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6K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1

生物學中常見的物理、化學、生物方法及用途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精選19篇)

1、致癌因子:物理因子:電離輻射、X射線、紫外線等。

化學因子:砷、苯、煤焦油

病毒因子:腫瘤病毒或致癌病毒,已發現150多種病毒致癌。

2、基因誘變:物理因素:Χ射線、γ射線、紫外線、激光

化學因素:亞硝酸、硫酸二乙酯

3、細胞融合:物理方法:離心、振動、電刺激

化學方法:PEG(聚乙二醇)

生物方法:滅活病毒(可用於動物細胞融合)

生物學中常見英文縮寫名稱及作用

:三磷酸腺苷,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ATP的結構簡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鍵,—代表普通化學鍵

:二磷酸腺苷

:一磷酸腺苷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艾滋病)

:脫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核糖核酸,分爲mRNA、tRNA和rRNA。

:互補DNA

:克隆

(EK):胚胎幹細胞

:谷丙轉氨酶,能把穀氨酸上的氨基轉移給丙酮酸,它在人的肝臟中含量最多,作爲診斷是否患肝炎的一項指標。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英語“AIDS”中文名稱。

:人類白細胞抗原,器官移植的成敗,主要取決於供者與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人類基因組計劃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2

細胞膜有關知識點總結

1、研究細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2、細胞膜主要成分:脂質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

成分特點: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複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3、細胞膜功能:

將細胞與環境分隔開,保證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還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一、製備細胞膜的方法(實驗)

原理:滲透作用(將細胞放在清水中,水會進入細胞,細胞漲破,內容物流出,得到細胞膜)

選材:人或其它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原因:因爲材料中沒有細胞核和衆多細胞器

提純方法:差速離心法

細節:取材用的是新鮮紅細胞稀釋液(血液加適量生理鹽水)

二、與生活聯繫:

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成分改變,產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細胞壁成分

植物:纖維素和果膠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護

四、細胞膜特性:

結構特性:流動性

舉例:(變形蟲變形運動、白細胞吞噬細菌)

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

舉例:(醃製糖醋蒜,紅墨水測定種子發芽率,判斷種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3

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

第1、2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一、相對性狀

性狀:生物體所表現出來的的形態特徵、生理生化特徵或行爲方式等。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1、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

顯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性狀。

隱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沒有表現出來的性狀。

附:性狀分離:在後代中出現不同於親本性狀的現象)

2、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

顯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

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 DNA分子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決定1對相對性狀的兩個基因(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相同位置上)。

3、純合子與雜合子

純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成的個體(能穩定的遺傳,不發生性狀分離):

顯性純合子(如AA的個體)

隱性純合子(如aa的個體)

雜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成的個體(不能穩定的遺傳,後代會發生性狀分離)

4、表現型與基因型

表現型:指生物個體實際表現出來的性狀。

基因型: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

(關係:基因型+環境 → 表現型)

5、 雜交與自交

雜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體間相互配對的過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體間相互配對的過程。(指植物體中自花傳粉和雌雄異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測交: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可用來測定F1的基因型,屬於雜交)

二、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原因:

(1)正確選用實驗材料:一豌豆是嚴格自花傳粉植物(閉花授粉),自然狀態下一般是純種

二具有易於區分的性狀

(2)由一對相對性狀到多對相對性狀的研究 (從簡單到複雜)

(3)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4)嚴謹的科學設計實驗程序:假說-------演繹法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4

1、組成活細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O元素,組成細胞乾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質量比)最多的是C元素

2、將某種酶水解,最後得到的有機小分子是核苷酸或氨基酸請解釋?

人體的酶大多數是蛋白質,水解後得到的是氨基酸;有少部分酶是RNA,水解後得到核糖核苷酸、

3、激素和酶都不組成細胞結構,都不斷的發生新陳代謝,一經起作用就被滅活對嗎?

不對,酶屬高效催化劑能反覆反應。

4、酶活性和酶促反應速率的區別

酶促反應速率和酶的活性、底物濃度都有關。當底物濃度相同時,酶活性大,酶促反應速率大。當酶活性相同時,底物濃度大,酶促反應速率大。

5、由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和後隨機形成的二肽共有幾種?

可形成丙氨酸——丙氨酸二肽(以下簡稱丙——丙二肽,以此類推),丙——苯二肽,苯——苯二肽,苯——丙二肽,共有四種。

6、甲基綠吡羅紅與DNA和RNA顯色的原理是什麼?

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利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

7、什麼是還原性糖,又有哪些?

還原性糖種類:還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等。非還原性糖有蔗糖、澱粉、纖維素等,但它們都可以通過水解生成相應的'還原性單糖。

8、兒童和病癒者的膳食應以蛋白質爲主,對嗎?

不對,應該是膳食增加適量的蛋白質類營養。因爲生命活動以糖爲主要能源。

9、在鑑定還原糖的時候斐林試劑甲和乙爲什麼要混合均勻?分開不行?

實質而言,斐林試劑就是新制的Cu(OH)2懸濁液,斐林試劑甲和乙混合均勻後生成Cu(OH)2懸濁液

10、雙縮脲試劑A和B分別按先後加如有它的什麼道理嗎?解釋、混合加又爲什麼不行?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5

1、遺傳學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狀:生物所表現出來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性。

相對性狀:一種生物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舉例:兔的長毛和短毛;人的捲髮和直髮等。

性狀分離:雜交後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如在DD×dd雜交實驗中,雜合F1代自交後形成的F2代同時出現顯性性狀(DD及Dd)和隱性性狀(dd)的現象。

顯性性狀:在DD×dd雜交試驗中,F1表現出來的性狀;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現出高莖,即高莖爲顯性。決定顯性性狀的爲顯性遺傳因子(基因),用大寫字母表示。如高莖用D表示。

隱性性狀:在DD×dd雜交試驗中,F1未顯現出來的性狀;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現出矮莖,即矮莖爲隱性。決定隱性性狀的爲隱性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如矮莖用d表示。

(2)純合子:遺傳因子(基因)組成相同的個體。如DD或dd。其特點純合子是自交後代全爲純合子,無性狀分離現象。

雜合子:遺傳因子(基因)組成不同的`個體。如Dd。其特點是雜合子自交後代出現性狀分離現象。

(3)雜交: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之間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之間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測交:F1(待測個體)與隱性純合子雜交的方式。如:Dd×dd

2、常見問題解題方法

1)如果後代性狀分離比爲顯:隱=3:1,則雙親一定都是雜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後代性狀分離比爲顯:隱=1:1,則雙親一定是測交類型。即Dd×dd 1Dd :1dd

(3)若後代性狀只有顯性性狀,則雙親至少有一方爲顯性純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

3、分離定律的實質:減I分裂後期等位基因分離。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6

高中生物知識重點

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

(1)細胞學說的創始人是施萊登和施旺。

(2)細胞學說的要點是: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新細胞可從老細胞中產生。

(3)細胞學說的創立對生物的進化的重要意義是:它揭示了任何動植物均是由細胞構成的,從而說明動植物之間具有一定的親緣關係,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對揭示生物進化具有重要價值。

2.多種多樣的細胞

(4)自然界的生命系統包括的層次有: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羣、羣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5)植物的生命系統層次中沒有“系統”這個層次。

(6)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本質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爲界限的細胞核。

拓展:

①原核細胞除核糖體外,無其他細胞器。原核生物如細菌的'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由糖類與蛋白質結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原核生物的遺傳不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核基因的遺傳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

