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德育滲透總結(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3W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1

數學能鍛鍊學生的思維,能應用於生活,是我國五千年文化的沉積,可是現在有一部分學生不愛學數學,覺得學數學沒意思,所以德育教育,能讓學生明確學習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作爲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善於發掘有關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素,並通過教學過程,滲透給學生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下面是我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幾點體會: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精選16篇)

一、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無論在哪個領域中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國小教材中也有很多反映這些輝煌成就的例子。我們緊抓這些內容,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今數學家的事蹟以及他們的光輝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時,適當向學生指出我國在現代科技領域的落後的方面,教育學生熱愛祖國,並樹立爲祖國強盛而努力學習的信心。比如:六年級數學教材中給我們介紹了圓周率的知識,並向我們介紹了祖沖之,這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內容。

二、利用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的出現和發展本身就體現了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它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規律,並回到實踐中去運用,正是體現了辨證唯物主義中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運用到實踐中去的認識論觀點。這樣,數學教學中不僅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讓學生接受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比如扇形統計圖,折扣等問題,學生在實際中都得到了應用。

三、結合數學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性、頑強性、創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對人類的要求更高,那麼更需要學生具備有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鼓勵學生紮紮實實地系統學習知識。同時,通過幾何證明題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刻苦鑽研、獨立思考以及嚴謹、有條不紊的科學態度。

總之,在數學學科教學中,雖然不能像語文、政治那樣直接、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只要我們善於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實事求是,聯繫實際,善於引導,就能行之有效地進行德育滲透。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2

數學知識中包含着豐富的社會知識,結合社會知識,可以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等德育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學時湯,德育是鹽,鹽是潤物無聲的浸入到湯中的。

一、用唯物辯證法爲指導處理教材和數學中的問題,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薰陶。

唯物辯證法主張來源於實踐並回到實踐。它在數學教學中也有廣泛應用,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在於應用,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實際問題,他們的積極性相當高,理論聯繫實際,學生會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薰陶,爲學生的今後成長必定起到一定影響。在學習正反比例時,逐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

二、通過數學訓練和實際應用,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教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在數學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生常會遇到一些難題,許多同學則會“置之不理”,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毅力,這時要結合數學家成長的經歷教育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堅強毅力,這對今後幹什麼事都有很大幫助。具備了這些品質將業才能爲四化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通過數學作業和練習,還可以培養學生嚴格、認真、仔細、工作有條理,對計算結果負責任的良好作風。

數學作業和練習是學生必不可少的。數學中經常打交道的.是數字和圖形,數字不能有一點錯,圖形要力求完美,符合要求,這些要求都要促使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凡事都要認真仔細,幹工作要有條有理,對計算結果要負責任。通過這些良好品質的培養,少於走入社會參加工作,才能對自己要求更高更嚴,才能把工作幹得更好。

四、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祖國的蒸蒸日上,培養愛國情懷。

祖國正在蒸蒸日上的發展,通過百分數這一單元的學習讓學生逐漸瞭解一些國家的變化。如通過數學應用題:“小強家去年收入5000元,支出2500元,估計今年收入比去年高25%,支出比去年低10%,求今年的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這是一道有關收入,支出的知識問題,這時教育學生:小軍家去年和今年都有結餘,並且今年比去年還多,說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勝似一年。從這裏可以看出黨的政策的英明,爲廣大勞動人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致富天地。

在數學教學中,要始終注意結合數學教學內容,並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忽視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牽強附會地進行,不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還會削弱數學基礎知識地掌握和能力的培養。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3

緊張而忙碌的一學期教學工作即將結束,當我空閒下來細細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的得與失時,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當然還有很多的遺憾。我知道教育終究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提筆寫下點什麼以促進今後教學更加完善是及其重要的。以下算是自己的一點小小總結吧。

國小勞技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的重要性,並下決心以我微薄的力量來推進我校科學教育的向前發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直指導着我的教學思想,儘管課時任務重,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創設輕鬆愉悅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

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合作、協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佈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爲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

三、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

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自然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祕密,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調,太乾癟了。如在自然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勤於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四、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

我認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爲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五、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4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爲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爲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下列方法。

一、注重發揮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爲了上好一堂數學課,我必須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裏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注重在數學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在國小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認識的時候,讓學生收集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百分數數據讓學生認識理解,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小數的人。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爲爲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本站整理。另一方面我增加一些有一定難度的習題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鬥,刻苦鑽研的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我的數學中還有很多,我實時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爲培養學生的德育素質而服務。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

