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期複習課教學反思(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7W

語文學期複習課教學反思 篇1

隨着期末腳步的臨近,我們的語文課也進入了複習階段。看了很多複習課的複習方法,用到自己的課堂上還是不盡如人意,或許印證那句話: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語文學期複習課教學反思(精選5篇)

上週四,我複習了第四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做人需具備的優良品質。我的思路是:以題帶知識點(聯想法:由一個題引出本單元相關聯的知識點,然後由優生帶學困生共同回憶所學知識。)師生共同梳理出本單元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網絡。

在教學中我發現優生很喜歡做這樣的梳理(字、詞、句)而學困生在課堂上也收穫不小,對於原來掌握不太好的字音、字形能加深印象,補全詞語、根據意思寫詞語等對於他們來說是很好的鞏固複習。給學生留有思考的餘地,在找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時:很多同學都把“十萬火急”這個詞語當成

反思這節課的不足之處:這一節課要複習的內容安排的太多,以至於學生真正練習書寫的時間不充分,比如:把詞語補充完整這環節的練習,前20個詞語找同學到黑板上書寫,其他同學在紙上寫,然後集體訂正。後面的練習也應該是這樣進行,可是由於課堂上時間有限,我就改爲讓學生說,而沒落實到寫,這樣處理太草率,學生的掌握程度也就不得而知了,只能通過下一節課的詞語小測進行補救了。這樣的不足在接下來的環節還是存在。比如關於誠信的名言、陸游的《示兒》。只是流於形式的讓學生說一說,實際上起不到什麼作用。時間把握的不好,本來課內閱讀應該能夠在課堂上處理,可是由於我看錯了時間,而改爲重溫課後重點句子。後來又去處理課內閱讀,時間就不夠了,感覺後半部分的處理太過混亂。

通過這樣一節漏洞百出的課我認識到了:

1、單元複習課一定要紮紮實實的來,任何環節都不能走馬觀花、流於形式。

2、內容的安排,一定要考慮到大多數同學、照顧全面,不能片面追求知識點全覆蓋。解決學困生“消化不好”的問題,給他們時間去消化吸收。

語文學期複習課教學反思 篇2

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內容很多很雜,對於複習,一直讓我很爲難,如果一味地將知識重新再現,學得好的學生認爲自己都會了不要聽,學得不好的學生也沒有定心聽,老師覺得上覆習課很痛苦,該怎樣避免枯燥重複,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呢?

一直有一個信念在支撐着我:複習課我該給學生些什麼?難道僅僅就是一些題海戰術嗎?我想應該給學生系統的複習方法,這纔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實上,每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而同一學科的不同類型的課也各有特色,閱讀的複習重在強化轉化思想,基礎知識複習課重在計算的策略與實際運用,學生能對之整體把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因此我覺得“浪費”點時間,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複習課的重點在培養學生學會複習語文知識的方法,所以課堂教學中以學法指導和知識梳理爲主,主要讓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訓練。

一、導入實際,不求花樣

導入直接切入主題,同學們,課前你們梳理本冊書的閱讀知識點,整理舉手示意,願意小組交流嗎?組內交流分工明確。

二、重視知識點的梳理

我在複習時,採用小組交流的方式梳理知識要點,學生表現得熱情高漲;採取學生輪流當小老師上臺講解自己梳理的知識點,學生不亦樂乎;充分利用課件講解閱讀中的難題,讓學生在欣賞情景畫面時解決不懂之處,可謂是一舉兩得。總之,在複習任何功課時都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願學、愛學。

三、學法指導到位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梳理知識時,讓學生梳理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舉例,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提高學生的能力。

需要加強的地方:

1、學生在學習中舉例子有難度,在備課時備學情不足,以後備課要充分考慮學情。

2、國小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特別強的基礎學科,內容龐雜,頭緒繁多,複習時給師生帶來不小的壓力不小。要改變這種狀況,要求我們在安排複習時,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結構體系都應該呈現出新的勢態。本課這一點做的不夠。

