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9K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

素質教學需要老師情感和思想的投入,要付出極大的精力,是複雜、長遠的工程。而應試教學精力和時間投入少、形式單一:講題目、做題目,背答案。教育方式很簡單,那就是罵、打、罰。老年教師固守着“師道尊嚴”,年輕教師是在題海中長大的,新課標的真正實施還任重道遠。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精選15篇)

我們的老師要改變教育觀念,堅守職業道德,勇於犧牲眼前的利益,敢於同舊體制作鬥爭。爲了拯救孩子,振興民族。我們老師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國小是爲了孩子未來的發展而教學,不是爲了分數而教學。

讓教學過程穿行在思維、情感、快樂、自主、交談和活動中。講讀課文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服務於學生的思維、情感和表達。教學課文的目的是通過文字來理解別人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爲了考試來背誦別人的情感和思想。

毫無情感、毫無尊重、毫無傾聽,聽話聽話再聽話,做題做題再做題,考到高分就是我關心你。這樣的教育觀念和方式,學生會感恩嗎?國小生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個性比分數更重要。孩子的生命讓孩子做主,別剝奪一個生命的意義。相信孩子,給孩子做出榜樣,給孩子愛,給孩子正氣,他們纔會會感謝我們老師。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2

在日常教學中,我開始見識了越來越多這樣的學生,動輒就伸腿不學了,問其理由,就是學不會。我開始更加深入的尋找自身和學生的原因。從學生來講,學生們是比以前智商低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現在的學生無論從營養上還是接觸的新鮮事物上來說都比以前的80後和70後的我們都要高級得多,所以這不是問題。但是這也並不代表他們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純是個人意見,我認爲,70後和80後的我們比他們多了一份對生活的執著和堅毅,多了一份不放棄。當然還是要從自身找原因,首先從老師的敬業精神上來說是當代的老師沒有以前的愛崗敬業嗎?不是!是現在的各種對老師的專業培訓不夠先進嗎?我想答案也是否定的!

究其原因,現在的學生意志力比較薄弱,如果在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沒有講求效率而是仍然延續以前的填鴨式方法,加上學生缺乏堅定的意志,所以導致不學的學生越來越多,出現了我們口中所說的越來越多的差生。

直到第一次聽到“陽光課堂”這個字眼的時候,我隱隱感覺到這可能是一次機會。其實真正有意義的教學,應該是一種以人的生命發展爲依歸的教學,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着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真正的生命化課堂是一個讓學生既充滿敬畏,又充滿夢想和期待的課堂。經過充分研究後,我慢慢參透其中的真諦。我班學生多,班額大,難以面向全體,。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在此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老師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因爲課堂是“思維場”,課堂是“情感場”,課堂是“活動場”,所以“知識課堂”必須要轉變爲“生命化課堂”。

1、在預習中初步感知知識。

每個單元我們都會出一份單元預習學案,讓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就對本單元的知識有個大致的瞭解。通過預習,學生對本單元的重難點,哪些已經掌握,哪些還需要再思考已經心中有數。爲後面的課堂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在交流中進一步認識知識。

每堂課,都會留給學生時間小組交流。通過交流,小組內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組內自己解決,小組交流爲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使每個學生都能把自己認爲學得最好的介紹給同學們,彼此欣賞學習的收穫,小組交流沒有了指名交流的尷尬,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其中,並且把不會的問題提出。教師需要做的:一是加強交流指導:而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歸類。

3、在展示中進一步深化知識。

對於上個環節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歸納後,可讓會的同學展示給全班。仍然堅持學生能解決的讓他們自己解決的原則。此環節的關鍵是教師要制定好長期有效的評價制度。學生解決不了的再由教師精講點撥,專門訓練。

4、專題精練,鞏固知識。

對本部分的知識點結合平時考試考查範圍,精選練習,但切忌搞題海戰術。當然,不同的練習可採用不同的練習方式。總之,鞏固環節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在豐富多彩的鞏固鞏固環節中,我讓學生們感受到英語課堂的魅力,讓學生們在享受英語學習的快樂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風采。

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斷的試驗,是一個終生的學習過程。實現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增加課堂容量,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從而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革,我不敢說那些“差生”能夠立馬得到極大地轉變,但是我敢說,在他們早已荒蕪的心靈之田上,已經多多少少滲進了一些陽光,希望我們可以一起聯手,爲他們的心靈支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3

