的溫馨便俘虜了忙碌着的人們的心靈。忙碌的人們又添了一個更加忙碌的任務,爲親朋好友送一份有意義的禮物。出入食品店。大盒小盒的月餅包裝精美喜氣洋洋,你的包裝盒上印着“九福同居”,他的就寫着“十全十美”。這邊有“花好月圓”,那邊就有“富貴滿堂”。尋找中秋佳節的傳統與詩意纔是這個節目裏最有價值的內容。

我們傳遞的是問候,是祝福,這是濃濃的民俗文化。明晚我們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天空那一輪明月時,腦海中會浮現那優美的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古往今來,寄託着多少中華兒女的鄉愁與離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將在這一節日裏重溫民俗再敘鄉情。我們期待“嫦娥”奔月不再是神話裏的傳說,中國月球探測計劃,即“嫦娥工程”將使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變成現實。

同學們:讓我們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秋到來之際,真誠的告訴我們的家長:您的孩子已經長大,在老師的辛勤哺育下,正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己的理想彼岸。

面對國旗,面對辛勤的老師,我們想說:是匯才中學把我們彙集到成才的搖籃,讓我們在這個搖籃中互相團結,努力拼搏,去攀登科學的高峯。最後祝全校師生閤家幸福,中秋快樂!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後天是中秋節。因爲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又被認爲是我們中國人的團圓節,每到這一天,許多遠離家鄉的遊子,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

中秋節,是一個飄溢親情的節日,是一個瀰漫團圓的時節。這個時節,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節,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的,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掛的時刻,和家人共進一頓晚餐,爲遠在他鄉的親人送上真誠的祝福,是中秋節最重要的章節,把一大塊月餅切好,爲遠在異鄉的親人留下一份思念,舉杯共進,分享點點滴滴地家常事,說說生活中的煩惱,是情感最真誠的吐露.

中秋最美是思念。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講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訴說着人們同一個心聲,中秋圓月會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遞給我們想念的人和我們牽掛的人,祝他們沒有憂愁,永遠幸福,沒有煩惱,永遠快樂!

中秋最美是感恩!無須多言,給父母一個微笑,給親友一個問候,遞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餅,這是我們給予父母最好的回報。感謝父母給予的生命,感謝父母給予的培養……

老師們,同學們,這個中秋,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度過!心懷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們的人,感恩一切幫助我們成長的人!心懷感恩,我們才懂得尊敬師長,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才懂得勤奮學習、珍愛自己,纔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

老師們,同學們,中秋最美,美不過一顆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過真心的祝福!在此,我代表學校,祝老師們、同學們中秋快樂,一切圓滿!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4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我是六0二中隊的鄭順。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花好月圓人團圓”。

秋濃了,月圓了,又一箇中秋要到了!本週一,農曆的八月十五,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處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稱爲“中秋”,它僅僅次於春節,是我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稱爲“團圓節”。

金桂飄香,花好月圓,在這美好的節日裏,人們賞月、吃月餅、走親訪友……無論什麼形式,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圓月會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遞給我們想念的人和我們牽掛的人,祝他們沒有憂愁,永遠幸福,沒有煩惱,永遠快樂!

中秋最美是感恩!無須多言,給父母一個微笑,給親友一個問候,遞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餅,這是我們給予父母最好的回報。感謝父母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中秋情思。本週星期四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在中國,中秋節是一個特殊的節日,她寄託着我們無限柔美的情思,承載着我們無比浪漫的情懷,傳承着我們無比高雅的文化精神!

中國人是重情誼的,中秋節是個多情的節日!“但願人常久,千里共嬋娟。”中秋節,人們氈席地坐,登高賞月,遙寄遠方,倍思親人。無論何時何地,雲捲雲舒、星月輪迴,改變不了的是人們心中深遠悠長的思鄉之情,揮之不去的是我們對愛人、親人、友人最纏綿最真摯的不了情。這些深情濃濃的匯成了中秋節圓圓的明月,匯成了人們心中深摯的期盼:讓天宮月娥免去凡間災難,送去我們對親人朋友最真誠的祝福,願我們的海外遊子、臺灣同胞早日迴歸祖國懷抱!

中國人是浪漫的,中秋節是個詩情畫意的節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當我們吟誦這耳熟能詳的詩句時我們腦海中是多麼浪漫的畫面,我們心中洋溢着多麼神聖的情感,我們爲古老的中華民族而自豪,爲我們崇高不朽的中華文化而驕傲!

