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3W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1

千百年來,人們都讚美花。尊牡丹爲花中之王,譽蓮花爲花中君子,梅花清高,玫瑰英雄,秋菊呢,玉骨冰肌。誠然,這些花都可愛,可敬。但我最愛的還是那深山幽谷裏的山茶花。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精選20篇)

我結識山茶花,是在十五年前的一個冬天。

一個滴水成冰,嚴霜蓋地的早晨,我和幾個度假回鄉的學友進山打柴。我們冒着凜冽寒風,沿着蜿蜒山道,踩着枯草落葉,繞過座座山頭,默默走進大山深谷。當我正對這滿目蕭然,感到一絲悽清的時候,突然前方出現了一樹紅花。多美的花呀,她開在濃霜似雪的野谷中,成團抱簇,紅光燁燁,簡直是燃燒的火。我走到花樹下,呆呆地站着,凝神細看那花樹的姿容:她竟無視風刀霜劍,一味生機勃勃,披紅掛綠,欣欣向榮。

我信手扳過一根花枝,只聽“嗒”一聲脆響,那有瓶頸粗細的枝條,就齊齊地斷了。還真沒想到,開着三朵紅花的枝條就已經在手。我分明看見三張容光煥發的臉蛋,尚自對我微微地笑着。就這一聲脆響,使得走在前面的同伴都回過頭來。他們一看我的神態,嘻嘻地笑了。有兩個還大聲地跟我開玩笑:“你在賞花嗎?吻她吧,未來的詩人。”“那是山茶花,讚美她吧。”賞花!我憑什麼資格來欣賞這樣高貴的花!讚美,倒是應該的,我怕沒有這能力。我紅着臉急急離開了這棵花樹。

我認識了山茶花,就處處留意山茶花。漸入深谷,冰條吊掛,霜鋪似雪,而花樹卻越來越多。有的生在溝邊巖畔,有的生在懸崖頂端,有的卻從滿身披刺的荊棘叢中掙扎出來,而樹樹又都是那樣的生機勃勃,花紅如火……

十五年光陰流逝,我作爲一個鄉村民辦教師,執教桑梓。那“未來詩人”的美夢自是已經破滅,唯有那“讚美她吧”的夙願卻始終未了。十多年來的風風雨雨,那些花樹想必蒼老多了,說不定有的爲了給人以光和熱,早已鞠躬盡瘁。想到這兒,一股力量驅使着我加緊去償還夙願。

多可愛的山茶花呀!那如血、如火的花自不必說了,就是那枝枝葉葉也是使人動容的。她枝幹繁多,但絕無旁逸斜出;枝枝緊緊靠攏,筆直向上。她的葉青翠碧綠,片片相覆,溫柔敦厚。她的皮光滑圓潤,豐腴細嫩,似乎內裏蘊含着深厚的感情,無窮的智慧與充沛的精力。不行!這樣的直接描述,無論你有多少華麗的辭藻,也是不能寫出山茶花的綽約風姿的。還是打些比方吧,不過打比方也很難啊!說她像穿紅着綠的美女,不像;說她像光彩照人的英雄,也不像!她從沒有像美人們那樣,對着璀璨的明鏡梳妝打扮過;更沒有學貴姑娘那樣要富厚的家資替她裝點。她也沒有偉大的功績留於人世,只有毫不吝惜地把自己花粉賜予那些冬日的遊蜂釀蜜過冬。雖則有時她也曾粉身碎骨將自己化爲一團火,替那些趕早進山的人們帶來柔情的溫暖,或以其淡黃的光焰,照亮登山的路。但她從沒有得過一枚勳章,更不曾想過要配戴一頂珠光閃爍的桂冠。她不是美女,她不是英雄,她就是花,就是紮根在深山野谷的無比純潔的山茶花。

那就比之以花吧。她像湖中出水的蓮花?不。她雖然像蓮花般純潔,但她不像蓮花要長在柔情默默的水中,更沒想過要人承認她爲“君子”。她像庭前盛開的牡丹?也不是。她的容顏雖如牡丹一樣鮮紅,但那“粉團兒”壓根兒就沒有牡丹大,更不敢想要稱王。像芙蓉?她不嬌柔。像玫瑰?她不帶刺。像秋菊?她不是玉骨冰肌。像蠟梅?她不清香高雅。再者,她何曾上過詩壇爭奇鬥豔!她就是山茶花,樹樹開在冬日深山野谷裏的,高人識之尚少,只能與樵夫會面的普通山花。

我愛山茶花,是因爲她那矜持又瀟灑的英姿,純潔而無邪的靈魂,既不隨和世俗又不自鳴清高。雖然才氣橫溢,卻不攀附顯身。她身居苦寒,尚能枝枝靠攏,葉葉相覆,寧折不彎,奮發向上。她不計較得失,始終熱情洋溢,紅心似火,尤不吝嗇。即使萬木蕭疏的日子,她還是吐紅放豔,向山野拋出她那吸取雨露陽光,用心血凝聚而成的全部精華。

這一切不由得使我想起那些在困難時期、動亂年代,頑強拼搏在那瀕危的教育戰線上的鄉村教師們。他們始終心繫人類文明的傳播,始終憧憬着祖國美好的未來。他們無論身受多少艱難困苦,甚至屈辱折騰,卻沒有消沉,不敢懈怠,頂風冒雪,堅持戰鬥在曠野巒頭,深山幽谷的一所所簡陋的學校裏。這千百萬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園丁們,不就是一樹樹冬日裏開在深山幽谷中的山茶花嗎?

如今,已是大地春回,百花齊放,萬木欣榮。我卻總是惦念着那些冰凍霜凝中的山茶花。不是冬花傲霜雪,哪有春花紅萬家?我景仰在祖國大地上盛開的千種花,萬種花,我更讚美這與深山幽谷爲家,冒雪迎霜而開的山茶花。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2

在20世紀的一九九六年的冬天裏的一天晚上,一位五十多歲的教授顯得非常的謙和,他就是遼寧大學的朱興茂教授,專程到阜新給在這裏參加函授學習的學生講授現當代文學。

我作爲錦州的學生,也是唯一的一個錦州的學生,同時也是專程到阜新參加遼寧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函授學習的學生。因此也就有機會和到阜新講授相關課程的教授住在同一賓館,也就有了向教授請教的機緣。

第二天,朱教授講的現當代文學課就要結束了。朱教授再也不會來阜新講課了,準確的說,我再也不能聽朱教授的課了。我在心裏對朱教授有些依依不捨。朱教授從我的面部表情上和我的眼神裏看出了我的心情,非常謙和地對我說:“我們師生一回,明天就要各奔東西

了,你回你的單位上班,我回我的遼寧大學。但願我們再相見,祝你的夢想成真。”我的心裏在想,都說知子莫如父。在這裏,知我者,朱教授也。

說起來,我到阜新參加函授學習的目的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爲了提高文化素質和儲備知識,以備退休以後寫點文字所用。儘管不被周圍的一些人所理解,儘管我也知道要付出很多精力,但是,我還是要努力爭取。

朱教授對於我的想法很是欣賞,對我傳授了很多有關方面的知識,也向我講了很多他所知道的名人軼事,還告訴我說光有想法不行,還必須經常寫,關鍵是要在寫的過程中努力思考。對於朱教授的教誨,我對我的初衷更加有了信心,也讓我對知識地追求更加強烈。

在這個即將離開又值得終生記憶的賓館裏,朱教授誨人不倦;我呢,雙眼注視着教授,傾耳敬聽,生怕漏掉教授的哪一句至關重要的一句話。

朱教授告訴我,他有一個女兒,很愛寫作,讀了很多名著,也寫了一些作品。他的兒子和兒媳婦也經常寫一些小小說,有的還發表在報刊上。他爲了他的家庭裏有個良好的學習和寫作的氛圍,他專門整理了他發表的有關寫作的文章,出版了一本書,一本有關小小說的書。

教授從他那皮包裏拿出來一本書,也就是他的大拇指厚的關於小小說寫作的書。又拿起筆來在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他那非常秀麗的幾行字,這幾行字是特意寫給我的非常珍貴的贈語。落款時間是:一九九六年冬。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3

我爲遵義女婿,而因妻得以認識了你,繼而戀上了你——遵義,而曾經的你,卻有着多個名號,至今最近的名字,叫播州。在你的懷裏,我寄宿了近兩百個日夜,今日因故欲離去。行囊裏盛不下太多的依戀,風牽着思緒,伴着離愁,隨着飄泊的青春,揚起濃重的塵煙。

遙想當年,楊氏一族雄踞於此,囤兵養將,排除異己,儼然播州的太上皇,好不威風,好生風光。但時勢弄人,誰又能預料後來的悽愴呢?