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我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爲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爲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四、利用數學實踐活動課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適當開展了一些數學活動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學生學過統計後,我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班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讓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我還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我注意了一些策略,從不喧賓奪主,這樣既提高了滲透的自覺性,又把握了滲透的可行性,注重了德育滲透的反覆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我能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從點點滴滴抓取,有機滲透,讓學生耳濡目染,就一定能讓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覆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5

六年級的工作已接近尾聲,在“轉化”工作過程中,我根據實際情況,有步驟、有措施地實施落實,計劃中要求達到的目標基本能實現。現特對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要“關愛”後進生

老師要真誠地愛護和關心每一名後進生,這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條。“後進生”自卑感很重,如果教師能對他們傾注滿腔的熱情,真誠的關心、體貼、愛護他們,就像關心和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們往往會由消極情緒轉爲進步力量。

二、要相信“後進生”

教師的責任就在於用自己的信任幫助孩子發現與展示自己的生命力量,培養孩子們的自信與自尊,激勵他們去嘗試、去選擇、去實現自己的可能,以達到儘可能充分的發展。我們當前教育的許多錯誤的根源,就在於對兒童發展的可能性喪失希望與信心。我們要善於建立信心,充分相信學生,只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就能打開突破口,找到令其轉化的“引子”。

三、學生的人際關係也是教師不可忽視的。

教師對學習任務完成得好的'學生給予的是表揚和獎勵。但對於“後進生”,他們是很難很好地完成任務的。可他們也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家長的關懷,同學的友誼。如果這些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他們對教師就會由畏懼、冷談到敵對;對家長由親密、疏遠到陽奉陰違;對同學的態度是討厭、仇視,甚至想報復,搞惡作劇等。面對以上這些,教師不能只給表現好、成績突出的學生表揚,應該變着法子給“難教學生”表揚,但教師的表揚應是誠心誠意的。學生得到了表揚,學習就有興趣,他們就會進步。由此也可以得到家長的關懷。教師還應該多組織集體活動,教育表現好的學生要多幫助“難教學生”,讓他們一起進步,共同爲班級爭光。

班主任工作使我體會到:面對“後進生”,只有對教育事業和教育對象充滿真摯的情感,才能在三尺見方的講臺前,導演出最能撥動學生心絃,開啓學生心靈之窗的戲劇來。我們也只有把“後進生”教育好了,我們的工作纔算是真正的教育,完美的教育。在教育的這方“沃土”上,我們要有“細心”和“愛心”去點燃“後進生”的心靈之火,有“信心”去摸索教育的新路子。

總之,人是會轉變的,但是變壞變好都是有條件限制的,對於學生,如果教師只在乎表現好的學生,而討厭“後進生”。編着法兒整他們,如變相體罰、疲勞戰術、諷刺挖苦、秋後算帳甚至趕出教室,那再有能力的教師也無法教好學生。要知道,學壞容易學好難,“後進生”多了對班級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認爲,作爲教師,其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教書是理所當然的,育人則比教書困難。如果教師育好了人,那書就不難教了。所以,對待“後進生”,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解決一個態度問題,就是對學生由衷地關懷與愛護。沒有愛作爲基礎,不管採取什麼教育方法,都不能成爲一種教育力量。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6

教書育人是學校工作的重要任務,作爲育人的德育教育,貫穿於學校的所有工作之中,當然應該放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其中,佔據着學校工作大部分時間的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歷年來的各科教學大綱也明確強調要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國小數學大綱也明確指出:“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幾點做法:

一、結合教材內容,介紹有關科學家的事蹟和我國數學事業的偉大成就

在國小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備課,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也可結合教材,通過介紹有關科學家的事蹟和我國數學事業的偉大成就,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如我在教國小數學第十冊《圓周率》一節時,圓周率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我先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量出課前準備的幾個圓形物體的周長和直徑,並算出周長和直徑的比值,進而我引出了圓周率的概念,同時不失時機地告訴學生,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後6位小數的人。並穿插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通過介紹數學家的生平及光輝事蹟,不僅可以激勵學生學習數學家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的精神;學習他們不畏艱難,艱苦奮鬥,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同時他們爲我國的科學事業所取得的成績,也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爲爲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又使學生所學知識理解得更深刻,記憶更牢固,真可謂一舉多得。