③自然條件下,原核生物的可遺傳變異的類型只有基因突變;真核生物的可遺傳變異的類型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④原核細胞如細菌主要以二分裂的方式進行分裂;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

(7)病毒不能獨立生活,病毒的代謝和繁殖過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細胞中進行。

拓展:

①病毒在生物分類上是既不屬於原核生物,也不屬於真核生物。

②組成每種病毒核酸的基本單位是四種脫氧核苷酸,或是四種核糖核苷酸。

③病毒的培養不能直接用培養基培養,因爲病毒的繁殖必須在宿主的活細胞中進行。

3.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8)用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做實驗材料能分離得到純淨的細胞膜。把細胞放在清水裏,水會進入細胞,把細胞漲破,細胞內的物質流出來,這樣就可以得到純淨的細胞膜。

(9)細胞膜的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還有少量的糖類。

拓展:

①行使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功能的物質是載體。

②細胞膜與其他生物膜的化學組成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化學物質的含量有差別,例如,細胞膜上糖類的含量相對與細胞器膜要多。

(10)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

(11)在細胞膜的外表,有一層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與糖類結合而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與細胞表面的識別有密切關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護和潤滑作用。

(12)植物細胞壁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纖維素和果膠。

拓展:

①細菌細胞壁的成分是糖類與蛋白質結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常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除去植物細胞壁。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7

一、生物實驗的目的和作用

實驗是學習科學必要的手段。生物實驗是讓學生形象地認識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瞭解生命活動規律;能爲學生提供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培養他們觀察思考、動手動腦、分析總結的能力,激發他們不斷探究的興趣。新的《生物課程標準》更是強調"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開放性生物實驗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做好多方面的準備。首先是實驗器材的準備,在開放性生物實驗中學生實驗方案 設計多樣化,實驗器材多樣,因此教師要充分準備實驗器材,才能使學生的設計、想法得以實現。當然更要鼓勵學生自己製作實驗裝置。其次是教師的知識準備,實驗之前教師要儘可能地查閱與該實驗有關的資料,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現象,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與學生充分討論、共同探究。

體現每個實驗開放性的側重點。有的要求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如:光合作用需要光和葉綠體的實驗;有的需要通過實驗獲得數據,然後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如:生物影響環境的實驗中測定溫度和溼度;有的重在設計實驗方案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探究葉片氣孔的分佈和數目的實驗。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實驗加以不同的引導。

重視實驗的探究過程。教材或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實驗,是想讓他們去領悟科學的思想、體驗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科學方法。因此開放性生物實驗中探究活動的教學過程具有創新教育意義,十分重要。在教學中要花大力氣組織好在生物探究實驗中學生的分工合作、交流討論、分析總結。注意課堂內外實驗的結合。教材安排的實驗,通常要求在課內完成。但往往時間不夠,要在課外時間才能完成,如:《探究影響鼠婦的環境因素》、《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等實驗,需要課前收集材料、處理材料;有的探究活動需要組織學生外出參觀、訪問、調查等。所有這些教師都要在學期教學計劃 中早有安排,真正做到開放性。

重視總結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等多種方式完成實驗報告,通過攝影、攝像,使報告更生動形象。組織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培養他們的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體會到不同的實驗方法,會有不同的實驗結果,這也屬於開放性的一個方面。學生的很多感受和體會也得到了交流,同時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尊重、鼓勵學生。在開放性生物實驗中,學生會有各種想法,會提出種種問題,會得到各種不同的結論、甚至會是錯誤的結論。無論如何,教師都要應該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當學生在實驗中遇到困難,有消極、畏難的情緒時,教師應及時找學生談心,鼓勵他們不畏艱難。

通過開放性的生物實驗教學,學生有了充分想象和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精神。學生的個性、獨立性、協作性得到充分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不斷提高,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

三、實施開放性生物實驗的措施

實驗之前教師要認真研究每個實驗,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校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實驗所要探究的具體內容,確立開放性的側重點。

(一)設計方案的開放性

鼓勵學生設計多種實驗方案。例如,在學習了種子的呼吸作用後,讓學生設計《種子泵》的實驗方案,學生可以從不同學科的不同角度去考慮:可從生物學科出發,利用種子萌發要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的原理(還可聯繫種子萌發的條件);也可從化學知識的角度瞭解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的知識;還可以學習物理學中氣體壓強的有關知識。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的思路拓寬了,知識間的聯繫加深了,也就爲創新思維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實驗結束後請各組交流實驗設計方案。筆者在七年級《生物學》的《探究氣孔的分佈和數目》這一節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設計了一些探究方案,再讓他們相互交流。之後,教師給予恰當的評價,再讓他們進一步修改方案,但並不固定他們的方案。同學們在以小組爲單位的基礎上,分別設計出了自己方案,比如:用凡士林堵塞氣孔的方法、用石蕊試紙放在葉片上,再用透明膠粘住的辦法等等。

(二)操作過程的開放性

通過開放的實驗操作,學生會出現各種奇思妙想,這就大大激發了他們動手做實驗的興趣,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昇華,從而更積極進行實驗和探究。如在學習《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這一節內容時,除完成教材規定的實驗內容外,還可讓學生準備其它實驗材料,儘可能多的觀察各種動物組織。多數同學準備了不同的實驗材料,比如活的小魚、自己的頭髮絲、活蜘蛛、雞血、豬小腸等等。他們興趣盎然地在顯微鏡下"亂"做一通。有的學生很驚奇地發現:"呀,蜘蛛身上有這麼多的毛!"、"我的頭髮這麼粗"。有的學生還取來池塘水觀察。有一個同學用解剖針把自己的手指刺破,取出血液來觀察(教師發現後及時告訴了他不能這樣做的道理)。以前的教學把學生限制得很死,一定要按照教材或教師的指導去做。在開放性實驗教學中則應儘可能讓學生大膽地做,如果沒有成功,就請學生自己總結,再利用課外時間補做,直到成功。通過這樣的開放性實驗,真正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他們帶着成功的喜悅又投入到以後的學習中去,不斷探究新的科學知識。

(三)處理實驗結果或數據的開放性

鼓勵學生自己設計記錄表,通過對記錄結果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這會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大有幫助。比如,在學習《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一節時,對學生處理結果的方法沒有加以限制,最後讓每一個學習小組交流結論,教師再給予簡要的總結。這樣做,可能個別組的結論會不恰當或不正確,但這並不重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瞭解了學生的思維過程。

四、開放性生物實驗的特徵及意義

開放性生物實驗應具有的特徵:器材選擇的自主性;步驟、過程的多樣性;結論的非唯一性;實驗設計、操作的獨立性。

開放性實驗的.意義在於: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開放性實驗注重探究式學習,這有利於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養成科學探究的態度,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在開放性生物實驗中,學生有選擇實驗器材的餘地,設計的實驗方案和操作過程也多種多樣性,這大大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開放性實驗也需要教師積極參與,這促進了相互交流,加深了師生友誼,達到教學相長。

通過開放性生物實驗教學,我校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大大增加,生物學成爲他們最歡迎的學科。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8

1、 (B)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基本單位及其功能

蛋白質 由C、H、O、N元素構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單位:氨基酸 約20種 結構特點:每種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並且都連結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同點:R基不同)

氨基酸結構通式: (略)

肽鍵: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NH-CO-

有關計算:

脫水的個數 = 肽鍵個數 = 氨基酸個數n – 鏈數m

蛋白質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個數 – 脫去水分子的個數 ×18

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不同;構成蛋白質多肽鏈數目、空間結構不同。

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具有多樣性,決定蛋白質的功能具有多樣性。

功能:

1、有些蛋白是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

2、催化作用,即酶

3、運輸作用,如血紅蛋白運輸氧氣

4、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體)

小結: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2、(A)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核酸的化學組成及基本單位

核酸

由C、H、O、N、P5種元素構成

基本單位:核苷酸

結構: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脫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鹼基(有5種)A、T、C、G、U

構成DNA的核苷酸:(4種)

構成RNA的核苷酸:(4種)

功能: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極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只由C、H、O、N、P組成,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3、(B)糖類的種類與作用

a、糖類是細胞裏的主要的能源物質

b、糖類 C、H、O組成 構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質

c、 種類: ①單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構成RNA)、脫氧核糖(構成DNA)、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麥芽糖(植物); 乳糖(動物)

③多糖:澱粉、纖維素(植物); 糖原(動物)

e、澱粉是植物細胞的儲能物質,糖原是人和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糖類的基本單位是葡萄糖。

4、(A)脂質的種類與作用

由C、H、O構成,有些含有N、P

分類:

①脂肪:儲能、維持體溫 、緩衝和減壓的作用,可以保護內臟器官。

②磷脂:構成膜(細胞膜、液泡膜、線粒體膜等)結構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維持新陳代謝和生殖起重要調節作用;分爲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性激素能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及生殖細胞的形成;維生素D能有效地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

5、(A)水和無機鹽的作用

A、水在細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對生物的作用

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結合 生理功能: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自由水:(佔大多數)以遊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幼嫩植物、代謝旺盛細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

①良好的溶劑

②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的廢物

③參與許多生物化學反應

④大多數細胞必須浸潤在液體環境中。

B、無機鹽的存在形式與作用:無機鹽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

無機鹽的作用:

a、細胞中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葉綠素的必要成分。

b、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細胞形態、滲透壓)如血液鈣含量低會抽搐。

c、維持細胞的酸鹼度

6、(A)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

細胞學說:德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

虎克既是細胞的發現者也是細胞的命名者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不同形態的細菌和紅細胞和精子等;

馬爾比基用顯微鏡廣泛觀察了動植物的微細結構;耐格里發現新細胞的產生原來是細胞分裂的結果

“所有的細胞都來源於先前存在的細胞”是魏爾肖的名言。

內容:

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構成。

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7、(B)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

原核細胞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但是有擬核。只有一種細胞器--核糖體,遺傳物質呈大型環狀DNA分子,細胞壁其的成分是肽聚糖

真核細胞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有各種細胞器,有染色體,如果有細胞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

共同點是:它們都有細胞膜和細胞質。它們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常考的真核生物:綠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黴菌、蘑菇)及動、植物。(有真正的細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念珠藻,髮菜,乳酸菌,醋酸桿菌

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是真核生物

8、(B)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1、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1)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動性。

(2)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在磷脂雙分子層的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

(3)大多數蛋白質分子是可以運動的

2、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磷脂 :磷脂雙分子層(膜基本支架);

細胞膜組成

蛋白質 :與細胞膜的功能有關

糖類:與蛋白質分子共同構成糖蛋白(與細胞識別有關)

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細胞膜的基本骨架。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

細胞膜的功能:

1、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開

2、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3、進行細胞間的物質交流

3、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具有流動性

細胞膜的功能特點:具有選擇透過性

9、(B)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1、線粒體:具有雙膜結構,內膜向內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上 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的場所,生命體95%的能量來自線粒體,又叫“動力工廠”。

含少量的DNA、RNA。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爲生命活動供能

2、葉綠體:只存在於植物的綠色細胞中。雙層膜結構。基粒上有色素,基質和基粒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含少量的DNA、RNA。

3、內質網:由膜連接成的網狀結構,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 “車間”,同時還是蛋白質的運輸通道。

4、核糖體:無膜的結構,將氨基酸縮合成蛋白質(發生脫水縮合反應,有水生成)。蛋白質的“裝配機器” 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5、 高爾基體:主要是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

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植物中與有絲分裂中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6、中心體:無膜結構,由垂直的兩個中心粒及周圍物質構成,存在於動物和低等植物中,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於植物細胞中,內有細胞液,含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物質。可以調節植物細胞內的環境,充盈的液泡還可以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

8、溶酶體: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10、(B)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a.細胞核的功能:細胞核是細胞的遺傳信息庫,是細胞核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b、細胞核的形態結構:

①染色體: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體和染色質是同樣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

②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③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④核孔:實現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11、(B)生物膜系統

在細胞中,許多細胞器都有膜,如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等,這些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這些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很相似,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繫。

功能:

①細胞膜不僅使細胞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同時在細胞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着決定性作用。

②許多重要的化學反應都在生物膜上進行。

③細胞膜內的生物膜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使細胞內能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而不會互相干擾,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

12、(B)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大分子和顆粒物質

進出細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胞吞和胞吐說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13、(B)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酶的本質: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機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質、少量是RNA

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專一性

3、酶的作用條件比較溫和

酶的作用:酶在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方面比無機催化劑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溫度和PH值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值條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過酸、過鹼或溫度過高,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能使蛋白質變性失活,

低溫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間結構保持穩定,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復。

14、(A)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元素組成:ATP由C、H、O、N、P五種元素組成

結構特點:ATP中文名稱叫三磷酸腺苷,結構簡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代表高能磷酸鍵。水解時遠離A的磷酸鍵線斷裂 作用: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ATP在細胞內含量很少,但在細胞內的轉化速度很快。

ATP和ADP相互轉化的過程和意義:

這個過程儲存的能量來自:動物中爲呼吸作用轉

這個過程釋放能量,用於一切生命活動。

移的能量,植物中來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注:在ATP和ADP轉化過程中物質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意義:能量通過ATP分子在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之間循環流通,ATP是細胞裏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貨”

15、(C)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

認識過程:

1、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證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氣實驗;

2、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證明了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澱粉的實驗;

3、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證明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並從葉綠體放出氧的實驗;

4、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和卡門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水的實驗。

5、20世紀40年代,卡爾文用小球藻做實驗,並用同位素示蹤法探明瞭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轉化成有機物中碳的途徑,稱爲卡爾文循環。

光合作用的過程

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水 轉化成儲存量的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注意: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水,光合作用的產物不僅是糖類,還有氨基酸(無蛋白質)、脂肪,因此光合作用產物應當是有機物。

2、色素:包括葉綠素3/4 和 類胡蘿蔔素 1/4

色素提取實驗:無水乙醇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鈣防止色素受到破壞( P98)

葉綠素a和葉綠素b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類胡蘿蔔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在濾紙條上的色素順序(從上到下):胡蘿蔔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

3、光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囊狀結構(類囊體)薄膜上進行

條件:必須有光,色素、光合作用的酶

步驟:

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氣和還原氫

②ATP生成,ADP與Pi接受光能變成ATP

能量變化:光能變爲活躍的化學能(ATP)

4、 暗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基質

條件:有光或無光均可進行,二氧化碳,能量、暗反應有關的酶

步驟: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與五碳化合物結合生成兩個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還原,三碳化合物接受還原氫、ATP生成有機物

能量變化:ATP活躍的化學能轉變成化合物中穩定的化學能

關係:光反應爲暗反應提供ATP和[H] ,暗反應爲光反應提供ADP和Pi

5、總結

16、(C)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

C02濃度,溫度,光照強度,(水,無機鹽等)