語文學期複習課教學反思 篇3

本學期是國小學習的最後階段,而且教學時間緊,所以,總複習要體現省時高效的特點,一方面要紮紮實實地抓好平時的教學工作爭取做到“堂堂清,課課清”;另一方面要以教材爲本,以學生爲本,本着“突出重點,簡化頭緒”的指導思想,有的放矢地作好知識的歸類、整理工作,減輕師生負擔,提高複習效率。主要做到以下三點:

1、找準薄弱。

複習過程一方面是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知識更加有連貫性,系統性和規律性,另一方面也是讓學生進行自我調整,查漏補缺。所以,我們教師在複習之前要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既要找到學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又要發現個別的不足,針對這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合理安排複習時間,這樣的複習才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如,可以設計一個表格來進行調查,瞭解學生各個知識點的薄弱環節,把它作爲複習重點,與教材重難點結合起來複習,既避免了撒網式的題海戰術,又提高了複習效率。

2、善於歸類。

通過六年的學習,學生在基礎知識、閱讀方法、習作方法等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複習階段,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對積累進行歸類整理,提煉方法,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體系。呈現給學生的練習要有代表性,內容要“精”,形式要“全”,方法要“活”,切實做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以獲取“省時高效”的複習效果。

3、注重運用。

知識的積累最終是爲了運用,因此,複習中要創設各種語言情境和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去運用,真正體現學以致用。

複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學生通過複習,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系統吸收、靈活運用的目的。複習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複習方法是否恰當、科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得以充分調動。

複習課,更大程度上是爲了學習不是特別好的學生,學習主動積極的學生平常的知識學習和積累都很紮實,更甚者他們自己就會找機會請教老師,解決自己的學習疑問。但是學困生,他們基本不會理會自己的知識學習和積累,所以我在想,複習都要分層次,“培優扶差”兩手都要抓。複習課,內容安排和時間安排都有待加強,學生反應不積極,這都是我在往後複習課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學生馬上就面臨國小畢業考試了,我發現他們心都散了,學習欠缺主動性,這種情況蔓延得很快,究竟如何有效地上好這兩週的總複習課呢?老實說,我自己都很疑惑!這次的畢業班複習課,我只想實實在在把自己平常上的模式和想法,都展示孩子們的面前。通過複習整理,讓孩子們的知識更系統,還有幾周的複習時間,我要好好備課,好好引導學生,真正地針對學生的薄弱處入手,儘量做到每一節的複習課,學生們都各自有所收穫!

語文學期複習課教學反思 篇4

今天出了一節複習,我僅僅圍繞“記、積、探、賞、比、展”六個環節,引領學生進行全面系統複習,自認爲爲環節設定,科學合理,課堂複習的容量大,並且不泛泛複習,停留在表面上,而對重要的文本,語段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挖掘,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細分起來,現將優缺點總結如下:

優點:

1、“記”不唯從教師,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不再是考官,而讓學生走上黑板命題。

2、“積”重視知識靈活積累,一題多考,尤其是隻有熟練掌握課文的同學才能答得上來,只緣於我設計的積累實詞“四步曲”,是我看的“藝術創想”的電視節目給我的啓發。這個環節從設計意圖上,看到自認爲很成功。

3、探究文章主題,不空洞,和課文背誦,關鍵詞語的深入挖掘相聯繫。

4、賞析語言,由組長來賞析,不僅鍛鍊了他們的賞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於金石關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賞析透徹、精彩。

缺點和不足:

1、平時沒有抓好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背誦,實詞積累等不過關,所以複習課上頻頻出現“答不上來”,“不會”等現象。

2、語言的賞析,只鍛鍊了四個組長,全班學生的參與面不廣,全班學生賞析語言的能力有待於提高。

3、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較死,不靈活。

總而言之,此課的教學給我留下了很多的遺憾。可能是教師放不開,學生也放不開。我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怨學生還學習,怨學生怕吃苦,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很重,但我會堅定地前行。

語文學期複習課教學反思 篇5

高三語文學習是個苦海,高三語文教學是個苦差。但高三語文教師不應該只是埋頭苦幹,高三語文教學也需要實踐中思考,思考中總結,總結後提升。連續六年的高三語文教學體味了艱辛,也收穫了快樂,但更多的是感悟。下面是我近年來高三語文複習的幾點感悟:

20__年中央電視臺第10套節目曾展現過這樣一個動人的畫面:一羣大學生正在和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進行一次饒有興味的對話。一個學生問丁肇中先生:“您在研究中獲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麼?”丁先生毫不猶豫地回答:“興趣,興趣會推動你一直向前走!”