今天,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興旺和平的時代裏,在這個祥和美好的節日來臨之際,我更想對大家說:請珍惜家人和師長對我們的愛,珍惜我們的同學情,珍惜我們擁有的幸福生活吧!讓我們爲親人更加幸福,祖國更加富強而努力學習,奮力拼搏吧!

最後,祝我們的親人、友人健康平安,祝我們的老師和同學閤家歡樂,幸福美滿!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6

中午,我和姐姐坐在樓頂上,姐姐說着嫦娥奔月的故事給我聽,說着,說着,媽媽便叫我們倆打電話給親戚朋友,詢問是否要來家裏一起烤肉,原本以爲只有六個人的無趣烤肉,現在卻變成了二十幾個人的團聚烤肉,讓原本枯燥乏味的中秋節家庭聚會變成了開心快樂的朋友團聚。

下午,親朋好友們都來到家裏,每家每戶都帶着一袋一袋的烤肉食品,爸爸架設好烤肉架以及烤肉食品都處理好後,大家便開始開開心心的烤起肉來,而且大人們覺得還是不夠吃,便又煮了燒酒雞和燒酒蝦,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並且聊天聊得非常高興,我們小朋友也已經玩遊戲玩瘋了。

爸爸看我們玩瘋了,便拿出鞭炮給我們玩,使我們開心極了,於是我們玩得更瘋狂,爸爸看到這樣的情形後,後悔莫及,因爲他本以爲把鞭炮拿出來,會讓小朋友們被鞭炮聲嚇到,就不敢再亂叫了,結果沒想到每個小朋友都不怕鞭炮,而且還很喜歡玩鞭炮呢!這不禁嚇到了爸爸,爸爸還說再也不敢買鞭炮給我們玩了,但是這也讓他想起小時候頑皮的他,便對說出他的童年故事,我們都聽得十分入神。

大家都玩累了,就到頂樓去看又大又圓的月亮,我聽說這是九年來最大的月亮,所以我便拿起姐姐的手機,把那顆又亮又大的月亮給拍下來,之後姐姐跟我說要把我們倆的照片和那張月亮照片在電腦上做手腳,再洗出來,這樣我和姐姐的兩顆大頭,就會出現在月亮上,但是令我生氣的是她說她只把照片洗給自己,卻不洗給我。

最後,把爸爸拿出吉他,大人們就聚在一起唱老歌以及屬於我們阿美族的歌曲,小朋友們聽到大人們的歌聲後,便隨着歌一起伴舞,有的則隨着音樂進入夢鄉,而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則到我的房間一起聊天,一起聽流行音樂,就這樣我們過了一個快樂且美好的中秋夜。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7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寄予中秋》。

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皎皎似鏡。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又被認爲是我們中國人的團圓節,每到這一天,許多遠離家鄉的遊子,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

同學們你們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嗎?

“中秋”一詞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現。爲什麼叫“中秋”呢?因爲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還有許多稱呼:“八月節”、“八月半”、“月節”、“月夕”等等。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過去,人們在豐收的季節裏,總要大事慶祝一番,慶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豐收的喜悅。中秋時節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中秋節還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等。這些無不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人們吟誦中秋節的詩詞歌賦很多,最着名的當然要數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被稱爲“詩仙”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佳句表達中秋之夜的思鄉情懷。我們敬仰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爺爺,在這月圓之夜凝望着天上的明月,立志要報效祖!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學子在這美好的日子裏,思念着親人、思念着家鄉,掛念着祖國;更有多少有志之士,在這美好的日子裏,爲了祖國的明天,爲了人民的利益,放棄了與親人團圓的機會,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着……

在這佳節到來之際,我倡議每位同學都做三件事:

第一,孝敬父母長輩,爲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諧做能力所及的努力,小家安定纔是祖國繁榮的前提!

第二,爲那些不能回家辛苦工作的親人發送一條溫馨的祝福短信。

第三,爲祖國的繁榮,國力強盛,爲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立下壯志.請記住: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是國家的希望!