宛若投射於枝葉縫隙間的光影,你無法拒絕破碎。平播一役,被蹂躪的心,如同遺落的音符顫粟地滾落於琴絃上,空氣裏瀰漫着血雨腥風的氣息,在風雨中幽嘆着。短暫的春花秋實,七百年的基業,一朝灰飛煙滅。二十萬人的屍骨,填平了溝壑,壓跨了楊氏的旗杆。曾經的戰場,無數村寨集市所被湮沒的荒煙蔓草中,今路有遺骨,山有鬼唱。染紅穹天一方,滴滴流淌的是青春的血淚。

在無望的期待裏,時間的流水憔悴了你華美的容顏。你內心的一汪深潭,被激起千層風浪。曾經的過往,惟有你自己才懂。那把摧毀你心中聖殿的戰火,曲終人散後,空寂的山野淡淡地訴說着陳病新傷,你高貴的花香孤獨地演繹着千年的悲涼。

當曾經的城樓市巷化爲一縷青煙,繁華萬千也隨浩浩蹄聲遠去,一聲嘆息,日夜迴響在茶鹽古道,遵綢之路。凋零的花瓣散落在煙黃的記憶之冊。

你翩翩驚鴻的身影,墜落在雜草錯生的鄉野。悲苦與哀怨在心裏翻涌,淚水和汗水侵入你的心臟,徘徊在流離的夢中,把憂傷的記憶一點一滴地植入你的骨髓。在無盡的悲哀中,等待歲月的輪迴。

冷月下,你輕鎖蛾眉,淚灑縷縷花魂。沁芳的湘江流水,淌不去你所有的悲傷。風吹過,散落一地的心碎,化作婉麗清詞一闋,訴不完的血淚,道不盡的對往日繁華似錦的眷戀,在千古絕唱中,演繹成蝶,翩燃飛去。

風揚起歲月的塵,吹落往事滿地。會址樓閣的精緻與典雅象徵着“會議之都,轉折之城”的意義將永遠不會灰飛煙滅,其長征精神永遠爲世人所敬,以及闡釋其言之真理。1935年的1月15-17日,先人們在此據理力爭,雄辯滔滔,棄之錯誤,但求真理,運籌帷幄,歷經千辛,扭轉戰局,只求爲民,其言其行,盡顯英雄本色。

湘江河畔,我面水而立,成爲一幅別樣的風景,我想在此透視曾經的古老韻致。飄落水中的花瓣,輾轉浮動,縷縷暗香,一河清流被演繹得到了極致。塵封在心裏深處的某些情懷,已漸次褪卻,任其暗淡銷蝕。只能把嘆息藏在心裏,把眼淚流進夢裏。

在遠去的故事裏,你是神祕的簡章。迷一般的眉目籠鎖着輕愁,萬種風情自你的香脣四溢。而當高雅與雍華跌落的那一刻,曾經的那縷香魂帶着你的幽怨,嫋嫋然逝去。

一抹夕陽,鋪灑成畫稿,任你彩筆難繪。即便用盡所有的色彩,也難描繪心中的聖殿。於是乎,你靜寂了,靜聽楊柳街基督教堂裏的吟誦和虔誠的朝拜。你綻放成一朵潔白的清蓮。

“歷史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其實只是無數生活泡沫的堆積。”

1920xx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世界各地精英匯粹,名流雲集,人頭攢動,玉箸上滾動着光環,琥珀里美酒飄來散去。而包裝簡陋的茅臺,卻在此鷹擊長空,龍吟大海,橫空出世,從此聞名天下,成爲舉世無雙的酒中至尊。

距遵義城向南約三十公里處的沙灘,於月白風清的夜晚,或許我們還能看見晚清的“黔北三儒”結伴同吟,沙灘以及曾經令人所趨的沙灘文化,成爲他們永遠的歸宿。這是你的幸福,更是黔北人民的一種驕傲。

清雍正五年(1720xx年),你歸屬於貴州的版圖,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四年的歷史,在歷史的車輪見證下,而你也無疑地爲貴州掙足了顏面。東風揚起了漫天飛絮,搖醒了湘江的春流。馥郁的酒香裏,我聽到你淺吟低唱;流年裏,寫滿世間的滄桑;輾轉的夢塵裏,又有誰能撫平你心底對過往的憂傷?而今,你傲立的倩影,別樣的風骨,屹立於黔北,爲貴州這片土地平添了幾分朝氣和生機。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4

曾經和一個大叔聊天,他這麼說道:一般有文采的人都會自視清高,這樣的人大多自私,所以避而遠之。深入交談之後,他坦白前女友是文科學霸,果不其然,傷的不淺。

我很想反問他,那你敢承認你自己就不自私嗎?

想想看,我們每個人總是在苛刻要求別人的同時卻對自己放鬆了標尺。每個人都希望遇到一個靠近自己理想標準的人。可是生活呀並不能像韓劇一樣,每一次邂逅都氾濫着粉紅色的泡泡。

大多數人在尋找另一半時,嘴上說着是隨遇而安,而內心裏卻無時無刻不在揣測,計較,偷偷地試探另一方與自己各個方面匹配與否。成年人的愛情就像一場博弈,每個人呀都是權衡利弊後才決定要不要和你在一起。但也正因爲彼此都是這場對弈的利益相關者,所以纔會樂此不彼。

但你也別太過氣餒。

想想看,我們不過都是平凡人,偶爾耍耍小心思,不過只是想要喜歡的人在意自己罷了。大家都是頭一回體驗人生,所以纔會摸摸索索,彳彳亍亍,所以只好在迷路時辛苦找尋前人的模糊腳印。這樣想來倒也可安慰自己也不算太差勁。

這個世界好像對美麗苛刻得過分,我們每個人看起來似乎很容易因爲一個人的容貌而對另一個人產生迷戀,這就是時時都掛在每個人嘴邊的那句:看臉。

外貌協會會長王爾德曾經說過,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我覺得這句話不無道理。一個人從襁褓成長到亭亭,往往是年紀越大,越能從他的臉上看到他所經歷的歲月。我始終虔信這句話,相由心生,一個人的眉目神情往往在歲月的無限疊加中誠實顯現。而一個邋遢的人,是不會讓人有慾望去探索他內心世界豐富與否。

其實呢,每個人的審美觀也不盡相同,拿我自己來說的話,先天的容貌的美麗,比方說一個人的五官並不會直接對我產生多大的荷爾蒙刺激。反倒那些後天所形成的行爲習慣,舉手投足,穿衣品味,得體妝容對我而言會更有吸引力。

你要知道,容貌僅僅是對方內心的入場券,彼此的合拍與否纔是決定你們能夠攜手走多遠的關鍵。

兩個人有共同的話語纔是最爲難能可貴的,你喜歡一個人,是因爲他和你臭味相投,他與你有共同的喜好,一致的品味,與你有惺惺相惜的靈魂,而這些,是遠遠重於容貌的。

戀愛沒有那麼容易,而要我說呀,最佳的戀愛狀態無非是,兩個人都勢均力敵,不遺餘力。

不要因爲付出的愛比對方多而認定自己就是被對方吃牢了,就是弱勢力的一方。我身邊不乏有很多女孩子,在別人追求自己的時候猶豫不定,故意吊着人家,模糊曖昧。最後人家不追了,反倒覺得不適應,鬱鬱寡歡,把鍋全都背在“習慣”身上。

愛情裏的盧瑟兒往往是那些斤斤計較,不夠從容的人。

既然愛了,就坦蕩去愛,就算結束,彼此享受過,你也不虧,不是嗎?

曾經和一個老爺爺聊天時談論到這個話題:

一個年輕人如果懂得太少,我們大多會包容和原諒,替他打上年輕不懂事的保護罩,但是如果他懂得太多,那麼雖然會獲得讚許,但也會引人說他陰沉,在這樣看來,城府深並不是什麼好事。

大概是目睹過太多的潮溼陰暗,所以我們都在儘可能尋找明朗純粹的人來作伴。但我想了很久,太純粹的人並不一定是最佳伴侶。

奶油芝士吃多了也會膩,同理如此,只知道甜味的人,儘管讓人感覺清澈純粹,但也會覺得無趣,缺乏魅力。反倒是那些被傷害過,經歷過苦痛的靈魂,纔是鮮活有生命力的靈魂。嘗試過苦和甜的人生纔會讓你成熟和有趣。

所以,你其實不必爲你自己的複雜而感到慌張,也不必刻意去假裝單純天真。

你就是你,這樣就很好。

至於未來的那個人,你大可坦然:你沒出現的這些年裏,我也還過得去。

也許最後的你還是會和一個與你類似的普通人在一起,柴米油鹽,這一生就過去了。

但也慶幸,你沒有和那個你心中所謂的至愛攜手白頭,要不然呢,你會發現他也不過如此。也不過是會變胖變醜會變老的普通人而已啊。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5

經常下鄉,偶爾總會看到一些鄉村中的老人,頭上包着不同顏色的頭帕。一直在鄉村長大的我們,總覺得習以爲常。時間久了,慢慢覺得這不僅是一種時代的象徵,還是一種鄉村裏獨特的風景。

如果有記憶的人都會想起來,過去的老人,常常都會天天包着頭帕,不管是什麼顏色的頭帕,總會在上一輩人們的生活中出現。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這些裝飾,總會在他們生活中成爲一種陪伴。

民國初就在貴州土生土長的外婆,直到去年才離開這個世界。可以說,上百歲的外婆,看到了中國翻天覆地的改變。從戰爭到和平,從和平到發展,從破敗不堪到“中國夢”。外婆常常包着的青頭帕,也陪伴着外婆走過了日復一日的不平凡歲月。

純淨善良的外婆,她的人生,可以說是一部社會的成長史,一部貴州歷史發展的實在教材。因爲從經歷風雨的那一天起,外婆就註定與貴州這個山水相依的險要地勢相依相偎。貴州建省620xx年,而外婆確是這個年紀的六分之一,這裏的一山一景,一草一木,都是外婆心中深刻的記憶。

外婆40歲左右,外公就因爲“抽大煙”被人害死,外婆就成爲了大山中一株孤獨的松柏樹,帶着母親姊妹幾人,面對着艱辛的農村生活,飽暖不是如今人們理解的概念。過去,外婆最愛說一句話:“哪曉得能活到今天。”可見,在外婆的生活之外,總有那麼一絲絲對生活的恐懼。

“沒有飯吃,外婆常常就去山頭挖野菜,不管有沒有營養,都要照顧好自己的子女。”外婆的無私,常常會從母親這裏得到一些可靠消息。

因爲經歷着中國發展歷史的過去、現在。外婆可以說雖然只是一個農村婦女,但在她單純的內心中,還是思考着生命的重要性。“不管如何?就是要堅持生活下來,‘豺狼虎豹’都見過,還不是現在好好的。”這是外婆在世的時候常常給我們說的話。

然而,在我們以及母親的記憶裏,外婆都是一個堅強的女人。雖然時代就像海濤一樣的兇猛,也沒有衝擊去這個女人外柔內剛的塵色,她堅強的內心,就像貴州的山水一樣堅定。

除了農活,近百歲的外婆,一樣還是堅強着在土地裏來來去去。除了幫助孃舅們打理家務,一輩子陪着這位老人的兩件事情就是:晚上放裹腳,早晨纏裹腳,晚上放頭帕,早上圍頭帕。