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着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主角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潛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爲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我的看法。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取適合自我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國小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取自我喜歡的學習資料和適合自我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着國小語文教學對人本的迴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請用你自我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裏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爲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麼?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係。在國小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爲,這樣易出效果,也便於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麼?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我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能夠隨心捨棄了。比如默讀和瀏覽,要求學生將字碼直接譯爲意碼,這是一種高心智的活動。《語文課程標準》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第二學段(3~4年級)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默讀有必須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但在學生自主選取時,往往避難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極易讓學生產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學懂了什麼”。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撥雲見日”的功力,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爲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去思考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

3.“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取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麼?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並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一樣的文本有不一樣的個性,一概以“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笨梢月穡慷?導噬希?頤淺3?吹降鬧皇牆淌π榛我磺梗?罷嬤饕猓?偕塘俊倍?選=淌ψ蓯怯邪旆ǜ獻叛杓坪玫娜ψ永鎰輟?br/>

4.“你真棒”。

此刻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牛頓”,夭折了一個“愛迪生”。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爲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溫柔殺手”。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盼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你們都有必須道理”“你們都很聰明”就會弄得學生摸不着頭腦,不知自我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必須要注意賞識的分寸。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4

一、出題情況:

本次檢測共有十一道大題,試卷內容涵蓋豐富,字詞句段都有涉獵,試卷出題注重識字、寫字、詞句積累,很好地體現了學段特點,試卷題型多樣,題量和難度較爲適中。

二、試卷分析:

本次成績雖然較爲理想,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爲了能夠及時總結這半學期語文教學方面的.經驗教訓,做好下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特將本次試卷分析如下:

第一題看拼音,寫詞語;第三題比一比,再組詞;第四題快樂加減;第五題我能把詩句補充完整;第六題把括號裏不合適的字劃去;第七題連一連;這幾道題正確率很高,大部分同學做的很好,能聽明白題的要求,並能按要求正確工整的書寫到卷面上。

但有個別同學在此處失分,但失分不多。

第二題按要求填寫。這道題重點考察學生筆順掌握情況。“閉”的筆順錯的較少,但“送”的第八筆是。學生錯的較多。雖然一再強調,“送”先寫裏邊,最後寫走之兒,可有同學,不知走之兒是三筆,或者粗心。因此,這個小題丟分較多。

第九題閱讀短文,回答問題。這道題中難點在第一小題,數句子,只有十個同學數對。失分一分。因爲文中有歎號,學生不清楚是一句。還有,就是太粗心。只要是一句一句標出的同學,就能數對。還是訓練太少。照樣子,寫詞語。有“一片片”,可同學寫成“紅彤彤”“亮晶晶”,做錯了。一年級孩子,理解能力太差。只有反覆強調,纔會少出現這樣的錯誤。

第十題看圖寫話。這是一個難點。不過,我對孩子們的答案較爲滿意。因爲同學們平時寫日記,所以學生寫得還不錯。

三、整改措施

通過這次質量測試,不僅全面瞭解學生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的基本情況,而且對今後的教學有所啓迪。

1、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字詞教學應以積累爲主。教師要爲學生提供更爲廣闊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多積累一些優美詞句,養成自覺積累的習慣。同時,在教學中要加強詞句的訓練,提高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應用詞句的能力。

2、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應立足於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重視閱讀方法的培養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同時,要將閱讀延伸於課外,鼓勵學生在課外多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豐富積累,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3、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做事細心的習慣,認真審題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4、要督促學生熟讀、熟背課文。

5、要培養學生認真讀題,仔細答題,反覆檢查的好習慣。

本次測試,讓每個孩子都嚐到了成功的快樂,也給教師教學指明瞭方向,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結構,抓住識字、寫字的教學重點,在練好基本功的同時,引導學生從繁瑣的作業中,大量的題海中解脫出來,給足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做自己喜歡的事,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5

本課主要有兩項活動:

活動一:記錄自己的想法——學生用圖畫和文字記錄所知道的一株綠色開花植物一生的生長過程。

本活動我是提前佈置學生在課前完成,課堂上學生主要交流他們的想法:包括:植物的生長經歷了哪些過程?植物的生長從什麼開始?學生通過交流,在加上教師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回顧三上學習的向日葵的一生生長過程,學生都能認識到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

