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信忌無的放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2W

急病亂投醫,無的放失
下崗之後,或是臨近畢業之前,很多人才體會到聯繫一個好單位是多麼難。於是乎,找來一本電話薄或企業通訊名錄,從中隨便找一些單位,不管是好是壞,只要有一個安身之所就行。殊不知,這就埋下了以後工作的不如意,流動頻繁的禍根。這種“飢不擇食”的做法,一是使收到求職信的單位沒有足夠準備,無法在短期內對你有所考察而不敢起用;二是求職者本人也往往不瞭解單位的情況,等廬山真面目顯現出來,多半會感到後悔。

求職信忌無的放失

產生“急病亂投醫”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時間原因,先下手者爲強,後下手者遭殃。商品時代、信息時代越來越強調競爭。工作機會、工作待遇要靠“槍”。還抱着以前的老觀念,等着國家分配工作,解決困難,雖然不至於會餓死,但也比餓死強不了多少。尤其是當今一些大學生,守着“天之嬌子”的觀念,以爲憑着這塊牌子,總能等得到飯吃。於是就靜心坐等,臨近畢業只有幾個月了,還是若無其事。等到別的同學拿到了接收函,他們纔開始着急,而急切是出不了細活的,即使條件不錯,想在短短數月之內找到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工作,那是難上加難。
二是信息渠道不夠暢通。21世紀是信息世紀,信息網絡最廣泛發達、信息密度最大的人,往往能夠得到最多的利益。閉目塞聽,錯失良機,最終只能做成功者的墊腳石。不少人還沒有樹立起“信息”觀念,他們渠道少,信息流通量小,而自己又不懂得去追求和把握,就好象拿了一隻網眼很大的網兜去河裏抓魚,左撈右撈,後來餓得發了狠,只好將就以幾隻蝦米甚或水草來充飢了。
三是對自己的實力不夠了解。有的人在領導分配的崗位上幹了許多年,推一推,動一動,自己有多大份量,從未想過,也用不着去想。一些學生,從小就一直待在學校裏,在半封閉的環境下被灌輸進種種有用無用的知識,對於自己在工作中能否站得住腳,個人能爲社會做多大貢獻,更是不知道。在這樣一些情況下,求職者或是不知天高地厚,提出非分的要求,或是自卑自賤,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價值。
就業如“救火”,等不得。應屆畢業生的分配中,首先是用人單位向主管部門如計委或教委報要人計劃,然後學校發出招聘通知。這一過程,早在每年年底,遲的在頭一年二、三月就開始了。如果要找接收單位,必須掌握這個“坎”,在畢業前一年的暑假就有所準備,最遲也要在寒假左右聯繫好,否則着急在所難免。社會人員應聘,在職人員跳槽,更應當把時間觀念放在首位。一個單位招聘通知發出後,各處的應聘信息滾滾而來,遲到者通常不給予考慮。並且,招聘工作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通知發出後的一週既要基本確定人選,如果丟三落四,若干天之後才發現求職信,那中選的希望就甚爲渺茫了。

熱門標籤