經歷着時代的更替,從舊社會來到了今天,外婆一如既往的保持着過去的傳統,腳被緊緊的勒着,一雙小小的“秀腳”,逝時留下的印記,也是這個女人即使生活在大山也逃不過的命運。雖然經歷了多少風塵變化,也要隨着過去社會的風俗而走。因爲外婆的這些習慣,早已成爲了她步入百歲行列無法改變的事實。

而外婆的頭帕,更是歷史賦予那個時代的文化底蘊,不管這個時代承不承認,也不管現在認不認同,在我們的記憶中,有外婆的身影,就有這些裝飾和她相隨。

記得我們剛剛懂事,外婆就從來沒有卸下過自己的頭帕,頭上常常包着一張青色的頭帕,不管如何也要和她形影相隨。就連母親的回憶裏,外婆也是一樣的這個形象。

可見,外婆包裹着的頭帕,也從來沒有摘下來過。不管天晴下雨,也不管春夏秋冬,就像她佝僂下去的身子,似乎從來就不是她能左右。

人們常說過一個成語叫,“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很大,這是對於歷史而言。然而,就外婆的一生來說,用上這個成語估計也不是問題。因爲從民國開始,外婆就開始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翻開中國歷史,多少滄海桑田,多少動人感人的故事。不是一個歷史的瞬間,也不是四季更替就能進行詮釋。

筆者在外婆的一生中,可以說進行挖掘的事物,比僅僅只是一張頭帕更有說服力的東西很多。但什麼就選取頭帕這個線索,因爲常言道:“人面不知何處去?”外婆的一生,自有她自己明白。但就外婆的這張青頭帕,是我們有目共睹,實實在在陪着外婆,就像她的每一個歲月。

記得十年前,因爲外婆的青頭帕破舊了,母親就要求給外婆換一張,但顏色有所不同,是白色的,外婆知道後,她也沒說什麼?就是不戴母親買的這張頭帕,急得母親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後來也才知道,母親買的顏色有所出入,外婆乾脆放在箱裏,依然帶着自己破舊不堪的那一張青頭帕。直到母親發覺這個問題,又悄悄換了一張,外婆也才接受母親的這份親情的贈予。也因爲這件事,我們也才知道外婆爲何一直帶着的頭帕都是青色的原因。

想起外婆,真的不得不想起過去曾經的一句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看看貴州的歷史,不也如一個人的人生嗎?外婆經歷了無數歲月,也活出了生命的極限,百歲才慢慢閉上了人生坎坎坷坷的眼睛。

外婆去年過世,正值新年。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預示着一年的光景就這樣悄悄逝去。而外婆經歷着這些歲月,同樣和我們一樣見證着貴州這個地方的風雨旅程。

也許,不僅僅只是一張外婆的青頭帕可以貫穿全部,但至少有一點,就憑外婆的這張青頭帕,也足以說明了外婆經歷的很多很多,也體現了人生中每一個變化或者不變化的細節。

外婆要是還能繼續走下去,估計不僅僅只是一張青頭帕,也許更能從生命的本質親自去問問外婆對人生的體驗過程。可惜沒有這個機會了。要是外婆能爲我們傳遞着自己的思想和作用,同樣能給我們帶來的也不僅只是一張青頭帕,而應該是一篇魅力十足,內容豐富,多彩多姿的歷史史詩。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6

最近學校裏的大四學姐學長們都在忙着搬離寢室了,於是每天上下宿舍樓總會在樓層間看到零散在地板上的廢舊物品,衣服,鞋子,書本,明信片……這個夏天過後,我就要成爲這個學校裏元老級的人物了。而與此同時,我弟的大學聯考成績也下來了,這幾天我就被他電話騷擾如何如何填志願給弄得心力交瘁。經歷過的人都知道,填志願是一件極其燒腦的工作。你要根據自己的成績大量的地蒐集信息,是興趣第一還是就業爲主,理想當頭還是屈從現實,選專業還是選學校,離家遠還是離家近?其實要是真的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也算值得。可事實上,大多數人被問到喜歡做什麼,想要做什麼的時候,回答往往是模凌兩可。

“我也不知道我喜歡什麼。”

回想起自己當年大學聯考結束,填寫志願的時候,也是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因爲考的分數實在是出乎意料,高不成低不就,我記得查到分數那個下午我一個人趴在電腦面前哭了好久,還不是默默地流眼淚,是真的嚎啕大哭,鼻涕眼淚一起來的那種。

當時第一反應就是:我要復讀!誰都不許攔我!攔我就跟你急!嗚嗚嗚嗚嗚!

當然,事實上也並沒有人攔着我。

而後也冷靜下來,想了想自己在深夜裏默默地舉着我那個老式的諾基亞按鍵機,窩在被窩裏,用着龜速的2G網,刷半天的QQ空間跳出來全是高中同學花式曬大學美好生活的照片,然後我擡頭看了下牆上的掛鐘,哎,還有5個小時又要起牀去學校上早自習了。那種場面,我自己都於心不忍。

於是我妥協了,打消復讀的念頭之後,我就開始仔細地翻那本志願指南,上網查學校和專業,在截止時間之前,認真地依次填好了志願表的上的兩個提前批次志願和六個一批次志願,填得滿滿當當的,生怕落榜。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當時大概是填了杭州,上海,蘇州,南京,廈門,重慶這幾個城市的學校。而令我沒有想到的是,最後我竟然被自己的第一志願的第一專業給錄取了。這就意味着,我後面的學校和專業壓根就跟白填了一樣。我媽當時想的是,以我的智商,一個人跑那麼遠去上學,大概會在外面餓死要不然就是會被人給拐走的吧。

好在我安然無恙地度過了大學四年。

經歷過大學聯考也就明白,其實大學聯考不過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節點而已,與其說它是一個結束倒不如說它是一場開始。時至今日,老師們口中的那句“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就解放了”的謊言仍在一屆接一屆地傳遞着。我不敢說大學聯考能夠改變命運云云,但如果非要給這場考試一個評價,那我還是樂意站在正面的一方,大學聯考的確就那麼回事兒,但它真的很重要,有多重要呢?

它可是決定了你今後會遇見的人和事,勾勒出了你在最美好的年歲裏的模樣呀。

也許你會說,有些人考的那麼好畢業了還不是找不到工作,反倒是曾經班上不愛學習的同學早早出入社會,摸透了成人世界的規則,過得風生水起,洋洋得意。

寒假在重慶打的遇到一個司機大叔,他和我談論起自己的兩個兒子的現狀。大兒子早早輟學出來工作現在月薪8000+,而二兒子現在還在讀大學,未來畢業就業都沒有一個着落,於是感嘆道讀書浪費錢浪費時間。

雖然當時我並沒有和他爭執,但其實我真的很反感現在社會上一些“讀書無用”的言論。讀書帶給你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精神上的影響可以說是終生的。不是有一句話說了嗎,你現在的任何一個行爲舉止,都透露着你所讀過的書,走過的路。

“讀書無用論”不過是成功的人自謙的詞罷了,你還當真了?

要知道,天才不一定是科班出身,但如果不是科班,你可連龍套都跑不了的哦。

年輕的時候總是想着,快些長大就好了,最好的肯定都在未來,只要不停地向前奔跑就一定可以遇到。然而走過來了才發現,重要的都在身後發生了,已經成爲過去,而再繼續往前只是一片空白了。

對於過去的選擇,沒有什麼後悔的,也沒有什麼值得後悔的。任何一種選擇都是即時做的決定,你沒有辦法溯回到當時的情景,也就永遠無法和過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所以爲什麼要輾轉反側糾結一些已經做過的決定呢是不是?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成了一個對一切儀式都很冷感的人。

大概是從前太過用力,事事都莊重對待,而後沒有得到相應的迴應,也就慢慢地變得無所謂了。

打個比方說,你喜歡一個人,他的任何一個小細節都會在你心裏烙下印記,他的動作,言語,你都覺得獨一無二迷人無比,然而當你第一百零一次捧着告白信準備遞給他的時候,發現原來人家身邊早已有了伴侶,他們從你身旁走過,笑臉盈盈,如沐春風,一個眼神都捨不得施捨給你。

所以纔會有這句話,認真你就輸了。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不要過於輕薄地對待,也不要自作主張賦予它太深重的意義。

你看這世上每個人都活得一本正經,走在大街上,每張臉上都掛着同一副表情。爲了生存,神經緊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有的人可能會反駁說:你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了,不用力怎麼能獨當一面打敗萬千網紅臉嫁給高富帥哦,不用力哪裏來錢買房買車買鑽戒迎娶白富美哦?