活動二:觀察種子,也是本課的核心活動。

在對種子外部觀察前,先引導學生思考:觀察種子的哪些方面?對於觀察形狀、顏色、大國小生都能談到,這時,我再引導學生回憶上學期觀察大樹的方法,學生就能想到通過聞、摸等方法能獲得關於種子更多的信息。通過外部觀察,學生認識到種子的形態、顏色、大小各不相同。對於三下的學生,僅僅觀察到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表面的光滑度還不夠。於是,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十分重要,我認爲時間要充足,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的觀察向縱深方向發展,也能幫助學生建立種子相同特點的認識。學生通過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種子,發現它們還有一層薄薄的皮,而且種子還能掰成兩瓣,一瓣上還有小芽。通過觀察、梳理,學生認識到種子有種皮,還有胚根和胚芽。值得提醒的是:在第一個教學班上課時,我忽略了一個問題,所帶的黃豆、綠豆未經過浸泡,導致種子不易掰開,即使掰開了,裏面什麼也看不到。希望各位科學教師在備課時、準備材料時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樣的錯誤了。

教學中有待改進的地方:

1、佈置學生課前完成的練習,有的不能完成,還應繼續端正學生的科學學習態度;

2、學生的觀察還不夠深入細緻,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6

一、在課堂上過多的關注優等生,而忽視了後進生的接受能力。

在課堂教學時,每次講解時沒有留給學生過多的思考時間,有時只是短短一分鐘甚至幾十秒鐘,以至於只有幾個成績好反應快的同學有思路,而大多數同學還在迷茫階段,還沒有反應過來而我已經將答案告知大家。長此以往,哪些反應不快,成績不好的同學就忘記了思考,每次問題一出來,他們就坐着發呆,或者等老師同學來告訴他們答案。腦子是越用越靈活,但我卻讓他們喪失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二、課後輔導沒有到位。

在課堂上之後短短四十分鐘的時間,班內的學生不可能全部都接受,尤其是後進生,他們最多接受40%,有的甚至不到40%,因爲上課肯定會有開小差的學生。課堂上如果不注意聽講,課後就需要花2倍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真正學會新知識。但國小生一般都貪玩,他們課後不可能全部用來學習數學,一次兩次不學,慢慢地越積越多,越來成績越差,慢慢地自己也就喪失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對於這樣的學生我應該抓住課後的時間對他們進行一對一輔導,但我卻忽視了這一點,這也是後進生太多的原因之一!

三、作業檢查

國小生自覺性差,必須要老師及時提醒。每個班都有不寫作業的學生,但我卻沒有及時催繳,有時候一忙就忘了,而學生看到我沒有催他們,慢慢就養成了不寫不交作業的壞習慣,而數學如果只是課堂是絕對不行的,還需要課後多練習多鞏固,沒有了課後的鞏固,數學是學不好的!這也是期會考試不及格人數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未來的日子裏我一定要在這方面改進!

期會考試也許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學生的真實成績,但卻能讓我們老師從中發現很多不足,期會考試給我敲響了警鐘。新老師不能爲自己的錯誤找藉口,而要總結經驗,虛心接受教訓,再一一改進。也許我不是哪個最優秀的老師,但我一定會是最認真負責的老師!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7

1。既是民族的,又是現代的,有機整合信息技術。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需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我先出示生活中學生常見的具有對稱特徵的圖形的一半如:蜻蜓、蝴蝶、樹葉、臉譜等,讓學生猜一猜我畫的是什麼?學生十分感興趣,積極參與,課堂頓時活躍起來。隨後我提出:你想將它們拼出來嗎?學生通過親自找出兩半完全相同的圖片來拼的過程,進一步感知對稱圖形的特徵。我通過多媒體演示將蜻蜓、蝴蝶、樹葉、臉譜這些圖形一幅幅的沿着對稱軸展開,讓學生清晰的看到對稱圖形對摺後是可以完全重合的。這正是別的技術無法取帶的。多媒體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使學生大膽的想象有了驗證的機會。本課例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漂亮畫面,除了直觀演示以外,更是把信息技術作爲一種學習的工具,完好地整合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畫圖軟件的應用足以體現信息技術的工具性,力求在增強學生數學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2、真實生動的課堂,落實先進的教學理念。