最後我衷心地向學校的各位領導,忘我工作的老師,向勤奮學習的全體同學,向你們的家人和朋友提前道一聲:中秋快樂!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8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中秋節剛過,大家還沉浸在過節的氣氛當中,那麼中秋節告訴我們什麼呢?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中秋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內涵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願望,也成爲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徵,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麼有意思。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爲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兒童電影《啊!搖籃》中小朋友們一起唱的歌謠,每當聽到這首歌都會令人心潮澎湃,爲了那與圓月相映生輝的片片月餅,更爲了我們心中那份揮之不去的濃濃親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輪圓月如金輪玉盤,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甜絲絲的月餅,吃茶、飲酒,傾訴着團圓的喜悅,遙祝着遠方的親人。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傳統文化在節日的承載下薪火流傳,生生不息。傳統節日不僅僅是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載體,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載體。只有當我們明白"我們從哪裏來",也才能回答"我們朝哪裏去"。應該說,中秋節在幾個傳統節日中,頗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

中秋節源初是古代勞動人民感謝大自然賜予的節日,其時既是賞月的最佳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時節,其蘊含的文化意義是人們對團圓、和諧的情感訴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這種情懷是跨越國界的,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認同,所以它既是溝通心靈的紐帶,又是文化的橋樑,正所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寄託了中國人多重的情感和審美情趣。”人大校長紀寶成說:“花好月圓是中國人一種非常美好的願望,中秋明月被賦予很深的文化內涵,既象徵着團圓合滿,也給人一種恬靜、溫和、安定的美感”。幾千年來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通過中秋佳節的形式得以大衆化地傳承下來,在當今時代有助於倡導重視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識,這對於構建和諧社會而言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傳統節日,我們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可以說,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着中華文明的特點,千百年來發揮了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傳統節日對於華人而言,除了傳承文化,還起到了文化紐帶和精神橋樑的作用,這種凝聚力、向心力是其他任何載體所難以實現的。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時,最難忘懷的還是那幾句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爲有了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中秋時,每當看到一輪圓月掛上了天空,不由的就會想到遠方的親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爲異客"而變得感傷。此時家鄉親友的問候最是暖人心懷,遙在他鄉的你也該連線父母,道聲平安,一訴鄉思。

當然中秋節也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韓國等國的傳統節日。

春華秋實:春因繁花而美麗,秋因收穫而充實,花好月圓:則映射出人們對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

老師們、同學們:在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讓我們爲創建和諧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一起努力吧!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9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作爲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經過千百年的歷史積澱,其來源被賦予上了神祕的色彩,那麼透過層層傳說的幻化,我們爲什麼要慶祝中秋節呢?

蘇東坡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曹文軒說:“人類悲劇的不可避免在於:人無法還家;更在於:即便是還了家,還依然在無家的感覺中。”我們身處現在的時間節點,暮然回首,發現過去的人生,就像是電影裏配樂的敘事片段,我們的心在向前推進的每一幀畫面裏尋找着皈依的地方,漸漸脫離最初的那個被親情圍繞的溫暖的豆莢。我們需要一個契機,或許時間短暫,卻可以讓我們重溫情感的羈絆,去填補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團圓情結。每逢佳節倍思親,若是分隔兩地,縱有良辰美景也淪爲虛設,有親在旁,圍桌暢談,不復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的淒涼,徒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和睦,中秋佳節之意義得到了體現,屆時容身在溫馨氛圍中的我們大可嘆曰:“絕景良辰難再並。”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在我們熟悉西方節日的具體日期比親人生日更加銘記的今天,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們的概念裏只是調養生息的機會抑或是成爲熱愛文學之人附庸風雅的話題,佳節的來歷,前人賦予的神奇色彩再不爲人們津津樂道,文人墨客的詩意文字大多盡散在歷史的遺風中,而不爲我們推崇的腹中底蘊。如果我國的傳統節日不再是日曆表上生硬的數字,不再是平凡普通與往常一般無二的分秒,那麼是否可稱得上是無愧於五千年來的民族文化的代代相傳?說:“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當中國夢這三個字成爲衆多報刊,雜誌的醒目標題,當中國夢這一精神成爲先進工作者內心的正能量,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夢並非異想天開,而是從對中國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所以爲了踐行這一精神,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豐富傳統節日的內容,以發展的眼光正確地認識它們。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願我們都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中秋之夜!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10

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現今我們在三中虛心求學,不能陪伴父母身旁和他們一起賞月,每逢佳節倍思親呀!特此,我們寫了一首小詩,遙寄給遠方的父母,並祝大家節日快樂!