其實呢,每個人幸福和快樂的來源不同,有的人求安逸自在,而有的人就是喜歡拼盡全力博取功名利祿,這當然無可厚非呀。你也不必爲自己是其中哪一類人而感覺到內疚或者懷疑,這就好比一些人就是很享受披甲上陣的感覺,而另外一些人,其實更喜歡懶洋洋地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呢。

這兩種選擇都沒有是非可論,他們都很好。

只是有的時候,用力過猛,難免會覺得身心疲憊。

張愛玲在《喜寶》裏如是寫道,“我需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如果兩件都沒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我一直覺得,人活着,健康快樂就是最大的福氣,其他的全都數眼浮雲。人世間走一遭,開心最重要,單身的日子也可以活得瀟灑自在,沒錢也可以窮開心嘛是不是。

以前也有寫過,此生的追求呀就是活得獨立自在。生活而已,哪需要那麼用力呢,用心就夠了呀。當全世界都在互相追逐,你未必非要跟隨別人一起快步奔走,你也可以選擇活得輕鬆一點。

只是無論怎樣,我都希望你可以時刻不忘初心,問問自己現在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所想要的,如果是,那麼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不是,那就去改變。

願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並且覺得舒服,愜意的方式去愛,去生活,去和這個世界溫柔相擁。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7

長期以來,我總覺得工作勞累、身心疲憊。正好趕上“五一”小長假,我也想趁機放鬆一下。“五一”一大早,我就興致勃勃地帶着孫子,乘坐家鄉的第一班車,幾經轉車,於八點半來到了三十公里外的蚌埠花博園。

蚌埠花博園,位於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西郊,北與具有“皖北第一樁”(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之稱的禾泉農莊隔二O六國道相對,西臨近淮河,南瀕天河(淮河在塗山南麓的一條支流)。

我們下車一看:花博園門前早已是人羣熙攘、車水馬龍了,花博園東門的南北寬闊的大道兩旁停滿了大小車輛,兩排車隊足有兩公里長。

我的孫子透過園門看到了園裏,心情異常激動,他一蹦三跳地拍着手叫着:“爺爺,你看多漂亮!”並學着《熊出沒》裏熊二的口氣:“俺看到了花的海洋,彷彿來到了童話的世界!”我在售票房前排隊買票。

進入花博園,園內熱鬧非凡,人頭攢動。我們繞過臨門的壯觀噴泉,觀賞了園內的花卉: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美豔奪目,令人應接不暇的各色鬱金香,間插入一些不同花色的蝴蝶花、瓜葉菊、石竹、油菜花……

我們隨着緩緩的人流,移步於起伏的山地,欣賞着竹園裏青翠挺拔的竹子和享受着濃陰下彎彎小道的清涼;想象着梅園裏梅花初春怒放的情景;凝望着牡丹園中的少許貪戀枝頭的牡丹花瓣;品味着玫瑰園滿枝花朵的馨香;感受着杜鵑園裏錦簇的花團……我沉浸在花博園的遊覽中,腦海裏閃現出紅杏尚書“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詩句來,宋祁的初春單株紅杏,怎能和今天的深春百花齊放相比?!我的孫子更是興高采烈、欣喜若狂。他一路蹦着、跳着、笑着、看着,還不時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詞題來。

我仰視天空,太陽從頭頂的雲縫中露出一線光來,孫子說:“爺爺,我餓了!”我這才掏出手機看了看,已是午時,順手拿出來時準備好的午餐和水,和孫子一起坐在路邊的草坪上吃起來!

飯後,我們又環北路而行,曲徑兩旁的紅葉石楠球甚是養眼,略泛油光的深紅色的葉子在微風中輕輕舞動,宛如一雙雙小手,在夾道歡迎着我們每一位遊人的到來。沿北路上園內東峯,這裏坡緩,坡上奇樹層植,間或裸石佇立,又有紅花酢醬草補缺,更有不知名的野花綻放枝頭,不時地引我們駐足觀看;終於到達了東峯頂。峯頂亂石間有一原生池塘,水面不足五十平方米,水清見底。池塘的四周有平臺環顧:北仰望塗山,諸峯競秀,林壑盡顯,其主峯上的禹王宮歷歷可見,那是大禹會諸侯之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我的敬畏之心便油然而生。東眺美麗的珠城——蚌埠,林立高樓,櫛比有序,倍覺這座年輕而呈現蓬勃生機的城市在飛速地變化着、發展着。轉身鳥瞰東南的山腳下,鮮花怒放,競奪視線,更有心曠神怡之感。

順東峯西坡西下,越過山澗小橋,自西峯東坡蹬西峯之巔,沿途花樹錯落有致。至峯頂,西峯頂較東峯頂稍大。峯頂的各類景鬆:有的像燭臺,有的像棚帆,有的像各種動物……虯枝蒼勁,造型獨特,各具情態,散落於盛開的紅花積木園中。峯頂的西側有一曲廊,坐廊下,西望八百長淮,浩浩湯湯,盡收眼底。南目國電廠建築羣,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聳立的冷卻塔,如雲似霧,水煙渺渺。

順着西峯南坡而下,雖說身體有些累,但遊興正濃。我問孫子:“累不累?”孫子搖搖頭說:“不累!”他手指着南邊山腳下的水庫:“爺爺,我還想到那裏去玩一玩,行嗎?”我說:“行!”剛要去,我的手機響了起來,女婿來電話說他的車在花博園門口等我們,於是,我和孫子商量,答應他以後有機會纔去那裏玩,這次就不去了。我們這才沿園中溪上曲橋匆匆地返回。

到了花博園門口,再回首花博園,我不禁驚詫於園藝設計師的匠心獨運。園內花木,無不依山勢而植,當大則大,當小則小,大則蔚爲壯觀,小則玲瓏別緻;顏色搭配,亦當豔則豔,當素則素,豔者絢麗奪目,素者養眼隨心。

上了車,汽笛一響,我們只能帶着遺憾,戀戀不捨地離開了花博園。紅杏尚書的《玉樓春》下片在我腦海裏浮現: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爲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我欣賞前兩句作者看淡金錢財物,注重身心健康的人生態度:是啊!金錢財富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健康的身體和愉快的心情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保證,而健全的人格才能創造金錢財富和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我更喜歡後兩句那人生體驗的感慨:人生易老,只爭朝夕,留住晚霞,留住美好,留住生命。

小車的顛簸,不一會,我的孫子已經睡着了。可我的思考卻沒有停下,花博園這一帶我很熟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在這兒生活過,那時這裏是一片荒山,連樹木都很少。今天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入二十一世紀,智慧勤勞的蚌埠人開始思考着這裏的規劃:解放思想,瞅準目標,因地制宜。選好項目,大膽創新,讓荒山野嶺搭上了蚌埠市改革的列車,和着國家整體改革的節拍,駛進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原來倒閉的國營場(塗山園藝場),改造成今天的禾泉農莊;對面的兩座小荒山卻變成了美麗的花博園……

政策的深入人心激發了人們的創造力,現代的中國人正在通過勤勞的雙手、智慧的大腦、健全的心理、積極的人生態度,逐漸改變着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環境,逐步把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8

高貴不由出生、家世、外貌來彰顯,而是心靈之光由內至外閃躍出的迷人魅力。

心靈之光如一塊七巧板,由氣質、奉獻、善良、爲人處事等線條勾勒而成,是人的一種底蘊、根基、,是決定人格魅力的主色調。

氣質是一個人心靈的窗戶,一個心靈純潔、坦蕩、自信、樂觀的人,表現出的氣質一定是昂揚挺立、氣度非凡。瞧,女孩走路擡頭挺胸、行雲流水,我們說她是世界上氣質最美的美女,男孩彎腰駝背給我們的印象不是酷而是衰。所以第一印象來自氣質,優美的氣質帶給我們不可磨滅的記憶。

奉獻是道德觀的集中體現,具備奉獻精神的人必然具有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他們具備“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集體主義責任感和團隊精神。面對危難和骯髒的環境能挺身而出、臨危不懼,特別感動的是,新生班上一名有智障的同學,面對平時聰明活潑的同學被臭氣熏天的垃圾薰得掩鼻而逃時,依然用不靈便的雙手大義凜然地幫着老師和其他同學一起把教室裏的垃圾清掃乾淨,讓同學們坐在潔淨明亮的教室裏安心地學習,我們說他身體是殘疾的但心靈是高貴的。掩鼻而逃的同學與老師和其他同學相比,也許你們來自高貴的家庭,但你們的心靈是低俗還是高貴呢?九年義務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和綜合成績你們又佔幾分呢?老師和家長平時對你們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拋到九霄雲外了嗎?孩子們從現在做起還不晚,在享受陽光的同時別忘了身上的責任,拿出你們的熱情和真誠,一步一個腳印參與到集體生活中去,你們依然是最棒的雄鷹,快樂自在地翱翔在藍天。

善良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孔子曰:“不因惡小而爲之,不因善小而不爲”,別人跌倒時的一次牽手、受人欺負時的一次仗義、困難時的一次幫助、痛苦時的一次撫慰。點點滴滴的善意之舉如小溪匯聚成江河構成了人之根本——善良。

“5.12”汶川地震、“4.14”玉樹地震災害發生後,中央政府、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情繫着災區人民的安危,總理親臨現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千里派兵運送救災物資,官兵不顧自身安危用雙手和鮮血奮力救援,華夏兒女紛紛慷慨解囊救民於危難,這種無私奉獻的民族精神一步步昇華,激烈着災區人民在災難面前不屈不饒重建家園。我們的祖國從中央到地方的政策都在爲民排憂解難,我們的人民從政府官員到黎民百姓都是善良的人民。

處事之道是建立和諧社會的法寶。要想成就一翻事業,除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90後的孩子們不缺愛甚至愛過剩,由此滋生出不可一世、唯我獨尊的毛病,你們天時地利有了,缺的就是人和,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弱了,尊老愛幼、尊敬師長的傳統觀念淡薄了,從我做起自己動手的行爲習慣減少了,這些缺點需要你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慢慢克服。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那麼老師是孩子們人生中的領路人,如一盞航燈指引着你們前進的方向,老師如一隻紅蠟燭,燃燒了自己了照亮了孩子們,他們的高尚情操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和敬佩嗎?孩子們見到每一位老師都該禮貌地問好,一位哲人說過一句精闢的話“什麼好都沒有爲人處事好”。

一個具備氣質優美、心地善良、奉獻精神、爲人處事友善的人是心靈美的人,也是一個高貴的人。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9

一個月的暑假,很快過去了。不知何時,手中開始總翻閱着一本書;不知何時,夢裏開始總會飛進唐詩宋詞的影子。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中華民族的詩歌傳統源遠流長。從《詩經》、《離騷》到唐詩宋詞,再到現代的白話詩,詩歌的優美藝術形式及其承載的精神,一直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象徵。古代詩人關注社會的品質以及古典詩詞中“言志”與“載道”的傳統,是留給後人的可貴財產。而今,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夢想依然需要詩歌的鼓舞,需要詩歌的滋養,需要把民族優秀文化中所蘊含的正能量傳承下來,發揚光大。