二、編寫故事例題

教材中的一些例題雖也具有德育教育思想,但不明顯。因此,我就在不改變題型模式的情況下,把它改編成一個個趣味小故事,使學生在趣中動腦思考,樂中求知,同時又受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如我在教學生學習已知圓和半徑或直徑,求圓的面積這一類型的應用題時,我把例題改編成這樣的形式:爸爸要砌一個半徑爲3米的圓形花壇,可爸爸對圓的知識知道的比較少,你能幫爸爸算一算修這樣一個圓形花壇需要佔多大的面積嗎?通過這道例題的教學,不僅使學生明白該怎樣做,更重要的使培養了學生的助人爲樂品質,同時又使學生明白從現在起就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才能爲祖國、爲家鄉做出貢獻。再比如在教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道例題:在三月文明禮貌月活動中,附國小校四年級同學做了45件好事,而我們五年級同學做了60件好事,請算一算,五年級同學做的好事比四年級同學多幾分之幾?把學生生活中的事編成一道道有關的數學故事題,呈現給學生,學生的驚喜程度自不言而喻,學習興趣自然高漲,教學效率也就隨着提高,同時又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感情進一步得到昇華。

三、利用數學作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除了充分利用教材外,還可通過學生的作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一般情況下,數學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渠道相對於語文學科要少一些。由語文教師通過批改學生的日記、作文等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受到啓發,我就想在數學上是否也能採取類似的措施呢?後來,我就針對學生的作業,並結合課堂聽講情況,在作業上採取了與批改作文、日記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寫數學日記和在數學作業中給學生評價語等方法。如對作業做得較正確,書寫又較規範的學生,我就給他加油,望他繼續努力——“太棒了,繼續下去,你會有意外的收穫”。若某些學習較吃力的同學,經過自己努力,作業比前次有所進步,我就及時鼓勵他——“進步真快,加把勁,一定會更好”。若學生作業較以前有所退步,我就儘量找出其作業中的優點,先揚後抑,如——“書寫這麼流暢,若再提高正確率,會更優”等等。讓學生寫數學日記,把每天自己在數學上取得的成就和不足進行分析,並談談自己的感受,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發現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弊端消失了,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不見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提高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一些良好的思維品質。

四、進行審美教育

美學素質是形成一個人良好的思想修養、道德行爲的極重要的因素。在德育大綱中明文指出:“美學素質是形成一個人良好的思想修養、道德行爲的極重要因素,結合有關學科和各種課外活動進行審美教育。”在數學教學中,根據課的特點恰當地使用教具,既有利於幫助教師講授,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一次審美教育,同時還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國小數學第十冊中的圓、軸對稱圖形、圓柱體和圓錐體等都可以通過教具的演示,使學生感受美。再如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此外,在學生進行課堂作業時,放一些比較悅耳動聽的輕音樂,渲染烘托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情緒,同樣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情的感染,也不失爲一種好的情感教育方法。

總之,數學教學和其它各科的教學中都具有豐富的德育內容,只要我們教師端正教育思想,認清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而應該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既教書又育人。明確教學目的,認真鑽研教材,在教學中有目的、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該學科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投身於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7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那麼,在各學科教育活動中都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文化知識、態度技能、價值觀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諧、均衡的發展。”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培養中潛移默化、點滴浸潤實現的。

一、理論引領,是學科德育的前提

學科德育的落實,關鍵是行政領導,基礎是教師。要使教師能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進而自覺地“融德育於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必須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

(一)抓學習

學校組織教師學習《中央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道德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讓教師抓住不同學科滲透德育的途徑。引導教師轉變觀念,認識到“三個不等於”:第一是教學不等於智育,第二是分數不等於質量,第三是活動不等於德育。“三個不等於”的觀點在全校教師中逐步形成,使舊的教育觀、教學觀發生轉變。

學校還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積極開展多學(學理論、學範例),多思(反思成效、反思差距),多聽(聽經驗介紹、專家輔導),多研(評課、交流、參與課題研究),多實踐(積極參與學科滲透德育研究實踐)的學習活動。“五多”學習活動幫教師提升了認識、明確了目標、知道了方法、消除了困惑。

(二)抓示範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落實德育目標,提高實效,對大多數教師而言是“知道應該做,不知道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也就是“聽起來很有道理,做起來沒有章法”。因此我們注意發揮學校市、區骨幹教師的引領力量,開展了“什麼是一節好課”等系列的活動。讓他們上引路課、觀摩課、並加強會後的研討、交流,使教師們學有實例。