當我背上行禳

離開了養育我十幾年的家鄉

在揮淚作別母親的那一剎

我讀懂了母親眼裏的希冀和憂傷

高中的生活,充實而繁忙

卻總不忘,給家裏打個電話,問短問長

電話的那端,母親的每個字都洋溢着按捺不住的喜悅

因爲能聽到我的聲音就是母親最大的願望

仍記得第一次回家

母親笑着跑出來迎接

眼睛裏閃爍着慈愛的光芒

那光芒比太陽更亮

母親微笑的臉龐再次浮現眼前

母親叮嚀的話語又在耳畔迴響

現在我們沐浴着陽光

在莊嚴的五星紅旗下有千言萬語要講

感謝我們的母親

思念我的家鄉

如果是那樣

就讓它化作學習的動力

努力拼搏

一切都向着自己的理想

如果是那樣

就讓它化成切實的行動

別畏懼暴雨和風霜

去攀登科學的高峯,去暢遊知識的海洋

別忘了

遠處的母親在等待着我們

等待着我們勝利的消息

別忘了

遠處的母親在期待着我們

期待着我們凱旋歸航

拼搏吧

同學們,讓我們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即將來臨之際,真誠的告訴遠方的爸爸媽媽,你們的孩子已經長大,在老師的辛勤哺育下正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己的理想彼岸。

最後祝老師們閤家幸福,中秋快樂!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11

尊敬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秋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滿月的光芒,在一個又一個的夜晚,悄悄臨近。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天上的日子似乎比人間要慢許多,但是,同學們,不要感嘆時光的流逝,也不要將時光虛度。每一天本都它的有價值所在,將時光握緊,用分分秒秒來創造充實的時光。

將目光着手書本,而不是漫畫。因爲我們已經長大。

將身心專注學習,而不是玩耍。因爲我們不再幼小。

時光的虛度,只會使人感到老去得更快;充實的學習,則會讓人領略到成功於欣喜,光陰也不禁放慢了腳步。

多少輪中秋明月在夜裏悄悄流逝,又有多少圓月,將在不久來臨?

我們步入國中,我們漸漸成熟,我們有了自己的理想,如明月般美好的。但是,我們可以盡情地夢想,又如何去打撈那輪美麗的明月。

“人間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挫折在所難免,面對着失敗,我們不可以被打敗。

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不要悲傷,沒有錯誤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認真分析自己的錯誤,勤勤懇懇,錯誤需要糾正,不能置之不理。

高中的學習離不開錯誤的糾正,這恰如前半月裏的月亮,不斷完美自己,使自己漸漸行往那近乎完美的滿月。中秋將近,同學們或許已經聞到八月桂的濃香,嚐到了月餅的可口。

中秋將近,象徵着圓滿的中秋之月,也將在不久後的夜空照亮。或許沒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豪情,但是我們可以對自己說“月是圓滿,月是美好,明月在心上,快樂長久存!”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12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送走了屬於所有老師們的教師節這個節日,我們迎來了閤家團圓的中秋節。今天,在莊嚴的國旗下面,我代表全體學生向各位老師們說一聲教師節快樂,再祝各位老師與同學們中秋節快樂!

都把老師比作春蠶,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付出,我們優異的成績就是給老師的最好的回報;都把老師比作蠟燭,燃燒着自己,照亮着學生。在我的心裏,老師,是我們的朋友,一個有困難時向我們伸出援手、在我們難過時耐心安慰’有快樂時一起分享的朋友。我曾在一篇作文裏寫過,特校的老師就像天使,帶給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奔走在特教一線上的您們,是我們學校的天使,身上的光芒,無人能及。

一個星期,你們只有一天的時間可以留在家裏陪自己的孩子。看到不少老師在爲無法陪伴家人而感到愧疚的時候,我也看到老師們把原本應該給孩子的關懷給了我們。於是,小小的感動着,下定了決心要以優異的成績回報你們。今天,我要對所有老師們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中秋佳節,您們仍還守在崗位上,拿着那白色的粉筆在黑板上寫來寫去,手握那鮮豔的紅筆在我們的作業本上畫着一個又一個勾。中秋佳節,本該陪着家人去逛街、玩耍,您們卻呆在學校裏,移動着腳步穿梭於每個教室之間。您們一定很累了吧,停下來歇一歇吧!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我們感謝您們,仍能陪我們一起度過。

最後,再向各位老師們說一聲:“中秋節快樂!”