“悄然無意放奇葩,裝點春前第一霞。嬌影素馨情最重,金腰贏得美人誇。”心靈的春天正趁着季節飄然而至,心間與眼前,一派盎然春意在輕輕吟哦。窗外的白楊已泛出淡淡的綠色,校園裏綠意日深一日,春意正濃;操場上的沸騰已成一種風景,生命正處於蓬勃的季節,稚嫩真好,青春正好。春天總是這樣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從東邊到西邊,從鄉村到城市,從寧靜到喧囂,從清新到窒悶,一幕幕都如雲煙般掠過,唯有那窗外寂寞綻放的迎春花兒,永遠地開在了懵懂而又萌動的眼睛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這一“碧”一“紅”突顯出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強烈的衝擊力,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邊,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東晉陶淵明偏愛於菊;李唐王朝以來,世上的人又特別地喜歡牡丹;而我卻喜愛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它經過清水的洗滌,顯得純淨而不妖媚。它內心通達而外形剛直,不像藤蔓四處蔓延,也不像枝幹四處縱橫。正是:清純芬芳香氣遠,亭亭玉立美佳人。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夕暉晚照,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彰顯出豪邁向上的精神,有一種颯爽峻拔之氣拂拂筆端。這是一首秋色的讚歌。詩人用橫雲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雲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餘地:在那白雲之上,雲外有山,山外有人,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種磅礴之氣報國豪情伴隨了陸游的一生,當南宋皇帝偏安江南,朝中士大夫紛紛在江南的小橋流水中風花雪月、吟詩頌詞之時,陸游無時無刻不在想着北伐,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着祖國的統一,雖屢受投降派的讒毀排擠,始終矢志不移。是夢,而非夢,這是詩人現實中的理想在夢中的體現。現實的理想就這樣藉助廝殺的夢境去實現,較少卿卿我我,無病呻吟。就連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悽風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愛國激情中,在鐵馬冰河的夢想中,變輕變淡,最終成爲一種似有若無的陪襯,使得整首詩洋溢着一種豪邁悲壯的風格,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種豪邁悲壯之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永遠給人以感動和激勵……

偉大的文學作品說到底都是詩。魯迅先生曾評價司馬遷的《史記》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經典的小說,經典的戲劇和散文,無一不是如此。品味書香,總要先怡情於書香。所謂景爲情設,置身景中自然就會被其中瀰漫的情境所感染,油然生出感受。用心感受了,有時會拍手稱快,有時則低迴欷歔,這就是情。情,感之於心靈。

人生四季,五味雜陳。而這書香也不只一味,有苦澀,更有甜美。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10

晚上一到家,我就發現勞累了一天的老婆已經進入了夢鄉,打鼾聲還挺響。我想:“鼾”就是人休息了,而鼻子卻還在加班加點賣力地幹活。

有次參加同事小呂的婚宴,喝“口子”酒,抽“紅雙喜”煙。我敬酒時祝小倆口“甜甜蜜蜜,恩恩愛愛;好事多多,喜事連連”。我還打趣地調侃小呂:“小夫妻就是小兩口,有這兩個‘口’,你就成了真正的‘呂’老師了。”我想小呂未成家時是一個人,一個口,無牽無掛,自然是自由自在。後來戀愛、結婚,兩個“人”結合成了“從”,兩個“口”組合成了“呂”,其中的兩個“人”、兩個“口”字粗看似乎一樣大小,感覺也似乎是平等的,但實際情況已經出現了左右之別、上下之分、大小之異。由於每個“人”與“口”都要承擔不同的社會角色和責任,這就難免會有“領導與服從”的關係。有了比較我們就不難想象:平等只是形式,不平等纔是事實。於是兩人難免會因一些家常瑣事的處理分歧而男爭女鬥……常言所說的“三年之癢”、“七年之癢”也無非是這樣引起的。

在這種說不清、道不明、剪不斷、理還亂的較量中,新的“人口”又加入進來,於是“從”發展爲“衆”,“呂”升級爲“品”。一方面是人多勢衆,香火旺盛,給人踏實安全感,但在面積總量不變的情況下,人口的增加通常意味着人均佔有量的減少,不難看出貌似和諧、平等、平衡的三個“人”與“口”字,其實也是不平等的。而這種地位的差異和不平常,卻非常確切地反映了中國家庭之現狀。代表孩子的那個“人”字、“口”字不僅佔據了二分之一的空間,而且凌駕於父母之上,地位最高。而代表父母的那兩個“人”字、“口”字,爲了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他們心連心、手拉手、肩並肩,甘心情願爲人梯,默默無聞作奉獻,殫精竭慮,無怨無悔。

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長大,獨立成家,離開了父母,“衆”字返回到了“從”前。再後來,年老的夫妻難免會有一人要先“走”,於是“從”字又回到那個“人”字,直到“人”的最後消亡。

“人”→“從”→“衆”→“從”→“人”……“人”字的變遷簡明扼要但又富有哲理地向我們說明了人的產生→發展→鼎盛→衰落→消失的整個過程。又一次巧妙解讀了“從哪裏來,又回到哪裏去”的俗語!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代復一代。人類社會的前進步伐猶如“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我們會因“前浪死在沙灘上”而哀傷,我們更該爲“後代更比前人強”喝彩。其實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就是這樣譜寫的。

在我看來,“口”是人最重要的器官。從物質層面上說,“口”要吃飯;從精神層面上講,“口”得說話。因此從古到今,關於“人口”問題的討論始終綿綿不斷,而少有“人手”、“人腳”詞語的爭辯。這也更讓我由衷地驚歎並且敬佩我們祖先造字組詞的高明。

看似不平等的漢字,實際卻又是平等的。書寫漢字時,無論一個字的筆畫再多,也只能委屈自己和筆畫最少的“一”字一樣只能佔據一個空格,而英文則不同,字母多了可佔據多個空格。有趣的是聯合國投票權倒有似於漢字的書寫規則。《聯合國憲章》第十八條規定:“大會之每一會員國,應有一個投票權。”這裏的平等顯然照顧了小國的政治利益,反映了聯合國成員國無論國家大小都擁有絕對平等的政治地位。

年少時,我常常爲擁有五分之一世界人口的中國只有一個投票權而憤憤不平!長大後,我才領悟到規則、政策和法律的存在,使自由平等有了充分的保障。

家由人組成,國由家合成,世界由國聯成。由小及大,推而思之,家也好,國也罷,世界也然,對於每一個具體的“人”來說,“平等”充其量只是一種表象,而客觀的“不平等”纔是絕對的事實。想通了這點,我們就能明白爲何會有強權政治,爲何會“弱國無外交”……國是

如此,家、人亦同!如此當你再次面對世道的不公、不平、甚至不幸時,就會很自然地多了一份淡定從容,多了一份心平氣和,從而輕鬆自如地放下各種恩怨是非。

真該好好感謝我們的祖先。因爲他們的聰明才智,造出如此精闢美妙的漢字。我學過十年的英語,一個月的日語,一個星期的俄語,卻從來沒有感悟到它們擁有漢字的那番精彩。

親愛的讀者朋友,感謝你來到神奇的漢字世界,分享我的快樂。

樂在字中,學習漢字實在是件既有趣更有益的開心事。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11

有一位畫家,舉辦過十幾次個人畫展。開始無論參觀者多少,臉上總室着微笑。有一次,我問他:"你爲什麼每天都這麼開心呢?"他給我講一件事情:小時後,我興趣非常廣泛,也很要強。畫畫,拉手風琴,游泳,打籃球,必須都得第一才行。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於是,我心灰意冷,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父親知道後,找來一個漏斗和一捧玉米種子。讓我雙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後撿起一粒種子投到漏斗裏面,種子便順着漏斗滑到了我的手裏。父親投了十幾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幾粒種子。然後,父親一次抓起滿滿的一把玉米粒放在漏斗裏面,玉米;粒相互擠着,竟一粒也沒有掉下來。父親對我說:"這個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穫和快樂。可是,當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連一粒種子也收穫不到了。"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12

男:沿太行山西路一直向上,有一個名叫秀色的村子。秀色山高路陡,樹木也欠繁茂,只有幾十戶人家,可秀色有名。

女:秀色的有名,不在於它的山高路陡,不在於它的村民稀少,也不在於它這別緻的稱謂,秀色的出名,在於它缺水。

男:吃水,要走一百里的山路下山去背,揹回來的水是要上鎖的。在秀色,值得上鎖的東西只有水。三幾寸長的鐵鑰匙,掛在一家之主的腰間,顯示着主人的尊嚴,也顯示着水在秀色的神聖不可侵犯。

女:方圓百里的村寨,那些當孃的,嚇唬閨女時就說,小丫頭再不聽話,長大把你嫁到秀色去。

男:衆人鬨笑起來。秀色的村長張寶便說,論風水呀,別處還比不了我們秀色。

女:風水風水,得有風有水。你秀色呀,還缺着風水裏的一大項呢。

男:除了沒水,我們什麼沒有啊?

女:喲,這連 水都沒有,它還能有什麼呀?