(三)抓反思

學了理論,看了範例,餘下的就是開發並落實教材中的寓德點及本班學生可以利用的資源,我們要求教師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課後反思,在《教學反思錄》上記下落實三維教學目標的得失成敗。把這些作爲反思內容在教研活動中進行交流、討論,既爲教師提供撰寫論文、總結、案例提供材料,又可作爲學科德育工作的素材。

二、完善制度,是學科德育的保證

制度不僅有約束、強制的作用,更有引領、調控的作用。充分發揮制度的積極作用,是促使學科德育工作走上正軌的必經之路。

學校十分重視學科德育研究,我校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制及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措施,逐步使學科德育滲透工作規範化、系列化。

三、強化課堂,是實施學科德育的中心

有人說:一堂好課或者一位好老師的“真正貢獻不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的追求。這纔是一堂好課的真正價值所在”。在實踐研究中,爲了使學科實施德育更具實效性,學校初步總結出德育滲透課的教學模式:三環節、三步法。三環節即“選擇滲透點(塊)——把握滲透點(塊)——開掘滲透點(塊)”,三步法即“備課挖掘--講讀滲透--總結延伸”。

(1)備課挖掘。一是做好每冊書的滲透德育總規劃。對教材本身蘊涵的德育內容的條、塊、點,恰到好處地挖掘、體現到位。二是分解總目標落實到單元、到每節課。三是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有體現三維目標的具體實施內容、方法。

(2)講讀滲透。即按備課教案要求,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自覺講到位。課堂教學滲透德育一般體現在以下各方面:在課堂導語中體現、在課程背景上體現、在涉及人物上體現、在學科教學目標上體現、在處理課堂偶發事件上體現,以及在組織評價教學中體現等等。根據需要抓住主要點實施教育。

(3)總結延伸。在組織、總結、評價中既要注意知識的系統化,又要注意情感的昇華。並佈置課後相關的讀物,拓寬學生的精神資源,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總之,德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在國小教學中應當是不露痕跡地滲透,要真正在教學實踐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材編排體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將三維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潤物細無聲。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8

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顧本學期的教學過程,在德育方面有很大的收穫。隨着社會和經濟的不斷髮展,周圍環境的影響,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性不明確,不認真學習,熱衷於玩電腦、遊戲機,甚至賭博等。要糾正這些不良傾向,就必須加強德育教育,讓學生明確學習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那麼,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應怎樣滲透德育呢?我從以下幾方面作了些嘗試。

一、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德育教育。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國小數學教材的例題、習題、註釋中,有不少入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數學材料。因此我們將國小數學教材,作爲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爲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滲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促入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對這些內容的生動講解,就能使學生感到祖國的強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入行愛祖國受社會主義教育的薰陶。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學生熟悉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以激勵學生學好數學的積極性。

二、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入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看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爲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爲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入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三、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入行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複習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家庭一個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計算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覆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一定能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重要的並且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課題,在進行這一課題實踐時必須注意方法上文道結合,做到自然妥貼,切忌生搬硬套,使學科內容與德育內容做到和諧統一,恰如隨風潛入夜的春雨,滋潤萬物。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9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勞美的和諧發展。俗語道:“人看從小,馬看蹄爪”。這充分說明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個人的良好行爲習慣和高尚的道德品質都是從小養成的。國小生正處在人生的成長時期,記憶力、模仿力強,求知慾旺,對所見、所聞、所做、所感都會刻骨銘心。所以這一階段的德育工作尤爲重要。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並沒有什麼固定模式,重要的是教師自身應有“既教書又育人”的意識。針對國小生身心發育特點,我曾在這方面努力做過一些嘗試,現小結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制定滲透計劃

語文課和其他學科相比,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爲它不同於數、理、化等學科,它總是帶有一定的政治傾向,寄予一定的褒貶愛憎。翻開課本,你會發現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幾乎都有一個道德教育的目標。因此,新學期開始,教師應該定出本期的德育重點,有意識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準智育訓練與思想教育的結合點,合理地統籌安排,制定出教學計劃,做到心中有數。

二、抓篇、段的朗讀訓練,滲透德育

國小語文教材裏有很多語句優美、內容生動的寫景抒情的文章,它們真實描繪了自然和生活的場景,爲小讀者們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絢麗燦爛的天地。對此類文章,我把握教材特點,着重抓好篇章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感知語言文字的同時,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作者創設的情境中展開合理想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和美的薰陶。 如:教《日月潭》一文時,爲了讓學生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我設計三種不同的讀法:1、瀏覽,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在學習小組裏讀給同學們聽聽。2、默讀,用筆畫出說明日月潭美麗、壯觀的語句,並在學習小組內交流,互相訂正,每組選出一位同學向教師彙報。3、朗讀,瞭解日月潭的景色,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通過“讀”的訓練,學生在感知、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情緒受到強烈的感染,領略到海上日出時的雄偉、奇特的美景。這時,我再利用投影片,讓同學們觀看保護環境的畫面,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與作者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發生共鳴,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充分發揮了教材的德育和美育的功能。