17、(B)細胞呼吸及其原理的應用

1、有氧呼吸的概念與過程

過程:

第一階段、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細胞質中)

第二階段、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線粒體基質中)

第三階段、24[H]+6O2→12H2O+34ATP(線粒體內膜中)

2、無氧呼吸的概念與過程

概念:在指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細胞把糖類等有機物不徹底氧化分解,同時釋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過程。

過程:

1、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細胞質基質中)

2、2丙酮酸→2酒精+2CO2+能量(細胞質)

2丙酮酸→2乳酸+能量(細胞質基質)

3、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呼吸作用的意義:

①爲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②爲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應用:

包紮傷口學用透氣的紗布或創可貼(防止厭氧型細菌繁殖);

利用麥芽和酵母菌控制通氣的情況下,生產各種酒;

利用澱粉、醋酸桿菌或穀氨酸棒狀桿菌以及發酵罐,在控制通氣的情況下可以生產食醋或味精;

花盆裏的土壤板結後,空氣不足,會影響根系生長;

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則根會因缺氧而變黑、腐爛;

皮膚破損較深或被鏽釘扎傷後,破傷風桿菌容易繁殖;

肌細胞無氧呼吸會產生大量乳酸......

18、(A)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週期性

1、生物的生長主要是是指細胞體積的增大和細胞數量的增加。

2、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細胞的表面積和體積的關係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的核質比(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

3、細胞增殖的意義: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有無絲分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4、細胞週期的概念和特點:細胞週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時爲止。

特點:分裂間期歷時長佔細胞週期的90%--95%

19、(A)細胞的無絲分裂

無絲分裂: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叫做無絲分裂。例:蛙的紅細胞

注意:依然存在DNA的複製

20、(B)細胞的有絲分裂

1、過程特點:

分裂間期:可見核膜核仁,染色體的複製(DNA複製、蛋白質合成)。

前期:染色體出現,散亂排布紡錘體中央,紡錘體出現,核膜、核仁消失(兩失兩現)

中期:染色體着絲點整齊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體形態比較穩定,數目比較清晰,便於觀察。

後期:着絲點分裂,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

末期:染色體、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出現,染色體變成染色質(兩現兩失)

注意:有絲分裂中各時期始終有同源染色體,但無同源染色體聯會和分離。

2、染色體、染色單體、DNA變化特點: (體細胞染色體爲2N)

染色體變化:後期加倍(4N),平時不變(2N)

DNA變化:間期加倍(2N→4N), 末期還原(2N)

染色單體變化:間期出現(0→4N),後期消失(4N→0),存在時數目同DNA。

3、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異同:

細胞有絲分裂主要特徵、意義

特徵:染色體和紡錘體的出現,然後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

意義: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複製以後,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由於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DNA ,所以使前後代保持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用曲線描述一個細胞週期中DNA、染色體、染色單體的數量變化(縱座標表示一個細胞核的有關數目)

21、(B)細胞分化的特點、意義以及實例

細胞分化: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特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會一直保持分化後的狀態直到死亡。

細胞分化的意義:細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是個體發育的基礎。僅有細胞增殖沒有細胞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組織和器官,生物體就不可能正常發育。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於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細胞分化的實例:造血幹細胞分化成紅細胞、B細胞、T細胞等

22、(B)細胞分化的過程和原因

定義: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原因:基因控制的細胞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23、(B)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實例

概念: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實例:通過植物組織培養的方法快速繁殖植物。

動物克隆(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

基礎(原因):細胞中具有該物種全部的遺傳物質

24、(A)細胞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細胞衰老的特徵:

⑴細胞內水分減少,結果使細胞萎縮,體積變小,細胞新陳代謝速率減慢。

⑵細胞內多種酶的活性降低。

⑶細胞色素隨着細胞衰老逐漸累積。

⑷呼吸速度減慢, )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

⑸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細胞凋亡的含義: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又稱細胞編程性死亡,屬正常死亡。

細胞壞死: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

細胞衰老和細胞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無論凋亡過度或凋亡不足都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正常的細胞凋亡對人體是有益的,如手指的形成、蝌蚪尾的凋亡

25、(B)癌細胞的主要特徵和惡性腫瘤的防治

1、癌細胞的特徵:能夠無限增殖,癌細胞的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癌細胞的表面也發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的糖蛋白減少,細胞彼此之間黏着性減小,導致在有機體內容易分散和轉移。

2、致癌因素與癌症的預防:癌細胞的產生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內因:人體細胞內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受致癌因子影響會發生基因突變

(2)外因:

①物理致癌因子;

②化學致癌因子;

③病毒致癌因子。

3、惡性腫瘤的防治:遠離致癌因子。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9

一、必修本

緒 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 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係。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爲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爲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繫、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並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8.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着的。

39.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40.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1.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爲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爲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42.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4.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45.植物的生長髮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46.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47.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49.神經元受到刺激後能夠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50.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51.動物建立後天性行爲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52.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後天性行爲發展的最高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53.動物行爲中,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於主導的地位。

54.動物行爲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55.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56.營養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57.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一半。

58.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59.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60.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複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61. 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2. 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64. 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是因爲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胚吸收,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裏,供以後種子萌發時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標誌着生殖生長的開始。

66.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可以分爲胚胎髮育和胚後發育兩個階段。胚胎髮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爲幼體。

第六章 遺傳和變異

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而噬菌體的各種性狀也是通過DNA傳遞給後代的,這兩個實驗證明了DNA 是遺傳物質。

68.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遺傳物質除DNA以外還有RNA。因爲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69.鹼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鹼基對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70.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複製來完成的。

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爲複製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複製能夠準確地進行。

72.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於子代獲得了親代複製的一份DNA的緣故。

7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74.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

75.由於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鹼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又決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最終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特異性,從而使生物體表現出各種遺傳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遺傳性狀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基因控制性狀的另一種情況,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78.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並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於3:1。

79.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着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80.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存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

8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82.在育種工作中,人們用雜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種間的基因重新組合,以便使不同親本的優良基因組合到一起,從而創造出對人類有益的新品種。

83.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

84.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85.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爲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爲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這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於生物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七章 生物的進化

87.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羣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88.以自然選擇學說爲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其基本觀點是:種羣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於種羣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羣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與環境

89.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佈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種生態因素的影響,這些生態因素共同構成了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

91.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91.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種羣,不同的種羣形成羣落。種羣的各種特徵、種羣數量的變化和生物羣落的結構,都與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有着密切的關係。

91.在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中,生活着各種類型的生物羣落。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羣落的結構都有差別。但是,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統一的整體。

94.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陽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鏈(網)逐級流動的。

95.對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着相反的關係。

9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無機環境一起,構成了這個星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9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環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9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的產物,是生物與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99.生物圈的結構和功能能長期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一現象稱爲生物的穩態。

100.從能量角度來看,源源不斷的太陽能是生物圈維持正常運轉的動力。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能量基礎。

101.從物質方面來看,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種必需的物質。生物圈內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極結構,接通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經過各種生物多級利用,再分解爲無機物重新循環的完整迴路。生物圈可以說是一個在物質上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

102.生物圈具有多層次的自我調節能力。

103.大氣中二氧化硫主要有三個來源:化石燃料的燃燒、火山爆發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4.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及子孫後代共有的寶貴財富。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基因、特種和生態系統三個層次上採取保護戰略和保護措施。