男:一句話,噎得張寶羞愧難當,連水都沒有,還能有什麼呢?那麼該找水脈吧,該打井吧,該上縣裏、上省裏請打井隊吧。從前那些年,這些事都辦過。本縣的打井隊一聽秀色就犯怵,來都不肯來;外縣的打井隊好不容易請來了,但只二十天,他們便熬不住了。村裏人使盡了各種辦法,還是沒能留住他們。

女:十多年過去了,秀色依然沒有水,而那句“連水都沒有,還能有什麼”的咒語,依然壓在秀色人的心頭。

男:村長張寶又去了縣水利局,新來的局長人稱李技術的,專注的聽了他的講述,決定親自去那裏看看。經過半個多月的實地勘察,他料定秀色有出水的希望。於是帶齊人馬,上秀色打井。

女:二十多天過去了,井是越打越深,人是越來越瘦啊,可還是不見有水。村裏的氣氛,漸漸慌亂了起來,莫非,這莫非是又到了從前經歷的呢口?再不見水,這羣人又該走了呀。

男:打井隊的人都住在村民們家裏,李技術住在張寶家。張寶家有個十七八歲的大閨女叫張品,是秀色姑娘裏出衆的人物。她知道,再不見水,她的青春就滅了。她知道青春是什麼,更知道青春在秀色的位置是次於水的。

女:這天晚上,張品望着正屋裏上了鎖的水廚,對娘說,叫我砸了它吧。娘問她幹嘛。張品低了頭說,洗洗。娘明白了,卻不上手。張品親自砸了鐵鎖,將水揮霍一空。

男:李技術從井上回來,進了屋,一下子見到張品,忙背過臉去說,你,你的衣裳呢?快穿起衣裳。

女:今天晚上,我沒有衣裳。

男:別胡來啊,沒有衣裳也要穿起衣裳。

女:胡來?我這是胡來?

男:不是胡來你爲什麼這樣?

女:爲給你看看。我使盡全家半個月的水,就爲這,你還敢說胡來?

男:快走,快走。好,你不走,你不走我走。

女:你往哪去?

男:往山下走,下山,回家。

女:回家?這纔是你的心裏話吧,我早就看出來了。白搭,就是把全村人的心都挖出來,也換不來你們給打一口井。白搭呀,該給的都給了,沒給的,就剩我們這些閨女了呀。

男:你不能這樣,你不能。

女:張品一下子撲進李技術懷裏,雙手緊緊箍住他的腰。

男:放手啊你。你怎麼這樣,這樣沒有廉恥。

女:在沒有水的地方,你還指望誰有廉恥?

男:這一夜,他們不再有話,就這樣僵持着。天亮了,李技術揉揉通紅的眼往外走。

女:你去哪?

男:打井。

女:第二天,李技術從張寶家搬了出去。打井隊在井邊搭了帳篷,吃住都在帳篷裏。他們瘋了似的打井,頭髮不剃、鬍子不刮,身上酸臭撲鼻,山鬼似的。

男:衝擊鑽,狠狠的刺向井深處。每刺一下,李技術在心裏說,這一下,是爲張品;這一下,是爲張品;這一下,是爲張品的;這一下,還是爲張品的。

女:九九八十一天,打井隊沒人下山回家。九九八十一天吶,九九八十一天,他們終於把井打出了水。

男:村民們先是對這井中的泉水又驚又怕,生怕這不過是土炕上的一場大夢。

女:然後,然後他們才放開肚量暢飲,他們讓這久違了的乾涼的水給醉得東倒西歪呀。

男:那是個初夏的豔陽天,那時秀色人最得意忘形的日子。

女:這時候,李技術弄明白了一件事。在那個羞恥的晚上,羞恥的本不是張品,羞恥的該是他本人吶。

男:共產黨的打井隊,若是給老百姓打不成井,那麼最後渴死的不是自己,又是誰呢?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13

我是一名記者,今年年初,我隨省委書記下鄉走訪農戶。當我們走進一家簡陋而整潔的普通平房裏,一張掛在牆上,泛黃的戎裝像,引起我們的注意,畫像上年輕人胸前的軍功章,格外顯眼。

今天,俺家裏來了好些人,聽說是省裏下來視察的。後來,他們談到爹年輕時的那張畫像,爹站起身來,佝僂着走到裏屋,拿出了一個俺從來沒見過的布包。

這是金英,畫像上是她的父親,李文祥。老人家今年87歲了,人們只知道他原來當過兵,現在是村裏的老農民。然而,一個小布包的出現,竟揭開了老人家堅守幾十年的祕密。

俺從不知道爹還有那麼些獎章,俺只從小聽爹講那些打仗的故事,竟不知道俺爹還是個大英雄!

這是1949年1月,淮海戰役紀念章,李文祥榮立特等功……

那是個冬天。咱解放軍60萬消滅敵人80萬吶。最苦的是那魯樓堵擊戰……敵人飛機大炮重兵猛攻,炊事員犧牲了,我們餓了4天,就着涼水嚼生麥粒也沒一個人要當逃兵!子彈打完了用刺刀捅,用託砸,用牙咬……我眼看着戰友們一個接一個倒下,到處都是屍體…… 陣地上就剩我一個……6個晝夜,我們終於完成了任務!

這是1949年4月頒發的渡江勝利紀念章;這是福州戰役特等人民功臣獎狀;這是“戰鬥模範”獎狀,上面印着毛主席的肖像……

俺曾問過爹:“你還想你的那些戰友麼?” 爹先是搖頭:“想有啥用?不想。”可過了好一會兒,又緊緊地閉上雙眼,說“睡不着的時候想啊……”

太…太慘了,都死了,最後一個小新兵也死在我懷裏了,陣地上就剩我一個了,我…我怕呀!”……我搖晃着走下陣地,不知道該咋辦……見到營長,我喊“上面,上面沒有人了!”營長一巴掌扇過來:“你狗日的不是人啊!”

這些事情,老人家爲什麼從來沒說過呢?

爹總說:“顯擺那幹啥,那麼些人的命都沒了,能活着,就是福氣……”

這麼多年的隱功埋名,你謬的這樣清苦……金英……怨過你爹麼……

怨過,可怨他又能怎麼樣呢……去年七月的一天,爹又在村口接俺回家,俺一下就看出爹的嘴角歪了,一量血壓,高壓220,低壓180,俺趕緊登上三輪車送爹去看病。去縣中醫院,路上要翻過金堤,俺實在是推不上去,只好繞路走。爹一病就是四十多天,眼看着就要不行了,醫生說:“抓緊給你爹準備壽衣吧”……“壽衣……”俺實在是不知道該雜辦,爹啊,你咋就不願意讓別人幫幫咱呢?

我想,老人家只是無時無刻不想堅守他自己的準則,他只是把一種別人都不能理解的信仰,烙在心裏。

幸運的是,李文祥老人家的病情得到控制,雖然腿腳依然遲緩,但思路清晰,精神很好。

現在,老人依然生活在河南範縣一個普通的農村。也許你我曾經見過他,可是他的背影那樣平凡,我們不曾真正留意。

如果有一天,你也走過那間簡陋而簡潔的平房,你會看見,這位老人正坐在家門口的槐樹下,微笑着(微笑着),沐浴陽光。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14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爲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是哪一個女子的筆端寫過你?又是哪一個女子在一首歌裏唱過你?橄欖樹,夢中的橄欖樹啊!

許多個靜謐的夜晚,當塵間的燈火已然安睡,我獨自聆聽一個女子用天籟般的聲音唱着你,微帶磁音的聲浪在溫暖的夜空裏緩緩地散播着,窗外街燈下起了一層昏黃的霧氣。那女子的歌聲,有着幾分醇厚的質感,又帶着幾分的蒼涼,如沙漠甘泉,如塞上清風。那歌聲裏有着天籟般美妙的昭示。在那歌聲裏,我看到了你披拂的繁枝上無數細密的葉片在微風裏輕輕搖曳,彷彿對我輕聲細語;你的果實圓潤青碧,在亞熱帶的陽光下微微地垂着,帶着被陽光親吻的色澤;在你的身後不遠的地方是你蔥蘢蓬勃的家族,蓊蓊鬱鬱,覆蓋了羣巒和山谷。而你,卻孤獨地站在那裏,站在每一個流浪者都要經過的地方,擎着一樹的果實向遠方眺望。你是在等待那個有着流浪情結的女子歸來麼?

橄欖樹,夢中的橄欖樹啊!

那個隨性隨意、四處飄泊的女子走遍了世界,寂寞的心靈,無法停歇對異鄉的渴望。追尋的途中,她一路唱着:“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爲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歌聲長出夢想的翅膀,在微雨的黃昏,帶着你一起飛翔,於是,每一個流浪者的眼中都搖曳着你的影子。

當濁酒一杯,鄉關萬里,鬆間月下的簫聲隱約傳來;當暮色漸起,秋荻披風,煙波江面的小舟漸去漸遠;當夜雨客棧,夢醒十分,半輪冷月飄得不知去向,這時,空靈的歌聲就會自心底響起,熟悉的旋律遙遙迢迢地涉水而來,飄過,和着漫天漫地的落英繽紛。才知道,流浪的腳步走得再遠,也走不出你的年輪,無論萬水千山,無論雲聚雲散。

是爲了那豐盈而自由的喜悅,還是爲了那飄泊而無根的感傷,抑或只是爲了流浪而流浪,就這樣一路走下去,忘記了故鄉和歸程,忘記了自己身在何方。一路走下去,伴着鄉愁中的一絲溫柔,伴着星空裏紫羅蘭的氣息,還有,還有那夢中的橄欖樹。流浪,流浪,向遠方,遠方。

遠方有戈壁灘,遠方有大草原,遠方有香草山,還有美麗的姑娘,她在百花叢中放牧羣羊。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15

所羅門羣島2日發生里氏8級地震,強烈地震在引發海嘯造成人員傷亡的同時,將當地一座名爲拉農加的島嶼突然“拔高”了約3米。島嶼周圍的珊瑚礁受此影響露出海面,附近的海洋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當地村民還因此發現了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本沉船。

小島上升使島嶼周圍的珊瑚礁暴露在空氣中,大量珊瑚蟲以及擱淺在珊瑚礁上的海洋生物死亡,瀰漫出一股難聞的腐爛氣味。

村民哈里鬆加·戈邊做手勢邊說,地震造成的裂縫甚至將整個島嶼一分爲二,部分裂縫有50釐米寬。

在拉農加島北部,當地村民在海岸上發現了一艘沉船,那是二戰時期沉沒的一艘日軍巡邏艇。當地漁民亨德罩克凱·加拉下海探視了新的海底景象,發現了一道與海岸線平行延伸的裂縫,長度至少500米。