三、結合時代背景,進行德育滲透 有的課文,由於時代距離現在太遠,所以給理解課文帶來一定的困難。通過背景介紹,學生自然地瞭解了戰爭,自然激起對戰爭的憤恨,對戰士們的敬愛,也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和對和平的熱愛。德育自然滲透到了教學中。

四、抓住關鍵字詞,進行德育滲透

文章的語言總是表達特定的感情。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學會揣摩與品味的方法,強化語感訓練,挖掘語句的含義,深刻領會作者的意圖、品味及思想內涵,從而達到提高能力、滲透思想教育的目的。教育學生不要被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嚇倒,要像小草那樣勇敢、堅強、有韌性,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頑強作風。這樣,德育就非常自然地滲透到了教學當中,學生在不經意中欣然接受。

五、進入角色,再體會角色中進行德育滲透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還常常引帶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來再現情境。一種是讓學生進入角色進行表演;另一種是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表演。這樣,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書本上,而就是自己或就在自己的身邊。這就促使學生帶着角色轉換的真切感受來理解課文,加強體會,不僅使課文所描繪的形象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器官,而且籠罩了情感的色彩。

六、讓人物感染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國小生正處在成長時期,好模仿、崇拜偶像是他們的特點,可以把課本中許多正直、勇敢、頑強、品德高尚的人樹立成他們的榜樣。

七、及時發現問題,進行德育滲透

作爲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思想上的問題並及時給予幫助。語文教師在這方面有着明顯優勢,因爲學生的週記、作文中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起初的想法、觀點。教師應當把批改作文、週記當作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環節,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演、鼓勵,強化其優點。但我也常常從中發現學生對社會、對人生的偏見,甚至思想深處的某些醜惡、消極的東西,我總是通過中肯的評語、談心等予以批評指正。我堅信,只要教師能長期重視學生思想上的點滴教育,學生會逐漸形成良好品德的。

八、教師以身作則,進行德育滲透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教師本身就是學生極好的學習對象,教師的嚴謹治學、一絲不苟,會給學生很好的影響;教師的謙虛有禮,勤學好問,學生也會耳濡目染受到感染。所以,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善於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去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讓學生健康成長。

語文課不同與其他學科,它是對具體對象的審美和思想傾向而誘發的情感領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語文教師應努力做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只要教師有強烈的既“育才”又“鑄魂”的意識,那教師的責任感必將促使我們去發現、去總結出更好的德育方法,使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日益完善。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10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書育人是我們每個教師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準則。這裏我結合本學期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1、利用數學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在我們現行的數學教材中,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在教學中適時地、自然地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導學生閱讀關於圓周率後,告訴學生,我國自古在數學研究應用方面就有輝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發現早於世界其它國家1100多年,楊輝三角的發現先於其它國家400多年;祖沖之對圓周率π值的計算、負數的使用、方程組的解法都比歐州早1000多年,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令世人矚目。現代,我國科學的豐碩成果同樣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自豪,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發起、推廣的優選法,被廣泛地應用於生產和科學試驗,創造了很大的經濟價值;陳景潤成功地證明了數論中“(1+2)”定理,被譽爲“陳氏定理”;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因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而榮獲諾貝爾獎等,這些真實典型的數學史實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勵起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

2、利用數學應用教學,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

數學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學科的基本特徵之一,加強數學與實際的應用聯繫,強化應用已逐漸成爲人們的共識,這不僅在於數學應用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而且還可以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我向學生講述了這樣的事實:早在公元前兩千年,我國的治水英雄大禹,爲了解決在治水中的地勢測量問題,就巧妙地利用瞭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據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解決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難題,這種方法要早於西方三角術的研究達兩千年之多。通過這個故事,不僅使學生看到了中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智慧,而且使學生深切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應用題的積極性。