105.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一是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二是掠奪式的開發利用,三是環境污染,四是由於外來特種的入侵或引種到到缺少天敵的地區,往往使這些地區原有特種的生豐受到威脅。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10

一、細胞的衰老

1、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係

單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多細胞生物體,個體衰老的過程就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2、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徵:

1)在衰老的細胞內水分、。

2)衰老的細胞內有些酶的活性。

3)細胞內的會隨着細胞的衰老而逐漸積累。

4)衰老的細胞內、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固縮,染色加深。

5) 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3、細胞衰老的.學說:

(1)自由基學說

(2)端粒學說

二、細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由於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爲細胞編程性死亡

2、意義: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抵禦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3、與細胞壞死的區別:細胞壞死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於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

細胞凋亡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

輕鬆背誦生物的方法

(1)簡化記憶法

分析生物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 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爲“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爲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根據生物學科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裏的食品聯繫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複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爲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複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泄”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爲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繫。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複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繫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爲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原因

(1)正確選用實驗材料:

㈠豌豆是嚴格自花傳粉植物(閉花授粉),自然狀態下一般是純種

㈡具有易於區分的性狀

(2)由一對相對性狀到多對相對性狀的研究(從簡單到複雜)

(3)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4)嚴謹的科學設計實驗程序:假說-------演繹法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11

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

(未分裂) (以分裂)

2.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腎細胞

有分裂能力並不斷增的: 幹細胞、形成層細胞、生髮層

無分裂能力的:紅細胞、篩管細胞(無細胞核)、神經細胞、骨細胞

3.檢測被標記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質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覈糖體處發現放射性

4.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有葉綠體

自養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細菌、綠硫細菌和藍藻)

5.除基因突變外其他基因型的改變一般最可能發生在減數分裂時(象交叉互換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染色體自由組合)

6.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絲或星射線周圍聚集着很多細胞器這種細胞器物理狀態叫線粒體提供能量

7.凝集原:紅細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體

8.紡錘體分裂中能看見(是因爲紡錘絲比較密集)而單個紡錘絲難於觀察

9.培養基: 物理狀態:固體、半固體、液體

化學組成:合成培養基、組成培養基

用途 :選擇培養基、鑑別培養基

10.生物多樣性:基因、物種、生態系統的人還: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12

一、 生物學中常見化學元素及作用:

1、Ca:人體缺之會患骨軟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會引起抽搐,過高則會引起肌無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檸檬酸鈉或草酸鈉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會發生凝固。屬於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組織會受到傷害。

2、Fe: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缺乏會患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中的Fe是二價鐵,三價鐵是不能利用的。屬於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組織會受到傷害。

3、Mg:葉綠體的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劑。植物缺鎂時老葉易出現葉脈失綠。

4、B: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缺乏植物會出現花而不實。

5、I:甲狀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兒會患呆小症,成人會患地方性甲狀腺腫。

6、K:血鉀含量過低時,會出現心肌的自動節律異常,並導致心律失常。

7、N:N是構成葉綠素、ATP、蛋白質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體內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穩定的或易溶於水的,故N在植物體內可以自由移動,缺N時,幼葉可向老葉吸收N而導致老葉先黃。N是一種容易造成水域生態系統富營養化的一種化學元素,在水域生態系統中,過多的N與P配合會造成富營養化,在淡水生態系統中的富營養化稱爲“水華”,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富營養化稱爲“赤潮”。動物體內缺N,實際就是缺少氨基酸,就會影響到動物體的生長髮育。

8、P:P是構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體內缺P,會影響到DNA的複製和RNA的轉錄,從而影響到植物的生長髮育。P還參與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傳遞過程,因爲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態系統富營養化的一種元素。植物缺P時老葉易出現莖葉暗綠或呈紫紅色,生育期延遲。

9、Zn:是某些酶的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絲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沒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蘋果、桃等植物的小葉症和叢葉症,葉子變小,節間縮短。

二、生物學中常用的試劑:

1、斐林試劑: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將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體積混合,再將混合後的斐林試劑倒入待測液,水浴加熱或直接加熱,如待測液中存在還原糖,則呈磚紅色。

2、班氏糖定性試劑:爲藍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後沸水浴會出現磚紅色沉澱。用於尿糖的測定。

3、雙縮脲試劑: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測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搖勻,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搖勻。如待測中存在蛋白質,則呈現紫色。

4、蘇丹Ⅲ:用法:取蘇丹Ⅲ顆粒溶於95%的酒精中,搖勻。用於檢測脂肪。可將脂肪染成橘黃色(被蘇丹Ⅳ染成紅色)。

5、二苯胺:用於鑑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會被染成藍色。

6、甲基綠:用於鑑定DNA。DNA遇甲基綠(常溫)會被染成藍綠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鑑定中,用蘇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於殺菌消毒,75%的酒精能滲入細胞內,使蛋白質凝固變性。低於這個濃度,酒精的滲透脫水作用減弱,殺菌力不強;而高於這個濃度,則會使細菌表面蛋白質迅速脫水,凝固成膜,妨礙酒精透入,削弱殺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於手術前、打針、換藥、鍼灸前皮膚脫碘消毒以及機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卻的體積分數爲95%的酒精可用於凝集DNA。

10、15%的鹽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體積混合可用於解離根尖。

11、龍膽紫溶液:(濃度爲0.01g/ml或0.02g/ml)用於染色體着色,可將染色體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鐘。(也可以用醋酸洋紅染色)

12、20%的肝臟、3%的過氧化氫、3.5%的氯化鐵:用於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鮮的肝臟中含有過氧化氫酶)

13、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鮮澱粉酶溶液:用於探索澱粉酶對澱粉和蔗糖的作用實驗。

14、碘液:用於鑑定澱粉的存在。遇澱粉變藍。

15、丙酮:用於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

16、層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號汽油)可用於色素的層析,即將色素在濾紙上分離開。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離實驗中研磨綠色葉片時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鈣:研磨綠色葉片時加入,可中和有機酸,防止在研磨時葉綠體中的色素受破壞。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當於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大,可用於質壁分離實驗。

20、0.1g/mL的檸檬酸鈉溶液:與雞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鈉溶液:①可用於溶解DNA。當氯化鈉濃度爲2mol/L、 0.015mol/L時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鈉濃度爲0.14 mol/L時,DNA溶解度最高。②濃度爲0.9%時可作爲生理鹽水。

22、胰蛋白酶:①可用來分解蛋白質;②可用於動物細胞培養時分解組織使組織細胞分散。

23、秋水仙素:人工誘導多倍體試劑。用於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可使染色體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細胞紡錘體的形成。

24、氯化鈣:增加細菌細胞壁的通透性(用於基因工程的轉化,使細胞處於感受態)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13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一節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一、滲透作用:

水分子(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作用。

二、原生質層:

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三、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兩側有濃度差

四、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內溶液濃度→細胞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生殖細胞>體細胞

03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細胞的衰老

- 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係

①單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②多細胞生物體,個體衰老的過程就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 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徵:

①在衰老的細胞內水分;

②衰老的細胞內有些酶的活性;

③細胞內的會隨着細胞的衰老而逐漸積累;

④衰老的細胞內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固縮、染色加深;

⑤ 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

- 細胞衰老的原因:

①自由基學說

②端粒學說

二、細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由於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爲細胞編程性死亡。

2、意義: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抵禦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3、與細胞壞死的區別:細胞壞死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於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細胞凋亡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14