凱加拉說,當地村民認爲小島上升是因爲海平面降了下去,擔心海嘯可能再次襲來,因此大多數居民拒絕從高地上搬回原來的住處。“噪音相當大”,凱加拉描述小島上升時的情景,“水退了下去,然後沒有再升上來。”他同時指出水位下降和地震是同時發生的。

拉農加島是世界知名的旅遊潛水勝地之一。這次地震給當地的旅遊業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嚴重破壞了海底珊瑚礁景觀。

小島上升導致大量珊瑚礁露出海面,許多珊瑚蟲因爲曝曬在陽光下死亡,原先在海底呈現美妙景觀的珊瑚礁變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

在所羅門羣島西部省首府吉佐島從事潛水業的丹尼肯·尼迪說,地震破壞了大量珊瑚礁,對潛水愛好者而言,這個曾經聞名於世的潛水勝地不再具有吸引力。

除了影響旅遊業外,小島上升導致珊瑚礁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當地以捕魚爲生的漁民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16

《劃火柴的孩子》

在冬這個季節裏,偶爾會感覺到有點冰冷。與氣候有關,亦或是與我們動盪的思緒有關。或許這兩者都有吧。

我時常會想起天空飄蕩的雪花,雖然我已有許久沒有看過它了。

我也時常會想起,在那個冬季的深夜裏,有那麼一個孩子,蜷縮在牆角,一邊划着火柴,一邊吭着歌兒,一邊爲自己取着暖。

冷,感覺到冷,那說明我們的靈魂還清醒着。

因爲冷,所以更加地渴望諸如溫暖一類的東西。象情感,象快樂,象勇氣。

也許很多時候,是我們封閉了自己。以致於自己走不出去,身邊的人走不進來。

敞開,擡頭,平視周圍的事物。

一度,我也曾沉思過。把自己敞開,單一,透明化,是好或是不好?會不會失去自控能力?

自控=冷靜?  沉默=冷靜?

上面的等式,成立,還是不成立。也許在某個時刻,它們是成立的,也或許在某個時刻,它又是不能夠確定,不能夠成立的。

輾轉,徘徊,思考,審視,發現。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循環,推敲,從中找出一些讓自己可以安定的東西。

當然,擡頭的那瞬,我們也許能看到一些什麼,也許什麼也看不到。但至少,我們有這個擡頭的慾望,有這個擡頭的舉動,這總比埋頭苦思好一些。

說到平視這個詞,我突然想起極少穿高跟鞋的人。不穿高跟鞋,不是因爲覺得它不漂亮,也許是因爲想走路的時候,跑得快一些。亦或是本身就不愛穿這類的鞋子。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客觀的因素,比如說周圍環境的因素。等等。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身高是屬於有些高的那個範圍。很多時候,我選擇平底的裝扮。我喜歡在人羣中,平視的那種感覺,很自然,很自在,沒有過遠的距離。

用平視的目光,看世界,看生活,看一些疼痛,不如意的事情。很多的事情,沒有那麼糟,少一些防備,就多一份輕鬆的心情。

我們還是孩子,一個身在某個恐懼的空間,卻依然很想劃亮夜空的孩子。對嗎?

伸出手,劃亮那根放在手掌中的火柴,寒冷會離去。

也或許,我們因爲有些疲憊了,沒有力量去劃那根握了許久的火柴。那我們,是否把手掌攤開,交給一個願意爲疲憊的我們劃火柴的那個人。他,也許一直是默默地站在你身邊,只是暫時沒有說話而已。

當火柴點亮夜空的時候,那時,彼此感覺到的不僅僅是光亮,不僅僅是溫暖,還有一種叫兼容,相伴的喜悅會照在這個心動的季節。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17

人生就像一盤棋,舉棋容易扶擇難;

人生就像一盤棋,觀棋容易不語難;

人生就像一盤棋,下棋容易勝棋難;

人生就像一盤棋,識棋容易知棋難;

人生就像一盤棋,見棋容易愛棋難;

人生就像一盤棋,知棋容易解棋難;

人生就像一盤棋,漂泊之心在孤疑;

人生就像一盤棋,楓葉飄零隨友真;

人生就像一盤棋,異地兄妹情誼深;

人生就像一盤棋,海闊天空心意誠;

人生就像一盤棋,衆花綻放一朵紅;

人生就像一盤棋,百花凋謝茶花存;

人生就像一盤棋,愛心之花最最純;

人生就像一盤棋,漂泊之人真愛尋;

人生就像一盤棋,真愛難覓亦自求;

人生就像一盤棋,誰解漂泊之人心?

人生就像一盤棋,惟有星星仁愛真;

人生就像一盤棋,開弓沒有回頭箭;

人生就像一盤棋,勇往直前男子漢;

人生就像一盤棋,難走亦走結心友。

大有小調一句句,兄弟之情切切記。

眼前美景縱無限,有朝會見珠峯面。

屹立峯巔鳥瞰山,華夏嬌容收眼前。

漆黑夜晚靜謐美,炙熱晴日真情現。

淅瀝綿雨聽星心,朗月高空愛意真。

在人生的棋局中,有得亦有失,有進亦有退。但是,無論成敗得失,只要你走的每一步都是認真的,仔細的,有意義的,那麼你就是勝者。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18

小院的榕樹,枝繁葉茂,氣勢恢;挺拔蔥翠,百鳥爭寵。

每當我漫步在榕樹下,心裏便油然升起一種神清氣爽、萬籟俱寂的感覺。此時,細細地端詳着世紀初我親手種植的纖細幼苗,如今竟已棵棵長成粗壯高聳的擎天大樹,心裏便有一種莫大的慰藉和成就感,也常常被其蓬勃蒼勁,頑強不息的奮發精神所激奮!我喜愛這綠色的生命,並與之共同經歷了樹如人生,人生如樹的風雨歲月!

榕樹與我結緣於少年,其承載着我兒時的童真與歡愉。那時,我在外婆家入讀,每天都要幾回從村頭一棵蒼翠欲滴、華蓋如傘的大榕樹下路過。迎着旭日我着迷初升的太陽把每片綠葉都映照得發藍,好像滿樹垂掛着無數忽明忽暗的藍色寶石;中午回家我匆忙瞄視着枝頭的飛鳥拉弓射彈;午後上學我急步濃蔭下吸氧歇息溫馨片刻;只有在下午放學後才能恣情縱欲地在大榕樹下玩個歡暢淋漓。在夕照的餘暉裏,小夥伴們在縱橫交錯的根莖上讀書做作業,在蟬鳴雀躍的鬧聲中鑽進樹心孔洞捉迷藏,並且無所顧忌地抓住藤蔓交結的鬚根來回神搖,最後則爬到樹上捉知了,掏鳥窩,如果運氣好還可以連鳥帶蛋一窩端,這將是一天最開心的事情。難忘的一次是掏鳥窩時正碰到一條正張開血盆大吞食麻雀的蟒蛇,嚇得我驚慌失措,魂不附體地從樹上摔下,負傷逃竄!

榕樹陪伴着我嚐盡青春年代的酸甜與苦辣。百廢待興的70年代,我響應祖國的號召,上山下鄉在石獅新沙堤村海濱知青農場。小漁村中有棵獨木成林、虯根如虹的參天古榕。一年四季,樹蔭底下總有說不完道不盡的人間悲歡故事。春夏之交,村裏的爺們在涼亭般的樹蔭底下品茶喝酒,盤算着一年之計,商討着上山下海的勞作生財之道;秋冬之際,家裏的娘們在穿透枝葉間的溫暖陽光下打牌私語,炫耀着春種秋收的成果,訴說着一家老少和兒女親家的油鹽要事。長年累月裏,耕犁鋤把,破船漁網總是丟落滿地。而最引人神往的是織網穿梭、面如桃花的漁家妹子;還有意氣風發、激情奔放的“知青”小夥;在霜風炎日之下,在晨鐘暮鼓之間,不依不饒地圍在樹下忙碌歡歌,演繹着一篇篇扣人心絃的青春故事。

那一年冬天,軍用卡車滿載着青春熱血,胸懷遠大革命理想的知識青年停在小漁村,下鄉的第一餐午飯就在傲首雲天的大榕樹下用過。多少嚴冬,頂着凌厲的寒風,扛着鋤頭揹着犁把,在廣闊天地耕種莊稼,磨蹭雙繭練就紅心;多少酷暑,耐着炎熱的高溫,挑着地瓜牽着老牛,淌着汗水和着泥巴,疲憊不堪地從田間回家,都要經榕樹路過作別。縱然下鄉的日子過得艱辛苦累,但也難泯激情在心中熊熊燃燒。當閒情別緻之時,當皎月笑靨高掛星空之夜,大榕樹下又成了歡天喜地的曲藝天地和酒吧樂園。三五成羣的人們按圖索驥,飲酒行令;吹簫彈琴,放歌作樂。而在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裏,常有一對青年男女促膝而坐,專心致志地捧書閱讀、傳筆記。只見男“知青”精練沉穩、娓娓而談;漁家姑娘體貌豐美、凝神靜聽:

“掌握漢語拼音,才能認識語文課本中的生字,提高文學知識水平……”

“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爲徑,其意是刻苦攻讀、勤于思考……”

“日子雖然窮,但腰桿要挺得直;生活雖然平凡,但每一天都要過得精彩……”

“唐代大詩人李白,通過《早發白帝城》抒發自己歡快的心情: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若干年後,男“知青”在“”後恢復大學聯考中一舉考上大學,後來成爲多才多藝的政府文職官員。漁家姑娘在熊熊愛火的鼓勵推動下,從小漁村邁向社會,從初等學校走向服裝技術院校,成爲改革開放中涌現出來的一代女企業家。沙堤大榕樹下的書香情愛故事膾炙人、廣爲傳頌!