3、利用數學美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

數學並不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它實際包含着許多美學因素。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早斷言:“哪裏有數,哪裏就有美”。數學美的特徵表現在和諧、對稱、秩序、統一等方面。比如圓是平面圖形中最完美的圖形,它的完美不僅在於它的完全對稱性(軸對稱、中心對稱),而且在於它體現着一種偉大的精神集體主義精神,這是因爲圓本身就是把無數零散的點,有秩序地、對稱地、和諧地、按統一的規律(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排列而成的封閉圖形,就像一個和美的大家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時也遵循着集體的紀律。由此我啓迪學生,你們個人就象圓上一個個孤立的點,你們所處的班集體乃至於整個社會就好比一個圓,集體的形象與榮譽與你們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若個人不遵守集體的紀律,不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就會像不在圓上的點一樣,遊離於集體之外,也就得不到集體的溫暖。這樣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集體主義教育自然地滲透到學生的心田。

4、結合教學實際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數學蘊含着極其豐富的辯證思想,它較其它學科更爲具體和廣泛,這是數學學科的一大特點。如運算法則的對立統一(加與減,乘與除,乘方與開方)都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反映;一些定義、公式、法則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相互依賴,都反映了普遍聯繫的規律。在講授相應新課的同時,適時地、恰當地滲透些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不僅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對數學方法的熟煉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重要的並且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課題,在進行這一課題實踐時必須注意方法上文道結合,做到自然妥貼,切忌生搬硬套,使學科內容與德育內容做到和諧統一,恰如隨風潛入夜的春雨,滋潤萬物。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11

(一)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的培養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相關音樂作品,教育學生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如親情、友情和師生情;二是通過相關音樂作品,培養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如校園情、家鄉情和民族情。

(二)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終身學習的願望的樹立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培養學習音樂的良好習慣,二是培養學習音樂的直接興趣。

(三)陶冶高尚情操

高尚情操的陶冶主要通過引導學生感受不同種類的音樂美來實現。具體地說,一是引導學生感受陽剛美與陰柔美,二是引導學生感受樸素美與華麗美,三是引導學生感受高雅美與俚俗美,四是引導學生感受基本美與輔助美。

(四)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從內容入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等音樂作品,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集體;二是從形式入手,通過合唱、合奏等以協作關係爲基礎的表現性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五)理解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的理解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教育學生熱愛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二是教育學生熱愛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12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的重要規律。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其意義不言而喻,國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行爲準則形成的關鍵時期,國中教學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爲習慣方面擔負着重要任務,而教學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學生道德修養之“源”。

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絕不僅是思想政治課和歷史課的事,相反,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辨證的思維品質、化歸的思想、耐心細緻的習慣方面有着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怎樣滲透德育呢?

一、抓住“三性”

針對性研究把握學生的思想的新特點及變化趨勢,是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師必須用政治家的敏感去接受新信息,觀察學生思想變化和行爲變化,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掌握了學生的思想動態,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才能有的放矢,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規範性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絕不能隨心所欲,想講什麼講什麼,必須完成數學課程標準對思想教育的要求,這是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基本依據,必須長期貫徹,克服隨意性,不搞運動式,使德育內容規範、完整。

計劃性數學教學中要研究哪些內容跟思想教育聯繫緊,哪些內容能有機結合,要求數學教師要訂出整體計劃,形成相應序列,這樣才能緊扣教材,有計劃分層次地進行德育滲透,使德育目標融入教材。

二、把握滲透的“點”、“時”、“度”

找準教材中的“滲透點”是重點。教材是教和學的根本,也是進行思想教育之“源”,數學教材中蘊含了豐富的“育人因素”,如“平面直角座標系”、“圓周率”、“國旗中五角星的大小比例”等。新教材中則更多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數學教材中的育人因幾乎都寓於知識之中,有一定的“隱蔽性”,這要求數學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深刻領會教材的內涵和外延,只有在充分駕馭教材的基礎上,才能悟出育人的真諦,找準教書與育人的“最佳結合點”——德育滲透點,數學課堂中只有找準“滲透點”,思想教育才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掌握育人滲透的“時機”是難點。數學教學由於知識性較強、注重知識運用,對課堂結構的嚴謹,連貫性要求較高,因此,數學教學中不能不顧知識隨意安排思想教育內容,進行強迫“滲透”衝擊教學,教師必須遵循教材中知識的`結構、層次、所處的特定位置,安排好教學過程,使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隨教材要求的變化而隨機滲透,做到因材施教,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和學習態度的變化,捕捉其情思的變化信息。調整思想滲透的“點”與“時機”,做到因人施教。要把握好滲透時機,教師要做到“眼明、耳靈、腿勤”:眼明則不失察;耳靈則信息準;腿勤則深入,掌握瞭解學生的知、情、意、行。再針對學生、教材實際,精心思考設計,思想教育的最佳滲透“時機”就不難把握了。