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一是學生感興趣和“能學”,二是學習有用或“要學”。本課中我設計的數學活動都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猜圖、拼圖、剪紙、摺紙、畫線等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感興趣,學生表現出“我能學”,選取的學習材料都是學生見過的、熟知的,蜻蜓、樹葉、蝴蝶、衣服、長方形、正方形等,讓學生感悟數學學習的價值和作用,學生表現出“我要學”。

3、轉變了教師角色,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

全課近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學生活動,並且在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堅持發揮好組織、引導、合作的作用,充分給予了學生施展才能的空間,學生甜美地拼、大膽地剪、小心地折,流暢地表達思想,高興地展示作品,既表現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又反映了學習方式的'多樣,人人都得到了不同層次的發展。

4、重視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髮展。

通過作品展示,語言激勵,頒發獎牌,小組內交換意見各種方式的評價,以促進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

5、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美,培養火熱的數學情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

這些軸對稱圖形來源於生活,它們很美。它們裝扮環境、美化生活。教師在課尾讓學生從一幅幅生活中的圖片感受到美,培養了學生的美感。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8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綻放的時間不同;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關鍵在教師的正確引導;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重點在教師是否能夠發現。教師在孩子的成長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一次嚴厲的批評,也許能扼殺孩子的自信;一次耐心的引導,也能帶來孩子的不斷進步。

我今年教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孩子們都比較活潑,上課時回答問題都挺積極的,同時我也注意到最後一排有一個小女孩上課老是往外看,上課很少回答問題,即使回答聲音也很小,不相信自己的答案,聽到別的同學的答案或者老師的一個眼神就會以爲自己是錯的。針對以上情況,在課上經常提問她,並及時給與鼓勵。一天我上課讓學生以抽卡片的形式來說出卡片上算式的結果,孩子們表現都很積極,幾乎每個學生都舉起了自己的小手,當然也包括這個小女孩。我點了她的名字,她站起來還是小聲地說出了卡片上算式的答案。她回答完後,我連忙表揚:“說得多好呀,聲音真甜美,聲音這麼好聽,我們大家以後是不是想在課堂上經常聽到呀?”孩子們都說是,那現在大家給她鼓鼓掌,鼓勵一下吧!我再看看她,抿着小嘴在開心的笑呢,從那堂課之後,上課回答問題的次數明顯比以前多了,有時還會跟別人爭執自己的觀點,也慢慢變得自信起來,這些變化也使她變得更開朗活潑了!期會考試的沒有考得很理想,事後我對她說到期末考試的時候咱考個好成績好不好?我相信你!她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並點了點頭,她的這些變化讓我感到很欣慰。

作爲教師我們要時刻關注孩子,注意自己的評價語,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語,一次不經意的表揚都能改變一個孩子。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9

任二年級和四年級國小英語教師的一個月來,一直都在反思,國小英語應該怎麼教能讓孩子更快接受英語?

通過這一個月實踐教學,我認爲國小階段學習英語要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單純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尤其是低齡階段的孩子,遊戲會讓孩子異常興奮,有時孩子還會因爲遊戲很開心而影響課堂紀律的維持。比如今天上一年級的英語課,讓孩子們欣賞Let’senjoy 部分的音樂,孩子們開始的三分鐘聽的很認真,並且能夠隨着音樂的節奏哼唱出good morning的問候方式,男女互相比賽,但是馬上就有一些調皮的孩子拿出長笛開始吹奏,然後……

我使出我的殺手鐗,我陪着孩子們一起笛子,我是擅長吹長笛的。

很快一些同學開始爭相效仿,並且互相對吹,有的孩子甚至拿着長笛互相打鬧。課堂紀律就受到了影響。本來是要求孩子鞏固good morningteacher的認讀,可是中途卻要花費時間維持課堂紀律。還有一點就是每個遊戲玩過幾遍之後有些孩子就覺得沒有新鮮感了,不再像剛開始那麼積極學習了。

雖然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唱歌遊戲去學習,因爲培養興趣主要是爲了學習英語。我覺得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纔可能培養持久的興趣。