謝謝大家!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及家長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多少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們,爲了自己的理想,此時不能回到親人身邊。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節一直被人們喻爲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而這一天天上的月亮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圓,所以又叫團圓節。中秋賞月,民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美麗的神話故事,當然最爲人們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在多民族的我國,有二十多個民族也在歡慶中秋節,雖然慶祝方式各異,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所以這天都以月餅作爲禮物,親友間互相贈送,以取團圓之意。團圓節也讓我們更加深切盼望海峽兩岸同胞們早日團圓,祖國的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歡樂的日子我們更不能忘記那些在自然災害中離去的同胞,遙遠遠的汶川和舟曲永遠是我們心底的痛。我們更不能忘記那些爲國捐軀的英靈們,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

同學們,在中秋佳節之即,讓我們向辛勤哺育我們的父母,無私奉獻的老師們真城說一聲:您辛苦了!我們會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長大成爲祖國有用之材,爲國家的建設,民族的振興,奉獻自己的力量!

最後祝願老師、同學們中秋快樂!祖國安樂祥和!謝謝大家!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1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好!

花好月圓人團圓,迎風賞月闔家歡,今天我們又相聚在一起共慶團圓、共話發展。區委領導召開茶話會讓我們大家相聚在一起,會見老朋友,認識新朋友,深入交流思想,展望美好未來,這是黨和政府關心團結各界人士,充分調動我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爲共商未來、共謀發展提供了交流平臺。我爲有機會參加這樣的聚會而深感榮幸。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月亮和我們的生活、文化有着緊密的聯繫,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爲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文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經常以花好月圓來祝願家庭的和睦團圓;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爲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裏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爲月中折桂之人。

在我們佛教裏經常用“月”來比喻佛法,比如以‘千江有水千江月’來比喻佛菩薩的真如本性在衆生心地中的反映;伊斯蘭教也以新月象徵開創了人類文明的新時光,其象徵含義是上升、新生、幸福、吉祥、初始光亮等。中國的基督徒也會在中秋之夜團聚在一起感謝上帝的恩典、祈禱家庭的團聚、和睦、幸福。隨着國家的繁榮富強,各項社會事業都在蓬勃發展。宗教也在追趕時代進程,把握屬於自己的歷史機遇。放眼全球,我們正處於一個全球化競爭的時代,也是一個文化劇烈競爭的時代。宗教作爲承載了傳統文化基因的社會系統,正在發揮着積極的、強大的作用。而宗教人才的培養、寺觀教堂的管理、教規教義的傳播,乃至整個宗教的發展,是越來越多地依賴經濟社會的發展。由此,宗教必須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愛教必先愛國,國興而後有教法之綿延;愛教則必然愛國,兩者相互促進。

多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們通州區的宗教界人士認真貫徹和執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斷髮揮宗教的積極作用,努力服務人羣、服務社會、服務發展。積極引導信教羣衆愛國守法,參加社會生產建設,開展社會慈善事業,爲加快現代化、建設新通州貢獻應有的力量。

今天既是一次茶話會,也是一次交心會,千言萬語話友情,同心同德謀發展。我們感謝各級領導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爲通州人民和通州的未來祈福,所以我想以一句詩來結束我今天的講話:去年明月今又來,人間一歲幾多情,但願月圓花常開,世間此情古今同。祝大家中秋團圓、吉祥如意!

關於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15

“月圓人團圓”,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即將到來,正是全家人團圓享受親情幸福的溫馨時刻。

中秋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門前總是會散發出讓人垂涎三尺的烤肉味,但今年我們不在家門口烤肉,是到無煙燒烤店去吃燒烤。別人家只吃烤肉,我們家還有吃火鍋呢!因爲媽媽說:“在家烤肉太麻煩,還要洗盤子,不如去吃燒烤,既方便又快速。”

到了燒烤店,望着店裏高朋滿座,空無一位,我本想:“完了!今年沒得吃烤肉了。”不過聰明的媽媽早就料到座位會被搶光,所以有先訂位。我踮起腳尖把脖子伸長,再用銳利的眼睛把店內掃描一遍,發現真有一桌是空的。我想這張桌子應該是媽媽預先訂的座位,心中不杯涌起一股快樂的感覺,並以飛快的速度衝向那一桌,然後挑了一個最佳的位子。

等服務生把火鍋湯頭、不炭放好之後,我懷着準備大快朵頤的心情烤起肉來,在烤肉的同時,媽媽也告訴我們許多她小時候的陳年往事,伴着媽媽的故事聲以及好吃的烤肉,這一頓美好的團圓烤肉就在歡樂中結束。

中秋烤肉是一年中少數幾次的團圓時間,希望大家都能快樂的享受這親情團聚的美好時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