把握思想教育滲透的“度”是關鍵。“點”與最佳“時機”的結合中,教師應注意恰如其分處理好二者關係,數學是一門科學性、知識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如果“透”得“過度”,就會改變數學的性質,降低數學的知識性與科學性,而如果“滲”得不夠,“透”不到位,則不能與學生的“興奮點”發生共振而功虧一簣,因此數學教師要注意數學教學的特點,把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融合,不偏不倚,調度得當,準確把握滲透的“度”,使其到位而不越位。

三、把思想教育滲透到數學課堂的各個環節

新課引入可以用數學家富於獨創的史實或數學中蘊含的美激勵學生對數學奧祕的探求欲和濃厚興趣,也可以介紹其在生產生活實際中的應用,促其學好數學解決問題的強烈意願。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座標系”時,向學生介紹笛卡爾生病在牀上學習,觀察黑板上面的國旗上的五角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美的教育。

概念教學在引入數學新概念時,可通過揭示矛盾,尋找解決矛盾的方法進行,通過新概念與相關概念之間的對比,尋找聯繫、區別。如在教學零指數和負整指數冪的概念時,可通過正整數冪的除法中,被除數指數不大於除數指數時產生的矛盾,引入解決矛盾的新方法,規定了零指數與負整數指數冪的定義,但又產生底數取值縮小爲非零數的矛盾,這樣,通過矛盾的產生、解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解決問題的主動探求欲。

定理、公式、方法的引入及指導論證教師要抓住時機,讓學生參與到結論的探求推導過程之中,啓發引導學生用辨證的思想方法去探求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如在推導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關係時,可採用由特殊到一般,由簡入繁,通過特殊探路,執果溯因培養學生嚴謹、精確的治學精神。

知識的遷移和應用教師可利用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設計訓練,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提高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模型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圓的基本性質”的教學時,可利用殘缺不全的圖形工件,提出問題:怎樣把這塊工件補全?從而對學生提煉數學模型的能力進行訓練。此外,教師應注意讓教學內容“活”、“動”起來。採用數形結合,圖形變換,一題多解等進行變式訓練,激發學生聯想思維,逆向思維,使學生的思想也“活”起來,“動”起來。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13

教育學家赫爾巴德曾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只是沒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數學教學作爲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數學教學一定要結合教材具體事例,凸顯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實現數學教學的德育功能。

一、結合國小數學教材,弘揚祖國數學文化

1、弘揚我國數學光輝歷史,激發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數學的故鄉之一,中華民族有光輝燦爛的數學史。在現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課本中收入了許多生動的素材,展示我國悠久的數學歷史,介紹我國數學家的傑出成就和古代中國人對數學發展的巨大貢獻。

2、結合例題德育素材,歌頌美好生活

數字是體現問題的最佳媒介,學生在學習了讀出大數,寫大數後,就通過讀出、寫出大數來反映我們現在生活中一些數字素材,使學生從數字中體會現在的美好生活。

(1)例如20xx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達:九千七百九十萬八千三百人次。從這些數字中不僅體現了所學知識,又從數字反映出進入世紀年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質量的提高。

(2)又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主題圖介紹了馬車,自行車,小汽車,火車,高速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圖片,使學生了解了現代交通的常識,使同學們認識了現代交通的便捷和生活的美好藍圖。

(3)在學習了讀數寫數後,教材展現了大量數據信息,我們要及時進行德育教育,如“到20xx年我國的公路有一百七十萬千米;20xx年我國共有國小四十九萬一千三百所;20xx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達九千七百九十萬八千三百人次。這些數字一一展現了發展中的中國闊步向前,走向小康的足跡。又如用大數展現我國的主要的農產品的產量:棉花有2萬噸;早稻87萬噸;水果632萬噸;蔬菜1750萬噸;茶葉14萬噸;油菜籽44萬噸;甘蔗106萬噸。這些數字素材從物資方面生活水平方面展示我國物產豐富,地大物博,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美麗圖片。

在教學中,教師適時抓住這些數學素材,對學生進行德育啓發,使國小生心裏泛起對祖國母親的依賴之情和自豪感。

3、欣賞生活中的數學美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找規律中,例題中展示利用有規律的排序,可以獲得美麗的拉花,裝點空間,使學生萌生創造美好生活的慾望和做法。使學生感知數學對美的塑造的重要性,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