04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一、相關概念

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着能量的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二、光合色素(在類囊體的薄膜上)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1648年海爾蒙脫(比利時),把一棵2.3kg的柳樹苗種植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後只用雨水澆灌而不供給任何其他物質,5年後柳樹增重到76.7kg,而土壤只減輕了57g。指出:植物的物質積累來自水。

-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發現,將點燃的蠟燭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蠟燭不容易熄滅。將小鼠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內,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證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1785年,由於空氣組成的發現,人們明確了綠葉在光下放出的氣體是氧氣,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年,德國科學家梅耶指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1864年,德國科學家把綠葉放在暗處理的綠色葉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

- 1880年,德國科學家思吉爾曼用水綿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證明: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氧是葉綠體釋放出來的。

-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釋放的是18O2;第二組提供H2O和C18O,釋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來水。

四、葉綠體的功能

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在類囊體的薄膜上分佈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類囊體的薄膜上和葉綠體的基質中含有許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五、影響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1、光照強度:在一定範圍內,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加快,超過光飽合點,光合速率反而會下降。

2、溫度:溫度可影響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濃度:在一定範圍內,光合速率隨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而加快,達到一定程度後,光合速率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時光合速率下降。

六、光合作用的應用

- 適當提高光照強度;

- 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

- 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積——合理密植,間作套種;

- 溫室大棚用無色透明玻璃;

- 溫室栽培植物時,白天適當提高溫度,晚上適當降溫;

- 溫室栽培多施有機肥或放置乾冰,提高二氧化碳濃度;

七、光合作用的過程

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依次爲: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羣→羣落→生態系統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鏡觀察:

①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

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別爲:有無核膜爲界限的細胞核

①原核細胞:無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②真核細胞:有核膜,有染色體,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注: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8、組成細胞的元素

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

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細胞乾重中,含量最多元素爲C,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爲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爲水,乾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爲蛋白質。

10、(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脂肪可蘇丹III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澱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還原糖鑑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配現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爲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別在於R基的不同。

1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1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

1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摺疊方式千差萬別。

15、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16、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酸,它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17、蛋白質功能:

①結構蛋白,如肌肉、羽毛、頭髮、蛛絲

②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

③運輸載體,如血紅蛋白

④傳遞信息,如胰島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體

18、氨基酸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水,如圖: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稱: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佈: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質

染色劑:甲基綠、吡羅紅

鏈數:雙鏈、單鏈

鹼基:ATCG、AUCG

五碳糖:脫氧核糖、核糖

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體、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質:糖類

細胞內良好儲能物質:脂肪

人和動物細胞儲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質:ATP

21、糖類:

①單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

②二糖:麥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澱粉和纖維素(植物細胞)、糖原(動物細胞)

④脂肪:儲能;保溫;緩衝;減壓

22、脂質: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膽固醇、固醇(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及生殖細胞形成)

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組成單位依次爲:單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爲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液體環境;運送

24、水存在形式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

結合水(4.5%)

25、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哺乳動物血液中Ca2+過低,會出現抽搐症狀;患急性腸炎的病人脫水時要補充輸入葡萄糖鹽水;高溫作業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鹽水。

26、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和少量糖類組成,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複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和選擇透過性。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27、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28、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成分爲纖維素和果膠,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29、製取細胞膜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因爲無核膜和細胞器膜。

30、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細胞器;雙層膜

線粒體:有氧呼吸主要場所;雙層膜

核糖體:生產蛋白質的細胞器;無膜

中心體: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無膜

液泡:調節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內有細胞液

內質網:對蛋白質加工

高爾基體:對蛋白質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體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種細胞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32、細胞膜、核膜、細胞器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繫,協調。

維持細胞內環境相對穩定生物膜系統功能許多重要化學反應的位點把各種細胞器分開,提高生命活動效率

核膜:雙層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過結構核仁

33、細胞核由DNA及蛋白質構成,與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染色質兩種狀態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指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植物細胞原生質層相當於一層半透膜;質壁分離中質指原生質層,壁爲細胞壁

3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協助擴散:載體蛋白質協助,高濃度→低濃度,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36、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主動運輸:需要能量;載體蛋白協助;低濃度→高濃度,如無機鹽、離子、胞吞、胞吐:如載體蛋白等大分子

37、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38、本質:活細胞產生的有機物,絕大多數爲蛋白質,少數爲RNA、高效性

特性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成一類化學反應

酶作用條件溫和:適宜的溫度,pH,最適溫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會明顯降低,甚至失活(過高、過酸、過鹼)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結構簡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團,~表示高能磷酸鍵

全稱:三磷酸腺苷

39、ATP與ADP相互轉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

40、細胞呼吸: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產物,釋放能量並生成ATP過程

41、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比較: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場所:細胞質基質、線粒體(主要)、細胞質基質

產物: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應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過程:第一階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爲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釋放少量能量,細胞質基質

第二階段: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成CO2和[H],釋放少量能量,線粒體基質

第三階段:[H]和O2結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線粒體內膜

無氧呼吸

第一階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階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轉化成乳酸能量

42、細胞呼吸應用:包紮傷口,選用透氣消毒紗布,抑制細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釀酒:先通氣,後密封。先讓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無氧呼吸產生酒精

花盆經常鬆土:促進根部有氧呼吸,吸收無機鹽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爛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劇烈運動,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破傷風桿菌感染傷口:須及時清洗傷口,以防無氧呼吸

43、活細胞所需能量的最終源頭是太陽能;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爲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44、葉綠素a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

葉綠體中色素葉綠素b(類囊體薄膜)胡蘿蔔素

類胡蘿蔔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葉黃素

4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O2的過程。

46、18C中期,人們認爲只有土壤中水分構建植物,未考慮空氣作用

1771年,英國普利斯特利實驗證實植物生長可以更新空氣,未發現光的作用

1779年,荷蘭英格豪斯多次實驗驗證,只有陽光照射下,只有綠葉更新空氣,但未知釋放該氣體的成分。

1785年,明確放出氣體爲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國梅耶發現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1864年,薩克斯證實光合作用產物除O2外,還有澱粉

1939年,美國魯賓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O2來自水。

47、條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應階段場所:類囊體薄膜,

產物:[H]、O2和能量

過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ATP

條件:有沒有光都可以進行

暗反應階段場所:葉綠體基質

產物:糖類等有機物和五碳化合物

過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還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還原成糖類,部分又形成C5

聯繫:光反應階段與暗反應階段既區別又緊密聯繫,是缺一不可的整體,光反應爲暗反應提供[H]和ATP。

48、空氣中CO2濃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長短與強弱,光的成分及溫度高低等,都是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外界因素:可通過適當延長光照,增加CO2濃度等提高產量。

49、自養生物:可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如綠色植物,硝化細菌(化能合成)

異養生物:不能將CO2、H2O等無機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機物,只能利用環境中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自身生命活動,如許多動物。

50、細胞表面積與體積關係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51、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減數分裂:生殖細胞(精子,卵細胞)增殖

52、分裂間期:完成DNA分子複製及有關蛋白質合成,染色體數目不增加,DNA加倍。有絲分裂:體細胞增殖

無絲分裂:蛙的紅細胞。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綞絲和染色體變化

前期:核膜核仁逐漸消失,出現紡綞體及染色體,染色體散亂排列。

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着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體形態比較穩定,數目比分裂期較清晰便於觀察

後期:着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染色體數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現,紡綞體,染色體逐漸消失。