我曾經分享過一句話,就是隻有100分才能給孩子快感。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0

上個星期去了鄒城鳧山國小觀摩濟寧市國小數學優質課,深受啓發。回來後,打算將學到的內容用到自己的課堂,進行嘗試。

初步嘗試,把自己的課堂錄音,回家反覆聽。感覺問題還是很多的。這一單元也是《認識時間》,王偉老師講的是一年級的內容,與一年級的內容聯繫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由特殊的時間整時到一般的幾時幾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建立一時,一分的時間觀念,能讀出鐘面上的幾時幾分。

在落實1時=60分時同學們掌握的較好,可是孩子在讀幾時幾分的時候就出現了錯誤,例如6時35分、6時40分、6時45分都能很好的讀出來,可是在讀5時50分,55分的時候,大多數孩子都出現了錯誤,他們認爲是5時50分,55分,主要就是因爲時針接近5,也就是在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這一塊內容沒有落實好,孩子沒有觀察出來時針的變化,最後只好說看時針走過了5,走到6了嗎,沒有走到6,那就是不到6時,就是6時55分。這一塊的內容還有4、5個學生很難理解,與我們學校的其他老師商量,怎麼辦呢?採取“小老師”的方法,1對1幫扶,如果你教的學生會了,獎勵小紅花一枚。沒想到效果還真是不錯。

第二天,趁熱打鐵考覈學生對幾時幾分的瞭解,之後換了一種講法就是如果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纔是,6時,如果分針沒有走到12,那就沒有到6時,那就是5時55分。

雖然只是自己平時的一堂課,但是暴露了很多問題。課堂上的一些口頭禪“那麼”、“明白了嗎?”。再者就是普通話上,有些地方平翹舌不分,以後打算每天朗讀一段,注意平翹舌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學表揚學生,當他回答問題後,及時肯定他,表揚他。在教學過程中,學着使用“真是棒極了”“選擇你喜歡的方法”等教學語言,使整個教學過程真正的成爲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1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社會需要大量的複合型人才。新的課程改革使得科學課的教學模式已經完全的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流暢、變通、獨創、精進的能力,試圖更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一學期的科學教學,擺在我們面前最大困難是“怎樣讓學生學會學習科學,培養他們的主體能動性,讓他們認識科學、瞭解科學、尊重科學”。

在科學教學中,我認爲通過在教學中融入創造性思維教學,這樣不僅讓自己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同樣也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具體提高的程度如何,視學生的基礎素質和訓練的程度而定。我覺得要上好科學課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在上課導入過程中,要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二、上課的過程中,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適當的給於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之間共同討論、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第三、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始終把自己作爲一名參與者,要和學生打成一片,及時的和學生溝通,用敏銳的眼光去觀察它們已經發現了什麼,還準備去怎樣發現等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

第四、在提問的方式方法上,我覺得要注意學生的知識範圍,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不易太難。

第五、教師要不斷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要及時的和學生溝通,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

第六、我覺得在課堂上應該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蒐集資料、整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不斷的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

第七、在科學的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的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他們在科學的學習中要懂得環保,積極的去宣傳環保。

第八、教師在教學前準備一定要充分,還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老師之間要共同合作,共同研究,要不斷的開展研究性學習。

以上幾點是我在科學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隨着科學研究性學習的逐步深入,對教師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學習需要教師加強新的教學理念的學習,努力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惟有不斷的求知,才能始終保持學問的前瞻性,才能不斷將最新的知識同學生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師生共同發現、共同研究、共同形成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做到教學相長。

在科學教學中,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夠好,例如:

1、上課有時講的太快,對於教學時間的控制上做的不夠。

2、教學語言的連貫性上還有待提高。

3、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上還有待增強等等。我現在最缺乏的就是經驗,我相信,通過自己在教學中的不斷反思、積累,一定能夠做得更好。

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研究性學習將逐漸滲透到各門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去。我認爲,在以後的教學一定要真正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科學教材既是"教本",又是"學本",教材中配有大量的不同類型的探究活動,如資料收集、設計探究活動、觀察實驗等,並附有鮮明的圖片、表格,每章後還設有學習重點的歸納,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學的趣味性、啓發性、思考性,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學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乃至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促進其自主、持續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從這種認識出發,根據新教材自身的特點,教師在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供研究的內容的同時,在學科教學中不斷開展了研究性學習的嘗試。

本學期雖然沒有結束,但是這學期的教學,對我來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我是在不斷的學習、積累中逐步的提高自己。通過和其他老師經常交流,共同合作,不斷的完善自己。我相信,通過大家的不斷的合作交流,科學的教學最終會邁上一個新的起點。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2

擔任二年級和四年級國小英語教師的一個月來,一直都在反思,國小英語應該怎麼教能讓孩子更快接受英語?