興趣,最好的老師!但習慣認爲高三的學生目標明確,不用再象高一、二學生那樣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人們認爲高三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成績,不必在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其實不然,高三語文複習教學,大多是一練一講,一講一記的枯燥循環。學生在兩輪甚至三輪的題海中摸爬滾打極容易誕生厭學情緒,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減少他們的枯燥感覺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語文不僅僅是充滿實用的工具學科,更是飽含美感的人文學科。一位優秀的高三語文教師,他的課堂應該充滿生機,應該彰顯語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優秀的高三語文教師,他不是對學生做裁判性的引導,而是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努力誘發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積極培養他們健全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實踐中能夠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和甜美的感受。所以,調動興趣永遠都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創新是現代教育特別強調的一個內容。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需要創新,高三的語文教師和教學更需要創新。離開創新高三的語文課堂會沉悶如一潭死水。

我所指的創新是指高三教師在複習時,不要囿於傳統的教法,而應該多思考求創新。以詩歌鑑賞爲例,詩歌鑑賞教學歷來提倡並採用“知人論世”的方法。“知人論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來的。他認爲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對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瞭解,這才能與古人爲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與作品的關係;“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瞭解其創作背景,通過時代背景與創作背景鑑賞文學作品。“知人論世”的方法爲歷代評論者所推崇,也爲今天的詩歌鑑賞教學所推崇。現今大學聯考鑑於公平公正的原則,同時爲了避免猜題押寶所帶來的負面性,鑑賞所選詩歌迴避名家名篇。對於陌生詩人的陌生詩作,學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論世?所以我認爲“知人論世”的方法不太適應現在的大學聯考;所以教學詩歌鑑賞時,我們要勇於突破“知人論世”的常規教學櫃架,敢於去思考去發現去創新,敢於總結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鑑賞方法,這樣才能適應不斷髮展不斷改革不斷完善的大學聯考。

其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前提應該是教師本身具有創新性。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只有勇於創新與時俱進,我們的教學才能適應這個時代,我們教出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立足。

高三複習除了題海式強化訓練,還應充分開發利用課本。實踐證明,迴歸教材是提升大學聯考分數的有效途徑,“以本爲本”是大學聯考複習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試,我們常說“萬變不離其宗”,還說“題在書外,答案在書內”。這話適用於大學聯考,也適用於當今極具靈活性和時代性的大學聯考語文。我們手中的複習材料儘管是精心挑選的,但其寬度與深度都不及教材。一是其涉及面不會比教材更全面,二是其深淺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適中。所以對那些掌握教材不是非常透切的學生而言,教材應該是最好的複習資料。現今的大學聯考命題堅持以教材爲依據,所以學生要想考出好成績,在高三的複習中仍不可脫離教材。下面以寫作爲例談迴歸教材的重要性。

在寫作中,許多學生總是因素材太少太膚淺,從而導致“言之無物”。所以高三階段,教師和學生依然會在積累寫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通過網絡,通過報刊,通過各個途徑積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們的教材就是一個巨大的材料寶藏,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或者說沒有有意識地去開掘罷了。歷年的大學聯考話題都沒有在教材中出現過,但是,均可以從教材中找到直接、間接的寫作材料,找到分析問題的方法,獲得有益的借鑑或啓示。20__年大學聯考話題“感情的親疏與事物的認知關係”這一話題在《鄒忌諷齊王納諫》裏就能找到素材獲得啓示。同時,歷年大學聯考的優秀作文相當一部分是得益於“活”讀“活”用教材的,如20__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哀痛者與幸福者》(話題是“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是由《紀念劉和珍君》一文演繹而來。還有大家熟悉的《孔雀東南飛》一文,曾在多年的大學聯考優秀作文中被採用被演繹。僅從這個角度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教材是一座富礦,等待着我們去開發。如果能靈活運用好課文中的素材,既能解決寫作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難題,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學內涵及文化底蘊,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