53、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區別:植物細胞、動物細胞

間期:DNA複製,蛋白質合成(染色體複製)

染色體複製,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細胞兩極發生紡綞絲構成紡綞體中心體發出星射線,構成紡綞體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細胞板向四周擴散形成細胞壁

不形成細胞板,細胞從中央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子細胞

54、有絲分裂特徵及意義:將親代細胞染色體經過複製(實質爲DNA複製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在親代與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穩定性,對於生物遺傳有重要意義

55、有絲分裂中,染色體及DNA數目變化規律

56、細胞分化: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它是一種持久性變化,是生物體發育的基礎,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於提高各種生理功能效率。

57、細胞分化舉例:紅細胞與肌細胞具有完全相同遺傳信息,(同一受精卵有絲分裂形成);形態、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細胞中遺傳信息執行情況不同。

58、細胞全能性: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潛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組織培養因爲細胞(細胞核)具有該生物生長髮育所需的遺傳信息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細胞內水分減少,新陳代謝速率減慢

細胞內酶活性降低,細胞衰老特徵細胞內色素積累

細胞內呼吸速度下降,細胞核體積增大

細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質運輸功能下降

60、細胞凋亡指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生理過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對於多細胞生物體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以及抵禦外界因素干擾具有非常關鍵作用,能夠無限增殖

61、癌細胞特徵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癌細胞表面糖蛋白減少,容易在體內擴散,轉移

62、癌症防治:遠離致癌因子,進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檢測;也可手術切除、化療和放療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15

懸鈴木科

落葉喬木有星毛,樹皮蒼白大片脫。冬芽包於葉柄下,直到早春隨風落。

長柄互生葉掌裂,雄雌花序不同枝。聚合堅果爲球形,枝頭搖曳如懸鈴。

一美二英三法國,數球種類即分明。

薔薇科

多具托葉葉互生,薔薇花冠有萼筒。花萼5枚基聯合,花瓣5數或重瓣。

花萼凹凸心皮數,四個亞科藉此分。心皮1枚爲桃李,心皮離生繡線梅。

心皮合生蘋果梨,花托凹陷爲薔薇。

豆科

植物多爲羽狀葉,三處羽狀或多回。花瓣5數爲蝶形,不爲蝶形別亞科。

雄蕊10枚9+1,子房上位單雌蕊。邊緣胎座成莢果,憑藉花冠分三科。

輻射對稱含羞草,真假蝶形辨雲實。

酢漿草科

草本常有地下莖,三出複葉如心形。輻射整齊花兩性,萼片5枚覆瓦狀。

花瓣同數雄蕊10,5皮5室房上位。蒴果漿果最常見,綠化栽培作草皮

牻牛兒苗科

草本通常有腺毛,單葉互生或對生。羽狀深裂或掌裂,對生托葉花兩性。

萼片45稍合生,花瓣同數下週位。雄蕊與之成整倍,雌蕊結合5心皮。

蒴果先端有長喙,開裂翻卷樣式奇。

蒺藜科

草本常爲羽狀葉,刺狀托葉常宿存。輻射對稱花兩性,萼片5枚稍合生。

花瓣同數無腺體,雄蕊與之成整倍。子房上位45室,每室胚珠2至多。

蒴果開裂常有刺,因而得名作蒺藜。

芸香科

木本植物常有刺,單身複葉或複葉。葉片常有透明點,內有油質味獨特。

花冠輻射相對稱,花瓣離生雄蕊多。子房上位有花盤,柑果蓇葖或蒴果。

苦木科

木本樹皮有苦味,羽葉互生罕對生。花序總狀圓錐狀,或爲聚傘頂腋生。

輻射對稱花單性,萼片通常3-5。覆瓦排列或鑷合,花瓣同數可缺如。

果實漿果核果狀,或爲翅果不開裂。

楝科

羽狀複葉爲木本,互生全緣無托葉。葉基多少有偏斜,各型花序腋頂生。

杯狀萼小45裂,偶爾離生覆瓦狀。花瓣同數稍合生,花葯連成雄蕊管。

無柄花葯內向着,子房上位胚珠多。

遠志科

草本全緣葉互生,偶爾對生或缺如。兩側對稱花完全,具有苞片小苞片。

萼片5枚不等長,花瓣如同蝶形花。龍骨花瓣僅一枚,其它狹小如鱗片。

雄蕊8枚絲連鞘,子房上位鞘中包。

大戟科

植物通常具乳汁,花序杯狀聚傘形。單葉互生花單性,同株着生亦不同。

花序外圍具總苞,雄蕊數目隨種異。子房上位3心皮,中軸胎座爲蒴果。

秋海棠科

單葉互生莖有節,葉不對稱基歪斜。托葉2枚常脫落,雌雄同株單性花。

雄花花被2-5,雄蕊多數稍合生。

雌花花被同樣多,子房下位中軸座。柱頭常常稍扭曲,果爲蒴果或漿果。

仙人掌科

多年草本莖肉質,葉片退化變爲刺。花冠輻射或兩側,花萼花冠數目多。

雄蕊多數生花喉,子房上位胚珠多。花柱合生柱頭裂,肉質漿果不常見。

本生沙漠乾旱區,本地栽培爲觀賞。

黃楊科

常綠木本無乳汁,不具托葉近革質。單葉對生對互生,全緣或者有鋸齒。

花不完全且綠色,萼片花瓣常缺失。雄花雄蕊4-6,雌花3室房上位。

漆樹科

木本樹皮含樹脂,複葉互生無托葉。兩性單性或雜性,花小整齊性別奇。

萼片離生3-5,花瓣同數偶爾無。雄蕊與之成整倍,雌蕊1室房上位。

果實多爲核果狀,種子肉質無胚乳。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16

一、五官並用記憶法

心理學認爲,記憶實質上是感知過的事物在人腦中留下的痕跡,所以靠多種感官感知則比單靠某一感官感知留下的痕跡要多、要深。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多數同學只知道用單一感官感知,要麼只用眼看,要麼只讀,要麼只是手寫,而很少多種官並用,故記憶的效果就差。爲此,我們要求學生在記憶過程中,儘可能調動多種感官,協調記憶,做到眼看、耳聽、口讀、手寫、腦記,其中最重要的是腦記 高二,切莫心不在焉。

二、化整爲零記憶法

化整爲零記憶法的根據就是整體由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要素、環節構成的。一本書、一課、一節都可看作是一個整體,都是由若干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構成的,要把握所要掌握的知識,就需要化整爲零,循序漸進地記憶。化整爲零記憶法使複雜、繁鎖的問題簡單化,強化了記憶的效果。

三、分層記憶法

許多生物知識是層層深入的,這就要求學生在記憶的過程中採用分層記憶法,就能深刻理解、把握知識。

四、比較記憶法

就是對所記憶的知識進行比較,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區別與聯繫的過程。

五、結構體系記憶法

此種記憶方法多用於複習。學完一節、一課、一本書總要進行復習鞏固,這就需要學生必須瞭解所複習內容的結構體系。首先找出貫穿於知識的主幹部分,再根據知識間內在的邏輯關係把分支內容串聯在主幹之上,抓住主幹順序記憶分支內容,再把每一分支中更細小的內容填充進去,個個知識點猶如"冰糖葫蘆竹籤串",可以有效地避免遺漏或張冠李戴的毛病。

總之,記憶知識的方法很多,以上五種是比較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應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掌握了好的學習記憶方法,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化繁爲簡,既能完整地記憶生物課的基本知識,又能提高記憶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17

1、兩對相對性狀雜交試驗中的有關結論

(1)兩對相對性狀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於兩對同源染色體。

(2) F1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等位基因一定分離,非等位基因(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且同時發生。

(3)F2中有16種組合方式,9種基因型,4種表現型,比例9:3:3:1

注意:上述結論只是符合親本爲YYRR×yyrr,但親本爲YYrr×yyRR,F2中重組類型爲10/16,親本類型爲6/16。

2、常見組合問題

(1)配子類型問題 如:AaBbCc產生的配子種類數爲2x2x2=8種

(2)基因型類型 如:AaBbCc×AaBBCc,後代基因型數爲多少?