二、根據知識特點,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仔細認真,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

⑴數學教材結構中,計算題是基本功。在計算教學中,要使計算過關就要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例如:“在計算過程中題目有沒有抄錯?運算順序是否正確,能否簡便計算?”在計算時要求學生一步一回頭,自覺進行檢查,做錯及時糾正,自覺分析錯誤原因,防止再錯等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對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等數學元素書寫清楚工整,規範書寫格式,做完作業後要養成自覺檢查的習慣,認真學習的態度,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

⑵挖掘教材,培養學生靈活多角度思維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之所在,而創新能力核心的體現是創新思維,創造性的思維和創新的行動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創造性的思維就不會有創造性的行動。因此,創新思維對國小生的培養和發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創新思維指思維要有廣闊性——指善於從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規地去思考問題,它反映思維的寬度與廣度。發散性思維即求異思維,是創造思維的主要成份,它指對同一個問題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法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

2、培養合理安排,有序思維,嚴謹認真的做事態度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運籌思想,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且培養學生從衆多的方法中尋找最優的方法,從小就培養學生住事情講究方法,優化做事方法,體會運籌思想在生活中的運用。

國小生的思維可塑性極強,思想及富塑造基礎,每個國小生都是成長中的小苗,積極發覺素材,培養學生初步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使他們成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14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爲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爲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爲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倡導原創文章)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爲了上好一堂數學課,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裏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國中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數據收集複習的有關知識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圓的有關知識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後6位小數的人。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爲爲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鬥,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爲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爲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倡導原創文章)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四、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九年級複習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倡導原創文章)後通過計算一個班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覆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15

國小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國小數學大綱指出:“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這說明:國小數學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還要體現社會主義教育的性質,結合學科特點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1.發揮教材內容,自然滲透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我的重點放在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智育教育。結合知識的傳授,在教學中滲透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2.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

數學課不同於思想品德課,教師只能結合教學過程,通過“滲透點”適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抓住了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個教學知識點,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一圖一表,進行滲透。如教學負數時的吐魯番盆地低於海平面150米,珠穆朗瑪峯高於海平面8848、48米時,對學生適時進行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教育。

3.在練習訓練中培養習慣

數學的科學性和嚴密性要求學生學習數學要一絲不苟,在教學訓練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對於國小生來說,培養良好習慣主要是通過不間斷地反覆訓練來實現。通過嚴格訓練,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敢於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良品德。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優良品德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正確、積極地引導,從一點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如在進行計算能力訓練時,我先要求學生認真審題,邊審邊思考:“題目有沒有抄錯?先計算什麼?再計算什麼?能否簡便計算?”在計算時要求學生一步一回頭,自覺進行檢查,做錯及時糾正,自覺分析錯誤原因,防止再錯,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對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等必須寫清楚工整、規範,做完作業後要養成自覺檢查的習慣,端正認真學習,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培養獨立思考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數學德育滲透總結 篇16

爲了培養一個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學生,我們不僅要傳授他們知識,而且更要重視德育教育。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而數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必須充分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問題的情境,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獨特的數學美感有機地進行滲透。這樣,學生才能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教育,收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從而實現數學的育人功能。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關心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人的興趣可以直接轉化爲內在動機,成爲推動、引導、維持和調節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一種力量。我面對是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國小,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微妙的心理變化,以細心的體察,耐心的指導,真誠、熱情的鼓勵學生,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從而支持與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如開學上課時,一個學生髮言時,其他學生的手還是舉着,一旦那發言者答錯或停頓,舉手者就會把手越舉越高,甚至站起來插嘴,恨不得立即取而代之。這時,其他學生的舉動對發言者形成了團體壓力,故其心煩意亂。此時,我就以眼神或手勢示意舉手的學生把手放下,等發言者把話說完在舉手。

有些學生平時較差,回答問題經常出差錯,這時侯,就會有一些學生取笑他。長此以往,這個學生就會舉手越來越少,甚至不敢舉手發言。所以,一旦發生此類情況,我就及時指正錯誤的行爲,鼓勵出錯的學生繼續思考,以關懷的態度適當給予點撥,使之有信心把話說完。過後我還教育學生在課堂上要尊重同學,讓發言者在安靜的環境中邊思考邊發表意見。

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適合學生生活經歷和認知實際的情境,許多情境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其實在教材中有許多情境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德育影響,並不需要老師的刻意教育和引導,對學生的德育已經在潛移默化地進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