退休那年秋天,我與朋友到海峽東岸旅遊,在臺南鄭成功神廟老莖生花的百年古榕樹羣下,邂逅了一羣來自上海的老齡騎遊者。閒聊中知道他們一羣十六人,最大76歲,最小62歲,都是身患絕症的老人,有的甚至已經十幾年的病齡。他們從上海坐火車到福州,然後在平潭轉混裝船到臺北,一路車騎閒遊寶島。老人們個個神采飛揚,自行車上都插着五色旗幟,十分醒目地寫着: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快樂旅行,改變人生;挑戰生命,戰勝疾病!他們說已經在大陸騎遊了幾個省市,現在到中國臺灣來,是因爲海峽兩岸依山傍水,臺灣同胞骨肉情深,兄弟一家。講到動情之處,老人們氣勢豪邁地說:面對生死,不可避免;疾病襲來,無法抗拒;但是我們有選擇生活的權利,我們要淡定人生,擁有好心情,快樂每一天;我們要發揚榕樹堅韌不拔,傲然挺立的精神,在生命健康與療愈的傳播中,奉獻出自己的一份餘熱和愛心!

臺北市的高山榕歷經風雨,更顯得鐵幹虯枝,鬱鬱蔥蔥。福州城的十幾萬棵小葉榕遮天蔽日,蓬勃生機。隔海相望的兩個省會古城都享有市樹與榕城的美稱。榕樹同宗同脈,同心同德,情繫兩岸,氣貫中華!

我喜歡榕樹,愛慕榕樹,寄它予快樂和希望!我欣賞榕樹,敬仰榕樹,讚頌它不畏嚴寒霜雪,不畏烈日酷暑,敢於傲視蒼穹,不屈不撓的高尚品德!在我的心目中,榕樹是神聖的,是堅毅、包容、進取的精神化身,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綠色吉祥夥伴!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19

我是一名報社記者,我知道在我身邊有無數位這樣的英雄。但最讓我無法忘懷的,是我最親密的戰友——許杏虎!1998年7月,虎子受報社委派,赴南聯盟任常駐貝爾格萊德首席記者,跟着他一起去的還有他新婚不久的妻子朱穎。

朱:有虎子,在哪兒我都覺得的安心。可是他啊,一門兒心思投入工作,忙着採訪、發稿,吃飯睡覺經常不能準時,才短短八個月就瘦多了。

許:我們當記者的就是這樣,風裏來、雨裏去,每天能夠順利的採訪、發稿,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手中的筆就是我們的武器。

許:1999年3月24號,天氣:晴。以美國爲首的北約開始了瘋狂的轟炸。在最需要與外界聯繫的時刻,所有的通訊手段都用不上了。寫好的稿件根本發不出去!

朱:虎子着急得吃不下睡不着,整天守着電話不肯挪動半步。虎子,先吃點東西吧?

許:這時候我怎麼吃得下呢!報社一直等着我們前方的消息,發不出去那不等於失職嗎!

朱:嗨,他就是這麼一個執着的人!

許:4月23號,天氣:陰有小雨。每晚八點前,死亡的恐懼籠罩着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講:虎子,塞爾維亞電視臺被炸了!

朱:說完,虎子加完僅剩的一桶汽油匆忙趕去現場。

許:在即將抵達現場時,我們才發現,道路被封鎖。我們只能揹着機器徒步前進,可是到達現場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講:幾名穿着便衣的政府軍向我們衝了過來。不等我們說話就搶走了虎子手裏的相機。

許:我是中國記者!中國記者!

講:你們沒權利拿我們的相機!

講:可是已經來不及了,相機裏所有的膠片都被政府軍毀掉!沒有了“武器”,我們拿什麼去戰鬥!(許:沒有了“武器”, 又怎能讓全世界人民看到北約的虛僞和醜陋!)沒有了“武器”, 我們怎樣把真實的戰況傳遞出去!

朱:“虎子,不要氣餒!沒了相機我們還有筆!”

許:“對!有筆照樣可以記錄下這一切!”

講:戰火在不斷吞噬着整個城市,通訊中斷,物資告罄,但許杏虎的前方報道卻從未停止。一次採訪途中,突然遇到北約空襲,巨大地衝擊波和橫飛的彈片幾乎將汽車掀翻。虎子沒有退縮,瞞着小穎繼續完成了採訪。深夜,虎子回到了家。可就在這時!

朱:就在這時,強大的衝擊波將我窗戶的玻璃擊碎,一股股熱浪像風暴般襲來。虎子!虎子!

許:鋼筋水泥的碎塊從我眼前十幾釐米的地方落下,整個使館大樓內一片白光。

講:我意識到使館大樓被擊中了!我拼命地喊着“虎子”、“小穎”!當我再見到他們的時候,虎子靜臥在靈柩內,右手半握着放在腹部,好像還拿着那支戰鬥的筆。同事們爲小穎穿上了虎子生前最愛看她穿的那條長裙。

許: 小穎,還記得當初我們爲什麼來到這片土地嗎?你說你喜歡孩子。

朱:是啊!有了孩子纔能有一個完整的家。

許:看到那飄揚的五星紅旗了嗎?我們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國度,沒有戰亂、沒有紛爭,孩子們都自由自在的成長着。

朱:自由自在!那揮之不去的畫面又浮現在我的腦海。50多名孤兒擠在狹小的房間裏。他們每天只能吃到一頓飯。大多數孩子患有嚴重的疾病,可藥品非常昂貴。像這樣的孩子如果可以有1美元,就可以多活一個月。

許:我們來到這裏,就是爲記錄這真實的畫面。讓千千萬萬個家庭像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小穎,等戰爭結束,讓我來爲你洗衣,爲你做飯,在戰爭中你爲我嚐盡的委屈我要通通得補償回來。還有,我們要生個孩子,我們要一起……

朱:不!!不要說了,到那時,我們就一起回家。

講:“我的戰友你走了!留下一本沒有完成的戰地日記,雖然它已被戰火吞噬得殘缺不全,但我依然能夠讀懂它的全部。親愛的戰友,我們依然會堅強的拿起筆等待着和平到來的一天。虎子、小穎!還記得當記者的第一天我們就莊嚴宣誓:作一名記者,一名好記者,我們要愛人助人。

朱: “不僅愛中國人,還要愛整個世界的人。”

許: “我們要尊重事實,記錄真實。我們手中的那一支筆,可以做撐起地球的槓桿。”

講: “我們相信,每一個無冕之王都會利用好手中的話語權構建起社會的良知與公平。”

朱: “我們更加堅定地相信”

合:“未來的戰地日記,他的結尾一定是正義與和平的唱響!未來的戰地日記,他的結尾一定是正義與和平的唱響!!!”

播音主持男生練習自備稿件 篇20

(A)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

(B)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驗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

(C)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D)有一種純粹,你沒有感受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幸福。

(合)我們是志願者,

(合)我們是救援隊,

(A)我們沒有一擲千金的錢財,擁有的是勇於擔當傾情奉獻的志願情懷,

(B)我們沒有馳騁沙場的豪邁,擁有的是義無反顧以生命拯救生命的辛路歷程。

(C)在平凡中默默奉獻與堅守,

(D)在點滴中收穫成長和快樂,

(A)我們不求名望,只想去見證那燦若羣星的高風亮節,

(B)我們不求功利,只想去踐行那代代傳承的中華文明。

(C)我們可能只是寥寥草原上的一顆小草,

是一種精神,讓我們攜手演奏青春裏快樂激昂的完美樂章。

(D)我們可能只是茫茫人流中的滄海一粟,

是一種精神,讓我們凝聚成風雨無阻的堅定力量。

(A)我們揚帆起航,不怕前方有多難,送出直掛雲帆的溫暖希望,

(B)我們大浪淘沙,無畏風浪有多大,書寫長虹貫日的感人篇章。

(C)這一刻,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想和你訴說——

(B)你是否知道

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盈江地震……

國難當頭,北京志願者第一時間千里馳援,

以生命的名義,將愛和希望傳遞;

在顫抖的大地上,我們衝鋒在前科學施救,

以生命的名義,將受難同胞緊緊地摟進祖國大家庭溫暖懷抱。

(A)你可曾聽說

西南抗旱、舟曲泥石流……

當天災肆虐,

我們在龜裂的土地探洞找水,爲一方百姓送上甘露,

我們在泥沙洪水之上搭建空中通道,無線電波將災情傳遞,爲災區人民帶去黨和政府的關懷,

我們捧着顆顆愛心見證希望,撫慰心靈的震盪和山河的創傷。

(C)你是否記得

無數次的城市救援和山地救援,

無論何時,無論怎樣困難,都擋不住我們搜救的腳步,

我們用心感受着受困者的期待,用綴滿希冀的雙腳踏平崎嶇,

無數雙眼睛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疲倦;

只要一線希望還在,我們從不曾離去。

(D)你可曾看到

北京奧運會、祖國60週年慶典、上海世博會……

處處閃現着北京志願者忙碌的身影;

當盛會的歡歌奏響神州大地,

當五湖四海的人們涌向華夏文明;

是我們用真誠溫暖了陌生的面容,

是我們用微笑換來了全世界的掌聲。

(A)你是否想起

進高校、進社區、進企事業、進鄉村的日日夜夜……

爲了提高市民自救互救意識和應急能力,

每一次宣講,每一次測試,每一次演練,

精心準備,一絲不苟,

我們用智慧和汗水爲一方百姓築起防災減災的堅強防線。

(B)也許是山在用它的崩潰來測定我們生命的硬度,

(C)也許是地在用它的撼動來檢驗我們青春的赤誠,

(D)也許是時間在用它剎那的毀滅來磨練我們的意志,

(合)我們無懼,我們無悔,

我們奉獻,我們快樂。

(A)爲了祖國的需要,

(B)爲了人民的福祉,

(C)讓我們以志願的名義集結

(合)——彼此溫暖,不離不棄,

(D)讓我們以應急的名義集結

(合)——搶險救災,守望家園。

(合)我們是志願者,我們是救援隊!我們殊榮的共青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