通過這一個月實踐教學,我認爲國小階段學習英語要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單純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尤其是低齡階段的孩子,遊戲會讓孩子異常興奮,有時孩子還會因爲遊戲很開心而影響課堂紀律的維持。比如今天上一年級的英語課,讓孩子們欣賞Let’senjoy部分的音樂,孩子們開始的三分鐘聽的很認真,並且能夠隨着音樂的節奏哼唱出goodmorning的問候方式,男女互相比賽,但是馬上就有一些調皮的孩子拿出長笛開始吹奏,然後……

我使出我的殺手鐗,我陪着孩子們一起笛子,我是擅長吹長笛的。

很快一些同學開始爭相效仿,並且互相對吹,有的孩子甚至拿着長笛互相打鬧。課堂紀律就受到了影響。本來是要求孩子鞏固good morningteacher的認讀,可是中途卻要花費時間維持課堂紀律。還有一點就是每個遊戲玩過幾遍之後有些孩子就覺得沒有新鮮感了,不再像剛開始那麼積極學習了。

雖然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唱歌遊戲去學習,因爲培養興趣主要是爲了學習英語。我覺得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纔可能培養持久的興趣。

我曾經分享過一句話,就是隻有100分才能給孩子快感。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3

轉眼間,一個學期即將結束。回顧一學期的科學教學工作,有得有失。一學期來,我本着全面培養學生創新力、努力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爲原則、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應該說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國小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的重要性,並下決心以我微薄的力量來推進我校科學教育的向前發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這幾句精闢的話一直指導着我的教學思想,儘管課時任務重,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課,創設輕鬆愉悅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縱觀全冊、制定計劃

學期初,縱觀各冊教學內容,雖然是帶了幾年的老教材(期間也有不少改動),但不能一條老路走下去,根據學校現行條件與學生實際制定可行的教學計劃和各冊實驗計劃,力求創新且更具實效。

二、潛心鑽研、設計教案

教要成功,備要當選。雖然網絡上有鋪天蓋地的各種版本的教案,如果只是簡單地“粘貼”後草草地“和盤端進”課堂,可想課堂沒有“深入”怎能會有高質量的“淺出”。

教材與教參已經被我讀了幾遍,但仍然能讀出新內容,一遍遍地潛心深入教材後,對教材的把握更準確到位,對教案的設計也就更加胸有成竹。實話實說,我有兩份教案,有一份是備檢查用的,另一份是真正爲課堂教學準備的,字跡不算工整,多處塗改現象嚴重,那是我對教材層層深入理解不斷完善方案的過程,也是一次次地在心裏與學生對話模擬教學的過程,有了課前的演習,教學流程自然更加順暢,一些意外基本也能在“意料”之中,能較輕鬆地化險爲夷,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三、精心準備材料 適時提供

“科學課是以探究爲核心的活動課”已經被絕大多數科學教師接受,簡言之,科學課就是活動課,活動是以材料爲載體的。科學課的備課重點不僅在備教材和學生,另一重點還在於備材料,材料準備的如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因此在學初制訂實驗計劃時就統籌了本學期各冊實驗教學所需的材料。儀器中配備的有哪些,還有哪些是沒有的,哪些實驗材料是需要動手製作的,哪些材料需要臨時購買的,均做到心中有數。如五年級《沉和浮》、《熱》、《時間的測量》幾個單元的許多材料都需要自行解決,有的一課有幾組實驗,所需實驗材料多而雜,課前準備材料上常常要比上課所花的時間多幾倍,看到孩子們持久深入有效的探究感覺到幾倍的付出很有價值。

四、網絡資源 優化課堂

把網絡資源運用於科學教學中,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五年級《地球的運動》單元和六年級的《宇宙》單元,對於離我們遙不可及的宇宙天體的運動,雖然我們課堂上用模擬實驗引導學生認識它們的運動變化規律,但當龐大的太陽系、銀河系,浩瀚的宇宙畫面呈現於學生面前時,多媒體的音像動畫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學生的眼球,教學效果更佳。有的單元雖然很直觀,但操作起來並不容易,比如三年級的觀察《鳳仙花的一生》,我們的鳳仙花已經種下去兩個月了,至今還未開花,大概在等到放假後才能開花吧,爲了能讓學生看到鳳仙花一生的生長變化,利用了視頻展示,效果相當不錯。