先分解爲三個分離定律:

Aa×Aa後代3種基因型(1AA:2Aa:1aa)Bb×BB後代2種基因型(1BB:1Bb)

Cc×Cc後代3種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雜交後代有3x2x3=18種類型。

(3)表現類型問題 如:AaBbCc×AabbCc,後代表現數爲多少?

先分解爲三個分離定律:

Aa×Aa後代2種表現型 Bb×bb後代2種表現型 Cc×Cc後代2種表現型

所以其雜交後代有2x2x2=8種表現型。

3、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減I分裂後期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18

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一節降低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細胞代謝與酶

1、細胞代謝的概念:細胞內每時每刻進行着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爲細胞代謝.2、酶的發現:發現過程,發現過程中的科學探究思想,發現的意義

3、酶的概念:酶是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絕大多數是,少數是。

4、酶的特性:

5、活化能:分子從轉變爲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所需要的能量。二、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難點)1、2、

3、:過酸、過鹼使酶失活

4、:使酶失活。降低酶的活性,在適宜溫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復。

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什麼是ATP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稱叫做二、結構簡式:A代表P代表~代表三、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ADP+Pi+能量→ATPATP→ADP+Pi+能量ADP轉化爲ATP所需能量來源:動物和人:

綠色植物:

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1、概念: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並生成ATP的過程。2、有氧呼吸

總反應式:第一階段:C6H12O6→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第二階段:2丙酮酸+6H2O→6CO2+大量[H]+少量能量第三階段:24[H]+6O2→12H2O+大量能量

3、無氧呼吸產生酒精:發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產生乳酸:發生生物:動物,乳酸菌,馬鈴薯塊莖,玉米胚

反應場所:注意:無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發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發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發酵討論:

1有氧呼吸及無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於生成ATP,大部分以散失了。無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於生成ATP,大部分儲存於中2有氧呼吸過程中氧氣的去路:

第四節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一、捕獲光能的`色素綠葉中的色素

葉綠素a葉綠素

葉綠素b

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

葉黃素

葉綠素主要吸收,類胡蘿蔔素主要吸收。光下光合作用最強,其次是,下最弱。二、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實驗原理:綠葉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中,且他們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綠葉中的色素隨着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而分離開。2方法步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步驟要記準確)(1)研磨時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鈣的作用是什麼

二氧化硅,碳酸鈣可。(2)實驗爲何要在通風的條件下進行爲何要用培養皿蓋住小燒杯用棉塞塞緊試管口(3)濾紙上的濾液細線爲什麼不能觸及層析液

(4)濾紙條上有幾條不同顏色的色帶其排序怎樣寬窄如何

有四條色帶,自上而下依次是。最寬的是,最窄的是。三、捕獲光能的結構葉綠體

結構:外膜,內膜,基質,基粒(由類囊體構成)

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佈於中。光合作用色素分佈於上。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略)

2、光合作用的過程:(熟練掌握課本P103下方的圖)

總反應式:,其中(CH2O)表示糖類。

根據,可將其分爲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光反應階段:必須有光才能進行場所:反應式:

水的光解:ATP形成:光反應中,光能轉化爲暗反應階段: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場所:

CO2的固定:C3的還原:

暗反應中,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化爲聯繫:

光反應爲暗反應提供,暗反應爲光反應提供合成ATP的原料五、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1)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①光的波長

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②光照強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定範圍內隨着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着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③光照時間

光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長,有利於植物的生長髮育。(2)溫度

溫度低,光和速率低。隨着溫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溫度過高時會影響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產上白天,增強光合作用,晚上,抑制呼吸作用,以積累有機物。(3)CO2濃度

在一定範圍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着CO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濃度後,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

生產上使田間通風良好,供應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應當植物葉片缺水時,氣孔會關閉,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影響CO2進入葉內,暗反應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產上應適時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六、化能合成作用概念:自然界中少數種類的細菌,雖然細胞內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夠利用體外環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製造有機物,這種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這些細菌也屬於生物。

如:硝化細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將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進而將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細菌能利用這兩個化學反應中釋放出來的化學能,將合成爲糖類,這些糖類可供硝化細菌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舉例: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氫細菌

自養型生物:異養型生物:動物、人、大多數細菌、真菌

高中生物必修知識點總結 篇19

第6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

01細胞的增殖

一、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期的主要特點

1、分裂間期

特點:完成DNA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

2、前期

特點:①出現染色體、出現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體特點:①染色體散亂地分佈在細胞中心附近②每個染色體都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3、中期

特點:①所有染色體的着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清晰;

染色體特點:染色體的形態比較固定,數目比較清晰。故中期是進行染色體觀察及計數的最佳時機。

4、後期

特點:①着絲點一分爲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爲兩條子染色體,並分別向兩極移動。②紡錘絲牽引着子染色體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時細胞核內的全部染色體就平均分配到了細胞兩極

染色體特點: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目加倍。

5、末期

特點: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並擴展成分隔兩個子細胞的細胞壁。前期:膜仁消失顯兩體;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後期:點裂數加均兩極;末期:膜仁重現失兩體。

二、植物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比較

相同點:1、都有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後、末四個階段。

2、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組成完全相同且與母細胞完全相同。染色體在各期的變化也完全相同。

3、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分子數目的變化規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完全相同。

不同點:

1、植物細胞:前期紡錘體的來源,由兩極發出的紡錘絲直接產生,由中心體周圍產生的星射線形成。

2、動物細胞:末期細胞質的分裂,細胞中部出現細胞板形成新細胞壁將細胞隔開。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內凹陷使細胞縊裂。

三、有絲分裂的意義

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從而保持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四、無絲分裂

特點:在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

02細胞的分化

一、細胞的分化

1、概念:在個體發育中,相同細胞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2、過程:受精卵,增殖爲多細胞,分化爲組織、器官、系統發育爲生物體。

3、特點:持久性、穩定不可逆轉性

二、細胞全能性

1、體細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於體細胞一般是通過有絲分裂增殖而來的,一般已分化的細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細胞具有發育成完整新個體的潛能。

2、植物細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蘿蔔跟根組織的細胞可以發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動物細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動物細胞,從整個細胞來說,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細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細胞>體細胞

03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細胞的衰老

- 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係

①單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②多細胞生物體,個體衰老的過程就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 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徵:

①在衰老的細胞內水分;

②衰老的細胞內有些酶的活性;

③細胞內的會隨着細胞的衰老而逐漸積累;

④衰老的細胞內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固縮、染色加深;

⑤ 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

- 細胞衰老的原因:

①自由基學說

②端粒學說

二、細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由於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爲細胞編程性死亡。

2、意義: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抵禦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3、與細胞壞死的區別:細胞壞死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於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細胞凋亡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