利用網絡資源受益的不僅是學生,我也同樣享受着網絡資源的優勢。備課中遇到了小難題,學生的質疑問難“百度一下”基本可以找到答案,當然受益最多還上我入住的家園“_”,在那裏,博友們無私上傳着多種有效的教學資源,教案設計、課堂實錄、教學反思都會對我的課堂教學起到極大的幫助,分享大家辛勞成果的同時,我也會將自己潛心設計的教案、教學中的得失呈上,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同進步。

網絡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促進我的專業提高與成長。

五、興趣小組活動 延伸課堂觸角

科技興趣小組活動中滲透着科學技能與習慣的培養,能進一步消化課堂所學知識,並擴大知識面和提高深度難度。

課堂時間緊縮爲35分鐘後,許多的探究實驗課進行了實驗後,總結階段總是那樣的匆匆又匆匆,鞏固練習的時間幾乎沒有。科技興趣小組活動中可以進一步得以鞏固應用。科技興趣小組活動起到了補差補缺、因材施教的作用。科技小組是面向有興趣愛好有特長的同學。對於好學生,讓他們在活動中得以提高、鞏固興趣、發揮特長,以他們爲主參與各項競賽,起到榜樣作用,對於學習有困難,注意發揮他們一技之長、培養好的學習品質,密切師生關係,溝通情感,以減緩課堂教學的壓力,淡化他們的消極情緒和負面影響,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科技活動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發明小製作的同時,也在爲課堂教學提供實驗材料和教具。如飼養蠶、種植鳳仙花;製作滴漏與鐘擺,自制顯微鏡等。使我們的科學探究活動在得以順利進行。

有收穫也有不足之處。

1、科學教研氛圍仍不濃厚,教研活動不能定期開展,需要引導領導、家長的足夠重視。

2、每週兩節科學課時間時間太緊,只能帶領學生勉強完成科學探究活動,雖然課堂花了許多功夫但不能進行及時複習鞏固導致學生遺忘現象較普遍。

3、實驗室管理、學生的行爲習慣培養有待加強。開學初儘管對每個班級進行了常規教育,平時教學中也會間隙地滲透常規教育,仍不能完全避免實驗桌凳被塗抹亂畫現象。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4

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爲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採取更適合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爲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啓發,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爲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爲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啓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啓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鐵爲什麼會生鏽?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學生帶着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本。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空氣》一課時,一個學生提到:“爲什麼地球上會有空氣”其他學生聽後鬨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麼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麼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溫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溫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說一說將要出現的結果、同學們只說出了兩個結果:溫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說冷水比熱水溫度高點,同學們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說“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地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爲什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熱愛科學,對科學現象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科學課的開設正是爲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那種僵死的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倒學生的胃口,抹殺學生求知慾望。我們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去認識科學,並鼓勵他們去探索科學的諸多奧祕。只有這樣才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

我覺得作爲一名科學課的教師,應該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5

注重學生的個體感悟。如:“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鵝有什麼特點?”“你相信這句話嗎?”“讓學生初步談談自己的閱讀收穫。”“讀到這裏,同學們心中有什麼疑問嗎?”諸如此類的教學指導無不尊重了學生的個體感悟。

重視文本整體品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我對鵝的害怕,一點兒也不敢反抗。”(此爲態度1);改變後的態度(此爲態度2);“引導學生體會金奎叔趕鵝時的勇敢以及鵝的狼狽。”(此爲態度發生改變的原因);最後,我們在學生從鵝的變化中明白道理的基礎上,及時引起學生從鵝過渡到對牛的關注。聯繫上下文以及緊扣課文的題目來體悟到不管別人怎樣說,怎樣做,我們都應該正確地來對待身邊的每一樣事物。各環節層層相扣,追求課堂教學的整體性。

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簡簡單單教語文,真真切切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語文教學境界。但這最好有一條能貫穿全文、統領教學設計的線索,以達到“牽一髮動全身”之效。其實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龍睛”,能夠從一點輻射全篇,我一直很困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